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南洼陷古近系膏盐层对深层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宫秀梅 曾溅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4-27,共4页
世界上许多含油气盆地深层油气藏的形成都与膏盐层有关。针对膏盐层的空间展布及其与油气成藏条件的关系,探讨了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深层膏盐层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认为:渤南洼陷的膏盐层主要发育在洼陷中心部位,并向南、北依次减薄;膏盐层... 世界上许多含油气盆地深层油气藏的形成都与膏盐层有关。针对膏盐层的空间展布及其与油气成藏条件的关系,探讨了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深层膏盐层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认为:渤南洼陷的膏盐层主要发育在洼陷中心部位,并向南、北依次减薄;膏盐层不仅可作盖层,同时也可储集油气,在膏盐层发育层段,次生孔隙相对发育;膏盐层常伴生异常高压,压力系数高达1.73;膏盐间成藏和膏盐下成藏是该区两种主要的与膏盐层有关的油气成藏模式,发育在膏盐层之下的油气藏数量相对较多,是今后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深层 膏盐层 油气藏
下载PDF
4-甲基甾烷在油源对比中的应用——以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昝灵 张枝焕 +4 位作者 王顺华 邢辉 李文浩 刘祎楠 席伟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0-778,共9页
同一洼陷不同次洼的烃源岩及生成的原油,由于古气候、古沉积环境较为相似,其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同位素特征差别非常小,给油源分析带来困难。通过GC—MS分析提取原油和烃源岩中分子化石信息,主要依据4-甲基甾烷的相对含量和不同构型的4... 同一洼陷不同次洼的烃源岩及生成的原油,由于古气候、古沉积环境较为相似,其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同位素特征差别非常小,给油源分析带来困难。通过GC—MS分析提取原油和烃源岩中分子化石信息,主要依据4-甲基甾烷的相对含量和不同构型的4-甲基甾烷的分布特征来进行油源对比,为类似地区的油源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渤南洼陷发育Es4s和Es3x两套主力烃源岩,中部次洼、西部次洼和渤南深洼Es3x烃源岩的4-甲基甾烷/C29甾烷值分别为4.51、2.79、1.27,是由于烃源岩中沟鞭藻有机质占总有机质的比例不同所造成。不同地区原油C20、C21、C23三环萜烷和ααα20RC27、C28、C29规则甾烷等特征非常相似,成熟度相当,中、西、东三个地区原油的4-甲基甾烷/C29甾烷值分别为2.89,2.39和2.06,区别明显,各个地区4-甲基甾烷的构型也不同。对比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Es4s和Es3x油气均为近源成藏,主要来源于其临近次洼的Es3x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甾烷 渤南洼陷 北部陡坡带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分析
下载PDF
时频分析技术划分砂砾岩沉积期次方法探讨——以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段—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24
3
作者 郭玉新 隋风贵 +1 位作者 林会喜 刘雅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1,共4页
基于米氏旋回分析,证实了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段—沙三段砂砾岩发育高频沉积旋回;将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技术与Fischer图解法相结合,对研究区砂砾岩进行了沉积期次划分和对比。基于声波测井资料,采用db4小波,通过小波变换将渤南洼陷北... 基于米氏旋回分析,证实了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段—沙三段砂砾岩发育高频沉积旋回;将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技术与Fischer图解法相结合,对研究区砂砾岩进行了沉积期次划分和对比。基于声波测井资料,采用db4小波,通过小波变换将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砂砾岩划分出93个高频沉积旋回,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Fischer图解。Fischer图解显示出研究层段发育了8个可容空间变化旋回,每个旋回的可容空间上升初期和下降末期对应了厚层砂砾岩沉积,可容空间最大处湖侵泥岩明显增多,反映了一个完整的砂砾岩进积—退积沉积旋回。据此,将研究层段砂砾岩划分为8个沉积期次。在单井沉积期次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地震约束的可容空间变化旋回对比,实现了连井沉积期次等时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沉积期次 时频分析 小波变换 Fischer图解 陡坡带 渤南洼陷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南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与盆地演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超 李伟 +3 位作者 吴智平 张晓庆 陈兴鹏 李春锐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7-326,共10页
