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st site tenacity and mate fidelity in the Black-headed Gull(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
1
作者 Simon Piro Angela Schmitz Ornés 《Avian Research》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664-670,共7页
Breeding philopatry is well known in the Black-headed Gull(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Using a capture-markrecapture method,we studied if Black-headed Gulls show nest site tenacity and mate fidelity as well,and invest... Breeding philopatry is well known in the Black-headed Gull(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Using a capture-markrecapture method,we studied if Black-headed Gulls show nest site tenacity and mate fidelity as well,and investigated if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a stable,and a newly established and fast-growing colony,as well as f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enter and edges of these colonies located in north-eastern Germany.We found a high level of nest site tenacity in the center of the stable colony on B?hmke Island,and lower degrees of nest site tenacity at the edge of the same colony and in the newly established and fast-growing colony on Riether Werder.Mate fidelity was very strong in all individuals which returned to their previous breeding place,regardless of the nest site 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headed Gull Croicocephalus ridibundus Mate fidelity Nest site tenacity PHILOPATRY
下载PDF
Study on Breeding Practices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Black-Head Somali Sheep under Tradi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The Case of Awbarre District, Eastern Ethiopia
2
作者 Abdi Abdilahi Kawnin Abdimahad +1 位作者 Abdulahi Mahamed Abdimawlid Ali 《Ope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CAS 2023年第1期20-33,共14页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Awbarre district of the Fafen zone of the Somali regional state of Ethiopia.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breeding practices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Black-head So...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Awbarre district of the Fafen zone of the Somali regional state of Ethiopia.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breeding practices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Black-head Somali sheep under a tradi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Purposive and simple random sampling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select targeted kebeles and households,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120 households were selected from four kebeles, each of 30 households,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system and sheep population.