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rn sedimentation rate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n the west coast of the Bohai Gulf 被引量:15
1
作者 MENGWei LEIKun +4 位作者 ZHENGBinghui WANGFu WANGHong LIJianfen LIYo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6-53,共8页
On the basis of the measurement of 210Pbex and 137Cs activities in the sediment cores taken from the intertidal zone on the west coast of the Bohai Gulf, the average sedimentation rates of modern sediments are calcula... On the basis of the measurement of 210Pbex and 137Cs activities in the sediment cores taken from the intertidal zone on the west coast of the Bohai Gulf, the average sedimentation rates of modern sediments a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sandy area of the intertidal zone (from Daogouzi to the Duliujian River), the sedimentation rate from 1955 to 1963 is 3.43-4.06 cm/a, and is within the range of 0.65 ̄1.59 cm/a since 1963. The average sedimentation rate in the muddy area (around Qikou) is approximately 1.81 cm/a. The results above suggest that the sandy area of the intertidal zone has experienced rapid sedimentation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60s, and the sedimentation slows down after the 1960s, and the sedimentation rates increase from north to south spatially. The rapid sedi- mentation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60s in the sandy area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North China has plentiful precipit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and the intertidal zone is supplied with abundant matter sources for sedimentation. After the 1960s, the weakened sedimentation may be a result of the reduction of sand transported to the intertidal zone, which is a consequence of diminished rainfall in North China and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Haih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hai gulf intertidal zone sedimentation rate 210Pbex 137Cs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salt diapirism and faulting in the central structural belt of the Dongying sag,Bohai Gulf basin,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YUJianguo LISanzhong +3 位作者 WANGJinduo TIMOTHYMKusky WANGXinhong LUShengqi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8-42,共15页
Many growth faults developed in the Dongying sag of the Jiyang depression of the Bohai Gulf basin, China. These normal growth faults consist of flower-like grabens in the hanging walls of the major faults, accompanied... Many growth faults developed in the Dongying sag of the Jiyang depression of the Bohai Gulf basin, China. These normal growth faults consist of flower-like grabens in the hanging walls of the major faults, accompanied by reverse dragging. The central structural belt is an important structural unit in the Dongying sag, and is divided into a series of small blocks by these faults. These internal block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structural classes, including parallel blocks, arc-shape blocks, plume-like blocks, ring-radial blocks, and splay blocks. It is shown that these complicated block classes and the 'negative flower-like' fault associations in the central structural belt resulted from regional NNW-SSE extension accompanying local salt diapirism and related reverse dragging, rather than strike-slip faulting. On the basis of the diapirism strength, diapers in the central structural belt can be divided into lower salt ridges and pillows, and blind piercing structures. Diapir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ome salts with a little soft mudstone and gypsum. These structures began forming during deposition of the Sha 3 member and terminated during deposition of the Guangtao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gying sag FAULT SALT DIAPIRISM bohai gulf
