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Sequence of 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 Isolated in China and Its Expression in BmN Cells
1
作者 LI Ming-qian LU Qi-neng WU Xiao-Feng MAN Na-na CHEN Xiao-xue JIN Wei LU Xing-me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9年第7期872-879,共8页
Full gene sequence of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 from Bombyx mori 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 isolated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Zhejiang01/CHN/2002) was cloned. The sequence was 1 920 nucleotides in le... Full gene sequence of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 from Bombyx mori 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 isolated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Zhejiang01/CHN/2002) was cloned. The sequence was 1 920 nucleotides in length coding 639 amino acid residues. Sequences comparison of RdRp showed Zhejiang01/CHN/2002 was 99.7% nucleotide sequence and 99.1% amino acids sequence homology with Japanese strain. The RdRp sequence was aligned with 8 representative picorna(-like) viruses and 8 highly conserved regions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eir relevance function. Phylogenetic tree of 14 picorna(-like) viruses which RdRp presumed protein sequences revealed that the viruses from Iflavirus genus formed an independent clade. The RdRp w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BmN cells using Bac-to-Bac express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phylogenetic analysis bmn cells EXPRESSION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detection of expression vectors of microRNA-9a in BmN cells 被引量:5
2
作者 Yong HUANG Quan ZOU +3 位作者 Sheng-peng WANG Shun-ming TANG Guo-zheng ZHANG Xing-jia SHE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7期527-533,共7页
MicroRNAs (miRNAs) are small endogenous RNAs molecules,approximately 21–23 nucleotides in length,which regulate gene expression by base-pairing with 3′ untranslated regions (UTRs) of target mRNAs.However,the functio... MicroRNAs (miRNAs) are small endogenous RNAs molecules,approximately 21–23 nucleotides in length,which regulate gene expression by base-pairing with 3′ untranslated regions (UTRs) of target mRNAs.However,the functions of only a few miRNAs in organisms are known.Recently,the expression vector of artificial miRNA has become a promising tool for gene function studies.Here,a method for easy and rapid construction of eukaryotic miRNA expression vector was described.The cytoplasmic actin 3 (A3) promoter and flanked sequences of miRNA-9a (miR-9a) precursor were amplified from genomic DNA of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and was inserted into pCDNA3.0 vector to construct a recombinant plasmid.The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 gene was used as reporter gene.The Bombyx mori N (BmN)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recombinant miR-9a expression plasmid and were harvested 48 h post transfection.Total RNAs of BmN cells transfected with recombinant vectors were extract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miR-9a was evaluated by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nd Northern blot.Tests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miR-9a vector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miR-9a with EGFP was det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9a (miR-9a) EGFP gene Bombyx mori N bmn cells Expression vector
原文传递
环境激素阿特拉津对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N)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戴璇颖 徐世清 +2 位作者 陈息林 裔洪根 柳学广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7-501,496,共6页
为探讨利用鳞翅目昆虫对环境激素进行生物学评价和监测的方法,用2,3-二苯基溴化四唑(MTT)、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流色细胞仪检测(FCM)等技术,分析检测了环境激素阿特拉津(AT)对体外培养家蚕... 为探讨利用鳞翅目昆虫对环境激素进行生物学评价和监测的方法,用2,3-二苯基溴化四唑(MTT)、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流色细胞仪检测(FCM)等技术,分析检测了环境激素阿特拉津(AT)对体外培养家蚕卵巢细胞(BmN)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AT浓度超过0.0625mmol/L,显著抑制了BmN培养细胞48h的存活率(p<0.001),LC_(50)为0.0703mmol/L;0.0625~0.5000mmol/L AT处理24h后,BmN细胞核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0.5000mmol/L的AT处理48h后,BmN细胞DNA链发生断裂。AT对BmN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长期处于AT污染的环境中对鳞翅目昆虫可能有严重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激素 阿特拉津 家蚕卵巢培养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BmN细胞有丝分裂及其染色体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普孝英 洪锡钧 +1 位作者 陈敏 鲁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6-141,共6页
BmN细胞是家蚕分子遗传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家蚕细胞,但其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背景知之甚少。用空气干燥法和培养细胞贴片法对BmN细胞的染色体和有丝分裂进行研究发现:BmN细胞是高度异倍化、高度多倍... BmN细胞是家蚕分子遗传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家蚕细胞,但其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背景知之甚少。用空气干燥法和培养细胞贴片法对BmN细胞的染色体和有丝分裂进行研究发现:BmN细胞是高度异倍化、高度多倍化的细胞系,其典型二倍体极少而高度多倍化群体达90%,最多的一群为533条染色体;BmN细胞有丝分裂以正常有丝分裂为主,但同时存在多倍核有丝分裂、核内有丝分裂及类无丝分裂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n细胞 家蚕 空气干燥法 培养细胞贴片法 有丝分裂 染色体
下载PDF
稳定转化家蚕BmN细胞表达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曦 赵越 +3 位作者 周文林 曹广力 薛仁宇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2-307,共6页
为了建立稳定转化家蚕细胞持续表达外源基因的技术体系,构建了基于piggyBac转座子的带有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hGM-CSF)和新霉素抗性基因(neo)表达元件的转基因载体pigA3GFP-IE-neo-FH-hGM-CSF-polyA-fib-L-intron1,以及带... 为了建立稳定转化家蚕细胞持续表达外源基因的技术体系,构建了基于piggyBac转座子的带有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hGM-CSF)和新霉素抗性基因(neo)表达元件的转基因载体pigA3GFP-IE-neo-FH-hGM-CSF-polyA-fib-L-intron1,以及带有hGM-CSF和吉欧霉素(zeocin)抗性基因的昆虫细胞转化载体pIZT-IE-hGM-CSF,分别转染家蚕卵巢BmN细胞,并以含相应抗生素G418或zeocin的培养液筛选,得到稳定的转化细胞系FH-hGM-CSF和IE-hGM-CSF。ELISA检测结果显示,hGM-CSF在FH-hGM-CSF和IE-hGM-CSF转化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534 55 fg/个细胞和2.227 38 fg/个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GYBAC转座子 pIZT/V5-His载体 家蚕bmn细胞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基于RNA-Seq技术分析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N)高表达基因 被引量:3
