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down-regulation of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Nav1.7 on activation of astrocytes and microglia in DRG in rats with cancer pain 被引量:9
1
作者 Jun Pan Xiang-Jin Lin +1 位作者 Zhi-Heng Ling You-Zhi Ca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5年第5期405-411,共7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own-regulation of Nav1.7 on the activation of astrocytes and microglia in DRG of rats with cancer pain,and explore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nociceptive information.Methods:Lentivir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own-regulation of Nav1.7 on the activation of astrocytes and microglia in DRG of rats with cancer pain,and explore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nociceptive information.Methods:Lentiviral vector harboring RNAi sequence targeting the Navl.7 gene was constructed,and Walker 256 breast cancer cell and morphine was injected to build the bone cancer pain model and morphine tolerance model in rats.Lentiviral vector was injected.Rats in each model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model group,PBS group,vehicle group and LV-Nav1.7 group.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GFAP and OX42 in dorsal root ganglia(DRG) were measured.Results:After the animal model was built,the level of Navl.7,GFAP and OX42 was improved obviously with the time prolonged,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expression level of GFAP and OX42 in the DRG in the LV-Navl.7 group declined obviously compared to the model group,PBS group and vehicle group(P<0.05).Conclusions: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Navl.7 shRNA lentiviral vector can reduce the expression of Nav1.7and inhibit the activation of astrocytes and microglia in DRG.The effort is also effective in morphine tolerance bone cancer pain model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1.7 bone cancer pain morphine tolerance
下载PDF
Targeting the nitric oxide/cGMP signaling pathway to treat chronic pain 被引量:5
2
作者 Dan-Yang Li Shao-Jie Gao +6 位作者 Jia Sun Long-Qing Zhang Jia-Yi Wu Fan-He Song Dai-Qiang Liu Ya-Qun Zhou Wei Me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996-1003,共8页
Nitric oxide(NO)/cyclic guanosine 3′,5′-monophosphate(cGMP) signaling has been shown to act as a mediator involved in pain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and discuss the mechanisms of the ... Nitric oxide(NO)/cyclic guanosine 3′,5′-monophosphate(cGMP) signaling has been shown to act as a mediator involved in pain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and discuss the mechanisms of the NO/cGMP signaling pathway involved in chronic pain, including neuropathic pain, bone cancer pain, inflammatory pain, and morphine tolerance. The main process in the NO/cGMP signaling pathway in cells involves NO activating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which leads to subsequent production of cGMP. cGMP then activates c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G), resulting in the activation of multiple targets such as the opening of ATP-sensitive K+ channels. The activation of NO/cGMP signaling in the spinal cord evidently induces upregulation of downstream molecules, as well as reactive astrogliosis and microglial polarization which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chronic pain. In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natriuretic peptide binds to particulate guanylyl cyclase, generating and further activating the cGMP/PKG pathway, and i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pain. Upregulation of multiple receptors is involved in activation of the NO/cGMP signaling pathway in various pain models. Notably the NO/cGMP signaling pathway induces expression of downstream effectors, exerting both algesic and analgesic effects in neuropathic pain and inflammatory pai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ctivation of NO/cGMP signaling plays a constitue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pain, and this signaling pathway with dual effects is an interesting and promising target for chronic pain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cancer pain chronic pain cyclic GMP dorsal root ganglion inflammatory pain morphine tolerance neuropathic pain nitric oxide protein kinase G spinal cord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通过脊髓MrgC受体参与调控小鼠骨癌痛吗啡耐受
