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ll blended blade and endwall design of a compressor cascade 被引量:3
1
作者 Tongtong MENG Guang YANG +1 位作者 Ling ZHOU Lucheng J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79-93,共15页
In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high-loss flow in the endwall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compressor performance.Therefore,the control of endwall corner separation in compressor blade rows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Based ... In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high-loss flow in the endwall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compressor performance.Therefore,the control of endwall corner separation in compressor blade rows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of the Blended Blade and End Wall(BBEW)technique,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corner separation,in combination with a nonaxisymmetric endwall,the full-BBEW technique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o further reduce the separation in endwall region.The principle of the unchanged axial passage area is considered to derive the geometric method for this technique.Three models are further classified based on different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technique:the BBEW model,Inclining-Only End Wall(IOEW)model,and full-BBEW model.The most effective design of each model is then found by performing several optimizations at the design point and relate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ver the entire operational conditions.Compared with the prototype,the total pressure loss coefficient decreases by 7%–9%in the optimized full-BBEW at the design point.Moreover,the aerodynamic blockage coefficient over the entire operational range decreases more than the other models,which shows its positive effect for diffusion.This approach has a larger decrease at negative incidence angles where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boundary lay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rner separation.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blended blade profile enlarges the dihedral angle and creates a span-wise pressure gradient to move low momentum fluid towards the mainstream.Furthermore,the inclining hub geometry accelerates the accumulated flow in the corner downstream by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gradient.Overall,though losses in the mainstream grow,especially for large incidences,the full-BBEW technique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separation in corn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DYNAMICS blended blade and end wall(bbew) Corner separation endwall profiling Flow control TURBOMACHINERY
原文传递
融合宽度及位置对叶身/端壁融合叶栅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宋红超 季路成 伊卫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79-2487,共9页
角区分离是制约压气机负荷提升的关键因素,叶身/端壁融合设计(BBEW)可有效组织角区流动,减弱或消除分离。为了研究融合宽度及其弦向位置两个关键设计参数对性能影响,采用经实验校核的数值方法对所设计原型叶栅及9种叶身/端壁融合叶栅进... 角区分离是制约压气机负荷提升的关键因素,叶身/端壁融合设计(BBEW)可有效组织角区流动,减弱或消除分离。为了研究融合宽度及其弦向位置两个关键设计参数对性能影响,采用经实验校核的数值方法对所设计原型叶栅及9种叶身/端壁融合叶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原型叶栅出口下游截面高损失核心区域的展向位置随攻角增大而逐步抬高;叶身/端壁融合叶栅融合位置位于分离点前、后对性能影响孑然不同:融合位置位于分离点前,叶身/端壁融合叶栅效果随来流攻角增加而逐渐显现,在+10°攻角下最佳融合方案可使14%展高处总压损失减小16.2%;但融合位置位于流动分离起始点之后会在全工况内增大损失。融合宽度则存在最佳值,应小于来流附面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压叶栅 叶身/端壁融合 角区分离 总压损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第三代三维叶片技术思路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季路成 李嘉宾 伊卫林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9-994,共6页
