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discovery of handaxes associated with tektites in the Nanbanshan locality of the Damei site, Bose basin, Guangxi, South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wei MO JinYou HUANG ZhiTa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6期878-883,共6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176 stone artifacts, including two handaxes (bifacial large cutting tools), which are preserved in the laterized sediments of terrace 4 of the Youjiang River at the Nanbansha...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176 stone artifacts, including two handaxes (bifacial large cutting tools), which are preserved in the laterized sediments of terrace 4 of the Youjiang River at the Nanbanshan locality of the Damei site in the Bose basin, south China.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similar to Paleolithic stone artifacts discovered from other sites in this basin. The handaxes, picks and other stone artifacts are associated with 155 tektite pieces found in the same horizontal layer. These fresh, unabraded and sharp-edged tektites were buri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airfall event. This provides fur- ther evidence that the Bose stone artifacts and the tektites were deposited simultaneously around 0.8 Ma. More stone artifacts were also unearthed above the tektite layer, indicating that early humans in the area survived the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广西 百色盆地 南半山遗址 手斧 玻璃陨石
原文传递
Rock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palaeomagnetic results of sediments from a stone implement layer in the Bose Basin, Guangxi 被引量:2
2
作者 YANG XiaoQiang ZHU ZhaoYu +3 位作者 ZHANG YiNan LI HuaMei ZHOU WenJuan YANG Ji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3期441-450,共10页
Directional samples were taken to study rock magnetism and palaeomagnetic records from the Dongsheng profile, which is 5 m thick and on the northwest edge of the Bose Basin. Mineralogy and rock magnetism of typical sa... Directional samples were taken to study rock magnetism and palaeomagnetic records from the Dongsheng profile, which is 5 m thick and on the northwest edge of the Bose Basin. Mineralogy and rock magnetism of typical samples indicate that coarse granular titanomagnetite, and fine-grained hematite, superparamagnetic maghemite formed by pedogenesis are in the sediment, which has undergone many transformative processes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of pedogenesis. Parallel samples were taken for thermal demagnetization (TH) (0 to 680°C) and alternating field (AF) demagnetization (0 to 80 mT) respectively.