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应用不同类型股骨髁假体单髁置换的疗效
1
作者 陈晋 王宇泽 刘金祥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3066-3069,3074,共5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OA)患者应用不同类型股骨髁假体单髁置换(UKA)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拟行UKA治疗的膝关节前内侧OA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2组患... 目的分析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OA)患者应用不同类型股骨髁假体单髁置换(UKA)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拟行UKA治疗的膝关节前内侧OA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2组患者均行UKA治疗,对照组使用骨水泥型单髁假体,观察组使用全生物型单髁假体。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使用牛津膝关节功能评分(OKS)、数字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与疼痛情况,同时测定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记录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及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OK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升高,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生理性透亮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前内侧OA患者行UKA治疗中,无论使用骨水泥型单髁假体或全生物型单髁假体,在改善患者膝功能、术后疼痛方面短期效果相同,但与骨水泥型单髁假体相比,全生物型单髁假体手术时间短,术后不良事件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骨水泥型假体 全生物型假体
下载PDF
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PVP治疗伴IVC的SCOVF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何基琛 姚淑禺 +3 位作者 李文浩 韦敏克 韦建勋 范锲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9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IVC)的症状性陈旧性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SCOV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伴IVC的SCOVF患者,... 目的:探讨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IVC)的症状性陈旧性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SCOV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伴IVC的SCOVF患者,纳入患者全部为绝经期女性患者,均行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PVP治疗,且在手术过程中取骨质测量其骨微结构、骨硬度及弹性模量,以了解人体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其骨微观结构及其力学特性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椎体指数(VBI)、椎体角(VBA)、双节段Cobb角(BCA)、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健康状况及骨水泥移位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骨微结构指标骨小梁厚度(Tb.Th)为(0.20±0.05)%,骨体积分数(BV/TV)为(0.19±0.04)%,结构模型指数(SMI)为(1.47±0.09)mm,骨小梁间隔(Tb.Sp)为(0.72±0.03)mm,骨硬度为(0.16±0.03),弹性模量为(1.96±0.05)。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年,120例患者的VBI、VBA及B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逐渐降低,且术后3年患者的VAS评分及ODI评分低于术后1 d及术前,术后1 d患者的VAS评分及ODI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120例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120例患者中无人发生骨水泥移位并发症。结论: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PVP治疗伴IVC的SCOVF患者固定复位效果满意,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无骨水泥异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内真空裂隙 症状性陈旧性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类型对强化椎体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智华 李任 +3 位作者 潘慧玲 范凤杰 江晓兵 唐福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4763-4768,共6页
背景: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强化椎内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为中部分离、中部融合、前部分离和不均匀分离4种,目前尚无研究对比这4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对强化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骨水泥弥... 背景: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强化椎内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为中部分离、中部融合、前部分离和不均匀分离4种,目前尚无研究对比这4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对强化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骨水泥弥散类型对强化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T_(1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模拟双侧椎体成形手术,其中骨水泥分中部分离、中部融合、前部分离和不均匀分离4种弥散类型,设置材料属性参数、边界条件、施加载荷(在T_(10)上终板持续施加垂直向下260 N载荷,同时分别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10 N·m力矩),分别导入LS-DYNA软件求解。结果与结论:①在所有加载条件下,不均匀分离模型的骨水泥应力最大;左侧屈曲时,不均匀分离模型的骨水泥最大应力比中部分离模型、中部融合模型、前部分离模型分别高出4.4,8.6,4.8倍;中部分离、前部分离、不均匀分离模型左侧屈时的骨水泥最大米塞斯应力最大,中部融合模型右侧屈时的骨水泥最大米塞斯应力最大,所有模型左右旋转时的骨水泥最大米塞斯应力最小;②左右旋转时,不均匀分离模型的松质骨-水泥界面的最大米塞斯应力小于其他模型,其他工况下各模型的松质骨-水泥界面的最大米塞斯应力相似;4种模型左右侧屈时的松质骨-水泥界面的最大米塞斯应力最大;③各模型T_(12)上终板和下终板的最大米塞斯应力趋势相似,且相同工况下无明显差异;在所有加载条件下,各模型间T_(12)上终板和下终板的最大米塞斯应力无明显差异;在所有加载条件下,各模型间T_(11/12)、T_(12)/L1椎间盘最大米塞斯应力无明显差异;④当位移3.5 mm时,中部分离模型的载荷最小,为40 N;中部融合和前部分离模型的载荷为50 N;不均匀分离模型的载荷最大,是中部分离模型的2倍;⑤结果显示,骨水泥不均匀分离会显著增加骨水泥应力,因此椎体强化术中应使骨水泥在椎体骨折区域充分且对称分布,并适当增大骨水泥与松质骨界面接触的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强化 有限元分析 骨水泥弥散类型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超 郁春 +1 位作者 管礼安 成业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期84-87,共4页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淮安医疗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3例行PVP术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72 h复查CT检...