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ino acid and mineral digestibility,bone ash,and plasma inositol is increased by including microbial phytase in diets for growing pigs
1
作者 Liz Vanessa Lagos Mike Richard Bedford Hans Henrik Stei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99-712,共14页
Background The effect of microbial phytase on amino acid and energy digestibility is not consistent in pigs,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phytase dosage or the adaptation length to the diet.Therefore,an experiment was c... Background The effect of microbial phytase on amino acid and energy digestibility is not consistent in pigs,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phytase dosage or the adaptation length to the diet.Therefore,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test the hypotheses that increasing dietary phytase after an 18-day adaptation period:1)increases nutrient and energy digestibility;2)increases plasma P,plasma inositol,and bone ash of young pigs;and 3)demonstrates that maximum phytate degradation requires more phytase than maximum P digestibility.Results Data indicated that increasing inclusion of phytase[0,250,500,1,000,2,000,and 4,000 phytase units(FTU)/kg feed]in corn-soybean meal-based diets increased apparent ileal digestibility(AID)of Trp(quadratic;P<0.05),and of Lys and Thr(linear;P<0.05),and tended to increase AID of Met(linear;P<0.10).Increasing dietary phytase also increased AID and apparent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y(ATTD)of Ca and P(quadratic;P<0.05)and increased ATTD of K and Na(linear;P<0.05),but phytase did not influence the ATTD of Mg or gross energy.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P and bone ash increased(quadratic;P<0.05),and plasma inositol also increased(linear;P<0.05)with increasing inclusion of phytase.Reduced concentrations of inositol phosphate(IP)6 and IP5(quadratic;P<0.05),reduced IP4 and IP3(linear;P<0.05),but increased inositol concentrations(linear;P<0.05)were observed in ileal digesta as dietary phytase increased.The ATTD of P was maximized if at least 1,200 FTU/kg were used,whereas more than 4,000 FTU/kg were needed to maximize inositol release.Conclusions Increasing dietary levels of phytase after an 18-day adaptation period increased phytate and IP ester degradation and inositol release in the small intestine.Consequently,increasing dietary phytase resulted in improved digestibility of Ca,P,K,Na,and the first 4 limiting amino acids,and in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bone ash and plasma P and inositol.In a corn-soybean meal diet,maximum inositol release requires approximately 3,200 FTU/kg more phytase than that required for maximum P digest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ash Inositol Nutrient digestibility PHYTASE Phytate degradation PIGS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dietary digestible calcium on growth performance,bone mineralization, plasma calcium, and abundance of genes involved in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calcium in pigs from 11 to 22 kg fed diet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被引量:3
