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多项临床研究观察表明肥胖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肥胖与骨质疏松症之间是否存在遗传因果效应尚不清楚。目的: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肥胖和骨质疏松之间的关联。方法:肥胖数据...背景:多项临床研究观察表明肥胖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肥胖与骨质疏松症之间是否存在遗传因果效应尚不清楚。目的: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肥胖和骨质疏松之间的关联。方法:肥胖数据来自人体特征遗传调查(GIANT)和英国生物样本库(UKBB)的汇总统计数据。骨质疏松症的数据来自从骨质疏松症遗传因素联盟(GeFOS)获得的2种骨密度表型:全身骨密度和跟骨骨密度。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基于Egger回归的孟德尔随机化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Egger regression,MR-Egger)和加权中位数法作为补充方法来计算肥胖遗传变异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因果关联。采用敏感性分析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利用Cochran’s Q检验分析结果的异质性,利用MR-Egger截距检验分析结果的水平多效性,留一法评估合并的逆方差加权法估计值是否具有潜在影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与结论:①肥胖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除身体质量指数与前臂骨密度外,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经身体质量指数调整的腰臀比与全身骨密度、跟骨骨密度、前臂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及股骨颈骨密度两两之间呈正向因果关系;进一步Meta分析显示,肥胖会增加骨密度的风险(OR=1.08,95%CI:1.05-1.11,P<0.01);②骨质疏松症对肥胖的影响:除了前臂骨密度、腰椎骨密度作为暴露因素对肥胖有因果关系外,其他数据集均显示全身骨密度、跟骨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与肥胖之间不呈现因果效应;进一步Meta分析显示,骨密度并不会增加肥胖的风险(OR=0.99,95%CI:0.98-1.01,P<0.01)。③结果证实:肥胖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肥胖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因素,但未发现骨质疏松症对于肥胖的因果关联。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中的交互作用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航天总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中的交互作用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航天总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2例GDM孕妇(GDM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102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妊娠早期(8~12周产检时)BMI、25-(OH)D3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时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1 h血糖(1 h PBG)、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评估BMI、25-(OH)D3预测GDM的价值,并分析BMI、25-(OH)D3在GDM中的交互作用。结果:GDM组OGTT时FBG、1 h PBG、2 h PBG及妊娠早期BMI水平高于对照组,GDM组妊娠早期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妊娠早期BMI与OGTT时FBG、1 h PBG、2 h PBG水平呈正相关,25-(OH)D3与OGTT时FBG、1 h PBG、2 h PBG水平呈负相关(均P<0.001)。妊娠早期高BMI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85,95%CI:1.161~1.422,P<0.001)、高25-(OH)D3是GDM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24,95%CI:0.899~0.948,P<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妊娠早期BMI、25-(OH)D3在GDM发生风险中呈正向交互作用,协同效应为二者单独存在产生效应之和的2.096倍(SI=2.096)。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妊娠早期BMI和25-(OH)D3联合预测GD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32,敏感度为76.47%,特异度为75.49%。结论:妊娠早期高BMI水平与低25-(OH)D3水平同时存在时GDM发生风险增加,可作为预测指标,为预防GDM提供指导信息。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身体体质量(body mass index,BMI)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分析202例首次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和202例非癌症患者的BMI情况,比较两组人群BMI的情况。结果首次确诊的结肠癌患者平均BM...目的探讨身体体质量(body mass index,BMI)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分析202例首次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和202例非癌症患者的BMI情况,比较两组人群BMI的情况。结果首次确诊的结肠癌患者平均BMI为(25.122±3.4642)kg/m2,对照组人群平均BMI为(21.175±3.0507)kg/m2,结直肠癌患者的BM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5)。根据性别、年龄和按胆囊炎或胆囊切除的不同进行分组后,可以看出结肠癌患者的BMI比健康对照组高。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是否有胆囊病、性别、是否结直肠癌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年龄与是否结直肠癌不相关。结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BMI有关。展开更多
