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filing the Change of Key Chemical Ingredients in Combination of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and 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 by UPLC-QTOF/MS with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1
作者 王超 王宇光 高月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8年第3期48-55,共8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 based chemical profiling approach to rapidly evaluate chemical diversity after co...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 based chemical profiling approach to rapidly evaluate chemical diversity after codecocting of the combination of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wu-tou in Chinese, WT) and Bletilla striata(Thunb.) Reichb.f.(bai-ji in Chinese, BJ) incompatible pair. Two different kinds of decoctions, namely WT-BJ mixed decoction: mixed water extract of each individual herbs, and WT-BJ co-decoction: water extract of mixed two constituent herbs, were prepared. Batches of these two kinds of decoction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UPLC-QTOF/MS analysis, the datasets of tR-m/z pairs, ion intensities and sample codes were processed with supervised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 to holistically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decoction samples. Once a clear classification trend was found in score plot, extende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generate S-plot, in which the variables(tR-m/z pair) contributing most to the difference were clearly depicted as points at the two ends of "S", and the components that correlate to these ions were regarded as the most changed components during co-decocting of the incompatible pair. The identities of the changed components can be identified by comparing the retention times and mass spectra with those of reference compounds and/or tentatively assigned by matching empirical molecular formulae with those of the known compounds pu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s. Using the proposed approach, global chem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mixed decoction and co-decoction, and hypaconitine, mesaconitine, deoxyaconitine, aconitine, 10-OH-mesaconitine, 10-OH-aconitine and deoxyhypaconitine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ost changed toxic componen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WT-BJ incompatible pair during co-decoct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newly established approach could be used to practically reveal the possible toxic components changed/increased of the herbal combination taboos, e.g. the Eighteen Incompatible Medications(Shi Ba Fa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ghteen INCOMPATIBLE MEDICATIONS (Shi Ba Fan) UPLC-QTOF/MS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Wutou) 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Baiji) Complex sample PROFIL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下载PDF
The Genus Bletilla:A review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2
作者 Wanyi Shi Yuxi Wang Xiaoxiao Huang 《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 CAS 2022年第5期226-243,共18页
Bletilla striata is 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widely used to treat a series of diseases such as bleeding,burns and tumor.The congeners have similar effect.This study reviewed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hemica... Bletilla striata is 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widely used to treat a series of diseases such as bleeding,burns and tumor.The congeners have similar effect.This study reviewed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genus Bletilla.The review summarized over 160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the plants of genus Bletilla,including phenanthrenes,diphenanthrenes,bibenzyls,flavonoids and quinones.The plants of genus Bletilla have potent bioactivities,such as hemostatic activity,effect of promoting wound healing,antitumor activity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Although a lot of compound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Bletilla,pharmacological studies have been limited to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etilla Rchb.f.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下载PDF
