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n bone mineral density affect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mini-invasive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被引量:1
1
作者 Yong He Chao Liu Yue Huang 《Laparoscopic, Endoscopic and Robotic Surgery》 2020年第3期66-69,共4页
Objective:Many factors affect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BL)in mini-invasive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procedures,but only few has examined.Specifically,the impact of bone mineral density(BMD)levels on int... Objective:Many factors affect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BL)in mini-invasive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procedures,but only few has examined.Specifically,the impact of bone mineral density(BMD)levels on intraoperative BL.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two factors.Methods:Retrospective review of 120 patients with low back disorders who were scheduled to undergo mini-invasive PLIF 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19 was performed.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BMD of the lumbar spine:normal group and abnormal group(osteoporosis and osteopenia).Comparison of age,gender,BMD,BL,BMI,prothrombin time,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haemoglobin concentration,intraoperative mean arterial pressure,platelet count,and operative time(OT)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BMD and BL were conducted.Results:The mean BL of patients in the abnormal group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357.22±152.55 ml and 259.37±125.90 ml respectively(p<0.001).The 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BL and BMD was0.45(p<0.001).The results of un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only BMD,gender,and OT were related to BL(BMD,r=0.427,p<0.001;gender,r=0.211,p=0.024;OT,r=0.318,p=0.001).While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patients with lower BMD and longer OT had a higher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p<0.001).Conclusions:BM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intraoperative BL in mini-invasive PLIF.It should be assessed routinely as a part of the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to improv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and ensure patient saf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ineral density Blood loss Mini-invasive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下载PDF
Methods of predicting vertebral body fractures of the lumbar spine 被引量:6
2
作者 Gurudattsingh B Sisodia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3年第4期241-247,共7页
Lumbar vertebral body(VB) fractures are increasingly common in an ageing population that is at greater risk of osteoporosis and metastasis. This review aims to identify different models, as alternatives to bone minera... Lumbar vertebral body(VB) fractures are increasingly common in an ageing population that is at greater risk of osteoporosis and metastasis. This review aims to identify different models, as alternatives to bone mineral density(BMD), which may be applied in order to predict VB failure load and fracture risk.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models are those that take account of normal spinal kinetics and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ortical shell to vertebral strength. Overall, predictive models for VB fracture risk should encompass a range of important parameters including BMD, geometric measures and patient-specific factors. As interventions like vertebroplasty increase in popularity for VB fractur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such models are likely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More biomechanical research is required, however, to reduce the risks of post-operative adjacent VB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bar spine VERTEBRAL body Fracture Prediction Model bone mineral density OSTEOPOROSIS
下载PDF
骨密度联合骨代谢指标在胸腰椎PVP后再骨折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张爱军 颜欢欢 崔照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195-198,共4页
