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of Conta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BmNPV in Eggs and Moths of Bombyx mori
1
作者 Claudia Regina das Neves Saez Roxelle Ethienne Ferreira Munhoz +7 位作者 Naiara Climas Pereira Thais Souto Bignotto Veronica Aureliana Fassina Graziele Milani Pessini Laura Beatriz Garay Lucineia de Fatima Chasko Ribeiro Rose Meire Costa Brancalhao Maria Aparecida Fernandez 《Open Journal of Genetics》 2014年第5期370-377,共8页
This study reports the molecular detection of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 in silkworm strains of the Universidade Estadual de Maringá Brazilian Germplasm Bank (UBGB). DNA extraction was carried out b... This study reports the molecular detection of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 in silkworm strains of the Universidade Estadual de Maringá Brazilian Germplasm Bank (UBGB). DNA extraction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six Bombyx mori female moths of each strain, followed by PCR amplification. A pair of primers was designed based on a specific sequence of the baculovirus genome related to the BmNPV ORF 14. Another pair of primers was used to amplify the silkworm Actin A3 gene segment, which was used as positive control. Twenty gene pools were analyzed, and fifteen revealed a fragment of 443 base pairs (bp), which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the BmNPV. The frequency of contaminated moths was as following: 100% for silkworm strains M18-2, M12-2 and J1;83% for C25, C75 and C24 strains;66% for KR01;50% for M11-A;33% for AS3, B106, M8 and M11 and 16% for C211, E8 and Hindu strains. These are promising result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ntaminated B. mori moths by BmNPV, which may prevent virus proliferation in subsequent generations. We also analyzed DNA samples extracted from B. mori eggs, but the results were not conclusive regarding the detection of the fragments of the expected size (443 bp). The difficulty in detecting BmNPV contamination in B. mori eggs may be due to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virus in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kworm Diseases SERICULTURE Viruses in Insects bmnpv bombyx mori
下载PDF
家蚕热激蛋白Hsp25.4对BmNPV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唐芬芬 杨伟克 +4 位作者 张祖芸 何超 沈登荣 张睿 谢昆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57-3762,共6页
【目的】探究家蚕热激蛋白(Hsp25.4)基因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virus,Bm NPV)侵染家蚕后的表达变化规律,明确敲低该基因表达后对BmNPV增殖复制的影响,为深入解析BmHsp25.4蛋白在BmNPV侵染家蚕过程中发挥... 【目的】探究家蚕热激蛋白(Hsp25.4)基因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virus,Bm NPV)侵染家蚕后的表达变化规律,明确敲低该基因表达后对BmNPV增殖复制的影响,为深入解析BmHsp25.4蛋白在BmNPV侵染家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龄家蚕幼虫为研究对象,经口添食10μL预先制备好的BmNPV-T3株病毒悬液(5×108个/mL),对照组添食等量灭菌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Hsp25.4基因在BmNPV侵染6 h各组织的表达情况,并选择相对表达量较高的3个组织,分析BmHsp25.4基因时空表达图谱;注射双链RNA(dsRNA)检测BmHsp25.4基因在体内的干涉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Hsp25.4基因干涉后对BmNPV增殖复制的影响。