6
作者 何蕾 薛仁宇 +2 位作者 曹广力 胡小龙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9-421,共13页
为了更全面了解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N)的转录基因及其涉及的功能,对BmN细胞进行深度RNA测序(RNAseq)。得到的总读段(reads)数为80 968 776条,有效RNA-Seq数据68 672 812条,reads的平均长度为94.85 bp,有效数据达到84.81%,证实测序数据... 为了更全面了解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N)的转录基因及其涉及的功能,对BmN细胞进行深度RNA测序(RNAseq)。得到的总读段(reads)数为80 968 776条,有效RNA-Seq数据68 672 812条,reads的平均长度为94.85 bp,有效数据达到84.81%,证实测序数据可信。将有效数据比对家蚕mRNA序列,发现BmN细胞中的10 182个基因有不同程度表达。利用qRT-PCR测定随机选择BmN细胞中7个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与RNA-Seq的结果略有差异,但总体趋势表现一致。以家蚕Actin3基因作为参照,计算BmN细胞中表达基因读段倍率变化的log2(Fold_change),将log2(Fold_change)>2的基因定义为高表达基因,共有41个基因在BmN细胞中高表达。选取FPKM值>15且表达水平最高的100个基因进行GO注释,主要涉及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进程,富集在细胞组分中的基因比率高于富集在分子功能、生物学进程中的基因比率。KEGG分析显示这100个高表达基因分布在能量代谢,转录,翻译,折叠、组装和降解以及信号转导等22条通路上。比较发现BmN细胞与家蚕卵巢组织之间的高表达基因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n细胞 基因表达 GO注释 KEGG分析
下载PDF
35℃高温对家蚕微孢子虫在BmN细胞中发育、增殖的抑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钱永华 王建芳 +3 位作者 黄金山 李宏 鲁兴萌 金伟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4-66,共3页
研究了 35℃高温处理对家蚕微孢子虫体外发育、增殖的影响时期和时间。结果表明 :35℃高温对家蚕微孢子虫体外发育、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最为敏感的时期是微孢子虫的裂殖体增殖阶段 (接种后 2 4~ 72h) ,进入孢子形成期 (接种 72... 研究了 35℃高温处理对家蚕微孢子虫体外发育、增殖的影响时期和时间。结果表明 :35℃高温对家蚕微孢子虫体外发育、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最为敏感的时期是微孢子虫的裂殖体增殖阶段 (接种后 2 4~ 72h) ,进入孢子形成期 (接种 72h以后 )抑制作用则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孢子虫 bmn细胞 体外增殖 高温抑制 细胞发育 微粒子病
下载PDF
用微载体技术培养家蚕BmN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邓小昭 周永春 +2 位作者 张林元 刁振宇 陈宜峰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32-336,共5页
观察了家蚕BmN(从Silkworm Bombyx mori获得的细胞系)细胞在微载体Cytodex3上的贴壁分布,提出其分布符合Poisson规律,并由此估计了不同细胞接种浓度时裸球的百分比,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符合... 观察了家蚕BmN(从Silkworm Bombyx mori获得的细胞系)细胞在微载体Cytodex3上的贴壁分布,提出其分布符合Poisson规律,并由此估计了不同细胞接种浓度时裸球的百分比,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符合;研究了不同接种浓度与微载体浓度时细胞的生长情况,家蚕BmN细胞在Cytodex 3上生长的临界接种数为一珠粒6.4个细胞。当微载体浓度为3g/L时,最低的接种浓度为1.0×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载体 昆虫细胞培养
下载PDF
构建稳定转化的BmN细胞表达人白介素-28A及表达产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陆叶 郑小坚 +3 位作者 薛仁宇 曹广力 沈卫德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2-457,共6页
