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美学效果及对其血流状态的影响
1
作者 杨文涛 彭文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29-32,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皮瓣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美学效果及缺损处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笔者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均在完成肿瘤切除术后行组织缺损修复术,根据其... 目的:分析不同皮瓣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美学效果及缺损处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笔者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均在完成肿瘤切除术后行组织缺损修复术,根据其术中应用皮瓣的不同分为颈部带蒂组织瓣组(48例)和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皮瓣制作和显微吻合的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缺损修复效果,包括皮瓣成活率、外观瘢痕评分及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比较两种患者术后缺损处的血流状态[血管指数(Vascular index,VI)和血管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 flow index,VFI)]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F组手术时间、皮瓣制作显微吻合时间较颈部带蒂组织瓣组长(P<0.05);ALTF组愈合时间短于颈部带蒂组织瓣组(P<0.05)。两组术后3月皮瓣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F组的外观瘢痕评分低于颈部带蒂组织瓣组(P<0.05);ALTF组的外观满意度评分高于颈部带蒂组织瓣组(P<0.05)。ALTF组术后1月及3月的VI及VFI指数均高于颈部带蒂组织瓣组(F时间值分别为353.412,187.621,F组间值分别为14.430,6.452,均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vs4.00%)(P>0.05)。结论:ALTF与颈部带蒂组织皮瓣的应用临床效果一致,各有优势,在美学效果及缺损处血流状态的恢复中ALTF更胜一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 皮瓣 组织缺损修复 美学效果 缺损 血流状态
下载PDF
新生化颗粒治疗对药物流产患者阴道血流及宫内残留物情况的影响
2
作者 吴小玲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化颗粒治疗对药物流产患者阴道血流及宫内残留物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药物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缩宫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生化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阴... 目的探讨新生化颗粒治疗对药物流产患者阴道血流及宫内残留物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药物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缩宫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生化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阴道血流及宫内残留物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阴道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宫内残留物排出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化颗粒治疗可有效缓解药物流产患者机体微炎症状态,促进宫内残留物快速排出,控制子宫体积及内膜厚度,促进月经周期规律恢复,有利于子宫复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 新生化颗粒 宫内残留物 阴道血流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对大鼠学习记忆相关脑区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叶翠飞 白容 +3 位作者 刘汇波 郭德玉 李斌 李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为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观察了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不同脑区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麻醉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10min内不同脑区脑血流量变化。结果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 目的为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观察了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不同脑区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麻醉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10min内不同脑区脑血流量变化。结果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平均脑血流量减少额区6783%、顶区5682%、枕区1616%、Mynert基底核5121%、尾壳核4118%,海马CA15183和海马CA24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大鼠 脑血流量 脑区 学习记忆 海马 尾壳核 CA1 变化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联合醋甲唑胺片治疗青光眼的效果及对患者眼压、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袁菁 汪锐 胡维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18-1321,共4页
目的研究小梁切除术联合醋甲唑胺片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眼压、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60例,210只眼,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手术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联合组在手术组的基础... 目的研究小梁切除术联合醋甲唑胺片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眼压、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60例,210只眼,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手术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联合组在手术组的基础上联合醋甲唑胺片治疗。对患者生存质量、自我评价、眼压、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阻力指数(RI)、治疗效果和眼压控制率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CLVQOL、自我评价得分、EDV、PSV水平、治疗总有效率、眼压控制率高于手术组(P <0.05);眼压、RI水平低于手术组患者(P <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醋甲唑胺片可有效改善青光眼患者症状及眼血流水平,降低眼压,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醋甲唑胺片 青光眼 眼压 眼血流
下载PDF
通腑化痰活血法对大鼠脑梗塞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威 邹明辉 +2 位作者 李秋风 苗利军 杨宁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6,共4页
用兔脑凝血活酶粉-高分子葡聚糖给大鼠颈内动脉注射造成脑栓塞动物模型,观察了通腑化痰活血复方对实验性脑栓塞后2小时、3天、9天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纠正作用。结果表明,该方可降低实验性脑栓塞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血球压... 用兔脑凝血活酶粉-高分子葡聚糖给大鼠颈内动脉注射造成脑栓塞动物模型,观察了通腑化痰活血复方对实验性脑栓塞后2小时、3天、9天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纠正作用。结果表明,该方可降低实验性脑栓塞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血球压积,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增加血小板5分钟解聚率,并可降低血浆 -TG含量,提高血浆cAM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通腑化痰 脑栓塞 血浆 活血法 实验性 脑梗塞 降低 解聚 高分子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老年冠心病伴失眠病人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春田 王晓娟 +1 位作者 冯建军 权乾坤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755-757,761,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治疗前后老年冠心病伴失眠病人睡眠质量及脑血流学变化,探讨其可能的治病机制。方法 30例老年冠心病伴失眠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比...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治疗前后老年冠心病伴失眠病人睡眠质量及脑血流学变化,探讨其可能的治病机制。方法 30例老年冠心病伴失眠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及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1 d后,治疗组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大脑中动脉(LMCA)、右大脑中动脉(RMC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平均流速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RMCA、LVA、BA的平均阻力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体外反搏能改善老年冠心病伴失眠病人脑血流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冠心病 失眠 脑血流变化 老年人
