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结核患者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效果
1
作者 徐林飞 沈皆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6期2945-2948,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Ⅰ期前路病灶...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Cobb角、骨融合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结核患者接受前后路联合手术可有效减少创伤,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和复发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红细胞沉降率 复发率
下载PDF
椎间植骨量对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郝建学 周斐 +7 位作者 钟娜 陈美青 冯伟 涂鹏发 杨斐 闫崇超 刘锁利 李雪波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05-208,245,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植骨量对于椎间融合成功率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椎间融合手术,术中分别... 目的探讨研究植骨量对于椎间融合成功率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椎间融合手术,术中分别给予植入4 m L、5 m L、6 m L骨粒,给予打压后植入Cage,给予行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加压固定。3组病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进行CT检查及患者功能评分检测,通过对3组患者植骨粒体积、临床效果改善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变化等进行对比,评估不同植骨量椎体植骨融合术后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21个月。三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 A组优良率为90.3%,B组为91.0%,C组为91.2%,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C组椎间隙高度变化分别为(8.7±1.7)mm、(9.8±1.7)mm、(10.1±1.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腰椎CT片提示:三组椎间融合成功率均较高,B组、C组其椎间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植骨量在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植骨量的增加,术后影像学评价效果显示植骨量越大早期植骨融合率越高,减小了椎间隙高度丢失。长期随访显示植骨量低于5 m L存在植骨不融合隐患,因此建议椎间植骨量应达5 m 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 椎间植骨融合术 融合效果 融合率 骨移植量
下载PDF
PEEK棒与钛棒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发祥 崔钢化 +5 位作者 李江华 申晓坤 李小磊 李刚 王维山 史晨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聚醚醚酮(PEEK)棒与钛棒在椎弓根螺钉后正中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 目的探讨聚醚醚酮(PEEK)棒与钛棒在椎弓根螺钉后正中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正中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根据使用的连接棒材料,将患者随机分为PEEK棒组和钛棒组,PEEK棒组25例患者采用PEEK棒连接融合节段,钛棒组25例患者应用钛合金棒连接融合节段。根据JOA评分标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将2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椎间隙高度变化进行比较。比较2组术后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及邻近节段的活动范围,并对2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6个月、1年行腰椎手术区X线片检查,评估其融合率。结果 2组患者的JOA评分及Oswestry评分和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及邻近节段的活动范围PEEK棒组明显优于钛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EK棒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患者腰椎退行性疾病中与钛棒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在腰椎活动度及椎间隙高度丢失方面,PEEK棒优于钛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EK棒 钛棒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植骨融合率
下载PDF
前路经病椎短节段有限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耘 刘立岷 郑万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3658-3660,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经病椎短节段有限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2012年103例脊柱结核患者经前路(第12胸椎以上经胸,第1腰椎以下经腹膜后)结核病灶清除和椎管减压术,椎间结构植骨,残余患椎短节段内固定。结果结核患... 目的探讨前路经病椎短节段有限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2012年103例脊柱结核患者经前路(第12胸椎以上经胸,第1腰椎以下经腹膜后)结核病灶清除和椎管减压术,椎间结构植骨,残余患椎短节段内固定。结果结核患者接受手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影像学结果显示病灶平均后凸角明显下降(P〈0.05)。术后随访发现,半年后植骨已融合,局部的后凸平均角度为13°,与术后相比无明显改变。此外,1年后患者内固定位置并无松动断裂,植骨无位移脱落,四肢活动正常,局部无叩、压痛。结论前路经病椎短节段有限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 有限固定 植骨 脊柱结核 融合率
下载PDF
髂骨块与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大巍 邵滨 +3 位作者 邢建强 梁强 张政 赵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植骨融合方式的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2010年3月—2014年3月因脊髓型颈椎病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的患者60例,按植骨融合方式不同分为髂骨块组(31例)和Cage组(29例),髂骨块组采用... 目的对比不同植骨融合方式的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2010年3月—2014年3月因脊髓型颈椎病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的患者60例,按植骨融合方式不同分为髂骨块组(31例)和Cage组(29例),髂骨块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age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围手术期、JOA评分、Odom’s临床疗效优良率及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60例患者随访8~15个月(平均12月)随访,未出现失访及漏访现象。Cage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髂骨块组短(P<0.05),Cag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髂骨块组少(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和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术后3和12个月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age组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髂骨块组(P<0.05)。术后3个月髂骨块组较Cage组植骨融合率高(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植骨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age组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出血量较少,不存在供骨区疼痛的问题,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植骨融合率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椎间混合植骨对微创腰椎融合术后椎间融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黄豪杰 庞祖才 +3 位作者 冯学烽 邹伟民 孙丙银 梁景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9期8-11,共4页