为研究不同群体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生长的异质性,文章根据2016—2018年在北太平洋采集的柔鱼样本,对该物种胴长和体质量的性别和月间差异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和9个线性混合模型(Lin...为研究不同群体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生长的异质性,文章根据2016—2018年在北太平洋采集的柔鱼样本,对该物种胴长和体质量的性别和月间差异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和9个线性混合模型(Linear mixed model,LMM),用于研究不同群体柔鱼的胴长和体质量关系(m=aLb)在性别及时间上的差异。结果显示,东、西部群体不同性别柔鱼胴长、体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月份间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东部群体异速生长参数(b)的固定值(2.7634)小于3,表示其为负异速增长,肥满度随胴长增加而减少,胴体趋于细长;西部群体b的固定值(3.11719)大于3,表示其为正异速增长,肥满度随胴长增加而增大,胴体趋于宽厚。研究表明,性别和月份对不同群体柔鱼胴长和体质量关系均有显著影响,线性混合模型能将性别和月份的异质性通过随机效应在单个模型中更准确、方便地体现出来,进一步证实了此模型在个体生长异质性研究中的优势。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多项临床研究观察表明肥胖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肥胖与骨质疏松症之间是否存在遗传因果效应尚不清楚。目的: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肥胖和骨质疏松之间的关联。方法:肥胖数据来自人体特征遗传调查(GIANT)和英国生物样本库(UKBB)的汇总统计数据。骨质疏松症的数据来自从骨质疏松症遗传因素联盟(GeFOS)获得的2种骨密度表型:全身骨密度和跟骨骨密度。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基于Egger回归的孟德尔随机化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Egger regression,MR-Egger)和加权中位数法作为补充方法来计算肥胖遗传变异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因果关联。采用敏感性分析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利用Cochran’s Q检验分析结果的异质性,利用MR-Egger截距检验分析结果的水平多效性,留一法评估合并的逆方差加权法估计值是否具有潜在影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与结论:①肥胖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除身体质量指数与前臂骨密度外,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经身体质量指数调整的腰臀比与全身骨密度、跟骨骨密度、前臂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及股骨颈骨密度两两之间呈正向因果关系;进一步Meta分析显示,肥胖会增加骨密度的风险(OR=1.08,95%CI:1.05-1.11,P<0.01);②骨质疏松症对肥胖的影响:除了前臂骨密度、腰椎骨密度作为暴露因素对肥胖有因果关系外,其他数据集均显示全身骨密度、跟骨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与肥胖之间不呈现因果效应;进一步Meta分析显示,骨密度并不会增加肥胖的风险(OR=0.99,95%CI:0.98-1.01,P<0.01)。③结果证实:肥胖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肥胖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因素,但未发现骨质疏松症对于肥胖的因果关联。
文摘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中的交互作用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航天总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2例GDM孕妇(GDM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102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妊娠早期(8~12周产检时)BMI、25-(OH)D3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时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1 h血糖(1 h PBG)、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评估BMI、25-(OH)D3预测GDM的价值,并分析BMI、25-(OH)D3在GDM中的交互作用。结果:GDM组OGTT时FBG、1 h PBG、2 h PBG及妊娠早期BMI水平高于对照组,GDM组妊娠早期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妊娠早期BMI与OGTT时FBG、1 h PBG、2 h PBG水平呈正相关,25-(OH)D3与OGTT时FBG、1 h PBG、2 h PBG水平呈负相关(均P<0.001)。妊娠早期高BMI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85,95%CI:1.161~1.422,P<0.001)、高25-(OH)D3是GDM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24,95%CI:0.899~0.948,P<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妊娠早期BMI、25-(OH)D3在GDM发生风险中呈正向交互作用,协同效应为二者单独存在产生效应之和的2.096倍(SI=2.096)。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妊娠早期BMI和25-(OH)D3联合预测GD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32,敏感度为76.47%,特异度为75.49%。结论:妊娠早期高BMI水平与低25-(OH)D3水平同时存在时GDM发生风险增加,可作为预测指标,为预防GDM提供指导信息。
文摘目的探讨身体体质量(body mass index,BMI)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分析202例首次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和202例非癌症患者的BMI情况,比较两组人群BMI的情况。结果首次确诊的结肠癌患者平均BMI为(25.122±3.4642)kg/m2,对照组人群平均BMI为(21.175±3.0507)kg/m2,结直肠癌患者的BM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5)。根据性别、年龄和按胆囊炎或胆囊切除的不同进行分组后,可以看出结肠癌患者的BMI比健康对照组高。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是否有胆囊病、性别、是否结直肠癌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年龄与是否结直肠癌不相关。结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BMI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