为建立能表达人白介素-28A(hIL-28A)基因的稳定转化家蚕卵巢细胞(BmN)系,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IZT/V5-His-hIL-28A并转染BmN细胞,采用终浓度为300~400μg/mL的博莱霉素(zeocin)筛选2个月后,获得了稳定转化BmN细胞系。SDS-PAGE和Western ... 为建立能表达人白介素-28A(hIL-28A)基因的稳定转化家蚕卵巢细胞(BmN)系,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IZT/V5-His-hIL-28A并转染BmN细胞,采用终浓度为300~400μg/mL的博莱霉素(zeocin)筛选2个月后,获得了稳定转化BmN细胞系。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在稳定转化BmN细胞中表达的重组hIL-28A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6kD;用ELISA试剂盒测定hIL-28A的表达水平约为2.035×10-5ng/个细胞。用噻唑蓝法(MTT法)检测hIL-28A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其对肺癌细胞A549、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肝癌细胞BEL-7402和乳腺癌细胞M23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21、2.84、6.29和9.32ng/mL。研究结果表明hIL-28A可在稳定转化BmN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介素-28A 转化bmn细胞 基因表达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eNPV)对家蚕细胞株(BmN)的感染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福泉 蔡月仙 +4 位作者 廖森泰 潘少茜 王森财 黄自然 小林迪弘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70-74,共5页
甜菜夜蛾 (Spodopteraexigua)核型多角体病毒 (SeNPV)经空斑法纯化获得G1、G3、G4三个克隆株。将三个克隆株及日本分离的SeNPV 1的游离病毒粒子感染家蚕细胞株 (BmN)后 ,4 8h开始引起细胞凋亡 ,脱壁漂浮于培养液中 ,72h后基本凋亡。感染... 甜菜夜蛾 (Spodopteraexigua)核型多角体病毒 (SeNPV)经空斑法纯化获得G1、G3、G4三个克隆株。将三个克隆株及日本分离的SeNPV 1的游离病毒粒子感染家蚕细胞株 (BmN)后 ,4 8h开始引起细胞凋亡 ,脱壁漂浮于培养液中 ,72h后基本凋亡。感染的BmN细胞核未观察到病毒多角体 ,用空斑法未检出SeNPV出芽病毒粒子 (BV)的形成 ;Western印迹分析也未能检出多角体蛋白。而DNA原位杂交印迹 (SlotBlot)分析 ,发现SeNPV能在BmN细胞中复制病毒DNA ;提取感染SeNPV的BmN细胞DNA作酶切电泳 ,获得特异的SeNPVDNA区带 ,并发现EcoRI、PstI的酶切位点有所改变。本文讨论了SeNPV感染非寄主细胞并能在其中复制病毒DNA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PV 克隆株 bmn细胞 感染性
下载PDF
杀虫剂丁烯氟虫腈对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N)的毒性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石 朱俭勋 +2 位作者 李有贵 王新全 计东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5-869,共5页
丁烯氟虫腈是在农业害虫防治中应用广泛的苯基吡唑类杀虫剂,以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N)为材料,研究丁烯氟虫腈对家蚕的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用MTT法检测丁烯氟虫腈对BmN细胞的增殖有较强抑制作用,且在药液质量浓度12.5~800μg/mL范围内,... 丁烯氟虫腈是在农业害虫防治中应用广泛的苯基吡唑类杀虫剂,以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N)为材料,研究丁烯氟虫腈对家蚕的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用MTT法检测丁烯氟虫腈对BmN细胞的增殖有较强抑制作用,且在药液质量浓度12.5~800μg/mL范围内,其抑制作用呈现出浓度依赖性,200、400μg/mL时抑制率分别高达41.34%±7.30%、56.40%±6.70%。用400μg/mL丁烯氟虫腈药液处理BmN细胞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可导致DNA合成期(S期)细胞比率显著提高(由33.51%±5.12%增加至44.33%±3.98%),DNA合成前期(G0/G1)、DNA合成后期(G2/M)细胞比率降低(分别由37.31%±5.71%、29.18%±7.65%降至31.65%±2.33%、24.02%±3.66%),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分别由4.74%±1.29%、4.95%±1.46%增加至9.86%±2.51%、25.37%±3.38%;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4种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Caspase-3、Caspase-4、Caspase-5A)基因mRNA转录水平显著上调。研究结果提示,丁烯氟虫腈可能通过上调BmN细胞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表达水平,诱导BmN细胞S期阻滞和凋亡,从而抑制BmN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丁烯氟虫腈 bmn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凋亡 半胱氨酸蛋白酶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感染BmN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Akirin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海洪 何欣怡 +2 位作者 李明乾 何祥康 鲁兴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3-679,共7页
