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赋能边疆旅游产业发展的机理与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子超 司曼婷 《边界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16-128,共13页
受新冠疫情冲击,2020—2022年边疆旅游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脆弱性凸显。2023年初以来,边境旅游重新开放,但边疆旅游产业在逐渐复苏的同时,过去长期积累的顽疾频频重现,急需探索一个长效性的发展机制来解决问题。数字经济以数据资源... 受新冠疫情冲击,2020—2022年边疆旅游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脆弱性凸显。2023年初以来,边境旅游重新开放,但边疆旅游产业在逐渐复苏的同时,过去长期积累的顽疾频频重现,急需探索一个长效性的发展机制来解决问题。数字经济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将信息技术融入产业变革,具有促进地区间要素整合、提升企业效率和文化价值变现等优势,能为边疆旅游产业赋予强大的动能,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国家政策为指引,基于边疆地域的地理、文化和经济特色,对数字经济赋能并推动边疆旅游产业发展的机理进行了系统阐释,并提出了以数字经济促进边疆地区旅游产业数字转型、“劣势”变“优势”、实行“数字预管理”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边疆旅游 赋能 产业升级 数字转型
下载PDF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作用机理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彦辉 潘冬南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3-189,共7页
依托中越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是助力沿边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发展能够通过绿水青山、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增收就业等优势推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乡村的产业振... 依托中越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是助力沿边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发展能够通过绿水青山、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增收就业等优势推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乡村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使其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需要采取强化规划引领、提供政策保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系列特色旅游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旅游发展、深化协同合作等强有力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边境 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下载PDF
陆地边疆省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Granger因果检验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子超 熊灵 王子岚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181,共10页
本文基于1994-2014年的中国陆地边疆九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和面板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对以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数为指标的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效应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不论从哪个指标角度来看,旅游业的... 本文基于1994-2014年的中国陆地边疆九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和面板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对以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数为指标的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效应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不论从哪个指标角度来看,旅游业的发展都对陆地边疆地区整体的经济拉动作用明显。然而,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效应的区域差异明显,东北陆地边疆地区的互动效应显著,而西南和西北陆地边疆地区的互动效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边疆省份 旅游发展 经济增长 互动效应 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
下载PDF
文化权力视角下的中越边境旅游商品变迁——以广西东兴红木制品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建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45,共5页
边境旅游商品是文化互动的典型代表。首先,边境旅游商品受主流市场消费影响。作为稀缺资源交换的贸易本质,边境旅游商品不是内生性资源,而是迎合市场需要的外部资源引入。其次,边境旅游商品带有区别于主流市场的本地性文化特征。随着东... 边境旅游商品是文化互动的典型代表。首先,边境旅游商品受主流市场消费影响。作为稀缺资源交换的贸易本质,边境旅游商品不是内生性资源,而是迎合市场需要的外部资源引入。其次,边境旅游商品带有区别于主流市场的本地性文化特征。随着东盟自贸区建设和发展,广西边境旅游和边境贸易已构成多元化的区域性经济合作,旅游商品不仅作为旅游的内生性属性,还延伸为边境城市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目标。东兴作为边境贸易旅游城市,其红木制品经过了从旅游小商品到高档家具、从小集市销售到超级商场销售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阶层文化、文化互动、符号消费及其以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为核心的文化权力起着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权力 中越边境 旅游商品 广西东兴 红木制品
下载PDF
基于包容性绿色发展视域的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路径转向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沈涛 朱勇生 吴建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29,共6页
基于旅游开发——贫困减缓——平等参与——生态保护四维关系,分析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禀赋特征和发展特点,认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面临边疆贫困、民族贫困、生态脆弱区贫困的三重约束,从地理位置看处于偏离发展中心的边缘区,从生态位看属于... 基于旅游开发——贫困减缓——平等参与——生态保护四维关系,分析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禀赋特征和发展特点,认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面临边疆贫困、民族贫困、生态脆弱区贫困的三重约束,从地理位置看处于偏离发展中心的边缘区,从生态位看属于生态脆弱区和生态多样性保护区,从经济发展位看为贫困度较深的弱后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作为该区域减贫脱困的重要方式必须权衡这些关系和问题,并提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应走包容性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精准旅游扶贫,推进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机会的均等化,制度增权于贫困人口,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绿色发展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 旅游扶贫 路径
下载PDF
基于边地开放视角的中国云南旅游特区建设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柏文 田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9-53,共5页