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group discussions, key informants interview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were used to generate the required data. The primary purpose of keeping sheep was for income generation, followed by saving as a future asset. The majority (89.2%) of the respondents separated male and female animals during herding. The selection criteria for breeding rams were appearance, growth, pedigree, and color while for breeding ewes were appearance, adaptability, pedigree, color, and lamb growth. The overall weaning age of Black-head Somali sheep in the study area was 3.7 months for both males & females. The castration of male sheep was common for the purpose of fattening, fattening with breeding control and breeding control as well. The castration is mainly performed during the summer and autumn and the methods of castration were both traditional and modern methods, the traditional castration method being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n pastoral areas. The age of sexual maturity was 7.64 months for rams and 8.97 months for ewe’s male and female lambs in the pastoral area and 8.42 & 8.38 for rams & ewes in agro-pastoral and overall lambing interval was 11 months. On average, the ewe of Black-head Somali sheep in pastoral & agro-pastoral could produce 9.49 & 9.57 lambs, respectively in their lifetime. As the pastoralists and agro-pastoralists indicated the source of the breeding ram was their own, so the exchange of breeding ram is recommended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inbreeding and further studies of on-farm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 would be necessary to be carried out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uniqueness of the breed be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head Somali Sheep Breeding Practic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Selection Criteria
下载PDF
发酵全混合日粮的发酵品质及其对鲁西黑头羊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刘霞 李海滨 +5 位作者 李尊严 王海丽 李大璐 朱风华 林英庭 郭艺璇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的发酵品质及其对鲁西黑头羊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以花生秧为粗饲料,与精料按照4∶6混合,发酵30 d制备FTMR,测定其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选用健康、体重(20.76±1.56)kg的鲁西黑头羊32... 试验旨在探究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的发酵品质及其对鲁西黑头羊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以花生秧为粗饲料,与精料按照4∶6混合,发酵30 d制备FTMR,测定其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选用健康、体重(20.76±1.56)kg的鲁西黑头羊3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饲喂FTMR。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63 d,测定其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延长,FTMR中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逐步稳定的趋势,粗灰分含量呈先降低后逐步稳定的趋势;pH值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乙酸(AA)和丙酸(PA)含量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增加(P<0.05)。整个发酵过程中未检出丁酸(BA),玉米赤霉烯酮(ZEN)、黄曲霉毒素B1(AFB1)和呕吐毒素(DON)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鲁西黑头羊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鲁西黑头羊对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鲁西黑头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FTMR发酵品质优良,与TMR相比,饲喂FTMR能够提高鲁西黑头羊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黑头羊 发酵全混合日粮 发酵品质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红嘴鸥和喜鹊的粪便微生物群多样性比较研究
4
作者 刘文轩 杨笑礼 +1 位作者 李宗会 王斌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5-20,26,共7页
