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抗性型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对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丁中 刘峰 慕立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9-63,共5页
不同类型杀菌剂对灰葡萄孢菌菌株的离体、活体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苯并咪唑类的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之间 ,二甲酰亚胺类的腐霉利、异菌脲、菌核净之间表现交互抗性 ;苯并咪唑类和 N -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表现有负交互抗性趋势。离体测定... 不同类型杀菌剂对灰葡萄孢菌菌株的离体、活体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苯并咪唑类的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之间 ,二甲酰亚胺类的腐霉利、异菌脲、菌核净之间表现交互抗性 ;苯并咪唑类和 N -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表现有负交互抗性趋势。离体测定中 ,对不同类型菌株以吡咯类杀菌剂咯菌腈 (EC50 <0 .0 2 mg/ L )毒力最高 ,其次为嘧啶胺类杀菌剂嘧霉胺和甾醇抑制剂中的戊唑醇、氟硅唑和丙环唑 (EC50 <1mg/ L) ;活体测定表现出与田间效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除嘧霉胺的毒力较小 (EC50 >2 0 0 mg/ L) ,咯菌腈以及甾醇抑制剂戊唑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灰霉病菌 毒力测定 番茄灰霉病 灰葡萄孢菌
下载PDF
一种测定杀菌剂对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毒力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治芳 韩秀英 +4 位作者 王文桥 赵建江 张小风 马志强 刘颖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6-350,共5页
为探索一种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的筛选灰霉病防治药剂的试验方法,笔者通过在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分生孢子悬浮液中加入1%酵母浸膏、2.5%葡萄糖和10%胡萝卜汁,接种离体黄瓜子叶,病叶率达100%,发病均匀度达98%以上,确立了一种重复... 为探索一种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的筛选灰霉病防治药剂的试验方法,笔者通过在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分生孢子悬浮液中加入1%酵母浸膏、2.5%葡萄糖和10%胡萝卜汁,接种离体黄瓜子叶,病叶率达100%,发病均匀度达98%以上,确立了一种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的测定杀菌剂对灰霉病菌毒力的新方法--黄瓜子叶喷雾法。以该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比较了戊唑醇、代森锰锌和异菌脲对灰霉病菌的毒力,发现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与其抑制率的几率值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5。该方法可用于灰霉病菌抗药性监测和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菌 接种 黄瓜子叶喷雾法 杀菌剂 室内毒力
下载PDF
Safe antifungal lipopeptides derived from Bacillus marinus B-9987 against grey mold caused by Botrytis cinerea 被引量:1
3
作者 GU Kang-bo ZHANG Dao-jing +5 位作者 GUAN Cheng XU Jia-hui LI Shu-lan SHEN Guo-min LUO Yuan-chan LI Yuan-gu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999-2008,共10页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 studies, including field experiments and acute toxicity tests, were conducted for lipopeptides secreted by marine-derived Bacillus marinus B-9987. Benefiting from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caled...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 studies, including field experiments and acute toxicity tests, were conducted for lipopeptides secreted by marine-derived Bacillus marinus B-9987. Benefiting from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caled-up lipopeptide purification, the sample of impurities(isolated from target lipopeptides), raw extracted sample(purity: 9.08%), partially purified sample(purity: 20.86%), and highly purified sample(purity: 87.51%) were prepared from B. marinus B-9987 fermentation broth, and used in lab-scale antagonism tests, field experiments, swarming motility tests, and acute toxicity tests. Operations and conditions in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Pesticide-Guidelines for the Field Efficacy Trials(GB/T 17980.28-2000), and acute toxicity tests were executed according to Toxicological Test Methods of Pesticides for Registration(GB 15670-1995). In agar diffusion tests in vitro and pot tests in vivo, all lipopeptide samples with different puritie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otrytis cinerea; meanwhile the sample of impurities isolated from target lipopeptides were not effective against B. cinerea. Results of lab-scale tests showed that the target lipopeptides were effective substances against B. cinerea. Thus, partially purified and raw extracted samples were used in field experiments instead of the highly purified sample for cost saving. In the field experiments against rose grey mold, biological control efficacy of 500 mg L–1 lipopeptides reached 67.53%, slightly lower than 74.05% reached by the agrochemical pyrimethanil. However, pyrimethanil severely suppressed B. marinus B-9987, whereas the