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理论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微观辨证 被引量:8
1
作者 黄灿灿 徐士欣 +1 位作者 张军平 仲爱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62-2964,共3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征之一,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中西医不断的触碰和交汇,微观辨证逐渐发展起来,微观辨证的出现,不仅发展了中医的辨证体系,也促进中医的现代化、客观化和标准化。在探索冠心病中医微观辨证的研究中,涉及多种理化指标,...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征之一,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中西医不断的触碰和交汇,微观辨证逐渐发展起来,微观辨证的出现,不仅发展了中医的辨证体系,也促进中医的现代化、客观化和标准化。在探索冠心病中医微观辨证的研究中,涉及多种理化指标,但特异性指标缺乏,临床应用缺乏实用性。现基于张军平教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总结出的"血-脉-心-神"一体观理论的基础上将冠心病分为4期,探讨4期中的物质基础与中医微观辨证,以求多指标的选取和临床实用性,为冠心病中医证型诊断的客观化和标准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脉-心-神一体观 冠心病 中医证型 微观辨证
下载PDF
青蒿鳖甲汤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胡佳骅 张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7期1-2,共2页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系治疗温病后期阴虚邪伏代表性方剂,内清血中伏热、外透阴分伏邪。对原因不明发热及慢性疾病、肿瘤、血液病、术后消耗性发热,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随着老龄化社... 青蒿鳖甲汤出自《温病条辨》,系治疗温病后期阴虚邪伏代表性方剂,内清血中伏热、外透阴分伏邪。对原因不明发热及慢性疾病、肿瘤、血液病、术后消耗性发热,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和疾病谱变化,邪伏阴分发热成为多种疾病共性证候,对“热自阴来”的发热,存在“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诸证,无论有无阴虚症状或轻重,均可使用,须“审因论治”,明确系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兼阴虚,灵活加减,阴虚较重加元参养阴滋液;虚热甚加地骨皮清透伏热。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白血病,已经证实青蒿鳖甲汤能阻止白血病细胞增殖进程,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降低s TNFαR含量,提高免疫力;促进DC分泌IL-12,增加抗肿瘤作用,其他方面研究较少。未来应深入研究作用机理和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鳖甲汤 吴鞠通 温病条辨 阴虚邪伏 邪伏阴分 热自阴来 发热 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 抗肿瘤 白血病 细胞增殖 s TNFαR DC IL-12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从痰论治双心疾病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聪 崔萌珺 +2 位作者 陈溢滢 陈昊天 陈理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4期83-85,共3页
心血管疾病患者人群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化发展,伴发心理障碍患者比例也不断增高,近代医家为改善此类患者心理、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提出双心疾病的概念。中医具有“心主神明”“心主血脉”的双心理论优势,近代医家发现痰邪或... 心血管疾病患者人群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化发展,伴发心理障碍患者比例也不断增高,近代医家为改善此类患者心理、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提出双心疾病的概念。中医具有“心主神明”“心主血脉”的双心理论优势,近代医家发现痰邪或为双心疾病之共同要害。拟对从痰治双心的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并探讨从痰治双心在双心医学中的辨治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邪 双心疾病 有形之痰 无形之痰 心主神明 心主血脉
下载PDF
基于心主血脉藏神理论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病机
4
作者 张慧 张玉福 +2 位作者 代婷 任秋月 冯志海 《陕西中医》 CAS 2025年第1期76-79,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藏神,血液运行受阻,久之形成瘀血,目络失于濡养进而发生DR,心主神明机能受损亦影响目之视物功能。众多医家多从肝、肾与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藏神,血液运行受阻,久之形成瘀血,目络失于濡养进而发生DR,心主神明机能受损亦影响目之视物功能。众多医家多从肝、肾与瘀血等方面探讨分析DR,本文另辟蹊径从“心主血脉藏神”功能分析DR的病因病机,旨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防治或延缓DR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心主血脉藏神 心脏 病因病机 中医 治疗