不同采收时间对白及块茎重及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陈彩霞 王永 +2 位作者 张家春 周鑫伟 张子雄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63-2667,共5页
目的:确定白及块茎的合适采收时间,为白及的种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白及采收期内不同采收时间的白及块茎为研究对象,分析白及块茎重、折干率和块茎中的白及多糖、总酚、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分析其随不同采收时间变化规律。结果:采... 目的:确定白及块茎的合适采收时间,为白及的种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白及采收期内不同采收时间的白及块茎为研究对象,分析白及块茎重、折干率和块茎中的白及多糖、总酚、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分析其随不同采收时间变化规律。结果:采收时间对白及块茎重、折干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采收时间白及块茎中微量元素含量均以Fe含量最高,块茎中微量元素总量随采收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以10月份总量最高;As、Cr及Cu随采收时间的延长其含量总体升高,Cd和Pb随采收时间的延长出现峰值后降低;除8月份白及块茎中Cd超标外,其他样品均没有超标,重金属总量以10月份最高;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白及多糖含量逐渐降低,总酚含量逐渐升高。结论:综合白及块茎中主要有效成分、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考虑重金属的安全性,白及块茎的较佳采收时间为9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块茎 采收 品质
下载PDF
白及多糖抗矽肺大鼠肺纤维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浩宇 史珍珍 +4 位作者 舒立峰 王杰 李美芽 丁志山 蒋福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38-1642,共5页
目的:研究白及多糖抗二氧化硅诱导的实验性矽肺大鼠肺纤维化活性及其可能的分子机理。方法:水提醇沉、Sevage法除蛋白制备白及多糖;二氧化硅气管滴注法建立大鼠矽肺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肺指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合血清SOD、MDA、NF-κB、... 目的:研究白及多糖抗二氧化硅诱导的实验性矽肺大鼠肺纤维化活性及其可能的分子机理。方法:水提醇沉、Sevage法除蛋白制备白及多糖;二氧化硅气管滴注法建立大鼠矽肺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肺指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合血清SOD、MDA、NF-κB、IL-1β、PDGF、TGF-β1、TNF-α、HYP含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细胞百分含量及CD4^+/CD8^+比值,分析白及多糖药效及作用机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及多糖低(100mg/kg)、高(400 mg/kg)剂量组血清SOD活性显著升高,MDA、NO含量显著降低,CD4^+/CD8^+比值逆转(P<0.01)。除白及多糖高剂量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外,白及多糖对矽肺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HYP水平均无明显影响。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白及多糖未能有效改善肺组织纤维化程度。结论:白及多糖对矽肺大鼠机体抗氧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不能有效抑制肺纤维化,白及中有效抑制肺纤维化活性组分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矽肺 多糖 抗氧化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不同龄白及块茎无机元素与药效成分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家春 戚燕强 +3 位作者 韩见宇 董燕 王永 熊鹏飞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5-28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龄白及块茎中重金属、微量元素、药效成分分布特征及无机元素与药效成分的关系。方法:以不同龄白及块茎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龄白及块茎中重金属、微量元素、药效成分含量,讨论其分布特征,探讨无机元素与药效成分的关系。结... 目的:研究不同龄白及块茎中重金属、微量元素、药效成分分布特征及无机元素与药效成分的关系。方法:以不同龄白及块茎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龄白及块茎中重金属、微量元素、药效成分含量,讨论其分布特征,探讨无机元素与药效成分的关系。结果:As、Cr、Pb在4年龄块茎中最高,Cu在1年龄中最大,Cd为3年龄>2年龄>1年龄>4年龄,重金属总量为4年龄>1年龄>3年龄>2年龄;Fe、Mn、Ni在4年龄中最高,Zn以1年龄最高,Se以3年龄最高;白及多糖以2年龄最高,4年龄总酚含量最高;Se与Pb呈显著负相关,Cu与As、Pb与As、Ni与As、Ni与Cr呈显著正相关;Cr与As、Zn与As、Zn与Cu、Pb与Cr、Se与Mn呈极显著正相关,总酚与Fe呈显著正相关;Cu和Pb含量均符合标准,As和Cd均超过标准值;4年龄和1年龄重金属总量大于20 mg/kg。结论:本研究可为白及的人工栽培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重金属 微量元素 药效成分 相关性
下载PDF
