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赵树铭 成晓玲 +3 位作者 胡建 向国春 张佳思 黎儒清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838-839,共2页
目的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方法 选择 1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 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慢性白... 目的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方法 选择 1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 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烧伤、癌症放、化疗等患者分为两组 ,各组 12 0例随机接受去白细胞血小板或未去白细胞血小板悬液。观察这些患者FNHTR的发生率。结果 在 10 0例接受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未发生FNHTR ,对照组 5 0例患者中有 8例发生FNHTR ,发生率为 16 % ;血小板输注的患者中 ,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的FNHTR发生 7例和 2 5例 ,发生率分别为 5 .83%和 2 0 .83%。结论 去白细胞输血可防止或减低FNHT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输血 预防 临床应用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滤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质量与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聚林 罗志 +3 位作者 谢苇 何伟兰 刘振北 潘汉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滤白)血液成分,尤其是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的品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收集全血91袋、滤白细胞全血90袋、悬浮红细胞(悬红)76袋和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少白悬红)82袋(无缝接驳法34袋、连袋法48袋),检测并比较全血...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滤白)血液成分,尤其是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的品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收集全血91袋、滤白细胞全血90袋、悬浮红细胞(悬红)76袋和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少白悬红)82袋(无缝接驳法34袋、连袋法48袋),检测并比较全血与滤白全血、2种方法制备的滤白全血、悬红与少白悬红的理化指标;随机收集4家医院近10年间的145名输注悬红与329名输注少白悬红(包括2种方法制备的少白悬红)患者的输血资料,对疗效做对比分析。结果滤白全血未见红细胞溶血现象,其血浆FHb和血液pH、K+、Na+较全血无明显变化[分别为(0.19±0.10)g/L、6.88±0.06、(19.78±4.01)mmol/L和(141.62±8.10)mmol/L];无缝接驳法与连袋法制备的滤白全血的血浆FHb分别为(0.10±0.097)、(0.16±0.13)g/L(P>0.05);无缝接驳法、连袋法制备的少白悬红及悬红三者的容量和Hct比较:分别为(144.01±11.54)、(152.45±15.39)和(158.71±10.69)m l,0.48±0.03、0.50±0.03、0.53±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过滤法白细胞清除率高达3 log10,残余白细胞可低至10-6。内科、外科和非出血性等输血患者比较,输注少白悬红者与输注悬红者的输后RBC和Hb的中位数(M)分别为(0.55vs0.42)、(0.37vs0.28)、(0.62vs0.50)×1012/L和(14.5vs13.5)、(12vs8)、(18.43vs15.86)g/L。结论无缝接驳法与连袋滤器法制备的滤白全血和少白悬红品质稳定可靠,少白悬红细胞的输注效果好于悬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除白细胞 悬浮红细胞 去白细胞血制品 质量 输血效果
下载PDF
两种滤除白细胞采血袋滤除白细胞效果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秦艳兰 谭少华 +3 位作者 陈庆恺 何子毅 叶柱江 刘仁强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滤除白细胞采血袋对白细胞滤除效果。方法随机选取A型和B型采血袋采集的400 mL全血各40袋,于采血后6~8 h内过滤白细胞,比较过滤时间、白细胞残余数、血液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A、B型采血袋过滤时间分别为(1 9.... 目的比较两种滤除白细胞采血袋对白细胞滤除效果。方法随机选取A型和B型采血袋采集的400 mL全血各40袋,于采血后6~8 h内过滤白细胞,比较过滤时间、白细胞残余数、血液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A、B型采血袋过滤时间分别为(1 9.41±4.14)、(1 0.49±2.57)min,白细胞残余数分别为(1.02±0.86)×10^5、(3.78±2.66)×10^5个,血液回收率分别是(88.47±0.94)%、(91.23±0.98)%,游离血红蛋白分别是(13.76±4.53)、(11.30±3.56)mg/L,上述4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型滤器堵塞率分别为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型采血袋滤除白细胞效果优于B型采血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滤除 输血 血液回收
下载PDF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焦冬梅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吉林省白城市医院收治的80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滤除白... 目的探讨分析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吉林省白城市医院收治的80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输血血小板、血红蛋及白细胞指标、输血过程的体温升值、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输血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体温升值、FIB低于对照组,PT短于对照组,APT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能够改善输血患者的血液质量,预防输血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风险,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 临床输血 应用价值 安全性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9
5
作者 沈胜建 赵明峰 张宇辰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7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正确应用血小板制剂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采血小板输注的70例患者318例次输注资料,通过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和血小板恢复百分率结合患者出血状况有无改善...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正确应用血小板制剂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采血小板输注的70例患者318例次输注资料,通过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和血小板恢复百分率结合患者出血状况有无改善,判断血小板输注有效性,并讨论其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结果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综合征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PTR发生率分别为22.1%、25.5%、38.3%和51.2%,四种类型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PTR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种疾病无并发症患者PTR发生率低于有并发症者(P<0.05);无并发症患者PTR发生率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上升(P<0.05)。未过滤白细胞与过滤白细胞患者PT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疾病类型、有无并发症等因素影响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过滤白细胞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单采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 白细胞滤过
下载PDF
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芦璐 高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对严重创伤输血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47例创伤患者分为3组,第1组49例输入不含有白细胞的成分血液,第2组49例输入全血,第3组49例未输血,测定3组输血前、输血后1 d、7 d CD3^+、CD4^+、CD8^+、CD4^+/...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对严重创伤输血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47例创伤患者分为3组,第1组49例输入不含有白细胞的成分血液,第2组49例输入全血,第3组49例未输血,测定3组输血前、输血后1 d、7 d CD3^+、CD4^+、CD8^+、CD4^+/CD8^+及细胞比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输去白红细胞患者在输血后7d CD3^+、CD4^+、CD8^+、CD4^+/CD8^+与输血前无明显差异.输血后第7天,输去白红细胞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比输全血组明显升高(P<0.05).3组患者在输血后1 d血清TNF-α和IL-6比输血前明显升高(P<0.01),输血后7 d逐渐下降.输血后第7天,第1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均高于输血前(P<0.01,P<0.05).第2组患者血清TNF-α仍高于输血前(P<0.05),血清IL-6与输血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输血后7 d血清TNF-α和IL-6均高于第2组和第3组(P<0.05).结论滤过白细胞的输血可以明显延缓血清TNF-α和IL-6的下降,对输血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白细胞过滤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邓云芳 符雪丽 陈小玲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12期1741-1742,共2页
