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族歌咏文化传承的情感德育价值及其实现
1
作者 罗远玲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壮族歌咏文化传承是情感德育在地方社会日常生活的实践。壮族歌咏文化传承具有鲜明的情感德育价值,其传承内容、形态与情感德育的内涵具有一致性,通过对壮族歌咏文化传承的情感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进行探究,可为岭南优秀民俗文化的长久传... 壮族歌咏文化传承是情感德育在地方社会日常生活的实践。壮族歌咏文化传承具有鲜明的情感德育价值,其传承内容、形态与情感德育的内涵具有一致性,通过对壮族歌咏文化传承的情感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进行探究,可为岭南优秀民俗文化的长久传承和情感德育的地方实践融合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歌咏文化 文化传承 情感德育价值
下载PDF
壮族民歌式长篇叙事诗中民族形象的认知构建研究--以《百鸟衣》和《凤凰歌》为例
2
作者 梁燕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5-79,共5页
壮族民歌式长篇叙事诗是壮族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体现了鲜明的民族色彩。文章从认知视域出发,基于壮族典型的长篇叙事诗《百鸟衣》和《凤凰歌》,管窥壮族文学中民族形象构建的内在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壮族民歌式长篇叙事诗的民族形象构... 壮族民歌式长篇叙事诗是壮族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体现了鲜明的民族色彩。文章从认知视域出发,基于壮族典型的长篇叙事诗《百鸟衣》和《凤凰歌》,管窥壮族文学中民族形象构建的内在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壮族民歌式长篇叙事诗的民族形象构建的认知路径包括单向线性传导、双向线性传导及多向线性传导三类;基于壮族生活的独特地理环境、性格特征、民俗风貌,通过对认知概念的选择性投射与整合,诗人构建出鲜活的壮民族形象。研究可促进对壮族文学中民族形象构建的深层认知和传播壮族文化,进一步推动“讲好中国故事”和“讲好广西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式长篇叙事诗 民族形象 认知建构 壮族
下载PDF
从《诗经》到壮族民歌——通向生活世界的审美与情感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丽萍 覃月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4-172,共9页
壮族民歌在现代社会中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学与文化价值,更是一种民众生活世界的鲜活生命力展现,与《诗经》有着密切的审美与情感渊源。从《诗经》到《越人歌》,再到现代的壮族歌圩,一脉相承的审美心理和自由情感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 壮族民歌在现代社会中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学与文化价值,更是一种民众生活世界的鲜活生命力展现,与《诗经》有着密切的审美与情感渊源。从《诗经》到《越人歌》,再到现代的壮族歌圩,一脉相承的审美心理和自由情感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壮族民歌可以看作是《诗经》在时间与空间线上的传续。民歌的深刻文化源头,即是生活世界中的民众将日常生活付诸诗性思维的审美意境和情感自由表达的真实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壮族民歌 生活世界 诗性思维 情感人类学
下载PDF
城市音乐视角下德保壮族山歌的音乐变迁与族群认同 被引量:1
4
作者 凌晨 梁琪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4期89-99,共11页
德保壮族山歌是主要流传于广西德靖土语区的一种多声部民歌,是当地族群集体历史记忆与音乐文化认同的代表性符号象征。近年来,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和乡村涌向城市的大量人口流动,壮族山歌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随着现代电... 德保壮族山歌是主要流传于广西德靖土语区的一种多声部民歌,是当地族群集体历史记忆与音乐文化认同的代表性符号象征。近年来,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和乡村涌向城市的大量人口流动,壮族山歌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随着现代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运用的大众化,德保壮族山歌开始跨越时空场域进行网络传播和网络对歌,不断打破现实空间场域的山歌表演呈现,形成与传统实体歌圩并行的网络虚拟空间对歌平台。在城市多重声景交织和多元文化杂糅的复合性场域空间中,德保壮族山歌不断调适着自身的表演呈现,以特定的音乐形态和歌唱内容在不同的表演空间中不断重构着壮族族群集体的历史记忆与民族心性,唤醒自我对于壮族族群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保壮族山歌 城市音乐 表演语境 音乐变迁 族群认同
下载PDF
壮族多声部民歌的表演实践与认知模式
5
作者 朱腾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122,165,共16页
不同地区与支系的壮族拥有丰富且多样的多声部歌唱形式。壮族多声部民歌的织体形态所呈现出的多样性与各地民间歌手在表演实践中的互动方式与协作关系的差异密切相关。“高与低”“起与收”以及“合与分”三对重要的关系是壮族民间歌唱... 不同地区与支系的壮族拥有丰富且多样的多声部歌唱形式。壮族多声部民歌的织体形态所呈现出的多样性与各地民间歌手在表演实践中的互动方式与协作关系的差异密切相关。“高与低”“起与收”以及“合与分”三对重要的关系是壮族民间歌唱主体在认知、表述与实践多声部歌唱时的焦点,以此构成主位视角下以表演实践为基础的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多声部民歌 表演实践 认知模式 协作关系