【结果】BmNPV侵染家蚕6 h,BmHsp25.4基因在家蚕血液、中肠和脂肪体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升高;时空表达谱结果显示,BmHsp25.4基因在3个组织中的表达谱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血液和中肠组织的相对表达量均在6h达峰值,而脂肪体则在BmNPV侵染12h时相对表达量达最高;注射dsRNA干涉后,试验组BmHsp25.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降低61.81%(P<0.01,下同),说明BmHsp25.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被成功干涉;BmHsp25.4基因干涉后,感染24 h ds BmHsp25.4的gp41基因在各时期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ds GFP处理,感染48 h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BmNPV侵染能引起BmHsp25.4基因的表达,并且敲低BmHsp25.4基因的表达能提高BmNPV早期在虫体内的增殖,推测Hsp25.4蛋白在家蚕的抗病毒免疫中发挥关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热激蛋白 RNA干扰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the Bac-to-Bac System of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 被引量:6
3
作者 Jin-shan HUANG  Bi-fang HAO   +3 位作者 Xiu-lian SUN  Fei DENG  Hua-lin WANG  Zhi-hong HU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7年第3期218-225,共8页
To construct the Bac-to-Bac expression system of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a transfer vector was constructed which contained an Escherichia coli(E.coli)mini-F replicon and a lacZ:attTN7:lacZ cassette wit... To construct the Bac-to-Bac expression system of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a transfer vector was constructed which contained an Escherichia coli(E.coli)mini-F replicon and a lacZ:attTN7:lacZ cassette within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egions of the BmNPV polyhedrin gene.B.mori larvae were cotransfected with wild-type BmNPV genomic DNA and the transfer vector through subcutaneous injection to generate recombinant viruses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vivo.The genomic DNA of budded viruses extracted from the hemolymph of the transfected larvae was used to transform E.coli DH10B.Recombinant bacmids were screened by kanamycin resistance,PCR and restriction enzyme(REN)digestion.One of the bacmid colonies,BmBacJS13,which had similar REN profiles to that of wild-type BmNPV,was selected for further research.To investigate the infectivity of BmBacJS13,the polyhedrin gen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bacmid and the resultant recombinant(BmBacJS13-ph)was transfected to BmN cells.The budded virus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upernatant of the transfected cells and used for infecting BmN cells.Growth curv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BmBacJS13-ph had a similar growth curve to that of wild-type BmNPV.Bio-assays indicated that BmBacJS13-ph was also infectious to B.mori larv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表达 基因表达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AC-TO-BAC系统 基因载体
下载PDF
BmNPV侵染后不同抗性家蚕品系中肠组织转录组学分析
4