为探究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感染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以感染Nb的家蚕卵巢上皮细胞(BmN)为材料,通过GeneFishing技术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发现感染Nb的BmN细胞有10个基因被诱导或抑制表达,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涉及蛋白质... 为探究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感染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以感染Nb的家蚕卵巢上皮细胞(BmN)为材料,通过GeneFishing技术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发现感染Nb的BmN细胞有10个基因被诱导或抑制表达,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涉及蛋白质合成、细胞信号转导、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免疫及一些未知功能。运用RT-PCR方法克隆在感染Nb的BmN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Akirin,获得一个长588 bp的完整ORF,编码19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21.98 kD,等电点为8.97,属于碱性蛋白,该蛋白质经SignalP在线预测未见信号肽。通过原核表达获得家蚕Akirin的外源融合表达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家蚕Akirin在家蚕先天免疫系统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家蚕卵巢上皮细胞系 差异表达基因 Akirin基因
下载PDF
几种化学药剂对家蚕微孢子虫在家蚕BmN细胞中发育、增殖的抑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永华 王建芳 +3 位作者 黄金山 李宏 鲁兴萌 金伟 《广西蚕业》 2001年第4期1-7,共7页
通过 5种对家蚕微孢子虫发育有抑制作用的化学药剂—脓微灵、防微灵、蒿甲醚、三眠素和硫酸喹咛不同处理时期、时间在体外对家蚕微孢子虫发育、增殖影响的研究表明 :供试的5种化学药剂对家蚕微孢子虫体外发育、增殖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 通过 5种对家蚕微孢子虫发育有抑制作用的化学药剂—脓微灵、防微灵、蒿甲醚、三眠素和硫酸喹咛不同处理时期、时间在体外对家蚕微孢子虫发育、增殖影响的研究表明 :供试的5种化学药剂对家蚕微孢子虫体外发育、增殖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脓微灵的显著抑制作用的时期表现在从接种 0 h开始的处理区 ,孢子形成数仅为对照的 11.89%~ 15 .6 8% ,主要体现为对微孢子虫、芽体的杀灭作用或对微孢子发芽的抑制作用。防微灵、蒿甲醚、三眠素和硫酸喹咛对家蚕微孢子虫体外发生、增殖抑制作用最显著的时期 ,均表现在接种 2 4 h~ 72 h,从裂殖体分裂、增殖到孢子形成期之前这一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最为敏感的发育阶段 ,尤以 4 8h~ 72 h最有效 ,其孢子形成数为对照的 2 2 %~ 38% ,而抑制作用与化学药剂作用时间长短的相关性则不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孢子虫 化学药剂 bmn细胞 体外增殖 抑制
下载PDF
BmNPV多角体对稳定转化细胞表达荧光蛋白的包埋现象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学双 曹广力 +1 位作者 贡成良 薛仁宇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5-630,共6页
为了探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多角体对外源蛋白的包埋特性,构建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的表达载体pIZT-DsRed,用该载体转染家蚕卵巢细胞系(BmN),并以吉欧霉素(zeocin)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 为了探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多角体对外源蛋白的包埋特性,构建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的表达载体pIZT-DsRed,用该载体转染家蚕卵巢细胞系(BmN),并以吉欧霉素(zeocin)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的BmN细胞系。进一步以野生型BmNPV感染pIZT-DsRed转化BmN细胞,发现部分多角体可以发出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Western blot检测证明多角体中含有GFP蛋白,显示BmNPV多角体可以包埋进病毒粒子以外的其他蛋白成分,表明BmNPV多角体蛋白的包埋机制中存在非特异性识别包埋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多角体 包埋 外源蛋白 家蚕卵巢细胞系 pIZT-DsRed载体
下载PDF