为评估不同种鸟类的病原体传播风险,提取红嘴鸥和喜鹊粪便的总DNA,通过PCR扩增16S rRNA序列V3~V4高变区,基于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研究两者肠道微生物群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红嘴鸥和喜鹊粪便微生物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粪便中最丰... 为评估不同种鸟类的病原体传播风险,提取红嘴鸥和喜鹊粪便的总DNA,通过PCR扩增16S rRNA序列V3~V4高变区,基于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研究两者肠道微生物群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红嘴鸥和喜鹊粪便微生物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粪便中最丰富的细菌门分别是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前者粪便中绝对优势属是Catellicoccus(丰度均值65.5%)。红嘴鸥样本中均检测出弯曲杆菌属,检出率100%,丰度均值1.2%;喜鹊样本检出率55.6%,丰度均值0.019%。这表明,青岛市红嘴鸥种群广泛存在弯曲杆菌属,红嘴鸥的接触安全风险高于喜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嘴鸥 喜鹊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东北漫川漫岗黑土区典型农业小流域切沟沟头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杨帆 巩子瑞 +5 位作者 郭明明 张立波 鲁文龙 刘欣 王百阳 张靖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5,共9页
[目的]研究中国东北漫川漫岗黑土区典型农业小流域切沟沟头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黑土区沟壑侵蚀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南乡典型农业小流域切沟沟头为研究对象,野外实地调查沟头形态特征及土壤类型和... [目的]研究中国东北漫川漫岗黑土区典型农业小流域切沟沟头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黑土区沟壑侵蚀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南乡典型农业小流域切沟沟头为研究对象,野外实地调查沟头形态特征及土壤类型和土体构型,解析沟头形态特征与沟头内因(土壤特性)及外部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内外因素对沟头形态的影响。[结果](1)海南乡小流域切沟沟头土壤类型为典型黑土、草甸黑土和冲积土,土体构型以腐殖质层(A)+淀积层(B)+母质层(C)型为主,以腐殖质层(A)+母质层(C)及腐殖质层(A)+母质层(C)+埋藏层(Ab)型为辅。(2)相关性分析表明,沟头形态与内外因素呈现复杂的相关性,单一形态不仅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同时受自身形态的共同作用影响。(3)冗余分析表明,土体构型、汇水面积、沟头坡度是影响沟头形态的主要因子,且与沟头形态呈正相关关系;沟头植被覆盖度、作物距沟头距离、沟头垄向与沟头立面夹角与沟头形态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切沟沟头形态特征复杂,土壤垂向差异性是内因的根本,沟头形态受内外因素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川漫岗 黑土区 沟头形态 土体构型
下载PDF
鲁西黑头羊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及出栏标准研究
6
作者 侯国生 李长磊 +1 位作者 张东福 王兆烂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鲁西黑头羊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分析育肥最佳出栏时间和体质量,提高鲁西黑头羊养殖综合效益。[方法]选择1日龄鲁西黑头羊羔羊100只,全舍饲饲养条件下测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体尺、体质量等生产性能指标,并结合育种资料进行统计学... [目的]探究鲁西黑头羊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分析育肥最佳出栏时间和体质量,提高鲁西黑头羊养殖综合效益。[方法]选择1日龄鲁西黑头羊羔羊100只,全舍饲饲养条件下测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体尺、体质量等生产性能指标,并结合育种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鲁西黑头羊公、母羊初生至周岁前各阶段体质量差异显著,周岁至成年体质量差异极显著。初生体质量与3月龄、成年体质量;3月龄与周岁体质量;6月龄与周岁、成年体质量;周岁与成年体质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鲁西黑头羊公、母羊出生至6月龄体质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平均日增质量达274 g以上,6月龄平均体质量达45 kg以上,8月龄开始生长速度有所减缓。[结论]鲁西黑头羊早期生长发育速度快,具备专门化肉羊品种的特点,育肥期6~7月龄,体质量49 kg左右出栏,可实现育肥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黑头羊 体尺 体质量 生长发育规律 出栏标准
下载PDF
超低碳钢冷轧卷“头部黑线”缺陷分析与控制
7
作者 赵晓虎 《河北冶金》 2024年第8期75-79,共5页