胸腰椎骨折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需及时治疗。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PVP)是临床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常见技术,具有疗效高、术后康复快等优势。部分患者于术后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出现再骨折等情况... 胸腰椎骨折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需及时治疗。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PVP)是临床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常见技术,具有疗效高、术后康复快等优势。部分患者于术后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出现再骨折等情况,不仅影响远期预后,严重时可加重病情,增加手术治疗难度。因此,如何评估胸腰椎PVP后再骨折风险与治疗效果,分析影响胸腰椎PVP后再骨折的主要因素,加强高危人群管理,预防胸腰椎PVP再骨折发生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主要将骨密度、骨代谢相关指标作为预测胸腰椎PVP后再骨折的主要观察指标,能够有效预测再骨折发生率,同时还能用于疾病治疗后临床效果的评估,应用价值较高。文章主要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在胸腰椎PVP后再骨折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分析了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在胸腰椎PVP后再骨折中的应用进展,此文的研究结果为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PVP 骨密度 骨代谢 再骨折 预测 评估
下载PDF
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腰椎CT值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作用
4
作者 凯依塞尔•阿布都克力木 麦麦提敏•阿卜力米提 +3 位作者 李磊 杨晓凯 张玉坤 刘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5-949,共5页
背景:双能X射线吸收法可能会错误地抬高严重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骨密度值,而腰椎松质骨CT值可能协助双能X射线吸收法减少骨质疏松症的漏诊。目的:应用腰椎CT值来诊断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的骨质疏松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新疆医科... 背景:双能X射线吸收法可能会错误地抬高严重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骨密度值,而腰椎松质骨CT值可能协助双能X射线吸收法减少骨质疏松症的漏诊。目的:应用腰椎CT值来诊断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的骨质疏松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诊疗的192例女性患者骨密度检测结果和腰椎CT等临床资料。根据CT上腰椎退变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退变组(n=107)和对照组(n=85)。测量两组患者L1椎体中轴松质骨CT值,记录L_(2)-L_(4)及髋部T值和骨密度均值。参考先前的研究,L1椎体CT值≤110 HU诊断为骨质疏松,比较两组患者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和CT值诊断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CT值与L_(2)-L_(4)椎体的T值、骨密度均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对照组中相关性更高;(2)退变组中腰椎T值和骨密度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两组的髋部T值和骨密度均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所有患者经CT阈值诊断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于T值诊断的骨质疏松(51.0%和42.7%);(4)两组在110例经双能X射线吸收法确诊为非骨质疏松的患者中,CT值诊断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23.6%,而退变组中的患病率比对照组更高(分别为31.7%和14.0%);(5)漏诊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在退变组中经腰椎双能X射线吸收法确诊的非骨质疏松患者中高达38.6%(27/70),而对照组中为19.6%(11/56);(6)提示骨质疏松症在年龄≥50岁的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很常见;测量腰椎松质骨CT值可作为此类患者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补充方法,尤其是在严重退变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能够发现更多漏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CT值 双能X射线吸收法 骨密度
下载PDF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分析
5
作者 刘莉莉 阮祥燕 +4 位作者 杨瑜 蒋玲玲 王泽铖 张明珍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601,共6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该人群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该人群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腰椎骨密度,根据测量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采用肌肉功能分析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体质量、脂肪、下肢肌肉、膝关节活动等人体成分情况,采用更年期症状全面评估量表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绝经状态及活动类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的人体体成分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300例研究对象中,围绝经期女性148例(49%),平均年龄(51.40±5.03)岁;绝经后期女性152例(51%),平均年龄(53.59±6.04)岁。绝经后期女性的骨密度低于围绝经期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118例(39%),骨量正常组182例(61%)。骨量减少组女性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和无锻炼占比均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和有锻炼占比均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BMD与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均呈显著负相关(r=-0.492、-0.125、-0.287,P<0.05),而与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有锻炼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3、0.180、0.193,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围绝经期女性相比,绝经后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腰椎骨密度与人体体成分及活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建议临床医生关注此时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及人体体成分的变化,以便通过及时合理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 腰椎骨密度 人体体成分 骨量减少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绝经后女性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6