2
作者 L.Vanessa Lagos Su A.Lee +4 位作者 Guillermo Fondevila Carrie L.Walk Michael R.Murphy Juan J.Loor Hans H.Stei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942-957,共16页
Background: A 21-day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Ca requirements to maximize growth performance expressed as the standardized total tract digestible(STTD) Ca to STTD P ratio is less than 1.40:... Background: A 21-day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Ca requirements to maximize growth performance expressed as the standardized total tract digestible(STTD) Ca to STTD P ratio is less than 1.40:1. The second hypothesis was that increasing dietary Ca increases plasma Ca concentration and downregulates abundance of genes related to Ca absorption(TRPV6, S100 G, and ATP2 B1) in the duodenum, and tight junction proteins(OCLN, CLDN1, and ZO1) in the duodenum and ileum.Methods: Twenty corn-soybean meal diets were formulated using a 4 × 5 factorial design with diets containing 0.16%, 0.33%, 0.42%, or 0.50% STTD P, and 0.14%, 0.29%, 0.44%, 0.59%, or 0.74% STTD Ca. Six hundred and forty pigs(initial weight: 11.1 ± 1.4 kg) were allotted to 20 diets and 5 blocks 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On day21, weights of pigs and feed left in feeders were recorded and blood, duodenal tissue, ileal mucosa, and the right femur were collected from 1 pig per pen. Abundance of m RNA was determined in duodenal and ileal tissue via quantitative RT-PCR.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a response surface model.Results: The predicted maximum ADG(614 g), G:F(0.65), and bone ash(11.68 g) was obtained at STTD Ca:STTD P ratios of 1.39:1, 1.25:1, and 1.66:1, respectively, when STTD P was provided at the requirement(0.33%). If dietary STTD P was below the requirement, increasing dietary Ca resulted in reduced(P < 0.05) ADG and G:F. However, if dietary STTD P was above the requirement, negative effects(P < 0.05) on ADG and G:F of increasing STTD Ca were observed only if dietary STTD Ca exceeded 0.6%. Plasma Ca concentration was positively affected by STTD Ca over the range studied(quadratic, P < 0.01) and negatively affected by increasing STTD P(linear, P < 0.01). There was a linear negative effect(P < 0.05) of STTD Ca on the abundance of S100 G, TRPV6, OCLN, and ZO1 in duodenum, and CLDN and ZO1 in ileum.Conclusions: The STTD Ca:STTD P ratio needed to maximize growth performance of 11-to 25-kg pigs is less than1.40:1, if P is at the estimated requirement. Increasing dietary Ca reduces transcellular absorption of Ca and increases paracellular absorption of 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ash CALCIUM absorption Digestible CALCIUM Growth PIGS Requirement
