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potranspi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Lowland Dry Evergreen Forest in Central Cambodia Examined Using a Multilayer Model
1
作者 Tatsuhiko NOBUHIRO Akira SHIMIZU +6 位作者 Katsunori TANAKA Koji TAMAI Naoki KABEYA Eriko ITO Takanori SHIMIZU Makoto ARAKI Sophal CHANN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09年第5期325-335,共11页
Development pressure has led to serious deforestation on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Particularly rapid defor-estation has occurred in easily accessible lowland areas, and it is thus important to accumulate knowledge abo... Development pressure has led to serious deforestation on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Particularly rapid defor-estation has occurred in easily accessible lowland areas, and it is thus important to accumulate knowledge about these forests immediately. We measured evapotranspiration rates for a lowland dry evergreen forest in Kampong Thom Province, central Cambodia, using the energy balance Bowen ratio (EBBR) method based on meteorological data collected from a 60-m-high observation tower. Daily evapotranspiration was higher during the dry season than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of the Asian monsoon climate.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evapotranspiration generally corresponded to the seasonal difference in the vapor pressure deficit. A multi-layer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evapotranspiration. The multilayer model also reproduced the larger evapotranspiration rate in the dry season than in the rainy season. However, observed values substantially exceeded model-calculated results during certain period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ry season and in the late dry season. Moreover,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the model tended to overestimate evapotranspir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observed and simulated values may have been caused by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piration in the lowland dry evergreen forest that were not considered in the model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bodia Energy Balance bowen ratio method EVAPOTRANSPIratioN LOWLAND DRY EVERGREEN Forest MULTILAYERED Model
下载PDF
湿热地区城市静态水体能量分配特征研究--以广州荔湾湖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姚灵烨 许亘昱 赵立华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6期9-14,共6页
城市水体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被视为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工具。研究水体的能量分配特征是认识和把握水体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的关键。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量化方法和充分的数据支撑,水体的能量分配,即水体与周边环... 城市水体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被视为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工具。研究水体的能量分配特征是认识和把握水体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的关键。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量化方法和充分的数据支撑,水体的能量分配,即水体与周边环境能量交换的物理过程,尚未完全明晰。基于能量平衡理论,以广州荔湾湖为例,通过冬、夏两季的连续系统观测,得到湿热地区城市湖泊各能量分项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一、辐射通量在湖泊的能量平衡中具有双重作用,在白天短波辐射是主要能量输入源,在夜间长波辐射冷却是重要的散热形式;二、各能量分项受天气条件的影响不同,晴朗少云的“理想”天中净辐射通量Q*和潜热通量QE显著大于雨天和阴天多云等其他天气条件,而显热通量QH在这三种天气条件下的差异较小;三、季节对湖泊能量分配有显著影响,在高温高湿的夏季,蓄热通量Qs的平均日累计占比最大,即大部分净辐射分配给了蓄热;在凉爽干燥的冬季,QE占比最大,即大部分能量输入转化为了潜热。可为考察城市静态水体能量分配特征提供研究方法参考,并为认识和把握水体的气候调节效应提供湿热地区的数据支撑,进而推进基于蓝色基础设施的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能量平衡 波文比法 湿热地区
下载PDF
2017-2019年宁夏兰山骄子葡萄园日蒸散发观测数据集