下载PDF
Significant Oil Discovery by Joint Exploration in Bohai Gulf
3
《China Oil & Gas》 CAS 1999年第3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Significant Oil Discovery by Joint Exploration in bohai gulf
下载PDF
遗产综合体构建研究--以盐城世界自然遗产为例
4
作者 陈耀华 魏天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世界遗产管理已经进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亟须探索保护与发展联动的管理模式。借鉴“旅游综合体”这一功能复合、高效互动、以点带面的旅游开发模式,在遗产地构建“遗产综合体”,即以遗产保护为核心,由与遗产相关的监测、研究... 世界遗产管理已经进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亟须探索保护与发展联动的管理模式。借鉴“旅游综合体”这一功能复合、高效互动、以点带面的旅游开发模式,在遗产地构建“遗产综合体”,即以遗产保护为核心,由与遗产相关的监测、研究、展示、服务、产业等多种设施或机构以及管理体制、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等制度环境共同构成的功能复合体。它遵循多元综合、保护与发展联动、区域促进等原则,旨在实现遗产保护与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I期)为例,探讨盐城遗产综合体的现状、问题和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世界遗产 遗产综合体 可持续发展 盐城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Study on Geological and Seismogenic Structures in the Region of 1969 M 7.4 Bohai Sea Earthquake 被引量:8
5
作者 Xu Jie, Gao Zhanwu, Sun Jianbao, and Song Changqing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Beijing 100029,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1年第4期365-379,共15页
A more detailed and deep-going analysis of tectonic conditions for the 1989 Bohai Sea M 7.4 earthquake area has been made based on the data of oi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results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es. The ob... A more detailed and deep-going analysis of tectonic conditions for the 1989 Bohai Sea M 7.4 earthquake area has been made based on the data of oi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results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es. The obtained result fills the gap in seismotectonic research of Large Bohai Sea earthquake area of North China. The earthquake area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enozoic rifted basin of the Bohai Gulf, along the intersection zone between the NNE-trending Yingkou-Weifang fault zone and the NW-trending Beijing-Penglai fault zone. In the early-Tertiary fault-depression stage, three sets of faults, the NNE-, NW-, and W-E-trending faults, were developed in the upper crust in the area. They are listric and planar in the form, of normal fault character and mostly the major faults in faulted depressions. In the fault-depression stage since late Tertiary, the preexisting faults have undergone movement to different extent. Meanwhile, a new NE-trending Huanghekou (Yellow River Mouth)-Miaoxibei fault zone was developed. The focal faulting of the M 7.4 earthquake, striking to N45°E and dipping to SE, is nearly vertical, with dextral strike-slip nature, and buried down to depth of 15~34 km. The seismogenic fault for the large earthquake is not the Yingwei fault, but the newly generated Huanghekou-Miaoxibei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hai gulf basin bohai Sea Ms7.4 EARTHQUAKE Newly generated FAULT zone LIS tric FAULT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的演化 被引量:63
6
作者 戴俊生 陆克政 +1 位作者 漆家福 陈书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20,共5页
在伸展和走滑两种活动体制下,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有五种类型。孔店—沙四期主要发育非旋转地堑、旋转半地堑、滚动半地堑和走滑地堑,沙三—沙二期以滚动半地堑和复式半地堑为主,沙一—东营期主要发育滚动半地堑、复式半地堑... 在伸展和走滑两种活动体制下,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有五种类型。孔店—沙四期主要发育非旋转地堑、旋转半地堑、滚动半地堑和走滑地堑,沙三—沙二期以滚动半地堑和复式半地堑为主,沙一—东营期主要发育滚动半地堑、复式半地堑和走滑地堑。盆地构造样式的演化遵循着三个序列,即旋转半地堑→滚动半地堑→复式半地堑序列、非旋转地堑→滚动半地堑→复式半地堑序列和非旋转地堑→走滑地堑序列。演化序列本身存在差异并受断裂活动的控制。构造样式的演化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后两种序列沿郯庐断裂带、沧东—兰聊断裂带和太行山东麓断裂带发生,与三条岩石圈走滑带吻合。第一种序列发生在上述三条走滑带之间,构成两个伸展区。构造样式的演化与烃源岩、油气藏和含油气系统的性质和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地堑 盆地 早第三纪 油气成因