下载PDF
故宫博物院旧藏漆器文物中漆灰材质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娜 闵俊嵘 +2 位作者 康葆强 谷岸 雷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漆灰的修复是漆器文物修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揭示故宫博物院旧藏漆器3种典型漆灰的材料构成及特点,以及为漆器修复工作提供科技支持,研究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微区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纤维显微镜观测、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漆灰的修复是漆器文物修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揭示故宫博物院旧藏漆器3种典型漆灰的材料构成及特点,以及为漆器修复工作提供科技支持,研究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微区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纤维显微镜观测、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综合分析了3种典型漆灰所含无机及有机原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明代古梅花蕉叶式琴漆灰所用无机材料是动物角灰或骨灰及少量黏土,胶结材料则由中国大漆及少量植物油组成;清代黑漆描金大宝座漆灰的无机材料为含有方解石的黏土,胶结材料为熟桐油、猪血的混合物,此外,样品中还含有麻类纤维,为宝座木胎与漆灰层之间所裱麻布,宝座漆灰不但能提供平整髹漆表面,而且还对麻布有加固定型作用;清代黑漆地填金字张廷玉书圣训天伦对联漆灰的无机材料为黏土,胶结材料则为熟桐油、猪血的混合物。研究所用分析方法体系可实现漆灰原材料,特别是有机胶结材料的准确识别。3种典型漆灰的选材特点与中国古代漆器,特别是明清时期家具、器物制作用料传统相吻合,研究结果可直接应用于漆器文物修复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漆灰 微区X射线衍射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动物角骨灰 黏土 中国大漆 熟桐油 猪血
下载PDF
骨胶原蛋白肽纳滤脱盐工艺优化及其对产品整体感官品质的提升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瑞林 郭玉杰 +2 位作者 刘济千 张春晖 高宏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0-167,共8页
为了降低骨胶原蛋白肽灰分含量,并提升骨胶原蛋白肽产品的品质。本文采用纳滤脱盐的方法对灰分进行脱除,通过设计响应面试验对骨胶原蛋白肽纳滤脱盐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纳滤膜处理后样品的理化指标、氨基酸含量、分子量分布、各元... 为了降低骨胶原蛋白肽灰分含量,并提升骨胶原蛋白肽产品的品质。本文采用纳滤脱盐的方法对灰分进行脱除,通过设计响应面试验对骨胶原蛋白肽纳滤脱盐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纳滤膜处理后样品的理化指标、氨基酸含量、分子量分布、各元素的含量及感官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骨胶原蛋白肽最优脱盐工艺条件为样品浓度5%,循环次数7次,压力0.5MPa,此时脱盐率为65.89%±1.25%;纳滤膜处理后样品品质明显提升,但氨基酸含量变化不大;通过分子量分布的测定,发现纳滤脱盐对分子量分布变化影响较小,样品分子量小于3000Da的组分占比97%,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31645-2018骨胶原蛋白肽的规定;利用ICP-MS对脱盐前后的各元素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样品中各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Na、K、P、Mg、Ca等元素含量显著减少(P<0.05);通过感官评价发现经纳滤脱盐的样品颜色变化不大,清澈度提升,咸味明显减弱,整体可接受度提升。本研究将为生产高品质骨胶原蛋白肽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胶原蛋白肽 纳滤 脱盐 蛋白得率 灰分含量 感官品质
下载PDF
中脚趾骨灰锰含量作为肉仔鸡锰生物学有效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罗绪刚 苏琪 +1 位作者 黄俊纯 段玉琴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3,共3页