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se two kinds of demagnetization illustrate that there are two or more magnetic components in the samples. Intensity of NRM decreases by almost 60% to 90% rapidly when the temperature ranges from 100°C to 350°C, with a steady magnetic component. It is impossible to analyze the magnetic components at high temperature because those fluctuate widely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400°C. Steady magnetic components from 100°C to 350°C indicate that the remanence was mainly carried by fine-grained hematite formed by pedogenesis, reflecting a change in the geomagnetic field while the magnetite was being oxidized into hematite by chemical weathering after deposition. The formative age of the sediments cannot be obtained by magnetic methods in this prof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se basin Dongsheng profile palaeomagnetic RECORDS
原文传递
百色盆地东部古近系那读组湖相灰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彭军 陈果 +2 位作者 郑荣才 游李伟 汪彦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7-563,共7页
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其研究程度还比较低。本文以百色盆地那坤地区那读组三段下部的湖相灰岩为研究对象,在实测剖面和详细观察岩心的基础上,从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储集物性特征... 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其研究程度还比较低。本文以百色盆地那坤地区那读组三段下部的湖相灰岩为研究对象,在实测剖面和详细观察岩心的基础上,从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储集物性特征等方面详细研究了湖相灰岩的储层特征。指出储集岩主要为各种类型的颗粒灰岩,沉积相以颗粒滩相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和铸模孔,以单一介质的中、细喉(即中小孔结构组合)为主,储层孔隙度主要介于5%~25%之间,渗透率基本上小于1×10-3μm2,滩核微相储集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最高。并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布特征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研究了储层物性的下限值和储层类型划分的界线值,将研究区储集岩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 孔隙结构 储层特征 湖相灰岩 那读组 百色盆地
下载PDF
百色盆地田东拗陷第三系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方少仙 侯方浩 +7 位作者 孙逢育 尹燕义 柳成志 张合 梁贵生 张可怀 郭一秋 陈元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2-41,共10页
本文对广西百色盆地田东拗陷第三系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孔隙演化及其与油气生成、运移关系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将成岩作用、孔隙演变与烃源岩热演化生成的有机酸和CO_2相联系,阐述了成岩过程。最后指出,应重视对该区... 本文对广西百色盆地田东拗陷第三系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孔隙演化及其与油气生成、运移关系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将成岩作用、孔隙演变与烃源岩热演化生成的有机酸和CO_2相联系,阐述了成岩过程。最后指出,应重视对该区深部储层尤其是深水浊积砂岩体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盆地 第三纪 砂岩 成岩作用
下载PDF
百色高岭坡旧石器遗址1993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2
5
作者 侯亚梅 高立红 +4 位作者 黄慰文 谢光茂 林强 王頠 田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是对1993年度高岭坡遗址发掘情况的初步研究。本次发掘共揭露面积40m2,获得石制品445件(7件采集),并在同层发现了玻璃陨石。石制品包括石片、断块、工具和备料;其中石片和断块占绝大多数,没有发现石核。工具有以砾石为毛坯的各类砍... 本文是对1993年度高岭坡遗址发掘情况的初步研究。本次发掘共揭露面积40m2,获得石制品445件(7件采集),并在同层发现了玻璃陨石。石制品包括石片、断块、工具和备料;其中石片和断块占绝大多数,没有发现石核。工具有以砾石为毛坯的各类砍砸器和以石片为毛坯的鸟喙状器;石片特点揭示剥片程度很高,剥片程序复杂。高比例各类石片的存在揭示该发掘区位于一石器制造场内,反映出该遗址古人类石器制作工序的行为片段,与百色盆地旧石器遗址中常见的大型工具的制作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盆地 高岭坡 中更新世早期 石片 鸟喙状器
