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丰度与血内毒素、免疫球蛋白、IL-23及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1
作者 邢嘉翌 陆群 +1 位作者 龚佳晟 赵俊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64-1467,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道菌群丰度与血内毒素、免疫球蛋白、IL-23及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UC患者106例,处于活动期63例作为活动期组,根据改良梅奥评分(Mayo)划亚组:...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道菌群丰度与血内毒素、免疫球蛋白、IL-23及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UC患者106例,处于活动期63例作为活动期组,根据改良梅奥评分(Mayo)划亚组:轻度组(3~5分)21例,中度组(6~10分)27例,重度组(11~12分)15例;处于缓解期43例作为缓解期组,另选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5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肠道菌群丰度、血内毒素、免疫球蛋白、IL-23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UC患者肠道菌群丰度与血内毒素、免疫球蛋白、IL-23及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各组肠道菌群丰度、血内毒素、免疫球蛋白、IL-2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活动期组肠道菌群丰度、IgM水平低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各组血内毒素、IgG、IgA、IL-23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肠道菌群丰度与疾病活动度、IgA、IL-23水平有相关性(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其肠道菌群丰度下降,改变的细菌与免疫球蛋白、IL-23、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上述相关指标的相互作用在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十分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菌群丰度 血内毒素 免疫球蛋白 IL-23 疾病活动度
下载PDF
调气通腑健脾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血内毒素水平及肠道机械屏障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超 林孟柯 孙冉冉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3期452-455,共4页
目的观察调气通腑健脾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血内毒素水平及肠道机械屏障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调气通... 目的观察调气通腑健脾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血内毒素水平及肠道机械屏障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调气通腑健脾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17(IL-17)、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生长素释放肽(Ghrelin)、胃泌素-17(G-17)、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乳酸(Lac)、内毒素、SAA水平,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观察两组用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WBC、IL-17、SAA、sTREM-1、DAO、I-FABP、内毒素、La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G-17、Ghrel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APACHEⅡ、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调气通腑健脾方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可减少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抑制患者炎症,降低血内毒素水平,促进肠道机械屏障修复,提升患者胃肠动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胃肠功能障碍 调气通腑健脾方 外周血细胞因子 内毒素 肠道机械屏障修复
下载PDF
不同规格鲎试剂对人血白蛋白热原进行检测的对比分析
3
作者 佘姣姣 张宝献 +6 位作者 龚志明 何小锋 刘泽彬 高语 谭娜 刘利 杨柳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2期92-94,共3页
目的:比较几种规格鲎试剂检测人血白蛋白热原的结果,选出高灵敏度、少稀释的规格备用。方法: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中的“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人血白蛋白热原的检测,采用不同厂家、不同灵敏度的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人血白蛋... 目的:比较几种规格鲎试剂检测人血白蛋白热原的结果,选出高灵敏度、少稀释的规格备用。方法: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中的“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人血白蛋白热原的检测,采用不同厂家、不同灵敏度的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人血白蛋白分别进行干扰试验。结果:在验证条件下,选用0.06 EU·mL^(-1)鲎试剂,供试品以BET水稀释1~27倍(5 g/L)、2~55倍(10 g/L),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结论:文中建立的方法用于检查人血白蛋白的热原可行,且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白蛋白 细菌内毒素 凝胶法 鲎试剂 干扰试验
下载PDF