重金属元素在家蚕体内累积及其对家蚕细胞(BmN)的急性损伤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勇华 朱玉芳 《江苏蚕业》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利用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对培养的家蚕细胞(BmN)进行诱导,结果表明,随CACl2浓度的改变,其细胞形态发生了相应的变 化,死亡率与浓度具有一定量效关系;对4龄起家蚕(菁松,原种)添食不同浓度的CACl2、Pb(NO3)2,结果显示,Ca2+、Pb2+具抑制其... 利用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对培养的家蚕细胞(BmN)进行诱导,结果表明,随CACl2浓度的改变,其细胞形态发生了相应的变 化,死亡率与浓度具有一定量效关系;对4龄起家蚕(菁松,原种)添食不同浓度的CACl2、Pb(NO3)2,结果显示,Ca2+、Pb2+具抑制其生长,影响其 茧质的不良影响,耐重金属能力差于皓月原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原种 浓度 蚕体 添食 茧质 CDCL2 体内 急性损伤 细胞
下载PDF
ie-1和lef-1基因dsRNA表达元件转染及转化细胞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抑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薛仁宇 曹广力 +3 位作者 王崇龙 刘波 沈卫德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0-256,共7页
通过RNAi介导可以抑制病毒增殖,将相应的RNAi元件通过转基因转入宿主有可能使宿主对病毒产生一定的抗性。根据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中的病毒复制必需基因ie-1、lef-1设计相应的RNA干扰区段,并构建相应的转基因载体转入家蚕Bm... 通过RNAi介导可以抑制病毒增殖,将相应的RNAi元件通过转基因转入宿主有可能使宿主对病毒产生一定的抗性。根据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中的病毒复制必需基因ie-1、lef-1设计相应的RNA干扰区段,并构建相应的转基因载体转入家蚕BmN细胞中,瞬时表达结果显示转染了转基因RNAi载体的BmN细胞均对BmNP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E dsRNA在病毒滴度为10-4时有抑制作用,在病毒滴度为10-5时有比较好的作用;LEF dsRNA则在病毒滴度为10-5时有抑制作用,在病毒滴度为10-6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通过转基因及G418筛选后,转基因IE dsRNA细胞在病毒滴度为10-4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病毒滴度为10-5表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转基因LEF dsRNA细胞在病毒滴度为10-5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只维持了一个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转基因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家蚕细胞 ie-1基因 lef-1基因
下载PDF
杆状病毒多基因表达系统介导的轮状病毒样颗粒表达与组装 被引量:5
17
作者 龙虎 姚伦广 +3 位作者 王姗姗 陈士新 谭佩婵 孙京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91-1495,共5页
目的构建能同时表达轮状病毒vp2、vp6、vp7基因的重组家蚕杆状病毒,并在BmN细胞中进行初步表达。方法利用MA104细胞繁殖人A组轮状病毒,RT-PCR扩增病毒结构蛋白vp2、vp6、vp7基因,连接至转移载体pFBDM和pUCDM中,同时引入含IE1启动子的绿... 目的构建能同时表达轮状病毒vp2、vp6、vp7基因的重组家蚕杆状病毒,并在BmN细胞中进行初步表达。方法利用MA104细胞繁殖人A组轮状病毒,RT-PCR扩增病毒结构蛋白vp2、vp6、vp7基因,连接至转移载体pFBDM和pUCDM中,同时引入含IE1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利于检测感染和表达量,再分别通过Tn7及Cre-LoxP重组构建重组病毒。为方便检测基因的表达,在VP7的C-末端添加6-组氨酸(6-His)标签,可通过ELISA等方法快速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结果扩增获得了轮状病毒三个结构蛋白基因,构建了能高效组装轮状病毒样颗粒的重组表达载体,ELISA检测VP7得到了表达,在BmN细胞中观察到病毒样颗粒。结论成功构建杆状病毒多基因的表达系统,为生产多亚基蛋白复合物,研究大分子结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样颗粒 家蚕杆状病毒 多基因表达系统 bmn细胞 疫苗
下载PDF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载体稳定高效表达HBeAg条件及其初步应用的研究
18
作者 高健 刁振宇 +2 位作者 邓小昭 周宗安 王永山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11,共4页
利用已构建的含有HBeAg基因的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rBmHBe ,摸索了HBeAg在家蚕细胞中表达的最佳条件组合 ,细胞接种密度 :(3 .2~ 6 .4)× 10 5细胞 /瓶。病毒接种时间 :细胞接种后 48~ 6 0h。感染复数 (MOI)为 0 .0 4~ 0 .4PFU/... 利用已构建的含有HBeAg基因的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rBmHBe ,摸索了HBeAg在家蚕细胞中表达的最佳条件组合 ,细胞接种密度 :(3 .2~ 6 .4)× 10 5细胞 /瓶。病毒接种时间 :细胞接种后 48~ 6 0h。感染复数 (MOI)为 0 .0 4~ 0 .4PFU/细胞。细胞上清经硫铵沉淀、分子筛和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获得电泳纯样品。该样品与E .coli表达的HBeAg相比 ,抗原性高出 10 0倍 ,且与抗HBc交叉反应低至 1%倍。利用该样品建立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抗HBe ,灵敏度高于目前的市售抗HBe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E抗原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 纯化 乙型肝炎