作者 胡兆斌 王铠 +3 位作者 刘凯 韩嵩 于潮将 邰志洪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21-25,2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在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绝经后女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 Plasty,PKP)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泰州市...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在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绝经后女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 Plasty,PKP)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诊断为OVCF的绝经后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施行PKP,根据服用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碳酸钙D3、阿仑膦酸钠及杜仲壮腰汤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碳酸钙D3、阿仑膦酸钠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改善效果,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差异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ODI、BMD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1 d、7 d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中医证候积分、ODI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BMD均高于术后第1天,且观察组BMD(-2.42±0.63)高于对照组(-2.66±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2,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术后在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杜仲壮腰汤可以缩短绝经后女性腰椎OVCF患者疼痛时间和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提高BMD水平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杜仲壮腰汤 腰椎功能 骨密度
下载PDF
广场舞对不同年龄段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影响的队列研究
7
作者 魏彬 黄景辉 +6 位作者 程智涛 聂善化 夏冰 高雪 郑毅 魏毅涛 罗卓荆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索广场舞对不同年龄段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LBMD)的影响,为指导广场舞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250名西安市绝经后中老年妇女,其中广场舞组170例,非运动组80例。广场舞组人... 目的探索广场舞对不同年龄段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LBMD)的影响,为指导广场舞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250名西安市绝经后中老年妇女,其中广场舞组170例,非运动组80例。广场舞组人群维持广场舞运动习惯,非运动组保持不运动的习惯,6个月后对两组人群进行LBMD检测。以似然比检验分析广场舞与年龄分级(45~65岁及>65岁)对LBMD的交互作用后按年龄分级进行亚组分析,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校正年龄亚组内广场舞组与非运动组的组间混杂因素,最后通过校正匹配后的数据分析广场舞对不同年龄亚组内绝经后妇女LBMD的影响。结果在45~65岁绝经后妇女中,6个月后广场舞组测量LBMD均值高于非运动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在>65岁的绝经后妇女中,6个月后广场舞组与非运动组的LBM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结论在45~65岁的人群中,广场舞能有效改善中年绝经后妇女的LBMD,在>65岁的老年绝经后妇女中,广场舞对参与者LBMD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舞 绝经后妇女 腰椎骨密度 年龄分级
下载PDF
腰椎椎体骨强度综合指数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的压缩骨折
8
作者 张文胜 宋振杰 +4 位作者 吴春飞 李文超 刘洪江 杨晓光 原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71-2875,共5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继发于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骨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预测指标及方法。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骨强度综合指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骨质疏松患者233例,根据是否发生...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继发于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骨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预测指标及方法。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骨强度综合指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骨质疏松患者233例,根据是否发生椎体骨折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体质量指数、椎体骨密度等详细信息,拍摄腰椎X射线侧位片,测量并计算椎体宽度、椎体长度、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腰椎抗压强度指数及腰椎抗冲击强度指数,对以上参数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根据截断值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皆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3.1年。随访期间,99例(L1椎体38例,L2椎体61例)患者发生骨折(骨折组),134例(L1椎体52例,L2椎体82例)患者未发生骨折(非骨折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骨折节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骨折组腰椎抗压强度指数、腰椎抗冲击强度指数均低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大于非骨折组(P<0.05)。③多因素分析显示,腰椎抗压强度指数、腰椎抗冲击强度指数及骨盆倾斜角是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④ROC曲线分析显示椎体骨密度、腰椎抗压强度指数、腰椎抗冲击强度指数、骨盆倾斜角和骨盆入射角的截断值分别为0.9135 g/cm2,1.932,0.903,21.5°,5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0,0.800,0.911,0.633,0.568。⑤根据生存分析(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为终点),腰椎抗冲击强度指数≥0.903椎体平均生存时间显著大于腰椎抗冲击强度指数<0.903者(P<0.05)。⑥结果说明,腰椎椎体骨强度综合指数比椎体骨密度和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预测更加精准,有助于早期防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体骨强度综合指数 骨质疏松 腰椎骨折 预测 骨密度 骨盆倾斜角