自拟调肝活血化瘀方对脾虚血瘀型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唐侨 李保华 《四川中医》 2023年第9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自拟调肝活血化瘀方对脾虚血瘀型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自拟调肝活血化瘀方对脾虚血瘀型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用自拟调肝活血化瘀方进行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内毒素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影像学指标水平、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74%vs 7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内毒素、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肝脏斜径、肝硬度值、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及IV型胶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63%vs 1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调肝活血化瘀方治疗脾虚血瘀型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内毒素及其他生化指标水平,改善影像学指标,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活血化瘀方 脾虚血淤型 酒精性肝硬化 代偿期 中医证候评分 内毒素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肠屏障损害及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邓群 黎沾良 +2 位作者 陆连荣 梁延杰 孙小庆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时肠粘膜屏障的改变和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假手术组 (n =30 )和ANP组(n =39)。采用人工胆汁胰管逆行灌注法制作ANP模型。观察胰腺、小肠病理改变...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时肠粘膜屏障的改变和肠源性细菌和内毒素移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假手术组 (n =30 )和ANP组(n =39)。采用人工胆汁胰管逆行灌注法制作ANP模型。观察胰腺、小肠病理改变和小肠粘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 (冷冻蚀刻电镜 )变化 ,动态测定血浆D -乳酸、内毒素水平 ,以及腹腔脏器细菌移位率。结果 ANP后小肠粘膜损伤 ,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甚至消失 ,血浆D -乳酸水平上升 ,发病早期即出现内毒素血症 ;ANP发生后 72h脏器细菌移位率达到5 9 .5 %。结论 ANP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 ,导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病理生理学 肠粘膜 乳酸盐类 血液 内毒素
下载PDF
大承气汤对全身性炎症反应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万幸 刘倩娴 王培训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干预作用的机理。[方法]选用酵母多糖A诱导的小鼠SIRS模型,给予大承气汤后,分别在6h,12h和24h等时点用鲎试剂微量法测定小鼠血清内毒素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干预作用的机理。[方法]选用酵母多糖A诱导的小鼠SIRS模型,给予大承气汤后,分别在6h,12h和24h等时点用鲎试剂微量法测定小鼠血清内毒素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SIRS状态下模型小鼠血清内毒素、TNF-α、IL-6均升高;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大承气汤6h、12h时点可以明显抑制血清内毒素的升高(P<0.05或P<0.01); 大承气汤6h组TNF-α水平降低(与造模后6h组比,P<0.05); 血清IL-6水平方面,大承气汤各组比正常组升高的幅度均较模型各组低,在24h时点大承气汤组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承气汤在SIRS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抑制内毒素的转移和TNF-α、IL-6等炎症反应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全身性炎症反应 干预作用 实验 放射免疫法 测定 内毒素 小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的微循环作用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杨芳炬 郑有顺 +1 位作者 李东晓 邓文龙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1-94,100,共5页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各种微循环状态的影响。用微循环显微分析系统观察给予参附注射液的小鼠耳廓微动脉在各种状态 (正常状态、肾上腺素或内毒素导致循环障碍状态 )下的直径、毛细血管交叉网点数及血流速度 ,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参麦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各种微循环状态的影响。用微循环显微分析系统观察给予参附注射液的小鼠耳廓微动脉在各种状态 (正常状态、肾上腺素或内毒素导致循环障碍状态 )下的直径、毛细血管交叉网点数及血流速度 ,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参麦组、地塞米松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参附注射液均使各种状态下的小鼠耳廓微动脉直径扩大 ,毛细血管交叉网点数及血流速度增加 ;其中对肾上腺素、内毒素所致外周循环障碍作用尤为显著 ;其作用较参麦注射液明显 ,与地塞米松作用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微循环作用 毛细血管交叉网点数 微动脉直径 血流速度 内毒素
下载PDF
赤芍承气汤高位保留灌肠对肝衰竭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海凤 罗芳 +4 位作者 吴其恺 王平 刘晓晖 李卓家 郑燕群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1-22,37,共3页
目的:观察赤芍承气汤高位保留灌肠对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保肝退黄支持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承气汤150ml高位保留灌肠,对照组患者采用乳果糖100ml保... 目的:观察赤芍承气汤高位保留灌肠对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保肝退黄支持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承气汤150ml高位保留灌肠,对照组患者采用乳果糖100ml保留灌肠。均2次/wk,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指标变化、肠道优势菌群定量、真菌感染及体力、食欲、腹胀、皮肤瘙痒等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其肠道有益菌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真菌感染明显减少。结论:赤芍承气汤高位保留灌肠可改善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增加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减少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赤芍承气汤 肠道菌群 内毒素 中药灌肠
下载PDF