目的评价椎间混合植骨对微创腰椎融合术后椎间融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混合骨植骨治疗,对照组采用自体骨... 目的评价椎间混合植骨对微创腰椎融合术后椎间融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混合骨植骨治疗,对照组采用自体骨植骨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型Brantigan评分及椎间融合率。结果术后第9、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且治疗组VAS评分分别为(3.45±0.39)、(2.67±0.46)分,低于对照组的(3.67±0.15)、(2.92±0.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个月,治疗组ODI为(21.53±3.25)%低于对照组的(23.45±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9、12个月两组ODI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混合植骨可有效解决微创腰椎融合术自体骨量不足的问题,是解决微创腰椎融合术自体骨量不足和减少手术创伤的安全、可行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植骨 脊柱微创 腰椎融合术 术后椎间融合率
下载PDF
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邵滨 房清敏 +1 位作者 邢建强 王大巍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骨融合率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脊柱外科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31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骨融合率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脊柱外科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31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B组29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C组30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三种手术方式术前、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率差异。结果对90例患者进行8-15(平均12)个月随访,无失访者。三组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时,颈椎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组较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与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植骨融合率高,12个月时,三组融合率分别为A组96.5%,B组94.6%,C组95.7%,A组与B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JOA评分、Odom's临床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5.2%、85.3%、86.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定(Odom's标准),A组:优者17例,良者6例,中者8例,优良率为74.2%;B组:优者17例,良者7例,中者5例,优良率为82.7%;C组:优者18例,良者7例,中者5例,优良率为83.3%。B、C组优良率较A组高,B、C之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期植骨效果及临床疗效都较好,其中,A组手术耗时长,供体区疼痛发生频繁,但A组短期植骨融合率高于其余两组;B、C组操作相对简单,固定牢靠,12个月时植骨融合率相对A组无差异,无供体区疼痛,术后恢复好,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植骨融合率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颈前路扩大纵向减压范围植骨融合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觅 赵承斌 +2 位作者 张捍军 李华哲 张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473-2478,共6页
背景: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因其疗效确切,术中创伤较小,减压明确,被脊柱外科医生奉为经典的手术方式。此次研究在遵循原有经典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式基础上扩大纵向减压范围,进而与经典术式的临床疗效相比较。目的:比较2种颈前... 背景: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因其疗效确切,术中创伤较小,减压明确,被脊柱外科医生奉为经典的手术方式。此次研究在遵循原有经典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式基础上扩大纵向减压范围,进而与经典术式的临床疗效相比较。目的:比较2种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n=60),其中A组接受经典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B组接受颈椎前路扩大纵向减压范围手术。2组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从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颈椎曲度、颈椎屈伸活动度、椎间植骨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等方面对2种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①A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②术后B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2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术后椎间植骨愈合时间B组短于A组(P <0.05),而在融合率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⑤2种方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经典的颈前路术式术中创伤较小,患者在术后离床活动方面存在一定优势;术后颈椎曲度恢复及椎间植骨融合率上2种术式无明显差异;但是在脊髓型颈椎病神经功能恢复及椎间植骨愈合时间方面,颈前路扩大纵向减压范围术式存在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颈前路减压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损伤 椎间植骨愈合时间 椎间植骨融合率 减压范围
下载PDF
单纯一期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术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友才 王国新 +2 位作者 罗宝宁 邓海涛 张佐格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3期3534-3538,共5页
目的研究使用单纯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单纯一期后路病灶清... 目的研究使用单纯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单纯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后给予9个月以上的抗结核化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比较2组并发症、术前和随访后后凸畸形Cobb’s平均值。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2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Cobb’s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纯一期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术对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可达到与前后路联合术式相近的术后植骨融合率,且患者手术创伤更轻、后凸畸形纠正效果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融合率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自体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8
