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5
1
作者 沈潇 施捷 +3 位作者 徐莉 焦剑 路瑞芳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评价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5名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 P患者,回顾性评价初诊(T0)、正畸治疗前(T1)、正... 目的:评价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5名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 P患者,回顾性评价初诊(T0)、正畸治疗前(T1)、正畸治疗完成后(T2)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后出血比率(percentage of sites with bleeding on probing,BOP%),通过根尖片评价正畸前后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的变化及牙根吸收发生状况。结果:(1)在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前(T1)及正畸治疗完成后(T2),PD、BI、BOP%以及PD>3 mm位点的百分比均有显著降低(P<0.001)。(2)T0时全口RBH均值为68.37%±15.60%,牙周-正畸治疗后RBH为70.2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切牙[T0为58.79%±16.71%,T2为65.54%(55.74%,78.13%)]、上尖牙[T0为77.62%(66.06%,87.17%),T2为79.57%(69.75%,86.52%)]及上磨牙[T0为74.30%(61.69%,84.45%),T2为76.76%(68.12%,85.09%)]在正畸治疗后RBH增高明显(P<0.05)。(3)正畸治疗后人均有23.94%±13.45%的牙发生牙根吸收,其中以下切牙及上切牙的发生率最高,总发生率分别为68.48%和65.31%。结论:伴错畸形的Ag P患者,在规范的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不会引起牙周炎症加重或牙槽骨吸收;约2/3的上、下切牙可发生轻度的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正畸学 矫正 牙槽骨质丢失 牙根吸收
下载PDF
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陶瓷兔颅骨骨膜下埋植可吸收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程晓兵 薛振恂 +3 位作者 周树夏 胡开进 白振西 杨耀武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期189-189,207,共2页
目的通过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β-TCP)陶瓷兔颅骨骨膜下的埋植实验,定量观察β-TCP陶瓷在骨膜下和未造成新鲜骨创面的皮质骨表面之间的可吸收速度。方法用显微测微尺C5型网格,采用“数点法”测量各时间点标本中材料的剩余含量,并和羟基... 目的通过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β-TCP)陶瓷兔颅骨骨膜下的埋植实验,定量观察β-TCP陶瓷在骨膜下和未造成新鲜骨创面的皮质骨表面之间的可吸收速度。方法用显微测微尺C5型网格,采用“数点法”测量各时间点标本中材料的剩余含量,并和羟基磷灰石(HA)陶瓷组对比。结果术后12周时β-TCP组材料剩余含量为35.40%,被吸收的材料量占原来材料含量的38.65%结论多孔块状β-TCP陶瓷在骨膜下的皮质骨表面在引导新骨生成的同时可以被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 牙槽骨质丢失 牙槽骨加高术 吸收速度 皮质骨
下载PDF
失重骨质丢失的中医学病机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周鹏 胡素敏 +4 位作者 高学敏 张建军 佟海英 傅骞 杨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5期967-969,共3页
失重导致的骨质丢失是影响航天员生命安全及航天任务执行的严重问题。拟深入挖掘祖国医学理论,从天人相应、五行生克制化等角度展开思考,探讨失重骨质丢失的中医学病机演变,为进一步研究合理有效的中医药辨治做出理论铺垫。
关键词 失重 骨质丢失 中医学 病机
下载PDF
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陶瓷兔颅骨骨膜下埋植可吸收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程晓兵 薛振恂 +3 位作者 周树夏 胡开进 白振西 杨耀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4-235,共2页
目的 :通过多孔块状 β -磷酸三钙 (β -TCP)陶瓷兔颅骨骨膜下的埋植实验 ,定量观察β -TCP陶瓷在骨膜下和未造成新鲜骨创面的皮质骨表面之间的可吸收速度 ,为其应用于萎缩牙槽嵴加高术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方法 :用显微测微尺C5型网格 ... 目的 :通过多孔块状 β -磷酸三钙 (β -TCP)陶瓷兔颅骨骨膜下的埋植实验 ,定量观察β -TCP陶瓷在骨膜下和未造成新鲜骨创面的皮质骨表面之间的可吸收速度 ,为其应用于萎缩牙槽嵴加高术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方法 :用显微测微尺C5型网格 ,采用“数点法”测量各时间点标本中材料的剩余含量 ,并和羟基磷灰石 (HA)陶瓷组对比。结果 :术后 12周时 β-TCP组材料剩余含量为 35 .40 % ,被吸收的材料量占原来材料含量的 38.6 5 %。 结论 :多孔块状 β-TCP陶瓷在骨膜下的皮质骨表面在引导新骨生成的同时可以被吸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陶瓷 颅骨骨膜 可吸收性 磷酸钙 牙槽骨质丢失 牙槽骨加高术 埋植实验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检测骨代谢指标潜在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谭立明 冯晓晶 +13 位作者 焦安君 陈娟娟 谭福燕 何思齐 徐镠粤 蒋永清 罗姮 李华 吴洋 田永建 曾婷婷 余建林 曹莉萍 郑剑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44-1548,1563,共6页
