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o energy balance closure approaches: applications and comparisons over an oasis-desert ecotone 被引量:7
1
作者 PAN Xin LIU Yuanbo +1 位作者 FAN Xingwang GAN Guoji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51-64,共14页
Studies of energy balance that rely on eddy covariance(EC) are always challenged by energy balance closure, 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underestimations of latent heat flux(LE) and sensible heat flux(Hs). The ... Studies of energy balance that rely on eddy covariance(EC) are always challenged by energy balance closure, 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underestimations of latent heat flux(LE) and sensible heat flux(Hs). The Bowen ratio(BR) and energy balance residual(ER) approaches are two widely-used methods to correct the LE.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those two approaches in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is essential to accurately correcting the LE and thus improving the EC experiments. In this study, two energy balance approaches(i.e., BR and ER) were compared to correct the LE measured at six EC sites(i.e., three vegetated, one mixed and two non-vegetated sites) in an oasis-desert ecotone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China. The influence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those two approaches were also quantitatively assessed.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verage energy closure ratio((LE+Hs)/(Rn–Gs); where Rn is the surface net radiation and Gs is the surface soil heat flux) was approximately close to 1.0 at wetland, maize and village sites, but far from 1.0 at orchard, Gobi and desert sites, indicating a significant energy imbalance at those three latter sites. After the corrections of BR and ER approaches that took into account of soil heat storage, the corrected LE was considerably larger than the EC-measured LE at five of six EC sites with an exception at Gobi site. The BR and ER approaches yielded approximately similar corrected LE at vegetated and mixed sites, but they generated dissimilar results at non-vegetated sites, especially at non-vegetated sites with low relative humidity, strong wind, and large surface-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ur findings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applicability of BR and ER approaches to correcting EC-based LE measurements in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We recommend that the BR-corrected and ER-corrected LE could be seriously reconsidered as validation references in dry and windy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balance closure eddy covariance bowen ratio-energy balance approach energy balance residualapproach Heihe River Basin
下载PDF
Study on the Micrometeo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ergy Balance of Winter Wheat Canopy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笑 李永秀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9期81-86,共6页
[Objective] The micrometeorology features and energy balance of winter wheat canopy were studied.[Method] By means of micrometeorological data of winter wheat canopy at booting stage,heading and flowering stage,fillin... [Objective] The micrometeorology features and energy balance of winter wheat canopy were studied.[Method] By means of micrometeorological data of winter wheat canopy at booting stage,heading and flowering stage,filling stage and mature stage and the data from loc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law of micrometeorology features of winter wheat canopy were researched,and the dai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energy balance were further analyzed.[Result] The daily variation of winter wheat canopy temperature and air temperature showed sinusoidal trend,and air temperature changed with height,while temperature was highest at heading and flowering stage.The daily variation of humidity also showed sinusoidal trend,and humidity was highest and saturation deficit was lowest in the middle of canopy,while the maximum humidity appeared at heading and flowering stage.In addition,the daily variation of wind speed in the upper canopy showed single peak trend.There was obvious daily varia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energy balance in winter wheat field,and the daily variation of net radiation also showed single peak trend,while sensible heat flux was highest at filling stage and lowest at heading and flowering stage,and latent heat flux was highest at heading and flowering stage and lowest at booting stage.[Conclusion] Our study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stud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yield and quality of winter w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wheat CANOPY MICROMETEOROLOGY Energy balance bowen ratio China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沙丘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特征及影响驱动因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思敏 郝丽娜 +5 位作者 童新 贾天宇 张亦然 马扩 伦硕 刘廷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052,共12页