10
作者 翁汭 叶林强 +5 位作者 黄学成 姚珍松 梁德 江晓兵 唐晶晶 蔡卓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609-3614,共6页
背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联合自体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脊柱退行性变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认可,但对于治疗脊柱结核等脊柱感染... 背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联合自体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脊柱退行性变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认可,但对于治疗脊柱结核等脊柱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少有临床研究。目的:评价rhBMP-2联合自体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术对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8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根据植骨时是否使用rhBMP-2将其分为2组,试验组33例采用1 mg rhBMP-2联合自体骨植入大小适宜的支撑体中,对照组35例单纯用自体骨植入支撑体。术后随访1年以上,并对术前、术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脊髓损伤ASIA分级、围术期并发症以及融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通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以上的随访,随访中未发现内固定断裂移动和椎体的明显塌陷;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1周和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ASIA分级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在融合率方面,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两组术后1年的融合率比较却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rhBMP-2联合自体骨行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在短期内加快骨性融合,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植骨融合 胸腰椎 结核 脊柱 融合率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的置入方式对腰椎融合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唐强 廖烨晖 +2 位作者 唐超 马飞 钟德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71-1079,共9页
目的 :探讨椎间融合器置入方向和位置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L4/5或L5/S1单节段腰椎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融合器置入方式分为斜向置入组(斜向组,100例)和横向置入组(横... 目的 :探讨椎间融合器置入方向和位置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L4/5或L5/S1单节段腰椎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融合器置入方式分为斜向置入组(斜向组,100例)和横向置入组(横向组,100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手术节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X线片、CT检查,测量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植骨面积、椎间融合器距离椎体边缘的距离;术后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Brantigan评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统计随访过程中内固定断裂和再发生腰背部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BMI及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ODI及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ODI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中使用融合器的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加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椎间隙平均植骨面积横向组(322.26±32.36mm2)大于斜向组(198.40±22.08mm2)(P<0.05);斜向组椎间融合器距离椎体左右侧距离分别为8.5±1.2mm、21.2±1.5mm,距椎体后缘距离4.2±0.5mm,横向组椎间融合器距离椎体左右侧距离分别为13.1±1.8mm、14.2±1.4mm,距椎体后缘距离9.8±0.8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融合率横向组(90%)大于斜向组(71%)(P<0.05),12个月、24个月两组融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丢失度横向组(1.8±1.6mm)低于斜向组(2.6±1.7mm)(P<0.05),植骨面积横向组(423.56±23.29mm2)大于斜向组(299.64±21.68mm2)(P<0.05);随访过程中斜向组4例出现断钉,5例再发生腰背部疼痛;横向组无断钉,2例再发生腰背部疼痛,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融合手术采取斜向和横向置入椎间融合器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但椎间融合器横向置入能更好地维持椎间隙高度,早期融合率更高,可减少术后钉棒断裂、腰背部疼痛再发生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融合器置入方式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椎间隙植骨 融合率
下载PDF
椎间自体骨植骨面积比与椎间融合率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强 钟德君 +3 位作者 王清 廖晔晖 唐超 马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5821-5826,共6页
背景:目前相关报道认为椎间植骨体积是影响椎间融合率的因素之一,但相同植骨体积因个体差异导致椎间植骨与终板的接触面积不同,椎间植骨与终板的接触面积对椎间融合率的影响鲜有分析研究。目的:探讨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时自体骨植骨面积... 背景:目前相关报道认为椎间植骨体积是影响椎间融合率的因素之一,但相同植骨体积因个体差异导致椎间植骨与终板的接触面积不同,椎间植骨与终板的接触面积对椎间融合率的影响鲜有分析研究。目的:探讨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时自体骨植骨面积比对椎间融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且符合纳入标准共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前椎间隙高度、上下终板面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目测类比评分、术中使用Cage大小及自体骨取骨量,术后测量自体骨植骨面积(椎间与上下终板接触的自体骨面积),取其均值;根据术后1周测量的自体骨植骨面积占终板总面积百分比分为A组(椎间自体骨植骨面积比<16%)、B组(16%≤椎间自体骨植骨面积比≤24%)及C组(椎间自体骨植骨面积比>24%)。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行X射线片及CT检查,观察3组患者术中融合器置入方向,记录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椎间自体骨植骨面积比、椎间融合Brantigan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目测类比评分。测量由2名脊柱外科医师分别完成,间隔1周重复测量,检验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信度。