下载PDF
壮族歌圩起源与发展的人类学阐释
6
作者 沈韬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5-22,共8页
歌圩是广西壮族地区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化与艺术符号,其诞生之初的原语境与当地的地理条件、社会环境、人文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以之为前提,再以人类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有助于重新把握与整合歌圩在历史长河中阶段性的发生机制和发展形态,... 歌圩是广西壮族地区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化与艺术符号,其诞生之初的原语境与当地的地理条件、社会环境、人文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以之为前提,再以人类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有助于重新把握与整合歌圩在历史长河中阶段性的发生机制和发展形态,以及其时壮族人民参与歌圩的动机、心理状态与目的,并阐释歌圩对于壮族人民的符号意义。通过观察人类社会与歌圩发展双向互动,更好地理解歌圩的内涵与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圩 艺术符号 人类学 壮族文化
下载PDF
“歌圩”是什么——文人学者视野中的“歌圩”概念与民间表述 被引量:23
7
作者 陆晓芹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2-81,共10页
“歌圩”是历代汉族文人用以标识岭南相关民间习俗的一个符码,具有先在的遮蔽性,但以往的研究多把其作为研究原点,导致了“歌圩”之名与实际存在的民间传统之间互相疏离的现象。强调民间表述和地方性知识体系,是我们深入理解民间文化传... “歌圩”是历代汉族文人用以标识岭南相关民间习俗的一个符码,具有先在的遮蔽性,但以往的研究多把其作为研究原点,导致了“歌圩”之名与实际存在的民间传统之间互相疏离的现象。强调民间表述和地方性知识体系,是我们深入理解民间文化传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歌圩 民间表述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民俗视野中的广西那坡壮族民歌 被引量:9
8
作者 陈丽琴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3-88,共6页
广西那坡壮族民歌是在本民族文化土壤上盛开的艺术奇葩,它深深地扎根于当地的民俗文化环境之中,生产习俗、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民间信仰、交际娱乐等等民俗活动对那坡壮族民歌的生成、传承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那坡 壮族民歌 民俗 传承
下载PDF
民歌传统的承继与断裂:以黑衣壮婚礼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范秀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2,共5页
从表面上看来,黑衣壮婚礼仍较好地承继着传统习俗,山歌对唱依然是婚礼的中心和对婚礼的强化,表征着黑衣壮族群悠久的山歌文化和开朗劲健的民族性格。但是,年轻一代对传统山歌的淡漠和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正使传统的黑衣壮社会面临着传统的... 从表面上看来,黑衣壮婚礼仍较好地承继着传统习俗,山歌对唱依然是婚礼的中心和对婚礼的强化,表征着黑衣壮族群悠久的山歌文化和开朗劲健的民族性格。但是,年轻一代对传统山歌的淡漠和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正使传统的黑衣壮社会面临着传统的断裂,以山歌艺术为核心的审美化生存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衣壮 婚礼 民歌传统 断裂
下载PDF
广西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探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林冬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0-153,共4页
具有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的钢琴曲虽仅有40多首,但不乏大家优秀之作。从壮族民歌元素的使用创作上可分成原生态、再生态、新生态三种类型,从这些钢琴曲作品中可感受到壮族民歌元素的文化内涵、中西合璧的创作特色、情景交融的民俗音诗... 具有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的钢琴曲虽仅有40多首,但不乏大家优秀之作。从壮族民歌元素的使用创作上可分成原生态、再生态、新生态三种类型,从这些钢琴曲作品中可感受到壮族民歌元素的文化内涵、中西合璧的创作特色、情景交融的民俗音诗。它们既展示壮族民歌风格神韵,又体现出钢琴艺术魅力,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民歌元素 钢琴 作品
下载PDF
文艺生态学视野下的黑衣壮民歌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丽琴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每一地域的民族艺术都与特有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黑衣壮民歌也不例外,它是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上的艺术奇葩,它的生成与发展都离不开黑衣壮的生态环境。论文借助文艺生态学的理论,从黑衣壮民歌的自然环境系统、文化环境... 每一地域的民族艺术都与特有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黑衣壮民歌也不例外,它是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上的艺术奇葩,它的生成与发展都离不开黑衣壮的生态环境。论文借助文艺生态学的理论,从黑衣壮民歌的自然环境系统、文化环境系统和主体系统等三方面对黑衣壮民歌的生态系统加以阐释,探讨黑衣壮民歌得以产生、传承、发展之根源及其生命活力之所在,以及在现代化语境下黑衣壮民歌的传承方式的新变化,为黑衣壮民歌由传统向现代变迁历程中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衣壮 民歌 生态