下载PDF
渤海湾水环境氮、磷营养盐分布特点 被引量:26
7
作者 秦延文 孟伟 +3 位作者 郑丙辉 雷坤 苏一兵 张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关键词 渤海湾 水体 柱状沉积物 分布特点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油气运移聚集特征 被引量:46
8
作者 李丕龙 翟庆龙 +2 位作者 荣启宏 蒋有录 谭丽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4-66,共3页
以渤海湾盆地最大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构造带为例,分析凹中隆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的油气运移聚集特征和成藏模式,探讨该构造带中断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多方面影响。根据油气来源、运移特点和流体压力状况,将该带油... 以渤海湾盆地最大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构造带为例,分析凹中隆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的油气运移聚集特征和成藏模式,探讨该构造带中断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多方面影响。根据油气来源、运移特点和流体压力状况,将该带油气藏的形成归纳为下部自源原生型、中部它源原生型、上部它源次生型3种成藏模式。研究区具有早第三纪末和晚第三纪馆陶组沉积末─明化镇组中期这两个主要成藏期,以晚期成藏为主。油气沿断裂间歇式运移,并沿断层形成多套叠瓦式油藏组合。断裂的纵向发育层位与油气的赋存层系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中央背斜带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特征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滨海盐渍土的盐渍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4
9
作者 柴寿喜 杨宝珠 +3 位作者 王晓燕 魏丽 王沛 仲晓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7-1221,1226,共6页
渤海湾西岸滨海盐渍土的盐渍化特征与滨海平原的地面高程、气候条件、盐渍土的理化性状、地下水的矿化度及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就土盐渍化的程度而言,地面高程较高处的土高于地面高程较低处的土,上层土高于下层土。受蒸发和降水影响,... 渤海湾西岸滨海盐渍土的盐渍化特征与滨海平原的地面高程、气候条件、盐渍土的理化性状、地下水的矿化度及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就土盐渍化的程度而言,地面高程较高处的土高于地面高程较低处的土,上层土高于下层土。受蒸发和降水影响,地下水位以上土的盐渍化敏感深度为1 m左右。随着气候的变化,滨海盐渍土显现出春季蒸发,上层土积盐;夏季淋洗,土中盐分向下移动的盐渍化特征。随着深度的增加,土的含盐量逐渐减少,至地下水位附近出现轻微增长。从剖面上地表至地下水位间可划分为3个不同聚盐形态和含盐量的土盐渍化程度分区带,即土蒸发浓缩聚盐带、土盐化变动带和土饱水溶盐带;平面上向海岸线方向延伸,土逐渐由非盐渍土变为弱盐渍土、中盐渍土和强盐渍土,含盐量和盐渍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地下水位浅和地下水矿化度高,则上层土的盐渍化程度就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 渤海湾西岸 土盐渍化 土的含盐量 地下水矿化度
下载PDF
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古生界成藏史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肖丽华 孟元林 +5 位作者 李臣 殷秀兰 杨辉 冯文彦 齐金成 曲爱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3-45,共3页
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拉曼光谱和储集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的研究结果 ,冀中坳陷文安斜坡上古生界煤成烃油气藏的形成有两期 ,第一期发生在中生代末 ,但成藏后被其后的燕山运动破坏 ;第二期在古近纪 ,是本区油气藏形成... 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拉曼光谱和储集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的研究结果 ,冀中坳陷文安斜坡上古生界煤成烃油气藏的形成有两期 ,第一期发生在中生代末 ,但成藏后被其后的燕山运动破坏 ;第二期在古近纪 ,是本区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冀中坳陷上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勘探应以二次生烃区周围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圈闭为目标。图 3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烃 油气藏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测年 拉曼光谱 古生界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环渤海湾苹果产区老果园与连作果园土壤线虫群落特征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杨树泉 沈向 +3 位作者 毛志泉 尹承苗 王峰 王青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445-4451,共7页
应用类群多样性、类群丰富度、个体密度和功能类群指数等群落参数,于2009年5-10月分3次对环渤海湾苹果栽植区老果园不同位置和连作果园取样研究了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苹果连作对果园土壤生物环境具有明显的恶化作用,连作果园土... 应用类群多样性、类群丰富度、个体密度和功能类群指数等群落参数,于2009年5-10月分3次对环渤海湾苹果栽植区老果园不同位置和连作果园取样研究了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苹果连作对果园土壤生物环境具有明显的恶化作用,连作果园土壤环境条件恶劣;对功能类群指数的统计表明,苹果连作明显改变了果园土壤中植物寄生性线虫r-选择和k-选择的比例,与自由生活线虫比较,连作对植物寄生线虫影响更明显;连作提高了果园的土壤线虫PPI/MI,说明连作对果园土壤健康的扰动最大;土壤不同食性线虫数量统计结果显示,环渤海湾苹果栽植区植食性线虫数量未达线虫伤害阈值,线虫不是引起环渤海湾地区苹果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线虫 连作果园 环渤海湾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潮间带现代沉积速率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孟伟 雷坤 +4 位作者 郑丙辉 王福 王宏 李建芬 李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72,共6页