下载PDF
全脊柱MRI评估骨质疏松患者椎体骨折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周佳俊 马飞 +8 位作者 冷叶波 徐世财 何宝强 李洋 廖烨晖 唐强 唐超 王清 钟德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83-1889,共7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脊柱MRI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方面的灵敏度远高于X射线平片。但全脊柱MRI费用高,扫描时间长。因此,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是否都需要进行全脊柱...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脊柱MRI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方面的灵敏度远高于X射线平片。但全脊柱MRI费用高,扫描时间长。因此,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是否都需要进行全脊柱MRI扫描以及哪些患者需要行全脊柱MRI,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定论。目的:通过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全脊柱MRI影像学资料,分析椎体骨折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9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就诊并被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和MRI图像,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903例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史特点(病程时间、脊柱外伤手术史、叩击痛区域、疼痛评分等);通过全脊柱MRI图像分析其椎体骨折特点。首先根据患者椎体骨折数量将患者分为单椎体骨折组(n=484)和多椎体骨折组(n=419),并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然后再根据骨折椎体间的最远间隔数是否≥5将多椎体骨折组再分为2个亚组,其中A组(骨折椎体最远间隔数<5)306例,B组(骨折椎体最远间隔数≥5)113例,分析2个亚组间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903例患者中,骨折椎体≥2个的患者有419例(46.4%);发生胸腰椎区域骨折的患者有654例(72.4%),在胸椎区域加腰椎区域和整个胸椎到腰椎区域同时发生骨折的患者有54例(6%);B组患者中96.5%的患者均存在多区域的叩击痛;②单椎体骨折组和多椎体骨折组相比,两组患者在骨密度、病史时间是否≥1个月、低能量损伤史、查体脊柱轴向叩击痛区域分布及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是否伴基础疾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是否伴老年胸腰椎骨折史、是否伴胸腰椎手术史与骨折椎体数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与B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叩击痛区域分布及数量、低能量损伤病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是否伴陈旧性骨折病史、目测类比评分、体质量指数、病史时间是否≥1个月、是否伴基础疾病史、是否伴胸腰椎手术史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对于有多次低能量创伤史、病史时间大于1个月伴多重叩诊痛、骨密度较低的患者,应警惕多发椎体骨折、跳跃骨折的发生,建议这些患者进行全脊柱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全脊柱MRI 骨折特点 骨密度 多椎体骨折
下载PDF
腰椎脂肪分数联合R2^(*)值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分析
10
作者 刘鹏飞 连振刚 李逵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脂肪分数(FF)和R2^(*)值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完成腰椎磁共振成像(MRI)及双能X线(DXA)检查。分析FF、R2^(*)和骨密度(BMD)的相... 目的探讨腰椎脂肪分数(FF)和R2^(*)值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完成腰椎磁共振成像(MRI)及双能X线(DXA)检查。分析FF、R2^(*)和骨密度(BMD)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F和R2^(*)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结果按照T值的不同分为三组,包括骨质正常组30例、骨质降低组41例、骨质疏松症组49例。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D、FF、R2^(*)无明显差异(P<0.05)。R2^(*)和BMD呈正相关(r=0.5339,P<0.05);FF和BMD呈负相关(r=-0.6470,P<0.05);FF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AUC为0.893(95%CI:0.837~0.949),截断值为56.0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70%、83.10%,约登指数为0.668。R2^(*)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AUC为0.843(95%CI:0.771~0.914),截断值为138.31Hz,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60%、81.70%,约登指数为0.613。二者联合诊断骨质疏松症的AUC为0.931(95%CI:0.889~0.97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60%、93.00%,约登指数为0.705。二者联合诊断效能优于二者单独使用的诊断效能(P<0.05)。结论腰椎R2^(*)和FF均与骨密度密切相关,定量评估骨质疏松症,二者联合可显著提高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椎 R2^(*) 脂肪分数 骨质疏松症 诊断价值 骨密度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人群与正常人群胸腰椎骨密度的差异分析
11
作者 杨梦 任帅 +4 位作者 袁永丰 李源 赵雅桐 陈建方 王中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2-35,39,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与正常人群间的胸腰椎椎体骨密度(BMD)的分布差异。方法:选取T2DM病人6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6名作为对照组。基于定量CT测量T_(11)~L_(4)椎体的BMD。2组再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年龄和性别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与正常人群间的胸腰椎椎体骨密度(BMD)的分布差异。方法:选取T2DM病人6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6名作为对照组。基于定量CT测量T_(11)~L_(4)椎体的BMD。2组再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年龄和性别分为不同亚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不同年龄分组胸腰椎骨质疏松症(OP)发生率、不同BMI分组胸腰椎BMD和不同性别分组胸腰椎BMD。结果:观察组病人BMI和空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2组受试者胸腰椎BMD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观察组从T_(11)~L_(4)椎体的BMD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随着年龄增加,2组T_(11)~L_(2)椎体发生OP的概率增加(P<0.01)。当BMI<24 kg/m^(2),观察组胸腰椎BMD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女性组,观察组胸腰椎BMD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在男性组,2组胸腰椎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T2DM病人和健康人群胸腰椎BMD均降低,BMD降低与性别和BMI有关;T2DM病人更易发生OP。因此,T2DM病人应加强椎体BMD的相关检查,尽早采取措施缓解骨量减少及预防O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定量CT 骨密度 胸椎 腰椎