用一日龄Arbor Acres(AA)雏鸡80只(公母各半)进行试验,研究中脚趾骨灰Mn含量替代跖骨灰Mn含量作为肉仔鸡Mn生物学有效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玉米一豆饼基础饲粮(含Mn 22ppm)分别添加无机Mn(试剂级MnSO_4·H_2O)0、50、100、150和200p... 用一日龄Arbor Acres(AA)雏鸡80只(公母各半)进行试验,研究中脚趾骨灰Mn含量替代跖骨灰Mn含量作为肉仔鸡Mn生物学有效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玉米一豆饼基础饲粮(含Mn 22ppm)分别添加无机Mn(试剂级MnSO_4·H_2O)0、50、100、150和200ppm,自由采食28天。随饲粮Mn的增加,中脚趾骨灰及跖骨灰中的Mn含量均高度线性上升(P<0.01),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饲粮Mn添加水平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9963、0.9713和0.9870,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中脚趾骨灰Mn含量可满意地代替跖骨灰Mn含量而用于评价肉仔鸡Mn的生物学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脚趾 骨灰 含量 生物学
下载PDF
骨灰乳浊白釉的组成范围、乳浊机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6
作者 范玉容 郑家范 游恩溥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8-124,共7页
本文介绍骨灰乳浊白釉的基础釉组成范围;组成、骨灰量、烧成温度对白度的影响。对骨灰乳浊白釉的微观结构、乳浊机理、影响白度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骨灰乳浊白釉的乳浊现象是釉玻璃分相所致。
关键词 乳浊釉 骨灰乳浊剂 乳浊机理
下载PDF
低膨胀铁红花釉的制备 被引量:2
7
作者 董伟霞 包启富 +1 位作者 沈慧娟 李深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2,共5页
以锂长石、骨灰、三氧化二铁、煅烧滑石等原料,从低膨胀铁红花釉制备工艺研究入手,探讨了骨灰含量和工艺条件对釉面质量的影响,结合XRD和热膨胀系数分析,研制出适合低膨胀耐热陶瓷坯体的低膨胀铁红花釉。研究结果表明:当配方组成中骨灰... 以锂长石、骨灰、三氧化二铁、煅烧滑石等原料,从低膨胀铁红花釉制备工艺研究入手,探讨了骨灰含量和工艺条件对釉面质量的影响,结合XRD和热膨胀系数分析,研制出适合低膨胀耐热陶瓷坯体的低膨胀铁红花釉。研究结果表明:当配方组成中骨灰含量12%左右,釉面厚度在0.5~0.8mm,在1260℃并保温时间在30~40min时,可以获得分布均匀、大小适中的釉面结晶效果。从XRD和膨胀系数分析可知,由于样品中有含锂化合物、钙长石和α-Fe2O3晶体的析出,赋予了样品具有低膨胀且釉面呈现红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膨胀 铁红花釉 骨灰 工艺条件
下载PDF
陶寺中晚期人骨的种系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雅军 何驽 张帆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3-371,共9页
本文对陶寺文化中晚期墓葬和灰坑中的人骨进行了性别年龄的鉴定和种族类型的分析,并报告了人骨古DNA的分析结果。DNA的分析结果表明墓葬中的人骨和灰坑中的人骨在单倍型的分类上没有差别,属于中国北方人群的常见单倍群。头骨测量特征的... 本文对陶寺文化中晚期墓葬和灰坑中的人骨进行了性别年龄的鉴定和种族类型的分析,并报告了人骨古DNA的分析结果。DNA的分析结果表明墓葬中的人骨和灰坑中的人骨在单倍型的分类上没有差别,属于中国北方人群的常见单倍群。头骨测量特征的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出灰坑的人骨与二十世纪发掘的陶寺文化早期墓葬中出土的人骨形态距离较远。这个结果可能暗示着陶寺早期人群和中晚期的人群可能有不一样的来源,期望未来对这两个人群的直接的DNA对比结果会有助于来源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 陶寺 墓葬 灰坑 山西
下载PDF
低温卫生瓷用锆磷质生料乳浊釉的研制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洪巍 高力明 游恩溥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75-87,94,共14页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编制试验计划,初步研制成功能用于低温卫生瓷烧成的锆磷质生料乳浊釉,其烧成温度为1140~1200℃,釉面白度可达76~79。经OM、EM、EDAX和x衍射分析表明,釉的乳浊粒子主要是细分散的残留锆英石和均匀分布于...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编制试验计划,初步研制成功能用于低温卫生瓷烧成的锆磷质生料乳浊釉,其烧成温度为1140~1200℃,釉面白度可达76~79。经OM、EM、EDAX和x衍射分析表明,釉的乳浊粒子主要是细分散的残留锆英石和均匀分布于釉玻璃基中的分相液滴,另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钙长石、氟磷灰石和再结晶锆英石晶体;残留锆英石的粒径绝大部分小于3μm;分相液滴的成份主要有(1)富 Ca^(2+)、P^(5+),(2)富 Ca^(2+)、Al^(8+)而同时都贫 Si^(4+)、Zr^(4+)两种,分相液滴主要以0.1~0.8μm 的球形小滴和由数个球形小滴部分连通形成的低聚体形式存在;骨灰和氟硅酸钠明显地促进釉的分相,使釉乳浊度提高;骨灰显著地缩小釉的烧成温度范围,氟硅酸钠则有强烈的助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瓷 锆磷质 生料乳浊釉 陶瓷釉
下载PDF
铁红结晶釉的制备 被引量:4
10