利用渤海湾西岸潮间带柱状沉积物的210Pbex和137Cs活度测定结果,计算了潮间带现代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结果表明,渤海湾西岸潮间带砂质区(道沟子至独流减河)1955~1963年的沉积速率为3.43~4.06cm/a,1963年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65~1... 利用渤海湾西岸潮间带柱状沉积物的210Pbex和137Cs活度测定结果,计算了潮间带现代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结果表明,渤海湾西岸潮间带砂质区(道沟子至独流减河)1955~1963年的沉积速率为3.43~4.06cm/a,1963年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65~1.59cm/a;泥质区(歧口附近)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1.81cm/a.上述结果说明潮间带砂质区在20世纪50~60年代发生快速沉积作用,60年代之后沉积作用变缓.这可能是由于华北地区在该时段具有丰沛的降水和入海水沙,为潮间带沉积物提供了丰富的物源.60年代以后沉积作用变缓可能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入海水量减少和由此导致的物源减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潮间带 沉积速率 ^210PBEX ^137CS
下载PDF
黄骅坳陷新近系馆陶组重矿物特征及物源区意义 被引量:26
13
作者 孙小霞 李勇 +5 位作者 丘东洲 肖敦清 武站国 张连雪 陈蓉 赵瞻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61-66,共6页
黄骅坳陷馆陶组发育一套以辫状河沉积为主的沉积体系,储集物性较好,是研究区内的重要储油层。整个黄骅坳陷新近系物源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本文重点利用统计学中的Q型聚类及R型聚类的方法对重矿物含量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不同的重矿物... 黄骅坳陷馆陶组发育一套以辫状河沉积为主的沉积体系,储集物性较好,是研究区内的重要储油层。整个黄骅坳陷新近系物源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本文重点利用统计学中的Q型聚类及R型聚类的方法对重矿物含量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不同的重矿物组合区及相应的母岩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重矿物含量特征可划分出A—D 4个不同的重矿物组合区,其中A、B、C区的母岩类型与周围燕山、沧县、埕宁3个古隆起的岩石类型能很好对应,重矿物稳定系数所揭示的物源方向也与3个古隆起位置相吻合;D区与前3个分异性很大,且重矿物稳定系数极高,应为远源搬运的沉积物,远于周围的古隆起,可能与古黄河沉积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新近系 重矿物 物源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抗冰导管架平台失效模式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岳前进 张大勇 +1 位作者 刘圆 佟保林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3,共6页
基于多个现役结构的监测数据,对渤海抗冰导管架平台的动力失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渤海抗冰导管架平台属于典型的柔性抗冰结构,存在比较显著的冰激振动现象,冰振不仅能引起显著的导管架管结点疲劳应力,还会激起较大的甲板加速度响应,... 基于多个现役结构的监测数据,对渤海抗冰导管架平台的动力失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渤海抗冰导管架平台属于典型的柔性抗冰结构,存在比较显著的冰激振动现象,冰振不仅能引起显著的导管架管结点疲劳应力,还会激起较大的甲板加速度响应,引起作业人员与上部设施的疲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冰结构 冰激振动 失效模式 导管架平台 渤海湾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地层流体压力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胜利 于兴河 +2 位作者 陈建阳 冯动军 王永诗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37-42,共6页
结合实测资料及理论计算,划分出了6种不同的异常压力类型。沾化凹陷油气藏以正常压力为主,但深部地层存在异常高压油气藏。平面上,沾化凹陷异常高压主要发育在陡坡与凹陷中心,而低压在缓坡相对发育。纵向上,深部欠压实带发育异常高压,... 结合实测资料及理论计算,划分出了6种不同的异常压力类型。沾化凹陷油气藏以正常压力为主,但深部地层存在异常高压油气藏。平面上,沾化凹陷异常高压主要发育在陡坡与凹陷中心,而低压在缓坡相对发育。纵向上,深部欠压实带发育异常高压,中部混合压实带高压与低压均可出现,而上部正常压实带以常压为主。沾化凹陷深部油气勘探的重点应为高势区中的相对低势区或高势区相邻的低势区,重点问题是结合压力与势分布寻找有利储层和隐蔽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沾化凹陷 流体压力 压力类型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区及其整治策略 被引量:86
16
作者 刘玉 刘彦随 郭丽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6-312,共7页
为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项目提供决策依据,该文以环渤海地区327个县域为评价单元,从整理潜力、整理能力和整理迫切度3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区的概念模型,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计... 为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项目提供决策依据,该文以环渤海地区327个县域为评价单元,从整理潜力、整理能力和整理迫切度3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区的概念模型,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计算综合评价值,运用指标判别法将研究区划分为5种类型区。研究认为,优先整理区着重推进城镇化引领型的村庄整治模式;重点整理区依据组织整合、产业整合、空间整合的原则适时推行区域内部"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优化调整区应以内部挖潜为主推进农村建设用地调整;适度整理区在整理过程中重点关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挂钩项目优选区应实施整域推进的区域整理模式,实现城乡等级体系重构和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的有效结合。该研究有助于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有序整理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农村地区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 指标判别法 整治模式 概念模型 环渤海地区