作者 刘勇 龚椿营 +5 位作者 艾均文 薛宏 何行健 贾超华 陈卓华 任立志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1-9,13,共10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造成蚕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食下感染引发家蚕血液型脓病,中肠是免疫病原体的重要组织器官。研究比较了家蚕BmNPV抗性品系C9K和敏感性品系HYB感染BmNPV后中肠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以期筛...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造成蚕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食下感染引发家蚕血液型脓病,中肠是免疫病原体的重要组织器官。研究比较了家蚕BmNPV抗性品系C9K和敏感性品系HYB感染BmNPV后中肠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以期筛选家蚕BmNPV的抗性相关基因,为解析家蚕BmNPV抗性机制以及抗病毒育种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BmNPV侵染能够诱导2个品系家蚕的全基因组转录水平发生较大变化,GO分析显示这些变化主要涉及到代谢过程、跨膜转运、膜结构、酶活性、信号传导、结合功能等,KEGG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主要参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糖类代谢、次级产物代谢等;BmNPV感染后,一些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了变化,许多与黑化和细胞凋亡等相关的DEGs可能参与宿主对BmNPV感染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抗性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家蚕品种871C×872C对BmNPV抗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文学 青学刚 +3 位作者 刘俊凤 刘刚 肖金树 徐安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79-781,共3页
对中国蚕业研究所选育的家蚕品种871C×872C进行了BmNPV攻毒饲养试验。结果表明,871C×872C在同浓度添食病毒条件下,全龄死亡率明显小于对照品种,其半致死浓度(LC50)为109,较对照品种提高了4,5个数量级,抗BmNPV能力显著。
关键词 家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抗性 半致死浓度
下载PDF
BmNPV对家蚕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唐芬芬 杨伟克 +3 位作者 朱峰 邵榆岚 张永红 白兴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08-2313,共6页
【目的】探究喂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后家蚕血淋巴和中肠组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明确BmNPV侵染对家蚕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解析BmNPV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探究喂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后家蚕血淋巴和中肠组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明确BmNPV侵染对家蚕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解析BmNPV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五龄家蚕为研究对象,经口喂食BmNPV,分别于添食后6、12、18、24、30、36、42和48 h采集家蚕的血淋巴和中肠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种抗氧化酶基因(Bmsod和Bmcat)的表达水平,同时以抗氧化酶活性测试盒测定SOD和CAT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BmNPV侵染五龄家蚕能引起典型的血液型脓病,主要表现为蚕体环节肿胀,狂躁爬行,体壁易破,体液呈乳白色等。家蚕血淋巴和中肠组织中Bmsod和Bmcat基因均在感染BmNPV中期开始上调表达,在感染后期呈下调表达趋势,其相对表达量也呈先增加后急剧减少的变化趋势。添食BmNPV后,家蚕血淋巴和中肠组织的SOD活性在感染18和24 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添食等量灭菌水)家蚕(P<0.01,下同),但从感染30 h起SOD活性开始急剧下降,至感染48 h时降至最低值。家蚕血淋巴和中肠组织的CAT活性在感染早期(6 h)略有下降,从感染12 h起CAT活性开始呈上升趋势,血淋巴CAT活性在感染18~30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后急剧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家蚕(P<0.05,下同);中肠组织CAT活性仅在感染18和24 h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家蚕,从感染30 h起开始持续下降,至感染48 h时降至最低值,约为对照组家蚕的18%。【结论】BmNPV侵染能影响家蚕机体相关保护酶活性及其基因转录水平,SOD和CA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在感染中期增加,感染后期则急剧降低,提示抗氧化酶SOD和CAT在家蚕的抗病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SOD CAT 酶活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家蚕抗BmNPV品系与感性品系血淋巴液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蔡克亚 陈克平 +2 位作者 刘晓勇 姚勤 李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5-290,共6页
利用遗传学的原理,通过杂交和回交的方法,建立家蚕抗BmNPV、感BmNPV以及近等基因系模型,利用2-D电泳和MALDI TOF/TOF MS质谱技术,从蛋白质组水平上研究家蚕对BmNPV抵抗性。其结果是获得家蚕高抗NB,高感306,近等基因系BC_8五龄起蚕血淋... 利用遗传学的原理,通过杂交和回交的方法,建立家蚕抗BmNPV、感BmNPV以及近等基因系模型,利用2-D电泳和MALDI TOF/TOF MS质谱技术,从蛋白质组水平上研究家蚕对BmNPV抵抗性。其结果是获得家蚕高抗NB,高感306,近等基因系BC_8五龄起蚕血淋巴液蛋白质差异表达谱,分别获得180、190、187个蛋白点,其中80%的蛋白点集中在等电点5~9范围之内。从三块凝胶上共获得明显差异蛋白点12个,由质谱鉴定出5种蛋白,其中氨基酰化酶(Aminoacylase)仅出现在抗性品系NB、近等基因系图谱中,感性品系没有出现,初步推测是家蚕抗BmNPV特有蛋白,这是首次报道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电泳 MALDI TOF/TOF MS 蛋白质组 抗核型多角体病毒 家蚕