3
作者 易珍 倪云成 +4 位作者 胡霞 唐轶珣 刘际童 张宇 黄晓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2-749,共8页
目的:通过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小鼠模型明确右美托咪定是否参与吗啡耐受并探索其机制。方法:使用Lewis肺癌细胞系制备C57BL/6小鼠股骨癌痛动物模型。对BCP小鼠进行鞘内置管,连续7天注射吗啡诱导耐受产生。von Frey纤维丝评估... 目的:通过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小鼠模型明确右美托咪定是否参与吗啡耐受并探索其机制。方法:使用Lewis肺癌细胞系制备C57BL/6小鼠股骨癌痛动物模型。对BCP小鼠进行鞘内置管,连续7天注射吗啡诱导耐受产生。von Frey纤维丝评估小鼠左后足50%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热板法评估热缩足潜伏期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threshold,TWL)。给药第7天后取L3~L5节段脊髓,使用免疫组化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WB)方法检测小鼠脊髓Mas相关基因C受体(Mas-related gene C receptor,MrgC)的表达。通过对吗啡耐受的BCP小鼠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探索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自建模后第7天起,BCP小鼠左后足50%MWT显著下降,TWL明显缩短(P<0.05)。建模后第14天起鞘内给予吗啡,给药的第1~4天,BCP小鼠左后足50%MWT明显上升,TWL明显增加(P<0.05),给药的第5天开始50%MWT逐渐下降,TWL明显缩短。但预先鞘内给予右美托咪定后,给药的第1~7天BCP小鼠左后足50%MWT持续增高,TWL持续延长(P<0.05),且免疫组化和WB结果显示MrgC表达明显增加。结论:右美托咪定可缓解BCP小鼠吗啡耐受的形成,这一作用可能与右美托咪定促进BCP小鼠脊髓MrgC表达和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吗啡耐受 MrgC受体 小鼠 右美托咪定
下载PDF
淫羊藿素联合吗啡对骨癌痛小鼠的镇痛效应研究
4
作者 杨雪伟 袁贤达 +4 位作者 田越 孙琳琳 蔡捷 孟坤 邢国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7,共10页
目的:探究淫羊藿素对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小鼠的镇痛效应,以及淫羊藿素与吗啡联合用药的镇痛效应;确定半效剂量淫羊藿素与吗啡联合用药,在达到吗啡最大镇痛效应时所减少的吗啡用量。方法:使用雄性C57BL/6J小鼠及路易斯(Lewis)... 目的:探究淫羊藿素对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小鼠的镇痛效应,以及淫羊藿素与吗啡联合用药的镇痛效应;确定半效剂量淫羊藿素与吗啡联合用药,在达到吗啡最大镇痛效应时所减少的吗啡用量。方法:使用雄性C57BL/6J小鼠及路易斯(Lewis)肺癌细胞建立BCP小鼠模型。通过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冷刺激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以及自发抬足次数和抬足保护时间以评估小鼠疼痛敏感度。结果:自造模后第7~14天起,BCP小鼠左侧(荷瘤侧)后爪MWT和PWL明显降低,自发抬足次数和抬足保护时间明显上升,并持续存在(P<0.05)。造模后第7~14天给予淫羊藿素,自第10~14天起淫羊藿素明显增加BCP小鼠左侧后爪的MWT和PWL,并减少自发抬足次数和抬足保护时间,停药后效应持续至造模后第18天(即停药后第4天)(P<0.05)。应用2倍EC50剂量淫羊藿素(200 mg/kg)与吗啡联合用药可明显延长停药后镇痛效应,停药后镇痛效应持续至造模后第21天(即停药后第7天)(P<0.05)。应用半效剂量淫羊藿素(100 mg/kg)与吗啡联合用药,达到吗啡最佳镇痛效应时最多可减少60%吗啡用量。结论:淫羊藿素对BCP小鼠有明显的镇痛效应,当与吗啡联合用药时,不仅明显延长了停药后的镇痛效应,还能够减少高达60%的吗啡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淫羊藿素 吗啡 镇痛效应
下载PDF
全身阿片类药物转换为鞘内吗啡时戒断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越 杜美慧 +3 位作者 曾永芬 周晓艳 刘红军 金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2-289,共8页
目的:观察全身阿片类药物转换为鞘内吗啡镇痛时的戒断反应,探讨病人静脉自控给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的阿片类药物耐受的难治性癌痛病人30例,经吗啡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 目的:观察全身阿片类药物转换为鞘内吗啡镇痛时的戒断反应,探讨病人静脉自控给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东部战区总医院的阿片类药物耐受的难治性癌痛病人30例,经吗啡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剂量滴定24 h后植入半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外接PCA泵鞘内持续输注吗啡。采用临床阿片类药物戒断量表(clinical opiate withdrawal scale,COWS)评估静脉吗啡转换为鞘内吗啡期间病人阿片戒断反应(opioid withdrawal reaction,OWR),记录OWR的发生次数、时间和程度;根据COWS评分将病人分为无OWR组(n=7)和OWR组(n=23),依据OWR的程度分为轻(n=4)、中(n=17)、中重(n=2)和重度(n=0)四组。OWR病人根据需求,采用吗啡静脉PCA给药治疗。评估转换过程中病人疼痛强度、焦虑、抑郁、睡眠、病人满意度,以及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本研究中OWR发生率为76.7%(23/30),轻度及中度占91.3%(21/23),其中87.0%(20/23)的病人需要通过静脉吗啡PCA缓解OWR。中重度组的COWS平均评分高于轻度组(P<0.05),中度组的PCA给药次数高于轻度组(P<0.05)。OWR组(n=23)入院时每日口服吗啡毫克当量与OWR持续时间(r=0.490,P=0.018)、发生次数(r=0.488,P=0.018)和PCA给药次数(r=0.495,P=0.016)呈正相关。病人转换为鞘内吗啡镇痛后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每日吗啡使用剂量均较入院时下降(P<0.05),焦虑、抑郁、睡眠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出院时便秘发生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全身阿片类药物转换为鞘内吗啡镇痛时戒断反应的发生率较高,静脉吗啡PCA治疗方便易行、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癌痛 阿片类药物耐受 吗啡 半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 戒断反应
