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history in Lower Cretaceous in northern slope of Bongor Basin in Chad,Central Africa
1
作者 WANG Li NIE Zhiquan +5 位作者 DU Yebo WANG Lin MENG Fanchao CHEN Yuliu HU Jie DING Rux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luid inclusion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apatite fission track on the northern slope zone of the Bongor Basin in Chad,this paper studied the time and stag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luid inclusion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apatite fission track on the northern slope zone of the Bongor Basin in Chad,this paper studied the time and stag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study area.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brine inclusions of the samples from the Kubla and Prosopis formations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coexisting with the hydrocarbon generally present two sets of peak ranges of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with the peak ranges of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being 75–105℃ and 115–135℃,respectively;(2)The samples from the Kubla and Prosopis formations have experienced five tectonic evolution stages,i.e.,rapid subsidence in the Early Cretaceous,tectonic inversion in the Late Cretaceous,small subsidence in the Paleogene,uplift at the turn of the Paleogene and Neogene,and subsidence since the Miocene,in which the denudation thickness of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after the turn of the Paleogene and Neogene are~1.8 km and~0.5 km,respectively.The cumulative denudation thickness of the two periods is about 2.3 km;(3)Using the brine inclusion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coexisting with the hydrocarbon as the capture temperature of the hydrocarbon,and combining with 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thermal history modeling,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Kubla and Prosopis formations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Bongor Basin have the sam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ime and stages,both of which have undergone two stages of hydrocarbon charging at 80–95 Ma and 65–80 Ma.The first stage of charging corresponds to the initial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 at the end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rapid sedimentation,while the second stage of charging is in the stage of intense tectonic inversion in the Late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Africa CHAD bongor basin Lower Cretaceou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stages fluid inclusions apatite fission track
下载PDF
Paleostress Reconstruction from 3D Seismic Data and Slip Tendency in the Northern Slope Area of the Bongor Basin, Southwestern Chad
2
作者 Hakro Ahmed Suhail Xintao Yuan +3 位作者 Jianlin Li Hong Liu Yuan Liu Cong Ma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CAS 2023年第5期536-578,共43页