下载PDF
百色六怀山遗址周边新发现的旧石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欣 李锋 +2 位作者 陈福友 黄鑫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六怀山遗址是百色盆地内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2008年12月在其周边进行考查时,新发现旧石器地点3处,采集石制品37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手镐等;原料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等;石器毛坯主要为砾石,器... 六怀山遗址是百色盆地内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2008年12月在其周边进行考查时,新发现旧石器地点3处,采集石制品37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手镐等;原料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等;石器毛坯主要为砾石,器型粗大,具有南方砾石石器工业的鲜明特征。初步分析显示,新发现地点属同一时段人类活动的结果,进一步的工作将有助于了解旷野遗址人类行为特点,丰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盆地 六怀山 石制品 中更新世早期
下载PDF
田阳百峰遗址发现的含手斧石制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大伟 黄中政 +2 位作者 罗志柏 廖卫 王頠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8-298,共11页
百峰遗址位于百色盆地西部右江南岸的第四级河流阶地。本文报道我们在该遗址调查时采集的37件石制品,其中包括2件手斧和16件手镐。这些手斧和手镐均用扁平砾石为毛坯加工而成,暗示生活在百色盆地的早期人类加工石器时利用附近可获得的... 百峰遗址位于百色盆地西部右江南岸的第四级河流阶地。本文报道我们在该遗址调查时采集的37件石制品,其中包括2件手斧和16件手镐。这些手斧和手镐均用扁平砾石为毛坯加工而成,暗示生活在百色盆地的早期人类加工石器时利用附近可获得的原料。在遗址的网纹红土地层中,新暴露出来的石制品和玻璃陨石处于同一层位,显示百色盆地第四级阶地的石制品制作时代与玻璃陨石的降落事件时间一致,在中更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盆地 百峰遗址 手斧 手镐 玻璃陨石 中更新世早期
下载PDF
广西百色和永乐盆地的始新世猪类化石──兼论早期猪类的分类和演化(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丽萍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5-128,T001,共15页
描述了广西百色及永乐盆地发现的中始新世最晚期一晚始新世的猪类化石。这批已知最早的猪超科化石,大大丰富了亚洲地区的早期猪类,对了解全球猪类的早期演化有着重要价值。广西的材料被确定为两个新属新种:萨氏始新猪Eocench... 描述了广西百色及永乐盆地发现的中始新世最晚期一晚始新世的猪类化石。这批已知最早的猪超科化石,大大丰富了亚洲地区的早期猪类,对了解全球猪类的早期演化有着重要价值。广西的材料被确定为两个新属新种:萨氏始新猪Eocenchoerus savagei和广西华夏猪Huaxiachoerus guangxiensis,一个新种:粗壮暹罗猪Siamochoerus viriosus和一个未定属种:Tayassuidae gen.et sp.indet。加上已发表的单尖旅猪Odiochoerus uniconus,百色、永乐盆地共计发现了5种始新世猪类化石。新属Eocenchoerus虽然臼齿结构简单,与原始的古猪类(paiaeochoerid)接近,但因其M3具有一个明显的跟座而被归入猪科。早期猪科动物非常原始的臼齿形式证明,猪科动物的起源并不晚于古猪科(Palaeochoeridae)和西科(Tayassuidae)。旧大陆的古猪类长期以来被认为与新大陆的西类(tayassuid)更为接近,多数学者将其归入西科。笔者认为两者共有的近祖特征,并不能支持它们更近的亲缘关系,而且古猪类缺乏典型西类的近裔特征,因而支持将Pa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百色盆地 永乐盆地 始新世 猪类化石 分类 演化
下载PDF
广西百色公篓遗址石制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扬 黄胜敏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6,共6页