目的:探讨骨代谢指标和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在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94例AS患者、239例其他病种对照和80例健康对照组,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S组β-胶原特殊序列(β-... 目的:探讨骨代谢指标和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在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94例AS患者、239例其他病种对照和80例健康对照组,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S组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高于对照组,而骨钙素(OC)、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旁腺素(PTH)低于对照组(P<0.05);AS组C反应蛋白(CRP)和β-CTX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25-(OH)D呈负相关(P<0.05),其他骨代谢指标和CRP无相关性;AS组HLA-B27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且HLA-B27在诊断AS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S组25-(OH)D检测的敏感性高于β-CTX,但特异性低于β-CTX。结论:骨代谢指标对AS早期筛查,临床诊断有着重要价值,尤其是β-CTX和25-(OH)D的诊断价值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AS) 骨代谢指标 C反应蛋白(CRP)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
下载PDF
北京中老年高知人群骨质流失趋势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南杰 谢红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0,77,共6页
目的在分析北京中老年高知人群骨质流失的年龄差异、性别特征及骨质流失率现状基础上,探讨北京中老年高知人群骨质流失的现状与骨质流失的趋势。方法采用BCA-2A型身体成份仪与双能X射线骨密度吸收仪测量北京市某高校1280名中老年教师骨... 目的在分析北京中老年高知人群骨质流失的年龄差异、性别特征及骨质流失率现状基础上,探讨北京中老年高知人群骨质流失的现状与骨质流失的趋势。方法采用BCA-2A型身体成份仪与双能X射线骨密度吸收仪测量北京市某高校1280名中老年教师骨质重指标,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之间的骨质流失,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间的骨质流失,采用回归分析(Regression)建立骨质重流失曲线。结果①北京中老年高知男性与高知女性骨质重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处于骨质丢失期。②北京中老年高知男性骨质重高于高知女性骨质重,差异显著(P<0.01),高知男性骨量峰值高于高知女性骨量峰值。③北京中老年高知男性和高知女性的骨质重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骨质流失率逐渐增加。④北京中老年高知男性和高知女性骨质流失曲线在46~55岁斜率最高,且高知女性的骨质流失曲线斜率高于高知男性,高知女性较高知男性骨质流失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重 骨质流失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骨折内固定后骨损失的在体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伟民 朱东 +1 位作者 尹洪国 王冬菊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76-78,共3页
用CT对5例成人股骨中段骨折内固定后的骨再造行为进行了在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钢板的应力遮挡效应,使成人股骨产生了明显的骨损失,主要是内膜向外移动。
关键词 在体试验 骨折 内固定 骨损失
下载PDF
伤椎植骨固定对不同程度胸腰椎骨折矫正度丢失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薛燚 邵益民 张永良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8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经伤椎植骨置钉对矫正度丢失的干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经我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其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固定组(A组)37例,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组(B组)49例,所有病例按自制伤椎形态...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经伤椎植骨置钉对矫正度丢失的干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经我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其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固定组(A组)37例,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组(B组)49例,所有病例按自制伤椎形态量表分为轻、中、重度。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及取出内固定3 d后的矢状位Cobb角、伤椎压缩率及椎间隙高度,计算矫正度丢失率,并将相同程度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20个月,平均16.5个月,评分轻度的患者两种手术方式后伤椎矫正度丢失无明显差别,评分为中度及重度的患者,B组矫正度丢失明显小于A组。结论自制伤椎形态量表与术后矫正度丢失存在相关性,中、重度患者应对伤椎进行干预以减少矫正度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植骨 椎体矫正度 丢失