白及抑菌作用及其活性部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彭芙 万峰 +2 位作者 熊亮 彭成 陈放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探讨白及的抑菌作用及其活性部位。方法规范提取白及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萃取后水部位、醇提后水煎液部位4个部位,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以上4个部位对10个不同种属24株病原菌的MIC。结果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受... 目的探讨白及的抑菌作用及其活性部位。方法规范提取白及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萃取后水部位、醇提后水煎液部位4个部位,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以上4个部位对10个不同种属24株病原菌的MIC。结果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受试病原菌均具有广谱抑菌活性,4个部位中尤以乙酸乙酯部位的抑菌活性最强;乙酸乙酯部位对革兰阳性菌明显较对革兰阴性菌的抑菌活性强,对革兰阳性菌的MIC为0.065~1.042 mg/ml,对革兰阴性菌的MIC为2.083~8.333mg/ml。结论白及具有确切的体外广谱抑菌活性,乙酸乙酯部位是其主要的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抑菌作用 活性部位
下载PDF
白芨超微粉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 被引量:38
7
作者 刘莹 崔炯莫 +4 位作者 李洪斌 王艳萍 汤真 于海瑶 吴艳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目的通过大鼠胃溃疡实验比较白芨普通粉(80、200目)和超微粉的药效学区别及白芨经超微粉碎后可降低的用药剂量。方法采用大鼠无水乙醇和醋酸致胃黏膜损伤型胃溃疡模型,测定溃疡面积,计算溃疡抑制率;取溃疡部组织切片,做HE染色,从病理学... 目的通过大鼠胃溃疡实验比较白芨普通粉(80、200目)和超微粉的药效学区别及白芨经超微粉碎后可降低的用药剂量。方法采用大鼠无水乙醇和醋酸致胃黏膜损伤型胃溃疡模型,测定溃疡面积,计算溃疡抑制率;取溃疡部组织切片,做HE染色,从病理学角度进一步观察病理情况。结果白芨粉可明显降低大鼠的溃疡面积,且超微粉疗效优于普通粉。结论超微粉碎后有助于提高白芨的药效,减少用药剂量,有利于剂型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 白芨 胃溃疡模型
下载PDF
不同贮藏方法及贮藏时间对白及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胡开治 刘杰 +3 位作者 肖波 刘燕琴 秦静 韩如刚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为适时开展白及种子成苗技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沙藏、自然贮藏、低温干藏方法分别贮藏白及种子120、150、180 d常规种子皿内发芽法测定萌发率,SSR法比较差异性。结果:白及种子有胚率(84.9±4.7)%、新鲜种子萌发率(92.1&#... 目的:为适时开展白及种子成苗技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沙藏、自然贮藏、低温干藏方法分别贮藏白及种子120、150、180 d常规种子皿内发芽法测定萌发率,SSR法比较差异性。结果:白及种子有胚率(84.9±4.7)%、新鲜种子萌发率(92.1±2.1)%;沙藏、自然贮藏、低温干藏种子120、150、180 d的平均萌发率分别为(89.3±2.7)%、(77.4±3.3)%、(68.9±2.7)%,相互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种子贮藏120、150、180 d时,三种方法的平均萌发率分别为(81.7±8.0)%、(78.5±7.9)%、(75.7±8.5)%,其中贮藏120 d与180 d的萌发率呈显著差异;新鲜与沙藏120 d白及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沙藏白及种子的萌发效果好,贮藏180 d仍有较高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贮藏 种子 萌发
下载PDF
白及根腐病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孙乐乐 杨永红 +1 位作者 刘军凯 周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确定引起白及根腐病的病原物及其生物学特性,可以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白及根腐病的发病规律和病害症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回接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5... 目的:确定引起白及根腐病的病原物及其生物学特性,可以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白及根腐病的发病规律和病害症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回接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5~30℃;pH值范围为3~10,最适宜的pH值为6~7;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为100%(水)中才能很好的萌发;55℃处理10 min是孢子的致死条件;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较小。结论:引起白及根腐病的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白芨多糖硫酸酯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景耀 吴国荣 +3 位作者 王建安 陆长梅 张卫明 蒋继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优选白芨多糖硫酸酯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合成白芨多糖硫酸酯。以取代度和产物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试剂比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选。结果吡啶和氯磺酸比例6∶1,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2h为比较适宜... 目的优选白芨多糖硫酸酯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合成白芨多糖硫酸酯。以取代度和产物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试剂比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选。结果吡啶和氯磺酸比例6∶1,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2h为比较适宜的工艺条件。结论白芨多糖硫酸酯化优化的工艺条件方法可行,为进一步扩大试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多糖 硫酸酯化 正交设计
下载PDF
天然植物白芨胶的功能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83
11
作者 刘光斌 黄忠 +1 位作者 黄长干 王文敏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05年第8期22-24,共3页
介绍了天然植物白芨胶的无毒、安全、收敛、止血、延缓皮肤衰老、增稠、悬浮、保湿和助乳化等功能。对白芨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作了试验研究,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白芨对治疗和防止皮肤冻疮和皲裂、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状况和防止皱... 介绍了天然植物白芨胶的无毒、安全、收敛、止血、延缓皮肤衰老、增稠、悬浮、保湿和助乳化等功能。对白芨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作了试验研究,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白芨对治疗和防止皮肤冻疮和皲裂、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状况和防止皱纹等具有明显疗效,且无副反应和毒性。因此,白芨胶是一种理想的化妆品天然植物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白芨胶 应用
