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耳钆增强磁共振3D CUBE FLAIR序列PPI及HYDROPS图像在诊断内淋巴积水中的价值
1
作者 王子坤 冯晶晶 +5 位作者 吴杰 叶玉芳 陈英敏 时媛 吴晶 孙利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57,176,共8页
目的 探讨经静脉注射钆对比剂行内耳增强磁共振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hree-dimensional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with CUBE,3D CUBE FLAIR)阳性内淋巴影像(positive perilymph image,PPI)及HYDROPS (HYbriD of re... 目的 探讨经静脉注射钆对比剂行内耳增强磁共振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hree-dimensional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with CUBE,3D CUBE FLAIR)阳性内淋巴影像(positive perilymph image,PPI)及HYDROPS (HYbriD of reversed image of positive endolymph signal and native image of positive perilymph signal)图像在内淋巴积水(endolymphatic hydrops,EH)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侧EH、对侧无EH患者资料及MRI图像22例。应用Image J软件在所获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测量同一图像上患侧及健侧的耳蜗底周与同侧小脑白质区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同一侧前庭外淋巴与内淋巴间隙SIR;对PPI及HYDROPS图像上患侧耳蜗积水数量及前庭积水边界清晰程度评分。评估两种图像对患侧血-迷路屏障(blood-labyrinth barrier,BLB)通透性改变的显示情况、同侧前庭在两种图像上的成像效果、评估两种图像对耳蜗EH敏感性及前庭EH边界的显示情况。结果 PPI图像中患侧及健侧的耳蜗底周与同侧小脑白质区SIR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YDROPS图像中患侧及健侧耳蜗底周与同侧小脑白质区SIR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I图像及HYDROPS图像上的患侧前庭外淋巴与内淋巴间隙SIR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I图像及HYDROPS图像上的健侧前庭外淋巴与内淋巴SIR间隙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I图像及HYDROPS图像诊断耳蜗EH的敏感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PPI图像及HYDROPS图像患侧前庭内淋巴间隙边界清晰程度评分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内耳钆增强磁共振3D CUBE FLAIR序列PPI及HYDROPS图像综合应用,有利于评估患侧BLB通透性、积水部位以及前庭EH边界的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积水 耳蜗 前庭 血-迷路屏障 通透性 钆对比剂 信号强度比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耳蜗组织中糖皮质激素体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陆玲 张秀玲 +3 位作者 杨秭莹 吴骎 戴艳红 佘万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与耳蜗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mRNA和蛋白含量变化,探讨PBMC与耳蜗组织中GR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将32只健康白色豚鼠随机分为地塞... 目的通过分析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与耳蜗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mRNA和蛋白含量变化,探讨PBMC与耳蜗组织中GR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将32只健康白色豚鼠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地塞米松组予地塞米松(5mg/ml,10mg/kg/day)腹腔连续注射7天,对照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连续注射7天。给药结束后次日取豚鼠PBMC及双侧耳蜗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豚鼠PBMC和左耳耳蜗组织中GR 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结果半定量分析豚鼠PBMC和右侧耳蜗组织中GR蛋白的含量,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一步分析豚鼠PBMC与耳蜗组织中GR mRNA及GR蛋白表达量的相关性及短期全身使用地塞米松对其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GR mRNA与GR蛋白在豚鼠PBMC与耳蜗组织中均有表达,地塞米松组PBMC及耳蜗组织中GR mRNA与GR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地塞米松组及对照组的PBMC与耳蜗组织的GR mRNA、GR蛋白表达量存在正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豚鼠短期全身使用地塞米松可以使PBMC与耳蜗组织中的GR mRNA、GR蛋白含量均同步上调,豚鼠PBMC与耳蜗组织中GR mRNA、GR蛋白的含量变化具有正相关性。PBMC中GR含量可间接反映耳蜗组织的GR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糖皮质激素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耳蜗 豚鼠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测量后半规管壶腹嵴血流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学佩 马芙蓉 王伟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30-232,共3页