下载PDF
琥珀蚕孵化酶基因AaHE的克隆及启动子活性分析
19
作者 陈安利 董占鹏 +4 位作者 唐顺明 刘增虎 李涛 廖鹏飞 李琼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6-675,共10页
【目的】琥珀蚕Antheraea assama具有典型的野蚕特征,蚕卵孵化不齐,严重影响琥珀蚕的室内规模化饲养。本研究旨在探究对琥珀蚕卵孵化起关键作用的孵化酶(hatching enzyme)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特征,为进一步选择合适的抑制剂或促进剂调节... 【目的】琥珀蚕Antheraea assama具有典型的野蚕特征,蚕卵孵化不齐,严重影响琥珀蚕的室内规模化饲养。本研究旨在探究对琥珀蚕卵孵化起关键作用的孵化酶(hatching enzyme)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特征,为进一步选择合适的抑制剂或促进剂调节琥珀蚕卵的孵化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ACE技术克隆琥珀蚕孵化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对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检测琥珀蚕孵化酶基因在琥珀蚕不同发育天数卵中及5龄第3和4天幼虫不同组织(丝腺、马氏管、头、中肠、脂肪体、表皮、血液、精巢和卵巢)中的表达情况;采用染色体步移克隆琥珀蚕孵化酶基因的启动子序列,构建昆虫细胞重组表达载体转染家蚕Bombyx mori BmN细胞,检测琥珀蚕孵化酶基因启动子活性。【结果】获得了琥珀蚕孵化酶基因AaHE(GenBank登录号:KT336227.1)全长cDNA序列,长993 bp,编码29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33.7 kD,理论等电点为5.17。AaHE氨基酸序列含有一个信号肽和一个ZnMc结构域,AaHE是一种含有HExxH锌结合位点的锌依赖性蛋白水解酶,该类酶既是肽酶,同时又是一种消化酶。AaHE在琥珀蚕孵化前的卵及5龄幼虫中肠中特异性高表达,分别与AaHE的肽酶和消化酶的属性相吻合。AaHE启动子核心区存在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这可能与转录因子参与调节AaHE的表达有关。启动子活性分析表明,AaHE启动子在家蚕BmN细胞中能够启动EGFP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启动子活性。【结论】AaHE是锌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其启动子核心区存在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本研究为选择合适的抑制剂或促进剂调节琥珀蚕卵的孵化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蚕 孵化酶 RACE 表达谱 启动子活性 bmn细胞
下载PDF
转座子介导的多角体基因表达及提高病毒粒子的感染效率
20
作者 陈璐 李兵 +3 位作者 贡成良 吴岩 王文兵 沈卫德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8-721,I0001,共5页
现行的杆状病毒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是将外源基因取代病毒中的多角体基因,因而得到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活体时不能经口感染,只能进行针刺注射,效率低且易引起活体感染其他疾病。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 inucleopolyhedrovirus,Bm... 现行的杆状病毒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是将外源基因取代病毒中的多角体基因,因而得到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活体时不能经口感染,只能进行针刺注射,效率低且易引起活体感染其他疾病。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 i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中的多角体基因(polyhedrin,poly)及其启动子片段克隆到转座子载体pigA3GFP中,将其与辅助质粒pHA3PIG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导入家蚕细胞中,经过多次筛选获得稳定的转基因家蚕细胞。之后先将BmPAK6(含LacZ)及BmGFP(含GFP)重组病毒分别感染转基因细胞,再将得到的重组病毒经口感染5龄家蚕幼虫。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可以经口感染家蚕幼虫。这些研究表明来自于转基因家蚕细胞的poly基因表达产物可以提高重组杆状病毒经口感染家蚕率,为解决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重组病毒不能经口感染家蚕幼虫的问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多角体基因 PIGGYBAC 转基因 家蚕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