利用现今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将地震剖面解释与相干切片分析相结合,对渤海海域渤南地区断裂发育与盆地结构进行研究,明确了断裂体系及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生代郯庐断裂渤南段可分为东、中、西三支,并与受郯庐走滑断裂影响的... 利用现今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将地震剖面解释与相干切片分析相结合,对渤海海域渤南地区断裂发育与盆地结构进行研究,明确了断裂体系及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生代郯庐断裂渤南段可分为东、中、西三支,并与受郯庐走滑断裂影响的近EW向、NW向和NE向主干断裂体系共同组成了渤南地区网格状的构造格局;而区域应力背景的改变导致渤南地区走滑和伸展作用的强弱发生了变化,使得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左旋走滑-强伸展、右旋走滑-强伸展和弱走滑-弱伸展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孔店组~沙四段郯庐断裂东支强烈活动,中支和西支活动微弱,NW向和近EW向大断裂活动形成了黄河口凹陷和莱州湾凹陷的盆地格局;第二阶段沙三段~东营组走滑断裂三支及其他方向主干断裂均活动,NE向和近EW向次级断裂开始发育,各盆地持续性伸展断陷;第三阶段馆陶组-明化镇组右旋走滑减弱,郯庐断裂中支和西支发育呈一系列NE向雁列断层,东支及其他方向主干断裂附近次级小断层继续增多,各盆地转为了整体的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断裂体系 盆地结构 构造演化 新生代 渤南地区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渤中-渤南段新构造运动期断层活动与油气运聚 被引量:29
5
作者 姜丽娜 邹华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2-468,482,共8页
郯庐断裂带在新构造运动时期表现非常活跃,在强烈构造背景下,郯庐断裂带渤中-渤南段形成多个大中型油田,断层活动性对油气运聚与保存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断层活动速率的方法,从主次断层活动性在不同构造部位的差异方面入手,分析并总结郯... 郯庐断裂带在新构造运动时期表现非常活跃,在强烈构造背景下,郯庐断裂带渤中-渤南段形成多个大中型油田,断层活动性对油气运聚与保存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断层活动速率的方法,从主次断层活动性在不同构造部位的差异方面入手,分析并总结郯庐断裂带渤中-渤南段新构造运动期断层活动性与油气运聚保存的关系,揭示在强烈活动构造背景下晚期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断层活动具有分段性,主干断裂活动性较弱区易于油气汇聚保存,主干断裂活动性较强区油气易散失不利于油气的保存。活跃主干断层与活动性较弱次级断层的有效组合,有利于油气的运聚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速率 新构造运动 油气成藏 郯庐断裂带 渤中-渤南地区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膏盐层成因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孟昱璋 刘鹏 +1 位作者 王玲 孙廷彬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0-305,共6页
为明确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膏盐层成因,综合利用录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膏盐层发育特征、成因类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膏盐层主要以石膏质泥岩和含膏泥岩为主,其次为石膏岩和泥膏岩,石膏岩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2800... 为明确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膏盐层成因,综合利用录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膏盐层发育特征、成因类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膏盐层主要以石膏质泥岩和含膏泥岩为主,其次为石膏岩和泥膏岩,石膏岩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2800~3600 m深度段,在横向上呈两条粗带状东西向展布;膏盐层沉积期气候湿润,水深较大,膏盐层为深水成因,火成岩与膏盐层分布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推测火成岩喷发和侵入为膏盐层形成提供了来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层 成因类型 火成岩 沙四上亚段 渤南洼陷
下载PDF
渤南北带沙三-沙四段砂砾岩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 被引量:6
7
作者 胡鑫 丁晓琪 +2 位作者 张歆妍 李雷 汪孝敬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1,94,I0004,I0005,共10页
以渤南北带沙三-沙四段砂砾岩储层为例,结合岩心、测井资料,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CT扫描等方法,研究砂砾岩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沙三-沙四段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粒间孔、贴砾缝和微孔,储层物性整体偏差,... 以渤南北带沙三-沙四段砂砾岩储层为例,结合岩心、测井资料,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CT扫描等方法,研究砂砾岩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沙三-沙四段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粒间孔、贴砾缝和微孔,储层物性整体偏差,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储层孔隙演化与成岩演化密切相关,早成岩阶段压实作用导致孔隙减少,中成岩阶段受不稳定组分的溶蚀,溶蚀孔成为砂砾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砂砾岩储层主要受控于原始组分和溶蚀作用,其中富含不稳定组分的火山岩岩屑是物质基础,有机酸的溶蚀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受大颗粒支撑作用影响,在扇中的细砾岩相中局部存在弱压实带,原始孔隙发育,为后期酸性流体进入提供通道,溶蚀孔隙更发育,距离边界断层1~2 km的扇中是优质储层发育区。该结果对研究区砂砾岩储层特征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储层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沙三-沙四段 渤南北带