3
作者 熊育久 林晓雨 +1 位作者 冯房观 张清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435-442,共8页
葡萄是重要经济作物,准确掌握葡萄逐日蒸散发变化特征,对研究葡萄各生育期耗水规律尤为重要,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农业节水的关键。但国内葡萄蒸散发日数据相对匮乏。本数据集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与高频温度法,在宁夏银川市郊的兰山骄... 葡萄是重要经济作物,准确掌握葡萄逐日蒸散发变化特征,对研究葡萄各生育期耗水规律尤为重要,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农业节水的关键。但国内葡萄蒸散发日数据相对匮乏。本数据集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与高频温度法,在宁夏银川市郊的兰山骄子葡萄园开展定位观测实验,获得同一观测点的两套日蒸散发数据,覆盖2017–2019年。本数据集在研制过程中剔除了波文比异常值影响,对逐日蒸散发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估,可望为研究葡萄园等高异质地表的蒸散发提供精准数据支持,为区域农业水资源管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蒸散发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高频温度法 葡萄
下载PDF
湍流通量计算方法和误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鹏飞 刘树华 +5 位作者 胡非 吕世华 刘和平 张宇 陈国兴 梁福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7-500,共14页
近地层的风、温、湿梯度以及辐射和土壤热通量资料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被广泛地用于计算陆-气感热、潜热通量。然而,不同的计算方法之间存在一些差异,随意的选用可能会造成计算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文中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 近地层的风、温、湿梯度以及辐射和土壤热通量资料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被广泛地用于计算陆-气感热、潜热通量。然而,不同的计算方法之间存在一些差异,随意的选用可能会造成计算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文中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的2005年6月甘肃金塔绿洲中部观测资料,在分析了观测期间近地层微气象特征的基础上,对鲍恩比法、空气动力学法(包含两种不同计算方案)和变分法计算的绿洲农田下垫面的湍流通量进行了比较,并通过敏感性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了不同方法间计算结果的差异和误差的来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计算的湍流通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鲍恩比法从理论上满足能量平衡关系,但在昼夜交替和夜晚时出现了计算不稳定现象,因此在这些时段不适用。变分法避免了鲍恩比法计算夜间湍流通量的不稳定性,而且二者计算的白天湍流通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变分法由于加入了辐射和土壤热通量信息,明显改善了空气动力学法白天的能量平衡状况;变分法计算得到的潜热通量对辐射和微气象条件有较为合理的响应;对数据误差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鲍恩比法和空气动力学法应用于绿洲下垫面上对观测误差较为敏感,而变分法相对比较稳定。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鲍恩比法在-2<β<0的范围内由于方法本身局限而适用性较差;而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和误差来源于所应用的相似性函数。因而与鲍恩比法和空气动力学法计算的湍流通量值相比较,变分法的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和稳定,在绿洲下垫面有较好的适用性。该文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这些方法的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湍流通量 鲍恩比法 空气动力学法 变分法
下载PDF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能量平衡和蒸散 被引量:15
5
作者 颜廷武 尤文忠 +3 位作者 张慧东 魏文俊 王睿照 赵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79,共8页
基于辽宁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12年森林内、外微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ERB)研究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能量平衡组分及蒸散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全年获得净辐射能量(Rn)为1.63×109J/m2,其中生长季Rn... 基于辽宁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12年森林内、外微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ERB)研究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能量平衡组分及蒸散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全年获得净辐射能量(Rn)为1.63×109J/m2,其中生长季Rn占全年的71%。Rn月均值呈单峰状季节变化;5月份Rn最大,达101.73 W/m2;12月份最小,仅为-2.38 W/m2。Rn在晴朗天气的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前后,Rn在日出后0.5 h至日落前1.5 h为正值,其它时间为负值。潜热通量(LE)、感热通量(H)在晴朗天气呈单峰型日变化规律。LE呈单峰型季节变化,7月份最大。H呈双峰型季节变化,峰值在4月份,次峰值在9月份。波文比(β)近似呈"U"字型季节变化,非生长季β均值为1.50,即H占有效能量的60%,生长季β均值为0.43,即LE占有效能量的70%。生长季土壤热通量(G)为能量支出项,约占有效能量的2.5%,晴朗天气呈单峰型日变化。非生长季G为能量收入项,约占有效能量的6.8%,1月份几乎没有日变化。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全年蒸散(E)总量为541.8 mm,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3%,蒸散耗水是该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水分支出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波文比 能量平衡 蒸散