lipopeptides promoted swarming motility and biocontrol efficacy of Bacillus biomass. Lipopeptides at 87.51% purity were tested for systemic acute toxicity and confirmed as low-toxicity substances. In conclusion, low-toxicity lipopeptides were potential alternatives to agrochemicals, and they also performed good promotion when combined with homologous biological control microorganism. There were 2 breakthroughs in this research:(1) marine-derived bacterial lipopeptides inhibited grey mold caused by B. cinerea in field experiments; and(2) purified bacterial lipopeptides(sample purity: 〉87.51%) were determined to be low-toxicity substances by systemic acute toxicity tests, satisfying the strict requirement of pesticide registration in China(required purity: 〉85%). This study provides support for using extracellularBacillus-derived lipopeptides commercially similar to Bacillus-based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marinus marine-derived lipopeptide field experiment acute toxicity test low-toxicity substance swarming motility botrytis cinerea
下载PDF
10种杀菌剂对德国鸢尾茎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4
作者 董文志 许凤 +3 位作者 蒋亚莲 杨秀梅 汤东生 张艺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9期142-148,共7页
为筛选适宜的杀菌剂防控德国鸢尾茎腐病,测试亮盾、噁霉灵、瑞至等10种杀菌剂对德国鸢尾茎腐病菌木贼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10种药剂对德国鸢尾茎基腐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抑制效果最好... 为筛选适宜的杀菌剂防控德国鸢尾茎腐病,测试亮盾、噁霉灵、瑞至等10种杀菌剂对德国鸢尾茎腐病菌木贼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10种药剂对德国鸢尾茎基腐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抑制效果最好的是解淀粉芽孢杆菌;较好的4种药剂分别为精甲·咯菌腈、噁霉灵、唑醚·甲菌灵、双炔酰菌胺·百菌清,它们对木贼镰刀菌的EC_(50)分别为1.809、61.210、55.570、17.408mg/L,对尖孢镰刀菌的EC_(50)分别为141.9、13.572、39.186、71.25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鸢尾 茎腐病菌 药剂筛选 室内毒力测定 抑制效果
下载PDF
芡叶瘤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5
作者 李美霞 王晓飞 +5 位作者 陈亚丽 钱新 周长勇 付佑胜 曹凯歌 刘伟中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3期135-142,共8页
芡叶瘤病为水生蔬菜芡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芡叶瘤病菌保藏的最佳条件并筛选出防控该病害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温度、pH、碳源及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室内毒力测定杀菌剂单剂及混剂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并开展单剂对... 芡叶瘤病为水生蔬菜芡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芡叶瘤病菌保藏的最佳条件并筛选出防控该病害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温度、pH、碳源及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室内毒力测定杀菌剂单剂及混剂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并开展单剂对芡叶瘤病防效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 7;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铵。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环唑、嘧菌酯对供试病原菌的EC_(50)值分别为0.8992、0.6531、0.1650、1.8751、0.9227、2.3432和6.0517 mg/L,其中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丙硫菌唑抑菌活性较强;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丙硫菌唑对芡叶瘤病防效分别为94.36%、85.64%和82.56%;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选择了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按照质量比1:1、1:2、1:3、1:4、1:5、5:1、4:1、3:1、2:1组合,5:1配比时有增效作用,SR为1.5029,可在生产上用于芡叶瘤病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瘤病 病原菌保藏条件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生长速率法 毒力测定 田间药效试验
下载PDF
烟草灰霉病在烟草漂浮育苗中的表现及8种杀菌剂对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4
6
作者 宫飞燕 杨程 +2 位作者 蒋自立 吴德喜 刘云龙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2-35,共4页
对引起烟草漂浮育苗中"根茎腐烂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确定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vs.)。采用生长速率法用8种杀菌剂对其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 对引起烟草漂浮育苗中"根茎腐烂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确定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vs.)。采用生长速率法用8种杀菌剂对其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差异,25%咪鲜胺乳油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制中浓度(EC_(50))为0.03 mg/L;其次为10%多氧霉素WP、50%秀安WP、58%绿色多菌灵WP、50%速科灵WP、50%农利灵干悬浮剂、20%嘧霉胺悬浮剂,它们对病菌菌丝生长的EC_(50)分别为2.21 mg/ L,3.48 mg/L,6.79 mg/L,23.21 mg/L,24.74 mg/L,34.94 mg/L;80%大生M-45WP的抑制活性最差,EC_(50)为621.36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根茎腐烂 灰葡萄孢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治芳 王文桥 +3 位作者 韩秀英 张小风 赵建江 马志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3-195,205,共4页