目的分析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接受输血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技术输血,比较两组患... 目的分析少白细胞技术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接受输血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技术输血,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输血后发热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后发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血过程中应用少白细胞技术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输血后发热发生率,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少白细胞技术 常规输血
下载PDF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迎奇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5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9月阜新市某三级医院收治的18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分为实验组(奇数号,90例)与参照组(偶数号,9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血技术...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9月阜新市某三级医院收治的18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分为实验组(奇数号,90例)与参照组(偶数号,9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血技术进行输血,实验组患者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交叉配血相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1%)低于参照组(15.56%),交叉配血相合率(95.56%)高于参照组(8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提高交叉配血相合率均有较显著的效果,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 常规输血技术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玉航 黄玉林 +2 位作者 李伟清 吴华 黄洪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2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6例需要输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血技术进行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6例需要输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血技术进行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此提升患者抢救效率,维护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 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下载PDF
^(60)Co γ射线辐照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乐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813-814,818,共3页
目的探讨^(60)Co γ射线辐照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辐照组(n=15)和对照组(n=15),辐照组血袋经^(60)Co γ射线辐照,对照组血袋未经^(60)Co γ射线辐照,辐照后分别检测2组去白细胞悬浮红... 目的探讨^(60)Co γ射线辐照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辐照组(n=15)和对照组(n=15),辐照组血袋经^(60)Co γ射线辐照,对照组血袋未经^(60)Co γ射线辐照,辐照后分别检测2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的细胞外K+、Na+、游离血红蛋白(FHb)、三磷腺苷(ATP)、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含量和p H值。结果辐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袋中的K+、Na+、FHb、ATP、2,3-DPG含量和p H值分别为(5.20±0.37)mmol·L^(-1)、(140.22±0.05)mmol·L^(-1)、(0.44±0.04)mg·L^(-1)、(5.18±0.13)μmol·L^(-1)、(3.34±0.30)mmol·L^(-1)和6.85±0.02,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袋中的K+、Na+、FHb、ATP、2,3-DPG含量和p H值分别为(5.00±0.40)mmol·L^(-1)、(140.47±0.83)mmol·L^(-1)、(0.42±0.08)mg·L^(-1)、(5.22±0.06)μmol·L^(-1)、(3.56±0.52)mmol·L^(-1)和6.84±0.0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3、-1.67、-1.64、-2.02、1.77、1.82,P>0.05)。结论^(60)Co γ射线辐照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辐照 淋巴细胞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探析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检验科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尤晓光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18年第4期150-151,共2页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数输血技术在检验科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医院检验科收治的144例需输血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2例患者采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设为研究组,另外的72例患者进行常规输血...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数输血技术在检验科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医院检验科收治的144例需输血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2例患者采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设为研究组,另外的72例患者进行常规输血,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检验科患者输血中有着良好的效果,相比于常规输血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输血技术 输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对提高输血安全性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白伟 李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7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对提高输血安全性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需要输血治疗的1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93)和对照组(n=93),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与常规输血,观察两组患者交叉...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对提高输血安全性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需要输血治疗的1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93)和对照组(n=93),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与常规输血,观察两组患者交叉配血相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交叉配血相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45%(6/93),明显低于对照组21.51%(2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提高对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良反应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 安全性
下载PDF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褚倩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3期12-13,共2页
目的:分析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0年8月收治早期胃癌患者64例,按术中不同输血方式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阳性率... 目的:分析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0年8月收治早期胃癌患者64例,按术中不同输血方式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dCD3^(+)、CD4^(+)、CD8^(+)及CD4^(+)/CD8^(+)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NK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早期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改善术后免疫抑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 早期胃癌 免疫抑制