下载PDF
宫氏脑针对骨癌痛模型大鼠脊髓MAPKs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研究
6
作者 游敏玲 杨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宫氏脑针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符合条件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宫氏脑针组与吗啡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构建骨癌痛模型。造模7 d后,对宫氏脑针组按宫氏脑针法进行针刺干预,吗啡组进行吗啡注射... 目的探讨宫氏脑针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符合条件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宫氏脑针组与吗啡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构建骨癌痛模型。造模7 d后,对宫氏脑针组按宫氏脑针法进行针刺干预,吗啡组进行吗啡注射干预,以上两组干预7 d,其余两组不进行干预,所有大鼠饲养条件相同。检测并记录大鼠造模手术前及术后7、9、11、13 d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T);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脊髓中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β内啡肽(β-EP)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中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参与造模的大鼠PWT值相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施加干预的宫氏脑针组与吗啡组大鼠PWT值相比模型组在术后7、9、11、13 d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脊髓PGE|2、TNF-α、IL-6、β-EP含量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宫氏脑针组、吗啡组大鼠脊髓PGE|2、TNF-α、IL-6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β-EP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脊髓中p-ER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宫氏脑针组与吗啡组大鼠脊髓中p-ER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氏脑针对骨癌痛大鼠有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从而抑制MAPK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氏脑针法 骨癌痛 吗啡 大鼠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15
7
作者 司马蕾 厉建春 +2 位作者 蔡淑呈 刘波涛 樊碧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61-565,共5页
背景与目的:多数晚期癌症患者会经历中重度癌痛折磨。阿片药物是癌痛治疗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药物,但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耐受甚至痛觉过敏。P物质(substance P,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疼痛信号传... 背景与目的:多数晚期癌症患者会经历中重度癌痛折磨。阿片药物是癌痛治疗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药物,但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耐受甚至痛觉过敏。P物质(substance P,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疼痛信号传递中最重要的神经递质,但在癌痛-阿片耐受中的表达尚不清楚。本研究拟在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模型上,探讨SP和CGRP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水平的表达特点。方法:60只Wistar大鼠鞘内置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吗啡耐受组和骨癌痛-吗啡耐受组。吗啡耐受组和骨癌痛-吗啡耐受组分别以热灭活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和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制备胫骨癌痛模型,接种后10 d时鞘内注射吗啡20μg/kg。动物行为学测试使用Von Frey纤维丝,于不同时间点测定机械刺激引起的机械缩足阈值。研究结束时,免疫组织化学分析DGR中SP和CGRP的表达,测定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行为学证实,吗啡耐受组和骨癌痛-吗啡耐受组在吗啡治疗第5天时出现耐受,骨癌痛-吗啡耐受组缩足阈值较吗啡耐受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骨癌痛-吗啡耐受组SP和CGRP积分光密度值IOD(9 917.9±2 246.1和15 021.5±2 989.7)较吗啡耐受组(5 191.7±1 052.6和9 737.1±2 239.8)和对照组(4 821.6±843.1和8 180.3±1 242.2)明显增加(P<0.001)。结论:SP和CGRP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模型DRG中表达增强,提示这两种神经递质参与了耐受产生,这将为新药治疗癌痛-吗啡耐受提供更符合临床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吗啡耐受 骨癌痛
下载PDF
