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牙周表型成年患者上颌牙列远移前后中切牙区软硬组织的变化
1
作者 陈瑞 韩爽 安琪 《口腔疾病防治》 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牙周表型成年患者在上颌全牙列远移后上颌中切牙牙周软硬组织参数的变化,为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就诊于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成年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52例,依... 目的探讨不同牙周表型成年患者在上颌全牙列远移后上颌中切牙牙周软硬组织参数的变化,为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就诊于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成年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52例,依据牙龈厚度分为厚龈组与薄龈组各26例。所有患者均在双侧上颌颧牙槽嵴处植入微种植钉远移上颌牙列,收集记录治疗结束前后两组上颌中切牙唇、腭侧牙槽骨参数以及牙周指标,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组内及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后两组上齿槽座角(sella-nasion-subspinale angle,SNA)、下齿槽座角(sella-nasion-supramental angle,SNB)、上下齿槽座角(subspinalenasion-supramental angle,ANB)变化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中切牙倾斜度(the inclination of the upper middle incisor teeth,U1-NA)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SNA、SNB、ANB、U1-NA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颌中切牙唇侧牙槽骨在牙根颈1/3、中1/3处厚度增加(P<0.05),根尖1/3处厚度减少(P<0.05),腭侧牙槽骨在牙根颈1/3、中1/3处厚度减少(P<0.01),根尖1/3处厚度增加(P<0.01);治疗后两组上颌中切牙唇腭侧牙槽骨高度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薄龈组腭侧牙槽骨高度降低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上颌中切牙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唇侧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tissue width,KTW)以及唇侧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中切牙在内收过程中唇腭侧牙槽骨改建并不均匀,腭侧牙槽骨以吸收为主,临床上需加以重视;薄龈型者正畸治疗后腭侧牙槽骨高度降低更明显,发生骨开窗、骨开裂的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错[牙合] 牙周表型 牙槽骨 牙龈退缩 探诊深度 角化龈宽度 软组织 逆向工程技术
下载PDF
埋伏上切牙正畸牵引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郭苏莹 陆史俊 丁元凤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4期273-279,共7页
目的 探讨埋伏阻生上切牙正畸牵引对牙根、牙周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2018年01月—2022年12月完成阻生上切牙正畸牵引的患者40例,选择对侧同名牙根尖孔未发育完成的为A组(2... 目的 探讨埋伏阻生上切牙正畸牵引对牙根、牙周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2018年01月—2022年12月完成阻生上切牙正畸牵引的患者40例,选择对侧同名牙根尖孔未发育完成的为A组(23例),对侧同名牙根尖孔发育完成的为B组(17例)。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A、B组埋伏的上切牙牵引前后的牙根长度,比较患牙牵引后与对侧同名牙以及1年后患牙的牙槽骨(牙槽骨宽度、唇侧骨板厚度、牙槽骨高度)及角化龈宽度变化。结果 埋伏上切牙牵引后牙根长度较牵引前均有所增长(P<0.05);A组牵引后的牙槽骨宽度接近对侧同名牙牙槽骨宽度(P>0.05),而B组牵引后的牙槽骨宽度无法达到对侧同名牙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牵引后的唇侧骨板均无法达到对侧同名牙的高度及厚度(P<0.05),角化龈宽度也显著小于对侧同名牙(P<0.05);但A组1年后的回访中,角化龈宽度显著增长(P<0.05)。结论 对埋伏上切牙牵引,有利于埋伏的上切牙牙根生长、牙槽骨的改建和角化龈的生长,但仍无法达到与对侧同名牙完全对称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角化龈宽度 牙槽骨宽度 牙根长度 锥形束CT 正畸牵引 前牙美学 牙龈生物型
下载PDF
帐篷式骨增量技术用于修复上前牙单牙缺失的美学效果及其对牙槽骨宽度的影响
3
作者 丁志凌 毛晗 丁礼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究帐篷式骨增量技术对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牙槽骨宽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帐篷式骨增量技术)38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究帐篷式骨增量技术对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牙槽骨宽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帐篷式骨增量技术)38例和对照组(引导骨再生技术)42例,比较两组的种植情况、红白美学指数评分、牙槽骨宽度、龈沟液骨代谢指标、牙周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无种植体松动、脱落等现象,影像学检查无透影区,种植成功率均为100%;术后6个月,研究组种植区周围红色美学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色美学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牙槽骨宽度均显著增加(P<0.05),且研究组术后6个月牙槽骨宽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龈沟液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水平显著降低,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OP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O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牙龈指数、牙菌斑指数以及探诊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帐篷式骨增量技术应用于上前牙单牙缺失种植成功率较高,能提高修复后美学效果,增加牙槽骨宽度,减缓骨吸收,术后并发症及对牙周影响均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前牙单牙缺失 帐篷式骨增量技术 引导骨再生技术 美学效果 牙槽骨宽度 种植修复