下载PDF
不同下垫面湍流通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树华 茅宇豪 +5 位作者 胡非 张称意 刘立超 梁福明 辛国君 王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629,共14页
本文利用1990~1994年在中国内蒙古奈曼市半干旱地区沙丘和植被区下垫面观测的微气象数据,采用变分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和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了7种下垫面(沙丘、草原、四种放牧强度的草地、玉米田)的湍流通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本文利用1990~1994年在中国内蒙古奈曼市半干旱地区沙丘和植被区下垫面观测的微气象数据,采用变分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和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了7种下垫面(沙丘、草原、四种放牧强度的草地、玉米田)的湍流通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沙丘和重度放牧草地外,三种方法计算的湍流通量在大多数时刻是比较一致的,相关性较高,能量闭合程度也较好.在用于计算植被相对茂盛下垫面的湍流通量时,变分法得到的结果更好一些.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地表生物量、覆盖率和植被高度相应减少,潜热和动量通量相应减小,而感热通量增大.草地等植被茂盛的下垫面能够增加垂直方向的动量输送,增加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减小风速,阻止地表沙粒的运动和沙丘的起伏,对防止沙漠化能起到较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法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空气动力学法 不同下垫面 湍流通量
下载PDF
涡动相关法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测算森林蒸散的比较研究——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例 被引量:33
7
作者 吴家兵 关德新 +2 位作者 张弥 韩士杰 金昌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45-1249,共5页
分别采用涡动相关法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法)测算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2年9、10月的森林蒸散量。结果表明,9月,涡动相关法与BREB法测算的森林蒸散量分别为83.1和87.9 mm,后者相对于前者的误差不到6%,且两者日蒸散量有较好的相关性(... 分别采用涡动相关法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法)测算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2年9、10月的森林蒸散量。结果表明,9月,涡动相关法与BREB法测算的森林蒸散量分别为83.1和87.9 mm,后者相对于前者的误差不到6%,且两者日蒸散量有较好的相关性(0.78),表明涡动相关法与BREB法在森林蒸散研究中有很好的一致性。10月,随着秋季落叶,林内水汽压梯度减小。涡动相关法测算的森林蒸散量为42.5 mm,BREB法测算的结果为49.1 mm,后者相对于前者的误差达到了16%,两者日蒸散量相关系数为0.53。在水汽压梯度较小时,BREB法会产生较大误差。9月中上旬,森林主要热量消耗是用于蒸散,约占辐射平衡量的71%;落叶后,森林主要热量消耗变为森林-大气间的感热交换,蒸散耗热只占辐射平衡量的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涡动相关法 波文比
下载PDF
干旱区人工绿洲间作农田蒸散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吴锦奎 丁永建 +2 位作者 王根绪 山崎佑介 田隆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20,共5页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春小麦和夏玉米间作农田能水平衡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作物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春小麦和夏玉米间作农田能水平衡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作物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得到的间作作物蒸散量为688mm,日均3.4mm/d,用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得到的作物蒸散量为666mm,日均3.3mm/d,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蒸散量总值差别小。同期,水文平衡法计算结果为733mm。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所得结果的分析表明,试验地在不同生长阶段,ET变化剧烈,生长初期、中期、末期分别为1.19、4.41和2.58mm/d,其蒸散量分别占全年蒸散总量的7.79%、78.73%和13.48%。ET月变化显示,3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4月和5月剧烈增加;6月达到最大;此后的7月和8月降低,但仍维持在一个高水平;9月,随着作物进入生长末期,蒸散急剧减小。对ET日内变化分析可知,作物蒸散开始于早晨7:00~8:00,在14:00左右达到最大,19:00~20:00趋于0mm/d。不同生长阶段蒸散强度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间作作物 波文比能量能量法 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 绿洲
下载PDF
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地表能量通量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闫人华 熊黑钢 陈肖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0-1358,共9页