针对超低碳冷轧连退卷带头20~30 m内频繁出现黑线缺陷,导致了批量不合格品产生而影响订单交期的问题,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分析手段对缺陷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铸坯端面预制缺陷轧制中间坯的工业试验验证,锁定了缺陷产... 针对超低碳冷轧连退卷带头20~30 m内频繁出现黑线缺陷,导致了批量不合格品产生而影响订单交期的问题,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分析手段对缺陷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铸坯端面预制缺陷轧制中间坯的工业试验验证,锁定了缺陷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头部黑线”缺陷与保护渣卷渣类、氧化铝夹杂类和气泡类缺陷形貌区别明显,与基体无连接,呈分开状态,主要由Fe、Al元素组成,判断此缺陷为外来异物。通过全流程追溯,发现热轧成材率攻关后,超低碳钢中间坯切头量有所减少,无法将喷号焊丝全部切除,铸坯打号机的喷号焊丝压入导致该类“黑线缺陷”的产生。基于此,将超低碳钢热轧中间坯切割量控制在300mm,喷号机的压空压力使用标准调整为4 bar,冷轧卷头部黑线缺陷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超低碳钢表面质量合格率提高了4.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钢 冷轧卷 头部黑线 焊丝 中间坯
下载PDF
卫星跟踪青海湖繁殖地渔鸥的迁徙路线 被引量:10
8
作者 楚国忠 侯韵秋 +4 位作者 张国钢 刘冬平 戴铭 江红星 张德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9-104,共6页
2006年7月下旬至2007年7月底,共有4只佩带卫星信号发射器(PTT)的渔鸥完成秋季和春季迁徙并返回青海湖。ARGOS公司提供的信息表明,渔鸥最早离开青海湖繁殖地的时间是8月2日,最晚在8月14日。离开青海湖后没有直接飞往越冬地,而是在青海湖... 2006年7月下旬至2007年7月底,共有4只佩带卫星信号发射器(PTT)的渔鸥完成秋季和春季迁徙并返回青海湖。ARGOS公司提供的信息表明,渔鸥最早离开青海湖繁殖地的时间是8月2日,最晚在8月14日。离开青海湖后没有直接飞往越冬地,而是在青海湖周围游荡或逗留。游荡或逗留地点距离青海湖最近约200km,最远约1300km,逗留时间长达80余天。4只渔鸥的越冬地点都在孟加拉湾,与青海湖间的直线距离约2100km。最早到达越冬地的日期是11月3日,最迟12月3日,历时81~116d。渔鸥在孟加拉湾的居留时间长达4个月(118~149d)。最早离开的日期是3月1日,最迟3月30日。最早返回青海湖的日期是3月23日,最迟4月17日。除1只以外,其他3只渔鸥的春、秋2季迁徙路线很不相同。春季迁徙历时最短只用6d,另外3只分别历时15、18和32d。历时32d的渔鸥先到宁夏逗留20d,然后再返回青海湖。结合分析春、秋2季的迁徙路线,分别确定了不同迁徙季节的主要停歇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跟踪 青海湖 渔鸥 迁徙 孟加拉湾
下载PDF
花生藤替代颗粒型全混合日粮中苜蓿对湖北黑头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索效军 张年 +4 位作者 杨前平 陶虎 熊琪 李晓锋 陈明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5-873,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花生藤替代颗粒型全混合日粮中苜蓿对湖北黑头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为黑头羊育肥过程中合理使用粗饲料提供依据。选取30只体重[(20.46±3.23) kg]接近、体况良好的8月龄湖北黑头山羊羯羊,... 本试验旨在研究花生藤替代颗粒型全混合日粮中苜蓿对湖北黑头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为黑头羊育肥过程中合理使用粗饲料提供依据。选取30只体重[(20.46±3.23) kg]接近、体况良好的8月龄湖北黑头山羊羯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以花生藤(Ⅰ组)、苜蓿(Ⅱ组)和苜蓿+花生藤(Ⅲ组)为粗饲料来源的颗粒型全混合日粮,试验期6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50 d。试验结束后称重,并采集瘤胃液和血液样品,分别测定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浓度以及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UN)、葡萄糖(GLU)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1)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黑头羊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增加(P<0.01),料重比(F/G)极显著降低(P<0.01);2)各组黑头羊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Ⅱ组和Ⅲ组在数值上均较Ⅰ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Ⅱ组和Ⅲ组黑头羊瘤胃液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4)Ⅱ组和Ⅲ组黑头羊血清ALB含量和白球比(A/G)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Ⅰ组,Ⅲ组血清UN、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以及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在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相当的条件下,单纯以花生藤作为颗粒型全混合日粮的粗饲料来源会降低湖北黑头羊的ADG,提高F/G,降低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以花生藤和苜蓿组合作为颗粒型全混合日粮的粗饲料来源,则湖北黑头羊可获得与以苜蓿为粗饲料来源时相当的养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黑头羊 全混合日粮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鲁西黑头肉羊与小尾寒羊肉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金文 崔绪奎 +2 位作者 张果平 王德芹 孟宪锋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56,共5页