作者 包启富 董伟霞 余翔 《砖瓦》 2016年第12期10-11,共2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硅铝比、氧化铁的含量、骨灰的含量因素对釉面晶花效果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硅铝比为7.5,骨灰含量为14%,氧化铁含量13%时,釉面呈现出以棕褐色为底色、大红晶花出现的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釉。
关键词 铁红结晶釉 骨灰 FE2O3
下载PDF
某石煤综合利用工程辐射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彦君 黄义超 +3 位作者 陈超峰 王萦 田新珊 沙向东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9-252,257,共5页
针对某石煤综合利用项目提出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预测了公众和职业人员受照剂量水平。结果表明,该项目对环境造成的辐射影响较小,对公众和职业人员造成的辐射影响较小。同时给出了灰渣用于建材生产的配比要求。
关键词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天然放射性 含钒石煤 灰渣
下载PDF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疑难问题研析——兼谈《刑法修正案(九)》对民族习俗的特殊保护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丽丽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3-160,共8页
《刑法修正案㈨》对刑法第302条的修正反映了立法对民族习俗的进一步保护。该条罪之盗窃行为不限于秘密窃取,盗窃之既遂应采"控制说";侮辱行为不以"公然"实施为必要,侮辱包括暴力侮辱和非暴力性行为侮辱;抢劫、抢... 《刑法修正案㈨》对刑法第302条的修正反映了立法对民族习俗的进一步保护。该条罪之盗窃行为不限于秘密窃取,盗窃之既遂应采"控制说";侮辱行为不以"公然"实施为必要,侮辱包括暴力侮辱和非暴力性行为侮辱;抢劫、抢夺、遗弃行为能被评价为本罪行为;尸体既包括完整躯体,还应包括尸体之部分、尸骨、骨灰和遗发,但不应含殓物;应对破坏坟墓行为进行刑法规制;处理本罪与他罪关系应以刑法认识错误原理为指导;应用罪数原理认定本罪之一罪与数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 侮辱 故意毁坏尸体 尸骨 骨灰罪犯罪手段犯罪对象此罪与彼罪罪数认定
下载PDF
中温乳浊颜色釉的研制
13
作者 沈华荣 洪琛 +2 位作者 卢希龙 陈云霞 曹春娥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5,共6页
采用钾长石、高岭土、石英、骨灰、滑石、方解石、锆英石等常用原料,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基础乳浊釉的配方,添加镨黄、铬绿、钴蓝、包裹红这四种色料成功制备了较好的乳浊色釉。结果表明,钴蓝、铬绿、镨黄色料适应磷乳浊釉,包裹红色料则... 采用钾长石、高岭土、石英、骨灰、滑石、方解石、锆英石等常用原料,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基础乳浊釉的配方,添加镨黄、铬绿、钴蓝、包裹红这四种色料成功制备了较好的乳浊色釉。结果表明,钴蓝、铬绿、镨黄色料适应磷乳浊釉,包裹红色料则适应锆乳浊釉;钴蓝最佳加入量为6%,铬绿、包裹红为8~10%,镨黄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 乳浊釉 颜色釉 骨灰
下载PDF
骨灰煅烧改性对骨质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戴瑾 严星煌 +1 位作者 李锦堂 罗学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4-558,共5页
骨灰是烧制骨质瓷的最重要的原料,提高骨灰的质量也是提高骨质瓷性能的关键.对骨胶厂提供的骨灰进行煅烧处理,通过红外、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煅烧温度对骨灰的显微形貌和结构变化的影响规律,以及骨灰煅... 骨灰是烧制骨质瓷的最重要的原料,提高骨灰的质量也是提高骨质瓷性能的关键.对骨胶厂提供的骨灰进行煅烧处理,通过红外、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煅烧温度对骨灰的显微形貌和结构变化的影响规律,以及骨灰煅烧改性对坯体浆料流动性和坯体烧结工艺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1 200℃下对骨灰进行煅烧,可获得轮廓清晰、圆球形和颗粒尺寸适中的煅烧骨灰,有利于提高骨质瓷坯体浆料的流动性,扩大坯体烧结温度范围,并且能提高坯体的白度.通过合理配方和工艺优化,骨质瓷坯体烧结后白度为92.97%,密度为2.70 g/cm3,收缩率为16.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灰 煅烧 性能 骨质瓷
下载PDF
鸡骨素中灰分含量的测定
15
作者 魏永义 王富刚 胡凯 《肉类工业》 2014年第6期16-17,共2页
对鸡骨素中的灰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测样品中灰分的含量为13.8g/100g,该方法简单、准确度高,适用于鸡骨素中的灰分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鸡骨素 灰分 测定
下载PDF