建立测定前庭血流的方法学是研究前庭微循环的关键。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10只豚鼠的后半规管壶腹嵴血流。结果:耳蜗血流为318.39±91.66mV,后半规管壶腹嵴血流为194.00±45.26mV,在测定过... 建立测定前庭血流的方法学是研究前庭微循环的关键。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10只豚鼠的后半规管壶腹嵴血流。结果:耳蜗血流为318.39±91.66mV,后半规管壶腹嵴血流为194.00±45.26mV,在测定过程中血压稳定在9.99~10.27kPa。前庭和耳蜗血流分别占内耳血流的37.86%和62.14%,前庭血流约为耳蜗血流的二分之一。可以认为,后半规管壶腹嵴血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前庭血流变化。激光多普勒具有连续、动态、实时、直接观察、且能重复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半规管 耳蜗 血流速度
下载PDF
耳蜗血管纹血-迷路屏障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桐 韩维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7-262,共6页
血管纹和螺旋韧带位于耳蜗中阶外侧壁,其中血管纹的血-迷路屏障(blood-labyrinth barrier,BLB)是高度分化的毛细血管网,用于调控耳蜗血液和细胞间液的物质交换。此屏障保护内耳不接触来自血液的有毒物质,并且选择性的透过离子、液体及... 血管纹和螺旋韧带位于耳蜗中阶外侧壁,其中血管纹的血-迷路屏障(blood-labyrinth barrier,BLB)是高度分化的毛细血管网,用于调控耳蜗血液和细胞间液的物质交换。此屏障保护内耳不接触来自血液的有毒物质,并且选择性的透过离子、液体及营养物质至耳蜗。血-迷路屏障对维持耳蜗内稳态有重要的作用。血迷路屏障结构上包括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周细胞(pericytes,PCs)、血管周围巨噬细胞样黑色素细胞(perivascular resident macrophage-like melanocytes,PVM/Ms)、基膜(basement membrance,BM)、复杂的紧密连接和黏合连接。ECs、PCs和PVM/Ms间的作用,类似于细胞间信号传导,对控制血管渗透性及为听功能提供适宜的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遗传缺陷、炎症、声损伤以及衰老的病理条件下,血-迷路屏障各组份间正常的相互作用遭到破坏,进而导致其通透性增加,引发听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血管纹 血-迷路屏障 耳聋
下载PDF
氢廓清法测定实验性膜迷路积水耳蜗血流量的改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宜南 刘兆华 +1 位作者 杨恒文 丁珍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9-91,共3页
在建立阻塞性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的基础上,用氢廓清法分组测定膜迷路积水耳蜗外侧壁的血流量。结果:本组动物积水发生率为77.78%,耳蜗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在顶回。血流量测定在术后30天以后有显著减少。积水在前,血流量减少... 在建立阻塞性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的基础上,用氢廓清法分组测定膜迷路积水耳蜗外侧壁的血流量。结果:本组动物积水发生率为77.78%,耳蜗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在顶回。血流量测定在术后30天以后有显著减少。积水在前,血流量减少在后,提示膜迷路积水可能因积水过重,时间过长而引起耳蜗血流量减少,两者可互为因果。本文将氢廓清法测定组织血流量与微球法、激光多普勒法进行了比较,认为前者具有定位准确、可持续测定和动态观察、测定血流以绝对量表示等优点。并对积水时蜗顶损害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迷路积水 氢廓清法 耳蜗 血流量
下载PDF
颈上神经节切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时耳蜗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马芙蓉 李学佩 王伟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51-52,67,共3页
目的:研究颈上神经节对内耳缺血时耳蜗血流的调节。方法:用激光多普勒测量颈上神经节切除前后耳蜗血流变化。结果:切除颈上神经节后耳蜗血流和血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肾上腺素能神经对内耳缺血时耳蜗血流和血压调节作用微弱。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耳蜗血流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下载PDF
病理条件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肌内注射后在豚鼠内耳的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涛 巴云鹏 董明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4-1106,共3页