分别选4只5月龄鲁西黑头肉羊和小尾寒羊屠宰,测定常规指标,同时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测定肌肉中化学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鲁西黑头肉羊屠宰率为55.09%,比小尾寒羊提高8.83个百分点,净肉重比小尾寒羊提... 分别选4只5月龄鲁西黑头肉羊和小尾寒羊屠宰,测定常规指标,同时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测定肌肉中化学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鲁西黑头肉羊屠宰率为55.09%,比小尾寒羊提高8.83个百分点,净肉重比小尾寒羊提高32.48%(P<0.01);眼肌面积比小尾寒羊增加27.2%(P<0.05)。经测定,鲁西黑头肉羊与小尾寒羊肌肉的pH值,肌肉的剪切力,肌纤维密度,粗蛋白质和18种氨基酸总量等均与小尾寒羊差异不显著。鲁西黑头肉羊ω-6与ω-3脂肪酸的比例为4.54~5.17∶1,肌肉中S∶M∶P比接近1∶1∶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标准。综合分析表明,鲁西黑头肉羊肌肉硬脂酸含量低,膻味轻,而且胆固醇含量低(59.19mg),肉质品质好,是生产优质高档羊肉的理想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黑头肉羊 屠宰率 化学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胆固醇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卫星跟踪青海湖繁殖水鸟的迁徙 被引量:12
11
作者 楚国忠 侯韵秋 +3 位作者 张国钢 刘冬平 戴铭 江红星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4-89,I0002,共7页
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利用卫星跟踪技术,全年跟踪15只青海湖繁殖水鸟的运动。其中,4只渔鸥和1只斑头雁成功到达越冬地并安全返回青海湖。本文结合卫星跟踪在鸟类迁徙方面的应用,比较详细地介绍青海湖繁殖水鸟渔鸥和斑头雁的迁徙动态和... 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利用卫星跟踪技术,全年跟踪15只青海湖繁殖水鸟的运动。其中,4只渔鸥和1只斑头雁成功到达越冬地并安全返回青海湖。本文结合卫星跟踪在鸟类迁徙方面的应用,比较详细地介绍青海湖繁殖水鸟渔鸥和斑头雁的迁徙动态和迁徙路线,可为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乃至中亚—印度迁徙通道内鸟类迁徙与禽流感的关系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跟踪 青海湖 渔鸥 斑头雁 迁徙动态
下载PDF
越冬期人工投食与自然觅食红嘴鸥形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联宪 邓章文 +3 位作者 鲁红林 李晶晶 程闯 韩奔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104-106,共3页
2011年1月在滇池海埂大堤捕捉131只取食人工投食的红嘴鸥,对其体重、全长等6项量衡度进行测量,并与20世纪60—80年代采自云南各地的红嘴鸥标本相应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成鸟体重、尾长无显著差异,而全长、翅长、跗蹠长和喙长差异极... 2011年1月在滇池海埂大堤捕捉131只取食人工投食的红嘴鸥,对其体重、全长等6项量衡度进行测量,并与20世纪60—80年代采自云南各地的红嘴鸥标本相应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成鸟体重、尾长无显著差异,而全长、翅长、跗蹠长和喙长差异极显著;人工投食的红嘴鸥全长和喙长极显著小于自然觅食的个体,而翅长和跗蹠长则显著大于自然觅食的个体;亚成鸟体重、翅长和跗蹠长两者无显著差异,人工投食的亚成鸟全长、尾长和喙长则极显著小于自然觅食的亚成鸟相应量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嘴鸥 越冬期 人工投食 自然觅食 形态比较
下载PDF
湖北黑头羊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年 索效军 +3 位作者 熊琪 李晓锋 杨前平 陈明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987-4990,共4页
对160头湖北黑头羊0-24月龄的体重、体尺进行测定,分析了湖北黑头羊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湖北黑头羊体重累积生长曲线上升平缓,0-8月龄绝对生长速度呈现明显的上升状态,绝对增重在6-8月龄达到最大,此后逐渐减慢;0-3月龄生长强度最大,... 对160头湖北黑头羊0-24月龄的体重、体尺进行测定,分析了湖北黑头羊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湖北黑头羊体重累积生长曲线上升平缓,0-8月龄绝对生长速度呈现明显的上升状态,绝对增重在6-8月龄达到最大,此后逐渐减慢;0-3月龄生长强度最大,3-8月龄呈直线下降趋势,8月龄开始变得平缓;各项体尺指标在8月龄前增长明显,8-12月龄增长趋缓,18-24月龄除胸围外,体高、体长、管围变化不大,试验结果揭示了湖北黑头羊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进一步进行湖北黑头羊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黑头羊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曲线
下载PDF
不同性别湖北黑头羊生长曲线的拟合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索效军 张年 +3 位作者 熊琪 李晓锋 杨前平 陈明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859-3861,共3页