Paleostres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s, and this could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controlling the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the unconventio... Paleostres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s, and this could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controlling the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the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In this study, we will use 3D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to perform the slip-tendency-based stress inversion to determine the stress field in the basement of the northern slope area in the Bongor Basin. The dataset for this technique is easily available in the oil and gas companies. The stress inversion results from the basement of the northern slope area of Bongor basin show that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axis (σ1) is oriented vertically,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axis (σ2) is oriented N18° and the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axis (σ3) is oriented N105°, and σ2/σ1 = 0.60 and σ3/σ1 = 0.29. The findings of this paper provide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the fault reactivation at the critical stage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the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Slip Tendency bongor basin Stress Inversion
下载PDF
中非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期次
3
作者 王利 聂志泉 +5 位作者 杜业波 王林 孟凡超 陈玉柳 胡杰 丁汝鑫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时间和期次开展研究。研究表明,下白垩统Kubla组和Prosopis组储集层样品中与油气共生的盐水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总体上表现为高、低温两组峰... 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时间和期次开展研究。研究表明,下白垩统Kubla组和Prosopis组储集层样品中与油气共生的盐水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总体上表现为高、低温两组峰值区间,低温峰值区间和高温峰值区间分别为75~105℃和115~135℃;Kubla组和Prosopis组样品均经历了5个构造演化阶段,即早白垩世发生快速沉降,晚白垩世晚期发生构造反转,古近纪发生小幅沉降,古近纪与新近纪之交抬升,中新世以来则处于沉降阶段;其中晚白垩世剥蚀厚度约1.8km,古近纪与新近纪之交剥蚀厚度约0.5 km,两期剥蚀叠加厚度约2.3 km。与油气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用以作为油气捕获温度,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演化史模拟研究,结果表明Bongor盆地北部斜坡下白垩统Kubla组和Prosopis组具有一致的油气成藏时间和期次,均在距今80~95 Ma和65~80 Ma分别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1期充注对应于油气初始运移,为早白垩世快速沉积末期,第2期充注处于晚白垩世构造强烈反转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 乍得 bongor盆地 下白垩统 油气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磷灰石裂变径迹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4
作者 陈清瑶 王文强 +2 位作者 程顶胜 肖洪 冉子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5-687,共13页
【目的】中非裂谷系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原油的物性与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探讨其差异性特征及主控因素,并可为Bongor盆地及周边地区石油勘探工作中原油性质的预测提供部分思路与依据。【方法】利用原油族组分分离、气相... 【目的】中非裂谷系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原油的物性与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探讨其差异性特征及主控因素,并可为Bongor盆地及周边地区石油勘探工作中原油性质的预测提供部分思路与依据。【方法】利用原油族组分分离、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等方法,对北部斜坡带41件原油样品的物性及分子标志化合物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与结论】不同级别的生物降解作用是导致Bongor盆地原油物性与地球化学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根据正构烷烃、无环类异戊二烯烃的相对丰度与分布特征及色谱基线特征,将原油划分为未降解原油、轻微降解原油与严重降解原油。埋深是影响原油降解强度的首要因素,当埋深小于800 m时,绝大部分原油遭受了严重的生物降解;当埋深大于1300 m时,原油基本未遭受降解;当埋深介于800~1300 m时,降解程度受距深大断裂的距离、上覆盖层的厚度与圈闭类型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gor盆地 白垩系 地球化学特征 原油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构造倾角、振幅、频率属性融合技术在风化壳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Bongor盆地RP油田为例
5
作者 魏小东 窦立荣 +3 位作者 夏亚良 王景春 曾庆芹 赵治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7-82,共6页
花岗岩风化壳储层具有高孔、高渗和厚度大的特点,但受潜山岩性、顶面形态、暴露周期和构造运动改造的影响,储层物性横向变化较快,风化壳储层与下伏基岩体、上覆沉积地层的界面阻抗差异变化大,连续性不高,常用的地震属性及其分析方法、... 花岗岩风化壳储层具有高孔、高渗和厚度大的特点,但受潜山岩性、顶面形态、暴露周期和构造运动改造的影响,储层物性横向变化较快,风化壳储层与下伏基岩体、上覆沉积地层的界面阻抗差异变化大,连续性不高,常用的地震属性及其分析方法、地震反演预测风化壳储层的精度不高,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求。为此,综合花岗岩风化壳储层地质成因、叠置模式、保存条件、钻井资料和地震响应信息,分析了潜山顶面倾角、振幅和频率等属性间的关系和变化特征并融合,形成了一种无因次复合属性,该属性能够揭示基岩潜山风化壳储层厚度与物性变化。应用复合属性预测Bongor盆地RP油田风化壳储层分布,结果表明,钻井结果与风化壳储层厚度预测结果的吻合率较高,风化壳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潜山表层0~50 m的深度范围内,且随着埋深增大,风化壳储层发育程度逐渐降低,这一特征也得到后续钻井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倾角 振幅 频率 属性融合 风化壳 储层预测 bongor盆地