下载PDF
颧牙槽嵴区骨宽度及皮质骨厚度的CBCT测量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立艳 刘志杰 +2 位作者 苑芳连 张苗苗 王兰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成年人与青少年的颧牙槽嵴区域的骨宽度、皮质骨厚度及窦底高度,并评价2组的差异,为临床中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的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成年人个别正常志愿者和安氏Ⅰ类青少年患者各30例,获取其口腔颌面...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成年人与青少年的颧牙槽嵴区域的骨宽度、皮质骨厚度及窦底高度,并评价2组的差异,为临床中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的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成年人个别正常志愿者和安氏Ⅰ类青少年患者各30例,获取其口腔颌面部CBCT扫描影像。测量颧牙槽嵴区域的骨宽度、皮质骨厚度及上颌窦底高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实验组颧牙槽嵴区域均为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的骨宽度最大,且每层的5个测量值均表现为随测量点向颅方移动骨宽度值逐渐减小。两实验组各层颧牙槽嵴区骨宽度与窦底高度成正相关关系。结论:成年人组各位置骨宽度平均值及皮质骨厚度平均值均较青少年组相应位置大。颧牙槽嵴区骨宽度随窦底高度增大而增大。2组样本上颌窦个体差异均非常大,植入微种植体前需拍摄CBCT以确定是否满足植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牙槽嵴 骨宽度 皮质骨厚度 CBCT 微种植支抗钉
下载PDF
标准化数字式曲面体层片检测牙周炎患者颌骨骨密度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林梓桐 王铁梅 +2 位作者 林华 葛久禹 吴文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3,66,共5页
目的比较牙周炎患者与正常人群下颌骨相关指标的差异,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牙槽骨骨密度的方法,探讨牙周炎患者局部骨改变和全身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计算机处理软件在60例牙周炎患者和60例牙周健康者的下颌骨数字曲面体层片上测... 目的比较牙周炎患者与正常人群下颌骨相关指标的差异,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牙槽骨骨密度的方法,探讨牙周炎患者局部骨改变和全身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计算机处理软件在60例牙周炎患者和60例牙周健康者的下颌骨数字曲面体层片上测量牙槽骨骨密度(用灰度值表示)和骨高度、颏孔区下颌骨下缘皮质骨厚度(CW)、曲面体层下颌指数(PMI)。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牙周炎组牙槽骨灰度值、牙槽骨骨高度、CW和PMI分别为106.08±23.95、(8.76±2.27)mm、(3.80±0.82)mm和0.31±0.06;牙周健康组的4项测量指标分别为113.33±23.79、(11.85±1.62)mm、(4.27±0.70)mm和0.33±0.06。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牙槽骨灰度值、牙槽骨骨高度和CW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MI无统计学差异(P>0.05);牙槽骨灰度值、牙槽骨骨高度、PMI与CW均有相关关系(P<0.05),而牙槽骨灰度值、牙槽骨骨高度与PMI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建立在标准化数字式曲面体层片的计算机灰度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牙槽骨骨密度的方法。与正常人相比,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骨高度和骨密度有所降低,下颌骨下缘皮质骨吸收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槽骨骨高度 牙槽骨骨密度 下颌骨下缘皮质骨厚度 曲面体层下颌指数
下载PDF
骨劈开技术在增加上颌狭窄牙槽嵴骨宽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谢志刚 肖旭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73-377,共5页
解决上颌狭窄牙槽嵴的方案有Onlay植骨技术、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骨劈开技术和水平向牵张成骨技术等。骨劈开同期植入种植体技术缩短了治疗周期、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临床医生易于掌握,患者容易接受。本文将从骨劈开技术的应用原理... 解决上颌狭窄牙槽嵴的方案有Onlay植骨技术、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骨劈开技术和水平向牵张成骨技术等。骨劈开同期植入种植体技术缩短了治疗周期、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临床医生易于掌握,患者容易接受。本文将从骨劈开技术的应用原理、应用条件、技术操作要点和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劈开 狭窄牙槽嵴 骨宽度 牙种植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错牙合下颌磨牙后区特征的CBCT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扬 张志伟 +1 位作者 李茜茜 陆兴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9期3466-3469,共4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成人轻度或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下颌磨牙后区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择成人轻度或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30例行CBCT扫描,CBCT生成头颅侧位片,测量眼耳平面与下颌平面的夹角(FMA角度),其中高角...