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血流量在预测内瘘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车霞静 倪兆慧 +4 位作者 严玉澄 顾乐怡 方燕 王咏梅 钱家麒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12期669-672,共4页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内瘘血流量(Qa)的测定,随访患者的内瘘功能,了解Qa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患者血液透析开始后0.5h及结束前1h采用Transonic HD02 Monitor(Transonic公司生产)测定内瘘功能。对测定...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内瘘血流量(Qa)的测定,随访患者的内瘘功能,了解Qa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患者血液透析开始后0.5h及结束前1h采用Transonic HD02 Monitor(Transonic公司生产)测定内瘘功能。对测定结果内瘘血流量过低(Qa<600ml/min)及过高(Qa>1800ml/min)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内瘘血管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肱动脉内径,平均血流速度并排除血管腔有无狭窄。随访患者内瘘功能,并寻找Qa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125例患者进行了内瘘功能测定。中位数Qa 870(565~1255)ml/min,Qa<600 ml/min的有32例(25.6%),600~1 800ml/min的有83例(66.4%),Qa>1 800ml/min的有10例(8.0%)。多普勒超声检查低流量组10例,其中吻合口狭窄4例(40%),频繁穿刺点内膜增厚2例(20%),静脉分流2例(20%),内瘘通畅而无异常表现2例(20%),总体内瘘功能有问题的占60%~80%;高流量组7例,均有桡动脉扩张。两组比较在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流速,肱动脉流速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随访3 6月发现,低流量组患者有13例(40.6%)发生内瘘闭塞重新手术,正常流量组有7例(8.4%),而高流量组无1例发生内瘘闭塞(0),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Qa与内瘘转归成负相关(r=-0.395,P<0.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Qa对内瘘转归是有影响的(β=-0.316,P=0.005)。结论超声稀释法测定的血液透析患者的Qa对患者的内瘘功能的预后是有预测作用的,Qa越低内瘘闭塞的可能性越大,是血管通路(包括自身血管和人造血管)功能监测的一种良好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树干 日灼 调查
下载PDF
双动脉血路改善血液透析血流量不足的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智婷 鲍群梅 +4 位作者 林秋华 程建萍 张伟英 黄春霞 马洁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1Z期58-59,共2页
目的:选择适宜的血管穿刺法建立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以缩短操作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满意血流量。方法:1.5年间(2005.11~2007.04)对12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病人,根据不同患者的血管、经济情况,... 目的:选择适宜的血管穿刺法建立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以缩短操作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满意血流量。方法:1.5年间(2005.11~2007.04)对12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病人,根据不同患者的血管、经济情况,分别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法(60例)、双动脉血路法(60例)。对2种血管穿刺法体外循环血流量、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价格进行比较。结果:2种血管穿刺法都能达到满意的血流量(150~250ml/min),股静脉穿刺置管法操作时间是10~30min,一次穿刺成功率90%,价格昂贵;双动脉血路法操作时间是1~2min、一次穿刺成功率97%、价格便宜。结论:双动脉血路法比股静脉穿刺置管法具有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的优点,并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又能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满意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动脉血路 血液透析 血流量不足
下载PDF
血液净化管路连接正压接头流量-静脉压力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先军 轧春妹 +1 位作者 殷桂春 王霞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495-1496,共2页
目的验证无针密闭正压接头连接血液净化管路后其流量及管路静脉压力能否达到血液净化治疗要求。方法随机抽取三种品牌的正压接头各20个,分为A、B、c三组,分别连接到透析管路上,以置换后血浆做为管路液体,设置透析机泵速为30~350ml... 目的验证无针密闭正压接头连接血液净化管路后其流量及管路静脉压力能否达到血液净化治疗要求。方法随机抽取三种品牌的正压接头各20个,分为A、B、c三组,分别连接到透析管路上,以置换后血浆做为管路液体,设置透析机泵速为30~350ml/min,每20ml/min为一档,在每档泵速下,测量管路内的静脉压力值并记录,取均值绘制正压接头流量-静脉压力折线图。结果血液净化管路连接A、B、C三组正压接头后,随着泵速的递增,静脉压力均呈递增趋势;三组正压接头对应的管路静脉压力均末超过70mmHg。结论正压接头连接到血液净化管路上,其流量及对应的管路静脉压力均能够满足血液净化治疗静脉TC为〈200mmHa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正压接头 血管通路 流量 静脉压力
下载PDF
半永久颈内静脉置管通路再循环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崔立文 徐金升 张俊霞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904-906,共3页
目的观察半永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透析时血流量、通路再循环及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半永久颈内静脉置管组(置管组)和动静脉内瘘组(内瘘组),每组30例。透析时设定同样的血泵速度(250 ml/min... 目的观察半永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透析时血流量、通路再循环及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半永久颈内静脉置管组(置管组)和动静脉内瘘组(内瘘组),每组30例。透析时设定同样的血泵速度(250 ml/min)、使用相同型号规格的透析器、透析时间相同,观察6、12个月时有效血流量(Qb)、尿素清除指数(Kt/V)、通路再循环率(Ret%),并计算尿素下降率(URR)。同时记录导管相关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有效血流量均可达到220~235ml/min,使用6、12个月时的Qb、Ret%、Kt/V、URR 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t/V均达到或超过1.2,URR高于65%,达到小分子清除充分性的要求。结论半永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可作为血管通路,能较长时间使用且能提供足够的有效血流量,从而满足单次透析达到透析充分性的血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通路再循环 半永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 有效血流量