809例晚期癌痛患者阿片耐受性及量化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薛钧 刘晓铭 +3 位作者 刘晶煜 朱婷 李文娟 陈梅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目的:研究阿片类药物在晚期癌痛治疗中的耐受性趋势并探索其量化分析方法.方法:利用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与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的总剂量(不同种类阿片类药的剂量采用吗啡等效剂量简称吗啡当量)及增加剂量的差值呈正相关,而与用药时长呈... 目的:研究阿片类药物在晚期癌痛治疗中的耐受性趋势并探索其量化分析方法.方法:利用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与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的总剂量(不同种类阿片类药的剂量采用吗啡等效剂量简称吗啡当量)及增加剂量的差值呈正相关,而与用药时长呈负相关这一基本原理对809例晚期癌痛患者的相关用药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出可行的阿片耐受性量化指标—阿片耐受指数的计算公式.对比所得数值,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809例晚期癌痛患者中有498例呈现明显的耐受趋势,阿片耐受指数在1.86~5.82之间.不同病种之间的平均耐受指数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芬太尼贴剂对比口服吗啡或羟考酮缓释剂的平均耐受指数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根据作者所设计的阿片耐受指数计算公式所计算出的结果能基本准确指示出个体患者在应用阿片类药物时所产生耐受差异的程度.利用这一数值可以比较直观地对比不同个体、不同病种、不同性别及不同阿片类药物等因素之间的耐受性程度的差异.这一量化指标对晚期癌痛治疗中阿片类药物、药量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相关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当量 晚期癌痛 阿片耐受 阿片耐受指数
下载PDF
癌痛散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忠明 谢刚 +4 位作者 廖大忠 彭磊 梅琳 宋瑞蓉 邱燕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3893-3895,3899,共4页
目的观察癌痛散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疗效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220例癌痛患者分为试验组115例和对照组105例;其中,轻度癌痛,试验组31例采用复方中药癌痛散外敷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布洛芬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试验组84例采用癌... 目的观察癌痛散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疗效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220例癌痛患者分为试验组115例和对照组105例;其中,轻度癌痛,试验组31例采用复方中药癌痛散外敷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布洛芬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试验组84例采用癌痛散联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对照组75例单用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疼痛程度、止痛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Karnofsky评分等;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异常症状等安全性指标。结果轻度癌痛,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中重度癌痛,试验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全部病例不良反应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癌痛散可以改善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轻度癌痛可以替代布洛芬治疗,中重度癌痛联合盐酸吗啡缓释片疗效更好,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骨转移 癌性疼痛 癌痛散 布洛芬缓释片 盐酸吗啡缓释片
下载PDF
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阿片耐受的重度癌痛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迎盈 陈兆红 +1 位作者 赵雷 范习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939-1943,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价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阿片耐受(opioid tolerance)的重度癌痛(cancer pain)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德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诊断明确的仅能姑息对症治疗的阿片耐受的重度癌痛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价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阿片耐受(opioid tolerance)的重度癌痛(cancer pain)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德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诊断明确的仅能姑息对症治疗的阿片耐受的重度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接受的镇痛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仅给予吗啡(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治疗;观察组28例:给予加巴喷丁、阿米替林及吗啡(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治疗。治疗目标为背景痛(background cancer pain)数字评分法(numberical rating scale,NRS)≤3分,两组患者均根据疼痛程度调整药物用量,当出现爆发痛(breakthrough pain,BTP)时采用盐酸吗啡注射液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稳定后焦虑、抑郁、生存质量、日需吗啡量。结果 (1)焦虑、抑郁状态改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日需吗啡量:相比治疗前,疼痛控制稳定需要增加一定量的吗啡,但观察组增加量较对照组少(P<0.05);(3)生存质量: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但情绪功能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失眠、总健康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且恶心呕吐、便秘、食欲丧失较治疗前症状加重(P<0.05)。观察组失眠、食欲丧失、总健康得到改善(P<0.05),恶心呕吐、便秘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不仅可增强吗啡对阿片耐受的重度癌痛的疼痛控制,且不增加恶心呕吐、便秘,还可以改善焦虑、抑郁、失眠和食欲丧失等症状,提高总健康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阿米替林 吗啡 阿片耐受 重度癌痛
下载PDF