公篓遗址位于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境内,地处百色盆地右江南岸第四级阶地,地理坐标为23°45.568′N,106°42.210′E。该遗址最早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采集石制品88件,是百色盆地较早发现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2010年我们对遗... 公篓遗址位于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境内,地处百色盆地右江南岸第四级阶地,地理坐标为23°45.568′N,106°42.210′E。该遗址最早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采集石制品88件,是百色盆地较早发现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2010年我们对遗址进行复查时又采集石制品14件,本文对两次采集的石制品进行了分析。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砍砸器、手镐、刮削器、手斧和断块,其中砍砸器数量最多;原料来源于遗址附近第四级阶地的砾石层,有石英岩、硅质岩、石英、粉砂岩、细砂岩和角砾岩6种,以石英岩为主;石制品以大型和中型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小型石制品;剥片和修理方法主要为锤击法。根据地貌和地层可以判断该遗址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 公篓遗址 石制品 中更新世早期
下载PDF
阿舍利大石片的生产方式与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蕾 李大伟 +4 位作者 麻晓荣 刘康体 侯亚梅 王伟 李浩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阿舍利技术的两个核心要素在于剥取大石片以及制作手斧等定型化大型工具。目前,国内有关手斧工业的研究中,关注较多的是大型工具的加工与制作,而对于大石片生产的方式与策略则缺乏系统的研究和介绍。本文重点介绍和综述了目前国外发现... 阿舍利技术的两个核心要素在于剥取大石片以及制作手斧等定型化大型工具。目前,国内有关手斧工业的研究中,关注较多的是大型工具的加工与制作,而对于大石片生产的方式与策略则缺乏系统的研究和介绍。本文重点介绍和综述了目前国外发现和报道的大石片生产技术,并对每种技术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根据剥片复杂程度的不同,阿舍利大石片生产技术可细分为三类;第一类指砾石初级剥片技术,是利用原料的自然特征,选择合适台面和剥片角度进行单次剥片;第二类包括两面剥片技术、板状石核剥片技术和昆比哇技术,是在了解原料特征的基础上,对石核进行有计划的剥片,以便连续生产出多个大石片;第三类包括奇尔基技术、塔拜勒巴拉-塔奇恩基特技术和西维多利亚技术,是在较为复杂的剥片流程引导下,通过对石核的预制,获取具有相对稳定形态的大石片。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广西百色盆地发现的大型石核和大石片标本,探讨其在深入认识该地区石器工业面貌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舍利技术 大型石核 大石片 生产策略 百色盆地
下载PDF
百色盆地高岭坡遗址的石制品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立红 袁俊杰 侯亚梅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8,共12页
高岭坡旧石器遗址位于百色市田东县境内的林逢镇檀河村,文化层为右江南岸第4级阶地的砖红壤层。本文材料为1986~1995年发掘和采集的、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收藏的834件石制品。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工具、备料和... 高岭坡旧石器遗址位于百色市田东县境内的林逢镇檀河村,文化层为右江南岸第4级阶地的砖红壤层。本文材料为1986~1995年发掘和采集的、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收藏的834件石制品。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工具、备料和断块;石片和断块占较大比例;工具既有手斧、手镐和砍砸器等重型工具,也有刮削器、凹缺器、石锥和鸟喙状器等轻型工具。两个类群在原料和毛坯选择上有明显差异。工具均采用锤击法,主要从较平的一面向较凸的另一面进行单向加工,辅以交互和错向加工。拼合石片以及大量细小石片、断块等的存在显示,该遗址为一处石器制造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盆地 高岭坡 石制品 中更新世
下载PDF
广西百色盆地高岭坡遗址的地层及年代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光茂 林强 +4 位作者 余明辉 陈晓颖 胡章华 鹿化煜 黄秋艳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广西百色盆地旧石器工业因含有众多的手斧且年代早到803 kaBP而闻名于世。盆地内发育有7级河流阶地,其中第IV级阶地发现有手斧和玻璃陨石。自从1973年第一个石器地点被发现,越来越多的遗址或地点被调查发现和发掘。以前研究认为,百色盆... 广西百色盆地旧石器工业因含有众多的手斧且年代早到803 kaBP而闻名于世。盆地内发育有7级河流阶地,其中第IV级阶地发现有手斧和玻璃陨石。自从1973年第一个石器地点被发现,越来越多的遗址或地点被调查发现和发掘。以前研究认为,百色盆地旧石器只出自网纹红土层,年代均为803 kaBP。2013年以前,通常只在土状堆积的上部发掘,从来没有人对第IV级阶地的沉积物从地表到底部砾石层进行系统发掘,因此关于第IV级阶地的整体地层堆积情况及含石器层位很模糊。2013-2014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会同田东县博物馆对百色盆地最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之一——田东高岭坡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此次发掘从遗址的地表往下一直发掘到砾石层,揭露出厚度超过7m的完整地层序列,发现1处小型石器制造场和1处用火遗迹。在不同地层中发现石制品800多件,包括砍砸器、手镐、刮削器等。涵盖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根据地层对比和石制品的特征及测年结果,我们把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可分为3期:第一期的年代早于或等于803 kaBP,第二期为15 kaBP,第三期约为10 k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盆地 地层 年代 旧石器 文化序列