叶轮机已历经两代三维叶片发展:分别强调"基元叶型"和"掠弯积叠",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基元叶栅负荷能力和展向势流匹配两大问题。那么,接下来三维叶片还能按何种技术思路继续发展?围绕该问题,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叶轮... 叶轮机已历经两代三维叶片发展:分别强调"基元叶型"和"掠弯积叠",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基元叶栅负荷能力和展向势流匹配两大问题。那么,接下来三维叶片还能按何种技术思路继续发展?围绕该问题,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叶轮机三维叶片技术发展历史及其对应解决的流动问题,然后分析了端区主要流动结构,指出组织好端区复杂流动是三维叶片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并提出以叶片/端壁融合、前缘边条叶片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代三维叶片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叶片 掠弯叶片 叶片/端壁融合 前缘边条叶片 叶轮机
原文传递
叶身/端壁融合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实验与数值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伊卫林 李嘉宾 季路成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55-1664,共10页
已有的数值研究表明叶身/端壁融合设计能有效推迟、减弱或消除压气机角区分离,但实验数据缺乏。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文针对一42°折转角的NACA65扩压叶栅进行了吸力面叶身/端壁融合设计,并首次在低速平面叶栅风洞中进行了对比实验,... 已有的数值研究表明叶身/端壁融合设计能有效推迟、减弱或消除压气机角区分离,但实验数据缺乏。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文针对一42°折转角的NACA65扩压叶栅进行了吸力面叶身/端壁融合设计,并首次在低速平面叶栅风洞中进行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叶身/端壁融合扩压叶栅性能提升能力。基于实验结果,进一步校验了RNG-KE、SST等不同湍流模型的模拟精度,并基于SST模型结果揭示了叶身/端壁融合设计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叶身/端壁融合扩压叶栅能在设计攻角及正攻角下改进叶栅性能,提高总压损失系数7%~8%。数值结果表明:融合的加入重新组织了端区流场,避免了流体在叶栅后部吸力面角区内的过度堆积而发生的强三维分离,有效缓解了原型叶栅高损失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压叶栅 角区分离 叶身/端壁融合 风洞实验 CFD
原文传递
高负荷压气机叶栅的叶身/端壁融合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彭学敏 季路成 +1 位作者 伊卫林 刘艳明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2-246,共5页
叶身/端壁融合(BBEW)是有潜力支撑风扇/压气机负荷最大化的原创技术.本文以大折转亚音叶栅和超音速叶栅两类趋向负荷极限叶栅为案例,在二面角原理指导下,采用数值方法对比研究了第一类(增大二面角型)和第二类(变曲率过渡曲面)BBEW改型... 叶身/端壁融合(BBEW)是有潜力支撑风扇/压气机负荷最大化的原创技术.本文以大折转亚音叶栅和超音速叶栅两类趋向负荷极限叶栅为案例,在二面角原理指导下,采用数值方法对比研究了第一类(增大二面角型)和第二类(变曲率过渡曲面)BBEW改型。结果表明,两类BBEW改型均能有效削弱或消除高负荷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且具有良好的工况适应性。其中,第一类BBEW改型虽外形上类似叶片倾斜,但作用机理却截然不同,附面层交汇作用超过叶片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身 端壁融合 角区分离 二面角 高负荷压气机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扩压叶栅角区-吸力面造型设计及流动控制机理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相君 董杰忠 +2 位作者 崔义强 鲁庆 尤付浩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42-2653,共12页
通过数值模拟,分别针对扩压叶栅的设计工况与角区失速工况进行叶身/端壁融合与吸力面优化造型设计,分析其流场结构与性能的变化,并探究两种优化造型对压气机性能改善的机理。优化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优化造型吸力面凹陷,使得吸力面... 通过数值模拟,分别针对扩压叶栅的设计工况与角区失速工况进行叶身/端壁融合与吸力面优化造型设计,分析其流场结构与性能的变化,并探究两种优化造型对压气机性能改善的机理。优化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优化造型吸力面凹陷,使得吸力面附面层厚度变薄,最大端壁融合位置靠近尾缘,角区低能流体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转移并减少,分离结构得到明显控制,损失降低;在角区失速工况下,优化造型吸力面凸起,最大端壁融合位置靠近前缘,使得前缘分离结构显著减弱,当流体在进入吸力面前缘时提前附着,前缘分离区减小甚至消失,损失降低。根据两种造型流场结构特点与控制机理,可构造出在多工况下具有显著作用的叶身-端壁融合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角区分离 叶身/端壁融合 三维造型 优化造型
原文传递
高压涡轮叶身/端壁融合技术研究
7
作者 王佳宾 周成林 +1 位作者 徐虎 董平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0-76,共7页
为解决燃气轮机涡轮在端区二次流动造成的流动损失,对叶身/端壁融合(Blended Blade and End Wall, BBEW)技术在涡轮气动优化中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以E3模型高压涡轮第一级叶栅为研究对象,对涡轮叶片吸力面下端壁进行不同形式的叶身/端壁... 为解决燃气轮机涡轮在端区二次流动造成的流动损失,对叶身/端壁融合(Blended Blade and End Wall, BBEW)技术在涡轮气动优化中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以E3模型高压涡轮第一级叶栅为研究对象,对涡轮叶片吸力面下端壁进行不同形式的叶身/端壁融合造型。设置入口总温为709 K,总压为344.74 kPa。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叶身/端壁融合技术在降低端壁气动损失及提高涡轮级效率和做功能力方面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融合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端区局部流动损失,提升涡轮级做功能力,但同时会增加最大融合圆角半径位置处的流动损失;当静叶最大融合圆角相对半径和相对轴向弦长位置分别为0.16和0.47时,涡轮得到最佳的整体提升效果,此时等熵效率提高了0.010%,比功率提升了0.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数值模拟 二次流动 端区损失 叶身/端壁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