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成人轻度或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下颌磨牙后区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择成人轻度或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30例行CBCT扫描,CBCT生成头颅侧位片,测量眼耳平面与下颌平面的夹角(FMA角度),其中高角组(FMA>32°)、均角组(22°≤FMA≤32°)、低角组(FMA<22°)各10例,应用CBCT专用软件CS 3D Imaging对下颌双侧第二磨牙后间隙和下颌第二磨牙后区牙槽骨宽度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并运用SPSS21.0软件包对测量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下颌第二磨牙后间隙和下颌第二磨牙后区牙槽骨宽度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下颌第二磨牙后间隙(SRL)与第二磨牙远中4 mm位置距牙槽嵴顶4 mm处牙槽骨宽度(ABW4)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结果均依次减小。低角组第二磨牙远中4 mm位置距牙槽嵴顶8 mm处牙槽骨宽度(ABW8)大于均角组,低角组大于高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角组与高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第三磨牙组SRL、ABW4和ABW8大于无第三磨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第二磨牙后间隙及下颌第二磨牙后区牙槽骨宽度的大小存在差异,且与下颌平面角的大小呈负相关;第三磨牙的存在对下颌第二磨牙后区的空间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磨牙后间隙 牙槽骨宽度 CBCT
下载PDF
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行后牙段扩弓对牙弓、牙槽骨、基骨影响的CBCT对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陶瑜 丁卫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635-1640,共6页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后牙段扩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82例正畸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金属托槽治疗,研究组采用自锁托...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与传统金属托槽后牙段扩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82例正畸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金属托槽治疗,研究组采用自锁托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锥形束CT(CBCT)测量的牙弓、牙槽骨、基骨等指标,并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健康情况。结果:扩弓后,两组第一磨牙牙弓宽度,第一、第二前磨牙牙弓宽度、尖牙宽度以及基骨宽度均显著增大,第一磨牙腭侧牙槽骨厚度明显增厚,第一磨牙颊侧牙槽骨厚度显著变薄,且第一磨牙倾斜度明显增大,牙周健康指数明显上升,与扩弓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一、第二前磨牙宽度增大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牙弓、基骨宽度、牙槽骨改变及牙周健康指数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传统托槽与自锁托槽对牙弓、牙槽骨及基骨等牙弓形态及牙周健康的影响基本相当,正畸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厚度 基骨宽度 牙弓宽度 自锁托槽
下载PDF
CT窗口技术在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红英 梁惠民 曾祥阶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 研究不同窗宽窗位技术在恶性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别在骨窗、软组织窗及中间窗下 ,对 2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骨肿瘤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 ,比较不同窗口条件下CT对恶性骨肿瘤的诊断率。结果 骨窗... 目的 研究不同窗宽窗位技术在恶性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别在骨窗、软组织窗及中间窗下 ,对 2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骨肿瘤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 ,比较不同窗口条件下CT对恶性骨肿瘤的诊断率。结果 骨窗能明确反映骨肿瘤骨密度异常的区域 ,而软组织窗及中间窗对显示肿瘤周围软组织和骨皮质受侵犯以及水肿等更敏感。结论 窗口技术对骨肿瘤的定性和分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恶性肿瘤 窗宽 窗位 诊断 恶性骨肿瘤
下载PDF
SP轧制过程及侧压模块受力的测试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英杰 江光彪 +3 位作者 刘才 刘海平 冯宪章 史荣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2-46,共5页
针对 SP轧制过程 ,通过有限元模拟和现场测试认为 ,框架内部间隙、轧制负荷是引起模块振动、衬板受力不均和侧压不同步的主要原因 ,分析了轧制板坯头部和中间部位时板坯的变形规律和侧压模块的受力 ,给出了轧制狗骨的产生机理。同时定... 针对 SP轧制过程 ,通过有限元模拟和现场测试认为 ,框架内部间隙、轧制负荷是引起模块振动、衬板受力不均和侧压不同步的主要原因 ,分析了轧制板坯头部和中间部位时板坯的变形规律和侧压模块的受力 ,给出了轧制狗骨的产生机理。同时定量模拟了当模块的垂直度出现偏差时产生向下分力的大小 ,这是加剧衬板损坏的一个原因。通过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轧机 振动 有限元 侧压 狗骨形 数值模拟 受力分析
