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不利则为水”探讨膝骨关节炎关节积液形成的病机与辨治
1
作者 郭进发 吴宇翔 +1 位作者 马玮玮 李文娴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3期47-51,共5页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发生在膝关节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本研究阐明膝骨关节炎关节积液形成的病机和辨证论治。取象比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思维方式,将四诊信息概括,常通过类比自然事物的特征理解人体的证象。在取象...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发生在膝关节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本研究阐明膝骨关节炎关节积液形成的病机和辨证论治。取象比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思维方式,将四诊信息概括,常通过类比自然事物的特征理解人体的证象。在取象比类视角中,“血不利则为水”理论的解释为“血不利”为血行不畅而呈现出瘀血状态之意,“水”是由于血行不畅而导致的水液输布失常的病理状态,在膝骨关节炎的发病中会导致关节积液的产生。膝骨关节炎发病以人体阳气不足为本,兼有脾失运化、肾虚阴阳失衡、肝失疏泄,脾、肾、肝功能失调,引起阴性静而凝太过,从而使血滞为瘀,导致血行不利,瘀阻经脉而水不循经,水聚为病,进而导致关节积液,整个过程伴随“气”“血”“液”失调。本病需根据疾病特点进行分期治疗,以温阳为本,善用活血之法,并以健脾、疏肝、益肾为辅,使阳气得以恢复,瘀血、水饮得以消除。急性期治疗的关键在于活血利水,根据辨证辅以益气、行气、清热之法;缓解期侧重于活血化瘀,健脾补肾以扶正祛邪,同时可用虫类药物来通络活血。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原则,以求达到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不利则为水 膝骨关节炎 关节积液 活血 利水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本虚标实”的中医病机与治疗 被引量:18
2
作者 蔺晓源 杨晓丹 +1 位作者 姚福胜 谭元生 《中医药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0-12,共3页
文献调研和临床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瘀血阻络为标。治宜治虚、治瘀与治风相结合,创养阴柔肝、化瘀通络法疗效显著,可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辨治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瘀血生风 眩晕
下载PDF
基于“脉定律”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中西医诊治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朝晖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1271-1275,共5页
基于现代医学脑保护原则及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并结合中医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中风)的认识,采用传统医学表述方式提出现代临床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脉定律"理念,即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核心病机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脉缺血;&qu... 基于现代医学脑保护原则及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并结合中医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中风)的认识,采用传统医学表述方式提出现代临床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脉定律"理念,即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核心病机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脉缺血;"气血津液"与脑脉血供呈正相关关系,"痰瘀"是引起疾患或使之加重的病理因素,"气血津液"与"痰瘀"决定了血脉(血流)的充盈或不足。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益气活血、补液生津、化痰祛瘀为其基本治则。基于"脉定律"理念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防治的"益气"原则主要体现为保持呼吸气道通畅、血氧供应及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活血"治疗原则主要体现为调整血压和改善血容量,"补液生津"治疗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正常血容量,"化痰"治疗原则主要体现在降脂稳斑与清理痰液以保持气道通畅,"祛瘀"治疗原则主要体现在溶栓、抗凝与预防静脉血栓事件以及改善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脉定律 气血津液 痰瘀 脑血流 益气 活血 补液生津 化痰 祛瘀
下载PDF
基于“祛瘀生新”理论应用活血化瘀法提高皮瓣成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沈稼轩 宋渊 +3 位作者 梁旭东 张团庄 乔靖 朱克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293-4298,共6页
皮瓣移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皮肤大面积缺损,但术后会发生皮瓣坏死及低质量成活会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中医药在提高皮瓣成活率和成活质量的防治作用日益凸显,尤其在“祛瘀生新”思想的指导下,皮瓣术后坏死的防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 皮瓣移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皮肤大面积缺损,但术后会发生皮瓣坏死及低质量成活会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中医药在提高皮瓣成活率和成活质量的防治作用日益凸显,尤其在“祛瘀生新”思想的指导下,皮瓣术后坏死的防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通过阐释中医学对皮瓣坏死的认识、“祛瘀生新”的医学本质,探讨应用活血化瘀法提高皮瓣成活质量的科学性,以期为预防皮瓣坏死、提高皮瓣成活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生新 活血化瘀 皮瓣 综述