下载PDF
海风锋在渤海西岸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7
17
作者 东高红 何群英 +2 位作者 刘一玮 解以扬 戴云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00-1107,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及中尺度TJ-WRF模式输出资料,对2009年7月6日天津宁河地区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渤海湾海风锋对沿岸局地暴雨的触发机理。结果表明:此次局地暴雨过程是在...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及中尺度TJ-WRF模式输出资料,对2009年7月6日天津宁河地区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渤海湾海风锋对沿岸局地暴雨的触发机理。结果表明:此次局地暴雨过程是在有利天气背景条件下发生的,暴雨发生地存在局地层结不稳定和较好的水汽条件。海风锋本身有一辐合抬升区,区域内有弱对流存在;当海风锋移到局地存在层结不稳定且水汽充足的区域,其抬升区的辐合上升运动迅速加强,从而触发该地区雷暴的新生发展;海风锋与迎面移来的雷暴相遇,会对雷暴的加速发展起到加强作用。利用中尺度WRF模式输出资料进行分析看到,两条辐合线相交处易激发出强雷暴,雷暴出现在近地层大气暖干区的北端、湿空气的交汇处;海风锋对雷暴的新生发展有明显的触发抬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海风锋 局地暴雨 触发机理 中尺度TJ-WRF模式
下载PDF
用镜质体反射率重建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荣西 张锡云 金奎励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5-709,共5页
本文以渤海湾盆地为例 ,讨论通过定量研究镜质体反射率剖面资料来重建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曾经历过与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相对应的两次重要的构造抬升、剥蚀事件。估算的这两次构造抬升作用剥蚀的地层厚度分别平均... 本文以渤海湾盆地为例 ,讨论通过定量研究镜质体反射率剖面资料来重建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曾经历过与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相对应的两次重要的构造抬升、剥蚀事件。估算的这两次构造抬升作用剥蚀的地层厚度分别平均约为 1 1 1 0m和 90 0m ,剥蚀速率分别为 35~82m/Ma和 8~ 1 7m/Ma。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不同地史时期古地温梯度不同 ,中生代古地温梯度 ( 4 .33~ 4 .6 7℃ / 1 0 0m)明显高于晚古生代 ( 3.4 9~3.92℃ / 1 0 0m)和新生代 ( 3.75~ 3.76℃ / 1 0 0m)以及现代地温梯度 ( 3.5~3.7℃ / 1 0 0m) ,这表明本区在中生代时曾出现过高热异常。镜质体反射率剖面回归参数 (热响应因子b)反映出渤海湾盆地在新生代沉降速度明显加大 ,此时控制盆地沉降作用的构造背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强烈的坳陷和断裂作用取代了晚古生代地台和中生代的断陷而成为本区最重要的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镜质体反射率 构造演化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断裂作用 抬升作用 剥蚀速率
下载PDF
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沉积岩若干稀土元素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邵磊 朱伟林 +1 位作者 吴国瑄 赵泉鸿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2-665,共4页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及其周边地区早第三纪泥岩沉积物主要源自凹陷周边的隆起区 ,母岩中太古代地层占有相当比重 .不同坳陷沉积物源的时代有随时间发生改变的现象 ,在秦南凹陷、黄河口凹陷及莱洲湾凹陷 ,源区地层时代从沙河街期到东营期...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及其周边地区早第三纪泥岩沉积物主要源自凹陷周边的隆起区 ,母岩中太古代地层占有相当比重 .不同坳陷沉积物源的时代有随时间发生改变的现象 ,在秦南凹陷、黄河口凹陷及莱洲湾凹陷 ,源区地层时代从沙河街期到东营期有由新变老的趋势 ;辽东湾地区源区地层时代随时间变化不明显 ,而在渤中凹陷西侧的歧口 -埕北凹陷则恰相反 ,源区地层随时间由老变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泥岩 沉积地球化学 物源分析 凹陷 沉积岩 稀土元素
下载PDF
渤海湾滨海平原全新统层型剖面地层划分与建组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凤林 王宏 +6 位作者 王云生 张金起 张玉发 李建芬 林防 阎玉忠 龙天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35,共12页
天津市宁河县俵口乡兴坨全新统层型剖面的地层划分与建组,是在近年来1∶5万淮淀乡幅(J50E005015)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地质调查,岩性描述,孢粉、软体、微体古生物和重矿物鉴定,14C、OSL测年,古地磁测量、化学分析和粒度分析等系统... 天津市宁河县俵口乡兴坨全新统层型剖面的地层划分与建组,是在近年来1∶5万淮淀乡幅(J50E005015)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地质调查,岩性描述,孢粉、软体、微体古生物和重矿物鉴定,14C、OSL测年,古地磁测量、化学分析和粒度分析等系统研究建立起来的。本文从气候、构造、地理等古环境角度对岩石地层、磁性地层、气候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事件地层、化学地层和矿物地层等进行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组的三分层次明显,符合全国地层委员会有关层型剖面和建组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滨海平原 全新统层型剖面 分层与建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