下载PDF
骨折固定后患肢与健肢骨密度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海宏 王博峰 +6 位作者 杨美华 张进学 邹丽春 张庆芳 梅菊红 梅铁成 田丹 《伤残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9-11,共3页
目的:为了证实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及其发生的高危阶段.方法:本文应用美国NORLAND公司生产的X线双能量骨密度测量仪,对52名一侧肢体固定的患者,同时进行双侧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的对比分析.结果:固定侧下肢FEMNECK、... 目的:为了证实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及其发生的高危阶段.方法:本文应用美国NORLAND公司生产的X线双能量骨密度测量仪,对52名一侧肢体固定的患者,同时进行双侧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的对比分析.结果:固定侧下肢FEMNECK、TROCH的骨密度明显低于健肢的骨密度.结论:初步客观的验证了废用性骨松症;证实患肢固定时间越长骨量丢失越严重;其影响骨丢失的高危阶段是4个月至6个月.并证实负重运动和肌肉收缩对骨量的维持皆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 骨量流失 骨密度 骨折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侵袭性牙周炎核心家系牙槽骨吸收和牙根形态的遗传度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乔敏 徐莉 +3 位作者 孟焕新 田雨 张立 冯向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77-580,共4页
目的 评价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核心家系中先证者和父母的牙槽骨吸收状况、冠根比和牙根形态异常,探讨牙根形态异常和剩余牙槽骨的关系及牙根形态的遗传度.方法 19个AgP核心家系,先证者19例(男性9例,女性10例... 目的 评价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核心家系中先证者和父母的牙槽骨吸收状况、冠根比和牙根形态异常,探讨牙根形态异常和剩余牙槽骨的关系及牙根形态的遗传度.方法 19个AgP核心家系,先证者19例(男性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23.6岁,父母38人(父亲19人,母亲19人),平均年龄51.0岁.根据全口根尖片测量剩余牙槽骨占根长的百分比,评价牙根形态异常牙数,测量冠高、根长和冠根比,分别计算牙根形态异常、冠根比和前磨牙锥形根的遗传度.结果 先证者及父母全口牙齿平均剩余牙槽骨百分比分别为(58.9±4.3)%和(62.3±3.7)%;牙根形态异常牙的剩余牙槽骨骨量为(67.5±22.2)%,非牙根形态异常牙剩余牙槽骨百分比为(73.1±18.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牙根形态异常、冠根比和前磨牙锥形根在核心家系中的遗传度分别为30.3%、46.8%和40.1%.结论 核心家系成员中牙根形态异常牙剩余牙槽骨量少于非牙根形态异常牙;牙根形态异常、冠根比和双尖牙锥形根有遗传倾向,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 牙根 遗传度
原文传递
不同形状立辊轧边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慧 齐志新 +1 位作者 王国栋 刘相华 《冶金设备》 2004年第2期19-21,共3页
基于弹塑性有限元理论 ,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LS -DYNA ,对不同形状立辊轧边变形进行了模拟计算 ,并分析了立辊形状对轧后板坯狗骨形状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发现立轧后板坯头、尾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失宽 ,狗骨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板坯中... 基于弹塑性有限元理论 ,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LS -DYNA ,对不同形状立辊轧边变形进行了模拟计算 ,并分析了立辊形状对轧后板坯狗骨形状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发现立轧后板坯头、尾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失宽 ,狗骨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板坯中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辊形状 狗骨 失宽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伴错[牙合]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长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12
