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ders' Bosom Friends——A review of China Today in all its languages
1
作者 YI LI 《China Today》 2002年第1期64-69,共6页
China Today was born of an English magazine and has developed into a polyglot monthly journal. Besides English, it is also published in chronological order of the foundation of each edi- tion, in Spanish, French, Arab... China Today was born of an English magazine and has developed into a polyglot monthly journal. Besides English, it is also published in chronological order of the foundation of each edi- tion, in Spanish, French, Arabic, German and Chinese. A second English edition, the North American edition, wa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comply with the particular interests of readers in North American areas. Apart from the content common to all editions, which focuses on develop- ments and achievements in China, each edition carries article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the relevant location and specific interests of its rea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review of China Today in all its languages bosom Friends READERS
下载PDF
On the Use of Music in Paul Green's In Abraham's Bosom
2
作者 闵敏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7期161-162,共2页
This essay analyses Paul Green's use of music in his first long play In Abraham's Bosom and finds that music,especially the folk songs not only created authentic background for the story,but also strengthened ... This essay analyses Paul Green's use of music in his first long play In Abraham's Bosom and finds that music,especially the folk songs not only created authentic background for the story,but also strengthened the play's themes—black people's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 tradition and the great difficulties for a black man to change his own and his people's f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ul Green In Abraham’s bosom folk songs THEME
下载PDF
A GIANT OF OUR ERA AND BOSOM FRIEND OF CHINESE SCIENTISTS-Mourning with deep grief over the death of comrade Deng Xiaoping
3
作者 Zhou Guangzhao(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97年第2期95-96,共2页
One of great leaders of our era, comrade Deng Xiaoping has passed away and left us forever.Chinese circl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re especially filled with the deepest sorrow when we heard the sad news of his dea... One of great leaders of our era, comrade Deng Xiaoping has passed away and left us forever.Chinese circl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re especially filled with the deepest sorrow when we heard the sad news of his death because we since then lost a leader of foresight and sagacity, a venerable elder as well as a good teacher and a helpful friend. But his enduring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science, and his earnest teachings to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been, and will be, a far-reaching and unflagging influence in the years to 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GIANT OF OUR ERA AND bosom FRIEND OF CHINESE SCIENTISTS-Mourning with deep grief over the death of comrade Deng Xiaoping DEEP OVER OUR
下载PDF
民族声乐研究的艺术意境——从《长相知》《我多么想》的作品风格、演唱技巧、情感表达角度
4
作者 李姗姗 周庆恬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9-152,共4页
《长相知》是由石夫先生按照汉乐府诗《上邪》所创作的乐曲。《我多么想》选自歌剧《悲怆的黎明》第三幕,该歌剧是由孔远编剧,关峡作曲,是为庆祝建党80周年和迎接新世纪第一个国庆日而诞生的一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长相知》与《我多... 《长相知》是由石夫先生按照汉乐府诗《上邪》所创作的乐曲。《我多么想》选自歌剧《悲怆的黎明》第三幕,该歌剧是由孔远编剧,关峡作曲,是为庆祝建党80周年和迎接新世纪第一个国庆日而诞生的一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长相知》与《我多么想》是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其作品在表演风格,以及演唱技巧上均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作品风格、演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是民族声乐艺术的核心,在民族声乐艺术表现中,不同的作品风格、艺术技巧等构成不同的民族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风格 演唱技巧 情感表达 民族声乐 艺术内涵 《长相知》 《我多么想》
下载PDF
知音文化设计元素提取研究
5
作者 张国超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6期198-200,共3页
本文运用感性分析法对知音文化相关信息进行解译,构建艺术设计语言集合;通过符号学理论、图形创意法、李克特量表法等从集合中提取并筛选出符合知音文化隐性因子特征的基础元素库。对知音文化设计元素的分析、提取方法,为民间文学类非... 本文运用感性分析法对知音文化相关信息进行解译,构建艺术设计语言集合;通过符号学理论、图形创意法、李克特量表法等从集合中提取并筛选出符合知音文化隐性因子特征的基础元素库。对知音文化设计元素的分析、提取方法,为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与创意设计的融合提供了思路,并将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音文化 视觉符号 感性分析 李克特量表
下载PDF