下载PDF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张晓博 孙斌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6期49-50,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为输血患者运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对于减少溶血发生率的作用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选择60例输血患者展开评价和判定,根据患者的自愿性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技术... 目的分析探讨为输血患者运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对于减少溶血发生率的作用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选择60例输血患者展开评价和判定,根据患者的自愿性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技术,观察组实施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滤除前后对于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测定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白细胞过滤前后血液质量以及相关临床指标对比。结果观察组过滤后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测定值显著低于过滤前(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前后血液中白细胞质量对比,患者过滤前血液质量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输血后RBC、WBC、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体温升值、FBI、P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PTT、S与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输血的患者实施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较之常规输血技术,对于减少患者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更佳,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目共睹,促进了临床输血技术的发展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除白细胞 输血技术 输血治疗 不良反应 疗效
下载PDF
滤白红细胞预防发热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军娥 周丽 +1 位作者 黄勤 戴伟良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滤白红细胞在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佛山市地区各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输注红细胞的患者150例,根据采用血液不同的过滤方式分别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滤白红细胞在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佛山市地区各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输注红细胞的患者150例,根据采用血液不同的过滤方式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悬浮红细胞,观察组采取滤白红细胞。观察两组FNHTR的发生率以及滤白红细胞治疗前后血液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8%)的FNHTR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滤白红细胞在进行过滤后,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以及容量低于过滤前(P<0.05),而淋巴细胞(LYM)、血红蛋白(Hb)、平均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蛋白浓度(MCHC)与过滤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滤白红细胞预防FNHTR疗效显著,能够降低FNHTR的发生率,血液质量也得到稳定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输血 发热 滤白红细胞
原文传递
去白细胞输血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钟菁 邹纬 +1 位作者 戴菁 王学锋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2期227-228,231,共3页
目的: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单采血小板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150例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50例输注非去白细胞同类血液制剂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FNHTR... 目的: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单采血小板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150例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50例输注非去白细胞同类血液制剂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FNHTR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红细胞悬液后FNHTR分别为3例(3%)和18例(18%);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血小板后FNHTR分别为4例(8%)和15例(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有效防止或降低FNHTR的发生,对多次输血治疗的患者效果尤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 输血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原文传递
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预防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燕 温丽娜 +1 位作者 周冰 杨鹏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61-63,78,共4页
目的:评估患者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贵州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2001年12月-2017年12月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 目的:评估患者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贵州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2001年12月-2017年12月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普通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引起FNHT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Jadad量表,对收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共计1346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所致的FNHTR的风险明显低于普通的悬浮红细胞[RR=0.55,95%CI(0.12,0.86),P=0.003]。结论: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可显著降低FNHTR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输注 白细胞滤过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8
作者 陈秀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需大量输血的大出血患者120例,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按规范直接输血,观察组滤除白细胞后再输血,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需大量输血的大出血患者120例,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按规范直接输血,观察组滤除白细胞后再输血,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指标、体温、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输血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分别为(12.39±1.41)s、(26.84±6.47)s、(14.32±3.14)s,均短于对照组的(15.54±2.03)s、(34.23±7.59)s、(20.98±4.27)s(t=9.872、5.740、9.733,均P<0.05);观察组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分别为(39.28±2.17)%、(25.97±4.10)mm/h、(2.19±0.45)mp·s,对照组分别为(34.64±4.52)%、(21.85±3.64)mm/h、(1.76±0.42)mp·s,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7、5.74、9.73,均P<0.05);对照组输血前后CD_(3)^(+)、CD_(4)/CD_(8)、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9、5.91、5.77、5.80、5.85,均P<0.05),观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体温为(36.58±0.50)℃,低于对照组的(37.16±0.57)℃(t=5.95,P<0.05);观察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3.33%(χ^(2)=5.88,P<0.05)。结论滤除白细胞用于输血中,可有效恢复患者的体温,改善其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体温的影响,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滤除白细胞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免疫球蛋白 免疫功能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