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Fib、CPR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曹军 《药品评价》 CAS 2019年第12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Fib、CP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102例,对选取的观察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患者,观察组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Fib、CP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102例,对选取的观察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患者,观察组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患者血Fib、CPR水平的变化情况,来对治疗效果进行有效对比及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0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7d、14d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Fib、CPR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Fib、CPR水平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的方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fibcpr
下载PDF
心脏骤停CPR后脑复苏期间ScVO_2和血乳酸水平联合预测其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寿新 徐招柱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7-9,37,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后脑复苏期间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 VO2)和血乳酸水平联合预测其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心脏骤停CPR后恢复循环但意识不清需行脑复苏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监测患者脑复苏前后的Sc VO2和脑氧供(DO2),并检...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后脑复苏期间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 VO2)和血乳酸水平联合预测其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心脏骤停CPR后恢复循环但意识不清需行脑复苏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监测患者脑复苏前后的Sc VO2和脑氧供(DO2),并检测同期血乳酸水平和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GCSP),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分析心脏骤停CPR后脑复苏患者Sc VO2和血乳酸水平与其GCSP评分和DO2的关系及心脏骤停CPR后脑复苏期间Sc VO2和血乳酸水平联合预测其预后的价值。结果:93例患者28 d病死率为9.68%,死亡患者脑复苏前后的Sc VO2、DO2和GCSP评分均较存活患者降低,同期血乳酸水平则升高(P<0.05)。与T0比较,死亡患者和存活患者T2、T3和T4的Sc VO2、DO2和GCSP评分均升高,同期血乳酸水平则降低(P<0.05)。心脏骤停CPR后脑复苏患者Sc VO2和血乳酸水平与其DO2和GCSP评分均相关(P<0.05)。且心脏骤停CPR后脑复苏期间Sc VO2和血乳酸水平联合预测其28 d病死率的价值良好。结论:心脏骤停CPR脑复苏患者Sc VO2和血乳酸水平可反映脑氧供和昏迷程度且两者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良好,Sc VO2和血乳酸可能作为心脏骤停CPR后脑复苏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cpr 脑复苏 ScVO2 血乳酸 预后
下载PDF
硝普钠对CPR后大鼠重要脏器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3
作者 刘杰 邓超 +1 位作者 黄国庆 邓跃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46-652,共7页
目的观察硝普钠对心肺复苏(CPR)后大鼠重要脏器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为提高CPR后微循环灌注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8)、对照组(n=8)和实验组(n=8)。假手术组开胸并于实验开始的0min、15min和40rain分别... 目的观察硝普钠对心肺复苏(CPR)后大鼠重要脏器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为提高CPR后微循环灌注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8)、对照组(n=8)和实验组(n=8)。假手术组开胸并于实验开始的0min、15min和40rain分别向左心室内3次注射彩色微球。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电刺激心外膜法建立心脏骤停(CA)模型,并经CPR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OSC),对照组于自主循环恢复后15min开始持续静脉泵人生理盐水4mL/h和5%葡萄糖溶液2mL/h;实验组于自主循环恢复后15min持续静脉泵人生理盐水4mL/h和溶解有硝普钠的5%葡萄糖溶液2mL/h(硝普钠浓度为0.01mg/mL)。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致颤前、ROSC后15min和40min分别开胸行左心室内注射彩色微球。第3次微球注射后5min处死大鼠,取心、脑、肾、胃、肠、肺等重要脏器,消化组织并回收微球,通过微球计数间接反映重要脏器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假手术组3个时间点单位质量微球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和实验组复苏后15min与致颤前比较,心、脑、肾、胃、肠等脏器单位质量微球数及肺脏单位质量微球数减少(P〈0.05)。③对照组复苏后40min与复苏后15min比较,心、脑、肾、胃、肠、肺等脏器单位质量微球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苏后40rain与复苏后15min比较心、脑、肾、胃、肠等脏器单位质量微球数增加(P〈0.05),肺脏单位质量微球数增加(P〈0.05)。结论①CA大鼠经复苏达到ROSC后,心、脑、肾、胃、肠的微循环血流量均减少。②硝普钠可以改善大鼠CPR后40min重要脏器微循环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CA) 心肺复苏(cpr) 硝普钠(SNP) 微循环 血流量
下载PDF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异体输血治疗后APTT、PT、FIB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赵洪飞 刘金瑞 +2 位作者 马凤莲 马幸 刘卫永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4期704-708,共5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异体输血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2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 目的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异体输血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2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102)与死亡组(n=20)。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以及输血治疗前及治疗1 d后血浆APTT、PT、FIB水平,分析APTT、PT、FIB水平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生存组血制品总输注量、输注比例(血浆、冷沉淀)、Child-pugh分级C级比例、休克比例、腹水比例、肝性脑病比例、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死亡组,消化道首次出血比例、平均动脉压、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TT、PT水平均较治疗前高,FIB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但生存组APTT、PT水平较死亡组低,FIB水平较死亡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为C级、消化道非首次出血、休克、腹水、肝性脑病以及APTT、PT异常升高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异体输血治疗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FIB异常升高为患者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消化道非首次出血以及输血治疗后APTT、PT水平与其不良预后成正相关,平均动脉压、FIB水平与其不良预后成负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异体输血治疗预后受其消化道出血次数及治疗后APTT、PT、FIB水平影响,上述指标变化可为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异体输血 APTT PT fib