以科尔沁沙地的典型沙丘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动相关系统(EC)持续监测沙丘生态系统2013~2022年的表面能量通量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法(OLS)和表面能量平衡比率(EBR)两个指标评估能量平衡闭合度,对沙丘生态系统生长季(4~10月)能... 以科尔沁沙地的典型沙丘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动相关系统(EC)持续监测沙丘生态系统2013~2022年的表面能量通量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法(OLS)和表面能量平衡比率(EBR)两个指标评估能量平衡闭合度,对沙丘生态系统生长季(4~10月)能量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年际变化进行分析,并计算波文比(β)和能量平衡比,探讨了影响潜热通量(LE)、感热通量(H)和土壤热通量(G)变化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多年平均年净辐射(R_(g))为1592.77MJ/m^(2),其中H、LE和G分别为614.60,636.22和117.76MJ/m^(2),科尔沁沙地沙丘生态系统年能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潜热通量,占总能量的40%.β日动态曲线呈单峰变化,波动相对较平缓.各年年均表面能量平衡比率(EBR)介于0.75~0.90之间,多年年均EBR为0.87,说明能量平衡闭合度的残差为13%.研究表明饱和水汽压差(VPD)是影响能量通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空气温度(T_a)和土壤温度(T_s),均与能量通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植被对能量通量的影响表现在LE与叶面积指数(LAI)呈正相关,而H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涡动相关系统 水热通量 波文比 能量平衡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巨菌草地表能量交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凤山 白妮妮 +7 位作者 林占熺 林冬梅 王子怡 丁凰文 吴宗楠 张雅婷 杨谨宁 王培丹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3-390,共8页
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研究了巨菌草生长过程入射太阳辐射(Rd)、反射太阳辐射(Ru)、净辐射(Rn)、潜热(LH)、显热(SH)、土壤热通量(G)和波文比(β)等的变化动态;通过耦合系数(Ω)评价地表能量通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地表通量异常值插... 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研究了巨菌草生长过程入射太阳辐射(Rd)、反射太阳辐射(Ru)、净辐射(Rn)、潜热(LH)、显热(SH)、土壤热通量(G)和波文比(β)等的变化动态;通过耦合系数(Ω)评价地表能量通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地表通量异常值插值方法的判断标准,确定β异常值为-2.00~-0.50.结果表明:采用随机森林插值方法可获得质量良好的通量数据.生育期Rd、Ru、Rn、LH、SH、G、β和Ω的平均值分别为185.99 W·m^(-2)、72.56 W·m^(-2)、111.35 W·m^(-2)、82.94 W·m^(-2)、31.26 W·m^(-2)、-2.72 W·m^(-2)、0.38和0.6,Rd是季节尺度上其他参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LH和SH同时受到冠层导度(gc)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等因素的影响.晴天Rn、LH和SH较高,阴天Rn、LH和SH较低.晴天和阴天的β由gc和Rn决定,生育早期具有低gc和高Rn的特征,晴天的β大于阴天;生育盛期具有高gc和低Rn的特征,晴天的β低于阴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地表能量平衡 波文比 潜热比例
下载PDF
基于波文比系统的巨菌草蒸散发过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凤山 白妮妮 +3 位作者 林占熺 林冬梅 王培丹 苏德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8-264,共7页
基于波文比系统研究了巨菌草生育盛期的蒸散发(ET)动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波文比趋于-1时的不同异常值判定范围显著影响潜热和显热通量,使用预测均值匹配和随机森林两种方法对异常值进行插补均可得到有效的完整序列.净辐射、潜热通量... 基于波文比系统研究了巨菌草生育盛期的蒸散发(ET)动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波文比趋于-1时的不同异常值判定范围显著影响潜热和显热通量,使用预测均值匹配和随机森林两种方法对异常值进行插补均可得到有效的完整序列.净辐射、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1.35、81.55、32.28和-2.72 W·m^(-2).ET日均值为-0.12~5.31 mm,平均值为2.88 mm.ET小时动态均为单峰变化过程,晴天和阴天条件下的峰值分别为0.6和0.3 mm.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的巨菌草ET气象影响因素可以解释95%的变化.巨菌草生育盛期的作物系数为1.67,解释率为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波文比 能量平衡 巨菌草
下载PDF
湿热地区城市静态水体能量分配特征研究--以广州荔湾湖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姚灵烨 许亘昱 赵立华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6期9-14,共6页
城市水体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被视为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工具。研究水体的能量分配特征是认识和把握水体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的关键。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量化方法和充分的数据支撑,水体的能量分配,即水体与周边环... 城市水体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被视为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工具。研究水体的能量分配特征是认识和把握水体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的关键。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量化方法和充分的数据支撑,水体的能量分配,即水体与周边环境能量交换的物理过程,尚未完全明晰。基于能量平衡理论,以广州荔湾湖为例,通过冬、夏两季的连续系统观测,得到湿热地区城市湖泊各能量分项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一、辐射通量在湖泊的能量平衡中具有双重作用,在白天短波辐射是主要能量输入源,在夜间长波辐射冷却是重要的散热形式;二、各能量分项受天气条件的影响不同,晴朗少云的“理想”天中净辐射通量Q*和潜热通量QE显著大于雨天和阴天多云等其他天气条件,而显热通量QH在这三种天气条件下的差异较小;三、季节对湖泊能量分配有显著影响,在高温高湿的夏季,蓄热通量Qs的平均日累计占比最大,即大部分净辐射分配给了蓄热;在凉爽干燥的冬季,QE占比最大,即大部分能量输入转化为了潜热。可为考察城市静态水体能量分配特征提供研究方法参考,并为认识和把握水体的气候调节效应提供湿热地区的数据支撑,进而推进基于蓝色基础设施的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能量平衡 波文比法 湿热地区