下载PDF
gp64基因相应dsRNA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增殖的抑制 被引量:9
8
作者 夏定国 张国政 +2 位作者 王文兵 赵巧玲 唐顺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882-2887,共6页
【目的】研究gp64基因相对应的多个dsRNA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抑制效果。【方法】体外合成dsRNA,通过病毒滴度试验、实时定量RT-PCR法研究gp64基因的不同区域、不同长度与RNAi干扰效果的关系。【结果】供试的6个dsRNA的最大抑制... 【目的】研究gp64基因相对应的多个dsRNA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抑制效果。【方法】体外合成dsRNA,通过病毒滴度试验、实时定量RT-PCR法研究gp64基因的不同区域、不同长度与RNAi干扰效果的关系。【结果】供试的6个dsRNA的最大抑制效果相当(滴度TCID50的最大抑制差值为4.00左右);经RNAi的不同时间点的gp64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1),其中48h的gp64mRNA的表达量约为对照的1/300。【结论】6个dsRNA均能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基因表达和增殖;gp64ORF第1390~1499位点(G3-3)是RNAi的较佳靶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RNA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gp64基因 病毒滴度 实时定量RT-PCR
下载PDF
云南蚕区部分家蚕品种资源对BmNPV抵抗性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平 廖鹏飞 +4 位作者 谢道燕 董占鹏 朱水芬 董家红 白兴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8-311,共4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云南蚕区对家蚕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病原。为了筛选对BmNPV具有较强抵抗能力的家蚕品种资源作为抗病育种素材,以云南省保存的18个家蚕品种(品系)为材料,于3龄起蚕经口接种BmNPV,调查不同品种(品系)对BmNPV的...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云南蚕区对家蚕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病原。为了筛选对BmNPV具有较强抵抗能力的家蚕品种资源作为抗病育种素材,以云南省保存的18个家蚕品种(品系)为材料,于3龄起蚕经口接种BmNPV,调查不同品种(品系)对BmNPV的抵抗性。不同家蚕品种对BmNPV的抵抗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供试品种中云8B的抵抗能力最强,发病率仅为28.9%,而红云B的发病率却高达100%,品种间发病率最大相差71.1个百分点;发病率55%以下的品种多数为日系品种,但品种间发病率最高(红云B)和最低(云8B)的均为日系品种。一些对BmNPV抵抗能力较强的品种全茧量较高,但品种对BmNPV的抵抗能力与全茧量没有严格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抵抗性 家蚕品种资源 云南省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T3株对家蚕的亚致死作用测试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芬芬 郑亚强 +2 位作者 李从容 白兴荣 陈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2-956,共5页
病毒对宿主昆虫的亚致死作用是指感染病毒后未死亡的昆虫,其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能力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了探明生产上发生家蚕血液型脓病时是否存在病原物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对家蚕的亚致死作用,以家蚕品种菁松×皓月... 病毒对宿主昆虫的亚致死作用是指感染病毒后未死亡的昆虫,其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能力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了探明生产上发生家蚕血液型脓病时是否存在病原物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对家蚕的亚致死作用,以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的蚁蚕为材料,测试以低于致死中浓度(LC_(50))的Bm NPV-T3多角体悬液添食处理对存活家蚕的亚致死作用。测定Bm NPV-T3对蚁蚕的LC_(50)值为1.41×10~5m L^(-1)。以浓度为10~5~10~3m L^(-1)的Bm NPV-T3多角体悬液给蚁蚕添食后,存活幼虫的体质量显著降低;10~5m L^(-1)多角体悬液添毒试验组存活幼虫的发育历期明显延长,而对蛹期发育历期的影响不显著;10~5m L^(-1)和10~4m L^(-1)多角体悬液添毒试验组的存活幼虫发育至成虫,其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0~5m L^(-1)多角体悬液添毒试验组存活幼虫的蛹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受到一定影响,其中对雌蚕的茧层量影响显著。依据上述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以低于致死中浓度的Bm NPV悬液给蚁蚕添毒后,对蚕体的生长发育和产茧、产卵性状都具有一定的影响,Bm NPV对家蚕存在亚致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亚致死 家蚕 生长 生殖 产茧量