比较分析椎间自体骨植骨面积对椎间融合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椎间植骨面积测量结果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信度分别为0.924和0.913;(2)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3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手术节段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椎间隙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目测类比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A组患者27例,其中融合器斜向置入26例,横向置入1例;B组患者32例,其中融合器斜向置入2例,横向置入30例;C组患者34例,斜向置入1例,横向置入33例;(4)3组患者术中自体骨取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椎间隙平均高度A组大于B、C组(P=0.022,P=0.000),自体骨植骨面积A组小于B、C组(P=0.000,P=0.0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椎间融合率A组(70.4%,88.9%)低于B组(84.4%,100%)和C组(88.2%,100%),Brantigan评分A组低于B组(P=0.027,P=0.020)和C组(P=0.018,P=0.001);(6)末次随访3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314),椎间隙高度丢失A组大于B、C组(P=0.007,P=0.013),椎间植骨融合成骨增加面积A组低于B、C组(P=0.003,P=0.000),3组融合率及Brantigan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902,P=0.712);(7)提示椎间自体骨植骨面积比≥16%可有效提高椎间融合率,减少后期椎间隙塌陷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后路椎体间融合 自体骨 植骨面积 融合率 单侧椎板间开窗
下载PDF
改良PLIF治疗骨量减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龙 冯骁 +5 位作者 王海波 蒋健 袁泉 孟柏屹 赵德勇 王业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3期2538-254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骨量减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骨量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探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骨量减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骨量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3)。观察组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1、3、6个月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率及术后1、3、6个月椎间隙高度。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44%,优于对照组的7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为(4.31±0.96)、(2.22±0.47)、(0.85±0.55)分和(20.45±5.31)、(11.12±3.63)、(7.52±2.32)分,均低于对照组[(4.89±0.79)、(2.97±0.38)、(1.45±0.86)分和(26.53±5.73)、(15.34±3.67)、(10.75±2.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15.37±99.63)m L,少于对照组[(293.32±115.21)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率为51.85%、79.63%,高于对照组(45.28%、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椎间隙高度为(11.81±1.26)、(10.92±0.96)、(9.84±0.78)mm,低于对照组[(12.61±1.11)、(12.25±1.43)、(12.16±1.1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能提高骨量减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降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与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植骨融合率并降低椎间隙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改良PLIF 骨量减少 疗效 植骨融合率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海中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SCIWORA)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SCIWORA)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SCIWORA)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SCIWORA)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锁钛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前后均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两组术后临床症状好转率及半年后植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半年后植骨融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JOA评分分别为(12.38±1.69)分、(15.96±2.3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SCIWORA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无骨折脱位 颈前路减压 带锁钛板 植骨融合率
下载PDF
植骨固定术与选择性减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祥强 苗峰 卜志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比较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应用植骨固定术、选择性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植骨固定术组51例和选择性减压术组45例,分别行植骨固定术、选择性减压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 目的比较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应用植骨固定术、选择性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植骨固定术组51例和选择性减压术组45例,分别行植骨固定术、选择性减压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行X线片检查,计算腰椎坚固融合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脊髓神经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选择性减压术组手术时间[(121.24±32.47)min]较植骨固定术组[(182.35±35.61)min]短,术中出血量[(313.58±24.73)mL]较植骨固定术组[(451.27±46.16)mL]少(P<0.05),住院时间[(7.58±3.54)d]与植骨固定术组[(8.34±3.4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选择性减压术组腰椎坚固融合率(86.67%)高于植骨固定术组(68.63%)(P<0.05);选择性减压术组和植骨固定术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18.62±1.34)、(26.93±2.79)分]、VAS评分[(2.29±0.31)、(3.11±0.26)分]均低于术前[(46.12±3.87)、(45.75±3.64)分;(7.06±0.82)、(7.02±0.79)分],JOA评分[(23.12±2.37)、(17.54±2.11)分]均高于术前[(9.65±0.85)、9.78±0.96)分](P<0.05);选择性减压术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VAS评分低于植骨固定术组,JOA评分高于植骨固定术组(P<0.05)。结论与植骨固定术比较,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应用选择性减压术治疗坚固融合率高,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腰椎功能障碍,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滑脱症 选择性减压术 植骨固定术 坚固融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