下载PDF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脏门静脉血流量的变化及丹参对其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成 薛惠明 +2 位作者 吕刚 王淑惠 刘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3-6,共4页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右支主干血流速度与血流量,以正常人作对照,发现患者血管管径增粗,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食道静脉曲张程度与管径增粗程度呈正相关,与血流速度呈负相关。丹参能加快患者与正常人门静脉...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右支主干血流速度与血流量,以正常人作对照,发现患者血管管径增粗,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食道静脉曲张程度与管径增粗程度呈正相关,与血流速度呈负相关。丹参能加快患者与正常人门静脉血流速度与增加其血流量,但对患者血流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肝炎后肝硬化 血流量 丹参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正常大鼠脑血流量影响的即时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郑修元 何晓阔 +1 位作者 燕铁斌 董军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不同参数设置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正常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依次连续刺激Wistar大鼠右侧大脑皮质固定区域,根据刺激参数分为4组:高频高强度(5Hz,100%)组、高频低强度(5Hz,50%)... 目的:动态观察不同参数设置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正常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依次连续刺激Wistar大鼠右侧大脑皮质固定区域,根据刺激参数分为4组:高频高强度(5Hz,100%)组、高频低强度(5Hz,50%)组、低频高强度(1Hz,100%)组、低频低强度(1Hz,50%)组,每组参数刺激50次;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激光探头下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4组不同参数r TMS干预后大鼠刺激区域脑皮质局部血流量均增高,不同强度的1Hz与5Hz经颅磁刺激后脑血流量曲线变化特征不同,强度是影响脑血流量变化的重要因素,频率与强度相互不影响,脑血流随刺激结束不再变化。结论: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呈强度依赖性,频率影响不明显,刺激后血流量变化无后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脑局部血流量
下载PDF
速效救心丸干预对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戎靖枫 徐微 +4 位作者 刘永明 郭蔚 陈铁军 沈智杰 王肖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探讨速效救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效果的影响,观察其围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6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行PCI术的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速效救心丸治疗组30例(治疗组)和单用西药对照... 目的探讨速效救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效果的影响,观察其围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6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行PCI术的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速效救心丸治疗组30例(治疗组)和单用西药对照组30例(对照组),观察速效救心丸干预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后血液心肌酶、冠脉血流以及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PCI术前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达到3级者,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IMI血流3级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CI术后冠脉血流改善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两组均可以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围术期心肌酶水平,两组术后24h血肌钙蛋白(TnI)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围术期心肌损伤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速效救心丸治疗有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植入后的冠脉血流灌注的趋势,且可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血心肌酶水平,减少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速效救心丸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梗死 冠脉血流
下载PDF
2010—2018年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老年病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娜 唐志红 田永明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903-907,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老年病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中239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老年病人的基本情况、疾病相关因素、侵入性...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老年病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中239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老年病人的基本情况、疾病相关因素、侵入性操作相关因素、药物使用相关因素、辅助检查相关因素的病历资料。病例组为157例CRAB血流感染老年病人,对照组为同时期82例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血流感染老年病人,分析CRAB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30 d预后转归情况,将239例老年病人进一步分为114例预后良好组,125例预后不良组,分析病人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运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入院后感染前≥2种抗菌药物联用、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是CRAB血流感染老年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老年病人30 d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为:CRAB感染、入住ICU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Ⅱ)评分(P<0.05)。结论运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入院后感染前≥2种抗菌药物联用、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是CRAB血流感染老年病人的危险因素,CRAB感染、入住ICU时APACHⅡ评分高提示老年病人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抗菌药 重症监护病房 老年人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对犬急性心肌缺血、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立 尚晓泓 +2 位作者 马晓斌 王杨慧 李连达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24-28,共5页
