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urified Paper Wasp Ropalidia marginata Venom Toxins on Different Biomolecules in Mice Serum
1
作者 Simran Sharma Ravi Kant Upadhyay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CAS 2023年第5期55-75,共21页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purified paper wasp Ropalidia marginata venoms on various biomolecules in the blood serum of albino mice.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some important macromolecules, i.e., protei...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purified paper wasp Ropalidia marginata venoms on various biomolecules in the blood serum of albino mice.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some important macromolecules, i.e., proteins, free amino acids, uric acid, cholesterol, pyruvic acid, total lipids and glucose were noted down. These alterations were measured after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40% and 80% 24-hour LD50 purified Ropalidia marginata venom toxin. Serum total protein levels were found to decrease to 78% after 6 hrs, while serum free amino acid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 117% 6 hrs after venom injection compared to control. It was also found that serum uric acid levels increased to 138% after 8 hrs of venom injection compared to control. The increase in serum cholesterol i.e. (101% and 106%) and pyruvic aci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o a maximum value of 106% after 6 hrs of treatment at 40% LD<sub>50</sub>. Glycogen levels in the gastrocnemius muscle were found to decrease significantly (p-0.05) to 43% and 92% at LD<sub>50</sub> after injection of purified Ropalidia marginata venom after 8 h and 80% at LD<sub>50</sub> compared to control. Moreover, up to 71% and 81% were obtained at 10 hrs of treatment with the same dose.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purified toxins significantly changed the levels of biomolecules in blood serum, indicating their wider effects on cellular physiology due to toxic effects and stress on the animal. These toxins can be good antigens and stimulate immune responses in experimental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per Wasp Venom and Toxin Lethal Effects blood Serum Biomolecules
下载PDF
Aquaporin 4 expression and ultrastructure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following cerebral contusion injury 被引量:4
2
作者 Xinjun Li Yangyun Han +5 位作者 Hong Xu Zhongshu Sun Zengjun Zhou Xiaodong Long Yumin Yang Linbo Zo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38-345,共8页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aquaporin 4 expression and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t 2-72 hours following cerebral contusion injury, and correlate these changes to the formation of brain edema. ...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aquaporin 4 expression and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t 2-72 hours following cerebral contusion injury, and correlate these changes to the formation of brain edema. Results revealed that at 2 hours after cerebral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injury, aquaporin 4 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rain water content and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in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pinocytotic vesicles in cerebr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 cells increased. In addition, the mitochondrial accumulation was observed. As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injury became aggravated, aquaporin 4 expression continued to increase, brain water content and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gradually