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淮安医疗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3例行PVP术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72 h复查CT检测骨水泥分布形态,将其分为骨水泥弥散组和骨水泥非弥散组,其中骨水泥非弥散组42例,骨水泥弥散组41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椎体功能、椎体校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骨水泥弥散组均低于骨水泥非弥散组(P<0.05)。术后两组伤椎中线相对高度及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均高于术前,伤椎局部后Cobb角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PVP术后,骨水泥弥散分布较骨水泥非弥散分布更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升椎体相关运动功能,临床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分布类型
下载PDF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邵红伟 顾爱群 +3 位作者 帅启荣 李锋 申敏 孔维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2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实施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统计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切口感染、压疮、关节脱位、骨水泥植入综合征)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各方面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运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良好,促进髋关节功能的进一步恢复,提高手术治疗过程的有效性,有效减少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骨水泥型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类型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36
6
作者 赵永生 李强 +1 位作者 历强 郑燕平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5期446-452,共7页
目的:观察PVP、PKP及手法复位PVP术后不同骨水泥弥散类型构成及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和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观察PVP、PKP及手法复位PVP术后不同骨水泥弥散类型构成及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和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VP术式56例,男22例,女34例,年龄60~78岁;PKP术式48例,男17例,女31例,年龄61~79岁;手法复位PVP术式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60~76岁。术后摄正侧位DR片,以Auto CAD图形处理软件计算椎体内骨水泥弥散区面积和团块区面积,然后计算正侧位DR片平均弥散区与平均团块区面积的比值(K),定义K<50%为团块型,50%≤K≤100%为混合型,K>100%为弥散型。分析不同椎体成形术式骨水泥弥散类型构成,然后按骨水泥弥散类型分为弥散型、混合型和团块型3组,观察各类型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压缩率、JOA评分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7.2个月。PVP及PKP和手法复位PVP 3种术式的骨水泥弥散类型构成不同(P<0.05),PVP术式弥散型、混合型、团块型构成比分别为46.43%、35.71%和17.86%,PKP术式为16.67%、37.50%和45.83%,手法复位PVP术式为37.21%、44.19%和18.60%。PVP术式以及手法复位PVP术式以弥散型和混合型构成为主,而PKP术式以团块型和混合型构成为主。VAS评分及JOA评分以及骨水泥渗漏率3种弥散类型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椎体压缩率:3种弥散类型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散型组术后24 h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7.31±5.06)%和(18.58±4.91)%,混合型组为(14.21±5.15)%和(14.59±5.07)%,团块型组为(13.89±5.02)%和(14.28±4.94)%。结论 :PVP及PKP和手法复位PVP 3种不同术式骨水泥弥散类型构成不同,且团块型与混合型弥散方式较弥散型能更好地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而不同骨水泥弥散方式的中早期疗效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类型 椎体压缩率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类型与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术椎塌陷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钊钿 陈荣彬 +3 位作者 李勇 何奇龙 鲁尧 招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7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弥散类型与椎体强化术(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再发术椎塌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6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411例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塌... 目的探讨骨水泥弥散类型与椎体强化术(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再发术椎塌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6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411例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塌陷组与非塌陷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椎体压缩率、术椎高度恢复率、术后Cobb角纠正值、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类型、骨水泥分布区域及骨水泥渗漏方面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7个月,平均(17.60±7.28)个月。59例手术椎体出现塌陷,发病率为14.36%。在椎体压缩率、术椎高度恢复率、骨水泥弥散类型、骨水泥渗漏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欠佳、骨水泥呈致密型分布、术椎前缘高度恢复过度、PKP是导致椎体成形术后术椎再塌陷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椎前缘高度恢复过度、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欠佳、骨水泥呈致密型分布、PKP是椎体成形术术后出现术椎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弥散类型 椎体成形术 术椎塌陷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先东 朱敏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2年第3期72-73,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4月对94例严重骨质疏松的髋部骨折患者分别根据骨折类型及骨密度测量结果选择生物型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4月对94例严重骨质疏松的髋部骨折患者分别根据骨折类型及骨密度测量结果选择生物型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进行髋关节功能、疼痛与关节活动度测定及髋部影像学检查,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骨质疏松的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患者经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骨水泥型假体与生物性假体相比的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型术后疗效优于生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关节置换 骨水泥型 生物型