下载PDF
益肾补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12
作者 黄世均 魏爱淳 邵月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益肾补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海安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益肾补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海安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肾补骨汤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腰椎部位的骨密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清相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腰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补骨汤显著提高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证候治疗效果、腰椎骨密度,减轻VAS评分,以及优化了TNF-α、IL-6、IL-10等血清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补骨汤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医证候 腰椎骨密度 血清指标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分析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腰椎与股骨近段骨密度的相关性
13
作者 卜令贤 徐肖肖 +1 位作者 刘鹏 刘晓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定量CT测量分析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腰椎与股骨近段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髋部脆性骨折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定量CT测量骨密度,同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 探讨定量CT测量分析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腰椎与股骨近段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髋部脆性骨折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定量CT测量骨密度,同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腰椎与股骨近段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腰椎L_(1)、L_(2)、L_(3)、L_(4)定量CT骨密度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骨近段CT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股骨近段定量CT骨密度与腰椎L_(1)、L_(2)、L_(3)、L_(4)定量CT骨密度检测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定量CT可给予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较精确的骨密度检查,其中腰椎与股骨近段骨密度的关系为正相关,即腰椎骨密度低则股骨近段骨密度越低,髋部脆性骨折发生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脆性骨折 腰椎与股骨近段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及前沿进展:影像学创新筛查技术
14
作者 杨贺淇 秦健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428-432,共5页
骨质疏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的主要共患病之一。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可导致原发性脆性骨折,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降带来的风险甚至高于COPD本身,但通... 骨质疏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的主要共患病之一。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可导致原发性脆性骨折,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降带来的风险甚至高于COPD本身,但通常诊断和治疗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本综述归纳了COPD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了通过影像学创新技术,特别是基于3D U-Net深度学习模型的“CT脊柱骨定量系统”,对COPD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筛查的前沿进展,探讨目前关于COPD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发病机制,以及不同BMD检测方法的优势与局限,并强调了“CT脊柱骨定量系统”在提高筛查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潜力。此外,本综述还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优化影像学技术和开发个性化治疗策略,以更好地管理COPD患者的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3D U-Net深度学习模型 CT脊柱骨定量系统
下载PDF
终板体积骨密度在侧方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age沉降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王文举 孔凡国 +1 位作者 潘其鹏 张昌盛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终板体积骨密度(endplate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EP-vBMD)对侧方入路腰椎融合(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术后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LLIF手术治疗的151例患者进行回... 目的探讨终板体积骨密度(endplate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EP-vBMD)对侧方入路腰椎融合(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术后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LLIF手术治疗的15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EP-vBMD、椎体体积骨密度(vertebral body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VB-vBMD)、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医学共病(糖尿病等)、吸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手术节段、手术椎体和是否使用后路螺钉固定等资料。根据术后1年患者是否发生Cage沉降,将患者分为Cage沉降组和非沉降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将单因素分析P<0.2的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观察EP-vBMD对终板沉陷的影响。结果Cage沉降患者的VB-vBMD和EP-vBMD水平均低于非Cage沉降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e沉降组患者年龄高于非Cage沉降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e沉降组和非Cage沉降组患者性别、吸烟、糖尿病、后路螺钉固定等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P-vBMD和应用后路螺钉固定均是Cage沉降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低EP-vBMD是LLIF术后Cage沉降的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LLIF时,应考虑术前EP-vBMD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侧方入路腰椎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沉降 体积骨密度