利用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的小气候实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地表能量及其能量分配日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潜热与其它地表能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晴天各地表能量分量曲线呈"单峰型",阴天表现为峰谷... 利用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的小气候实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地表能量及其能量分配日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潜热与其它地表能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晴天各地表能量分量曲线呈"单峰型",阴天表现为峰谷频繁交替的"多峰型",雨天则显示为"偏峰型"。由于该区以晴天为主,阴雨天气发生频率少,平均情况下的各能量曲线变化与晴天基本一致。任何天气条件下能量传输均以潜热(LE)为主,其次为感热(H)和土壤热通量(G)。观测期内LE/Rn平均值介于沙漠和绿洲之间,很好地在能量分配上体现出自身的过渡性。各种天气条件下能量分配的日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白天均以潜热为主,夜间则有所不同。LE/Rn、H/Rn、G/Rn曲线白天变化平稳,夜间持续波动,日出和日落前后波动最为剧烈。其中,日出时刻以LE/Rn和G/Rn曲线波动最为强烈,且两者峰谷互补。因辐射强度和日照时数的不同,不同天气条件下曲线早、晚剧烈变化开始时间也有所差别。晴天、平均、阴天(8:00—18:00)波文比依次减小,且均小于1,表明它们在白天能量分配均以潜热为主。而雨天波文比则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整体呈上升趋势。LE与Rn、H、G相关性程度均表现为:晴天与平均相当,阴天次之,雨天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能量 绿洲-荒漠过渡带 波文比法 能量分配
下载PDF
表层有效土壤水分参数化及冠层下土面蒸发模拟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川 闫浩芳 +2 位作者 大上博基 史海滨 王国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通过观测田间微气象数据、土壤表层水分变化状况及荞麦作物冠层下土面蒸发等资料,引进一个表面体积含水率的函数,构建了基于表层有效土壤水分的土壤蒸发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土面蒸发的2个过程:水蒸气从土壤孔隙中扩散到地表面及水蒸气由... 通过观测田间微气象数据、土壤表层水分变化状况及荞麦作物冠层下土面蒸发等资料,引进一个表面体积含水率的函数,构建了基于表层有效土壤水分的土壤蒸发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土面蒸发的2个过程:水蒸气从土壤孔隙中扩散到地表面及水蒸气由地表面传输到大气中。模型中表层有效土壤水分参数不仅取决于表层土壤含水状况,而且受风速影响。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及微型蒸发器观测荞麦地实际蒸腾蒸发量及冠层下土面蒸发的变化规律,并验证模型精度。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可以成功预测冠层下土面蒸发,其平均相对误差为13.5%。该研究对于实现土壤蒸发及作物蒸腾的分离估算,减少无效水分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蒸发 蒸散发 微型蒸发器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下载PDF
旱作春小麦蒸散量测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兴国 杨启国 +1 位作者 柯晓新 张旭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1-656,共6页
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和蒸渗计对农田蒸散量进行了为期3a的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两者测算的农田蒸散量平均偏差为20%,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计算值大于蒸渗计实测值,基本满足精度要求;无感热平流时两种方法所得蒸散量... 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和蒸渗计对农田蒸散量进行了为期3a的对比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两者测算的农田蒸散量平均偏差为20%,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计算值大于蒸渗计实测值,基本满足精度要求;无感热平流时两种方法所得蒸散量相关性较有感热平流时的好;在平流逆温状态下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的计算误差大于非平流状态下的计算误差;由于蒸渗计隔断了与周围农田的水热交换,导致了蒸渗计测量的蒸散量较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的计算值偏低,其偏差大小需要进一步试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春小麦 波文比—能量平衡 蒸渗计
下载PDF
白洋淀水陆不均匀地区能量平衡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熙明 胡非 +1 位作者 姜金华 甄灿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11-1418,共8页
应用2005年9月在河北白洋淀地区进行的大气边界层综合观测实验资料,对水陆不均匀地表条件下的白洋淀地区陆地的能量平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区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涡动相关法得到的感热、潜热之和仅为有效能的75%,其... 应用2005年9月在河北白洋淀地区进行的大气边界层综合观测实验资料,对水陆不均匀地表条件下的白洋淀地区陆地的能量平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区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涡动相关法得到的感热、潜热之和仅为有效能的75%,其中涡动相关法得到的潜热通量为Bowen比法得到的潜热通量的70%,而涡动相关法得到的感热通量为Bowen比法得到的感热通量的77%。(2)地表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随着净辐射的变化而变化。但潜热通量明显比感热通量大,净辐射主要消耗于地表的水汽蒸发。(3)该地区白天的Bowen比平均在-0.4~0.4之间,总体平均为0.131。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有明显的日变化,午后15:00以后近地面层会出现逆温,Bowen比变为负值。(4)能量闭合程度有一定的日变化,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地表 能量平衡 bowen 涡动相关
