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滇南地区莲雾炭疽病病原菌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维峰 何鹏搏 +6 位作者 陈红梅 夭莹云 李晶萍 于龙凤 曲鹏 葛宇 谭万忠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91,共9页
莲雾炭疽病是国内外莲雾种植区的常年流行病及引起严重经济损失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但不同地区的病原菌种可能不同.该研究主要描述云南省南部发生的莲雾炭疽病症状,分离纯化病原菌并鉴定其种类.经观察,此莲雾炭疽病的典型病斑为椭圆或... 莲雾炭疽病是国内外莲雾种植区的常年流行病及引起严重经济损失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但不同地区的病原菌种可能不同.该研究主要描述云南省南部发生的莲雾炭疽病症状,分离纯化病原菌并鉴定其种类.经观察,此莲雾炭疽病的典型病斑为椭圆或不规则形,中央区灰白色,周围褐色,最外围有一黄色晕圈;后期病斑扩展形成不规则大斑或枯斑;病害侵染果实引起腐烂变质.通过分离培养和纯化获得7个真菌菌株,柯赫氏致病性试验表明从西双版纳和普洱两地样品中获得的LWTJ2和LB4为致病菌株.两菌株形态特征相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的菌落为圆形,白色或淡黄白色,边缘光滑齐整,表面呈绒毛状,气生菌丝发达;后期菌落颜色稍加深,中央区灰黑色并产生大量蛋橙色分生孢子团;在显微镜下观察,病菌菌丝透明,分隔,呈锐角或近直角分枝;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两端盾圆,大小为9.8~18.0(平均13.9±2.1)μm×4.5~6.0(平均5.5±1.0)μm;未观察到病菌的有性型.采用ITS1/ITS4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两菌株的rDNA-ITS序列均为545 bp(GenBank登录号为OL963924和OL413460).Blast-n比对和系统演化树分析表明,两个菌株Blast-n相似度及在演化树上聚集于同一末端分枝的置信限均为100%;两者与暹罗刺盘孢Collectotrichum siamense WZ-365菌株(Acc.No.MN856443)对比的相似度为99.08%,在系统演化树中与暹罗刺盘孢聚于同一末端分枝的置信限为96%.该研究较详细地观察记载了滇南地区莲雾炭疽病的症状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根据形态学与rDNA-ITS序列的Blast-n对比和演化树分析鉴定获得的LWTJ2和LB4菌株均属于暹罗刺盘孢C.siamense.这是莲雾炭疽病的一种新病原真菌,其进一步证明了莲雾炭疽病病原菌的多样性,也为该病害的诊断监测和有效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炭疽病 暹罗刺盘孢 病害症状 病菌形态特征 rDNA-ITS序列 blast-n和系统演化树分析
下载PDF
唇口目苔藓动物分子系统演化及其主要类群分歧时间的推测 被引量:1
2
作者 郝家胜 李春香 +1 位作者 孙晓燕 杨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05-1212,共8页
对40种唇口目苔藓动物(包括新测的24种)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运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同时基于适宜的谱系发生关系和确证的化石记录资料,计算了唇口目苔藓动物16SrRNA基因的演化速率,并据此推测了唇口... 对40种唇口目苔藓动物(包括新测的24种)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运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同时基于适宜的谱系发生关系和确证的化石记录资料,计算了唇口目苔藓动物16SrRNA基因的演化速率,并据此推测了唇口目2大主要类群(无囊类和狭义有囊类)的起源和分歧时间.结果显示,唇口目高级分类单元(超科及以上分类阶元)的系统发生大都和现今形态分类体系间存在明显的分歧;据估算,现生无囊类和狭义有囊类苔藓动物在约263Ma(中二叠纪,瓜德鲁普世)和183Ma(早侏罗纪)之前就已分化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动物 分歧时间 唇口目 系统演化 推测 类群 RRNA基因序列 分子 线粒体16S 系统发生 最大简约法 比较分析 记录资料 发生关系 分类体系 分类单元 早侏罗纪 二叠纪 狭义 化石 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