下载PDF
于红娟教授从心-肾-子宫轴理论辨证治疗顽固性痛经的临床经验
5
作者 张霈涵 王宇慧 于红娟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2期1423-1427,共5页
顽固性痛经多在原发性痛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于红娟教授认为顽固性痛经的病因在肾虚感寒、日久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等致使经期胞宫胞脉气血不畅或气血亏虚而经行腹痛且痛久五志过极化火而至心火亢盛使之痛甚而发病。病机多为肾寒偏于下,... 顽固性痛经多在原发性痛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于红娟教授认为顽固性痛经的病因在肾虚感寒、日久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等致使经期胞宫胞脉气血不畅或气血亏虚而经行腹痛且痛久五志过极化火而至心火亢盛使之痛甚而发病。病机多为肾寒偏于下,加之心火亢于上,属心肾不交,水火失济,病机关键当属心火亢盛。临证特点为发病疼痛时间长、程度重,常规止痛措施效果不佳,常出现心理因素,加重痛经程度。故于红娟提出心是痛经的主导因素,重视情志因素对痛经的影响,坚持益肾填精,养心安神原则,治疗上行经期从养心、治血、通脉三方面论述,临床中常在辨证准确基础上,再根据月经周期,尤其重视经前期与经期的治疗,用药轻灵,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心主神明 心主血脉 心-肾-子宫轴 顽固性痛经
下载PDF
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探析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辨治思路
6
作者 范新彪 严志鹏 +4 位作者 耿小飞 廉璐 丁彬彬 李澳琳 张军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0-1244,共5页
以“血-脉-心-神”一体观为指导,认为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以血脉不利为基本病机,血脉不利导致心体和心神失养,故提出以通脉安神为核心治则。发病之初为肝失疏泄、气血紊乱;病进之由为脾虚痰滞、痰瘀阻脉;中心环节为血脉不利、心阴不足... 以“血-脉-心-神”一体观为指导,认为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以血脉不利为基本病机,血脉不利导致心体和心神失养,故提出以通脉安神为核心治则。发病之初为肝失疏泄、气血紊乱;病进之由为脾虚痰滞、痰瘀阻脉;中心环节为血脉不利、心阴不足。针对肝郁血瘀证、痰瘀阻脉证、心阴虚证,分别施以五脏神宁方疏肝通脉、半夏厚朴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化痰通脉、运脾调心汤养阴通脉,辨证施治的同时配合重镇安神、养血安神法贯穿治疗全程,达双心同调、形神同治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失眠 双心医学 血脉 心神 通脉 安神
原文传递
从“血-脉-心-神”一体观论治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被引量:12
7
作者 袁鹏 郭晓辰 +2 位作者 朱亚萍 张军平 吕仕超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46-749,共4页
基于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提出从"血-脉-心-神"一体观论治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阐释血脉、心之本体、神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关系,以精气、藏象、五脏神学说为支点,强调将人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健康与心理有机结合,以期... 基于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提出从"血-脉-心-神"一体观论治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阐释血脉、心之本体、神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关系,以精气、藏象、五脏神学说为支点,强调将人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健康与心理有机结合,以期为实现个体化治疗、分阶段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脉-心-神 冠心病 糖尿病 一体观 血脉理论 五脏神
原文传递
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2
8
作者 祁含章 施琦 +6 位作者 严志鹏 王铭扬 漫富婧 吕昊 李澳琳 朱亚萍 张军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703-3706,共4页
慢性心力衰竭(CHF)已逐渐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虽然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但目前仍存在治疗困境和盲区,而中医药在维持血管稳态、减缓心室重构进程、抑制斑块周围炎症反应、双心同调等方面均展现出治疗潜力,... 慢性心力衰竭(CHF)已逐渐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虽然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但目前仍存在治疗困境和盲区,而中医药在维持血管稳态、减缓心室重构进程、抑制斑块周围炎症反应、双心同调等方面均展现出治疗潜力,可多途径、多靶点阻滞CHF进展,降低再入院率。笔者根据CHF当前病程临床表现,提出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掌握核心病机,从五脏入手,辨证论治,以期为实现个体化治疗CHF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脉-心-神 核心病机 五脏相关 诊疗思路
原文传递