下载PDF
两种骨密度测量和分析方法评价腰椎骨密度的检测结果比较
16
作者 聂果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7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临床常用骨密度测量和分析方法评价腰椎骨密度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体检的60名年龄在40~70岁的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DXA和QCT检测,观察分析骨质疏松检出率以及骨密度正常检出率。结果DXA... 目的探讨两种临床常用骨密度测量和分析方法评价腰椎骨密度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体检的60名年龄在40~70岁的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DXA和QCT检测,观察分析骨质疏松检出率以及骨密度正常检出率。结果DXA与QCT测量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分别为35.00%和36.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骨密度正常的检出率分别是31.67%和36.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骨密度测量和分析方法在检测腰椎骨密度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尽管两种软件在算法和测量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均能提供可靠且准确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T骨密度测量和分析 骨质疏松症 腰椎骨密度
下载PDF
贵州中老年人腰椎QCT骨密度及脊柱脆性骨折的骨密度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小海 谢光友 +3 位作者 梁力嵩 刘江勇 曾宪春 王荣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中老年人腰椎QCT骨密度及脊柱脆性骨折的骨密度。方法收集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行QCT骨密度体检的50岁以上中老年2380例,分析QCT骨密度值,并以性别、年龄和脊柱脆性骨折进行分组,分析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腰椎QCT骨密度... 目的分析贵州省中老年人腰椎QCT骨密度及脊柱脆性骨折的骨密度。方法收集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行QCT骨密度体检的50岁以上中老年2380例,分析QCT骨密度值,并以性别、年龄和脊柱脆性骨折进行分组,分析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腰椎QCT骨密度值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者占比分别为80.00%、16.26%、2.82%、0.92%。骨质疏松者占3.74%,女性、男性分别为8.17%、2.52%,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69,P<0.001)。低骨量者占16.26%,女性、男性分别为21.40%、1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1,P<0.001)。60岁以上人群随年龄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渐增加,以女性为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59岁、60~69岁及70~79岁三个年龄段男性和女性骨量减低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以女性为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1.76%)脊柱脆性骨折,男31例,女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者骨折发生率为14.61%,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症者(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生脊柱脆性骨折和未发生的骨密度分别为(99.40±41.78)mg/cm^(3)、(141.98±30.56)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的骨密度均比同年龄段无脊柱脆性骨折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QCT骨密度能准确反映椎体骨量,为预测和防治中老年骨质疏松及脊柱脆性骨折提供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中老年人 定量CT 骨密度 脊柱脆性骨折
下载PDF
胸椎QCT诊断骨质疏松BMD阈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斋 赵君禄 +1 位作者 赵保根 任庆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42-1445,1457,共5页
目的分析下部胸椎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并确定诊断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胸椎骨密度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临床需要进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276名。测量T_(10)~L_(3)各椎体的BMD,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椎体间的BMD及胸椎(T_(10~12))与腰椎(... 目的分析下部胸椎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并确定诊断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胸椎骨密度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临床需要进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276名。测量T_(10)~L_(3)各椎体的BMD,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椎体间的BMD及胸椎(T_(10~12))与腰椎(L_(1)~L_(3))平均BMD的相关性,应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诊断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胸椎平均BMD阈值。结果T_(10)至L_(3)椎体BMD逐渐减低,BMD范围(120.49±35.96)mg/cm^(3)~(95.62±35.95)mg/cm^(3),T_(10)~L_(3)各椎体之间BMD均呈明显正相关(r=0.894~0.967,P<0.05),T_(10~12)平均BMD与L_(1~3)平均BMD相关系数为0.957。胸椎诊断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平均BMD阈值分别是96.59 mg/cm^(3)及134.75 mg/cm^(3)。结论胸椎与腰椎BMD呈明显相关性,胸椎BMD测量可以作为诊断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胸椎 骨质疏松 定量CT 骨密度