下载PDF
四种天然添加物对白及组培苗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德林 储士润 +3 位作者 李树刚 李娟 乔晓颖 钱刚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1-186,共6页
白及是现代医药工业和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马铃薯、西红柿、香蕉和椰汁,检测种子萌发率和组培苗不同器官的表型数据,比较了不同天然添加物对白及组培苗生长势的影响,研究促进白及生长发育的营养参数.... 白及是现代医药工业和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马铃薯、西红柿、香蕉和椰汁,检测种子萌发率和组培苗不同器官的表型数据,比较了不同天然添加物对白及组培苗生长势的影响,研究促进白及生长发育的营养参数.发现添加15%马铃薯利于白及叶片和茎的生长;添加20%的西红柿利于叶片生长,但对根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添加2%的香蕉显著促进白及块茎生长;添加1%的椰汁利于白及根的增殖;15%的马铃薯和1%的椰汁能促进白及植株的快速生长.白及种子在MS+2.0mg/L IBA+30.0g/L蔗糖+7.0g/L琼脂+15%马铃薯培养基上进行萌发,30d后继代到MS+2.0mg/L IBA+30.0g/L蔗糖+7.0g/L琼脂+1%椰汁培养基上培养,3个月后可以发育成茎粗、根多、苗壮的优质种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种苗快繁 组织培养 天然添加物
下载PDF
白及提取物对炎症因子抑制活性的谱效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蒋福升 李美芽 +3 位作者 盛振华 张春椿 丁志山 吕圭源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55-2661,共7页
目的:建立白及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以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考察各提取物对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抑制活性,分析其谱效关系。方法:采用聚酰胺柱色谱和系统溶剂萃取等方法制备系列白及提取物,并建立其HPLC指纹图... 目的:建立白及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以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考察各提取物对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抑制活性,分析其谱效关系。方法:采用聚酰胺柱色谱和系统溶剂萃取等方法制备系列白及提取物,并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以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采用CBA法及流式细胞术测定各提取物对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抑制作用;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白及各提取物F1~F8,除了F5抗炎活性较差外,其余各部位均具有一定抗炎活性,其中F7和F3具有显著抗炎活性。白及醇提物18个特征峰中,对IL-1β、IL-6、TNF-α抑制活性关联度大于0.8的峰分别有7、7、4个,其中9号峰对各炎症因子抑制活性均表现出较强活性;通过制备、鉴定该峰对应化合物为贝母兰宁,并进一步确证了其抗炎活性。结论:本研究构建了白及抗炎谱效关系,并鉴定了其抗炎活性较强的药效成分,确证贝母兰宁为白及发挥抗炎活性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这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白及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炎症因子 巨噬细胞 谱效关系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白芨花粉活力测定与花粉保存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春球 宋天顺 +3 位作者 李明静 赵东 徐忠志 杨少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184,共3页
测定了白芨花粉及其在不同贮藏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活力。结果表明:0.5%TTC染色法检测白芨花粉活力效果最佳;10%蔗糖+0.01%硼酸组成的液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白芨花粉的萌发率最高;一般情况下,温度越低,花粉贮藏寿命越长,温度高增强了花... 测定了白芨花粉及其在不同贮藏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活力。结果表明:0.5%TTC染色法检测白芨花粉活力效果最佳;10%蔗糖+0.01%硼酸组成的液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的白芨花粉的萌发率最高;一般情况下,温度越低,花粉贮藏寿命越长,温度高增强了花粉呼吸强度,易导致花粉营养枯竭,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湿度与花粉贮藏寿命呈负相关性;温度为-20℃,湿度为60%~70%的贮藏条件下的白芨花粉的萌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花粉 花粉活力 温度 湿度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白及土壤有机质、酶活性与白及有效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家春 孙超 +4 位作者 李朝桢 周颖 杨加文 王永 熊鹏飞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种植年限下白及生长土壤pH、有机质、酶活性及白及块茎有效成分特征。方法:以不同种植年限下白及生长土壤与白及块茎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土壤pH、有机质、酶活性及药效成分,探讨土壤pH、有机质及酶活性与药效成分的关系。... 目的:了解不同种植年限下白及生长土壤pH、有机质、酶活性及白及块茎有效成分特征。方法:以不同种植年限下白及生长土壤与白及块茎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土壤pH、有机质、酶活性及药效成分,探讨土壤pH、有机质及酶活性与药效成分的关系。结果:种植1年土壤为中性,种植2年土壤为弱酸性,种植3年土壤为弱碱性;有机质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规律为种植2年>种植3年>种植1年;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为种植3年>种植1年>种植2年,土壤磷酸酶活性变化规律为种植3年>种植2年>种植1年,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表现为种植2年>种植3年>种植1年;白及多糖含量表现为种植3年>种植2年>种植1年,总酚含量表现为种植2年>种植1年>种植3年;土壤pH与土壤多酚氧化酶、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蔗糖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总酚与土壤多酚氧化酶、土壤磷酸酶及土壤pH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总酚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白及块茎总酚含量与土壤pH、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机质具有相关性,但影响作用较为复杂,而白及多糖含量则与种植年限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土壤 种植年限 有效成分