下载PDF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Influence of Chinese Medicine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on FIB and DD in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被引量:3
5
作者 梁晖 陈甦 +1 位作者 陈少芳 段树民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6-259,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medicine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on fibrinogen (FIB) and D-dimer (DD) in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Method: 73 inpatients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medicine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on fibrinogen (FIB) and D-dimer (DD) in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Method: 73 in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thromb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of 34 cases and a treatment group of 39 cases. The content of FIB and DD in plasma was detected before treatment and on the 7th and 14th days after treatment. Result: FIB content in plasma after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and more remarkabl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P<0.001). There was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DD conten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DD content on the 7th and 14th day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and P<0.0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can reduce the FIB content in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raise the DD content in plasma, cause the peak of DD content appear earlier and obviously improve hypercoagulability of blood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Influence of Chinese Medicine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on fib and DD in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DD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脑梗死进展期患者APTT、FIB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丽 田苗 +3 位作者 刘福兴 张学艳 马艳 张红霞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考察普罗布考对脑梗塞进展期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82例脑梗塞进展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2例予以普罗布考,0.25 g/次,每天2次;对照组40例按... 目的:考察普罗布考对脑梗塞进展期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82例脑梗塞进展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2例予以普罗布考,0.25 g/次,每天2次;对照组40例按常规方法治疗。持续治疗两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APTT、FIB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和谷丙转氨酶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略偏高;(2)组间比较实验组参数值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APTT增加(6.6±0.24)s,对照组增加(3.7±0.17)s,实验组FIB减少(2.36±0.11)g/L,对照组减少(1.14±0.10)g/L,差异显著,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包括高、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血液切变率、血浆粘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高切变率降低(1.6±0.6),低切变率降低各(4.7±1.2),血浆黏度降低(0.5±0.07),而对照组参数值改变分别为(1.1±0.9)、(3.6±1.0)、(0.1±0.09),二者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罗布考能够显著改善进展期脑梗塞患者APTT、FIB与血液流变学参数,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脑梗塞进展期 APTT fib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活血通腑方对大鼠术后血FIB、FD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曾莉 俞晶华 +4 位作者 翟亚春 夏国守 陈海燕 周玉春 钱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2期1655-1656,共2页
目的 观察活血通腑方对实验性腹腔粘连大鼠血FIB及FDP含量的影响 ,探讨其防治腹腔粘连的机制。方法 将 12 0只SD雄性大鼠 (清洁级 )随机分为实验组 (活血通腑方组 )、对照组 (四磨汤口服液组 )、模型组、假手术组 4组 ,每组 30只。分... 目的 观察活血通腑方对实验性腹腔粘连大鼠血FIB及FDP含量的影响 ,探讨其防治腹腔粘连的机制。方法 将 12 0只SD雄性大鼠 (清洁级 )随机分为实验组 (活血通腑方组 )、对照组 (四磨汤口服液组 )、模型组、假手术组 4组 ,每组 30只。分别进行胃内药物灌注 ,测定术后 1、 3、 5、 7、 2 1d时血FIB、FDP含量 ,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活血通腑方组术后 5、 7、 2 1d时血FIB含量降低 (P <0 0 1) ,术后 3、 5、 7、 2 1d时血FDP含量升高 (P <0 0 5 ) ;4组大鼠腹腔粘连程度评定 ,各分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活血通腑方能使大鼠术后血FIB降低、FDP升高 ,从而防治腹腔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腑方 大鼠 术后 fib FDP 腹腔粘连