下载PDF
抗BmNPV家蚕新品种粤蚕11号的育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阳 李庆荣 +2 位作者 邢东旭 赵超艺 杨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8期118-126,共9页
【目的】选育适于广东蚕区饲养的抗BmNPV家蚕新品种,为BmNPV病易发季节提供稳产性能好的家蚕品种。【方法】通过累代病原胁迫、航空诱变的方法创制抗性家蚕种质,再采用杂交与系统选育的方法,分别育成中系品种和日系品种,在此基础上进行... 【目的】选育适于广东蚕区饲养的抗BmNPV家蚕新品种,为BmNPV病易发季节提供稳产性能好的家蚕品种。【方法】通过累代病原胁迫、航空诱变的方法创制抗性家蚕种质,再采用杂交与系统选育的方法,分别育成中系品种和日系品种,在此基础上进行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组合的组配,以广东省现行家蚕品种两广二号为对照,进行实验室品比、抗BmNPV能力检测和连续2年的实验室共同鉴定、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育成中系家蚕品种芙抗、春5N和日系家蚕品种航7、7532N,并组配获得四元杂交组合芙抗·春5N×航7·7532N,命名为粤蚕11号。该品种对BmNPV的抗性极显著高于对照,在实验室共同鉴定试验中的综合表现为:龄期经过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当,生命力强,虫蛹率97.58%,全茧量1.712 g,茧层量0.369 g,茧层率21.55%,万蚕收茧量16.874 kg、万蚕茧层量3.636 kg,一粒茧丝长942 m、解舒率80.15%,茧丝纤度2.568 dtex、净度93.5分。【结论】粤蚕11号发育、眠起齐一,对BmNPV具较强抗性,产量高,茧丝质优良,是一个易繁易养、综合性状优良的家蚕新品种,于2019年10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鉴定,适宜在广东蚕区全年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npv抗性 耐高温多湿 家蚕 新品种选育
下载PDF
柘叶饲养对家蚕消化液中抗核多角体病毒(BmNPV)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强 冯伟 +4 位作者 谢洪霞 周围 张冉 高红 万永继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4-408,共5页
为探讨柘叶Cudrania tricuspidata饲养家蚕Bombyx mori易感染核多角体病毒(BmNPV)的机制,本实验比较研究了分别以柘叶和桑叶Morus alba饲养家蚕后其消化液中抗病毒蛋白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家蚕经柘叶饲养后消化液中红色荧光蛋白(red f... 为探讨柘叶Cudrania tricuspidata饲养家蚕Bombyx mori易感染核多角体病毒(BmNPV)的机制,本实验比较研究了分别以柘叶和桑叶Morus alba饲养家蚕后其消化液中抗病毒蛋白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家蚕经柘叶饲养后消化液中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的强度无明显变化,但柘叶饲养蚕消化液中脂肪酶、胰蛋白酶的活性显著低于桑叶饲养蚕,柘叶饲养蚕消化液中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为1421.71±202.60U/L和19.67±8.17U/mL,桑叶饲养蚕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分别为1976.03±139.92U/L和199.18±181.71U/mL。这些结果说明,消化液中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水平低与柘叶饲养蚕易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柘树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 红色荧光蛋白 脂肪酶 胰蛋白酶
下载PDF
接种BmNPV后抗性品种和非抗性品种家蚕组织中2种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龙 张蕾 +4 位作者 张东阳 刘泽玉 徐安英 钱荷英 武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抗性品种和非抗性品种家蚕接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后体内羧酸酯酶(Car 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对抗性品种及其对照品种家蚕添食Bm NPV,测定并比较中肠和血液中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目的]探讨抗性品种和非抗性品种家蚕接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后体内羧酸酯酶(Car 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对抗性品种及其对照品种家蚕添食Bm NPV,测定并比较中肠和血液中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变化。[结果]家蚕接种Bm NPV后,抗性品种的中肠中羧酸酯酶活性上升,而对照品种羧酸酯酶活性先升高,然后从第3天开始活性降低。抗性品种前2 d中肠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而对照品种与之相反。家蚕接种Bm NPV后,抗性品种在第2天血液羧酸酯酶活性有所升高,此后基本保持不变,而非抗性品种在第3天羧酸酯酶活性升高后下降;抗性品种血液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升高,对照品种前2 d乙酰胆碱酯酶升高后降低。[结论]抗性品种在感染Bm NPV病毒后其中肠中羧酸酯酶活性高于未感染的抗性品种,表明抗性品种对感染病毒做出了有效应答和防御;而在感染病毒后抗性品种的中肠与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变化相对较小。据此推测,抗性品种在感染病毒后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npv 羧酸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家蚕DNA甲基转移酶功能预测及其在BmNPV感染下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一川 张永红 +1 位作者 邵榆岚 白兴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65-2673,共9页