increased, brain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and astrocytes swelled, and capillary basement membrane injury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above changes were most apparent at 12 hours after injury, after which they gradually attenuated. Aquaporin 4 expression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rain water content and the blood-brain barrier index. Our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creasing aquaporin 4 expression and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after cerebral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injury in humans is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brain ede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cerebral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injury aquaporin 4 blood-brain barrier ULTRASTRUCTURE brain edema human early stage photographs-containing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Blood-letting punctures at twelve Jing-Well points of the hand can treat cerebral ischemia in a similar manner to mannitol 被引量:17
3
作者 Xuan Lu Zelin Chen +4 位作者 Yi Guo Liang Gao Liyuan Jiang Zhongzheng Li Jianqiao F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32-539,共8页
A rat 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permanent occlusion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modified Longa method.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model animals were treated by blood-letting puncture at twelve Jing-Well points of th... A rat 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permanent occlusion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modified Longa method.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model animals were treated by blood-letting puncture at twelve Jing-Well points of the hand, and/or by injecting mannitol into the caudal vein twice daily. Brain tissue was collected at 24, 48 and 72 hours after modeling, and blood was collected through the retinal vein before Evans blue was injected, approximately 1 hour prior to harvesting of brain tissue. Results showed that Evans blue leakage into brain tissue and serum nitric oxide synthase 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model rats. Treatment with blood-letting punctures at twelve Jing-Well points of the hand and/or injection of mannitol into the caudal vein reduced the amount of Evans blue leakage into the brain tissue and serum nitric oxide synthase activity to varying degre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ingle treatment and combined treatment.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lood-letting punctures at twelve Jing-Well points of the hand can decrease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and serum nitric oxide synthase activity in rats following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its effect is similar to that of mannitol injection alone and Jing-Well points plus mannitol in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Jing-Well points of hand acupoint blood-letting MANNITOL middle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cerebral ischemia cerebral infarction blood-brain barrier nitric oxidesynthase cerebral edema neuroprotection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2021—2023年唐山地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4