下载PDF
利用变分法计算西北典型干旱区地表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任宏利 王澄海 +1 位作者 邱崇践 董文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9-277,共9页
利用 2 0 0 0年 5~ 6月在敦煌进行的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试验加强期的观测资料 ,采用变分法计算了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的地表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 ,并与Bowen比能量平衡方法 (简称BREB法 )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变分法由于同时应用... 利用 2 0 0 0年 5~ 6月在敦煌进行的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试验加强期的观测资料 ,采用变分法计算了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的地表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 ,并与Bowen比能量平衡方法 (简称BREB法 )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变分法由于同时应用了地表能量平衡方程和相似性廓线方程 ,充分利用了边界层观测资料的信息 ,避免了BREB法中出现在Bowen比接近于 - 1时产生的计算不稳定和虚假的峰值 ,使计算的通量结果更趋合理和稳定。同时也计算了动量和感热的总体输送系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法 干旱 地表通量 地表能量平衡方程 相似性廓线方程 感热 潜热 输送系数
下载PDF
盘锦芦苇湿地水热通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何奇瑾 周广胜 +1 位作者 周莉 王云龙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4期35-41,共7页
利用2005年7月盘锦芦苇湿地生长旺季的小气候梯度系统30 min观测资料和开放式涡动相关系统10Hz原始观测资料,比较并分析了廓线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与涡动相关法计算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结果表明:廓线法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计... 利用2005年7月盘锦芦苇湿地生长旺季的小气候梯度系统30 min观测资料和开放式涡动相关系统10Hz原始观测资料,比较并分析了廓线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与涡动相关法计算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结果表明:廓线法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计算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与涡动相关法得到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是涡动相关法存在能量不平衡。分析盘锦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的日变化发现,能量平衡各分量基本上以正午为中心,呈倒“U”型分布。用波文比法计算得到的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日感热通量最大值为164.25 W.m-2,日潜热通量最大值为294.18 W.m-2。降雨之后,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都有所增加,尤其是潜热通量增加显著,且峰值出现时间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湿地 微气象 水热通量 廓线法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涡动相关法
下载PDF
干旱区制种玉米农田蒸散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锦奎 丁永建 +2 位作者 王根绪 山崎佑介 窩田隆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制种玉米农田蒸散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制种玉米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利用波...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制种玉米农田蒸散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制种玉米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得到的蒸散量为513.2 mm,日均3.2 mm/d,用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得到的作物蒸散量为486.2 mm,日均3.1 mm/d,2种计算方法得到的蒸散量总值差别小。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所得结果的分析表明,试验地在不同生长阶段,ET变化剧烈,生长初期、发育期、中期、末期分别为2.3、2.9、4.1和3.0 mm/d,其蒸散量分别约占全年蒸散总量的13%、22%、50%和16%。ET月变化显示,4月和5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平均为2.1-2.3 mm/d;6月剧烈增加到3.6 mm/d;7月达到最大,平均为4.6mm/d;8月蒸散有所降低,为3.3 mm/d;9月,随着作物进入生长末期,蒸散急剧减小到2.8 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制种玉米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 干旱区
下载PDF
农田N_2O通量测定方法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俊 于沪宁 +1 位作者 于强 谢贤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77-385,共9页