目的探讨病理条件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肌内注射在豚鼠内耳的分布。方法25只豚鼠分5组,每组5只。正常组肌内注射125I-bFGF原液0.1ml;生理盐水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125INa组肌内注射125INa0.1ml;急性缺氧组豚鼠置于密闭容... 目的探讨病理条件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肌内注射在豚鼠内耳的分布。方法25只豚鼠分5组,每组5只。正常组肌内注射125I-bFGF原液0.1ml;生理盐水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125INa组肌内注射125INa0.1ml;急性缺氧组豚鼠置于密闭容器中,通入体积分数8%氧气和92%氮气的混合气体,2h后出仓,检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抽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O2)及血氧饱和度(x(O2)),同时肌内注射125I-bFGF原液0.1ml,立即返仓;药物性聋组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连续用药7h,ABR测试后,肌内注射125I-bFGF原液0.1ml。各动物分别于注射125I-bFGF、生理盐水、125INa1h后心内抽血、取肝脏、甲状腺、脑组织、耳蜗、外淋巴组织,测量各组织γ放射计数,并观察耳蜗放射性自显影。结果缺氧组缺氧后ABR阈值升高(P<0.0001),pO2、x(O2)均降低(P<0.01)。肌内注射125I-bFGF后,正常组、急性缺氧组、药物性聋组动物的血液和肝脏组织中γ放射性计数高于本底,耳蜗放射性自显影图谱可见显影颗粒;而脑组织、耳蜗及外淋巴γ放射性计数与本底比较无差异,耳蜗放射性自显影图谱未见显影颗粒。结论生理情况下,bFGF肌内注射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血-迷路屏障;病理情况下,如急性缺氧、氨基甙类抗生素耳中毒时bFGF肌内注射也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血-迷路屏障到达内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耳蜗 血迷路屏障 放射白湿影 豚鼠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在豚鼠耳蜗外侧壁血管纹中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白杨 张学渊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在豚鼠耳蜗外侧壁血管纹中的表达.方法:成年健康杂色豚鼠,耳廓反射灵敏,分别取耳蜗、脑、肺三组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研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在耳蜗外侧壁血管纹中的表达,以脑...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在豚鼠耳蜗外侧壁血管纹中的表达.方法:成年健康杂色豚鼠,耳廓反射灵敏,分别取耳蜗、脑、肺三组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研究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在耳蜗外侧壁血管纹中的表达,以脑组、肺组为阳性对照.结果:光镜下可见豚鼠耳蜗外侧壁血管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边缘细胞中均强阳性颗粒表达,脑组、肺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壁也均有明显阳性表达;Western Blot下occludin,ZO-1在耳蜗组中高表达,并且明显高于脑组与肺组.结论:occludin,ZO-1在豚鼠耳蜗外侧壁血管纹紧密连接中的高浓度表达,与维持血迷路屏障结构、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CLUDIN蛋白 ZO-1蛋白 连接蛋白类 耳蜗 血迷路屏障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5-羟色胺诱发的耳蜗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志强 孔维佳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NIM)对5-羟色胺(5-HT)诱发的耳蜗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方法 22只豚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圆窗膜置放0.5%的5-HT,B组先于颈静脉输入0.5μg·kg-1·min-1剂量的NIM15 min,再于圆窗膜处置放0.5%的5-HT,同时...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NIM)对5-羟色胺(5-HT)诱发的耳蜗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方法 22只豚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圆窗膜置放0.5%的5-HT,B组先于颈静脉输入0.5μg·kg-1·min-1剂量的NIM15 min,再于圆窗膜处置放0.5%的5-HT,同时继续输入该剂量的NIM。以激光多普勒流量仪测量耳蜗血流量(CBF)的变化。以压力传感器监测平均颈动脉血压(MABP)的变化。CBF信号和MABP信号同步输入计算机进行记录,供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5-HT的运用使CBF出现了瞬时迅速下降和持续平稳下降两个时期的变化。B组NIM的运用使5-HT导致的耳蜗血流量的两个时期的下降分别得到了67.4%的抑制和完全的抑制。结论 NIM能有效地改善5-HT导致的耳蜗微循环障碍,增加耳蜗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5-羟色胺 诱发 耳蜗 微循环障碍 作用
下载PDF
豁痰祛瘀法对糖尿病大鼠耳蜗c-jun、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红梅 熊大经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22-23,25,共3页