下载PDF
断陷湖盆斜坡带重力流砂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南部斜坡带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19
8
作者 姜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3,共8页
以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南部斜坡带沙三段为研究对象,综合中外重力流沉积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岩心、粒度和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重力流砂体的沉积特征、形成机制和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流变学特征和沉积物支撑机制可以将渤南... 以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南部斜坡带沙三段为研究对象,综合中外重力流沉积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岩心、粒度和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重力流砂体的沉积特征、形成机制和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流变学特征和沉积物支撑机制可以将渤南洼陷南部斜坡带重力流砂体划分为滑动-滑塌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和浊流砂体3种类型。其中滑动-滑塌砂体呈孤立状发育,具有丰富的同沉积变形构造;砂质碎屑流砂体呈厚层块状,内部常发育漂浮的泥砾;浊流砂体以薄层砂、泥岩互层为主,具有正粒序。研究区斜坡带上部以滑动-滑塌砂体为主,中、下部发育以砂质碎屑流砂体为主的沟道微相和以浊流砂体为主的沟道侧缘微相,整体呈条带状展布;洼陷带发育以砂质碎屑流砂体为主的沟道末端微相和以浊流砂体为主的沟道间及席状砂微相,整体呈扇状展布。依据研究区重力流砂体的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建立多物源、富泥贫砂条件下的断陷湖盆斜坡带重力流砂体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带 重力流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断陷湖盆 渤南洼陷
下载PDF
渤南洼陷同沉积断裂构造坡折带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0-865,共6页
目的研究渤南洼陷同沉积断裂构造坡折带及其对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进而有效预测砂体的展布。方法依据地震资料及钻井地质资料,研究高精度四级层序地层格架,确定同沉积断层生长指数,并分析相关的砂体相带与展布特征,总结同沉积断裂构造... 目的研究渤南洼陷同沉积断裂构造坡折带及其对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进而有效预测砂体的展布。方法依据地震资料及钻井地质资料,研究高精度四级层序地层格架,确定同沉积断层生长指数,并分析相关的砂体相带与展布特征,总结同沉积断裂构造坡折带的控砂模式。结果对砂体起控制作用的坡折断层的生长指数均在1.2以上,小于此数值时断层无法控制砂体沉积。同沉积断裂组合方式及动态演化过程形成了"斗"字形构造坡折带控砂模式。结论渤南洼陷同沉积构造坡折断层十分发育,在其发育演化过程中,影响了古地貌格局和物源供应,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和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沉积构造 构造坡折带 坡折断层 渤南洼陷
下载PDF
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油气藏富集规律
10
作者 昝灵 张立生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5期23-26,4-5,共4页
利用储层分析化验资料,结合测、录井资料,探讨了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三下亚段(Es下3)和沙四段(Es4)的储层物性特征和油气成藏期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富集规律。研究认为,砂砾岩有效储层主要分布于西部的滑塌浊积... 利用储层分析化验资料,结合测、录井资料,探讨了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三下亚段(Es下3)和沙四段(Es4)的储层物性特征和油气成藏期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富集规律。研究认为,砂砾岩有效储层主要分布于西部的滑塌浊积扇、中东部近岸水下扇的扇中亚相。渤南洼陷油气供应充足,深层砂砾岩遵循"相势控藏"规律,有效储层成藏概率大,储层有效性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沙四上亚段(Es上4)、沙三段的异常高压具有晚期形成的特征,与油气晚期成藏相匹配,异常高压是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动力。根据油气富集规律,提出了"西部寻找沙三下亚段浊积扇砂岩、中部寻找沙四上亚段水下扇扇中砂砾岩、东部寻找潜山顶部沙四上亚段扇中砂砾岩"的勘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北部陡坡带 砂砾岩 主控因素 富集规律
下载PDF
渤南低凸起北坡坡折带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悠然 杨香华 +5 位作者 朱红涛 李森 官大勇 王昕 曾智伟 雷鸣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2-1084,共13页
