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s of lithology on in-situ stress field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Bonan Oilfield, Bohai Bay Basi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LI Zhipeng LIU Xiantai +1 位作者 YANG Yong BU Lixia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4期729-738,共10页
The differences of rock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of the Bonan Oilfiel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servoir mechanic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The differences of rock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of the Bonan Oilfiel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servoir mechanic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s of differ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on reservoir in-situ stres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tress ellipse an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the influence rules of differ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on in-situ stress field were discussed. For the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of the Bonan Oilfield, the coarser rock has a larger Young’s modulus value and a lower Poisson’s ratio. The rock mechanical parameters and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sandstone facies and mudstone facies are different. Different rocks have differ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cause extra stress at the lithological contact interface, and the existence of extra stress affects the reservoir in-situ stres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features on the in-situ stress field, the reservoir in-situ stress is controlled by the magnitude of extra stress and the angle between lithological contact surface and boundary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ofacies mechanical property RESERVOIR in-situ STRESS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STRESS field bonan oilfield
下载PDF
渤南油田94^(#)站西部片区节能降耗技术研究
2
作者 李北川 李环宇 于龙风 《石油石化节能》 CAS 2023年第6期54-59,共6页
渤南油田94^(#)站西部片区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部,区块地层压力低,自然产能低,原油物性差,存在冬季管输末端回压高,能耗大,烟气污染高等问题。在调研基础上利用PIPEPHASE建模分析、Fluent模拟分析,总结出集输系统主要能耗原因:保温... 渤南油田94^(#)站西部片区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部,区块地层压力低,自然产能低,原油物性差,存在冬季管输末端回压高,能耗大,烟气污染高等问题。在调研基础上利用PIPEPHASE建模分析、Fluent模拟分析,总结出集输系统主要能耗原因:保温效果差造成热散失大,管道布局不合理、局部施工不规范造成压损大,燃气加热造成能源消耗大。机采系统主要能耗原因:设备传动功率损耗大、抽油机载荷不均匀电损大、生产参数不合理导致效率低耗电大。提出了精细质量管理、机采系统优化、管网布局改造及掺水优化、燃气加热炉替代优化、新能源方案比选替代优化等技术和管理措施,并利用C语言程序和PIPEPHASE建模验算可行性,经过现场使用验证,能够满足优化生产效果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油田 节能减排 能耗分析 优化
下载PDF
山东渤南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及沙三段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海燕 彭仕宓 +2 位作者 黄述旺 张宏伟 高建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3-513,共11页