目的:研究豁痰祛瘀法对糖尿病大鼠早期内耳病变中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Alloxan)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内耳病变大鼠模型,同时用中药复方高、低剂量灌胃治疗,并设立空白组、模型组、西药都可喜组(都可喜灌胃)、西药复合组... 目的:研究豁痰祛瘀法对糖尿病大鼠早期内耳病变中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Alloxan)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内耳病变大鼠模型,同时用中药复方高、低剂量灌胃治疗,并设立空白组、模型组、西药都可喜组(都可喜灌胃)、西药复合组(都可喜+优降糖混合灌胃)。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耳蜗外毛细胞内原癌基因(c-jun)、死亡因子(fas)的表达含量。结果:c-jun、fas在大鼠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细胞处等有阳性表达,中药复方组阳性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豁痰祛瘀中药能够抑制糖尿病导致的耳蜗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等细胞的凋亡,改善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豁痰祛瘀法 糖尿病大鼠耳蜗 C-JUN FAS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血栓/溶栓方法制备耳蜗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熊巍 邱建华 +1 位作者 乔莉 刘顺利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耳蜗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随机将豚鼠分为5组:正常组、手术组、血栓组、溶栓组及对照组。手术经颅底暴露小脑前下动脉(AICA),血栓组使用40%三氯化铁(FeCl3)溶液诱导AICA形成血栓;溶栓组在血栓诱导形成后,经颈外... 目的探讨建立耳蜗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随机将豚鼠分为5组:正常组、手术组、血栓组、溶栓组及对照组。手术经颅底暴露小脑前下动脉(AICA),血栓组使用40%三氯化铁(FeCl3)溶液诱导AICA形成血栓;溶栓组在血栓诱导形成后,经颈外静脉给予尿激酶(UK)溶解血栓;对照组在血栓诱导形成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仪监测耳蜗血流量(CoBF),实验前后测量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值,血栓组及溶栓组AICA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血栓形态。结果血栓组、溶栓组和对照组实验后ABRⅢ波反应阈均比实验前有明显提高,正常组和手术组实验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变化。血栓组、溶栓组及对照组在FeCl3诱导后,CoBF值下降至诱导前约30%,溶栓组在用UK后,CoBF恢复到诱导前大约70%。AICA切片HE染色,可见血栓组AICA有明显白色血栓形成,成分为纤维素、血小板及红细胞。溶栓组可见血栓模糊不清,形态较血栓组稀薄。结论应用FeCl3诱导小脑前下动脉血栓形成并用尿激酶溶解的方法,可以制备内耳缺血/再灌注模型,为临床内耳微循环障碍疾病的研究提供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耳蜗 动脉血栓 三氯化铁 耳蜗血流量 缺血/再灌注 实验动物模型 溶解血栓 溶栓方法 制备
下载PDF
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体外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学渊 魏运军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9-411,I001,共4页
目的 建立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体外模型。方法 采用活体组织细胞分离及培养技术 ,获取培养的豚鼠耳蜗微血管单层融合内皮细胞 ,免疫组化法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Ⅷ因子鉴定培养细胞的性质及其纯度 ,小池技术构建通透模型 ,以脑... 目的 建立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体外模型。方法 采用活体组织细胞分离及培养技术 ,获取培养的豚鼠耳蜗微血管单层融合内皮细胞 ,免疫组化法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Ⅷ因子鉴定培养细胞的性质及其纯度 ,小池技术构建通透模型 ,以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模型为阳性对照、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模型为阴性对照和无内皮细胞的小池为空白对照 ,12 5I标记牛血清白蛋白检测本模型的通透性特点。结果 ①耳蜗血管纹组织块培养后 2d ,边缘即有细胞生长 ,之后细胞数量逐渐增多 ,10d左右细胞增殖成数个细胞集落 ;纯化后 ,单个培养细胞一般呈梭形 ,传代细胞培养 8d后 ,细胞增殖形成片状单层 ,紧密排列 ,显微镜下呈现培养内皮细胞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免疫组化检查 ,95 %以上的培养细胞胞浆有桔黄色着色 ,呈阳性反应 ,而对照组无此着色。②实验组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通透性大于阳性对照组 (P <0 0 5 ) ,小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建立的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体外模型适合于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研究 ,为今后研究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及其调控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细胞培养 毛细血管通透性 血迷路屏障 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体外模型
