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辅助下红茶色素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雪梅 张东东 +3 位作者 刘霞 赵蝴蝶 洪国英 易帆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4,共7页
为探讨微波辅助下乙醇水溶液中红茶色素的提取工艺,考察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微波作用时间和微波功率及固液比对红茶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软件对红茶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优化的红茶色素提取工艺为: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67%... 为探讨微波辅助下乙醇水溶液中红茶色素的提取工艺,考察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微波作用时间和微波功率及固液比对红茶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软件对红茶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优化的红茶色素提取工艺为: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67%、微波作用时间62 s、微波功率490 W、固液比1∶23,此条件下测得红茶色素提取率为36.5%;各因素的影响顺序为:微波功率>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微波作用时间>固液比。该方法简便易行,提高了色素的提取率,节约色素提取成本,提取的色素可应用于纺织印染、食品着色和延长保质期等领域,有助于减少化学有害染料和颜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色素 提取工艺 微波辅助 提取率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红茶色素对丝绸的抗紫外线功能化染色
2
作者 杜春霖 贾艳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288,共6页
为研究红茶色素在丝绸上的染色工艺,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红茶色素,并对染色织物的颜色及抗紫外线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H 4.0、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50 min、色素浸提比1∶50时,红茶色素对丝绸染色效果最佳。直接染色试样为棕黄... 为研究红茶色素在丝绸上的染色工艺,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红茶色素,并对染色织物的颜色及抗紫外线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H 4.0、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50 min、色素浸提比1∶50时,红茶色素对丝绸染色效果最佳。直接染色试样为棕黄色,媒染试样为黑灰色;硫酸亚铁(质量浓度2.5 g/L)媒染试样的表观色深值和色差值均高于直接染色试样。红茶提取液染色可以赋予丝绸紫外线防护性能,FeSO4媒染可以大幅增加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指数。采用浸提比为1∶50的红茶提取液进行染色,直接染色试样和媒染试样的UPF指数分别达到34.1和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色素 丝绸 抗紫外线 功能化染色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茶中的5种人工合成色素
3
作者 曹莹莹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8期43-47,共5页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 5009.35—2016)的基础上,改进样品前处理提取方式,使用固相萃取柱净化提取液,洗脱液蒸干定容后经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190~800 nm全波长扫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 5009.35—2016)的基础上,改进样品前处理提取方式,使用固相萃取柱净化提取液,洗脱液蒸干定容后经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190~800 nm全波长扫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茶中的5种人工合成色素,利用日落黄的特征光谱图和最大吸收波长483 nm有效排除假阳性干扰峰。结果表明,在2.0~80.0μg·mL-1各标准物质的浓度与峰面积呈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检出限为0.02~0.09 mg·kg^(-1),样品空白加标回收率为89.0%~99.6%,相对标准偏差为0.8%~3.2%(n=6)。该方法新颖简便,回收率高、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合成色素
下载PDF
红茶色素的形成与降解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萧伟祥 李纯 萧慧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1期49-54,共6页
在红茶制造中,用铜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能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24%左右,从而部分的抑制了茶叶发酵,特别是茶黄素的形成受到了抑制。采用茶叶匀浆发酵法,结果表明,非酶性氧化产物中茶黄素约为酶促氧化形成量的6.8%,茶红素约为20... 在红茶制造中,用铜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能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24%左右,从而部分的抑制了茶叶发酵,特别是茶黄素的形成受到了抑制。采用茶叶匀浆发酵法,结果表明,非酶性氧化产物中茶黄素约为酶促氧化形成量的6.8%,茶红素约为20.6%。用茶黄素单没食子酯在纯过氧化物酶作用下,研究其降解作用,其产物用双向纸层析和紫外光谱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鉴别出3,4-二羟苯甲酸、咖啡酸、没食子酸和邻苯二酚等4种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色素 茶黄素 茶红素 色素形成 色素降解
下载PDF
茶色素的超声辅助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丽如 张娜 +1 位作者 杨更亮 王利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8-612,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超声辅助法提取红茶中茶色素的条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红茶色素水溶液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色素对时间的稳定性良好,提取和存放温度不宜超过60℃,在较低pH值下稳定,有较好的耐光性,但对金属离子...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超声辅助法提取红茶中茶色素的条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红茶色素水溶液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色素对时间的稳定性良好,提取和存放温度不宜超过60℃,在较低pH值下稳定,有较好的耐光性,但对金属离子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色素 红茶 正交实验 超声波辅助提取 稳定性