下载PDF
体重、身高对峰值骨量及腰椎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锦富 王文志 +1 位作者 安珍 杨定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通过体重 (W)、身高 (H)对成都地区青壮年峰值骨量及腰椎形态的影响研究 ,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中合理应用骨量参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 2 0~ 39岁 2 37名(男 1 0 8名 ,女 1 2 9名 )排除心、肝、肺、肾、内分泌... 目的 通过体重 (W)、身高 (H)对成都地区青壮年峰值骨量及腰椎形态的影响研究 ,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中合理应用骨量参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 2 0~ 39岁 2 37名(男 1 0 8名 ,女 1 2 9名 )排除心、肝、肺、肾、内分泌等疾病 ,骨代谢疾病及脊椎畸形者。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DXA)测定全部受试者腰椎 (L1 L4 )正位骨密度 (BMD)、面积 (Area)、骨矿含量 (BMC)及腰椎形态 (横径及高径 )。结果 男性L2 4 BMC、L2 4 Area及L2 4 Area/H均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5) ,L2 4BMD、L2 4 BMC/W、L2 4 Area/W、L2 4 BMC/H男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L2 4 BMD/W、L2 4 BMD/H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5)。由L1 至L4 腰椎的横断面积逐渐增大 ,横径 >高径 ,男性腰椎横径及高径均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5) ,横径更明显。横径 /W、高径 /H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高径/W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横径 /H则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5)。结论 L2 4 BMC较L2 4 BMD更好反映体重、身高及骨几何尺寸的变化 ,体重主要影响腰椎横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 身高 W H 峰值骨量 腰椎 骨密度
下载PDF
根面成形术在牙冠延长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丽静 张雷 龚连喜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8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根面成形术在牙冠延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修复科就诊的符合要求的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根面成形术和常规牙冠延长术,对照组仅行常规牙冠延... 目的探讨根面成形术在牙冠延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修复科就诊的符合要求的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根面成形术和常规牙冠延长术,对照组仅行常规牙冠延长术。分别在术后第6周和修复后第3周进行复查,观察牙龈覆盖根面的情况,修复体边缘有无牙龈退缩和患者主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覆盖率为91.3%,对照组平均覆盖率为5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龈覆盖量为(3.1±1.3)mm,对照组牙龈覆盖量为(1.9±1.0)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面成形术可以保证术区血供,减少损伤,但适应证范围小,影响因素多,临床上使用时要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面成形术 牙冠延长术 去骨术 生物学宽度 切龈术
下载PDF
上颌第一磨牙位点在CBCT中的解剖学表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东 孟令娇 +1 位作者 赵兵 陈志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4-788,共5页
目的:通过CBCT分析上颌第一磨牙(M1)位点的相关骨解剖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48例上颌窦CBCT影像资料。对上颌窦外侧壁厚度(LWT)、上颌窦宽度(SW)、角度A、鼻腭凹角(PNR)、鼻腭凹角至牙槽嵴顶平面的垂直距离(DPA)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窦... 目的:通过CBCT分析上颌第一磨牙(M1)位点的相关骨解剖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48例上颌窦CBCT影像资料。对上颌窦外侧壁厚度(LWT)、上颌窦宽度(SW)、角度A、鼻腭凹角(PNR)、鼻腭凹角至牙槽嵴顶平面的垂直距离(DPA)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窦底垂直向上5 mm、10 mm处对应的LWT、SW分别记作LWT-5、LWT-10、SW-5、SW-10。结果:LWT-5、LWT-10分别为(1.99±1.07)mm、(2.32±1.60)mm。SW-5、SW-10分别为(14.56±2.83)mm、(19.81±3.91)mm。角度A<30°、30°~60°、>60°者分别为0.18%、13.14%、86.68%。PNR<90°、≥90°者分别为9.85%、90.15%。DPA<15 mm且PNR<90°者占5.66%。男性LWT-5、SW-5、SW-10大于女性(P<0.05)。正常组LWT-5、SW-5、DPA大于缺牙组(P<0.05)。各年龄组间SW-5差异显著(P<0.05)。外侧璧骨性血管检出者LWT-5、LWT-10大于未检出者(P<0.001),外侧璧骨性血管检出者SW-10小于未检出者(P<0.001)。结论:LWT、SW、角度A、PNR及DPA可能对实施上颌窦底提升术提出挑战,应仔细评估这些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上颌窦外侧壁 骨厚度 上颌窦宽度 角度A 鼻腭凹角
下载PDF