渤南低凸起北部东二下段发育多种类型的沉积体,与坡折带的结构与演化密切相关。东二下段沉积时期,渤南低凸起北部斜坡带发育一个完整的坡折带沉积旋回:坡折带演化早期,即东二下段沉积早期,渤南低凸起北部斜坡上有断裂活动,斜坡坡度较大... 渤南低凸起北部东二下段发育多种类型的沉积体,与坡折带的结构与演化密切相关。东二下段沉积时期,渤南低凸起北部斜坡带发育一个完整的坡折带沉积旋回:坡折带演化早期,即东二下段沉积早期,渤南低凸起北部斜坡上有断裂活动,斜坡坡度较大、起伏不平,发育一些古沟谷与洼地,其内堆积了近源碎屑物,在地震剖面上可见古沟谷内充填杂乱或蠕虫状地震反射体;坡折带演化晚期,即东二下段沉积晚期,伴随着准平原化斜坡被填低补齐,演变为沉积物的搬运通道,碎屑物借道斜坡被带到洼陷内部沉积,发育一系列高角度前积地震反射体。东二下段沉积早期斜坡内部古沟谷充填的杂乱或蠕虫状的地震反射体为近源快速堆积的产物,主要分布在第一坡折带内;东二下段沉积晚期洼陷内部发育的高角度前积地震反射体为远源沉积,主要分布在第二坡折带内。渤南低凸起北部斜坡带发育典型的坡折带演化旋回,空间上不同成因地震异常体从斜坡带向洼陷内转移,共同构成一组具有成因联系的坡折带-沉积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低凸起 坡折带 古沟谷 沉积体
下载PDF
Vertical migration through fault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atterns in deepwater areas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被引量:4
12
作者 WANG Zhenfeng LIU Zhen +4 位作者 CAO Shang SUN Zhipeng ZUO Qianmei WANG Yahui HE Weiju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96-106,共11页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faults are well developed.Based on the drilling results, the traps controlled two or more faults are oil-rich. However, when only one fault cut through the sand body, there is no sign for hy...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faults are well developed.Based on the drilling results, the traps controlled two or more faults are oil-rich. However, when only one fault cut through the sand body, there is no sign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sandstone. In terms of this phenomenon, the principle of reservoir-forming controlled by fault terrace is proposed, i.e., when the single fault activates, because of the incompressibility of pore water, the resistance of pore and the direction of buoyancy, it is impossible for hydrocarbon to ac-cumulate in sandstone. But when there are two or more faults, one of the faults acts as the spillway so the hydrocarbon could fill in the pore of sandstone through other faults. In total five gas bearing structures and four failure traps are considered, as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our findings.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it is well-advised that south steep slope zone of Baodao-Changchang Depression, south gentle slope zone of Lingshui Depression, north steep slope zone of Lingshui Depression, and north steep slope zone of Baodao Depression are the most favorable step-fault zones, which are the main exploration direction in next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nciple of reservoir-forming controlled by fault terrace gas bearing structures step-fault zone Qiongdongnan Basin
下载PDF
咸化湖盆成岩致密带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13
作者 李季林 张廷山 刘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52,共10页
针对成化湖盆成岩早期储层致密的问题,开展了这一成岩致密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的研究。研究中以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为例,综合物性分析、铸体薄片、全岩矿物X衍射等分析化验资料,认识到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的成岩致密带上碳酸盐岩胶... 针对成化湖盆成岩早期储层致密的问题,开展了这一成岩致密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的研究。研究中以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为例,综合物性分析、铸体薄片、全岩矿物X衍射等分析化验资料,认识到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的成岩致密带上碳酸盐岩胶结物发育,胶结率普遍大于0.5,压实率低于0.2;早期较强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所剩无几,造成后期有机酸与可溶矿物的接触面积变小,大量溶蚀发生的时间滞后,从而在2 800~3 200 m形成致密带;致密带上储层孔隙度普遍小于12%,有利储集体应为致密带上、下的扇三角洲前缘、混积岩滩坝及近岸水下扇扇端;致密带物性较差,不但可阻止油气二次运移,使其上、下油气聚集方式存在差异,而且致密带内、外油气富集程度和产能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致密带 形成机制 地质意义 咸化湖盆 渤南洼陷