采用空气动力学方法、波文比 /能量平衡法及密闭箱法结合气相色谱分析对农田N2 O通量进行了测定。在夏天和秋天观测前的 1~ 2周 ,148和 10 9kgNhm-2 肥料被分别施入夏玉米田和冬小麦田。实验表明 :空气动力学法与波文比 /能量平衡法测... 采用空气动力学方法、波文比 /能量平衡法及密闭箱法结合气相色谱分析对农田N2 O通量进行了测定。在夏天和秋天观测前的 1~ 2周 ,148和 10 9kgNhm-2 肥料被分别施入夏玉米田和冬小麦田。实验表明 :空气动力学法与波文比 /能量平衡法测定的N2 O通量在冬小麦田较为接近 ,在夏玉米田则相差较大。夏玉米冠层上方温湿梯度的细微变化可导致能量平衡法计算的N2 O通量发生较大离散 ,从而与空气动力学法的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偏差。观测期间 ,微气象法和密闭箱法测定的农田N2 O日平均通量在夏玉米田分别为 18± 37和 8± 5ngNm-2 ·s-1;在冬小麦田分别为 43± 2 1和 6± 1ngNm-2 ·s-1。微气象法测定的农田N2 O通量高于密闭箱法的观测值 ,由此推测作物冠层可释放N2O ,其机制可能是土壤中生成的N2 O被作物的蒸腾液流输送到大气中。微气象法和密闭箱法测定的N2 O通量间的差异在冬小麦田大于夏玉米田 ,表明冬小麦释放N2 O的量大于夏玉米。这可能是冬小麦根系分布较夏玉米深的缘故。采用密闭箱法观测时 ,箱内气温发生变化 ,半小时内最高可增加10℃ ,因地温变化小 ,其对土壤中N2 O的生成并无显著影响。由于密闭箱法观测忽略或低估了植物释放的N2 O ,且箱内的边界层阻力可能高于箱外 ,其测定的地表N2 O通量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通量 空气动力学方法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密闭箱法 冬小麦 夏玉米 边界层阻力 一氧化二氮
下载PDF
绿洲荒漠交界处波文比能量平衡法适用性的气候学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黄妙芬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对广泛使用的计算蒸散和显热通量的气候学方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在绿洲荒漠交界处的适用性从气候学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波文化一能量平衡法在干旱区绿洲的平衡层内是适用的 ,在平衡层外及荒漠上空却失效。因而 ,应用波文比能... 对广泛使用的计算蒸散和显热通量的气候学方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在绿洲荒漠交界处的适用性从气候学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波文化一能量平衡法在干旱区绿洲的平衡层内是适用的 ,在平衡层外及荒漠上空却失效。因而 ,应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估算绿洲上的蒸发与显热时 ,测点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气候学 绿洲 荒漠 蒸发 显热
下载PDF
三江平原寒地稻田蒸散量估算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聂晓 王毅勇 刘兴土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2525-2528,共4页
基于非称重式蒸渗仪测定的寒地稻田实际蒸散量,探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和Penman-Monteith参考作物蒸散-作物系数法(PM-Kc模型)在寒地稻田蒸散量计算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估算的蒸散量较实测蒸散量偏低9.1%,但总体有较好... 基于非称重式蒸渗仪测定的寒地稻田实际蒸散量,探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和Penman-Monteith参考作物蒸散-作物系数法(PM-Kc模型)在寒地稻田蒸散量计算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估算的蒸散量较实测蒸散量偏低9.1%,但总体有较好的相关性(R2=0.87);校正后的PM-Kc模型低估了水稻生长中期和后期的累积ET,但其相对误差均小于10%,而生长初期,PM-Kc模型得到的累积ET比实测的累积ET_a高19.34%,以生长初期为例进一步分析PM-Kc模型与实际蒸散ET_a的关系,展现了随着间隔日数的增加,RMSE、MAE有降低的趋势,一致性系数d有提高的趋势,PM-Kc模型得到的7日平均模拟实际蒸散与实测蒸散数据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稻田 蒸散 估算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Penman-Monteith参考作物蒸散-作物系数法
下载PDF
农田水分蒸散计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树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94-604,共11页
本文采用波文比法;能量平衡法;空气动力学法和蒙蒂斯综合法计算了农田水分散失。并进行了比较。波文比在-0.4<β<0.4范围内,结果清楚地表明:(1)空气动力学方法的计算结果比波文比方法所得结果有偏小趋势(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中假设... 本文采用波文比法;能量平衡法;空气动力学法和蒙蒂斯综合法计算了农田水分散失。并进行了比较。波文比在-0.4<β<0.4范围内,结果清楚地表明:(1)空气动力学方法的计算结果比波文比方法所得结果有偏小趋势(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中假设Kh/Kw=1);(2)能量平衡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波文法的计算结果吻合的相当好,并且能量平衡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不用观测湿度梯度,(3)蒙蒂斯综合法的计算结果与波文比法的结果也比较一致。文中就各种方法的误差也做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水分 蒸散 波文比法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作春玉米农田能量交换变化研究
20
作者 郭家选 李巧珍 李玉中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旱作春玉米蒸散耗热的变化规律,采用涡度相关技术监测并分析黄土高原东部常规旱作春玉米农田能量交换传输特征。结果表明,非降雨天气情况下,逐日正午(12:00—14:00)时间段内旱作春玉米农田能量平衡比值主要介于0.75~1.0范围内... 为了研究旱作春玉米蒸散耗热的变化规律,采用涡度相关技术监测并分析黄土高原东部常规旱作春玉米农田能量交换传输特征。结果表明,非降雨天气情况下,逐日正午(12:00—14:00)时间段内旱作春玉米农田能量平衡比值主要介于0.75~1.0范围内,整个生育期内波文比值呈"L"型变化趋势,春玉米苗期波文比值最高,阶段平均值为4.85±1.42;蒸发比值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在降水较多的8月蒸发比值较高,平均值为0.55±0.06;全生育期内波文比值和蒸发比值平均值分别为1.78±1.71和0.40±0.18。旱作农田生态系统地表获取的可供能量有40%左右用于蒸散耗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春玉米 波文比值 蒸发比值 涡度相关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