游离龈移植术对重建下颌后牙种植区角化龈的宽度、厚度以及骨吸收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婷婷 徐波 +1 位作者 李文 冉红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究游离龈移植术对重建下颌后牙种植区角化龈的宽度、厚度以及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重建下颌后牙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观察组患者实施游... 目的:探究游离龈移植术对重建下颌后牙种植区角化龈的宽度、厚度以及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重建下颌后牙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观察组患者实施游离龈移植术,对照组患者实施根向复位瓣术。术后2个月、5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进行比较;术后5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厚度及两组患者骨吸收量进行比较。术后5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组织瓣宽度和表面积进行比较。对术后1周内两组出现的出血、水肿以及疼痛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14个月的角化龈宽度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术后5个月的角化龈厚度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骨吸收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5个月的组织瓣水平向和垂直向宽度以及组织瓣表面积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内,两组患者的出血、水肿以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龈移植术能够显著提高重建下颌后牙种植区角化龈的宽度和厚度,且能够降低骨吸收量,术后出血量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龈移植术 种植区 角化龈 宽度 厚度 骨吸收量
下载PDF
关于轧机平面图/宽度设定模型(PVM)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永辉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22-24,共3页
论文主要从自然宽展、狗骨形状、狗骨展平造成的宽展以及宽度压下量的分配等方面入手,对轧机平面图/宽度设定模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该模型轧制灵活,能实现高精度轧制,对我国轧机实现全面自动化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自然宽展 狗骨 宽度压下量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患者颌骨骨密度与全身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梓桐 王铁梅 +1 位作者 葛久禹 林华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590-592,共3页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症患者颌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全身BMD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骨和髋关节骨密度,应用计算机处理软件检测标准化数字式曲面体层片(stan-dard digital pano...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症患者颌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全身BMD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骨和髋关节骨密度,应用计算机处理软件检测标准化数字式曲面体层片(stan-dard digital panoramic tomograph,SDPTG)下颌骨下列指标:牙槽骨BMD、下颌骨下缘皮质厚度(cortical width,CW)、曲面体层下颌指数(panoramic mandibular index,PMI)、下颌骨吸收指数(mandible resorptionindex,MRI),使用SPSS12.0进行参量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腰椎及髋关节BMD与CW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PMI中度相关;与牙槽骨BMD及MRI没有相关性。结论下颌骨下缘皮质厚度改变与全身骨代谢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标准化数字式曲面体层片 牙槽骨骨密度 下颌骨相关指数 下颌骨下缘皮质厚度
下载PDF
骨片移植技术与引导性骨再生技术的牙槽嵴水平骨增量效果及患者疼痛度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熙 王芳 刘莎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54-360,共7页
目的:比较以生物学为导向的骨增量技术中骨片移植技术(BBA)和引导性骨再生技术(GBR)在刀刃状牙槽嵴骨增量中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术中术后的疼痛VAS视觉量表。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50例需通过植骨后行种植牙修复的刀刃状牙槽嵴患... 目的:比较以生物学为导向的骨增量技术中骨片移植技术(BBA)和引导性骨再生技术(GBR)在刀刃状牙槽嵴骨增量中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术中术后的疼痛VAS视觉量表。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50例需通过植骨后行种植牙修复的刀刃状牙槽嵴患者,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连续进行了50次手术,其中23例采用BBA手术(BBA组),27例采用GBR手术(GBR组)。在CBCT图像上进行测量水平牙槽骨宽度,对比手术前以及手术后半年的牙槽骨宽度,计算水平骨增量的变化。同时对患者术前和术后进行疼痛VAS视觉量表分析。结果:BBA组及GBR组对术前、术后6月的牙槽骨宽度行配对样本t检验,BBA组牙槽骨宽度增加明显大于GBR组(P<0.05)。对BBA组及GBR组的水平骨增量行独立样本t检验,BBA组水平骨增量明显大于GBR组(P<0.05)。对BBA组及GBR组的VAS疼痛视觉量表评分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BBA组患者术中、术后2小时、术后7天的疼痛度高于GBR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天及术后3天疼痛相同(P>0.05)。结论:虽然采用BBA技术的种植牙患者在术中、术后2小时及术后7天的疼痛度明显高于GBR组,但是BBA技术骨增量效果显著优于GBR技术。BBA技术植骨的骨增量的效果确切,作为牙槽骨重建的方法可提高种植牙的修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片移植技术 引导性骨再生技术 牙槽骨宽度 水平骨增量 VAS疼痛视觉量表