下载PDF
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新近系油气成藏关键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丹丹 赵国祥 +2 位作者 官大勇 黄颖 朱勇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33,共9页
以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为靶区,结合围区近几年所钻探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及测录井资料,对该区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认为,充足的油源供给、横向广泛发育的输导层与断层耦合、反向断层与挤压性断层的良好... 以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为靶区,结合围区近几年所钻探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及测录井资料,对该区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认为,充足的油源供给、横向广泛发育的输导层与断层耦合、反向断层与挤压性断层的良好侧封能力是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三大关键因素。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紧邻渤中、渤东等富烃凹陷,烃源充足;潜山不整合面和馆陶组底部砂岩广泛发育,有利于油气从凹陷区向斜坡区运移,而且两套横向输导层与晚期活动断裂匹配良好,有利于油气垂向运移到新近系;斜坡带发育的反向断层及挤压性正断层为油气侧封提供了保障。因此,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新近系具有良好勘探前景,有望形成中型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低凸起北侧 斜坡带 新近系 油气成藏 关键因素
下载PDF
渤南洼陷北带埕南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波 刘国宁 +1 位作者 黄秀芹 渠继航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0年第11期1032-1041,共10页
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从渤南洼陷北部埕南断裂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入手,对埕南断裂西部、中部及东部不同段的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精细划分出埕南断裂带不同段之间断裂结构特征及差异性,分析得到埕南断裂特征、... 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从渤南洼陷北部埕南断裂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入手,对埕南断裂西部、中部及东部不同段的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精细划分出埕南断裂带不同段之间断裂结构特征及差异性,分析得到埕南断裂特征、断层活动特征,剖析得到埕南断裂成因机制,恢复得到构造演化过程。对该区油气勘探、成藏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埕南断裂是多期多段式活动断层的组合,剖面差异特征明显,由西段至东段依次呈上陡下缓的坡坪式、铲式同生正断层及板状正断层,一系列NW、NE、近EW优势方向断层相互切割,伴生、派生次级断层呈旋扭构造体系,表现为“网格化”的断裂系统。不同构造样式的断层在活动期次及活动强度的差异造就了现今渤南洼陷北部沿埕东凸起自西向东断层活动强度逐渐增强,活动期次逐渐变晚的特点,板式断裂发育在活动强度大区域,铲式断裂发育在活动强度中等区域,活动弱的地区则以坐椅式断裂为主,这与埕南断裂带剖面分段形态差异变化相吻合。不同时期的区域构造环境,控制着埕南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多阶段演化规律。新生代以来,郯庐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张扭特征,时而左旋,时而右旋;郯庐断裂带左旋走滑挤压到右旋走滑拉张应力场的根本性变革,是研究区复杂断裂形成的控制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埕南断裂带 断裂特征 成因机制 构造演化
下载PDF
颗粒荧光定量分析技术在致密油藏研究中的应用——以渤南低凸起倾末端B油田沙二段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庆顺 郭涛 +2 位作者 王思权 李正宇 涂翔 《海洋石油》 CAS 2017年第1期64-68,共5页
黄河口凹陷渤南低凸起B油田沙二段埋深大(大于3 600 m),储层物性普遍较差,给测井解释及油气成藏研究带来了难度。为判识致密储层含油气性,恢复沙二段油气充注史,利用颗粒荧光定量分析(QGF)及颗粒萃取液荧光定量分析(QGF-E)技术开展了详... 黄河口凹陷渤南低凸起B油田沙二段埋深大(大于3 600 m),储层物性普遍较差,给测井解释及油气成藏研究带来了难度。为判识致密储层含油气性,恢复沙二段油气充注史,利用颗粒荧光定量分析(QGF)及颗粒萃取液荧光定量分析(QGF-E)技术开展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B油田B2井沙二段QGF-Index及QGF-E因储层物性差异性明显,且现今油水界面之下存在古油层和残余油层。结合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沙二段致密储层的油气充注过程可分为三类:排烃高峰期充分充注型、排烃高峰期欠充注型、未充注型,B2井含油气层为"早晚油气充注型",而测井解释"干层"大部分为"早油气充注型"或"未充注型"。颗粒荧光定量分析技术可在致密储层中有效判识含油气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颗粒荧光 古油层 充注史 渤南低凸起
下载PDF
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储层异常高孔带及优质储层成因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邱隆伟 徐宁宁 +4 位作者 刘魁元 杨生超 解超 单宝杰 武玉玺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共12页