下载PDF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RP、FIB、HCY等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锐锋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9期71-72,75,共3页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否与患者的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等水平有关。方法整群收集了2009年9月—2012年9月该院收治的239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成治疗组,并选择同期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23...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否与患者的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等水平有关。方法整群收集了2009年9月—2012年9月该院收治的239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成治疗组,并选择同期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239例对照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的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结果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对比。结果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两组患者血糖、血脂、CRP、FIB、HCY等比较,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患者的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糖 血脂 纤维蛋白原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中风病痰瘀证与FIB、D-二聚体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信富 潘晓鸣 +2 位作者 朱亨炤 吴松鹰 施菱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痰瘀证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收集中风病急性期痰瘀证患者36例,非痰瘀证患者32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检测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结果:中风病急性期痰瘀证、非痰瘀证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均较...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痰瘀证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收集中风病急性期痰瘀证患者36例,非痰瘀证患者32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检测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结果:中风病急性期痰瘀证、非痰瘀证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均较正常对照组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痰瘀证患者较非痰瘀证患者血浆FIB、D-二聚体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及纤溶亢进。FIB、D-二聚体与中风病痰瘀证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中风病痰瘀证的客观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痰瘀证 fib D-二聚体
下载PDF
无创模型评估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徐旭 赵雪珂 陈有望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究无创模型评估慢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收集经肝穿诊断为肝纤维化的92例慢乙肝患者资料,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和显著肝纤维化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静脉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目的探究无创模型评估慢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收集经肝穿诊断为肝纤维化的92例慢乙肝患者资料,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和显著肝纤维化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静脉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LT)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计算AST与ALT比值(AAR)、AST与PLT比值(APRI)、RDW与PLT比值(RPR)及4因子肝纤维化指数(FIB-4);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无创模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轻度纤维化组血清ALT与AST、APRI、RPR以及FIB-4均低于显著纤维化组(P<0.05),PLT和AAR则高于显著纤维化组(P<0.05);应用AAR、APRI、RPR和FIB-4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AUC分别为0.406、0.711、0.729和0.692;4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741,显著高于4项中的任何1项单独指标(P<0.05)。结论APRI、RPR和FIB-4是诊断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有效指标,4种模型联合应用可提高乙肝肝纤维化程度诊断和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无创诊断模型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 fib-4指数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FIB、ALP及微循环指标表达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阳 薛辉 +1 位作者 李星瑶 马国驹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3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纤维蛋白原(FIB)、碱性磷酸酶(ALP)、微循环指标表达意义。方法选取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11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延迟愈合分组,延迟组20例,正常组98例,对比两组FIB、ALP、微循环指标水平,...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纤维蛋白原(FIB)、碱性磷酸酶(ALP)、微循环指标表达意义。方法选取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11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延迟愈合分组,延迟组20例,正常组98例,对比两组FIB、ALP、微循环指标水平,分析FIB、ALP与微循环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及FIB、ALP、微循环指标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关系,绘制ROC曲线,评价FIB和ALP联合微循环指标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中的检测价值。结果延迟组FIB、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正常组,ALP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患者FIB与微循环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呈正相关关系,ALP与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呈负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ALP、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价FIB、ALP、微循环指标水平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发现各指标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最大,且>0.9,具有良好预测效能(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骨代谢异常是导致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内在原因,临床可通过检测FIB、ALP及微循环指标,预测术后延迟愈合,积极采取合理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fib ALP 血浆黏度 红细胞聚集指数 红细胞刚性指数