观察了通窍活血汤对犬急性心肌缺血、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窍活血汤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程度(∑-ST),缩小经N-BT染色所显示的梗塞区;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动脉血压、左室内压、dp... 观察了通窍活血汤对犬急性心肌缺血、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窍活血汤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程度(∑-ST),缩小经N-BT染色所显示的梗塞区;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动脉血压、左室内压、dp/dt_(max)、心输出量及左室作功,提高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氧的供需平衡。提示该方剂对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窍活血汤 中药 方剂 心肌缺血 心肌耗氧量
下载PDF
小乳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红艳 赵勇 +2 位作者 曹永政 彭格红 陶文鸿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乳癌(≤2.0cm)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169例小乳腺肿物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的表现,分析良恶性肿物的不同声像图改变。结果 乳腺良恶性小肿瘤在形态、边界、包膜、微钙化及血流形态等方面有显著性差...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乳癌(≤2.0cm)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169例小乳腺肿物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的表现,分析良恶性肿物的不同声像图改变。结果 乳腺良恶性小肿瘤在形态、边界、包膜、微钙化及血流形态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乳癌的超声诊断应以二维声像图为基础,不能仅凭血流的有无或血流量的多少来判断肿块的性质,但血管形态的改变对恶性病灶诊断特异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小肿瘤 二维声像图 彩色多普勒 血管形态
下载PDF
莨菪类药物对大鼠脑,心肌血流量和心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英鸽 可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法观察了莨菪类药物(HD)对大鼠脑血流量(CBF)、心肌血流量(MBF)和心指数(C1)的影响.结果表明HD明显增加CBF和MBF。减小CI.本文三种药物增加大脑半球 CBF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Ani10~40 mg·kg^(-1)iv增加26~73... 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法观察了莨菪类药物(HD)对大鼠脑血流量(CBF)、心肌血流量(MBF)和心指数(C1)的影响.结果表明HD明显增加CBF和MBF。减小CI.本文三种药物增加大脑半球 CBF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Ani10~40 mg·kg^(-1)iv增加26~73%;东莨菪碱(Sco)1.25~5mg·kg^(-1)iv增加17~38%;阿托品(Atr)2.5~10mg·kg^(-1)iv增加17~64%,HD增加MBF作用远较增加CBF作用强.Ani 10~20 mg·kg^(-1)iv增加128~198%;但40 mg·kg^(-1)iv作用明显减弱;Sco 1.25~5mg·kg^(-1)iv增加5l~116%;Atr 5~10 mg·kg^(-1)iv增加113~137%,三药均可明显减小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东莨菪碱 心肌血流量
下载PDF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Retinal Microvasculature Us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Based on Optical Microangiography 被引量:8
14
作者 ZHAO Qi YANG Wen Li +12 位作者 WANG Xiao Na Ruikang K Wang YOU Qi Sheng CHU Zhong Di XIN Chen ZHANG Meng Yu LI Dong Jun WANG Zi Yang CHEN Wei LI Yi Feng CUI Rui SHEN Lin WEI Wen Bi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07-412,共6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 based on optical microangiography(OMAG) measurements of macular vessels in n...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 based on optical microangiography(OMAG) measurements of macular vessels in normal eyes. Methods In thi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40 eyes of 40 healthy volunteers underwent repeated OCTA(Cirrus HD-OCT 5000 angiography system, Carl Zeiss Meditec, Inc.) scans on two separate visit days. On each visit day, the eyes were scanned three times.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wer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OCTA images of the superficial vascular network: vessel area density(VAD), vessel skeleton density(VSD), vessel diameter index(VDI), vessel perimeter index(VPI), vessel complexity index(VCI), flux, and foveal avascular zone(FAZ).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 and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 were calculated for evaluating intravisit and intervisit repeatability, as well as interobserver reproducibility. Results The measurements showed high repeatability [CVs ≤ 4.2%(intravisit) and ≤ 4.6%(intervisit)] and interobserver reproducibility(ICCs ≥ 0.923) for all parameters.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good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OCTA based on OMAG for the measurement of superficial vessel parameters in normal ey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REPEATABILITY REPRODUCIBILITY Macular bloodflow Retinal superficial capillary Vascular quantification
下载PDF
Four-dimensional flow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cirrhosis 被引量:7
15
作者 Zoran Stankovic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1期89-102,共14页
Since its introduction in the 1970’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has become a standard imaging modality.With its broad and standardized application,it is firmly established in the clinical routine and an essential... Since its introduction in the 1970’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has become a standard imaging modality.With its broad and standardized application,it is firmly established in the clinical routine and an essential element in cardiovascular and abdominal imaging.In addition to sonography and computer tomography,MRI is a valuable tool for diagnosing cardiovascular and abdominal diseases,for determining disease severity,and for assessing therapeutic success.MRI techniques have improved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revealing not just morphologic information,but func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perfusion,diffusion and hemodynamics as well.Four-dimensional(4D)flow MRI,a time-resolved phase contrast-MRI with three-dimensional(3D)anatomic coverage and velocity encoding along all three flow directions has been used to comprehensively assess complex cardiovascular hemodynamics in multiple regions of the body.The technique enables visualization of 3D blood flow patterns and retrospective quantification of blood flow parameters in a region of interest.Over the last few years,4D flow MRI has been increasingly performed in the abdominal region.By applying different acceleration techniques,taking 4D flow MRI measurements has dropped to a reasonable scanning time of 8 to 12 min.These new developments have encouraged a growing number of patient studies in the literature validating the technique’s potential for enhanced evaluation of blood flow parameters within the liver’s complex vascular system.