双心疾病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瘀热虚滞”病机探析 被引量:46
9
作者 王昀 王超 +6 位作者 丁婉丽 侯季秋 史金玉 王帅 唐卓然 孙怿泽 赵海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7-352,共6页
双心疾病是心内科常见病,临床以冠心病伴焦虑抑郁多见。针对双心疾病,基于中医“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结合心身医学“形神同调”思想,我们提出中医学“双心学说”,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生理相依,病理互损,双心为病。结合临... 双心疾病是心内科常见病,临床以冠心病伴焦虑抑郁多见。针对双心疾病,基于中医“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结合心身医学“形神同调”思想,我们提出中医学“双心学说”,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生理相依,病理互损,双心为病。结合临床认为“瘀热虚滞”是双心疾病中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重要病机,其中瘀为基,热为渐,虚为枢,滞为扰。梳理相关机制研究,发现“瘀热”与炎症通路激活、“虚滞”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存在相关性,且炎症通路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存在交叉对话现象。由此从“瘀热虚滞”的病机角度,结合炎症机制和线粒体能量代谢过程,探索性阐释“瘀”“热”“虚”“滞”导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发病内涵,可以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疾病 冠心病 焦虑抑郁 心主血脉 心主神明 炎症 线粒体 病机
原文传递
“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的扩张型心肌病辨治思路 被引量:4
10
作者 耿小飞 漆仲文 +3 位作者 施琦 付焕杰 王振 张军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52-2055,共4页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引发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临床难治且预后差。现代医学主要针对并发症处理,此时心肌已严重损伤,犹如“渴而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从中医整体观角度出发,认为DCM的发生、发展过程伴随着血、脉、心、神俱变的病理...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引发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临床难治且预后差。现代医学主要针对并发症处理,此时心肌已严重损伤,犹如“渴而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从中医整体观角度出发,认为DCM的发生、发展过程伴随着血、脉、心、神俱变的病理过程,故在“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谨守病机,分期论治,及早截断疾病进程。初期益气养阴,清透伏邪;迁延期益肾健脾,软坚散结;后期温阳利水,育心保脉。发挥中医药治疗DCM的优势,及时纠正“血-脉-心-神”偏衡状态,抑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脉-心-神 分期论治 扩张型心肌病 一体观 中医药
原文传递
“血-脉-心-神”四位一体理论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血管稳态维系初探 被引量:6
11
作者 漆仲文 张军平 +1 位作者 李萌 王晓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63-865,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性疾病的治疗呈现出多元化,对于此病的研究已从多靶点、多途径着手调治。基于中医整体观的指导,提出"血-脉-心-神"四位一体理论,其中以心为生命活动的本体,以神为生命活动的主导,以血为生命活动的载体,以脉... 动脉粥样硬化(AS)性疾病的治疗呈现出多元化,对于此病的研究已从多靶点、多途径着手调治。基于中医整体观的指导,提出"血-脉-心-神"四位一体理论,其中以心为生命活动的本体,以神为生命活动的主导,以血为生命活动的载体,以脉作为生命活动维系稳态的关键。文章初步探讨AS性疾病发生后血管稳态的维系物质基础及"血-脉-心-神"四位一体下的分期论治,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位一体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血管稳态
原文传递
缺血性心脏病血运重建术后状态辨治思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耿小飞 王振 +4 位作者 漆仲文 付焕杰 施琦 王小涵 张军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581-6584,共4页
以血运重建术后临床患者的常见问题为切入点,总结本课题组辨治缺血性心脏病临证思路。认为血运重建术后存在残余狭窄血管者当活血解毒,软坚散结;血运重建术后发生冠脉痉挛或微血管阻塞者当活血通络,调和营卫;血运重建术后的慢血流状态... 以血运重建术后临床患者的常见问题为切入点,总结本课题组辨治缺血性心脏病临证思路。认为血运重建术后存在残余狭窄血管者当活血解毒,软坚散结;血运重建术后发生冠脉痉挛或微血管阻塞者当活血通络,调和营卫;血运重建术后的慢血流状态当健脾益肾,升举转运大气;血运重建术后焦虑抑郁状态者当温经和血,清心解郁,助五脏神宁。以发挥中医药在缺血性心脏病血运重建术后慢病状态中管理的优势,达到血-脉-心-神同调的目的,从而缓解患者之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血运重建术后 血-脉-心-神 临证思路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