下载PDF
hs-CRP和FIB检测对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玉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9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检测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检测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中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可能参与了脑供血不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供血不足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脑血流超声联合ONSD评估心肺复苏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宇 陈绚 黄鑫波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981-984,共4页
目的分析在心肺复苏(CPR)患者中实施脑血流超声联合床旁超声视神经鞘宽度(ONSD)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效果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0月,病例来源于本院收治实施CPR转入ICU的患者,共计5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 目的分析在心肺复苏(CPR)患者中实施脑血流超声联合床旁超声视神经鞘宽度(ONSD)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效果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0月,病例来源于本院收治实施CPR转入ICU的患者,共计5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脑血流超声检查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用ONSD检查方式进行干预,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脑血流参数和自主循环恢复24 h、72 h的ONSD值、颅内血流情况(LONSD、RONSD、LMCA-PI、RMCA-PI)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具备安全性和无创性,在测量ONSD值以及检测颅内血流后可对CPR患者术后的颅内压(ICP)增高值和预后进行有效评估,可指导制定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超声 视神经鞘宽度 心肺复苏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心脏骤停猪复苏期间动静脉血气的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代正 张杰 +4 位作者 张维 刘亚华 周满红 李玉华 沈洪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比较心脏骤停猪复苏中动、静脉血气的变化,以了解动静脉血气结果对判断复苏效果的意义。方法24头家猪电刺激制作心脏骤停心室纤颤(VF)模型,VF后9min后进行CPR,并分别抽取复苏前后动脉(CA)和混合静脉(MV)血进行分析。结果V... 目的比较心脏骤停猪复苏中动、静脉血气的变化,以了解动静脉血气结果对判断复苏效果的意义。方法24头家猪电刺激制作心脏骤停心室纤颤(VF)模型,VF后9min后进行CPR,并分别抽取复苏前后动脉(CA)和混合静脉(MV)血进行分析。结果VF期间PmvO:较vF前明显下降(P〈0.05),而PmvC02明显升高(P〈0.01)。中心动脉及外周动脉血气均示pH值及乳酸(Lac)升高,而HC03-值较正常均有降低;混合静脉血示pH值降低,而Lac逐渐升高。结论复苏期间存在氧供和酸碱失衡,分析静脉血气对了解机体组织的氧合和酸碱状态更切合临床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cpr) 血气分析 混合静脉血 心脏骤停 心室纤颤(VF)
下载PDF
早期血液净化对复苏后综合征防治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欧阳艳红 宋维 +2 位作者 许和平 刘元税 莫德番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1-834,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行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40例心脏骤停成功复苏患者进行分析,比较CBP组与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脏器功能受累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浓度、PR—MODS发... 目的观察早期行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40例心脏骤停成功复苏患者进行分析,比较CBP组与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脏器功能受累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浓度、PR—MODS发生率。结果CBP组24、48及72h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R—MODS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CBP能稳定内环境,降低炎症因子及脏器功能受累水平差异,降低心肺复苏(CPR)后综合征患者MOD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CBP) 心肺复苏(cpr)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复苏后综合征
下载PDF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临床应用中评估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倩华 冯锡烜 刘书雁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62-64,共3页
目的探索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临床应用中评估高质量心肺复苏(CPR)的意义。方法实施院内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有创血压组和无创血压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CPR开始后10 min、30 min的PH值、Pa O2、Pa CO2、乳酸;比较两组ROSC成功率。... 目的探索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临床应用中评估高质量心肺复苏(CPR)的意义。方法实施院内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有创血压组和无创血压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CPR开始后10 min、30 min的PH值、Pa O2、Pa CO2、乳酸;比较两组ROSC成功率。结果与无创血压组相比较,有创血压组CPR开始后10 min乳酸值,CPR开始后30 min的PH值、Pa O2、Pa CO2、乳酸值,各项指标均更接近正常值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血压ROSC成功率高于无创血压组ROSC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动脉测压可以实时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胸外按压的频率和幅度,有助于提高胸外按压的质量,为临床应用中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心肺复苏(cpr) 自主循环恢复(ROSC)
下载PDF