丁丙诺啡与吗啡联合用于大鼠骨癌痛治疗的疼痛行为学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林鑫 董彦鹏 +2 位作者 孙亮 周亮 孙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丁丙诺啡与吗啡联合应用于大鼠骨癌痛的疼痛行为学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成年雌性Wistar大鼠进行实验,应用Walker256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将骨癌痛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于每日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丁丙诺啡与吗啡联合应用于大鼠骨癌痛的疼痛行为学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成年雌性Wistar大鼠进行实验,应用Walker256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将骨癌痛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于每日7:00 am和19:00 pm进行皮下注射,连续7日。吗啡组(M组):吗啡10 mg/kg;吗啡+丁丙诺啡1组(MB1组):吗啡10 mg/kg+丁丙诺啡20μg/kg;吗啡+丁丙诺啡2组(MB2组):吗啡10 mg/kg+丁丙诺啡40μg/kg;吗啡+丁丙诺啡3组(MB3组):吗啡10 mg/kg+丁丙诺啡60μg/kg;假手术组(Sham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ml。全部大鼠于建模第15天开始,每日给药前30 min、给药后30 min进行疼痛行为学测定,包括甩尾实验、机械性痛觉敏感度测定、热痛觉敏感度测定。结果给药7天内,机械痛阈和甩尾实验测定抗伤害痛阈结果显示,各MB组与M组给药后痛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热痛阈结果显示:MB2组出现明显的热痛阈下降较M组晚(第6天vs.第5天)。结论骨癌痛大鼠癌痛治疗时,丁丙诺啡与吗啡联合应用镇痛作用相似且可延缓吗啡的耐受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丁丙诺啡 联合用药 耐受 骨癌痛
下载PDF
脊髓CX_3CR_1在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亚军 田玉科 +3 位作者 杨承祥 王汉兵 刘希江 张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观察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CX3CR1在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CX3CR1在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小胶质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吗啡耐受组(BM组)、BM+米诺环素组(BM+m组)。C组不作任何处理;S组大鼠仅手术暴露右侧胫骨上段;BM组大鼠右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10μL(4×105个细胞/mL)制作骨癌痛模型,第9天开始鞘内给予20μg/kg吗啡,2次/d,连续7 d;BM+m组在BM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手术后第16天再连续3 d鞘内注射米诺环素250μg/kg。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6、9、12、15、18天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和机械缩足持续时间(MWD),各组于术后18 d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CX3CR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水平。结果 BM组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第7天(即术后第15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表现为MWT值下降,明显低于C组和S组(均P〈0.01),而MWD上升,明显高于C组和S组(均P〈0.01),术后第18天两指标与BM+m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M组大鼠吗啡耐受形成后脊髓背角CX3CR1蛋白和OX-42表达明显高于C组和S组(均P〈0.01),而BM+m组注射米诺环素后脊髓CX3CR1蛋白和OX-42表达低于BM组(均P〈0.05)。结论脊髓CX3CR1可能在骨癌痛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活化使脊髓CX3CR1蛋白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吗啡耐受 CX3C趋化因子受体1 OX-42
下载PDF
洛芬待因与吗啡交替服用减少吗啡在癌痛患者中的耐药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淑洁 张佳琦 +2 位作者 刘洋 王梓丞 周田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6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洛芬待因与吗啡在缓解疼痛时交替服用对减少吗啡在癌痛患者中的耐药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办理麻醉药品供应卡的215例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三组。A、B组为洛芬待因与吗啡交... 目的:探讨洛芬待因与吗啡在缓解疼痛时交替服用对减少吗啡在癌痛患者中的耐药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办理麻醉药品供应卡的215例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三组。A、B组为洛芬待因与吗啡交替服用,C组服用吗啡缓解突破性疼痛。观察比较三组用药2周、2个月及6个月吗啡增量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组不同时间由于吗啡耐受需增量的情况优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不同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芬待因与吗啡交替服用可减少吗啡在癌痛患者中的耐药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芬待因 吗啡 癌痛 交替服用 耐药性
下载PDF
鞘内泵入吗啡和倍他米松治疗CIBP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先红 黄东 +7 位作者 杨金凤 杨弘彪 唐轶徇 刘景诗 黄玉梅 陈师 王林纤 彭海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55-758,763,共5页
目的:研究鞘内连续注射吗啡联合倍他米松治疗癌性骨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 CIBP)的机制。方法:癌性骨痛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吗啡组Morphine(M组),鞘内泵入单纯吗啡;吗啡联合倍他米松组Betarmethasone(B组),鞘内泵入吗啡和倍他... 目的:研究鞘内连续注射吗啡联合倍他米松治疗癌性骨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 CIBP)的机制。方法:癌性骨痛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吗啡组Morphine(M组),鞘内泵入单纯吗啡;吗啡联合倍他米松组Betarmethasone(B组),鞘内泵入吗啡和倍他米松(1 mg/周),患者均行椎管内镇痛药物输注港皮下植入术。手术前、手术后第1、3、7天评定疼痛缓解程度、生存质量评分和SF-36量表,手术后第7天测定血浆内啡肽、血浆胃动素和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果:B组爆发痛的次数少于M组(P<0.05);静息卧床时两组疼痛都得到缓解NRS评分<2分,两组比较(P>0.05);B组下床活动后疼痛次数对比吗啡组明显减少(P<0.05);SF-36量表各维度比较B组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天,血浆内啡肽水平,两组比较(P>0.05);血浆胃动素B组高于M组(P<0.05);脑脊液中PGE2、SP、CGRP浓度M组高于B组(P<0.05)。结论:鞘内泵入吗啡联合倍他米松对比鞘内泵入吗啡治疗癌性骨痛,爆发痛的次数减少,改善胃肠动力,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脑脊液中PGE2、SP、CGRP浓度低于鞘内注射吗啡组,可减轻吗啡耐受,增强了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他米松 癌性骨痛 吗啡