采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3种非线性模型对湖北黑头羊0~24月龄体重生长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湖北黑头羊的生长曲线(R2>0.99),但不同性别湖北黑头羊的最优拟合模型不尽相同,其中... 采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3种非线性模型对湖北黑头羊0~24月龄体重生长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湖北黑头羊的生长曲线(R2>0.99),但不同性别湖北黑头羊的最优拟合模型不尽相同,其中公羊最佳拟合模型为Gompertz (R2=0.999 32),拐点月龄和拐点体重分别为6.21月龄和20.823 kg,Gompertz模型方程为W=56.604 9 e-2.885 1exp(-0.17051);母羊最佳拟合模型为Von Bertalanffy(R2=0.998 12),拐点月龄和拐点体重分别为4.17月龄和13.221 kg,Von Bertalanffy模型方程为W=44.619 3×(1-0.643 3 e-0157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黑头羊 体重 生长曲线 模型
下载PDF
青海可鲁克湖水鸟季节动态及渔鸥活动区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国钢 刘冬平 +2 位作者 侯韵秋 戴铭 陆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398-4404,共7页
2008—2010年,对青海可鲁克湖的水鸟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54种34828只水鸟,隶属于6目11科,雁鸭类水鸟最多,共统计到28445只,占水鸟总数的81.7%;其次是鸥类和鸻鹬类。可鲁克湖在水鸟春秋季迁徙高峰期在4月和10月,这也是水鸟多样... 2008—2010年,对青海可鲁克湖的水鸟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54种34828只水鸟,隶属于6目11科,雁鸭类水鸟最多,共统计到28445只,占水鸟总数的81.7%;其次是鸥类和鸻鹬类。可鲁克湖在水鸟春秋季迁徙高峰期在4月和10月,这也是水鸟多样性较高的两个月,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迁徙鸭类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卫星跟踪表明,可鲁克湖是青海湖繁殖渔鸥重要的停歇地,渔鸥在可鲁克湖的停歇天数每年也有所不同,2007年和2008年秋季较2006年停歇时间短一些,初步判断与当地的人为干扰有关。当地政府对道路进行修建,其正好位于渔鸥的活动区内,这对渔鸥的日常活动造成较大影响,迫使渔鸥提前离开可鲁克湖。春季停歇天数的不同主要与青海湖面冰融的时间有关,若青海湖由于温度较高,冰融的时间早一些,渔鸥可能提前离开可鲁克湖,前往青海湖进行繁殖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渔鸥 多样性 卫星跟踪 青海可鲁克湖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湖北黑头羊瘤胃细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索效军 杨前平 +4 位作者 陶虎 熊琪 李晓锋 陈明新 张年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6-50,178,共6页
为了解湖北黑头羊瘤胃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选择体重(35±2)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12月龄湖北黑头羊羯羊15只,正常饲喂20 d后采集瘤胃液样品,提取样品总DNA后对细菌16S rDNA序列的V4区进行PCR扩增,利用Illumina MiSeq PE300... 为了解湖北黑头羊瘤胃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选择体重(35±2)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12月龄湖北黑头羊羯羊15只,正常饲喂20 d后采集瘤胃液样品,提取样品总DNA后对细菌16S rDNA序列的V4区进行PCR扩增,利用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对扩增子进行高通量测序,并采用QIIME等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5个样本共获得高质量有效序列51 762条,基于97%相似性共归为851个操作分类单位(OTU);α-多样性指数表明Chao1、Ace指数分别为509.39,502.40,Shannon、Simpson指数分别为6.23,0.958 2;经过物种注释和统计,15个门、24个纲、24个目、34个科以及87个属被鉴定;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66.94%)、厚壁菌门(Firmicutes,23.41%)、柔膜菌门(Tenericutes,3.19%)为优势门,拟杆菌纲(Bacteroidia,66.09%)、梭菌纲(Clostridia,20.74%)为优势纲,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66.09%)、梭菌目(Clostridiales,20.74%)、厌氧原体目(Anaeroplasmatales,2.75%)为优势目,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c,43.88%)、理研菌科(Rikenellaceac,12.33%)、毛螺旋菌科(Lachonospiraceae,10.47%)为优势科,普雷沃代菌属1(Prevotella1,35.37%)、普雷沃氏菌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17.73%)、理菌属RC9(RikenellaceaeRC9gutgroup,12.00%)为优势菌属。说明湖北黑头羊瘤胃细菌多样性较低,最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次之;普雷沃氏菌属1是湖北黑头羊瘤胃中最优势细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黑头羊 瘤胃细菌 多样性 16S RDNA MiSeq测序
下载PDF
红嘴鸥在贝加尔湖的分布和繁殖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紫江 赵雪冰 杨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2-554,共3页