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article is to broaden our understanding of 4D flow MRI for the assessment of liver hemodynamics by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acquisition,data analysis,visual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Furthermore,in this article we highlight its development,focussing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dimensional FLOW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 Phase contras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Liver CIRRHOSIS IMAGING technique HEMODYNAMICS bloodflow Visualization Quantification TIPS SPLANCHNIC system
下载PDF
消痞胶囊对大鼠跨膜电位和胃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胜春 刘明义 +1 位作者 李剑锋 胡永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1年第9期780-781,共2页
目的 :了解消痞胶囊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蒌缩性胃炎模型 ,观察了消痞胶囊对大鼠粘膜跨膜电位和微循环血流的作用。结果 :消痞胶囊大剂量组能提高粘膜跨膜电位 ,增加胃微循环血流。结论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跨膜电位 微循环 消痞胶囊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对慢性缺氧大鼠肺循环和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彭远开 金咸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53-156,共4页
本实验研究了半胱氨酸(CYS)与苯丙氨酸(FHE)对慢性缺氧大鼠肺循环和脑血流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结果CYS(300mg·kg ̄(-1)·d ̄(-1))与PHE(400mg·kg ̄(-1)·d ̄(-1... 本实验研究了半胱氨酸(CYS)与苯丙氨酸(FHE)对慢性缺氧大鼠肺循环和脑血流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结果CYS(300mg·kg ̄(-1)·d ̄(-1))与PHE(400mg·kg ̄(-1)·d ̄(-1))能缓解慢性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增加和右心肥厚,并抑制慢性缺氧大鼠急性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HPV),但对脑血流无显著影响;CYS还可减少慢性缺氧大鼠肺脑组织中的丙二醛。CYS的作用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有关;PHE的作用不是通过减少中枢神经的正常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症 半胱氨酸 苯丙氨酸 肺循环 脑血流
下载PDF
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凌云 黄国付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5期904-906,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对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颈夹脊穴,而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应用...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对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颈夹脊穴,而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应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椎-基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提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者之间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效,且能增加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脑血流量,疗效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穴位注射 颈夹脊 丹红注射液 经颅多普勒 平均血流速度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若干甲襞微循环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腊香 杨志勇 钟鸿剑 《微循环学杂志》 2002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血流参数与甲襞微循环可测量指标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 :将观察病例分为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二组 ,同时设对照组 2 0例 :主要观察指标为肝门静脉主干内径 (Dpv)、血流速度 (Vpv)、血流量 ...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血流参数与甲襞微循环可测量指标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 :将观察病例分为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二组 ,同时设对照组 2 0例 :主要观察指标为肝门静脉主干内径 (Dpv)、血流速度 (Vpv)、血流量 (Qpv)、和脾静脉内径 (Dav)、血流速度 (Vsv)、血流量 (Qsv)以及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袢顶径和微血流速度 ,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Dpc、Vpc、Qpv在三组之间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Dsv、Vsv、Qsv在正常对照组与肝硬化组之间相比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就输入枝和袢顶径而言 ,慢肝组与肝硬化组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就微血流速度而言 ,三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血流参数与甲襞微循环可测量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甲襞微循环
下载PDF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血流速度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为兵 李宜国 +2 位作者 顾芳香 王少玲 王照红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年第10期743-744,747,共3页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血流速度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测定患儿血清胆红素,并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使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峰流速、舒张期末流...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血流速度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测定患儿血清胆红素,并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使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及脉动指数。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患儿41例为观察组,重度异常患儿22例为观察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的76例为对照组。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脑血流速度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总的反应阈值为(59.36±25.18)dBnHL,总的异常率为45.19%。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胆红素值和脑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值越高,颅内动脉血流速度越快,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程度越严重,提示听力损伤越严重;在综合治疗同时,改善患儿脑血流速度,可能为早期干预听力损伤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