下载PDF
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马超 唐华羽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比较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FNF)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7月—2018年6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DFNF患者128例,男性71例,女性57例;年龄61~84岁,平均72.7岁。... 目的比较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FNF)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7月—2018年6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DFNF患者128例,男性71例,女性57例;年龄61~84岁,平均72.7岁。骨折原因跌伤75例,撞伤32例,高处坠落伤21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物型假体THA组(BPTHA组,n=64)与骨水泥型假体THA组(CPTHA组,n=64)。BPTHA组行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CPTHA组行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等围术期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血清前列腺素缓激肽(BK)、5-羟色胺(5-HT)等疼痛因子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PTHA组住院时间长于CPTHA组(19.76±2.24)d vs.(15.37±1.71)d,P<0.05。术后6个月,BPTHA组Harris评分低于CPTHA组(81.72±8.37)分vs.(86.68±8.85)分,P<0.05;术后12个月,BPTHA组Harris评分高于CPTHA组(95.54±9.67)分vs.(90.72±9.12)分,P<0.05。术后6个月,BPTHA组血清BK、5-HT、SAA、CRP、ESR水平及VAS均高于CPTHA组(P<0.05);术后12个月,BPTHA组血清BK、5-HT、SAA、CRP、ESR水平及VAS均低于CPTHA组(P<0.05)。BP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CP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THA、CPTHA均可应用于老年DFNF的临床治疗,但CPTHA近期疗效优于BPTHA,而BPTHA远期疗效优于CPT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生物型 骨水泥型 假体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选择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晓滨 张美心 +6 位作者 邱冰 韩伟 李波 赵筑川 张祖根 周焯家 胡如印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讨论怎样选择全髋关节置换的假体类型 ,以达到较好临床效果。方法结合 178例各类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平均 5 8个月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 7例疗效满意 ,Harris评分 >80。2 1例疗效不满意 ,Harris评分 <70分 ,其中 15例假... 目的讨论怎样选择全髋关节置换的假体类型 ,以达到较好临床效果。方法结合 178例各类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平均 5 8个月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 7例疗效满意 ,Harris评分 >80。2 1例疗效不满意 ,Harris评分 <70分 ,其中 15例假体松动 ;3例长期股骨疼痛严重 ,影响患肢功能恢复 ;2例假体周围感染并窦道形成 ;1例假体股骨柄断裂。结论根据患者年龄、全身情况、骨质情况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假体类型 ,按照规范化操作步骤置入假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方法选择 假体 骨水泥型
下载PDF
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THA术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海洋 吴胜祥 +1 位作者 陈德 毕正宾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探讨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人,其中28例病人接受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THA术治疗,32例病人接受骨水泥型假体THA术治疗,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记录... 目的:探讨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人,其中28例病人接受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THA术治疗,32例病人接受骨水泥型假体THA术治疗,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记录2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HHS)及骨关节炎评分指数(WOMAC)。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双下肢不等长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均低于术前,HHS评分、WOMAC评分均高于术前,末次随访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个月,HHS评分、WOMAC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HS评分、WOM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THA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切实可行,近期疗效显著,术后假体稳定性较高,双下肢等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APL生物解剖固定股骨柄假体 骨水泥型假体
下载PDF
股骨距重建后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志昂 高松明 +3 位作者 高军胜 张陆 姜岩 刘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8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距重建并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术中首先行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固定,重建股骨距,后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依照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股骨距重建并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术中首先行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固定,重建股骨距,后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依照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治疗。结果随访6~53个月,期间除1例住院期间死于肺部感染、4例死于其他内科疾病、1例假体周围感染,根据Harris评分,优28例、良7例、差2例。结论股骨距重建后应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骨水泥型
下载PDF