围手术期应用谷氨酰胺双肽对血内毒素水平、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及预后的影响(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姚国相 蒋朱明 +4 位作者 王秀荣 马恩陵 杨乃发 赵玉沛 唐伟松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2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应用谷氨酰胺双肽对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和对照的研究设计,28例患者参加研究。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接受的氮量和热卡相同;研究组在术前1天到术后3天接受谷氨酰胺双...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应用谷氨酰胺双肽对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和对照的研究设计,28例患者参加研究。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接受的氮量和热卡相同;研究组在术前1天到术后3天接受谷氨酰胺双肽0.5g·kg-1·d-1(20%Dipetiven,FreseniusKabi),对照组接受相同氮量的平衡氨基酸。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天,术后3和24小时,4天和第7天取外周血。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监测与感染有关的并发症、肠外营养用药费用、总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日。结果28例患者均完成研究。数据输入电脑,核对无误后开盲,进入对照组14例,研究组14例。两组术前术后各时间点血浆内毒素水平差值间无显著性差别(P=0.08~0.91);而血浆灭活内毒素能力在术后3d研究组较对照组增强犤差值分别为(+0.157±0.020)EU/ml和(+0.109±0.004)EU/ml,P=0.01犦。对照组出现2例与感染有关的并发症,研究组未出现,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31)。研究组肠外营养用药费用(4302±749)元较对照组(3322±806)元高出(980±772)元,组间无显著性差别(P=0.12);总住院费用研究组为(24816±7291)元较对照组(26194±6372)元低(1368±1081)元,组间无显著性差别(P=0.39);研究组术后住院日数(10.7±1.5)天较对照组(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双肽 血内毒素 血浆毒素灭活能力 围手术期 预后 肠外营养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毅军 谢树民 +1 位作者 崔炳生 石景森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不同引流术式对血清内毒素 (ET )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的影响。方法  测量 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内外引流术的手术前术后血清ET和TNF水平。结果 胆肠吻合内引流术 10d后ET和TNF较术前明显降低 (P &...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不同引流术式对血清内毒素 (ET )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的影响。方法  测量 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内外引流术的手术前术后血清ET和TNF水平。结果 胆肠吻合内引流术 10d后ET和TNF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1) ,而外引流组则术前术后无显著变化 (P >0 .0 5 )。术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手术 10d后内引流组显著低于外引流组(P <0 .0 1)。结论  尽管内外引流均可使黄疸减退 ,但内引流术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清ET和TNF水平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郁积 血液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胆管肿瘤 并发症 病因学
下载PDF
大黄合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早期肝性脑病疗效及对血氨和内毒素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从意 胡敬宝 +2 位作者 鲁艳平 刘茜茜 刘红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合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早期肝性脑病的疗效及对血氨、内毒素(LP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6例早期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83例同时予以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静滴,研究组8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大黄合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早期肝性脑病的疗效及对血氨、内毒素(LP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6例早期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83例同时予以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静滴,研究组8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大黄合剂保留灌肠,2组均治疗10 d。检测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氨、血清LPS、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和神经损伤相关指标[血清β-内啡肽(β-EP)、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统计2组神志清醒时间、认知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ALT、AST、TBil、血氨、LPS、TNF-α、IL-18、IL-6、β-EP、S100β、NSE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神志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HDS-R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大黄合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早期肝性脑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氨、LPS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及神经损伤,缩短患者神志清醒时间,提高认知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大黄舍剂 门冬氨酸鸟氨酸 血氨 内毒素
下载PDF