“伯牙子期”主题叙事插画设计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姝 刘彤琛 《设计艺术研究》 2023年第3期86-90,共5页
研究“伯牙子期”主题的叙事性和艺术表现,呈现“伯牙子期”叙事插画的视觉效果,传播文化内涵与精神情感。通过叙事主题、情节、情感三个方面总结出插画设计叙事性方法模型,继而提取和归纳“伯牙子期”的文本事件元素、场景空间元素、... 研究“伯牙子期”主题的叙事性和艺术表现,呈现“伯牙子期”叙事插画的视觉效果,传播文化内涵与精神情感。通过叙事主题、情节、情感三个方面总结出插画设计叙事性方法模型,继而提取和归纳“伯牙子期”的文本事件元素、场景空间元素、人物情感元素和社会人文元素,以此用于主题叙事插画设计中。通过提出的叙事性构建方法在主题插画的元素提取和实践应用,赋予“伯牙子期”传说更加独特的视觉传达形式,有效促进发展,提升武汉地区元典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性 插画设计 知音故事 叙事插画
下载PDF
论张枣诗歌的对话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正锋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3-199,共7页
张枣诗歌的对话性主要体现在:“对话式”地展开社会人生的探讨,表现诗人强烈的寻觅知音的意识;分裂的主体戏剧化地展示内在矛盾的情思,在二元对立中体现诗人元诗创作的特点;抒叙主体的独白话语中出现另一主体的声音,形成复调的艺术。张... 张枣诗歌的对话性主要体现在:“对话式”地展开社会人生的探讨,表现诗人强烈的寻觅知音的意识;分裂的主体戏剧化地展示内在矛盾的情思,在二元对立中体现诗人元诗创作的特点;抒叙主体的独白话语中出现另一主体的声音,形成复调的艺术。张枣诗歌的对话性的形成与张枣寻求中国文化的“知音乐趣”、荒原式的生命体验以及他对元诗创作理念的追求等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枣 对话性 知音 复调 元诗
下载PDF
论李因的贞襟侠气
8
作者 李爽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92-96,共5页
明清之际,才媛辈出。李因便是其中一位极具特色的女诗人,面对战火纷飞,她的作品中流露出很强烈的须眉之风,带有一股贞襟侠气,表现出她对故国的深情与忠贞。她这种“贞襟侠气”是在多种因素下共同促成的结果:比如晚明时期政治思想文化的... 明清之际,才媛辈出。李因便是其中一位极具特色的女诗人,面对战火纷飞,她的作品中流露出很强烈的须眉之风,带有一股贞襟侠气,表现出她对故国的深情与忠贞。她这种“贞襟侠气”是在多种因素下共同促成的结果:比如晚明时期政治思想文化的启蒙,女性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有识之士和丹徒烈女的影响。借由对其作品独特风格的分析,不仅冲破社会对女性固有的认知,同时也更好地折射出当时的时代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因 贞襟侠气 表现 影响
下载PDF
基于服装特征的三维人体躯干建模 被引量:8
9
作者 胡新荣 崔树芹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5-317,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服装特征的三维人体躯干参数化建模的新思路。详细介绍了胸部和腰部仿真模型的截面曲线形状的仿真方法及其特征参数的计算,采用基于服装特征的参数化设计思想,用人体的身高、胸围和腰围等参数就可以控制人体躯干的三维形... 提出了一种基于服装特征的三维人体躯干参数化建模的新思路。详细介绍了胸部和腰部仿真模型的截面曲线形状的仿真方法及其特征参数的计算,采用基于服装特征的参数化设计思想,用人体的身高、胸围和腰围等参数就可以控制人体躯干的三维形状,使结果的变化十分快捷。该建模方法灵活、数据量小,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与服装相关的应用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特征 躯干模型 胸部 腰部 仿真
下载PDF
研究生辅导员应成为研究生的“知己”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绪教 王同文 陈震 《中国地质教育》 2005年第1期91-93,共3页
通过分析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及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人需要理解和沟通的共性以及研究生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层次结构的特性出发, 提出辅导员要很好地完成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功能, 必须首先成为研究生的政治上的“... 通过分析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及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人需要理解和沟通的共性以及研究生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层次结构的特性出发, 提出辅导员要很好地完成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功能, 必须首先成为研究生的政治上的“知己”、生活上的“知己”、学术上的“知己”。只有成为了研究生全方位的“知己”, 才能真正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更好地实施教育和管理的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辅导员 知己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国家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古琴为个案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11-117,共7页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是现代民族国家运用权力技术的表现之一。民族国家征用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塑造国家文化形象、进行民族整合以便区隔"他族"、强化民族自尊甚或在国际上赢得声望和各种资源。因此,艺术隐含着政...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是现代民族国家运用权力技术的表现之一。民族国家征用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塑造国家文化形象、进行民族整合以便区隔"他族"、强化民族自尊甚或在国际上赢得声望和各种资源。因此,艺术隐含着政治涵义。本文在社会学的框架中考察国家语境下"非遗"的复兴、民族文化的普世想象以及艺术场中国家权威的介入,论证国家形象与艺术意识形态化间的关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洋知音” 考级 国家形象
下载PDF
楚文化在武汉市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俊 肖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209-211,共3页
湖北省为中国"楚文化"中心,武汉市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近年来,武汉市建设发展快速,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良好的园林环境,文化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该研究以武汉市城市公园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各大著名园林... 湖北省为中国"楚文化"中心,武汉市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近年来,武汉市建设发展快速,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良好的园林环境,文化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该研究以武汉市城市公园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各大著名园林文化景点,分析楚文化在不同景点中的应用手法,总结了主要表现内容以及应用形式,并针对楚文化在武汉市园林绿地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特点,提出了武汉市园林绿地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化 城市公园 凤鸟浮雕 知音文化 屈原文化 神话传说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不尽意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明浩 张金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4-77,共4页