精细调控血压联合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群 刘斌 +3 位作者 李奇林 王华 郑彦涛 韩瑞彩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 探讨精细调控血压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心肺复苏(CPR)后脑复苏的疗效.方法 将61例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31例和试验组(B组)30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精细调控血压,于CPR后30 min内行... 目的 探讨精细调控血压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心肺复苏(CPR)后脑复苏的疗效.方法 将61例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31例和试验组(B组)30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精细调控血压,于CPR后30 min内行血压管理,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稍低水平(90~100 mm Hg).随后逐渐升高血压,使MAP维持在140~150 mm Hg,每1h重复一次至48 h.另CPR同时予以乌司他丁30万U+葡萄糖20 mL静注,CPR成功后予以20万U+5%葡萄糖230 mL静滴,12 h一次,连续48 h.比较两组格拉斯哥评分(G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及治疗后的痊愈、显著进步率和总有效率.结果 B组复苏后48 h的GCS评分高于A组,复苏后4、8、12周NFI评分低于A组,痊愈、显著进步率和总有效率亦高于A组(P均<0.05).结论 精细调控血压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有效改善CPR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及提高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cpr) 脑复苏 血压 乌司他丁 神经功能情况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石宏宴 马荣 +1 位作者 赵成艳 李智英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脂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酶法测定血脂。[结果]稳定性心绞痛(SA)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Hs-CRP、TC、TG、LDL-C...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脂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酶法测定血脂。[结果]稳定性心绞痛(SA)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Hs-CRP、TC、TG、LDL-C、APO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APO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Hs-CRP与TC、TG、LDL-C、APOB呈正相关,与HDL-C、APOA呈负相关。[结论]Hs-CRP与血脂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血脂 冠心病
下载PDF
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琳 吴永刚 +1 位作者 李博 张珍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9-21,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3家三级中医院住院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553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中医证型、颈动脉斑块、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3家三级中医院住院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553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中医证型、颈动脉斑块、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等,分析中医证型与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气虚痰瘀证组血尿酸、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气虚痰浊证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结论临床可以通过中医证型判断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脂、血尿酸等相关指标的异常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颈动脉硬化 中医证型 血脂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尿酸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肺癌患者凝血四项和肿瘤标志物的变化与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辛英才 马纲骍 +3 位作者 陈洪昌 宋静杰 宋志英 赵意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液凝血四项和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本文共147例患者,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胸部疾病患者,年龄31~85岁,平均63岁。随机分为肿瘤组(96例)和非肿瘤组(51例)。肿瘤组包括肺癌6...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液凝血四项和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本文共147例患者,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胸部疾病患者,年龄31~85岁,平均63岁。随机分为肿瘤组(96例)和非肿瘤组(51例)。肿瘤组包括肺癌68例、食管癌20例、贲门癌8例。组织病理分型其中鳞癌62例,腺癌27例,未分化癌6例,肺小细胞癌1例。治疗方法其中开胸手术切除16例,化疗68例,放疗3例,其他治疗(包括免疫调节、营养支持、中医药等)9例。在肿瘤组中伴有远处转移者59例,无转移者37例。肿瘤组96例中,87例获随访,随访率91%,随访时间24个月。患者入院后进行11项检测,包括Fib、PT、APTT、TT、CEA、SF、AFP、CA50以及CRP、BPC、HCT等等。凝血指标采用化学底物发光法检测,肿瘤标志物采用ELISA法测定。统计学方法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肿瘤组和非肿瘤组每个指标两组间差异,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法检验胸部肿瘤患者中有无转移的两组与不同肿瘤病理分型各组间凝血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差异。结果肿瘤组Fib、PT、APTT、CEA、SF、CA50明显高于非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年龄、BPC和HCT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有无转移两组和不同肿瘤病理分型各组的凝血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差异显示,不同肿瘤病理分型各组间的指标无显著差异;有转移患者的Fib和CEA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手术治疗的16例肿瘤患者均在无转移组,表明血液Fib和CEA水平低下预后较好。结论肺癌患者血液凝血指标增高,表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伴有转移的患者凝血系统紊乱更加严重,提示预后不佳。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肺癌患者给予抗凝干预治疗,改善和纠正凝血紊乱,可能在抑制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Fib和CEA对于早期提示肿瘤恶化,判断其病情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此外,对肺癌患者进行凝血和纤溶方面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探讨更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液 纤维蛋白原 癌胚抗原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