下载PDF
白及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光斌 黄忠 +2 位作者 黄长干 温余德 彭鹤斌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对从白及块茎中提取多糖的工艺进行改进,为白及多糖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煎煮前浸泡24 h及加入一定量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等新工艺,运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及转移率。结果在提取液中,加入澄清剂4%的B组分、2%的A组... 目的对从白及块茎中提取多糖的工艺进行改进,为白及多糖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煎煮前浸泡24 h及加入一定量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等新工艺,运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及转移率。结果在提取液中,加入澄清剂4%的B组分、2%的A组分,且B∶A=2∶1,共澄清4 h,白及多糖含量及转移率均明显提高,且提取效果最好。结论白及多糖提取新工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多糖 澄清剂 提取
下载PDF
白及组织培养的建立与快速繁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巧玲 杨国才 +2 位作者 程群 高剑华 徐怡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4期4807-4810,共4页
以白及(Bletilla Reichb.f.)种子为外植体,通过不同的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与继代生根培养,研究白及种子快速繁殖的最优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最佳培养基组合为液体培养基1/2 MS+1.5 mg/L 6-BA+6.0 mg/L IAA+pH 8... 以白及(Bletilla Reichb.f.)种子为外植体,通过不同的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与继代生根培养,研究白及种子快速繁殖的最优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最佳培养基组合为液体培养基1/2 MS+1.5 mg/L 6-BA+6.0 mg/L IAA+pH 8.2;在植物生长调节剂6-BA与NAA愈伤组织液体诱导培养中以1/2 MS+4 mg/L 6-BA+0.2 mg/L NAA+pH 5.8最佳;MS+pH 5.8培养基对生根较好,1/2MS+pH 5.8对丛生芽的增殖较好;试验为白及建立植株繁殖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bletilla reichb.f.) 种子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培养基配方
下载PDF
白及的保育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韦坤华 梁莹 +4 位作者 林杨 李林轩 胡营 缪剑华 高文远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5期689-693,共5页
白及是我国珍稀名贵药用资源与工业原料,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野生资源稀缺,需要通过人工保育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在对白及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白及的迁地保育与回归保育的方案,制定白及的迁地保育与回归保育策略,促... 白及是我国珍稀名贵药用资源与工业原料,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野生资源稀缺,需要通过人工保育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在对白及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白及的迁地保育与回归保育的方案,制定白及的迁地保育与回归保育策略,促进白及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其它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保育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种质资源 迁地保育 回归保育
下载PDF
白芨粗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芮海云 吴国荣 +4 位作者 张卫明 陆长梅 顾龚平 宰学明 邵志广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1年第1期14-16,共3页
以白芨 (Bletillastriata (Thunb .)Reichb .f.)块茎为原料 ,运用多种理化方法 ,提取白芨粗多糖 ,经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的比较和鉴定确认提取物中有多糖特征吸收。测定粗多糖中总糖、还原糖、蛋白质等组成物质的含量 ,以多糖纯... 以白芨 (Bletillastriata (Thunb .)Reichb .f.)块茎为原料 ,运用多种理化方法 ,提取白芨粗多糖 ,经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的比较和鉴定确认提取物中有多糖特征吸收。测定粗多糖中总糖、还原糖、蛋白质等组成物质的含量 ,以多糖纯度和提取率为主要指标 ,对提取方法予以比较。结果表明热水处理和室温下超声处理为较理想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多糖 提取方法
下载PDF
基于液体培养基的白芨种苗离体快繁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熊丙全 廖相建 +3 位作者 郑雪莲 邓科君 阳淑 张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80-82,共3页
针对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种苗人工繁育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液体培养基的白芨种苗离体快繁技术,比较了不同成熟度白芨种子离体培养的具体技术方案。该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能有效实现白芨组培苗的高效快速生... 针对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种苗人工繁育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液体培养基的白芨种苗离体快繁技术,比较了不同成熟度白芨种子离体培养的具体技术方案。该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能有效实现白芨组培苗的高效快速生产,适宜于进行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 组织培养苗 液体培养基 离体快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