下载PDF
发酵条件对红茶茶色素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崔宏春 张建勇 +4 位作者 赵芸 黄海涛 敖存 李红莉 师大亮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7-233,共7页
综述了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发酵时间和外源添加物等发酵因子对红茶茶色素形成的影响,并对红茶茶色素形成的未来研发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发酵 红茶 茶色素 形成
下载PDF
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熊昌云 彭远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518-520,共3页
红茶色素(茶红素、茶黄素)是红茶生产过程中茶多酚类物质经过多种氧化而形成的,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物质;作为纯天然的有机色素,红茶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综述了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 红茶色素(茶红素、茶黄素)是红茶生产过程中茶多酚类物质经过多种氧化而形成的,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物质;作为纯天然的有机色素,红茶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综述了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色素 品质 茶黄素 茶红素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几种工夫红茶的茶汤色泽与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成洲 廖茜 姚逸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71-75,共5页
通过测定红茶色素的含量、茶汤色差值并与感官审评评分相结合,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比较红茶色素、茶汤色差与感官审评评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试样感官品质审评总评分与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a,b,Cab,Sab,... 通过测定红茶色素的含量、茶汤色差值并与感官审评评分相结合,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比较红茶色素、茶汤色差与感官审评评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试样感官品质审评总评分与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a,b,Cab,Sab,ΔE值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红茶色素含量的直线型相关性都不显著;L,Hab值与TR,TF呈正相关,与TB呈负相关;a,b,Cab,ΔE值与TR,TB呈正相关,与TF呈负相关;Sab值与TB呈正相关,与TR,TF呈负相关;TB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与a,Sab值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红茶色素 茶汤色差 感官品质
下载PDF
红茶色素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夏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在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体系中, 加入铜酶抑制剂NaDDC可使茶黄素(TFs) 的总量下降,而其各组分的消长趋势则各异, 然而对茶红素(TRs) 的形成似乎并无明显的影响( 高浓度的NaDDC除外) , 表明TRs 的形成存在多条平行途径; 在发酵体系中加入... 在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体系中, 加入铜酶抑制剂NaDDC可使茶黄素(TFs) 的总量下降,而其各组分的消长趋势则各异, 然而对茶红素(TRs) 的形成似乎并无明显的影响( 高浓度的NaDDC除外) , 表明TRs 的形成存在多条平行途径; 在发酵体系中加入不同比例蒸青叶( 酶已钝化) 的试验表明, 对TFs 和TRs 的形成量未产生影响, 说明酶浓度不是红茶发酵的限制因子; 降低发酵体系的pH (pH=4-0) , 虽然使多酚氧化酶(PPO) 和过氧化物酶(POD) 的稳定性明显下降, 且PPO活性降幅大于POD, 但由于减缓了TFs 的非酶性氧化消耗速率, 因而TFs 的含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色素 形成机理 PH值
下载PDF
茶红色素形成机理和制取 被引量:45
10
作者 萧伟祥 钟瑾 +1 位作者 萧慧 蒋显猷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共8页
茶红色素(TRP)是一类天然食用色素,其主要组分是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物茶红素(TRS)与茶黄素(TFS)。文中分析了TRP的组分、结构及其形成途径,提出了形成途径示意图,并阐明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子。同时,用不同方法制... 茶红色素(TRP)是一类天然食用色素,其主要组分是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物茶红素(TRS)与茶黄素(TFS)。文中分析了TRP的组分、结构及其形成途径,提出了形成途径示意图,并阐明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子。同时,用不同方法制备了TRP系列产品,并对产品的化学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绿茶 茶红色素 形成机理 制取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英德红茶茶色素工艺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慧娟 赖健 黎海彬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0-24,共5页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英德红茶茶色素,研究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固-液比、不同浸泡时间对英德红茶茶色素提取的影响,并用Box-Behnken组合设计进行实验优化。试验表明,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40%,微波辐射功率490 W,微波辐...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英德红茶茶色素,研究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固-液比、不同浸泡时间对英德红茶茶色素提取的影响,并用Box-Behnken组合设计进行实验优化。试验表明,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40%,微波辐射功率490 W,微波辐射时间5 min,提取压力0.1 MPa,固-液比1∶25(g/mL),物料粉碎度100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 辐射功率 茶色素 提取率 英德红茶
