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C-MS/GC-O对白及花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珍珍 苏莹 +3 位作者 张斌 陈小华 李会宁 杨培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78-186,共9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ertraction extraction,SDE)提取白及花挥发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y,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er,GC-O),开展...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ertraction extraction,SDE)提取白及花挥发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y,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测量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er,GC-O),开展白及花4种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和气味特征的研究。GC-MS分析表明,白及花中共鉴定出71种9类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类13种(18.31%),醛类16种(22.54%),酯类8种(11.27%)。这些化合物的含量,从花蕾期到展瓣花期大多呈现明显增加,而酯类化合物含量则呈现下降。GC-O结合感官评价,白及花挥发性成分的气味特征呈现为青草气、花香气、果香气和药香气等,其关键气味化合物由正己醛、壬醛、芳樟醇和愈创木酚等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花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气相色谱-嗅闻测量法(GC-O)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限白及花期的农艺性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平飞 刘海 +5 位作者 罗鸣 杨丽丽 张金霞 宋智琴 彭竹晶 吴明开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6期111-114,共4页
为白及生理的深入研究及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于2017年4—6月连续对不同生长年限白及花期的相关农艺性状进行测量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6月,白及株高以4年生的增幅最大,为122.97%;茎粗以2年生的增幅最大,为13.37%;白及叶片数增幅均较小... 为白及生理的深入研究及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于2017年4—6月连续对不同生长年限白及花期的相关农艺性状进行测量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6月,白及株高以4年生的增幅最大,为122.97%;茎粗以2年生的增幅最大,为13.37%;白及叶片数增幅均较小,其中以2年生的增幅最高,为9.09%;叶片长宽比以1年生的增幅最大,为93.33%。4月以4年生白及的花朵数最多,以2年生白及的花苞数较多;各年生白及的花梗长、粗间差异均不显著。5月以3年生白及的花朵数较多,以4年生白及的花苞数较多。4月、5月各年生白及萼片、花瓣和唇瓣的长、宽间差异均不显著。5月和6月花梗长、茎粗以4年生的最大,分别为25.32cm、2.58mm和35.88cm、3.06mm。6月以3年生白及的蒴果数最多,各年生白及蒴果长、宽间差异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花期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开花对白芨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冯美玲 杨肖华 +2 位作者 商靓婷 赖晓莲 郭圣茂 《南方林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以白芨(Bletilla striata Rchb.f.)为试材,研究开花、含苞、非开花3种状态下白芨的叶绿素荧光特性,观察不同状态下光合能力的变化情况,以期为其后续优良品种的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便携式调制荧光仪PAM-2500(德国)... [目的]以白芨(Bletilla striata Rchb.f.)为试材,研究开花、含苞、非开花3种状态下白芨的叶绿素荧光特性,观察不同状态下光合能力的变化情况,以期为其后续优良品种的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便携式调制荧光仪PAM-2500(德国)测定2-3年生白芨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开花、含苞、非开花白芨3种状态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光化学效率(Fv/Fm)表现相对稳定;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具有显著性差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分别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开花降低了白芨电子传导效率,光反应中心开放程度减少,同时依赖于热耗散的光保护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开花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白及花花青素微波提取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祯 王洁 +4 位作者 项海萍 樊泽鹏 孙诚蔓 邢丙聪 邵清松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0-1026,共7页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花中花青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微波萃取和pH示差法提取和测定白及花中花青素,在通过单因素法获得微波功率、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4个单因素最佳参数的基础上,利用...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花中花青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微波萃取和pH示差法提取和测定白及花中花青素,在通过单因素法获得微波功率、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4个单因素最佳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二次回归方程,优化花青素最佳提取参数。【结果】所得优化模型条件与实际提取拟合度良好。pH示差法调整为:测定波长530 nm,溶液平衡时间80 min。本研究范围内,4个因素对提取量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为微波功率、料液比、甲醇体积分数、微波时间。在微波功率640 W,甲醇体积分数90%,微波时间22 min和料(g)液(mL)比1∶48的条件下,白及花中总花青素提取量为6.68 mg·g^-1,与理论预测值6.83 mg·g^-1基本一致。【结论】优化所得方法可用作白及花中花青素的提取制备,为日后白及花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花 花青素 PH示差法 微波萃取 响应面
下载PDF
白及花花青素测定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吕婉婉 赵明 +4 位作者 秦慧存 段双梅 李科 廖长宏 周平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269-5276,共8页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白及花一般呈紫色,可能富含花青素并具有花青素的生物活性,但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p H示差法测定发现白及花的...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白及花一般呈紫色,可能富含花青素并具有花青素的生物活性,但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p H示差法测定发现白及花的花青素含量为0.46 mg/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现其含有飞燕草色素(114.528μg/g)、牵牛花色素(22.737μg/g)、天竺葵色素(23.736μg/g)、芍药色素(9.030μg/g)和锦葵色素(27.831μg/g)。体外测定发现白及花提取液具有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为173.1 U/m L,羟自由基清除活性为147.36 U/m 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5.43%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18.02%。感官审评发现,白及花经沸水浸泡后,汤色呈紫色、透明,具淡雅花香,滋味稍涩、回甘。以上研究表明,白及花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作为饮料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花 花青素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白及花与块茎石油醚部位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罗阳兰 邓百万 +4 位作者 刘军生 张九成 解修超 柏秋月 周谢明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4-450,共7页
目的分析白及花和块茎石油醚部位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以石油醚(60~90℃)为提取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白及花和块茎脂溶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滤纸片扩散法、CCK8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其进行抑菌、抗肿瘤和α-淀粉酶... 目的分析白及花和块茎石油醚部位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以石油醚(60~90℃)为提取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白及花和块茎脂溶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滤纸片扩散法、CCK8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其进行抑菌、抗肿瘤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研究,通过检测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白及花和块茎中共鉴定出20种石油醚部位成分,其中花11种,块茎19种,共有成分10种,α-乙酰基-γ-丁内酯(15.20%,21.84%)和苄醇(12.07%,24.10%)为主要成分。白及花中石油醚部位成分的抑菌活性高于块茎,对枯草芽孢杆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41,0.51 g·L^(-1)和0.53,0.66 g·L^(-1)。当质量浓度为5.0 mg·mL^(-1)时,白及块茎石油醚部位成分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为29.451%,高于花中石油醚部位成分27.621%的抑制率,前者对α-淀粉酶的IC_(50)为1.819 mg·mL^(-1),后者的IC_(50)为2.028mg·mL^(-1)。两者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浓度达到1.0mg·mL^(-1)时,前者对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9.67%和92.22%,高于后者90.07%和38.11%的清除率,后者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1.23%,高于前者18.94%的清除率,两者均低于Vc的清除率。结论白及花和块茎中石油醚部位成分主要为酯类和醇类,2种石油醚部位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并可为白及花的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块茎 石油醚部位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