下载PDF
从婚俗歌探桂西壮族婚俗——以平果嘹歌为重点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3-77,共5页
民歌是民俗资料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民俗的一种重要工具。平果嘹歌中记载有大量的婚俗歌,这些婚俗歌全方位、原汁原味地反映了桂西壮族婚俗的主要内容,如订婚习俗、结婚习俗、婚后习俗等。这些风俗,成为壮族悠久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 民歌是民俗资料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民俗的一种重要工具。平果嘹歌中记载有大量的婚俗歌,这些婚俗歌全方位、原汁原味地反映了桂西壮族婚俗的主要内容,如订婚习俗、结婚习俗、婚后习俗等。这些风俗,成为壮族悠久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壮族民族特征的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果嘹歌 婚俗歌 桂西壮族 婚俗
下载PDF
壮族山歌传承奥秘新探——以百色壮族山歌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萍 韦国友 《百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9-44,共6页
广西壮族山歌种类繁多,意境深邃,创作手法高妙,充满了知识、智慧,是极具特色的区域民族文化。历代封建统治者企图禁歌,但最终没能禁住;解放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中,山歌被打成"黑货"遭到禁锢,但壮族山... 广西壮族山歌种类繁多,意境深邃,创作手法高妙,充满了知识、智慧,是极具特色的区域民族文化。历代封建统治者企图禁歌,但最终没能禁住;解放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中,山歌被打成"黑货"遭到禁锢,但壮族山歌仍然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改革开放后,政府对山歌采取积极引导的方针,壮族山歌又蓬勃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虽然壮族山歌所形成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价值诉求都有异于现代文明,但壮族山歌却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壮族山歌得以传承的个中奥秘是得益于人们观念的改变,山歌的母题得以不断丰富,传播方式不断改进、演唱形式不断翻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山歌 母题 传播方式 演唱形式 改变
下载PDF
壮族歌咏文化与壮民族的族群认同 被引量:6
14
作者 平锋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0-164,共5页
作为一个世居广西、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及其先民在其长期生活的岭南地区创造了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和鲜明地域色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作为标志性和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歌咏文化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壮族人的生命情感与诗性智慧,涵载着壮族... 作为一个世居广西、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及其先民在其长期生活的岭南地区创造了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和鲜明地域色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作为标志性和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歌咏文化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壮族人的生命情感与诗性智慧,涵载着壮族成长的悠悠记忆,建构起壮族集体认同的文化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歌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集体记忆 族群认同
下载PDF
壮族地区气候变化公众教育传播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桂湘 朱定真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4年第3期90-93,共4页
应用传播学和社会学理论,对广西气象部门在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地区开展气候变化公众教育本土传播的效果(重点对应用山歌和壮语传播的方式个案)进行分析评估,提出了提升本土传播效果的策略:加强调研、贴近本土化传播方式;立体整... 应用传播学和社会学理论,对广西气象部门在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地区开展气候变化公众教育本土传播的效果(重点对应用山歌和壮语传播的方式个案)进行分析评估,提出了提升本土传播效果的策略:加强调研、贴近本土化传播方式;立体整合传播、多部门联动;增强与受众的互动等,为我国、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气候变化公众教育传播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公众教育 壮族地区 山歌 壮语