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斌 马锐 +4 位作者 陈建常 滕勇 马在松 安伟 张春浩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提出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83例股骨颈骨折行骨水泥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2例(...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提出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83例股骨颈骨折行骨水泥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2例(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1例(B组),获得如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术后引流量等信息,并随访分析。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大于B 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在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弃拐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3年,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B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随访时间3~5年,平均4.1年,12例在术后3年后失访;1例出现手术部位感染,2例术后3.5年死于肺部感染,2例术后死于心脑血管疾病,3例死于其他疾病;末次随访时间,7例需辅助行走。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及断裂。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各个环节改善,增加机体耐受力,尽量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型 股骨颈骨折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翔 张淑云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10期1319-1320,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老年转子间骨折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PFNA)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8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7例)... 目的分析比较老年转子间骨折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PFNA)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8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采取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rris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治疗的疗效相当,但后者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水泥型 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
下载PDF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骨水泥型双极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旭 李波 李宽新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0期51-52,58,共3页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骨科方便选取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行PFNA-Ⅱ治疗,另30例行骨水泥型双极头置换。观测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负重...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骨科方便选取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行PFNA-Ⅱ治疗,另30例行骨水泥型双极头置换。观测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疗效。结果 PFNA-II组手术时间(29.3±5.2)min、出血量(14.7±4.2)m L、负重时间(2.3±1.2)周显著低于置换组(34.8±8.9)min、(18.2±4.9)m L、(3.1±1.9)周;两组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Ⅱ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更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Ⅱ 骨水泥型双极头置换 疗效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弥散面积和骨折类型及疗效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邓强 李中锋 +3 位作者 张彦军 陈文 范有福 韩宪富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第1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不同类型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内骨水泥弥散面积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40例病例,共40个病椎。通过术后对骨水泥分布面积比值的...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不同类型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内骨水泥弥散面积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40例病例,共40个病椎。通过术后对骨水泥分布面积比值的计算,同时对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bb角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经皮穿刺在不同骨折类型骨水泥弥散面积以及对疼痛、Cobb角的缓解程度。结果:(1)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Ⅳ椎体骨折骨水泥分布弥散良好。(2)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的降低,早期Ⅳ椎体骨折疼痛缓解明显优于其他三型,但远期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时,Ⅳ椎体骨折骨水泥弥散良好,早期对疼痛缓解明显,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但远期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折类型 骨水泥弥散
下载PDF
标准柄与加长柄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成世高 王万春 +3 位作者 蒋栋 李腾飞 李洵 任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2-367,共6页
背景:高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选择标准柄股骨假体还是加长柄股骨假体,一直困扰临床医生。目的:对比标准柄与加长柄体假体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娄底市中心医院2008年1... 背景:高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选择标准柄股骨假体还是加长柄股骨假体,一直困扰临床医生。目的:对比标准柄与加长柄体假体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娄底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16例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根据股骨柄假体长度分为2组,标准柄组92例,加长柄组124例。依据骨折情况,采取钢丝克氏针复位大小转子骨折。术后1年评估髋关节Hariss评分,通过X射线片观察假体周围影像学表现。结果与结论:①标准柄组术后死亡2例,加长柄组术后死亡3例,其余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②术后1年标准柄组的Harris评分为(88.6±2.9)分,疗效优良率为83.3%;术后1年加长柄组的Harris评分为(86.9±2.7)分,疗效优良率为82.6%,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标准柄组中1例股骨大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股骨小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发生Brooker 1级异位骨化;加长柄组中1例股骨大转子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小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发生Brooker 1级异位骨化,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标准柄与加长柄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的近期疗效均满意,且无明显差异,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转子间骨折 老年 关节 置换 骨水泥型 假体 骨折愈合