中医“热毒血瘀证”模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及血小板功能障碍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江欢 周岩 +1 位作者 孙晓红 徐群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研究具有中医"热毒血瘀证"表征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和血小板功能的病理变化,以阐释中医"热毒血瘀证"的现代生物医学基础。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即脂多糖(LPS),连续8周,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行为学分析、... 目的研究具有中医"热毒血瘀证"表征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和血小板功能的病理变化,以阐释中医"热毒血瘀证"的现代生物医学基础。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即脂多糖(LPS),连续8周,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行为学分析、检测舌血氧饱和度基础上,检测血浆内皮素(ET)、热休克蛋白-70(HSP70)、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注射毒素后大鼠活动减少,舌血氧饱和度降低。早期血浆ET、HSP70和TXB2/6-Keto-PGF1α增高,晚期TXB2/6-Keto-PGF1α降低。结论具有舌体组织血氧饱和度下降的中医"热毒血瘀证"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功能障碍,VEC损伤在中医"热毒血瘀证"发展过程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血瘀证 内毒素 脂多糖 血栓烷B2
下载PDF
暴发性肝衰竭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对肝性脑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瑞龄 尹镭 +5 位作者 陈贤明 王蕊 杨爱国 韩德五 赵元昌 马学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采用硫代乙酰胺所致大鼠暴发性肝衰模型,以脑组织浸泡液中Evans蓝含量为血脑屏障通透性指标。结果表明,在肝性脑病初期血脑屏障通透性就已增加,至脑病晚期则明显增加,并伴脑水肿发生,脑组织浸泡液中Evans蓝含量与血浆内... 采用硫代乙酰胺所致大鼠暴发性肝衰模型,以脑组织浸泡液中Evans蓝含量为血脑屏障通透性指标。结果表明,在肝性脑病初期血脑屏障通透性就已增加,至脑病晚期则明显增加,并伴脑水肿发生,脑组织浸泡液中Evans蓝含量与血浆内毒素呈正相关。以上结果提示,暴发性肝衰竭时,肝性脑病发生发展与内毒素所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血脑屏障 内毒素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与内毒素、D-二聚体的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玉怀 寇治民 +1 位作者 张有成 宋爱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605-608,共4页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 (梗黄 )患者血浆可溶性P -选择素 (sP selectin ,sP s)与内毒素 (ET )及D -二聚体 (D d)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LISA和鲎试剂比色法测定梗黄组、急性胆囊炎组和健康人组血浆sP s ,D d和ET含量。结果 健康人...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 (梗黄 )患者血浆可溶性P -选择素 (sP selectin ,sP s)与内毒素 (ET )及D -二聚体 (D d)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LISA和鲎试剂比色法测定梗黄组、急性胆囊炎组和健康人组血浆sP s ,D d和ET含量。结果 健康人组血浆sP s含量为 (93 .43± 17.65 )ng/ml ,ET (0 .0 0 3 0± 0 .0 0 0 4)EU /ml ,D d(0 .3 9± 0 .2 1)mg/L ;急性胆囊炎组血浆sP s含量为 (2 3 3 .3 2± 82 .12 )ng/ml ,ET (0 .40 12± 0 .15 0 6)EU /ml ,D d(0 .76± 0 .2 7)mg/L ;梗黄组血浆sP s含量为 (3 5 1.90± 93 .83 )ng/ml ,ET(0 .3 814± 0 .14 3 0 )EU /ml ,D d(2 .14± 0 .3 7)mg/L。急性胆囊炎组和梗黄组sP s ,D d及ET均高于健康人组 (P <0 .0 1) ;梗黄组ET与急性胆囊组差异无显著性 ,但梗黄组sP s和D d较急性胆囊炎组高 (P <0 .0 1) ,梗黄组的以上二物质含量呈正相关性 (P <0 .0 1) ;急性胆囊炎组sP s与ET呈正相关性 (P <0 .0 1)。协方差分析表明 ,在相同ET含量时 ,梗黄组sP s高于急性胆囊炎组 (P <0 .0 1) ,且与D d有相关性 ,二者有相同变化趋势。结论 胆道梗阻是ET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性因素 ,梗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与继发性纤溶反应处于动态平衡 ,提示动态监测血浆sP s和D d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可溶性P-选择素 胆汁郁积 内毒素 D-二聚体 胆囊炎 凝血障碍
下载PDF
清热解毒药与泻火药相配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崇顺 刘新槐 +3 位作者 师园 任映 高金福 贺兴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3-246,共4页
清热解毒药和泻火药配伍防止了内毒素造型家兔HCT、血液粘度、PTT、纤溶活性的异常变化,降低内毒素、PGE_2含量。并使大鼠踝关节肿胀率、小鼠伊文斯蓝惨出量明显减少。但二药苦寒又可伤正,值得临床注意。
关键词 中药配伍 清热解毒 内毒素 热毒火毒 血液粘度
下载PDF
固定多粘菌素B的新型吸附剂对血液中细菌内毒素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苑 王翔 +3 位作者 熊兴良 邵阳 高玮 蔡绍皙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32-835,共4页
研究了固定有多粘菌素B(Po lym yx in B,PM B)短肽的聚苯乙烯微球对血浆中细菌内毒素的亲和吸附性能,讨论了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用纯种大白鼠作为实验动物,建立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用固定有PM B短肽的聚苯乙烯微球对动物模... 研究了固定有多粘菌素B(Po lym yx in B,PM B)短肽的聚苯乙烯微球对血浆中细菌内毒素的亲和吸附性能,讨论了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用纯种大白鼠作为实验动物,建立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用固定有PM B短肽的聚苯乙烯微球对动物模型进行血液灌流实验,观察该吸附剂血液灌流清除血浆中内毒素的功效,考察了接有PM B短肽的聚苯乙烯微球的血液相容性及其对蛋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血液灌流吸附疗法成功地清除动物模型血液中的内毒素,而且,固定有多粘菌素B的特异吸附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菌素B 内毒素 血液灌流 血液相容性
下载PDF
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4
17