作者 王琳 赵瑞玲 《现代牧业》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为了解唐山地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流行情况,采用临床检查、血常规检测和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等方法对唐山地区10家宠物医院的1546例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疑似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2023年猫泛白细胞减少症阳性率最低,为10.40%。3~8月龄... 为了解唐山地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流行情况,采用临床检查、血常规检测和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等方法对唐山地区10家宠物医院的1546例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疑似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2023年猫泛白细胞减少症阳性率最低,为10.40%。3~8月龄猫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阳性率最高,且7月龄以下患猫出现严重的昏睡、发烧、厌食的症状更为明显。该调查分析为唐山地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流行病学调查 血常规 胶体金试纸
下载PDF
串联质谱检测干血滤纸片氨基酸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5
5
作者 韩连书 高晓岚 +2 位作者 叶军 邱文娟 顾学范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 建立可靠的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干血滤纸片中氨基酸方法 ,以便用于氨基酸代谢紊乱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方法 取含不同浓度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瓜氨酸和缬氨酸)的血滤纸片,用含已知量相应氨基酸内标的甲醇萃取,盐... 目的 建立可靠的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干血滤纸片中氨基酸方法 ,以便用于氨基酸代谢紊乱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方法 取含不同浓度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瓜氨酸和缬氨酸)的血滤纸片,用含已知量相应氨基酸内标的甲醇萃取,盐酸正丁醇衍生后,用串联质谱仪检测血片中氨基酸谱及其浓度.分析该方法 的精确性、样品回收率及浓度相关性.结果 氨基酸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3%~9.7%、9.9%~14.3%.低浓度回收率为92%~100%,中等浓度回收率为94%~104%,高浓度回收率为98%~107%.不同浓度的氨基酸实测浓度与加入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9 0~0.999 9.结论 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干血滤纸片中氨基酸能够达到较高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回收率,为临床进行氨基酸分析提供了一项新技术,可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高危儿童遗传代谢病的诊断及其他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疾病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纸片 质谱检测 氨基酸代谢紊乱 遗传代谢病 技术检测 串联质谱 不同浓度 样品回收率 氨基酸分析 苯丙氨酸 氨基酸谱 变异系数 相关系数 实测浓度 疾病诊治 高危儿童 精确性 酪氨酸 亮氨酸 蛋氨酸 缬氨酸 瓜氨酸 正丁醇
下载PDF
末梢血纸片法检测血铅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章依文 沈晓明 +4 位作者 颜崇淮 殷洁敏 吴胜虎 周建德 敖黎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经济 ,符合我国国情的血铅检测方法。方法 选用S&S 90 3滤纸 ,首先测定滤纸的铅本底 ,随后检测血滴在滤纸上的扩散度 ,并进行纸片法血铅的重复性测定和重吸收试验。结果 ①以铅标准溶液为标准测得的空...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经济 ,符合我国国情的血铅检测方法。方法 选用S&S 90 3滤纸 ,首先测定滤纸的铅本底 ,随后检测血滴在滤纸上的扩散度 ,并进行纸片法血铅的重复性测定和重吸收试验。结果 ①以铅标准溶液为标准测得的空白滤纸铅含量为 (5 .2± 2 .1) μg/L ,经背景校正后空白滤纸铅含量为 (1.3± 0 .4 )μg/L。②血滴量在 30~ 5 0 μl之间时 ,血液在滤纸上的扩散度和血铅浓度较恒定 ,血滴量少于 2 0 μl则血铅结果偏低 (P <0 .0 1)。③在连续 4周的测定中 ,纸片法所测血铅浓度与静脉血比较 ,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 (r =0 .9391,0 .970 8,0 .96 6 6 ,0 .95 5 3,P <0 .0 1)。④纸片法的重吸收率为 95 .5 %~ 12 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学 血铅 纸片法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检测滤纸干血滴中间日疟原虫(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牛春 诸欣平 +1 位作者 周蕾 刘强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7-10,共4页
从滤纸干血滴上用Chelex处理洗脱下的疟原虫DNA,经套式PCR扩增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特异性121bp片段,分析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7例血样检测结果全部阳性,当原虫密度低至25个原虫/uL血时仍可成功检测到该特异条带,且其它三种人疟原... 从滤纸干血滴上用Chelex处理洗脱下的疟原虫DNA,经套式PCR扩增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特异性121bp片段,分析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7例血样检测结果全部阳性,当原虫密度低至25个原虫/uL血时仍可成功检测到该特异条带,且其它三种人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血样均为阴性。提示滤纸干血滴与PCR扩增技术相结合,是疟疾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的实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套式PCR 滤纸于血滴 Chelex 疟疾
下载PDF