言不尽意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虽然有言尽意与言不尽意之说,但实际上言不尽意在我国古代诸家学说中是一个普泛性的存在,亦即被大家公认的事实。造成言不尽意的原因复杂多样,但亦可从作者、作品... 言不尽意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虽然有言尽意与言不尽意之说,但实际上言不尽意在我国古代诸家学说中是一个普泛性的存在,亦即被大家公认的事实。造成言不尽意的原因复杂多样,但亦可从作者、作品、世界和读者之维中窥见一二。解决言不尽意的困窘除了作者自身的努力外,还有待于一个合格的读者、优秀的知音出现来将作者之意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不尽意 普泛存在 原因追寻 呼唤知音
下载PDF
《蒹葭》诗意朦胧性和多义性考辨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建虎 王佳玲 《保定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9-71,77,共4页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诗篇,然而此诗与强悍习战、激昂豪放的整体秦风截然不同,呈示出独特的幽婉性和朦胧性,成为古今千年学人探幽聚讼的焦点。要之在于情境之迷离、词义之多解,从而形成对诗歌题旨纷然不同的理解。《蒹葭》是一...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诗篇,然而此诗与强悍习战、激昂豪放的整体秦风截然不同,呈示出独特的幽婉性和朦胧性,成为古今千年学人探幽聚讼的焦点。要之在于情境之迷离、词义之多解,从而形成对诗歌题旨纷然不同的理解。《蒹葭》是一首相思怀人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蒹葭》 情境 词义 题旨 相思怀人
下载PDF
抒写与回应:韩愈《别知赋》的经典化内生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安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58,共9页
韩愈《别知赋》藉由送别题材抒泄"知己难得"的苦闷与焦灼,背后内寓的是其入仕用世的政治抱负与怀才不遇的抑郁情结之间无法调解的心理矛盾。《别知赋》所以对后世赋家产生如此强大的集群效应,要在其始终符契着传统文人士大夫... 韩愈《别知赋》藉由送别题材抒泄"知己难得"的苦闷与焦灼,背后内寓的是其入仕用世的政治抱负与怀才不遇的抑郁情结之间无法调解的心理矛盾。《别知赋》所以对后世赋家产生如此强大的集群效应,要在其始终符契着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历史文化心理常态——"知己意识",即情感上的"知音"与政治上的"知遇"。与传统送别赋单纯抒写"离情别思"不同,同题追拟的类型化文本实践在传达与韩愈共通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引起的"送别赋"流变史上的主旨变化,正构成韩愈《别知赋》经典化的合理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别知赋 送别赋 同题赋 知己 经典化
下载PDF
先秦时期的交友之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磊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19,共3页
先秦时期对朋友关系已很重视,列为五伦之一。交友的基本原则是信:朋友之间应该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包容。朋友关系有三个层次:审美层次的知音之交,道义层次的知心之交,功利层次的市道之交。
关键词 先秦 交友之道 知音 知心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四种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喜环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7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的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测定186例SLE及89例疾病对照组(包括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多...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的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测定186例SLE及89例疾病对照组(包括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结果四种抗体联合检测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86.5%)高于任一单项抗体检测的阳性率(62.7%、50.0%、28.4%、15.7%),并且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9.0%、11.2%、5.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任意一种抗体阴性的SLE患者的血清中多可检测到一种或多种其他抗体,AnuA阴性的SLE患者中,抗ds-DN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抗Sm抗体和AR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RPA阴性时的AnuA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0.8%,50.0%,50.3%,明显高于其他2种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uA、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ARPA在SLE的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小体抗体 抗SM抗体 抗DS-DNA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下载PDF
诗无达诂——中国诗学诠释学传统的回顾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怀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9,309,共8页
中国古代诗学认为,对诗的理解和解释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推进过程。"诗无达诂"的主张构成我国诗学诠释学的核心理念。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姜夔注重的"以心会心",苏轼强调的"诗有定价",刘勰... 中国古代诗学认为,对诗的理解和解释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推进过程。"诗无达诂"的主张构成我国诗学诠释学的核心理念。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姜夔注重的"以心会心",苏轼强调的"诗有定价",刘勰主张的"知音难求",则构成"诗无达诂"核心理念的基本原则。"诗无达诂"理念的提出和丰富的过程,也就是古代诗学诠释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诗学传统的核心理念提醒我们,对诗歌艺术的欣赏,是在无尽的吟咏中逐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无达诂 以意逆志 以心会心 诗有定价 知音难求
下载PDF
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会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1年第3期48-50,57,共4页
通过GB11557试验中出现的情况,分析转向管柱、转向盘、转向盘轮缘下端与人体胸部模块基准线距离、转向管柱安装角等对人体模块作用力的影响,并指出GB11557中的不足和提出建议。
关键词 转向机构 人体胸部模块 驾驶员伤害 试验分析
下载PDF
文人的自我疗救——从《聊斋志异》情爱故事看蒲松龄的创作心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冬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5-17,共3页
蒲松龄的孤愤之作《聊斋志异》中 ,有近 1 /4的篇章描写青年男女的情爱、婚恋。这些情爱婚恋故事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对知己之情的渴盼和礼赞 ,这是作者屡遭生活蹉跎 ,屡受人生磨难 。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情爱故事 知己之情 自我疗救 短篇小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