【目的】明确家蚕DNA甲基转移酶基因(BmDNMT)生物信息学基本特征及其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前后的表达情况,揭示DNA甲基化在家蚕抗病毒免疫方面的作用机制,为挖掘家蚕抗病毒标志基因和药物靶标蛋白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 【目的】明确家蚕DNA甲基转移酶基因(BmDNMT)生物信息学基本特征及其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前后的表达情况,揭示DNA甲基化在家蚕抗病毒免疫方面的作用机制,为挖掘家蚕抗病毒标志基因和药物靶标蛋白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OrthoDB、MultiLoc2、SherLoc2、PSORTII、SMART、SWISS-MODEL及Schr?dinger等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进行BmDNMT蛋白氨基酸同源比对、系统进化分析、亚细胞定位、功能结构域预测、三级结构同源建模及小分子配体对接口袋预测,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BmDNMT基因在家蚕感染BmNPV后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BmDNMT基因包含BmDNMT1和BmDNMT2,分别位于家蚕8号染色体和11号染色体上,其推导BmDNMT氨基酸序列均与烟草天蛾DNMT氨基酸序列的亲缘关系最近。BmDNMT1蛋白大量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分布在细胞质;而BmDNMT2蛋白大量存在于细胞质,少量分布在细胞核及线粒体。BmDNMT1蛋白的功能结构域多于BmDNMT2蛋白,二者均含有DNA甲基化酶功能结构域,且具有潜在药物结合口袋。BmNPV感染会影响BmDNMT1和BmDNMT2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BmNPV感染4 h后这2个基因在家蚕中肠的表达差异已非常明显,说明家蚕DNA甲基化可能在病毒感染早期已发生,且中肠可能是最早响应的组织。BmNPV感染后,BmDNMT1和BmDNMT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表达趋势并不一致。【结论】BmDNMT1和BmDNMT2基因的染色体位置、亚细胞定位及功能结构域等存在差异,BmNPV感染后二者在家蚕不同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和表达趋势也不一致,推测BmDNMT1和BmDNMT2基因在家蚕DNA甲基化过程中行使不同的功能。BmDNMT1和BmDNMT2蛋白三维结构具有潜在的药物结合口袋,可能是直接影响DNA甲基化状态的药物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DNA甲基转移酶(DNMT) DNA甲基化 药物靶标
下载PDF
BmNPV抗性差异蚕品种感染病毒后的中肠蛋白质组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兰天云 陈金娥 +5 位作者 张金卫 杨惠娟 李建营 丁农 钟伯雄 段家龙 《蚕桑通报》 2009年第1期8-12,共5页
为了了解家蚕受BmNPV侵染后中肠蛋白质组变化规律,探讨家蚕抗BmNPV的基因。经过对秋丰、白玉等9个不同系统的家蚕品种抗性比较试验,筛选获得BmNPV感染发病率相差72个百分点的抗性品种P50和感性品种306。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比较... 为了了解家蚕受BmNPV侵染后中肠蛋白质组变化规律,探讨家蚕抗BmNPV的基因。经过对秋丰、白玉等9个不同系统的家蚕品种抗性比较试验,筛选获得BmNPV感染发病率相差72个百分点的抗性品种P50和感性品种306。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比较了P50和306两品种经口接种BmNPV当天(5龄第1天)的家蚕与第4天(5龄第4天)家蚕的中肠组织蛋白质变化图谱,结果发现这两个品种感染病毒当天各有10个互不相同的特异蛋白斑点,感染第4天后306品种发现33个特异蛋白斑点,P50发现14个特异蛋白斑点,两品种的特异蛋白斑点也各不相同。这些蛋白斑点可能分别与抗性品种的抗性和感性品种的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npv 中肠 蛋白质组
下载PDF
家蚕丝氨酸蛋白酶基因BmSPH33对BmNPV诱导的免疫响应
16
作者 张永红 邵榆岚 +1 位作者 苏振国 白兴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3-228,共6页
【目的】了解BmSPH33基因在家蚕免疫应答方面的作用。【方法】BmSPH3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GeneDoc与MEGA 5.0软件对BmSPH33与其它物种SPH33进行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利用半定量RT-PCR对其组织转录情况进行分析;qRT-PCR检... 【目的】了解BmSPH33基因在家蚕免疫应答方面的作用。【方法】BmSPH3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GeneDoc与MEGA 5.0软件对BmSPH33与其它物种SPH33进行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利用半定量RT-PCR对其组织转录情况进行分析;qRT-PCR检测家蚕添食BmNPV后BmSPH3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BmSPH33基因ORF全长840 bp,其氨基酸序列长度为279 aa,软件预测无信号肽序列,分子量大小为22.95 kDa,等电点为5.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BmSPH33与蓓带夜蛾SPH33含有保守的类胰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组织转录情况表明,该基因在家蚕幼虫的中肠组织特异表达。BmSPH33在家蚕感染BmNPV 4 h时转录水平升高,在8、12、24和48 h时均表现为下调,表明BmSPH33的表达受到BmNPV感染的诱导。【结论】BmSPH33在家蚕感染BmNPV后发生响应,推测该基因参与家蚕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SPH33基因 表达 bmnpv感染 转录分析