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黄瓜子叶法测定了咯菌腈、抑霉唑、福美双、吡唑醚菌酯和嘧霉胺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的测定均以咯菌腈毒力最高,EC50分别为0.005 2μ... 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黄瓜子叶法测定了咯菌腈、抑霉唑、福美双、吡唑醚菌酯和嘧霉胺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的测定均以咯菌腈毒力最高,EC50分别为0.005 2μg/mL和0.087 6μg/mL;黄瓜子叶法测定以抑霉唑毒力最高,其EC50为0.675 3μg/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90 g/hm2对番茄灰霉病的田间防效达到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00 g/hm2和40%嘧霉胺悬浮剂480 g/hm2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子叶法 杀菌剂 番茄灰霉病菌 毒力 田间药效试验
下载PDF
草莓灰霉病菌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检测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宏州 肖婷 +2 位作者 吴祥 吉沐祥 杨敬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5-67,79,共4页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环酰菌胺、咪酰胺、乙霉威、嘧菌环胺、速克灵、异菌脲、烯唑醇、多菌灵、嘧霉胺和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5...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环酰菌胺、咪酰胺、乙霉威、嘧菌环胺、速克灵、异菌脲、烯唑醇、多菌灵、嘧霉胺和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494、0.0636、0.1064、0.1389、0.1442、0.2799、0.7301、0.7902、2.1407和2.7545μg/mL。草莓灰霉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供试草莓灰霉病菌对环酰菌胺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灰霉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不同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21
9
作者 魏晓兵 付俊范 +3 位作者 李自博 车喜庆 李昕月 周如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7-220,236,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7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3%丁子香酚 SL 和2%蛇床子素 EC 对人参灰霉病菌毒力最强,其 EC50分别为0.129、0.623 mg...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7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3%丁子香酚 SL 和2%蛇床子素 EC 对人参灰霉病菌毒力最强,其 EC50分别为0.129、0.623 mg/L,2%春雷霉素 AS 等5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 EC50在12.857~127.012 mg/L 之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3%丁子香酚 SL 在田间对人参灰霉病表现较高的防效,2%春雷霉素 AS 和3%中生菌素 WP 次之。初步筛选出了对人参灰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生物杀菌剂,为人参灰霉病的安全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灰霉病 生物杀菌剂 毒力测定 田间药效
下载PDF
越橘灰霉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长卿 张博 +1 位作者 杨丽娜 高洁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1-516,共6页
对越橘灰霉病进行了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药剂筛选研究。形态特征鉴定与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f.jlnd09菌株鉴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GenBank登录号为GU395993)。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 对越橘灰霉病进行了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药剂筛选研究。形态特征鉴定与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f.jlnd09菌株鉴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GenBank登录号为GU395993)。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甘露糖和蛋白胨,而产孢最适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4~35℃条件下均可生长并产孢(最适20℃),病菌在pH为4.0~10.0条件下均能生长并产孢(最适5.0);孢子萌发最适pH为6.0,最低相对湿度为80%,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0%金万霉灵WP、70%甲基托布津WP和53%金雷多米尔GR3种杀菌剂对越橘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橘 灰葡萄孢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室内毒力测定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5
11
作者 齐永霞 陈方新 李欠欠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9-171,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多菌灵、速克灵、扑海因、烯唑醇和三唑酮对草莓灰霉病菌的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0233、0.0421、0.1724、0.2837、0.3021...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多菌灵、速克灵、扑海因、烯唑醇和三唑酮对草莓灰霉病菌的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0233、0.0421、0.1724、0.2837、0.3021和0.3263mg/L。草莓灰霉病菌对上述6种杀菌剂均表现敏感,其中,供试草莓灰霉病菌对咪鲜胺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灰霉病菌 毒力测定 杀菌剂 筛选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杜宜新 陈仁 +3 位作者 石妞妞 阮宏椿 甘林 陈福如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575-579,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以及腐霉利与福美双混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测定7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百菌清、异菌脲、腐霉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百菌清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52mg....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以及腐霉利与福美双混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测定7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百菌清、异菌脲、腐霉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百菌清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52mg.L-1;腐霉利和福美双原药以5∶1、1∶3、1∶5混配后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21.44、124.22、128.46,均表现为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腐霉利WP 562.5g.hm-2、25%啶氧菌酯SC 112.5g.hm-2、50%啶酰菌胺WG 300g.hm-2 3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在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下载PDF