下载PDF
广西百色六合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胜敏 刘扬 +4 位作者 黄鑫 黄明扬 刘康体 黄锋 严建国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3,共7页
六合遗址位于百色盆地右江南岸第4级阶地上,于2005年6月至11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000m2。遗址地层分为5层,其中第①、②和③层为次生堆积,第④层为原生的网纹红土,第⑤层为砾石层。本次发掘出土71件文化遗物,包括磨制石器2件、... 六合遗址位于百色盆地右江南岸第4级阶地上,于2005年6月至11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000m2。遗址地层分为5层,其中第①、②和③层为次生堆积,第④层为原生的网纹红土,第⑤层为砾石层。本次发掘出土71件文化遗物,包括磨制石器2件、打制石器69件;此外还发现1件玻璃陨石。打制石器以大型和中型为主,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等,以断块居多;工具类型有砍砸器和手镐。石制品原料采自遗址附近第4级阶地砾石层,有石英岩、角砾岩、细砂岩、硅质岩、中砂岩和石英,以石英岩为主。根据出土的玻璃陨石,并结合地层、石制品特征比较,六合遗址打制石器的年代可能为中更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 六合遗址 石制品 中更新世早期
下载PDF
百色盆地右江阶地特征及演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鲲 李细光 李志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2-977,共6页
百色盆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穿过盆地中间流向南东。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得出了百色盆地西部地区普遍发育Ⅰ-Ⅲ级阶地,其中Ⅲ级阶地遭受断裂活动改造破坏,呈阶梯状台地,在百色市东富联村可见Ⅳ级阶地发... 百色盆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穿过盆地中间流向南东。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得出了百色盆地西部地区普遍发育Ⅰ-Ⅲ级阶地,其中Ⅲ级阶地遭受断裂活动改造破坏,呈阶梯状台地,在百色市东富联村可见Ⅳ级阶地发育。总结了百色盆地右江阶地各级阶地特征,并通过TL热释光测年,得出了Ⅱ级阶地河流阶地底部堆积物的年龄为距今(16.736±1.422)×104~(17.712±1.506)×104a,Ⅲ级阶地河流阶地堆积物的年龄为距今(21.097±1.793)×104~(29.365±2.496)×104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盆地 右江阶地 构造演化
下载PDF
百色盆地六林岭旧石器遗址试掘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立红 侯亚梅 +3 位作者 黄秋艳 李金燕 陆正勤 黄德奖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5-147,共13页
本文是对2018年广西百色六林岭旧石器遗址试掘结果的报道。试掘共开7个探方(面积28 m^(2))和1条探沟,可见9层堆积,从两个层位共获得石制品182件(其中地层出土40件,采集142件)。虽然两个文化层石制品在埋藏和保存状况上存在明显差异,但... 本文是对2018年广西百色六林岭旧石器遗址试掘结果的报道。试掘共开7个探方(面积28 m^(2))和1条探沟,可见9层堆积,从两个层位共获得石制品182件(其中地层出土40件,采集142件)。虽然两个文化层石制品在埋藏和保存状况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属于同一个技术传统。石制品分为备料、石锤、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石器包括砍砸器、手镐和刮削器。在第一文化层发现了与石制品伴生的玻璃陨石碎片,初步推测其年代为803 kaBP,尚不排除二次堆积的可能;第二文化层在第一文化层之下,年代要早于第一文化层,表明古人类在百色盆地持续活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两个文化层显示出不同的沉积环境,表明古人类在百色盆地生存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盆地 六林岭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早期
下载PDF
关于百色手斧问题——兼论手斧的划分标准 被引量:12
16
作者 谢光茂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73,共9页