下载PDF
红茶和乌龙茶色素与干茶色泽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仲华 黄孝原 施兆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0年第1期59-64,共6页
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红茶和乌龙茶中的主要脂溶性色素(包括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主要组分)和多酚类氧化产物(TF、TR 和 TB),并就色素系统的内部比例与外形色泽品质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Chl a、... 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红茶和乌龙茶中的主要脂溶性色素(包括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主要组分)和多酚类氧化产物(TF、TR 和 TB),并就色素系统的内部比例与外形色泽品质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Chl a、b+Cd a、b)/Car、(Chl a、b+Cda、b)/(Py a、b+Po a、b)和(Py a、b+Po a、b)/TR 能较合理地解释红茶与乌龙茶外形色泽形成的化学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乌龙茶 脂溶性色素 水溶性色素 外形色泽
下载PDF
红茶色素对羊毛纤维染色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雪梅 张东东 +4 位作者 刘霞 马越 赵蝴蝶 洪国英 易帆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26,共6页
为探究红茶色素对羊毛纤维的染色工艺,扩大红茶色素的使用范围,采用微波辅助乙醇溶液提取红茶色素后,选用柠檬酸为媒染剂,后媒染色法上染羊毛纤维,探讨各单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染色工艺。优化后的染色工艺为:染色时间... 为探究红茶色素对羊毛纤维的染色工艺,扩大红茶色素的使用范围,采用微波辅助乙醇溶液提取红茶色素后,选用柠檬酸为媒染剂,后媒染色法上染羊毛纤维,探讨各单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染色工艺。优化后的染色工艺为:染色时间70min、温度94℃、柠檬酸质量浓度10g/L。在此条件下测得红茶色素对羊毛纤维染色的平均色差值为40.339,与理论值基本吻合;染后的羊毛纤维耐水洗色牢度达3级以上,满足日常服用的要求;染前预处理工艺和最优染色工艺未对羊毛纤维强力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柠檬酸的使用避免了金属离子媒染剂的染色废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色素 羊毛纤维 染色工艺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黑茶茶绿色素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冬岩 回瑞华 +1 位作者 刘晓媛 袁华芳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6-28,共3页
采用浸提法从黑茶中提取茶绿色素,采用光谱法测定了黑茶中茶绿色素的含量,通过实验研究了最佳分析条件,本法的回收率为101.32%-109.1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28%。
关键词 黑茶 茶绿色素 光谱法
下载PDF
提取溶剂及pH值对滇红红茶色素吸收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琴 陈丹美 林惠昆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40-43,48,共5页
本文研究了提取溶剂及pH对云南滇红红茶色素的吸收光谱的影响。用不同的溶剂从滇红茶中提取茶色素,对茶色素提取液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滇红茶中的茶色素主要由茶红素和茶黄素两种水溶性色素构成。提取溶剂... 本文研究了提取溶剂及pH对云南滇红红茶色素的吸收光谱的影响。用不同的溶剂从滇红茶中提取茶色素,对茶色素提取液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滇红茶中的茶色素主要由茶红素和茶黄素两种水溶性色素构成。提取溶剂的极性强弱对茶红素和茶黄素的溶出有很大影响,以水做溶剂提取的主要是茶红素和茶黄素。茶红素和茶黄素结构受酸碱影响较小。以水做溶剂提取茶色素,pH值对提取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色素 提取溶剂 PH值 吸收光谱 影响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对工夫红茶茶色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洪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8-311,共4页
提出一种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无损快速检测工夫红茶茶色素茶黄素(TFs)、茶红素(TRs)、茶褐素(TB)含量的新方法。实验样品共计240个,手动选择180个样品作为校正级,剩余60个样品作为预测集;利用OPUS7.0软件优化出各模型最佳波数段和最佳预... 提出一种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无损快速检测工夫红茶茶色素茶黄素(TFs)、茶红素(TRs)、茶褐素(TB)含量的新方法。实验样品共计240个,手动选择180个样品作为校正级,剩余60个样品作为预测集;利用OPUS7.0软件优化出各模型最佳波数段和最佳预处理方法,平滑点数17,维数1,结合茶TFs、TRs、TB含量建立预测模型,分析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各预测模型预测精准度高,均可用于TFs、TRs、TB含量检测。其中,各模型校正相关系数(Rc)为95.11%~98.04%,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0.0796~0.2320;预测相关系数(Rp)为91.41%~99.73%,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362~0.0762。各模型校正集和预测集均有较高的拟合度,模型预测性能TFs>TRs>TB。结论:近红外光谱图结合TFs、TRs、TB含量建立的各预测模型预测性能优,可用于工夫红茶TFs、TRs、TB含量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近红外光谱技术 茶色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红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7
作者 李辉 《蚕桑茶叶通讯》 2001年第2期21-23,共3页
红茶发酵是影响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阐述了温度、湿度、通气量、pH等因素对红茶发酵的影响和如何控制发酵过程中诸技术因子。同时对三种发酵理论 (传统发酵理论、变温发酵理论和茶鲜叶匀桨悬浮发酵理论 )作了简要比较。最后提出技术探讨.