葡萄灰霉病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雷百战 李国英 石在强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z1期145-149,共5页
对不同地区的葡萄灰霉病进行调查和采样 ,根据病害症状、病原形态和寄主范围对葡萄灰霉病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 ,该葡萄灰霉病菌为灰葡萄孢菌 (BotrytiscinereaPers .)。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是 5~ 30℃ ,最适温度为 15~2 5℃ ;生长的pH... 对不同地区的葡萄灰霉病进行调查和采样 ,根据病害症状、病原形态和寄主范围对葡萄灰霉病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 ,该葡萄灰霉病菌为灰葡萄孢菌 (BotrytiscinereaPers .)。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是 5~ 30℃ ,最适温度为 15~2 5℃ ;生长的pH值范围是 2~ 9,最适为 3~ 6 ;光照条件对病菌的生长基本无影响 ;该菌的寄主范围广泛 ;木纳格和巨峰对葡萄灰霉病的抗性较强 ;甲基硫菌灵、亿嘉乐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灰霉病 鉴定 生物学特性 抗病性测定 药剂筛选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传博 易萌 +2 位作者 孙云子 宴兵 乙引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299-3301,3305,共4页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腐霉利等6种商品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0.01~10.00 mg/L的腐霉利、嘧霉胺、苯醚甲...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腐霉利等6种商品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0.01~10.00 mg/L的腐霉利、嘧霉胺、苯醚甲环唑、乙蒜.丁子香酚、嘧菌环胺和武夷菌素的抑菌率分别为6.81%~70.93%、5.59%~69.06%、6.09%~72.93%、10.37%~100.00%、9.00%~42.04%、17.62%~48.37%;EC50分别为3.704、4.837、2.266、0.075、22.771、55.277 mg/L。复配剂嘧菌环胺∶腐霉利1∶1有特别明显的增效作用;嘧菌环胺∶腐霉利1∶2、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2和2∶1、嘧霉胺∶苯醚甲环唑1∶2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武夷菌素∶嘧霉胺1∶1和2∶1、乙蒜素∶苯醚甲环唑1∶1等复配剂略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复配 草莓灰霉病菌(灰葡萄孢)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无瓣海桑灰霉病病原的分离及药剂筛选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金柱 秦长生 +2 位作者 杨华 赵丹阳 揭育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18,共4页
灰霉病是无瓣海桑育苗过程中的重要病害,是影响其育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无瓣海桑灰霉病发病植株经室内分离鉴定为灰葡萄孢。室内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咯菌腈、苯甲、丙环唑和醚菌、啶酰菌对... 灰霉病是无瓣海桑育苗过程中的重要病害,是影响其育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无瓣海桑灰霉病发病植株经室内分离鉴定为灰葡萄孢。室内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咯菌腈、苯甲、丙环唑和醚菌、啶酰菌对无瓣海桑灰霉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10、0.25和0.14 mg/L,苯醚甲环唑、异菌脲其次(EC50分别为2.28、6.44 mg/L),啶酰菌胺和嘧霉胺抑菌效果较差,低浓度嘧霉对灰霉菌的生长有剌激作用,研究结果为无瓣海桑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灰葡萄孢 杀菌剂筛选
下载PDF
甘肃陇西黄芩灰霉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田间药剂防治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雪艳 蒋晶晶 +3 位作者 杜蕙 陈爱昌 张敏敏 漆永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9-357,共9页
为探明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茎基部和根部灰霉病的病原菌,本文于2019—2021年春季对甘肃陇西县采集的黄芩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运用形态学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为探明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茎基部和根部灰霉病的病原菌,本文于2019—2021年春季对甘肃陇西县采集的黄芩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运用形态学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3PDH)、热激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和RNA聚合酶亚基II(Th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of the nuclear RNA polymerase enzyme II,RPB2)多基因方法鉴定,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进行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引起黄芩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春季发病时表现为地上部分枯死不发芽,靠近地表的根表面呈暗绿色水渍状,随后地下根木质部变软呈黄褐色腐烂,病健交界明显;室内毒力测定表明,97%咯菌腈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作用最强,EC50为0.0192 mg·L^(-1),其次为98%啶酰菌胺和97%腐霉利,EC50分别为1.2480和1.7585 mg·L^(-1);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20%咯菌腈SC对黄芩灰霉病的防效最高,达76.07%。上述研究为黄芩灰霉病病害诊断和田间药剂防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灰霉病 灰葡萄孢 毒力测定 药剂防治
下载PDF