作者 梁爱华 丁晓霜 +3 位作者 李文 薛宝云 王金华 杨洪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以细菌内毒素(LPS)与角叉菜胶(Ca)两种因素联合造模,制备一种方法简便、稳定的血瘀证和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LPS/Ca造模组。造模组动物先每只给予Ca 5 mgip,16 h后给予LPS 50μg.kg-1iv,以注... 目的:以细菌内毒素(LPS)与角叉菜胶(Ca)两种因素联合造模,制备一种方法简便、稳定的血瘀证和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LPS/Ca造模组。造模组动物先每只给予Ca 5 mgip,16 h后给予LPS 50μg.kg-1iv,以注射LPS时作为试验的0 h。于造模后24 h观察血栓形成,于造模后不同的时间点分批观察微循环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结果:LPS/Ca联合造模可建立稳定、重复性良好的血栓形成模型,不需剖杀动物在尾部即可肉眼观察和定量测量血栓。该模型还表现出微循环障碍以及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率异常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同时还由于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而表现出凝血指标延长。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明显的血瘀证客观指标的改变。模型早期动物血液中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6明显增高,故该模型符合炎症诱导的热毒血瘀证特点。结论:LPS/Ca联合造模可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稳定的热毒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血瘀证 细菌内毒素 角叉菜胶
下载PDF
血内毒素定量测定在革兰阴性菌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芳 张瑞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9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血内毒素定量测定在诊断革兰阴性菌败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采取临床部分发热患者静脉血标本两份,分别作细菌培养和血内毒素测定。血内毒素定量测定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及EKT-5MSet动态内毒素检测试剂盒... 目的探讨血内毒素定量测定在诊断革兰阴性菌败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采取临床部分发热患者静脉血标本两份,分别作细菌培养和血内毒素测定。血内毒素定量测定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及EKT-5MSet动态内毒素检测试剂盒进行测定,与血培养结果比较,分析血内毒素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革兰阴性菌生长组血内毒素含量(100.989±139.184pg/mL)与无细菌生长组(4.905±6.971pg/mL)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4.383,P<0.001)。血内毒素定量测定判断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准确率为88.89%,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92.31%。结论血内毒素定量测定在诊断革兰阴性菌败血症中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 内毒素血症 测定方法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茶多酚对乙醇性肝损伤大鼠全血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意振 张亚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乙醇性肝损伤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为乙醇性肝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方向。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大鼠雌雄各半;每只大鼠分别按7 g/kg剂量,以56度北京产红星二锅头酒,1次/d灌胃;同时,除A组单纯白酒...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乙醇性肝损伤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为乙醇性肝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方向。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大鼠雌雄各半;每只大鼠分别按7 g/kg剂量,以56度北京产红星二锅头酒,1次/d灌胃;同时,除A组单纯白酒灌胃外,B、C、D组分别以0.05、0.125、0.25 g/kg的剂量,乙醇灌胃同时每天灌胃给予茶多酚;E组为单纯对照组,仅给予以饮用水灌胃1次/d;于4周末,采大鼠股静脉血测定血清ALT、AST水平和以鲎试验测定全血内毒素。结果单纯灌酒组的血清AS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组;根据全血内毒素测定结果,发现茶多酚用药组全血内毒素水平低于单纯灌酒组;尤以茶多酚中剂量组(0.125g/kg)更加明显(16.33±9.09 vs91.50±36.83,P<0.01)。结论本试验初步提示了茶多酚具有降低乙醇性肝损伤大鼠全血内毒素水平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肠道菌群异位和维持胃、肠黏膜的正常功能;它为治疗乙醇性肝损伤,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乙醇性肝损伤 鲎试验 内毒素水平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大鼠肝改变与TNF-α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韩德兰 刘丽 +1 位作者 赵芝 刘楠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7期2322-2323,共2页
目的探讨肝损伤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将36只大鼠采用胆总管结扎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OJ)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OJ大鼠模型组(CBDL组)30只。监测2组大鼠血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肝功能。结果 CBDL组大鼠肝脏形... 目的探讨肝损伤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将36只大鼠采用胆总管结扎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OJ)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OJ大鼠模型组(CBDL组)30只。监测2组大鼠血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肝功能。结果 CBDL组大鼠肝脏形态改变明显,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BIL、内毒素、TNF-α含量及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肝组织损伤随梗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并与血内毒素及TNF-α含量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内毒素血症 肝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