下载PDF
家蚕抗BmNPV细胞因子的筛选和分析
17
作者 王菲 李显扬 +1 位作者 化晓婷 夏庆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9-799,共11页
【目的】探讨家蚕NF-κB类转录因子Bm Relish在抗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感染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筛选和分析抗病毒细胞因子,完善对家蚕抗病毒免疫机制的认识。【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当Bm NPV... 【目的】探讨家蚕NF-κB类转录因子Bm Relish在抗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感染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筛选和分析抗病毒细胞因子,完善对家蚕抗病毒免疫机制的认识。【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当Bm NPV感染家蚕Bm E细胞后Bm Relish全长形式(Bm Relish-FL)是否转变成其活性形式(Bm Relishact);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过表达Bm Relishact的细胞在感染Bm NPV后胞内病毒DNA的相对水平,观测在被荧光标记的Bm NPV(Bm NPV-EGFP)感染后呈现EGFP荧光的细胞数,并与作为对照的未表达Bm Relishact的细胞相比较,以确定Bm Relish是否参与抗病毒免疫;将新鲜细胞通过Transwell细胞共培养体系经过表达Bm Relishact的细胞上清培养液孵育后,定量检测在感染Bm NPV后胞内病毒DNA的相对水平,以探讨过表达Bm Relishact的细胞是否产生并分泌抗病毒细胞因子;通过超滤等方法对过表达Bm Relishact的细胞上清培养液予以初步分离,将滤过液和截留液分别孵育新鲜细胞,定量检测感染Bm NPV后胞内病毒DNA的相对水平,从而确定抗病毒细胞因子的分子量范围;用高温处理滤过液和截留液后再孵育新鲜细胞,定量检测感染Bm NPV后胞内病毒DNA的相对水平以确定抗病毒细胞因子的属性;利用LC-MS/MS对滤过液中的多肽做进一步鉴定和分析。【结果】Bm E细胞被Bm NPV感染后,部分Bm Relish-FL转变成其活性形式Bm Relishact;过表达Bm Relishact的细胞被Bm NPV感染后,胞内病毒DNA的相对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细胞,且呈现EGFP荧光的细胞数也较对照少;新鲜细胞经过表达Bm Relishact的细胞上清培养液孵育后,胞内病毒DNA的相对水平显著低于用对照细胞上清培养液孵育的细胞;用100和3 k D超滤管超滤过表达Bm Relishact的细胞上清培养液后,滤过液仍然具有显著降低所孵育细胞的胞内病毒DNA的相对水平,而截留液无此活性;经高温处理后,该细胞上清培养液不再具有降低所孵育细胞的胞内病毒DNA相对水平的作用;在滤过液中通过质谱鉴定到67个肽段,长度为9—45个氨基酸,富集到32个蛋白质,分子量均>3 k D,其中9个蛋白质含有信号肽。【结论】Bm NPV感染导致Bm Relish的激活;活化的Bm Relish促进细胞产生抗病毒细胞因子并分泌到上清培养液中;该细胞因子具有增强细胞抗病毒能力的活性,为分子量<3 k D的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Relish 细胞因子 抗病毒免疫
下载PDF
家蚕IAP互作蛋白的筛选、鉴定及其对BmNPV增殖的影响
18
作者 陈鹏 包希艳 +4 位作者 康涛涛 董战旗 朱艳 潘敏慧 鲁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8-567,共10页
【目的】细胞凋亡作为昆虫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为研究对象对阐明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旨在筛选家蚕凋亡抑制蛋白(Bombyx mori inhibi... 【目的】细胞凋亡作为昆虫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为研究对象对阐明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旨在筛选家蚕凋亡抑制蛋白(Bombyx mori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BmIAP)的相互作用蛋白,并验证其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侵染过程中与Bmiap的相互调控关系及在BmNPV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为探明宿主与BmNPV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筛选在BmNPV侵染家蚕细胞过程中与BmIAP相互作用的蛋白,对获得的特异性差异条带进行LC-MS/MS蛋白质谱分析,根据蛋白分子量大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蛋白进行鉴定,确定候选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对候选基因进行克隆,利用SMART在线工具及BioEdit分别对候选基因的结构域进行预测及多序列比对分析;通过免疫荧光试验验证BmIAP和候选蛋白的细胞共定位情况,并进一步利用免疫共沉淀验证它们的相互作用;分别通过真核表达和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系统对候选基因进行过表达和敲除,利用qRT-PCR技术检测相应基因的表达情况,以确定Bmiap和Bmpp5在BmNPV侵染过程中的调控关系;同样,在过表达和敲除Bmpp5后检测杆状病毒Vp39的表达量,以确定Bmpp5对BmNPV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免疫共沉淀获得7个可能与BmIA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和1个BmNPV蛋白,进一步分析确定1个与凋亡相关的候选基因Bmpp5;Bmpp5的开放阅读框为1 