下载PDF
Bongor盆地N油田下白垩统PⅠ油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及构型演化
6
作者 杨云松 金吉能 刘永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83,I0005,I0006,共16页
扇三角洲沉积体是陆相湖盆重要的油气储集体,确定储层内部砂体叠置关系是油田后期增储上产的关键。以Bongor盆地N油田下白垩统PⅠ油组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井下单砂体,分析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单元,建立由低位域期、湖... 扇三角洲沉积体是陆相湖盆重要的油气储集体,确定储层内部砂体叠置关系是油田后期增储上产的关键。以Bongor盆地N油田下白垩统PⅠ油组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井下单砂体,分析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单元,建立由低位域期、湖侵域期到高位域期的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研究砂体叠置样式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水下分流间湾4类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主要的单砂体类型,与四级构型单元相对应,存在切叠型、接触型和孤立型3类叠置样式。由低位域期、湖侵域期到高位域期演化过程中,扇三角洲前缘的砂体由高角度前积式、退积式到加积式、低角度前积式变化;平面上,表现为由长帚状、小朵状到大朵状演化。低位域期,具有水下分流河道构型优势,砂体以切叠型为主;湖侵域期,砂体发育有限,以孤立型为主;高位域期,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构型同时发育,演化为接触型。层序演化控制扇三角洲前缘内部砂体叠置样式与构型展布规律。该结果对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演化及油田后期开发和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 构型界面 砂体叠置 PⅠ油组 N油田 bongor盆地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花岗岩潜山裂缝型储层有效渗透率计算方法
7
作者 郭海峰 肖坤叶 +5 位作者 程晓东 杜业波 杜旭东 倪国辉 李贤兵 计然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126,共10页
基于乍得Bongor盆地花岗岩潜山油藏的钻录井、测井和试油资料,提出了一种新的储层有效渗透率计算方法,将试油结果转换为视有效渗透率来作为样本库的标签数据;以领域知识和机理模型驱动为主,机器学习为辅,建立特征曲线;采用XGBoost+KNN... 基于乍得Bongor盆地花岗岩潜山油藏的钻录井、测井和试油资料,提出了一种新的储层有效渗透率计算方法,将试油结果转换为视有效渗透率来作为样本库的标签数据;以领域知识和机理模型驱动为主,机器学习为辅,建立特征曲线;采用XGBoost+KNN作为双重预测模型参与视有效渗透率计算,并利用SHAP值对模型进行了可解释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将储层的测井视波阻抗和孔隙度作为渗透率指示曲线,分别与生产指数进行交会,从建模数据一致性指示交会图中挑选出19口井共26个有效井段,将试油结果转换为视渗透率(0.01~1601.50 mD),共建立了51348个深度点数据,14条输入曲线,基本覆盖主要潜山带,包含了不同岩性、不同储层品质和不同试油产量井段,使得整个样本库具有足够的代表性。②XGBoost模型充分利用了测井视波阻抗曲线、辅助表征潜山储层纵向分带特性的归一化垂深曲线、密度曲线、自然伽马窗口均值曲线、声波时差曲线、补偿中子测井曲线、视中子-密度孔隙度差窗口均值曲线、深浅电阻率曲线和自然伽马窗口标准差曲线信息,其计算结果与潜山储层品质的定性认识一致,预测精度较KNN模型更高。③乍得Bongor盆地花岗岩潜山油藏中有效渗透率大于1.00 mD的储层为有效储层,有效渗透率大于50.00 mD的储层为好储层,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油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潜山 裂缝型储层 视有效渗透率 机器学习 样本库构建 XGBoost 储层参数建模 bongor盆地
下载PDF
中非裂谷系Bongor盆地强反转裂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31
8
作者 肖坤叶 赵健 +5 位作者 余朝华 盛艳敏 胡瑛 袁志云 侯福斗 张桂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2-180,共9页
近年来,强反转裂谷盆地在油气勘探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中非裂谷系是强反转裂谷盆地的重要发育区。文中以Bongor盆地为例,分析了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反转是Bongor盆地最显著的... 近年来,强反转裂谷盆地在油气勘探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中非裂谷系是强反转裂谷盆地的重要发育区。文中以Bongor盆地为例,分析了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反转是Bongor盆地最显著的构造特征,受区域挤压应力场作用,Bongor盆地在晚白垩世和中新世发生了两期反转,特别是发生在晚白垩世桑托期(Santonian)的反转造成盆地整体大幅度抬升,地层遭受强烈剥蚀,剥蚀量达600~1 600 m,盆地剥蚀呈现出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特点。反转导致残余地层发生明显的褶皱变形,并最终控制了盆地构造圈闭的成型;同时造成上成藏组合油藏的改造、破坏,使得Bongor盆地成藏模式以源内成藏为主。因此,围绕初陷期凹陷、立足下成藏组合是下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裂谷系 bongor盆地 盆地反转 油气成藏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基岩潜山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余朝华 杜业波 +5 位作者 肖坤叶 王景春 肖高杰 张桂林 梁巧峰 王玉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79-1290,共12页