下载PDF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重度吗啡耐药癌痛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万成福 宋涛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703-705,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重度吗啡耐药癌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37例重度吗啡耐药癌性疼痛患者,停止口服吗啡,改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给予患者自控性静脉镇痛,记录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4、7 d的VAS、KPS、QO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重度吗啡耐药癌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37例重度吗啡耐药癌性疼痛患者,停止口服吗啡,改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给予患者自控性静脉镇痛,记录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4、7 d的VAS、KPS、QO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用药后各时间点VAS、KPS、QOL评分明显改善(P<0.01);患者换药4 d后瘙痒、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明显减轻(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可以迅速、有效、安全地治疗重度吗啡耐药的癌性疼痛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羟考酮 吗啡耐药 癌痛
下载PDF
东莨菪碱对骨癌痛鼠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华成 董燕斐 +1 位作者 代小奇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682-685,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内注射毒蕈碱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对骨癌痛鼠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Walker256大鼠乳腺癌细胞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在建模2周内对建模胫骨进行X线摄片观察肿瘤性溶骨破坏的程度,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n=10... 目的:观察腹腔内注射毒蕈碱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对骨癌痛鼠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Walker256大鼠乳腺癌细胞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在建模2周内对建模胫骨进行X线摄片观察肿瘤性溶骨破坏的程度,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每日予生理盐水(NS)1 ml腹腔注射(ip),30 min后予NS 1 ml ip;吗啡治疗组(M组),每日予NS 1 ml ip,30 min后予吗啡4 mg/kg(NS稀释至1 ml)ip;东莨菪碱治疗组(S组),先给予东莨菪碱0.5 mg/kg(NS稀释至1 ml)ip,30 min后予NS 1 ml ip;吗啡复合东莨菪碱组(MS组),先给予东莨菪碱0.5 mg/kg(NS稀释至1 ml)ip,30 min后予吗啡4 mg/kg(NS稀释至1ml)ip;各组持续用药6 d,给药1 h后测自由行走痛行为学评分、机械痛及热痛痛阈值的变化。结果:大鼠在2周时出现自由行走痛行为学改变,机械痛阈值及辐射热痛阈值下降。治疗后,与C组和S组相比,M组和MS组自由行走痛行为学评分下降(P<0.05),机械痛和热痛痛阈值升高(P<0.05);与M组相比,MS组机械痛阈值及辐射热痛阈值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可有效治疗骨癌痛,复合应用东莨菪碱(0.5 mg/kg)可增强吗啡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吗啡 东莨菪碱
下载PDF
芍药苷联合吗啡治疗中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超 高超 韩园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5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吗啡联用芍药苷对于中晚期癌痛患者中吗啡消耗量及阿片药物相关副作用的影响。方法:筛选徐医附院肿瘤内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住院治疗期间需要使用阿片类药物的癌痛患者4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吗... 目的:探讨吗啡联用芍药苷对于中晚期癌痛患者中吗啡消耗量及阿片药物相关副作用的影响。方法:筛选徐医附院肿瘤内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住院治疗期间需要使用阿片类药物的癌痛患者4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吗啡控释片缓解疼痛,观察组在给予吗啡控释片同时加服白芍总苷胶囊(0.3 g胶囊含芍药苷104 mg)0.6 g tid。观察7 d内两组患者吗啡控释片的消耗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痛觉评估评分,以及便秘、瘙痒、尿潴留、嗜睡和呼吸抑制的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吗啡7 d内消耗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副作用的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的镇痛VA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芍药苷可显著减轻癌痛患者吗啡消耗量,减少了吗啡的相关副作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癌痛 吗啡耐受 吗啡副作用
下载PDF
NMDA受体和NOS参与骨癌痛小鼠吗啡耐受的形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阎雪彬 黄晓玲 黄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8-463,共6页
