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30年“碳达峰”为研究时点,通过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自下而上”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不同通道情境下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的网络格局,分析渤海...以2030年“碳达峰”为研究时点,通过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自下而上”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不同通道情境下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的网络格局,分析渤海通道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①2030年不同通道情境的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碳排放网络差异:陆上通道情境下,区际城市群碳交流向经济、交通发达轴带和渤海海峡端点城市集中;陆海通道情境下,区际碳交流向邻近陆上通道的城市集聚;渤海通道改善了区际城市群“渤海海峡端点城市”指向的高耗能局面。②2030年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减排潜力网络格局:以大连为减排枢纽,以渤海海峡为中心,强减排城市组对南多北少,并存在零减排城市组对;渤海通道主要通过端点城市向其他城市施以碳减排影响,对距其较远且处在公路物流边缘的部分城市的碳减排影响较为有限。展开更多
为查明蓬莱近海岸的地应力状态,开展了2个钻孔(深度小于200m)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工作,并与长岛附近海域3个钻孔的地应力状态进行了对比,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地应力随深度变化的特征,结合最大剪应力与平均主应力之比(μ m)...为查明蓬莱近海岸的地应力状态,开展了2个钻孔(深度小于200m)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工作,并与长岛附近海域3个钻孔的地应力状态进行了对比,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地应力随深度变化的特征,结合最大剪应力与平均主应力之比(μ m)和侧压力系数( K′)探讨了研究区的断层稳定性。结果表明:蓬莱近海岸和长岛海域的地应力状态基本一致,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主要表现为北东东至东西向,这与华北的区域应力场相一致;水平应力的梯度大于环渤海圈的平均地应力梯度;研究区浅部三向主应力相对大小以 S H >S h >S v 为主,这有利于逆断层的活动;研究区 K′值和μ m值均较高,分布区间分别为:2.76~3.98和0.47~0.59;陆区断层与区域应力方向均以较大角度相交,处于稳定的状态;海域的北西西向和北东向断层与区域应力场的方向夹角较小,如果区域应力持续增强,将有利于走滑断层的活动,这与震源机制以走滑型地震为主相符。研究结果对研究区内断层稳定性的评价和重大工程的设计及施工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以2030年“碳达峰”为研究时点,通过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自下而上”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不同通道情境下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的网络格局,分析渤海通道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①2030年不同通道情境的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碳排放网络差异:陆上通道情境下,区际城市群碳交流向经济、交通发达轴带和渤海海峡端点城市集中;陆海通道情境下,区际碳交流向邻近陆上通道的城市集聚;渤海通道改善了区际城市群“渤海海峡端点城市”指向的高耗能局面。②2030年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减排潜力网络格局:以大连为减排枢纽,以渤海海峡为中心,强减排城市组对南多北少,并存在零减排城市组对;渤海通道主要通过端点城市向其他城市施以碳减排影响,对距其较远且处在公路物流边缘的部分城市的碳减排影响较为有限。
文摘为查明蓬莱近海岸的地应力状态,开展了2个钻孔(深度小于200m)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工作,并与长岛附近海域3个钻孔的地应力状态进行了对比,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地应力随深度变化的特征,结合最大剪应力与平均主应力之比(μ m)和侧压力系数( K′)探讨了研究区的断层稳定性。结果表明:蓬莱近海岸和长岛海域的地应力状态基本一致,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主要表现为北东东至东西向,这与华北的区域应力场相一致;水平应力的梯度大于环渤海圈的平均地应力梯度;研究区浅部三向主应力相对大小以 S H >S h >S v 为主,这有利于逆断层的活动;研究区 K′值和μ m值均较高,分布区间分别为:2.76~3.98和0.47~0.59;陆区断层与区域应力方向均以较大角度相交,处于稳定的状态;海域的北西西向和北东向断层与区域应力场的方向夹角较小,如果区域应力持续增强,将有利于走滑断层的活动,这与震源机制以走滑型地震为主相符。研究结果对研究区内断层稳定性的评价和重大工程的设计及施工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