基岩潜山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以覆盖Bongor盆地主要潜山构造带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近百口基岩钻井的岩心资料和系统解释成果为基础,对基岩储层的特征、展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开展岩心观察和镜下分析,明确... 基岩潜山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本文以覆盖Bongor盆地主要潜山构造带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近百口基岩钻井的岩心资料和系统解释成果为基础,对基岩储层的特征、展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精细研究。通过开展岩心观察和镜下分析,明确了Bongor盆地基岩以花岗岩、正长岩和二长岩等岩浆岩和混合花岗岩、片麻岩等变质岩为主,基岩储集空间以破碎的粒间孔、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为主。主要潜山带上的基岩钻井揭示潜山储层纵向上具有分带性,位于潜山顶部的风化壳和破碎带储集条件好,向下进入潜山内部储集条件逐步变差,平面上基岩储层分布广泛,但非均质性强,不同构造部位储层厚度和品质差异较大。通过对潜山构造带的构造恢复和地震、测井、岩心综合研究,明确Bongor盆地潜山储层主要受古构造位置、基岩岩性与矿物成分及构造活动的影响。位于构造高部位的潜山较低部位潜山基岩储层更为发育。长英质矿物较铁镁质矿物脆性强,应力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沿着裂缝发生溶蚀而形成孔洞,富长英质矿物层段比铁镁质矿物层段储层品质更好。受构造活动的影响,主要断裂带附近构造裂缝发育,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与主要裂缝方向接近,有利于裂缝的张开与保存。基岩储层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潜山目标评价和钻前储层预测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潜山 基岩储层 影响因素 bongor盆地 乍得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健 童晓光 +5 位作者 肖坤叶 窦立荣 季汉成 杜业波 袁志云 肖高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9-658,共10页
乍得Bongor盆地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利用地震、钻井、岩心、薄片、测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Bongor盆地主力储层沉积展布特征和成岩演化。研究结果表明:Bongor盆地早白垩世强烈拉张裂陷作用形成了一系... 乍得Bongor盆地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利用地震、钻井、岩心、薄片、测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Bongor盆地主力储层沉积展布特征和成岩演化。研究结果表明:Bongor盆地早白垩世强烈拉张裂陷作用形成了一系列NW-SE向深陡凹陷,主力储层局限分布在凹陷内部,以近岸水下扇沉积为主,毗邻控凹断层分布,具有近源、深水、快速沉积特征,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受多期构造运动及烃类流体改造,储层压实作用不充分,胶结成岩作用减弱,溶蚀现象普遍,目前尚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以原生孔隙为主,属中孔、中高渗储层,有效储层埋深下限明显大于现今油层深度,表明盆地深层仍发育有优质储层,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乍得 bongor盆地 储层 砂体分布 成岩作用 主控因素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余朝华 肖坤叶 +2 位作者 张桂林 肖高杰 杜业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0-98,共9页
Bongor盆地是中—新生代陆内被动裂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重大构造事件的影响和控制。白垩纪早期,在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分离、大西洋张裂的影响下,盆地开始形成并持续张裂,形成了一系列北西—南东向高角度陡立断层;白垩纪末期,在非... Bongor盆地是中—新生代陆内被动裂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重大构造事件的影响和控制。白垩纪早期,在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分离、大西洋张裂的影响下,盆地开始形成并持续张裂,形成了一系列北西—南东向高角度陡立断层;白垩纪末期,在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间南北向高速正向碰撞所引起的挤压应力作用下,盆地发生强烈反转,地层抬升剥蚀、褶皱变形;古近纪末受红海北西—南东向张裂产生的局部挤压应力作用,盆地发生轻微反转,部分古近系遭受剥蚀;新近纪以来盆地以稳定的热沉降为主。Bongor盆地白垩纪末期构造反转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构造事件,深刻影响了盆地的沉积充填和油气成藏。盆内白垩纪末期构造反转以地层的褶皱变形为主要特征,根据其剖面形态可进一步分成单断型、双断型和散花型3种类型。基于最新有关断层倾角与反转应力强度的研究成果和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认为虽然晚白垩世挤压强烈,但由于盆地断层倾角过大发生"锁死"现象,而未能发生反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gor盆地 构造反转 构造特征 形成机制
下载PDF
乍得Bongor反转裂谷盆地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16
12
作者 余朝华 肖坤叶 +4 位作者 肖高杰 张桂林 袁志云 胡瑛 杜业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5期45-53,共9页