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碎屑岩储层约3 000~4 000m的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异常高孔带。结合岩心实测物性数据,利用连续深度区间的孔隙度分布图和建立的孔隙度—深度拟合曲线确定异常高孔隙带识别标准和分布范围。综合铸体薄片数据、扫描电镜... 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碎屑岩储层约3 000~4 000m的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异常高孔带。结合岩心实测物性数据,利用连续深度区间的孔隙度分布图和建立的孔隙度—深度拟合曲线确定异常高孔隙带识别标准和分布范围。综合铸体薄片数据、扫描电镜分析、地层压力数据等,从成岩溶蚀、异常高压和早期油气充注等方面阐释异常高孔带成因,并结合沉积微相、岩相和断裂发育等总结相对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研究认为储层异常高孔带的发育得益于异常高压对孔隙的保护、中成岩A期有机质低熟阶段的有机酸溶蚀增孔作用和早期烃类充注的保孔作用;异常高孔带的发育、原始沉积因素如优势沉积微相(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口砂坝等)和刚性颗粒(石英、长石和变质岩岩屑等)含量相对高值的中粗粒砂岩以及断裂的发育组成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沙四上亚段 异常高孔带 优质储层
原文传递
渤南断阶带沙四上亚段储层成岩演化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宁宁 邱隆伟 +4 位作者 杨生超 解超 刘魁元 单宝杰 刘连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15,共12页
渤南断阶带沙四上亚段发育广泛的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综合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等手段,总结储层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所属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序列;结合地层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烃类充注史提出储层阶段性... 渤南断阶带沙四上亚段发育广泛的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综合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等手段,总结储层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所属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序列;结合地层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烃类充注史提出储层阶段性时空演化过程和成岩-成藏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储层中成岩A1期次生孔隙形成时间与烃源岩主生排烃期、有效圈闭形成时间具较好的耦合关系,构成油气成藏的各项条件;渤南断阶带东部和西部因埋深和原始组成物质差异造成储层成岩特征和成岩-成藏过程的差异.根据储层自生矿物间接触关系判定成岩作用顺序为草莓状黄铁矿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长石岩屑溶蚀→石英弱溶蚀/方解石胶结/长石弱胶结→方解石溶蚀→铁方解石胶结→晚期黄铁矿胶结.相伴随的黏土矿物演化是由成岩早期的伊蒙混层、伊利石和高岭石矿物组合到成岩中后期的伊利石、高岭石、伊蒙混层和绿泥石矿物组合,对应质量分数变化为伊蒙混层减少约30%、伊利石增加约40%、高岭石减少约20%和绿泥石增加约20%.渤南断阶带东部和西部储层埋深差异约400m同时石英质量分数相差约10%.由此造成两者分别处于中成岩A期和B期的成岩阶段进而造成储层物性、油气储集能力和成藏过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断阶带 低孔低渗储层 成岩演化 成岩—成藏耦合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北部沙四上亚段储层有利成岩相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小岑 林承焰 +2 位作者 任丽华 马鹏杰 陈雁雁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57-1667,共11页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渤南洼陷北部沙四上亚段储层有利成岩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主体处于中成岩A期—B期,在酸碱交替的成岩环境控制下,整体经历多期胶结、溶解和交代的演化过程。...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渤南洼陷北部沙四上亚段储层有利成岩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主体处于中成岩A期—B期,在酸碱交替的成岩环境控制下,整体经历多期胶结、溶解和交代的演化过程。根据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将沙四上亚段储层划分为6种成岩相:硅质胶结—长石溶蚀相(Ⅰ)、绿泥石胶结相(Ⅱ)、中等压实—弱胶结相(Ⅲ)、压实致密相(Ⅳ)、碳酸盐胶结相(Ⅴ)和杂基重结晶相(Ⅵ)。不同成岩相的成岩和物性演化存在差异,导致储层质量明显不同。成岩相Ⅰ以长石溶蚀和硅质胶结作用为主,长石溶蚀增孔作用显著,次生孔隙发育。成岩相Ⅱ和Ⅲ分别发育早期绿泥石胶结和早期烃类充注,对后期胶结物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原生孔隙得以保存。成岩相Ⅰ、Ⅱ和Ⅲ储层物性好,含油级别较高,试油资料显示具有较高产能,为研究区有利成岩相。成岩相Ⅳ、Ⅴ、Ⅵ分别以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和杂基重结晶作用为主,储层物性差,含油级别低,基本不具备产油能力,为研究区不利成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成岩作用 物性差异演化 沙四上亚段 渤南洼陷北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