473 bp,编码490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56 kD,含3个TRP结构域和1个PP2Ac结构域,在昆虫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免疫荧光检测证明BmIAP和BmPP5共定位于细胞质中,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两者可以相互作用;在BmNPV侵染过程中,过表达Bmiap后,Bmpp5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敲除Bmiap后,Bmpp5的表达量显著下调,表明Bmiap能够促进Bmpp5的表达;同时,过表达Bmpp5后,Bmiap显著上调表达,而敲除Bmpp5后,Bmiap显著下调表达,表明Bmpp5同样能够促进Bmiap的表达;过表达Bmpp5能够促进BmNPV的增殖,敲除Bmpp5能够抑制BmNPV的增殖,表明Bmpp5的表达利于BmNPV的增殖。【结论】鉴定了1个能够与BmIAP相互作用的蛋白BmPP5,且该蛋白在昆虫中高度保守;在BmNPV侵染过程中,Bmiap和Bmpp5能够相互促进,且Bmpp5能够促进BmNPV的复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凋亡抑制蛋白 互作蛋白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PP5
下载PDF
抗性家蚕血液中与BmNPV抗性相关铜化合物的分离方法研究
19
作者 李龙 孙慧 +3 位作者 刘泽玉 徐安英 钱荷英 武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0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究家蚕血淋巴中与BmNPV抗性相关铜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方法]选取对BmNPV具有抗性的家蚕品种和非抗性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添食BmNPV病毒处理。提取家蚕的血淋巴,运用SEC-ICP-MS对2组样品中Cu化合物进行分离和检测。[结果]... [目的]探究家蚕血淋巴中与BmNPV抗性相关铜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方法]选取对BmNPV具有抗性的家蚕品种和非抗性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添食BmNPV病毒处理。提取家蚕的血淋巴,运用SEC-ICP-MS对2组样品中Cu化合物进行分离和检测。[结果]筛选出优化的体积排阻色谱分离条件:Yarra TM SEC-2000分离柱,30 mmol/L Tris-醋酸为流动相(pH 7.4),流速0.5 mL/min。建立了分离与检测家蚕血液中Cu化合物的SEC-ICP-MS联用技术。BmNPV抗性和非抗性家蚕血液中Cu化合物主要的差异是位于7.6 min的组分。[结论]制备了葡聚糖G100凝胶柱分离并收集可能与BmNPV抗性相关的家蚕血液分离液,为家蚕金属蛋白的分离提供更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抗性 体积排阻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下载PDF
分子连锁分析探讨家蚕高抗BmNPV品系的抗性遗传基础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瑞 李春林 +5 位作者 童晓玲 曹明亚 石美宁 徐安英 鲁成 代方银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目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所引发的血液型脓病是一种传染性强的蚕病,极大地影响蚕业生产。本研究旨在定位对BmNPV高抗的家蚕品系中控制其抗性的基因,进而解析其抗性遗传机制,为培育抗性素材... 【目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所引发的血液型脓病是一种传染性强的蚕病,极大地影响蚕业生产。本研究旨在定位对BmNPV高抗的家蚕品系中控制其抗性的基因,进而解析其抗性遗传机制,为培育抗性素材和品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BmNPV高抗家蚕品系99R和较感品系Dazao-N为亲本,配制连锁分析(BC_1F)和定位分析(BC_1M)回交群体。首先对两个亲本品系进行浓度梯度添毒,统计感病死亡的家蚕头数,运用SPSS 17.0软件,计算其半致死剂量(LD_(50)),在此基础上确定BC_1分离群体的攻毒剂量,并通过单头定量攻毒,选取感病个体作为连锁定位分析材料;利用筛选得到的覆盖家蚕全套常染色体的多态性标记进行分型,并通过T检验计算各标记与抗性的连锁显著性水平(P值),筛选出与抗性相连锁的标记。在这些标记所在的染色体上加密标记,检测各标记在定位分析群体中的基因型,定位抗性基因。【结果】LD_(50)(99R)=2.92×10~6个多角体/头,LD_(50)(Dazao-N)=9.78×10~5个多角体/头,基于双亲的半致死剂量,选择介于两者之间且略高于其均值的剂量——2×10~6个多角体/头作为BC_1分离群体的攻毒剂量;先后于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处理并检测连锁分析群体,前后两次所进行的连锁分析结果有较大差异,其中第一次找到Chr22上的多态性标记S2205与99R抗性连锁,而第二次的连锁分析显示标记S2205与抗性不连锁,也没有找到其他的连锁关系。通过与前人对BmNPV抗性的连锁定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连锁定位分析结果的不可重复性是一个普遍的问题。AY380833是GenBank中已公布的在家蚕高抗品系NB和871C中与其抗性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调查发现其与99R和871C的抗性位点均不连锁。【结论】分子连锁分析结果证明,家蚕对BmNPV的抗性在不同抗性品系中遗传基础有很大的差异性,同一品系可能具有多个抗性位点;家蚕对BmNPV的抗性是一种复杂性状,在符合"质量-数量性状"结论的同时,其数量性状特征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npv 抗性 分子标记 连锁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