下载PDF
肾虚对豚鼠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及听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永华 夏静宇 +1 位作者 管锐瑞 王一鸣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观察肾虚对豚鼠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及听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肾开窍于耳"的理论以及阐明肾虚致聋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筛选健康活泼、耳廓反射灵敏的白色红目豚鼠40只,随机分成肾虚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利用... 目的:观察肾虚对豚鼠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及听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肾开窍于耳"的理论以及阐明肾虚致聋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筛选健康活泼、耳廓反射灵敏的白色红目豚鼠40只,随机分成肾虚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利用糖皮质激素制备豚鼠"肾虚"模型,造模完成后测试各组豚鼠ABR阈值以及90 dB SPL给声强度下Ⅲ波潜伏期。断头处死豚鼠,取出各组听泡,苏木素伊红染色后进行血管纹铺片,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纹毛细血管病理改变及计算各组铺片的血管纹毛细血管面积与视野面积的比值。结果:(1)造模后肾虚模型组豚鼠ABR阈值显著提高,且90 dB SPL给声强度下Ⅲ波潜伏期明显延后,两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肾虚模型组豚鼠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出现断流或红细胞淤积现象,且其毛细血管面积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统计结果显示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虚可引起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面积比值降低、血管收缩,出现断流或红细胞淤积现象,有可能是造成听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 耳蜗血管纹 毛细血管 听功能 豚鼠
下载PDF
耳蜗缺血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彪 邱建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耳蜗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30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手术组、血栓组,每组10只。血栓组通过手术经颅底暴露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 cerebellar artery,AICA),使用40%三氯化铁(FeCl3)溶液诱导A...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耳蜗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30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手术组、血栓组,每组10只。血栓组通过手术经颅底暴露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 cerebellar artery,AICA),使用40%三氯化铁(FeCl3)溶液诱导AICA形成血栓;手术组仅完成暴露豚鼠小脑前下动脉;正常组未作特殊处理。手术完成后饲养动物1周,实验过程中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仪监测耳蜗底回血流量(cochleablood flow,CoBF),实验前后及术后1周测试三组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波Ⅲ反应阈,血栓组将AICA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血栓形态。结果手术组和血栓组动物均存活7~30天,血栓组在FeCl3诱导后,CoBF值下降至诱导前约50%,ABR波Ⅲ反应阈均比实验前有明显提高,正常组和手术组实验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CA切片HE染色,可见血栓组AICA有明显白色血栓形成,成分为纤维素、血小板及少量红细胞。结论应用FeCl3能够成功诱导小脑前下动脉血栓形成,可制备耳蜗缺血损伤模型;动物能够存活1周以上,最长达30天,是一种慢性耳蜗缺血损伤模型研究的新尝试,为临床研究慢性内耳微循环障碍疾病提供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慢性缺血 耳蜗 三氯化铁 动脉血栓 耳蜗血流量
下载PDF
老年人突发性聋治疗及预后分析
15
作者 刘志慧 刘东旭 《航空航天医药》 2007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通过改善内耳循环障碍,增加组织供氧量来促进听力恢复。方法:对40例老年人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不同年龄组进行对比。结果:经用药后统计,发病时间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有效率不同,但病情都有明显好转,甚至达到发病前的听... 目的:通过改善内耳循环障碍,增加组织供氧量来促进听力恢复。方法:对40例老年人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不同年龄组进行对比。结果:经用药后统计,发病时间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有效率不同,但病情都有明显好转,甚至达到发病前的听力水平。结论:采用扩血管及抗凝、溶栓药物、能量合剂及维生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确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聋 内耳循环障碍 扩血管及抗凝溶栓