作者 沈潇 施捷 +1 位作者 徐莉 孟焕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2,共7页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长期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2年1月至2010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P患者25例,收集初诊(T0)、...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长期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2年1月至2010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P患者25例,收集初诊(T0)、正畸治疗完成后(T1)、正畸结束3年以上末次复查(T2)时的全口根尖X线片,通过根尖X线片评价患者根形态异常情况、正畸前后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的变化。评价根形态异常对牙周-正畸治疗的影响,并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价与正畸后长期牙槽骨高度变化相关的牙和个体水平因素。结果T0、T1时统计25例患者的693颗牙,T2期随访14例患者,共观测368颗牙。牙周-正畸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根形态异常(估计值为-2.392)、牙位(上颌牙vs.下颌牙估计值为3.139;前牙vs.后牙估计值为?3.469)和T0期的牙槽骨高度变化(估计值为-0.391)(P<0.05)。根形态异常、下颌牙、前牙以及T0时牙槽骨高度高,都是牙槽骨增加的不利因素。正畸后长期观察,牙槽骨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牙位(上颌牙vs.下颌牙估计值为3.735;前牙vs.后牙估计值为-5.318)、T0时探诊深度(估计值为-1.594)和T0时牙槽骨高度(估计值为-0.498)(P<0.05)。下颌牙、前牙、T0时牙槽骨高度增加和T0探诊深度增加,都是正畸后长期牙槽骨增加的不利因素。结论多因素分析显示,正畸治疗结束时,牙槽骨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根形态异常、牙位和T0时牙槽骨高度;正畸后3年以上复查,牙槽骨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牙位、T0时的探诊深度和T0时牙槽骨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正畸学 矫正 牙槽骨吸收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后骨丢失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孙婧 王琴 +5 位作者 汪麟 桂琳 李俏 罗扬 张粟 张频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3-407,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s)辅助治疗后的骨丢失情况。方法选择手术治疗后的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服用来曲唑、阿那曲唑或依西美坦行辅助内分泌治疗。治疗前,患... 目的了解中国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s)辅助治疗后的骨丢失情况。方法选择手术治疗后的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服用来曲唑、阿那曲唑或依西美坦行辅助内分泌治疗。治疗前,患者填写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进行基线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检测。治疗过程中,患者每年检查骨密度1次,随访并记录复发和死亡事件。结果2013年11月至2016年8月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乳腺癌患者131例,基线骨量正常65例,骨量减少68例。69例服用来曲唑,52例服用阿那曲唑,10例服用依西美坦。中位随访43.7个月,100例患者可评价骨密度变化。股骨颈、全髋和腰椎L1~4骨密度逐年下降,其中第1年下降最明显,分别下降2.3%、2.4%和3.9%。2年间新发骨质疏松10例,其中8例发生在腰椎,均为基线骨量减少者。131例完成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的患者中,日常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的比例较低,分别为28.2%和7.6%;半数以上(52.7%)日常缺乏适度锻炼。结论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AIs辅助治疗后骨密度逐年下降,其中第1年下降最显著,腰椎是发生骨质疏松的最常见部位。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日常钙和维生素D补充不足比较普遍,应尽早采取防护措施,加强健康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内分泌治疗 芳香化酶抑制剂 骨密度 骨丢失
原文传递
计算骨丧失量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叶春万 朱敏 +2 位作者 甘业春 樊道斌 王欣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用自行设计的计算骨丧失量的方法经椎弓根伤椎内打压植骨(TPIG)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及临床疗效。方法对计算骨丧失量TPIG结合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实验与... 目的探讨用自行设计的计算骨丧失量的方法经椎弓根伤椎内打压植骨(TPIG)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及临床疗效。方法对计算骨丧失量TPIG结合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实验与临床应用。结果计算骨丧失量TPIG结合椎弓根固定的椎体和椎间盘的强度、刚度以及抗扭转的生物力学性能良好。应用计算骨丧失量TPIG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6例,患者的伤椎在术后达到或基本达到解剖复位。44例获得随访,时间13~22个月(平均17个月)。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和术后一致,Cobb角亦和术后相同,无明显的矫正度丢失及内固定并发症。术后末次随访的VSA评分:0分36例,1.3分8例。结论计算骨丧失量TPIG结合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消除了压缩椎体的蛋壳现象,给伤椎体提供了即刻稳定性,达到了与内固定物共同承载负荷的目的,减少了内固定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计算骨丧失量 经椎弓根打压植骨 生物力学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