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与导集数量关系的研究
1
作者 徐厚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4-16,共3页
集合理论是研究实变函数的基础,在研究集合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导集理论的研究,主要研究了集与导集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集与导集数量关系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集与导集的数量关系简化地解决了一些著名定理与结论的证明,为使导集理论更... 集合理论是研究实变函数的基础,在研究集合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导集理论的研究,主要研究了集与导集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集与导集数量关系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集与导集的数量关系简化地解决了一些著名定理与结论的证明,为使导集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建立更加广泛的分析理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集 Heine-Borel定理 bolano-Weierstrass定理
下载PDF
当下拉美叙事文学多元化视角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以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长篇小说《2666》为例
2
作者 张梦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138-147,160,共11页
智利作家波拉尼奥的长篇小说《2666》围绕一群文学评论家寻找隐藏在作品背后神秘作家的曲折历程而展开,以现实主义的多元化叙事角度,生动记录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多个国家翻译家、评论家和作家、出版家的真实景况,揭示了当今知... 智利作家波拉尼奥的长篇小说《2666》围绕一群文学评论家寻找隐藏在作品背后神秘作家的曲折历程而展开,以现实主义的多元化叙事角度,生动记录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多个国家翻译家、评论家和作家、出版家的真实景况,揭示了当今知识分子群体之间相互依赖又充斥矛盾的微妙关系;描写了文学评论在作家及其作品走上"圣坛"或被打入地狱过程中的作用;全景般地展示了当下世界文学圈内知识分子的行为与心路历程,为我们观察当下欧洲及拉美知识分子形象,以及拉美"文学爆炸"后时期的文学发展脉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美 叙事文学 波拉尼奥 《2666》 知识分子
下载PDF
波拉尼奥小说《2666》的流动特征及弹性叙事
3
作者 廖北平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7-41,共5页
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成长于二战结束初期,其文学作品以后现代主义为主要创作风格,擅长描写动荡社会局势下的社会缩影。波拉尼奥遗作《2666》通过五部分看似独立开放、实则环环相扣的故事,描绘了20世纪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据此... 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成长于二战结束初期,其文学作品以后现代主义为主要创作风格,擅长描写动荡社会局势下的社会缩影。波拉尼奥遗作《2666》通过五部分看似独立开放、实则环环相扣的故事,描绘了20世纪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据此,文章研究了波拉尼奥小说《2666》中的流动特征和弹性叙事,从兽性与人性的流动、过去与现在的流动、理想与现实的流动等维度展开对小说流动特征的解读;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展开对小说弹性叙事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拉尼奥 《2666》 流动特征 弹性叙事
下载PDF
论波拉尼奥小说的纳粹德国书写
4
作者 张伟劼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97,共7页
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在《美洲纳粹文学》《遥远的星辰》《2666》等多部小说中以纳粹德国为题材。在这些小说中,作者或是虚构具有法西斯美学偏好、认同纳粹种族主义思想的拉美作家和艺术家,或是重写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惨案,... 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在《美洲纳粹文学》《遥远的星辰》《2666》等多部小说中以纳粹德国为题材。在这些小说中,作者或是虚构具有法西斯美学偏好、认同纳粹种族主义思想的拉美作家和艺术家,或是重写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惨案,对拉美军人独裁政权犯下的罪行、拉美社会潜在的种族主义思想和某些拉美国家政府包庇纳粹战犯的事实进行揭露和批判,以自己的独特风格书写拉丁美洲现实、展现人性之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贝托·波拉尼奥 纳粹德国 拉美文学
原文传递
不确定的美学: 波拉尼奥小说《2666》的时空结构解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晏博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7,共9页
波拉尼奥的叙事作品在艺术手法和创作思想上体现出强烈的后现代色彩,但并不拘泥于此,而是糅合了作者对早年创伤记忆的缅怀与反思、对当今世界危机与隐疾的观察和描述,以及对人类未来命运、文学艺术意义与使命的探讨和追寻。出版于2004... 波拉尼奥的叙事作品在艺术手法和创作思想上体现出强烈的后现代色彩,但并不拘泥于此,而是糅合了作者对早年创伤记忆的缅怀与反思、对当今世界危机与隐疾的观察和描述,以及对人类未来命运、文学艺术意义与使命的探讨和追寻。出版于2004年的长篇小说《2666》是波拉尼奥的遗作,小说篇幅宏大,全景式地展现了20世纪末拉美社会人们的生存状态,描述了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面貌,从全世界、全人类的高度揭示了身处这一时代的人们各自的惶恐、失落与期许。流动、碎片化和不确定的特质充溢着整个文本,构成了波拉尼奥叙事作品独特的美学风格,而多向度、弹性化的叙事时间和犹如黑洞般的叙事空间是了解这种"不确定美学"及其思想内核的重要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拉尼奥 《2666》时空结构 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