下载PDF
复合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应用于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武智超 张立才 +1 位作者 平伟 胡琪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3期3467-3469,共3页
目的研究复合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应用于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选取10对老年尸体胫骨近端标本,制备成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模型;将10对标本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复合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 目的研究复合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应用于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选取10对老年尸体胫骨近端标本,制备成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模型;将10对标本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复合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和自体松质骨进行植骨固定,检测两组标本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力学强度。结果观察组复合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料浸提液处理后,小鼠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株L929的MTT值以及G0/G1比例、S期比例、G2/M期比例与对照组自体松质骨浸提液处理无差异;观察组标本的最大载荷及抗压刚度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复合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的最大载荷以及抗压刚度均更大,且与自体松质骨的生物相容性相当,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复合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 自体松质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对胸腰段椎体强化术后术椎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荣彬 李勇 +2 位作者 白杰 张劲新 余照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8-637,共10页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胸腰段椎体强化术后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在不同载荷下术椎的应力分布变化。方法:通过1例L1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和3例L1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分别呈弥散型、团块型、混合型患者的原始CT资料,通过Mimics 19.0、Geomag...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胸腰段椎体强化术后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在不同载荷下术椎的应力分布变化。方法:通过1例L1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和3例L1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分别呈弥散型、团块型、混合型患者的原始CT资料,通过Mimics 19.0、Geomagic Studio 2013及Solid Works 2017等软件处理,建立T11~L2椎体功能单元压缩性骨折及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的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约束L2椎体下表面所有节点的各向活动,于T11椎体上表面施加均匀分布的400N面载荷,压力方向垂直向下,模拟正常人体上半身重量;同时在T11椎体上表面于不同方向施加10N·m力矩,模拟正常人体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6种运动状态。并在T11表面分别施加0.3MPa(低压力)、1MPa(中压力)、4MPa(高压力)分别模拟日常生活活动,比较4种模型在不同载荷情况下应力分布情况。结果:骨水泥注入后,在各级压力下,骨水泥呈团块型分布对术椎应力明显高于弥散型与混合型,4种模型术椎的应力与压力增加呈正相关,在6种载荷下,骨水泥呈团块型分布对术椎的应力均明显高于混合型与弥散型,混合型对术椎的应力较低,且在施加0.3、1、4MPa压力下,术椎在前屈载荷下所受应力最大,团块型应力最高,分别为63.295MPa、84.419MPa、174.96MPa;弥散型为62.348MPa、80.974MPa、160.95MPa、混合型为47.667MPa、62.171MPa、124.35MPa。结论:胸腰段椎体强化术后术椎应力与其所受压力及载荷方向相关,团块型骨水泥是导致术椎应力增高的重要因素,骨水泥呈混合型分布可能是理想的弥散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弥散类型 椎体强化术 有限元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类型与PVP镇痛效果及术后延迟性椎体高度丢失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松 曹家俊 +1 位作者 魏学忠 丁少成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弥散类型与PVP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及延迟性椎体高度丢失的相关性。方法对本科2016年1月-2018年10月采用PVP手术治疗的81例OVCF患者进行观察,依据术后骨水泥弥散等级分为三组:骨水泥弥散等级为1级26例,纳入1组;2级36例,纳入2... 目的探讨骨水泥弥散类型与PVP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及延迟性椎体高度丢失的相关性。方法对本科2016年1月-2018年10月采用PVP手术治疗的81例OVCF患者进行观察,依据术后骨水泥弥散等级分为三组:骨水泥弥散等级为1级26例,纳入1组;2级36例,纳入2组;3级19例,纳入3组。对三组患者的术后3 d、术后1年VAS评分及延迟性高度丢失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骨水泥弥散等级与VAS评分、延迟性高度丢失值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3 d,三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1组>2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年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三组患者均出现伤椎高度丢失现象,但1组>2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骨水泥弥散等级与术后3 d VAS评分、椎体延迟性高度丢失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骨水泥弥散等级越高,则PVP术后的即时镇痛效果越好、椎体高度丢失也越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PVP技术 骨水泥弥散类型 椎体高度丢失 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