本文从讨论手斧的定义出发 ,归纳出划分手斧的标准 ,并以此来衡量百色手斧 ,认为百色手斧是真正手斧。由于百色手斧的原料 (多为石英岩 )质地粗糙、结构面多、且有的在制作工具时已被风化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手斧的制作质量 ,因此 ,百... 本文从讨论手斧的定义出发 ,归纳出划分手斧的标准 ,并以此来衡量百色手斧 ,认为百色手斧是真正手斧。由于百色手斧的原料 (多为石英岩 )质地粗糙、结构面多、且有的在制作工具时已被风化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手斧的制作质量 ,因此 ,百色手斧更多地显示出早期类型手斧的特点。百色手斧和印度、中东以及非洲的部分手斧有许多相同之处。这些相同之处主要是由于原料相同或相近的结果。文中论述的百色手斧 ,部分尚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斧 旧石器时代早期 百色盆地 划分标准 广西
下载PDF
百色田东百渡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谢光茂 林强 黄鑫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5-371,共17页
百渡遗址位于右江南岸,广西田东县附近,在2002年发掘了700m2,出土约1500件石制品。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砾石、石锤、石核、石片、断块和碎片;原料均为砾石,岩性以砂岩为主;石核包括单台面、双台面和多台面三种;打片和加工石器均以锤击... 百渡遗址位于右江南岸,广西田东县附近,在2002年发掘了700m2,出土约1500件石制品。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砾石、石锤、石核、石片、断块和碎片;原料均为砾石,岩性以砂岩为主;石核包括单台面、双台面和多台面三种;打片和加工石器均以锤击法为主,单面加工;石器类型有砍砸器、手镐、刮削器。从石制品的特征和组合看,该遗址既是古人类的石器制造场所,又是生产、生活的地方。其石制品与百色盆地第4级阶地网纹红土中的石制品有一定的差别,表现出比较进步的性质。通过地质、地貌和出土遗物的对比分析判断,遗址的年代可能为中更新世后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盆地 百渡遗址 石制品 旧石器早期
下载PDF
百色大梅遗址第一地点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晓颖 谢光茂 林强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9-303,共15页
大梅遗址位于百色右江区东南的右江北岸,最初发现于1982年。该遗址包括三个地点,分别位于Ⅱ、Ⅲ、Ⅳ级河流阶地上。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第一地点(A区)发掘面积1100m^2,第二地... 大梅遗址位于百色右江区东南的右江北岸,最初发现于1982年。该遗址包括三个地点,分别位于Ⅱ、Ⅲ、Ⅳ级河流阶地上。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第一地点(A区)发掘面积1100m^2,第二地点(包括B、C、E区)发掘面积1900m^2,第三地点(D区)发掘面1000m^2,总揭露面积4000m^2。该点出土石制品314件,包括砾石、石核、石片、石锤、石器等。石制品原料以石英岩为主,剥片和修理主要采用锤击法,工具多用砾石直接加工而成,类型有砍砸器、手镐、刮削器、尖状器等,刮削器数量最多。根据地层和出土石制品的特征推断,第一地点的时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盆地 大梅遗址第一地点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
下载PDF
广西田阳县那赖旧石器遗址发现的石制品和玻璃陨石 被引量:3
19
作者 廖卫 李金燕 +4 位作者 李大伟 黄中政 罗志柏 田丰 王頠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5-777,共13页
对广西田阳县那赖旧石器遗址进行实地调查,在百色盆地右江第Ⅳ级阶地的网纹红土中发现了一件玻璃陨石和大量的旧石器(包括12件手斧)。玻璃陨石的特征表明其为原地埋藏,未经后期流水作用搬运。玻璃陨石和石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 对广西田阳县那赖旧石器遗址进行实地调查,在百色盆地右江第Ⅳ级阶地的网纹红土中发现了一件玻璃陨石和大量的旧石器(包括12件手斧)。玻璃陨石的特征表明其为原地埋藏,未经后期流水作用搬运。玻璃陨石和石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百色盆地第Ⅳ级阶地中保存的玻璃陨石可以代表手斧的埋藏年代。那赖遗址的石制品组合与百色盆地其他遗址的类似。通过与世界上其他阿舍利手斧在形态上和技艺上对比表明,该遗址手斧代表了早中更新世之交东亚的阿舍利技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盆地 那赖遗址 手斧 玻璃陨石 阿舍利技术
原文传递
旧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的利手分析——以百色盆地高岭坡遗址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俊杰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7,共7页
利手行为是人类进化历史上独特的运动行为,旧石器时代的许多器物都留下了古人类利手行为的证据。本文依据神经生物学和实验考古学的方法对广西百色盆地高岭坡遗址的石制品进行了古人类群体的利手分析,现有的材料显示旧石器时代早期高岭... 利手行为是人类进化历史上独特的运动行为,旧石器时代的许多器物都留下了古人类利手行为的证据。本文依据神经生物学和实验考古学的方法对广西百色盆地高岭坡遗址的石制品进行了古人类群体的利手分析,现有的材料显示旧石器时代早期高岭坡遗址的古人类群体尚不存在明显的利手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手 旧石器时代早期 百色盆地 高岭坡遗址 实验考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