渤南油田位于济阳坳陷的渤南洼陷内 ,是山东省胜利油田储量最大的亿吨级深层低渗透断块岩性油藏 ,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和沙三段 ,属中孔低渗透砂岩储层。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十分复杂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有效储层的... 渤南油田位于济阳坳陷的渤南洼陷内 ,是山东省胜利油田储量最大的亿吨级深层低渗透断块岩性油藏 ,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和沙三段 ,属中孔低渗透砂岩储层。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十分复杂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有效储层的分布及其内部储集性能的差异 ,应用成岩储集相的概念在渤南油田三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开展了低渗透储层质量评价的研究。该项研究是建立在储层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及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认为造成本区储层砂岩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成岩期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七项参数 ,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 ,将渤南油田三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划分为四类成岩储集相 ,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 ,并结合沉积相 ,实现了成岩储集相的时空展布。研究成果将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 渤南油田 沙河街组 低渗透储层 低渗透砂岩储层 沙二段 古近系 储集 沙三段 沉积相
下载PDF
渤南油田五区、六区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类型 被引量:14
4
作者 武法东 陈永进 +1 位作者 黄高健 陈建渝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33,共4页
渤南洼陷古近系为基底岩,依据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系分析的方法,将古近系和新近系划分为裂陷阶段和坳陷阶段2个构造层序,以区域性不整合面为界,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渤南洼陷古近纪和新近纪为不对称断阶型湖盆,南部为缓坡断阶带,以三角洲... 渤南洼陷古近系为基底岩,依据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系分析的方法,将古近系和新近系划分为裂陷阶段和坳陷阶段2个构造层序,以区域性不整合面为界,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渤南洼陷古近纪和新近纪为不对称断阶型湖盆,南部为缓坡断阶带,以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北部为受生长断层控制的陡坡断阶带,以典型的水下扇、浊积扇和扇三角洲近端前缘沉积为主.渤南油田五区、六区位于南部缓坡带的Ⅱ区,强烈断陷期发育的沙三段9砂层组属较深水湖泊中的浊积扇体系,上覆的0~8砂层组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水下前缘组合和前扇三角洲沉积组合,总体代表了进积和湖泊充填淤浅的过程.0~9砂层组的物源应主要来自东南侧的孤岛凸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沉积类型 扇三角洲 渤南油田
下载PDF
渤南油田四区沙三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5
5
作者 范瑞峰 董春梅 +3 位作者 吴鹏 祝鹏 曲丽丽 邢新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8,共5页
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渤南油田四区沙河街组沙三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储层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具有沉积作用宏观主... 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渤南油田四区沙河街组沙三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储层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具有沉积作用宏观主控,成岩作用微观改造的特点。压实作用是导致其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次之;溶蚀作用较为发育,改善了其储集性能。在成岩作用研究及成岩相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区沙三段储层划分为压实残余剩余粒间孔—不稳定组分溶蚀、次生高岭石晶间孔—石英自生加大、充填/半充填微裂缝—碳酸盐胶结交代和强压实—杂基充填4种成岩相组合类型。据钻井资料揭示研究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压实残余剩余粒间孔—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成岩相 优质储层 沙三段 渤南油田
下载PDF
渤南五区浊积水道砂体储层构型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志鹏 杨勇 +1 位作者 侯加根 郭迎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42,共7页
根据岩心、露头和测井等资料,结合密井网条件下的连井剖面,在浊积水道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建立浊积水道砂体内部构型模式,研究渤南5区沙三段9砂组浊积水道构型。结果表明:浊积水道主要发育6种岩相,纵向上构成完整或不完整的鲍马序... 根据岩心、露头和测井等资料,结合密井网条件下的连井剖面,在浊积水道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建立浊积水道砂体内部构型模式,研究渤南5区沙三段9砂组浊积水道构型。结果表明:浊积水道主要发育6种岩相,纵向上构成完整或不完整的鲍马序列:单砂体受古地形控制平面上分东、西两个水系,垂向叠加样式主要为相隔式和浅切式,平面上展布样式主要为交切连片式、交切条带式和孤立条带式;单一水道砂体一般厚度为5~lOm,宽度为400~800m,平均为570m;主要发育泥质、钙质和物性3种隔夹层,单砂体间隔层较稳定,连续性好;单一水道砂体内部夹层发育少,稳定性差,倾角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砂体 浊积水道 储层构型 隔夹层 渤南油田
下载PDF
渤南低渗油田注水井欠注层伤害机理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毛源 杨年文 +2 位作者 唐存知 黄松林 许大星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2期45-47,共3页