综合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镜质组反射率(Ro)法和地层对比法对Bongor盆地中生界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恢复结果表明Bongor盆地中生界的剥蚀厚度在1000--2000m之间,呈现出南北大、中间小的特征。快速而剧烈的抬升剥蚀使得该盆地下成藏组... 综合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镜质组反射率(Ro)法和地层对比法对Bongor盆地中生界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恢复结果表明Bongor盆地中生界的剥蚀厚度在1000--2000m之间,呈现出南北大、中间小的特征。快速而剧烈的抬升剥蚀使得该盆地下成藏组合P组砂体的储集能力得以保存;反转期的挤压应力导致了盆地地层的褶皱变形,形成了一系列断背斜、断鼻构造,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反转引起的断层活化为Bongor盆地中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盆地 剥蚀厚度 油气聚集 bongor盆地 乍得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构造反转的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健 肖坤叶 +5 位作者 童晓光 胡瑛 余朝华 袁志云 程顶胜 高日胜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分析总结了乍得Bongor盆地的构造反转特征,着重研究了其对源岩生烃与排烃、储层成岩、圈闭形成及保存、油气运移等成藏要素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和资源潜力。结果表明,Bongor盆地的构造反转以地层大幅抬升剥蚀和残余地层... 分析总结了乍得Bongor盆地的构造反转特征,着重研究了其对源岩生烃与排烃、储层成岩、圈闭形成及保存、油气运移等成藏要素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和资源潜力。结果表明,Bongor盆地的构造反转以地层大幅抬升剥蚀和残余地层强烈褶皱变形为主要响应特征,造成了烃源岩生烃、排烃过程停滞,浅部油藏的破坏。同时,盆地本身的热结构、热演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种破坏作用,使得烃源岩在构造反转结束以后仍保留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地层抬升剥蚀使得储层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减弱,溶蚀淋滤作用增强,深部储层得以保存;残余地层的褶皱变形形成了大量的反转构造,为油气最终运聚-成藏提供了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gor盆地 构造反转 地层剥蚀 源岩生烃与排烃 储层成岩 油气成藏
下载PDF
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6
14
作者 文志刚 王登 +3 位作者 宋换新 徐耀辉 杜银元 王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7-21,164,共5页
利用原油样品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色质等地化分析资料,对非洲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稠油遭受不同程度降解,降解程度为轻微-严重降解;具有低饱芳比、低饱和烃含量,饱和烃发生不... 利用原油样品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色质等地化分析资料,对非洲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稠油遭受不同程度降解,降解程度为轻微-严重降解;具有低饱芳比、低饱和烃含量,饱和烃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失,部分稠油中出现25-降藿烷系列;同时该区稠油为烃源岩成熟期排烃的产物,这些都反映出该区稠油的形成与原生因素无关,属于次生稠油,是原油在聚集成藏的过程中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gor盆地 北部斜坡带 稠油 生物降解
下载PDF
Bongor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分布规律初探 被引量:24
15
作者 宋红日 窦立荣 +2 位作者 肖坤叶 胡勇 任立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2-767,共6页
Bongor盆地位于西非裂谷系和中非裂谷系交汇部位,是受中西非裂谷系(WCARS)影响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Bongor盆地下白垩统发育多套良好烃源岩、多套储集性能良好的砂体、有效的圈闭和3套封盖性能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及优越的生储盖... Bongor盆地位于西非裂谷系和中非裂谷系交汇部位,是受中西非裂谷系(WCARS)影响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Bongor盆地下白垩统发育多套良好烃源岩、多套储集性能良好的砂体、有效的圈闭和3套封盖性能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及优越的生储盖组合配置,构成其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构造、构造-岩性复合型是主要的油气藏类型;生油凹陷和成熟烃源岩分布范围、区域性盖层、储集砂体和二级构造带控制着油气分布;北部斜坡带中段的深挖细找,前中生界基岩、北部斜坡带东、西两侧以及南部陡坡带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储层 油气成藏 bongor盆地 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基岩潜山储集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6
作者 闫林辉 常毓文 +2 位作者 田中元 李贤兵 晋剑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67,I0004,I0005,共11页
根据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等资料,研究乍得Bongor盆地基岩潜山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裂缝发育特征、储集空间组合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岩潜山储层岩石类型由正变质岩和岩浆侵入岩组成,以混合花岗岩... 根据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阴极发光等资料,研究乍得Bongor盆地基岩潜山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裂缝发育特征、储集空间组合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岩潜山储层岩石类型由正变质岩和岩浆侵入岩组成,以混合花岗岩类、花岗岩类和正长岩类为主。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孔隙和裂缝,局部发育溶蚀洞,其中孔隙以溶蚀孔、破碎粒间孔为主;裂缝包括构造缝、溶蚀缝、解理缝和风化淋滤缝等,以构造缝为主。构造缝以剪切缝为主,占64.0%,产状以高角度缝为主,占60.1%;裂缝的长度主要为0.03~0.15m,开度主要分布在0.01~0.20mm之间;裂缝密度为3.38~15.60条/m,平均为10.02条/m;全充填裂缝占54.3%,其中充填物以硅质、泥质和炭质为主。储集空间组合类型可以划分为孔隙型、裂缝型和孔隙—裂缝复合型。研究区基岩储集空间影响因素主要有构造作用、风化作用、溶蚀作用、矿物充填和岩石性质等。该研究结果对认识乍得Bongor盆地基岩潜山储层特征和指导后期的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乍得 bongor盆地 基岩 储集空间 孔隙 裂缝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9