规范化大便隐血试纸条评估程序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君龙 江虹 +2 位作者 朱文彬 谢恒 熊明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建立规范化的大便隐血(OB)检测试纸条比对评估程序,确保检测质量。方法:①血红蛋白(HB)稀释液验证试验方案:分别用消康保试纸条和艾康试纸条对19种采用纯水和艾康缓冲液对倍稀释的人HB悬液进行平行OB试验;②临床标本验证试验:随机... 目的:建立规范化的大便隐血(OB)检测试纸条比对评估程序,确保检测质量。方法:①血红蛋白(HB)稀释液验证试验方案:分别用消康保试纸条和艾康试纸条对19种采用纯水和艾康缓冲液对倍稀释的人HB悬液进行平行OB试验;②临床标本验证试验:随机选择93例临床大便标本,用传统方法采用纯水稀释标本,分别用消康保试纸条和艾康试纸条进行平行OB试验。结果:①HB稀释液验证试验:采用纯水稀释的人HB系列液进行的消康保试纸条和艾康试纸条OB试验,两者的符合率为84.21%(χ2=0,P>0.05),采用艾康缓冲液稀释的人HB系列液进行的消康保试纸条和艾康试纸条OB试验,两者的符合率为94.74%(χ2=0,P>0.05);②临床标本验证试验:采用纯水稀释的人HB系列液进行的消康保试纸条和艾康试纸条OB试验,两者的符合率为89.25%(χ2=2.5,P>0.05)。结论:本室建立了对新进大便OB检测试纸条评估程序,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可操作性强,能够通过对大便OB检测试纸条的全面评估,保证临床检测结果的一致和准确,提高检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便隐血试纸条 OB试验 评估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用于恶性疟疾诊断初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蔡贤铮 王香凤 +4 位作者 华德 符式刚 何建文 管惟滨 陈历昌 《海南医学》 CAS 1996年第2期67-68,共2页
合成一对恶性疟原虫特异引物,用聚合酶链的反应(PCR)技术检测海南岛恶性疟病人滤纸血滴30例,结果28例阳性,在206bp处可见一条清晰易辨的扩增条带,2例阴性经血片复查,其中1例为间日疟原虫;同时检测间日疟病人血滴和未发现原虫的... 合成一对恶性疟原虫特异引物,用聚合酶链的反应(PCR)技术检测海南岛恶性疟病人滤纸血滴30例,结果28例阳性,在206bp处可见一条清晰易辨的扩增条带,2例阴性经血片复查,其中1例为间日疟原虫;同时检测间日疟病人血滴和未发现原虫的发热病人血滴各16例,均为阴性,与镜检符合率达98.4%(61/62例)。初步表明PCR法具有准确、敏感、特异、简捷等优点,采用滤纸血滴方便现场采样、保存和送检,且易批量检测,在疟疾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将可替代血片镜检法,逐步扩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滤纸血滴 疟疾 诊断
下载PDF
智慧血站建设中的全血采集无纸化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浙东 郑悦 +3 位作者 徐烨彪 陈永斌 孔长虹 潘凌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957-960,共4页
目的 在智慧血站建设中构建全血献血全流程的无纸化,打造数字化全血献血系统并进行应用。方法 通过对信息化流程梳理和改造,系统框架设计和构建,数据网络传输搭建,实现了全血采集无纸化系统的构建,并在多种献血场景模式下开展应用。结果... 目的 在智慧血站建设中构建全血献血全流程的无纸化,打造数字化全血献血系统并进行应用。方法 通过对信息化流程梳理和改造,系统框架设计和构建,数据网络传输搭建,实现了全血采集无纸化系统的构建,并在多种献血场景模式下开展应用。结果 2022年11月—2023年7月,固定献血点使用无纸化系统采集49 063人次,2022年4~7月,团队献血使用无纸化系统采集24 822人次。与传统纸质模式相比,无纸化模式更加安全、规范、便捷,有效提升献血者感受。结论 无纸化全血采集系统的构建有效提升了献血者的体验感,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血站 全血采集 无纸化
下载PDF
套式PCR检测滤纸干血滴中恶性疟原虫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明林 陈培霞 +2 位作者 薛采芳 万磊 刘忠湘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建立简易、实用的套式PCR检测恶性疟原虫(P.f.)的方法。方法:以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SSUrDNA)为目的片段的双温度点套式PCR扩增滤纸干血滴中P.f.DNA,并将结果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目的:建立简易、实用的套式PCR检测恶性疟原虫(P.f.)的方法。方法:以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SSUrDNA)为目的片段的双温度点套式PCR扩增滤纸干血滴中P.f.DNA,并将结果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43例标本中两法均阳性和均阴性分别有55份和51份,镜检阴性而PCR阳性者34份,镜检阳性而PCR法阴性3份。套式PCR总阳性率为62%,显著高于镜检法的41%,两者符合率为74%。结论:本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具有一定的现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疟原虫 滤纸干血滴 检测
下载PDF
滤纸血和血清快速ELISA检测囊虫病抗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永浩 李小其 +1 位作者 赵亚娥 刘扬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9-31,共3页
本文使用滤纸血和血清同步进行快速ELISA试验检测囊虫病抗体的效果作了比较研究。滤纸血和血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8%、75%。滤纸血和血清的几何平均滴度分别是45和716。选择阳性的血清和滤纸血各5份,在不同时间内进行4次重复试验,血... 本文使用滤纸血和血清同步进行快速ELISA试验检测囊虫病抗体的效果作了比较研究。滤纸血和血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8%、75%。滤纸血和血清的几何平均滴度分别是45和716。选择阳性的血清和滤纸血各5份,在不同时间内进行4次重复试验,血清的OD值变异系数为2~8%,滤纸血为4~12%。滤纸血于4℃冰箱内至少可保存4周,不影响阳性结果的判定。表明滤纸血快速ELISA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在囊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有其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纸血 ELISA 囊虫病
下载PDF
宁夏西吉县中小学生包虫病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方丽梅 黄菱 +3 位作者 李燕兵 袁芳 李红卫 杨玉荣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8期798-801,共4页