目的:制备骨癌痛模型,并在骨癌痛模型上模拟慢性吗啡耐受的产生,以探讨癌痛吗啡耐受的表现及机制。方法:选用4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其中20只接种Lewis肺癌细胞2×106个建立骨癌痛模型,于接种后的第15天将骨癌痛组再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制备骨癌痛模型,并在骨癌痛模型上模拟慢性吗啡耐受的产生,以探讨癌痛吗啡耐受的表现及机制。方法:选用4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其中20只接种Lewis肺癌细胞2×106个建立骨癌痛模型,于接种后的第15天将骨癌痛组再随机分为模型吗啡组与模型盐水组。另外20只正常小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吗啡组与正常盐水组。模型吗啡组和正常吗啡组小鼠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每天2次,连续7 d,建立慢性吗啡耐受模型,模型盐水组和正常盐水组按体质量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从给药的第1天开始,隔天上午给药后1 h采用机械触痛法测量小鼠的50%缩足反应阈值,以此机械触痛阈值作为疼痛指标。第7天处死小鼠分别作脊髓NMDA受体亚单位1型(NMDAR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脊髓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定量测定。结果:第1,3,5,7天给药后1 h行为学测试结果发现,模型盐水组和正常盐水组小鼠整个过程中50%缩足反应阈值没有明显变化。模型吗啡组第1,3,5天50%缩足反应阈值与模型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第5天的50%缩足反应阈值与第1,3天比较明显变小(P<0.05);第7天模型吗啡组与模型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吗啡组第1,3,5天50%缩足反应阈值与正常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正常吗啡组与正常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的NMDAR1染色灰度值与正常吗啡组、正常盐水组及模型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盐水组的NMDAR1染色灰度值与正常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模型盐水组以及正常吗啡组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与正常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的IOD值与模型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模型盐水组以及正常吗啡组脊髓NOS含量与正常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脊髓NOS含量与模型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NMDA受体和NOS可能在癌痛模型吗啡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吗啡耐受 NMDA受体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吗啡控释片、双氯芬酸联合塞来苷布治疗转移性骨癌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欣 李涛 何钊 《癌症进展》 2018年第14期1798-1800,1803,共4页
目的探讨吗啡控释片、双氯芬酸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转移性骨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转移性骨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5例中途退出研究)。对照组患者接受吗啡控释片联合双氯芬酸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吗啡控释片、双氯芬酸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转移性骨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转移性骨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5例中途退出研究)。对照组患者接受吗啡控释片联合双氯芬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塞来昔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爆发痛发作次数、吗啡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28天,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爆发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28天,两组患者爆发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爆发痛发作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7、14、28天观察组患者的吗啡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嗜睡、头晕及便秘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外周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转移性骨癌痛患者中使用吗啡控释片、双氯芬酸联合塞来昔布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控释片 塞来昔布 双氯芬酸 转移性骨癌痛
下载PDF
中药外敷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癌性疼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新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外用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转移性骨肿瘤癌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必要时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止痛... 目的:探讨中药外用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转移性骨肿瘤癌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必要时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止痛。比较两组止痛有效率及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频率及剂量。结果:观察组缓解率为76.47%(26/34),高于对照组的50.00%(1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频率及剂量分别为(7±3)次/周、(30±10)mg/d,均低于对照组的(15±5)次/周、(60±15)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癌痛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硫酸吗啡缓释片,可提高患者存活期间的生存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硫酸吗啡缓释片 转移性骨肿瘤 癌性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