17
作者 程顶胜 窦立荣 +2 位作者 王景春 李威 文志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20,共9页
Bongor盆地位于乍得境内的中非剪切带西北部,是中新生代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笔者从Bongor盆地天然气组分组成及组分碳、氢同位素分析入手,综合运用常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Bongor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天然气的成因及成熟度差异... Bongor盆地位于乍得境内的中非剪切带西北部,是中新生代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笔者从Bongor盆地天然气组分组成及组分碳、氢同位素分析入手,综合运用常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Bongor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天然气的成因及成熟度差异。分析认为,Bongor盆地天然气化学组成主要由烃类气体、非烃类气体和微量稀有气体组成,其中烃类气体属于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原油伴生气和凝析油伴生气等有机成因气,非烃气体主要包括无机成因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等。在天然气成因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还开展了Bongor盆地烃类气体的组成及来源分析,包括气-气对比和气-源对比,研究认为,不同构造单元的烃类气体虽然组成相同,但相对含量略有差异,表明不同构造单元的天然气具有相似的母质来源:M组和P组的暗色泥页岩;但也不排除K组暗色泥页岩的生烃贡献。不同构造单元天然气烃类气体的成熟度差异较大,这是由于天然气源自不同层位烃源岩或同一层位烃源岩在不同演化阶段的生烃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gor盆地 同位素 天然气 成熟度 成因类型 乍得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来自地震剖面及沙箱模拟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珍云 尹宏伟 +1 位作者 汪伟 杜业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8-929,共12页
结合区域地震剖面解析和沙箱模拟实验,探讨分析了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Bongor盆地中发育三种典型的反转构造类型:挤压反转单斜构造、挤压反转向斜构造和挤压反转背斜构造。该类反转构造一部分具有反转... 结合区域地震剖面解析和沙箱模拟实验,探讨分析了乍得Bongor盆地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Bongor盆地中发育三种典型的反转构造类型:挤压反转单斜构造、挤压反转向斜构造和挤压反转背斜构造。该类反转构造一部分具有反转断层相关褶皱样式,主要沿高角度边界断层和基底地垒边界断面发育,形成演化与断裂活动息息相关,另一部分呈散花状背斜构造样式,属于地层纵弯上拱褶皱,主要发育于斜坡断阶带之间;(2)区域剥蚀作用对盆地反转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其对盆地内深部地层反转褶皱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为深部构造圈闭形成提供条件,而对浅部地层的反转褶皱发育则表现出阻碍或破坏作用,不利于浅层构造圈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gor盆地 反转构造 同构造剥蚀作用 反转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圈闭
下载PDF
坡折带控沉积理论在乍得Bongor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代双和 王玮 +4 位作者 陈志刚 罗谋兵 杨松岭 刘春芳 张欲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8-453,共6页
乍得Bongor盆地已经历20多年的油气勘探,未获得大的突破。制约盆地勘探的主要原因是勘探目的层储层、盖层的沉积控制因素、分布规律不清。本文在综合该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应用坡折带控沉积理论研究了该盆地的储层、盖层,总... 乍得Bongor盆地已经历20多年的油气勘探,未获得大的突破。制约盆地勘探的主要原因是勘探目的层储层、盖层的沉积控制因素、分布规律不清。本文在综合该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应用坡折带控沉积理论研究了该盆地的储层、盖层,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区的储层、盖层研究技术,即盆地坡折带识别技术和同沉积构造样式分析技术。将此项技术应用于Bongor盆地的油气勘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bongor盆地 层序地层学 控沉积理论 同沉积构造
下载PDF
乍得Bongor强反转裂谷盆地高酸值原油成因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顶胜 窦立荣 +2 位作者 肖坤叶 万仑坤 刘宝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9-800,共12页
乍得Bongor盆地是受中非剪切带影响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陆内强反转裂谷盆地,反转和走滑构造是盆地最显著的构造特征。所发现的原油主要为中质油(重度为20°~34°API),其次为重质油(重度小于20°API),普遍高含沥青质、高... 乍得Bongor盆地是受中非剪切带影响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陆内强反转裂谷盆地,反转和走滑构造是盆地最显著的构造特征。所发现的原油主要为中质油(重度为20°~34°API),其次为重质油(重度小于20°API),普遍高含沥青质、高含蜡、高酸值、低含硫。为了探讨高酸值原油的成因,作者选择了该盆地15个不同酸值的原油样品,尝试应用高分辨率质谱分析原油有机酸的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高酸值原油的有机酸主要由环烷酸组成;环烷酸碳原子数分布范围较宽,且以一环、二环、三环环烷酸为主。生物降解作用是形成高酸值原油的主要原因,而构造反转造成盆地抬升,则加速了生物降解作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酸值原油 高分辨率质谱 生物降解作用 反转裂谷盆地 bongor盆地 乍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