目的了解宁夏西吉县在校中小学生包虫病感染的情况,为制定包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宁夏西吉县及周边4个镇15个乡26个村的在校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血清包虫抗体的检测和腹部B超检查,... 目的了解宁夏西吉县在校中小学生包虫病感染的情况,为制定包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宁夏西吉县及周边4个镇15个乡26个村的在校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血清包虫抗体的检测和腹部B超检查,并将这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被调查的1467名中小学生中,ELISA法检测包虫阳性率分别为1.57%(23/1467),B超法检测包虫阳性率分别为1.16%(17/1467)。≥10岁年龄组较<10岁年龄人群包虫阳性率高(P<0.01),ELISA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19%,B超法检测的阳性率为1.16%。ELISA法检测包虫抗体女性阳性率为3.01%,高于男性0.83%,包虫抗体阳性率在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9,P<0.05);B超法检查女性阳性率(2.61%)高于男性(0.41%),包虫感染在各年龄组阳性人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P<0.01)。包虫感染阳性率在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西吉县中小学生存在包虫感染情况,包虫感染率与年龄、性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滤纸血片抗体检测 B型超声影像学
下载PDF
肺癌中医辨证及其与分期、组织学分型关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永 乐毅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对肺癌中医辨证与其临床分期、组织学关系进行文献综述。[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进行高级检索,对标题或关键词中含有"肺癌"与"辨证分型"的文章进行遴选... [目的]对肺癌中医辨证与其临床分期、组织学关系进行文献综述。[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进行高级检索,对标题或关键词中含有"肺癌"与"辨证分型"的文章进行遴选,并对所有获得文献进行逐篇查阅和总结。[结果]III期、IV期肺癌以阴虚内热和阴阳两虚居多,气滞血瘀主要发生在I期、II期患者,辨证分型与组织类型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结论]肺癌辨证分型有一定研究成果,但由于分型并不统一,且研究的样本总体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 临床分期 非小细胞肺癌 阴虚内热 气滞血瘀 综述
下载PDF
干血滤纸片样品用于HIV抗体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臧希卉 佐合拉 +4 位作者 张麒 李秋荣 强来英 张桂云 蒋岩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5年第5期323-325,共3页
目的研究干血滤纸片样品是否可替代血浆样品用于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方法采集128例静脉吸毒者的血液样品,分别制备成血浆和干血滤纸片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抗体,并与血浆样品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经ELISA检测阳性的... 目的研究干血滤纸片样品是否可替代血浆样品用于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方法采集128例静脉吸毒者的血液样品,分别制备成血浆和干血滤纸片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抗体,并与血浆样品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经ELISA检测阳性的干血滤纸片样品,进一步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并与血浆样品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最佳实验条件(15~30℃、3~5天、48小时、100μl)用ELISA法检测,干血滤纸片样品与血浆样品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128例样品中检出阳性54例,阴性74例.54例阳性样品经WB确认,两种样品检测结果一致,均为阳性.结论用ELISA和WB方法检测干血滤纸片样品与血浆样品中的HIV抗体,结果无明显差异.干血滤纸片样品可替代血浆样品用于HIV抗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血滤纸片法 艾滋病病毒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α-半乳糖苷酶A活性检测与Fabry病诊断筛查 被引量:7
16
作者 吕轶伦 陈佳韵 +4 位作者 潘晓霞 陈晓农 张文 任红 陈楠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建立α-半乳糖苷酶A(α-GalA)活性的检测方法,为Fabry病的诊断和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外周血粒细胞和干燥血滴滤纸片(干血片)检测11个家系15例Fabry病患者和30名健康者的α-GalA活性,检测采用底物荧光法。比较Fabry病患者... 目的:建立α-半乳糖苷酶A(α-GalA)活性的检测方法,为Fabry病的诊断和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外周血粒细胞和干燥血滴滤纸片(干血片)检测11个家系15例Fabry病患者和30名健康者的α-GalA活性,检测采用底物荧光法。比较Fabry病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干血片法不同保存时间组间的酶活性,并建立酶活性正常参考范围,计算2种检测酶活性方法的灵敏度。结果:正常人干血片酶活性为(3.68±0.98)nmol/(ml·h),粒细胞酶活性为(46.21±8.56)nmol/(h·mg),两者正常参考范围分别为≥1.68nmol/(ml·h)、≥25.45nmol/(h·mg)。男性半合子患者酶活性显著下降(P<0.001),干血片酶活性值<0.15nmol/(ml·h)、粒细胞酶活性值<1nmol/(h·mg),酶活性的2种检测方法在男性半合子患者中的灵敏度为100%。在女性杂合子患者酶活性部分下降,4例女性杂合子患者中3例干血片检测酶活性的结果、2例检测外周血粒细胞酶活性的结果处于正常范围,检测女性杂合子干血片和粒细胞酶活性的灵敏度分别为25%和50%。干血片在室温下保存3、14和28d后酶活性值分别为(3.63±0.96)nmol/(ml·h)、(3.60±0.88)nmol/(ml·h)和(3.06±0.68)nmol/(ml·h),残余酶活性值大于基线值80%,显著高于男性半合子酶活性值(P<0.001)。结论:干血片检测酶活性更简易、快速、经济,便于保存运输,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外周血粒细胞酶活性测定对女性杂合子灵敏度更高,测定值更精确,适于家系筛查研究。酶活性检测可有效诊断和筛查男性半合子Fabry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RY病 诊断 筛查 Α-半乳糖苷酶A 干燥血滴滤纸片
下载PDF
滤纸干血斑点法测定苯妥英血药浓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储小曼 陈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435-436,共2页
