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彭焰 殷海东 +4 位作者 黄东生 丁悦 苏培强 梁安靖 叶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6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15例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并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3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2个月,病灶处骨性愈合者9例,...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15例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并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3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2个月,病灶处骨性愈合者9例,不完全骨性愈合者4例(股骨2例,胫骨2例)。4例不完全骨性愈合患肢均能完全负重,邻近关节活动度与健肢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良性溶骨性病变,临床上应结合影像及病理的特征来做出诊断,本瘤经病灶清除植骨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骨化性纤维瘤 诊断 治疗 病灶清除 骨移植
下载PDF
长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德 薛克 +2 位作者 李金柱 姚晓群 杨广夫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8年第3期116-118,共3页
目的:分析长骨非骨化性纤维瘤(NOF)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3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下肢长骨NOF的影像学表现,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在4.5~38岁,平均年龄16.6岁。全部病例作了X线检查,CT检查11例,MRI 3例。结果:发生于股骨13,胫骨19... 目的:分析长骨非骨化性纤维瘤(NOF)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3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下肢长骨NOF的影像学表现,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在4.5~38岁,平均年龄16.6岁。全部病例作了X线检查,CT检查11例,MRI 3例。结果:发生于股骨13,胫骨19例,腓骨3例;病变位于皮质内者4例,皮质髓腔者29例,髓腔1例;圆形5例,长圆形18例,分叶12例;肿瘤长径1.0cm~6.5cm,长径>宽径>前后;病变边缘均有硬化,内边缘见骨嵴17例,分隔12例,钙化4例,2例合并病理骨折。平均CT值63Hu,MRI T_2WI见病变组织信号增高。结论:发生于青少年下肢长骨皮质和髓腔局限性伴有硬化边的骨破坏可诊断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非骨化性纤维瘤 影像诊断
下载PDF
骨硬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立兴 陈明祥 高文峰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2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骨硬纤维瘤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骨硬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骨硬纤维瘤均位于四肢管状骨,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股骨3例、胫骨2例、腓骨1例、桡骨1例。位于干骺端5例、骨干2例。X线及CT表... 目的:探讨骨硬纤维瘤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骨硬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骨硬纤维瘤均位于四肢管状骨,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股骨3例、胫骨2例、腓骨1例、桡骨1例。位于干骺端5例、骨干2例。X线及CT表现为:中心性囊状膨胀性改变4例,偏心性囊状膨胀性改变3例,瘤壁见不同程度硬化,内见粗细不等的骨嵴,其中3例可见"根须"状肿瘤性骨小梁,均无钙化基质及骨膜反应。MRI表现:2例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上病灶信号与周围肌肉相等或略低,其中可见小斑片状、条索状高信号,增强扫描见不均匀强化。结论:骨硬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术前正确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及对预后的正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纤维瘤 骨肿瘤 侵袭性 影像诊断
下载PDF
颌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分析
4
作者 郭久红 陶晓峰 王晓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989-993,共5页
目的 分析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4~64岁,平均20.27岁。其中16例行CT增强检查,1例... 目的 分析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4~64岁,平均20.27岁。其中16例行CT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检查,5例行MR增强检查。结果 17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无痛性下颌肿块和张口受限。影像学上,17例病变全部位于下颌骨,均为单发病灶,主要位于下颌骨角部。CT可见膨胀溶骨性及部分压迫侵蚀性骨破坏,中心性或偏心性生长,伴有软组织肿块,病变内粗细不均的骨嵴是特征性改变。增强后病变呈中度至明显强化,所有病例无钙化及骨膜反应。根据CT上骨质破坏不同将病变分为溶骨型(n=12)和骨旁型(n=5)。MR上,T1WI为等低信号, 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MR功能检查ADC值平均为1.2×10^(-3)mm^(2)/s,时间-信号强度曲线I型3例,Ⅱ型2例,提示良性肿瘤。结论 颌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具有侵袭性,容易复发。结合CT、MR及功能学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灶的组织构成,为术前正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 影像诊断 CT MR
下载PDF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5
作者 钟志伟 马洁琳 +3 位作者 王勇 郭哲 陈伟 吴文娟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分析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总结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9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13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X线、CT和MRI,分析影像学表现包括:发... 目的分析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总结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9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13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X线、CT和MRI,分析影像学表现包括:发病部位、骨质破坏情况、病变内的骨质密度、病变区的MR信号特点及周围侵袭性特点。结果13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为2~52岁,中位年龄27岁。本组13例的发病部位是长骨8例,髂骨3例,椎体及跟骨各1例。长骨常见于干骺端,可累及骨干及骨端。丝瓜瓤型6例,溶骨型3例,混合型3例,骨旁型1例。病变区内的CT值30~60 Hu(6例CT值大于45 Hu)。具有MRI检查的8例患者中5例表现为T1WI呈不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或高信号,其内可见T1WI、T2WI均为低信号区域;3例病变区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13例DFB中9例病变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结论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具有侵袭性,以丝瓜瓤型多见,病变区存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纤维瘤 结缔组织增生 影像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