经济特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云南旅游业在下一轮的竞争中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以建立"旅游特区"的方式进行二次创业。中国云南旅游特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基础,云南的边地区位决定了旅游特区的独有目... 经济特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云南旅游业在下一轮的竞争中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以建立"旅游特区"的方式进行二次创业。中国云南旅游特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基础,云南的边地区位决定了旅游特区的独有目标、布局和内容,以及对于上层政策保障与措施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特区 旅游特区 边地
下载PDF
西南边疆山区旅游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峰 刘安乐 明庆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68,共8页
本文以云南省16州市旅游面板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了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差异模型和ESDA方法对1996-2011年云南省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格局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实证研究表明:云南省旅游发展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则呈现... 本文以云南省16州市旅游面板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了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差异模型和ESDA方法对1996-2011年云南省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格局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实证研究表明:云南省旅游发展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则呈现出先发散后收敛的动态特征;云南省旅游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为:第一阶段云南省各州市间的旅游发展趋于极化状态,呈现出高速发展与低速发展两大集聚区,区域旅游发展趋于不平衡。第二阶段云南省各州市间旅游发展的联系逐步增强,旅游发展渐趋平衡;云南省旅游空间发展不均衡,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格局,且这种格局保持着较高的演化稳定性;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发展政策和交通可达性是云南省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空间格局 驱动机制 西南边疆山区 云南
下载PDF
西部边疆地区旅游业的升级与优化——以日喀则为例
8
作者 王旭科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25-29,共5页
基于西部边疆地区旅游业特殊的发展条件与发展特性,以西藏日喀则地区为例,认为西部边疆地区应通过消除瓶颈制约因素、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营建产品品牌、优化空间布局、开启双重动力机制、推行特色化与标准化的一体化以及建立新生态意... 基于西部边疆地区旅游业特殊的发展条件与发展特性,以西藏日喀则地区为例,认为西部边疆地区应通过消除瓶颈制约因素、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营建产品品牌、优化空间布局、开启双重动力机制、推行特色化与标准化的一体化以及建立新生态意识等途径,升级和优化旅游产业系统,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和维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喀则地区 西部边疆地区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核心竞争力 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 品牌战略
下载PDF
寻找精神家园:边地旅游的概念模型与实证 被引量:5
9
作者 褚玉杰 赵振斌 +1 位作者 任珮瑶 许颖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3-145,共13页
旅游的精神意义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旅游的精神性体验如何产生,包含哪些内容,是否存在一种旅游类型以精神性体验为核心,却少有研究探讨。为探索精神性体验与特定旅游类型的关系,文章基于精神意义和文学领域的边地研究构建了边地... 旅游的精神意义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旅游的精神性体验如何产生,包含哪些内容,是否存在一种旅游类型以精神性体验为核心,却少有研究探讨。为探索精神性体验与特定旅游类型的关系,文章基于精神意义和文学领域的边地研究构建了边地旅游概念模型,以郎木寺镇和束河古镇两个边地小镇旅游接待场所内的1183条游客留言文本为研究资料,运用质性分析方法从游客主体体验视角对边地旅游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边地旅游以精神性体验的主体地位和与客源地较高的隔离程度为主要特征,是满足游客精神性需求的重要旅游类型,其精神性体验有追求个体与世界的联系,追寻个人生命意义、自我超越、旅行仪式感与神圣性4个子范畴。远离现代性是游客在边地旅游中寻求精神意义的驱动力,边地空间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匮乏的物质条件、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氛围是游客产生精神性体验的环境条件。该研究有助于厘清体验与旅游产品类型的关系,促进旅游体验理论的具体化,进而指导旅游产品开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地旅游 精神性体验 游客留言文本 边地空间
下载PDF
新时期边地旅游形态研究
10
作者 朱玉卓 王艳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32-34,共3页
随着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朝着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方向发展,以及内蒙古满洲里、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的相继设立,中国的边地旅游以及具有边地性质的离岛旅游等,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国际化大发展时期。边地旅游与沿海旅游相... 随着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朝着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方向发展,以及内蒙古满洲里、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的相继设立,中国的边地旅游以及具有边地性质的离岛旅游等,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国际化大发展时期。边地旅游与沿海旅游相呼应,以其"境内关外"的独特性,正在改变着我国的旅游发展格局,引导传统的国内旅游转型,创新性地带来了"出关不出境""入境不入关"等新的旅游形式。新时期的边地旅游有其自己的时代特点,也有其固有的旅游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边地旅游 形态研究 格局改变
下载PDF
聚焦旅游视域下的中国边疆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燕琴 束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7-421,共15页
旅游业是中国边疆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多样化手段之一。领土边疆与文化边疆叠合、边疆开发与旅游发展过程耦合,是中国边疆旅游的最大特色,由此带来更加复杂的空间、时间场域,为中国旅游地理学者提供了宏阔的研究视域... 旅游业是中国边疆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多样化手段之一。领土边疆与文化边疆叠合、边疆开发与旅游发展过程耦合,是中国边疆旅游的最大特色,由此带来更加复杂的空间、时间场域,为中国旅游地理学者提供了宏阔的研究视域。作为有潜力的冷点研究,边疆旅游是旅游地理学结合中国现实的新增长点,在第三次边疆研究热潮中旅游学者应有所作为。在综述中西边疆旅游文献基础上,力图通过内涵与外延界定破解中国边疆旅游之题,提出狭义边疆旅游由县域边境旅游和海岛旅游组成,广义边疆旅游为黑河—腾冲一线以西的民族旅游。边疆开发与旅游发展耦合过程、旅游发展引发的边疆人口迁移、对边疆旅游需求的理解与供给管理、海岛可持续旅游开发等是当下边疆旅游研究的重要方向。边疆旅游概念界定与研究主题明晰有利于开拓符合中国地理、文化特征的可持续旅游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 边疆旅游 边境旅游 内涵与外延 可持续旅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