本文用滤纸干血斑点法测定苯妥英血药浓度是将病人全血直接滴加在定量滤纸上,晾干,制成干血斑点(DBS,以便邮寄或递送)。测定时将干血斑点剪下,洗脱,用FPIA法测定。方法学测得回收率为103±3%,日内、日间差RS... 本文用滤纸干血斑点法测定苯妥英血药浓度是将病人全血直接滴加在定量滤纸上,晾干,制成干血斑点(DBS,以便邮寄或递送)。测定时将干血斑点剪下,洗脱,用FPIA法测定。方法学测得回收率为103±3%,日内、日间差RSD均<6%。测定15例病人苯妥英DBS浓度,并与全血、血清浓度对照,结果DBS与全血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血清浓度比值为0.60±0.06,相关性为r=0.9775。本法简便、快速、准确,样品稳定性好,易于保存,特别适用于偏远地区和当地无条件测苯妥英血药浓度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纸干血斑点 苯妥英 血药浓度
下载PDF
混合或单一单抗检测肺吸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耀娟 章子豪 +4 位作者 史志明 陆志刚 刘显忱 刘力田 佟成训WillyF.Piessens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65-267,共3页
本文报道应用由7种抗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和成虫单克隆抗体(PwM和PwA一McAb)组成的混合McAb一ELISA法检测辽宁省凤城县肺吸虫病流行区208份滤纸血循环抗原(CAg),阳性率为38%(79/208)。对100... 本文报道应用由7种抗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和成虫单克隆抗体(PwM和PwA一McAb)组成的混合McAb一ELISA法检测辽宁省凤城县肺吸虫病流行区208份滤纸血循环抗原(CAg),阳性率为38%(79/208)。对100份同时有滤纸血和血清样本者同步检测进行比较,滤纸血CAg阳性率为62%(62/100),血清CAg阳性率57%(57/100),符合率为91%,经确切概率法处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滤纸血可代替血清作CAg检测。分别用7种McAb检测55份混合McAb检测为阳性的样本,4种抗囊蚴McAb中G_2B_3检出率最高,A_3A_7次之,3种抗成虫McAb中A_3D_3检出率最高,表明用G_2B_3或A_3A_7与A_3O_3混合检测Pw病人CAg更省更好。但在斯氏肺吸虫流行区应首选A_2E_7,因其与斯氏Ag有强烈的交叉反应,对斯氏肺吸虫患者血清CAg检出率高达94.7%(18/19)。本研究结果提示上述7种McAb单独应用或不同组合后应用有助于提高CAg的检出率并有助于肺吸虫感染虫种和虫期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 单克隆抗体 循环抗原 滤纸血 肺吸虫病
下载PDF
同位素内标物工作浓度和保存时间对于串联质谱法检测干血滤纸片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19
作者 李启亮 宋文琪 徐樨巍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88-91,共4页
目的 通过研究同位素内标物工作液浓度和保存时间对串联质谱法检测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内标对氨基酸测定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50,10,5,2.5,1.25,0.625 μmol/L)的同位素氨基酸内标液检测美国CDC提供的氨基酸定值... 目的 通过研究同位素内标物工作液浓度和保存时间对串联质谱法检测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内标对氨基酸测定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50,10,5,2.5,1.25,0.625 μmol/L)的同位素氨基酸内标液检测美国CDC提供的氨基酸定值质控纸片,通过分析比较相对偏倚,得到内标液最适工作浓度.按照最适浓度稀释内标液后,将其放置于4℃条件下4 h,1,7,10,14,21 d后,检测氨基酸定值质控纸片,通过分析比较实验批内不精密度,寻找到内标液的最长保存时间.结果 串联质谱法检测全血氨基酸的内标物最适工作液浓度为2.5 μmol/L,在此浓度下内标液在4℃条件下的最长稳定有效期是10 d.结论 同位素内标物作为串联质谱法检测氨基酸水平的标尺,在实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最适的工作液浓度以及最长稳定有效期的探究,有助于对氨基酸测定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标 串联质谱法 干血滤纸片 氨基酸
下载PDF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斑采集方法的改良与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1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究改良后的血斑采集血液方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第一阶段:回顾性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筛查的新生儿2826例,根据出生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A(单号,n=1398)和对照组A(双号,n=1428)。对... 目的探究改良后的血斑采集血液方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第一阶段:回顾性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筛查的新生儿2826例,根据出生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A(单号,n=1398)和对照组A(双号,n=1428)。对照组A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采血,实验组A采用利多卡因涂擦加足跟定位斜刺法(改良法)进行采血。第二阶段:回顾性选取2014年7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筛查的新生儿2526例,根据出生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B(单号,n=1398)和对照组B(双号,n=1128)。对照组B采用利多卡因涂擦加足跟定位斜刺法进行采血,实验组B采用大隐静脉抽0.1 ml血液后滴在血片上制成血斑的方法进行采血。比较4组新生儿一次采血的成功率及滤纸干血斑质量情况。结果第一阶段:实验组A的一级血片率、血片合格率、一次采血成功率分别为88.70%、99.50%、95.00%,高于对照组A的41.20%、86.80%、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实验组B新生儿的一级血片率、血片合格率分别为100.00%、100.00%,高于对照组B的89.10%、9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4.00%,高于实验组B的6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与对照组B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A和实验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采集血液方法在筛查新生儿疾病的过程中效果显著,一次性血液采集成功率较高且疼痛度轻,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采血 筛查 新生儿 滤纸干血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