猕猴桃灰霉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诚 蒋军喜 +3 位作者 赵尚高 李帮明 余强 涂贵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52,共5页
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的同源性分析,确定江西奉新猕猴桃灰霉病的病原菌为Botry-tis cinerea(有性态Botryotinia fuckeliana),该病菌在5~30℃的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且该病菌只能通过伤口接种引起猕猴桃发病.... 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的同源性分析,确定江西奉新猕猴桃灰霉病的病原菌为Botry-tis cinerea(有性态Botryotinia fuckeliana),该病菌在5~30℃的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且该病菌只能通过伤口接种引起猕猴桃发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毒力大小,结果表明,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氟硅唑乳油、异菌脲悬浮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戊唑醇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乳油对其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s0值分别为0.118 0、0.288 6、0.355 2、1.541 8、1.760 2和1.778 4 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灰霉病 botrytis cinerea 毒力测定
下载PDF
广西三七灰霉病流行规律及药剂筛选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妮 陈乾平 +3 位作者 冯世鑫 韦树根 缪剑华 宋利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12-1719,共8页
对广西三七灰霉病的典型病斑进行分离培养、致病性检测,通过形态学观察并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研究了温湿度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病害的病程和病斑显症率,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年限三... 对广西三七灰霉病的典型病斑进行分离培养、致病性检测,通过形态学观察并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研究了温湿度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病害的病程和病斑显症率,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生长年限三七灰霉病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最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三七灰霉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孢子萌发需要高湿度,低于100%湿度不萌发;不同季节、不同生长年限三七的病程为5~13 d,病斑在田间的持续显症期为6 d;三七灰霉病在三七生长期都能发生,10~11月份为发生高峰期,其中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发病严重度顺序为旱地>坡地>林下,不同生长年限下的顺序为3年生三七>2年生三七>1年生三七;咯菌腈、嘧菌环胺与嘧菌酯、氟硅唑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灰霉病 灰葡萄孢 发生规律 药剂筛选
下载PDF
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丽 周增强 侯珲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114,共3页
以"甜查理"草莓为试材,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2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毒力试验中,50g·L^(-1)己唑醇SC的毒力最强,EC_(50)值为0.051 9mg·L^(-1)... 以"甜查理"草莓为试材,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2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毒力试验中,50g·L^(-1)己唑醇SC的毒力最强,EC_(50)值为0.051 9mg·L^(-1);500g·L^(-1)异菌脲SC、430g·L^(-1)戊唑醇SC和400g·L^(-1)氟硅唑EC对草莓灰霉病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田间试验中,50g·L^(-1)己唑醇SC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81.57%~85.42%;500g·L^(-1)异菌脲SC、430g·L^(-1)戊唑醇SC和400g·L^(-1)氟硅唑EC对草莓灰霉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均在74%以上;10%多抗霉素WP和3%中生菌素WP对草莓灰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能达到6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草莓灰霉病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下载PDF
4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及复配试验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丽 周增强 侯珲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0期40-43,共4页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药剂,为葡萄灰霉病的防治和复配制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嘧菌环胺和啶酰菌胺4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并研究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的复配效果。毒...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药剂,为葡萄灰霉病的防治和复配制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嘧菌环胺和啶酰菌胺4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并研究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的复配效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咯菌腈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0.0845 mg/L;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值分别为3.6023、5.6300 mg/L;啶酰菌胺的抑制作用最低,EC50值为68.2860 mg/L。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5种混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0.3483、0.5291、0.5741、1.8751、3.9185 mg/L,共毒系数(CTC)分别是397.50、166.64、28.75、4.85、2.24。配比为1:25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CTC)为39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葡萄灰霉病 毒力测定 联合毒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