关键词 红茶发酵 品质 茶色素
下载PDF
不同萎凋时间对云南微波干燥红茶中色素类物质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春花 寸德馨 +5 位作者 颜学行 赵媛 满红平 谭文涵 杨运 单治国 《茶叶通讯》 2022年第4期483-489,共7页
萎凋是决定红茶品质的红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为了研究有利于提升云南微波干燥红茶品质的最佳萎凋时间,试验设置了特定萎凋条件下萎凋24 h、萎凋30 h、萎凋36 h三个萎凋时间处理;通过检测三个不同萎凋时间处理加工的红茶中茶黄素、茶红... 萎凋是决定红茶品质的红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为了研究有利于提升云南微波干燥红茶品质的最佳萎凋时间,试验设置了特定萎凋条件下萎凋24 h、萎凋30 h、萎凋36 h三个萎凋时间处理;通过检测三个不同萎凋时间处理加工的红茶中茶黄素、茶红素与茶褐素含量,并结合感官审评,分析三个不同萎凋时间处理对红茶中茶色素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找出有利于云南微波干燥红茶品质形成的最佳萎凋时间。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茶黄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在萎凋24 h、萎凋30 h、萎凋36 h的过程中,茶黄素含量分别依次下降了25%。萎凋24 h与萎凋30 h相比,茶红素含量上升了91%;从萎凋30 h到萎凋36 h,茶红素含量下降了31%,萎凋30 h时含量最高达到7.34%。茶褐素含量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萎凋24 h与萎凋30 h处理相比,茶褐素含量下降了11%,萎凋30 h与萎凋36 h处理相比含量上升了17%。综合来看,萎凋时间30 h处理的红茶在数据分析上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汤色透亮,滋味浓醇鲜爽,品质最好,综合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茶 萎凋 茶色素 感官品质
下载PDF
后发酵工艺对夏秋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夏益民 王近近 袁海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80-189,共10页
为探究后发酵工艺对夏秋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以夏秋工夫红茶毛茶为研究对象,将其在控温控湿的环境下后发酵6.0 d,每隔0.5 d取样测定,分析了后发酵对红茶品质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 为探究后发酵工艺对夏秋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以夏秋工夫红茶毛茶为研究对象,将其在控温控湿的环境下后发酵6.0 d,每隔0.5 d取样测定,分析了后发酵对红茶品质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研究了不同后发酵阶段的关键差异性成分。结果表明:随着后发酵的进行,生化成分含量、汤色属性指标呈波动下降或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香气组分在后发酵2.5~3.5 d时含量较高;后发酵3.0 d时,酯型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的比值较低(0.70),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显著低于未后发酵红茶(P<0.05),同时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较高,茶褐素、咖啡碱、辛酸等含量较低;后发酵3.0 d可有效改善夏秋红茶品质;苯乙醇、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辛酸、茶褐素、总儿茶素为不同后发酵阶段的差异化合物。该研究为夏秋红茶的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酵 夏秋红茶 茶色素 品质成分 香气组分
下载PDF
Vc一TP体系下黑米天然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岳勇 王学增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4期396-400,共5页
采用两种可食用的试剂即抗坏血酸辣(V_c和茶多酚(TP)作为黑龙江米色素的稳定化试剂,结果表明:Vc的添加量为0.04%~0.06%,IP的添加一为0.02%左右时,在pH为4.0~5.0范围内,黑米红色素水溶液的红... 采用两种可食用的试剂即抗坏血酸辣(V_c和茶多酚(TP)作为黑龙江米色素的稳定化试剂,结果表明:Vc的添加量为0.04%~0.06%,IP的添加一为0.02%左右时,在pH为4.0~5.0范围内,黑米红色素水溶液的红色最鲜艳,色泽的保持可以从原表达式的20天延长至60k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天然色素 维生素C 黑米色素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