下载PDF
50例唇腭裂患儿手术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及腭裂隙内骨再生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志涛 安玮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手术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手术对腭裂隙内骨再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进行手术的唇腭裂患儿50例,比较手术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简称白球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手术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手术对腭裂隙内骨再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进行手术的唇腭裂患儿50例,比较手术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简称白球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以及牙弓前段、中段、后段宽度,腭部面积、腭部裂隙宽度,牙槽突裂隙宽度,牙槽突裂隙矢状向距离、水平向距离,前颌突倾斜度、裂隙面积的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后患儿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白蛋白和白球比、ALT和AST等指标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再生骨桥阳性率为80.0%,再生骨桥平均长度为(12.3±3.6)mm,平均宽度为(12.3±2.3)mm,牙弓前段平均宽度为(31.6±2.9)mm,牙弓中段平均宽度为(41.2±6.2)mm,牙弓后段平均宽度为(51.6±6.9)mm,均显著小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腭部面积、腭部裂隙宽度、牙槽突裂隙宽度、牙槽突裂隙矢状向距离、水平向距离、前颌突倾斜度、裂隙面积与手术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手术后血液生化指标发生明显变化;腭裂隙内骨再生骨桥形成,有利于唇腭裂患儿牙弓及上颌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血液生化指标 腭裂隙内骨再生 牙弓宽度
下载PDF
快速扩弓对上颌牙弓狭窄患儿的影响
19
作者 何小芳 赵钦文 黄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9期45-48,共4页
目的:探究快速扩弓对上颌牙弓狭窄患儿牙弓长度、牙弓宽度、基骨宽度及牙槽骨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80例上颌牙弓狭窄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慢速扩弓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究快速扩弓对上颌牙弓狭窄患儿牙弓长度、牙弓宽度、基骨宽度及牙槽骨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80例上颌牙弓狭窄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慢速扩弓治疗,观察组进行快速扩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上颌牙弓长度,上颌尖牙间、第一前磨牙间及第一磨牙间的牙弓宽度及基骨宽度,比较两组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牙颈部及根中二分之一处的牙槽骨厚度。结果:治疗前,两组上颌牙弓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颌牙弓长度显著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上颌尖牙间、第一前磨牙间及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颌尖牙间、第一前磨牙间及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均显著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上颌尖牙间、第一前磨牙间及第一磨牙间基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颌尖牙间、第一前磨牙间及第一磨牙间基骨宽度均显著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牙颈部及根中二分之一处牙槽骨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的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牙颈部及根中二分之一处牙槽骨厚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扩弓对上颌牙弓狭窄患儿牙弓长度、宽度及基骨宽度的治疗效果相对更好,且对牙槽骨厚度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扩弓 慢速扩弓 儿童 牙弓狭窄 牙弓宽度 基骨宽度 牙槽骨厚度
下载PDF
骨切开术在断根拔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景泉 程平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12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旨在保留牙槽脊形态的拔除断根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5例拔牙断根在根尖1/3处常规需要用翻瓣去骨法的牙根颊侧根尖处骨切开后用三角挺拔除断根,观察牙槽脊愈合后形态的改变。结果三个月后牙槽脊愈合良好,牙槽脊宽度与高...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旨在保留牙槽脊形态的拔除断根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5例拔牙断根在根尖1/3处常规需要用翻瓣去骨法的牙根颊侧根尖处骨切开后用三角挺拔除断根,观察牙槽脊愈合后形态的改变。结果三个月后牙槽脊愈合良好,牙槽脊宽度与高度较常规颊侧翻瓣去骨法明显改善。结论骨切开术是临床拔除断根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切开术 断根 牙槽脊宽度 牙槽脊高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