下载PDF
Ototoxic destruction by co-administration of kanamycin and ethacrynic acid in rats 被引量:10
16
作者 Hong LIU Da-lian D1NG +3 位作者 Hai-yan JIANG Xue-wen WU Richard SALVI Hong SU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853-861,共9页
It is well known that ethacrynic acid (EA) can potentiate the ototoxicity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AmAn) such as kanamycin (KM),if they were applied at the same time.Currently,to create the model of EA-KMinduced... It is well known that ethacrynic acid (EA) can potentiate the ototoxicity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AmAn) such as kanamycin (KM),if they were applied at the same time.Currently,to create the model of EA-KMinduced cochlear lesion in rats,adult rats received a single injection of EA (75 mg/kg,intravenous injection),or followed immediately by KM (500 mg/kg,intramuscular injection).The hearing function was assessed by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measurement in response to click and/or tone bursts at 4,8,12,16,20,24,and 32 kHz.The static microcirculation status in the stria vascularis after a single EA injection was evaluated with eosin staining.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cochlear and vestibular hair cells were also quantified after co-administration of EA and KM.After a single EA injection,blood flow in vessels supplying the stria vascularis rapidly diminished.However,the blood supply to the cochlear lateral wall partially recovered 5 h after EA treatment.Threshold changes in ABR were basically parallel to the microcirculation changes in stria vascularis after single EA treatment.Importantly,disposable co-administration of EA and KM resulted in a permanent hearing loss and severe damage to the cochlear hair cells,but spared the vestibular hair cells.Since the cochlear lateral wall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blood-cochlea barrier,EA-induced anoxic damage to the epithelium of stria vascularis may enhance the entry of KM to the cochlea.Thus,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of selective cochlear damage with normal vestibular systems can be reliably created through co-administration of EA and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OTOXICITY Ethacrynic acid KANAMYCIN Rat blood-cochlea barrier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丙泊酚和异氟醚对豚鼠耳蜗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颖 田福宏 +1 位作者 温健 王伟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6-790,共5页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丙泊酚和异氟醚对豚鼠耳蜗血流(COBF)的影响.方法 54只雄性豚鼠,3月龄,体重400 ~ 5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9),P1组、P2组和P3组均经5min静脉注射丙泊酚负荷量5 mg/kg,随后分别以10、20、40 mg·...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丙泊酚和异氟醚对豚鼠耳蜗血流(COBF)的影响.方法 54只雄性豚鼠,3月龄,体重400 ~ 5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9),P1组、P2组和P3组均经5min静脉注射丙泊酚负荷量5 mg/kg,随后分别以10、20、40 mg·kg-1 ·h-1速率输注115 min;S1组、S2组和S3组维持呼气末异氟醚浓度分别为1%、2%、3%,持续吸入120 min.分别于给药前(基础水平)和给药期间间断记录MAP和COBF.分别于给药前(T1)、停止给药时(T2)和停止给药后1 h(T3)记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振幅.每组处死5只动物,取Corti器,扫描电镜下观察外毛细胞形态.结果 丙泊酚可降低MAP、升高COBF和DPOAE振幅,且呈剂量依赖性,而异氟醚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MAP和COBF,1%异氟醚可使DPOAE振幅升高,2%和3%异氟醚可降低DPOAE振幅,且可导致外毛细胞损伤.结论 丙泊酚可升高豚鼠COBF,而高剂量异氟醚可降低COBF,其原因与抑制了其自动调节机制,使COBF更易受灌注压的影响,从而损伤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异氟醚 耳蜗 局部血流 听觉