西安汉墓出土漆陶器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强 李伟东 +1 位作者 罗宏杰 赵凤燕 《自然杂志》 2016年第1期15-22,共8页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对陕西西安市汉墓出土的陶器残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陶器中有北方汉墓鲜有报道的红色彩绘漆陶器,其红色颜料为较常见的朱砂(H...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对陕西西安市汉墓出土的陶器残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陶器中有北方汉墓鲜有报道的红色彩绘漆陶器,其红色颜料为较常见的朱砂(HgS)。显微结构研究显示至少存在三种类型的陶器:其一,陶胎上先通体涂绘含高锰和铁化合物的棕黑色陶衣,其中MnO和FeO的质量分数超过20%,后再施红色彩绘层;其二,陶胎上先涂一层薄漆层后再进行彩绘;其三,先在陶胎上做底灰层,再刷一层薄漆,然后进行彩绘。漆层中都存在添加骨灰和石英的现象,漆灰层中有添加高铁物质及黏土的现象,其中FeO的质量分数达22%。研究结果不但扩展了陶器的种类,也为漆陶器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陶 髹漆工艺 骨灰 汉墓
下载PDF
骨灰对卫生瓷锆乳浊釉工艺性能的影响及其乳浊机理研究
17
作者 李晓池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21-224,共4页
介绍了卫生瓷锆乳浊釉的主要原料组成、配方设计及工艺参数。利用XRD、TEM、高温显微镜等测试手段 ,初步研究了骨灰对卫生瓷乳浊釉工艺性能的影响以及骨灰乳浊釉的乳浊机理。
关键词 骨灰 浮浊机理 白度 卫生瓷 锆乳浊釉 工艺性能
下载PDF
北京凤凰山化石地点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波 张乐 +2 位作者 高立红 李潇丽 冯兴无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0-476,共7页
北京凤凰山地点位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以北8km处,是一处含哺乳动物化石与灰烬的洞穴-裂隙堆积。该地点包括两个化石层,上层为洞外的冲积物,由棕红色黏土组成,靠下部发现有零星的、破碎的化石,可鉴定出似鸡骨山狐(Vulpes cf.chikushanen... 北京凤凰山地点位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以北8km处,是一处含哺乳动物化石与灰烬的洞穴-裂隙堆积。该地点包括两个化石层,上层为洞外的冲积物,由棕红色黏土组成,靠下部发现有零星的、破碎的化石,可鉴定出似鸡骨山狐(Vulpes cf.chikushanensis)和羚羊(Antelopinae)两种类型;下层含有灰烬层,出土了较为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可鉴定的哺乳动物化石包括鬣狗(Hyaenidae)、三门马(Equus sameniensis)、犀(Rhinocerotidae)、李氏野猪(Sus lydekkeri)、肿骨大角鹿(Megaloceros pachyosteus)、葛氏斑鹿(Cervus(Sika)grayi)、水牛(Bubalus sp.),共7种。动物群与周口店第一地点和南京人化石地点的动物群相似,指示该地点化石层的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部分骨骼表面痕迹与灰烬层的发现显示该地点可能不排除有古人类活动痕迹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店 凤凰山 动物化石 灰烬 中更新世
下载PDF
人颅骨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晋彬 张宏民 刘嘉诚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9,共5页
本文用颅骨试样进行了准静态下的压缩实验,研究了骨的表观密度、灰度与颅骨力学性质的相关关系,为颅脑损伤分析和模拟试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颅骨 表观密度 灰度 力学性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牙齿煅烧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郭津源 仲维剑 +2 位作者 柴松岭 梁欣 马国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促进牙齿煅烧颗粒修复骨缺损的早期效果。方法:6月龄新西兰兔10只,于颅顶部制备4个骨缺损,每个骨缺损作为1个观察组。A组为空白对照,不填材料;B组为对照组,填入牙齿煅...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促进牙齿煅烧颗粒修复骨缺损的早期效果。方法:6月龄新西兰兔10只,于颅顶部制备4个骨缺损,每个骨缺损作为1个观察组。A组为空白对照,不填材料;B组为对照组,填入牙齿煅烧颗粒;C组为实验组,填入牙齿煅烧颗粒与PRF混合物;D组为阳性对照组,填入牙齿煅烧颗粒与骨髓混合物。术后6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和组织学分析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各组骨缺损内均未见炎症反应,新骨生成率分别为:A组(7.5±2.2)%;B组(17.6±2.3)%;C组(21.0±4.7)%;D组(23.4%±3.2)%。统计学分析发现,B、C、D组的新骨生成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和D组的新骨生成率显著高于B组(P<0.05)。C组和D组间的新骨生成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牙齿煅烧颗粒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与PRF混合后可以显著加快新骨再生的速度,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煅烧颗粒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