下载PDF
壮族文化产品的输出及影响——以那坡“黑衣壮”民歌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宁立正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96,共3页
以那坡壮族民歌为代表的壮族文化产品,长期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它的输出受到世人瞩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人们逐渐认识了它的价值。如何进一步开发和保护,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那坡壮族 民歌 文化输出 民族元素
下载PDF
新时期广西壮族民歌产业化发展探寻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琳 《艺术探索》 2010年第2期116-118,共3页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大力发展广西文化产业,除了着力于保护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外,还应充分挖掘文化潜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壮族民歌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发展必然对其他产...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大力发展广西文化产业,除了着力于保护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外,还应充分挖掘文化潜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壮族民歌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发展必然对其他产业产生一种拉动作用。利用壮族民歌文化进行创意,带动经济发展,让单一的壮族民歌产品衍生出更多的产业链,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壮族民歌产业化路径的构建、选择等是本文探讨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民歌 产业化 路径
下载PDF
广西壮族民间山歌文化传播要素及其当代变迁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明智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9,共4页
山歌文化是壮族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广西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文化。通过考察历史上广西壮族山歌的禁毁和恢复过程,总结出歌手、歌本和歌圩是其关键的传播要素,是当代政府扶持山歌文化传播的三个着力点。同时在网络草根文化潮流的背景下分... 山歌文化是壮族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广西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文化。通过考察历史上广西壮族山歌的禁毁和恢复过程,总结出歌手、歌本和歌圩是其关键的传播要素,是当代政府扶持山歌文化传播的三个着力点。同时在网络草根文化潮流的背景下分析了这些要素在当代民间的演变和发展的三个新趋势:歌手年轻化,身份多样化;山歌文本音像化,传输数码化;歌圩虚拟化,时空自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壮族 山歌文化 民间 传播要素
下载PDF
《诗经》修辞手法在壮族山歌的表现及积极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明光 蒋玲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5-87,共3页
《诗经》赋、比、兴、重章叠句等修辞手法在壮族《孝丧》《风吹苇叶相交连》《唱段情歌给妹听》等山歌中的运用对壮族山歌的歌词表达、用词、用句、演唱方式等都产生巨大影响,对歌手创造山歌时的创新与保持山歌特色具有一定的影响。&qu... 《诗经》赋、比、兴、重章叠句等修辞手法在壮族《孝丧》《风吹苇叶相交连》《唱段情歌给妹听》等山歌中的运用对壮族山歌的歌词表达、用词、用句、演唱方式等都产生巨大影响,对歌手创造山歌时的创新与保持山歌特色具有一定的影响。"赋"对保持少数民族真实历史及原生态山歌,具有积极作用。"比"增强了山歌的生动与鲜明性,提升了壮族山歌的文学价值。"兴"增强了山歌的描写范围与趣味性,提升了壮族山歌的艺术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山歌 《诗经》 重章叠句
下载PDF
刘三姐山歌旅游纪念品包装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莉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1,共4页
探讨了广西壮族旅游产品的应用设计,在基于刘三姐山歌文化的审美特质以及山歌唱片的旅游市场现状的前提下,挖掘壮族文化中的视觉元素与色彩信息,研究如何体现民族、现代及文化气息,并且结合旅游纪念品特点进行包装功能上的创新设计,展... 探讨了广西壮族旅游产品的应用设计,在基于刘三姐山歌文化的审美特质以及山歌唱片的旅游市场现状的前提下,挖掘壮族文化中的视觉元素与色彩信息,研究如何体现民族、现代及文化气息,并且结合旅游纪念品特点进行包装功能上的创新设计,展现了在现代包装视觉传达设计中如何融合民族文化元素,更好地通过设计来体现广西壮族地区山歌文化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歌 纪念品 壮族 视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