渤南油田五区沙三段九砂组油藏属中等水敏性和速敏性的地层;油藏为轻质油—稀油油藏,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和高凝固点等特点,组分含硫量低;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水型为NaHCO3型。研究了渤南油田注水井伤害机理,从地层特性、注入水水质... 渤南油田五区沙三段九砂组油藏属中等水敏性和速敏性的地层;油藏为轻质油—稀油油藏,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和高凝固点等特点,组分含硫量低;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水型为NaHCO3型。研究了渤南油田注水井伤害机理,从地层特性、注入水水质、悬浮物堵塞、游离油和乳化油滴、结垢、细菌及以往增产措施等方面评价了可能对储层造成的损坏及损坏程度。渤南油田地层的水敏性、速敏性和低渗透性是注水井损害的内在因素,注水井中悬浮固相颗粒、含油量和细菌严重超标,水质不合格是注水井损害的外在因素;注入水中悬浮固相颗粒和油的含量高,易形成盐酸不溶垢和有机垢;细菌和油质的共同作用增加管路的腐蚀,形成铁垢,逐渐降低地层的渗透率,严重时堵塞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地层损坏 机理 污水 渤南油田
下载PDF
渤南油田沙三段含油体系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秦延才 徐福刚 +1 位作者 赵翠霞 张佰川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9-62,共4页
渤南洼陷位于沾化凹陷中部 ,是济阳坳陷中的一个三级负向构造单元 ,接受了巨厚的中、新生代断陷湖盆和坳陷湖盆沉积。沙三段沉积了一个大型浊积岩体 ,形成了一个大型浊积砂岩油田。该油田从 2 0世纪 6 0年代开始勘探开发 ,目前已完钻探... 渤南洼陷位于沾化凹陷中部 ,是济阳坳陷中的一个三级负向构造单元 ,接受了巨厚的中、新生代断陷湖盆和坳陷湖盆沉积。沙三段沉积了一个大型浊积岩体 ,形成了一个大型浊积砂岩油田。该油田从 2 0世纪 6 0年代开始勘探开发 ,目前已完钻探井及开发井 10 0 0余口 ,进入勘探开发的高成熟区。该文利用渤南洼陷各项地质资料 ,从含油体系的角度阐述生储盖条件及油气生成、聚集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油田 沙三段 含油体系 研究 浊积岩 圈闭特征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对策——以渤南油田义11井区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高宝国 滑辉 +2 位作者 丁文阁 陈军 李华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99,103,共4页
渤南油田义11井区平面、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严重,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注采矛盾突出,自然递减率达到14.8%,产量快速下降。为减缓递减,改善开发效果,开展了开发技术对策研究。针对主力油层主体部位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的状况,通过不稳定注... 渤南油田义11井区平面、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严重,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注采矛盾突出,自然递减率达到14.8%,产量快速下降。为减缓递减,改善开发效果,开展了开发技术对策研究。针对主力油层主体部位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的状况,通过不稳定注水和优化油井采液强度,实现控水稳油;针对局部注采不完善,储量水驱动用程度低的状况,通过完善和恢复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水驱动用程度;对合采合注井,通过分层注水和封堵高含水层,减缓层间矛盾;对采出程度低,含水率低的砂体边部和非主力油层,通过储层改造、分层注水、单层开采等措施,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区块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年递减率下降至4.1%,基本保持稳定,采收率进一步提高,由30.7%提高到3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流动单元 开发技术对策 提高采收率 注采完善 渤南油田
下载PDF
渤南油田十区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保国 徐福刚 +2 位作者 何茂秀 朱建英 范荣菊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4期32-33,共2页
渤南油田十区为中渗透断块油藏,经过近20年的滚动勘探开发,于2001年进入快速递减期。在确定沉积体系和开发效果评价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受储层非均质性、采液强度和流体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叶状体和水道间微相、构造高... 渤南油田十区为中渗透断块油藏,经过近20年的滚动勘探开发,于2001年进入快速递减期。在确定沉积体系和开发效果评价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受储层非均质性、采液强度和流体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叶状体和水道间微相、构造高点、正韵律油层顶部水淹程度相对较轻,剩余油富集。通过采取挖潜措施,采收率提高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断块油藏 沉积微相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渤南油田
下载PDF
应用遗传神经网络研究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以胜利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海燕 彭仕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117,共7页