下载PDF
燥热化“毒”在消渴病病机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晓芳 陈永华 +5 位作者 倪洪岗 徐寒松 赵伟 杨娟 邓闵心 李方怡 《陕西中医》 2020年第5期656-659,共4页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多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消渴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三多...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多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消渴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三多一少"的症状,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燥热"贯穿消渴病发展始终,燥热日久化生火热、湿热、痰热、瘀热毒邪,诸邪蕴结,毒邪内陷脏腑,加重消渴病情,形成复杂的病机变化,导致变证百出,如水肿、痈疽、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等病证,顽固难愈。历代诸多医家,在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文章从"燥热化毒"的角度来分析消渴病病因病机特点,为临床防治消渴及其并发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热化毒 消渴病 病机 火热之毒 湿热之毒 痰热之毒 瘀热之毒
下载PDF
阮诗玮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五法
6
作者 吴美琴 高嘉玮 阮诗玮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514-1518,共5页
本虚标实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基本病机,本虚为肺脾肾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为风、湿热、瘀血内结。其中,气阴两虚、湿热内蕴为其常见病机。故疾病初期,标实为主,虚象不显者,以治其标,兼顾其本;疾病后期,本虚为主,标实不显者,以治其本,... 本虚标实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基本病机,本虚为肺脾肾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为风、湿热、瘀血内结。其中,气阴两虚、湿热内蕴为其常见病机。故疾病初期,标实为主,虚象不显者,以治其标,兼顾其本;疾病后期,本虚为主,标实不显者,以治其本,兼顾其标,是以为治。主要治法为疏风透邪,尤重风药;清热利湿,益气养阴;疏达肝气,调肝消浊;活血通络,祛瘀生新;理脾益肾,收敛固涩。临证应灵活遣方用药,多法并用,主次分明,组方轻灵平和,方能药到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蛋白尿 辨治五法 疏风透邪 尤重风药 清热利湿 益气养阴 疏达肝气 调肝消浊 活血通络 祛瘀生新 理脾益肾 收敛固涩
下载PDF
活血化瘀治法理论的创新和重构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金生 张宝霞 张阳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26-1629,共4页
基于历代医家对活血化瘀治法的认识以及对现代活血化瘀治法研究成果的理论分析,构建和完善活血化瘀"祛瘀血"和"生新"理论,提出了活血化瘀"肾属性"的理论假说。明确活血化瘀之"祛瘀血"层面包含&... 基于历代医家对活血化瘀治法的认识以及对现代活血化瘀治法研究成果的理论分析,构建和完善活血化瘀"祛瘀血"和"生新"理论,提出了活血化瘀"肾属性"的理论假说。明确活血化瘀之"祛瘀血"层面包含"活血、行血、祛瘀、通络","生新"层面包含"生新血、生新物、生新脉、化旧生新"。活血化瘀治法之"肾属性"为具有修复和重建脏腑功能的"骨髓之精"和"脏腑之精"特性,是活血化瘀治法"祛瘀血"层面和"生新"层面的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该假说的提出可阐明活血化瘀治法"疏其气血,令其条达"的"祛瘀血"层面和"复其真气,化旧生新"的"生新"层面相互联系的微观机制和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祛瘀血 生新 肾精 干细胞
原文传递
活血化瘀治法理论“祛瘀血”和“生新”层面的内涵探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金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0-232,共3页
活血化瘀治法理论有"祛瘀血"和"生新"2个层面,其中"祛瘀血"层面包含"活血、行血、祛瘀、通络"4个方面,"生新"层面包含"生新血、生新物、生新脉、化旧生新"4个方面。分析了... 活血化瘀治法理论有"祛瘀血"和"生新"2个层面,其中"祛瘀血"层面包含"活血、行血、祛瘀、通络"4个方面,"生新"层面包含"生新血、生新物、生新脉、化旧生新"4个方面。分析了"祛瘀血"之后疾病好转、痊愈的内在原因,阐述了"生新"层面在"新物生,腐物消,机能复"的作用机制,对全面完善活血化瘀治法理论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祛瘀血 生新 理论研究
原文传递
刘维忠“行水化瘀”法论治不寐兼水肿临证经验 被引量:4
9
作者 梁娟娟 刘维忠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557-3559,共3页
不寐属临床多发病,刘维忠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并结合中医单验方,本着“异病同治”的指导思想,从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血瘀”出发,来论治血瘀型不寐水肿,疗效显著,为临床中医辨治不寐提供临证经验。
关键词 不寐 水肿 血瘀 血水相伴 互生互化 验案举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