原文传递
豁痰祛瘀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耳蜗形态学干预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宏 熊大经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观察豁痰祛瘀颗粒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及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耳蜗病理组织学的作用。方法:按55 mg.kg-1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以豁痰祛瘀颗粒治疗,并用都可喜为阳性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的血糖... 目的:观察豁痰祛瘀颗粒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及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耳蜗病理组织学的作用。方法:按55 mg.kg-1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以豁痰祛瘀颗粒治疗,并用都可喜为阳性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的血糖、耳蜗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豁痰祛瘀颗粒能降低糖尿病大鼠升高的血糖,减轻糖尿病大鼠早期耳蜗基底膜、血管纹增厚程度,使稀疏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变致密。结论:豁痰祛瘀颗粒对糖尿病性大鼠模型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并通过改善受损的耳蜗组织病理学改变,达到治疗的目的。豁痰祛瘀颗粒改善耳蜗微血管病变可能是其改善听力下降的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豁痰祛瘀颗粒 糖尿病 血糖 耳蜗 病理组织学
原文传递
空气负离子和噪声对豚鼠耳蜗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向阳 陶关林 +1 位作者 肖建平 阮芳铭 《中华航海医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空气负离子和噪声对耳蜗血流的影响及探索其机理。方法:24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噪声暴露组(118dBSPL30min),空气负离子暴露组(1.16x106/cm330min),空气负离子和噪声暴露组(按上两组方... 目的:观察空气负离子和噪声对耳蜗血流的影响及探索其机理。方法:24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噪声暴露组(118dBSPL30min),空气负离子暴露组(1.16x106/cm330min),空气负离子和噪声暴露组(按上两组方法先后各暴露30min)和对照组共四组。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LDF-3型)在噪声暴露和吸入空气负离子前后不同时间,测量耳蜗底回血流量,输出以电压值数字显示,并输入微机进行信息处理。结果:单一吸入空气负离子可使耳蜗血流量明显增加;单一噪声暴露,则可使耳蜗血流量明显减少,60分钟后恢复到暴露前水平;噪声暴露前预先吸入空气负离子可改善噪声对耳蜗血流量的影响,并在10分钟后即恢复到实验前水平。结论:预防性吸入空气负离子可增加耳蜗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因而对保护噪声性耳蜗损伤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一血流 多普勒血流计 空气负离子 噪声
原文传递
^(125)I标记bFGF注入豚鼠腹腔后耳蜗和全身各脏器放射自显影观察
20
作者 翟所强 陈泮藻 +3 位作者 郭维 于宁 孙建和 胡吟燕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750-752,共3页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能否通过血迷路屏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豚鼠30只分为3组:125I-bFGF腹腔注入(125I-bFGF组)10只,125I腹腔注入(125I组)10只,生理盐水腹腔注入(生理盐水组)10只。2h后,取血、脑、双...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能否通过血迷路屏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豚鼠30只分为3组:125I-bFGF腹腔注入(125I-bFGF组)10只,125I腹腔注入(125I组)10只,生理盐水腹腔注入(生理盐水组)10只。2h后,取血、脑、双耳蜗、甲状腺、心脏、肝脏、肾脏称重,于r放射免疫分析仪中测定每个样品的每分钟记数率。双耳蜗标本切片做放射自显影检查。结果:125I组各脏器每分钟放射含量最高,耳蜗标本切片放射自显影可见颗粒显现;125I-bFGF组各脏器每分钟放射含量以血中最高,耳蜗及脑内含量最低,耳蜗标本切片放射自显影未见颗粒显现。结论:125I标记的bFGF腹腔注入后透过血迷路屏障有一定困难,因此,bFGF临床用药途径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耳蜗 血迷路屏障 放射自显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