以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为例,应用遗传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开展了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的研究。该工作是在储集层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 以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为例,应用遗传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开展了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的研究。该工作是在储集层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7项参数,采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建立遗传神经网络的学习及预测模型,对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进行了成岩储集相识别,识别出4类成岩储集相:不稳定组分强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物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强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和极强压实强胶结致密成岩储集相。Ⅰ类储集相的储集性能最好,Ⅳ类最差,为非储层或差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低渗透 模式识别 成岩储集相 渤南油田
下载PDF
渤南油田9砂层组高分辨率层序特征及其沉积演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段秋梁 武法东 +4 位作者 陈建渝 熊书权 康仁华 刘忠厚 黄高健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3-87,共5页
渤南油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 9砂层组的浊流—湖泊沉积由 2个四级层序和 1 4个五级层序组成。每个四级层序的形成是碎屑物质供应由充分、中等到匮乏和湖平面由快速下降、缓慢下降、缓慢上升到快速上升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碎屑供应... 渤南油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 9砂层组的浊流—湖泊沉积由 2个四级层序和 1 4个五级层序组成。每个四级层序的形成是碎屑物质供应由充分、中等到匮乏和湖平面由快速下降、缓慢下降、缓慢上升到快速上升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碎屑供应中等与湖平面较为稳定相配合最有利于孔渗性好的砂岩储层的形成。经综合研究后认为 ,四级层序 、 的孔渗性好的储层在研究区的东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9砂层组 高分辨率层序 储层特性 浊流沉积演化
下载PDF
精细油藏描述在义97块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宝国 杨明岭 +2 位作者 信德发 何茂秀 刘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9-71,共3页
针对义97块储层物性和连通性差、储量动用程度低、长期处于停产状态的突出问题,运用精细油藏描述方法,在沉积相、储层、微构造及剩余油分布规律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滚动扩边、井网井距优化,制订以水驱为主的开发调整方案。现场实施取... 针对义97块储层物性和连通性差、储量动用程度低、长期处于停产状态的突出问题,运用精细油藏描述方法,在沉积相、储层、微构造及剩余油分布规律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滚动扩边、井网井距优化,制订以水驱为主的开发调整方案。现场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义97块储量得到二次开发动用,为提高采收率奠定基础。该研究对同类型油田的二次开发调整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油藏描述 二次开发 压裂 义97块 渤南油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南油田沙三段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董春梅 宋春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75-380,共6页
该文针对勘探程度较高的沾化凹陷中部渤南洼陷渤南油田沙三段,在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发现了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沉积叶状体。渤南洼陷沙三段时期来自于孤岛凸起的主要物源和罗家鼻状构造的... 该文针对勘探程度较高的沾化凹陷中部渤南洼陷渤南油田沙三段,在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发现了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沉积叶状体。渤南洼陷沙三段时期来自于孤岛凸起的主要物源和罗家鼻状构造的次要物源,形成了深水湖泊浊积扇沉积体系,包括内扇、中扇、外扇3个亚相以及内扇补给水道、内扇阶地、内扇天然堤、中扇辫状水道、中扇叶状体、外扇席状砂6个微相,其中以浊积扇中扇亚相为主。中扇叶状体呈透镜状被沙三段烃源岩包围,形成极好的岩性圈闭油气藏,是渤南油田新的油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扇 沉积叶状体 沉积微相 渤南油田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南油田义65区块开发后期沉积相再认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宝国 徐福刚 徐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6-390,共5页
渤南油田义65块为开发了30多年的低渗透油藏,主力油层为沙河街组三段9砂组。在开发后期,利用岩心、地质和丰富的测井、开发资料,对沉积特征及沉积微相的展布进行再认识,确认其为浊积扇沉积,按沉积特征可进一步划分出内扇、中扇和外扇3... 渤南油田义65块为开发了30多年的低渗透油藏,主力油层为沙河街组三段9砂组。在开发后期,利用岩心、地质和丰富的测井、开发资料,对沉积特征及沉积微相的展布进行再认识,确认其为浊积扇沉积,按沉积特征可进一步划分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及若干微相。并对各亚相、微相特征进行了描述,分小层绘制了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中扇亚相是义65块浊积扇体的主体部分,根据沉积特征可细分为辫状水道微相、辫状水道间微相、辫状水道侧缘微相、朵状体微相。中扇辫状水道微相和朵状体微相储层最为发育。平面上,各小层以辫状水道为中心,向外依次发育水道间、辫状水道侧缘和扇缘沉积微相,在部分辫状水道末端发育朵状体,水道展布方向为南-北向或东南-西北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扇 沉积特征 沉积相 低渗透油藏 义65块 渤南油田