在对贝加尔湖地区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的数量分布及繁殖习性的现场考察中发现,贝加尔湖及其附近广阔的湿地是红嘴鸥繁殖的理想场所,每年至少有50000对红嘴鸥在当地繁殖;红嘴鸥为半早成鸟;红嘴鸥的筑巢、产卵、孵化是在一定的时间范... 在对贝加尔湖地区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的数量分布及繁殖习性的现场考察中发现,贝加尔湖及其附近广阔的湿地是红嘴鸥繁殖的理想场所,每年至少有50000对红嘴鸥在当地繁殖;红嘴鸥为半早成鸟;红嘴鸥的筑巢、产卵、孵化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先后不一进行的。这次考察为进一步揭示红嘴鸥的繁殖生态和促进对红嘴鸥及其鸟类的保护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嘴鸥 贝加尔湖 分布 数量 繁殖
下载PDF
美国白蛾两种色型的研究及其对我国美国白蛾防控的启示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守慧 孙丽丽 +2 位作者 邓煜 林枫 南俊科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8,共6页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在发源地北美洲分布于加拿大南部至墨西哥北部,并有黑头型和红头型之分。通过调查美国中东部13个州的美国白蛾发现:美国中东部的湿润大陆性气候区,黑头型分布占优势,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红头型分布占优...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在发源地北美洲分布于加拿大南部至墨西哥北部,并有黑头型和红头型之分。通过调查美国中东部13个州的美国白蛾发现:美国中东部的湿润大陆性气候区,黑头型分布占优势,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红头型分布占优势,黑头型分布比率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红头型则正好相反;在调查所涉及的5个生态省中,大陆性气候阔叶林较适合黑头型生存,东南部混交林更适合红头型生存。基于美国白蛾黑头型和红头型在幼虫形态、网幕结构、地理分布和寄主偏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对我国美国白蛾防控提出假设:如果美国白蛾黑头型进一步传播到我国南方省区,其危害程度可能要弱于其在我国北方的危害,如果红头型传入我国,尤其在南方地区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应加强检疫,严格控制美国白蛾红头型传入我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黑头型 红头型 幼虫形态 美国 分布 寄主树木
下载PDF
鲁西黑头羊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金文 崔绪奎 +4 位作者 陶卫东 储明星 张果平 王德芹 狄冉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115-118,共4页
鲁西黑头羊是一个优良的绵羊培育品种,具备高产肉力和高繁殖力特征。为了评估这个品种线粒体DNA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获得该新品种界定的分子证据,本研究对鲁西黑头羊、杜泊羊和小尾寒羊mtDNA的高变异区进行了测序,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 鲁西黑头羊是一个优良的绵羊培育品种,具备高产肉力和高繁殖力特征。为了评估这个品种线粒体DNA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获得该新品种界定的分子证据,本研究对鲁西黑头羊、杜泊羊和小尾寒羊mtDNA的高变异区进行了测序,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并计算了鲁西黑头羊与其它两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分化程度较高(Fst为0.3240-0.5909);鲁西黑头羊与杜泊羊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187,达到了种间的遗传距离,与小尾寒羊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654,达到了亚种间的水平。以上结果为鲁西黑头羊的品种界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黑头羊 MT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下载PDF
湖北黑头羊体重、体尺持续选育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凤 张年 +6 位作者 熊琪 索效军 陶虎 杨前平 李晓锋 杨娟 陈明新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116-120,共5页
对湖北黑头羊3个世代的体重、体尺(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生长性能方面的选育效果。结果表明,通过3个世代的选育,湖北黑头羊各世代核心群均有所提高,但各世代间增量不同,基本表现为零世代至一世代增长缓慢,... 对湖北黑头羊3个世代的体重、体尺(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生长性能方面的选育效果。结果表明,通过3个世代的选育,湖北黑头羊各世代核心群均有所提高,但各世代间增量不同,基本表现为零世代至一世代增长缓慢,一世代至二世代增长最快,二世代至三世代增长最慢,变异系数相对稳定。选育进入第三世代后,体重、体尺指标基本趋于稳定。三世代与零世代相比,体重、体尺指标在各月龄增量显著,母羊体重平均增量为12.45%,体尺平均增量为4.37%;公羊体重平均增量为15.06%,体尺平均增量为7.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黑头羊 持续选育 体重 体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