下载PDF
Females Had a Worse T-Score at Lumbar Region and Males Had a Worse T-Score at Femoral Region amo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
19
作者 Hilal Al Kalbani Issa Al Salmi +2 位作者 Fatma Al Rahbi Sumaiya Al Siyabi Suad Hannawi 《Open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22年第1期60-74,共15页
Background: To evaluate bone-mineral-density-BMD determined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 and bone turnover markers in chronic-kidney-disease-CKD patients. Method: An observational-clinical study of all pat... Background: To evaluate bone-mineral-density-BMD determined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 and bone turnover markers in chronic-kidney-disease-CKD patients. Method: An observational-clinical study of all patients who were scanned by DEXA-scan in 2018. All patients with low-bone-density or osteoporosis-based on 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 definition were included. Results: 505 patients with abnormal-BMD, 87.3% were in early-stage CKD-stage I - II, 8.5% were in CKD-stage III - V and 4.2% did not have renal tests. 95 (18.8%) were male with a mean age of 57.0 years and 410 (81.2%) were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55.8 years. Patients of ≥65 years had lower T-score than those who were younger than 65 years-old. Among CKD patients, those with late-CKD (stage III - V) had less BMD-measurements and lower T-score than those with early-CKD (stage I - II).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parathyroid hormone-PTH-level and the lower T-score. Female had a worse T-score at the lumbar-region whereas male had a worse T-score at the femoral-reg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for the T-score at hip-region. Conclusion: We observed a distribution of abnormal BMD among different age, sex and CKD groups. Measurements of BMD by DEXA might be a useful test to diagnose osteoporosis in CKD patients. Femoral and total hip areas were more affected, however DEXA might not be able to detect osteoporosis in the lumbar area of CKD patients. T-scores are lower in patients with more severe CKD and lower in elderly patients. PTH level is associated proportionally to the degree of bone loss. Early intervention and proper management must be implemented early among CKD patients with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strategy.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if DEXA techniques are enough to distinguish the quantity of bone loss between different stages of C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mineral-density-BMD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 Chronic-Kidney-Disease-CKD T-SCORE lumbar Region Femoral Region Gender
下载PDF
骨质疏松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
20
作者 江龙 王强 +3 位作者 钱玉强 陈亮 杨斐 史珂湘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评估伴骨质疏松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影像学形态及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27例骨质疏松性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作为骨质疏松组,其中男5例,女22例;年龄51~79岁,平均(68.1±7.4)岁。同时选取27例非骨质疏松性退... 目的 评估伴骨质疏松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影像学形态及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27例骨质疏松性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作为骨质疏松组,其中男5例,女22例;年龄51~79岁,平均(68.1±7.4)岁。同时选取27例非骨质疏松性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作为非骨质疏松组,其中男8例,女19例;年龄53~76岁,平均(66.3±6.9)岁。记录两组骨密度T值与临床症状,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上各项影像学参数,进一步分析骨质疏松组骨密度T值与各影像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骨质疏松组平均T值(-3.0±0.6),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0.6±1.4)。两组腰痛、肌力减退与感觉异常占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左腰弯13例,右腰弯14例。非骨质疏松组左腰弯11例,右腰弯16例。两组腰弯及胸弯的Cobb角、顶椎偏移、顶椎旋转、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冠状位及矢状位躯干偏移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中T值与胸椎后凸角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568,P=0.022)。结论 伴骨质疏松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冠矢状面形态与非骨质疏松性患者相近,伴骨质疏松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与胸椎后凸角呈现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影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