下载PDF
压裂技术在渤南油田低渗透储层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茂秀 高保国 +3 位作者 王玲 李华玲 曹意中 秦毅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98-100,103,共4页
渤南油田沙三段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投产后自然产能低。为了提高压裂井增油效果和效益,针对开发后期油藏平面及层间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特征,开展了压裂配套技术改进和优化设计,通过压裂液、支撑剂材料及用量优化、压裂设计模拟技术... 渤南油田沙三段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投产后自然产能低。为了提高压裂井增油效果和效益,针对开发后期油藏平面及层间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特征,开展了压裂配套技术改进和优化设计,通过压裂液、支撑剂材料及用量优化、压裂设计模拟技术、粉陶降滤技术、高砂比压裂技术和控缝高压裂技术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老井压裂后平均单井日增油量7.7t,累计增油1596t。压裂技术的改进及优化,对提高渤南油田压裂效果和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对其它低渗透油藏具有指导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压裂技术 优化设计 渤南油田
下载PDF
渤南油田注入水对油层的伤害和保护措施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景军 李清明 +1 位作者 李颖 宋保菊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1,共2页
分析了渤南油田注入水水质 ,探讨了其对油层的伤害。结果表明 ,渤南油田注入水结垢严重 ,注入水中固相颗粒对油层的伤害较大。据此选用阻垢剂 S2 -3保护油层 ,对其进行评价表明 ,阻垢率可达 90 %以上。
关键词 渤南油田 注入水 油层伤害 水质评价 油层保护 防垢
下载PDF
渤南油田注采二次不完善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荣菊 高保国 +2 位作者 盛立江 蔡勇胜 聂振霞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6期48-49,共2页
渤南油田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削弱了油田稳产基础。通过注水井数及注采对应率变化规律研究,分析了造成水井停注的因素,指出水质不合格和套管损坏是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水质精细处理、油层改造和油井转注等针... 渤南油田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削弱了油田稳产基础。通过注水井数及注采对应率变化规律研究,分析了造成水井停注的因素,指出水质不合格和套管损坏是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水质精细处理、油层改造和油井转注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实施后注入水水质明显改善,增加和恢复有效注水井点43个,开发效果显著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油田 低渗透 注采完善 污水处理
下载PDF
深层裂缝性储层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洪涛 郭建春 王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48-51,共4页
针对渤南油田深层系低孔、低渗、高温以及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等地质特征,在大量实验测试的基础上,优选出了耐高温、高粘度、低伤害、低摩阻延迟交联液体系。同时,采用前置液加小陶段塞与高效暂堵剂降滤失、优化射孔、高排量施工、全程伴... 针对渤南油田深层系低孔、低渗、高温以及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等地质特征,在大量实验测试的基础上,优选出了耐高温、高粘度、低伤害、低摩阻延迟交联液体系。同时,采用前置液加小陶段塞与高效暂堵剂降滤失、优化射孔、高排量施工、全程伴注液氮助排等技术措施,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渤南油田深层系裂缝型储层的压裂工艺技术,并在多口压裂井上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油田 天然裂缝 延迟交联 优化射孔 降滤
下载PDF
渤南地区BZ28-2油田断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樊自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24,共7页
为了研究渤南地区BZ28-2油田油气成藏规律,在研究断裂特征、油藏类型和油气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解剖油藏和研究断裂与油气类型之间关系,结合油藏发育史中断裂与油气分布之间叠合关系,总结了断裂在渤南地区BZ28-2油田油气成藏过程中的... 为了研究渤南地区BZ28-2油田油气成藏规律,在研究断裂特征、油藏类型和油气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解剖油藏和研究断裂与油气类型之间关系,结合油藏发育史中断裂与油气分布之间叠合关系,总结了断裂在渤南地区BZ28-2油田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为:油源断裂分布控制着油气平面分布的范围,油源断裂交叉处及末端是油气运移聚集的优势部位,断裂侧向封闭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和层位,成藏后断裂活动控制着油气的再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油气成藏 控制作用 渤南地区 BZ28-2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