下载PDF
CRRT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不足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韩志敏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4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CRRT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不足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4例CRRT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导致CRRT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不足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导致CRRT患者血管通路血... 目的:探讨CRRT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不足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4例CRRT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导致CRRT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不足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导致CRRT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导管设计、导管位置、导管贴壁、导管血栓形成、导管封管液等几种。结论:导管位置、导管贴壁、导管封管液是导致CRRT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不足的常见原因,而给予CRRT患者针对性的导管功能评估、封管护理及溶栓护理是提高CRRT患者血管通路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RT患者 血流量不足 血管通路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双静脉穿刺技术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黄秀碧 张亚真 蔡小萍 《中外医疗》 2019年第9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双静脉穿刺技术作为血液净化替代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接受双静脉穿刺技术的尿毒症患者的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内共有35例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 目的探讨双静脉穿刺技术作为血液净化替代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接受双静脉穿刺技术的尿毒症患者的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内共有35例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接受双静脉穿刺技术,共治疗308例次。其中307例次顺利完成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150~220 mL/min。应用双静脉穿刺建立有效血管通路,避免进行深静脉导管插管,有效地避免深静脉置管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双静脉穿刺技术可以应用于尿毒症患者作为一种替代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静脉穿刺技术 尿毒症 临时性血管通路 血液净化 血流量 透析治疗
下载PDF
泵控血流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负荷和血管通路狭窄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家林 兰汉江 +1 位作者 覃炎炎 吴海英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94-299,共6页
目的探讨泵控血流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负荷和血管通路狭窄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行MHD治疗的患者92例, 根据透析时泵控血流量的不同分为低血流量组(<220 ml/min)44例和高血流量组(≥220 ml/min... 目的探讨泵控血流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负荷和血管通路狭窄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行MHD治疗的患者92例, 根据透析时泵控血流量的不同分为低血流量组(<220 ml/min)44例和高血流量组(≥220 ml/min)48例, 均持续透析治疗6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 记录两组血管通路狭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两组心脏负荷水平检测, 包括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每搏输出量(SV)。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 检测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酐(Cr)和血红蛋白(Hb)水平。记录透析期间内瘘失功能及高危事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血管通路狭窄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 低血流量组血管通路狭窄率为27.27%, 显著高于高血流量组的10.4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ei指数、LVEF及SV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Tei指数、LVEF及SV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 且高血流量组Tei指数、LVEF及SV均显著高于低血流量组(均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 两组血清CRP、Cr及Hb水平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CRP、Cr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Hb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低血流量组与高血流量组内瘘失功能发生率分别为25.00%(11/44)、8.33%(4/48), 低血流量组内瘘失功能发生率显著高于高血流量组(χ^(2)=4.67, P=0.031)。低血流量组高危事件发生率为13.64%, 显著低于高血流量组的31.25%(χ^(2)=4.04, P=0.044)。结论 MHD治疗时应根据临床选择合适的血流量,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透析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滤过 泵控血流量 血管通路 心脏负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