下载PDF
2017-2019年宁夏兰山骄子葡萄园日蒸散发观测数据集
7
作者 熊育久 林晓雨 +1 位作者 冯房观 张清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435-442,共8页
葡萄是重要经济作物,准确掌握葡萄逐日蒸散发变化特征,对研究葡萄各生育期耗水规律尤为重要,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农业节水的关键。但国内葡萄蒸散发日数据相对匮乏。本数据集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与高频温度法,在宁夏银川市郊的兰山骄... 葡萄是重要经济作物,准确掌握葡萄逐日蒸散发变化特征,对研究葡萄各生育期耗水规律尤为重要,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农业节水的关键。但国内葡萄蒸散发日数据相对匮乏。本数据集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与高频温度法,在宁夏银川市郊的兰山骄子葡萄园开展定位观测实验,获得同一观测点的两套日蒸散发数据,覆盖2017–2019年。本数据集在研制过程中剔除了波文比异常值影响,对逐日蒸散发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估,可望为研究葡萄园等高异质地表的蒸散发提供精准数据支持,为区域农业水资源管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蒸散发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高频温度法 葡萄
下载PDF
鼎新戈壁下垫面近地层小气候及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季节变化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慧 胡泽勇 +1 位作者 马伟强 李栋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58-1470,共13页
利用在甘肃酒泉金塔地区进行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与数值研究”野外试验中的鼎新戈壁下垫面近地层2年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鼎新戈壁下垫面近地层小气候和能量平衡特征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鼎新戈壁地区四季的平... 利用在甘肃酒泉金塔地区进行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与数值研究”野外试验中的鼎新戈壁下垫面近地层2年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鼎新戈壁下垫面近地层小气候和能量平衡特征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鼎新戈壁地区四季的平均风速在2~6 m/s之间,没有明显的地方性风,局地环流和局地相互作用可忽略;冬季8 m向上比湿梯度垂直减小,其他季节接近等比湿分布。7月,典型晴天天气下,能量平衡各量表现出标准的日循环形态,白天感热通量峰值达到574 W/m2,地热流量峰值为101 W/m2,潜热很小,在夜间和正午时刻存在负水汽输送现象;然而降水天气下,地气之间能量传输却以潜热蒸发为主,感热很小,地热流量为负值;无论晴天和阴天,地表和浅层(5 cm和10 cm)土壤温度都表现为准正弦曲线变化;与敦煌戈壁相同,土壤温度的活动层基本在10 cm范围以内,40 cm以下地温已不存在日变化特征;降水天气下,地表和浅层土壤温度有随时间减小的趋势。能量平衡各分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感热通量季节平均的峰值在250~400 W/m2之间,在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潜热通量季节平均的最大值只有15 W/m2;地气之间能量传输全年都以感热输送为主;云和降水使夏季能量平衡各分量与晴天相比减少25%左右,这种影响程度比极端干旱的敦煌荒漠戈壁地区稍大,而小于半干旱的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另外,在这一地区干旱情况很严重,夏季的Bowen比极值达到62.4,季节平均值也高达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 小气候特征 地表能量平衡 bowen
下载PDF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能量平衡和蒸散 被引量:16
9
作者 颜廷武 尤文忠 +3 位作者 张慧东 魏文俊 王睿照 赵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79,共8页
基于辽宁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12年森林内、外微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ERB)研究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能量平衡组分及蒸散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全年获得净辐射能量(Rn)为1.63×109J/m2,其中生长季Rn... 基于辽宁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12年森林内、外微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ERB)研究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能量平衡组分及蒸散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全年获得净辐射能量(Rn)为1.63×109J/m2,其中生长季Rn占全年的71%。Rn月均值呈单峰状季节变化;5月份Rn最大,达101.73 W/m2;12月份最小,仅为-2.38 W/m2。Rn在晴朗天气的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前后,Rn在日出后0.5 h至日落前1.5 h为正值,其它时间为负值。潜热通量(LE)、感热通量(H)在晴朗天气呈单峰型日变化规律。LE呈单峰型季节变化,7月份最大。H呈双峰型季节变化,峰值在4月份,次峰值在9月份。波文比(β)近似呈"U"字型季节变化,非生长季β均值为1.50,即H占有效能量的60%,生长季β均值为0.43,即LE占有效能量的70%。生长季土壤热通量(G)为能量支出项,约占有效能量的2.5%,晴朗天气呈单峰型日变化。非生长季G为能量收入项,约占有效能量的6.8%,1月份几乎没有日变化。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全年蒸散(E)总量为541.8 mm,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3%,蒸散耗水是该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水分支出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波文比 能量平衡 蒸散
下载PDF
波文比仪与蒸渗仪测定作物蒸发蒸腾量对比 被引量:43
10
作者 强小嫚 蔡焕杰 王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7,共6页
为了更准确地估算作物蒸发蒸腾量,该文结合波文比仪和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对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估算的冬小麦蒸发蒸腾量(ETb)和蒸渗仪实测的冬小麦蒸发蒸腾量(ETl)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波文比计算值(ETb)和蒸渗仪实测值(ETl)的变化趋... 为了更准确地估算作物蒸发蒸腾量,该文结合波文比仪和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对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估算的冬小麦蒸发蒸腾量(ETb)和蒸渗仪实测的冬小麦蒸发蒸腾量(ETl)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波文比计算值(ETb)和蒸渗仪实测值(ETl)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性比较好。波文比计算值(ETb)和蒸渗仪实测值(ETl)的日变化曲线都呈单峰型,早晚小,中午大,夜间多为负值,波文比计算值的日变化比较稳定,蒸渗仪实测值的日变化比较敏感。风速较大时,蒸渗仪实测值日变化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比较明显,波文比计算值日变化受大的风速影响较小;风速较小时,波文比计算值和蒸渗仪实测值的日变化与风速呈很弱的负相关关系。波文比计算值日变化和太阳净辐射日变化的关系比较密切,蒸渗仪实测值日变化和太阳净辐射日变化的关系不是很明显。波文比计算值更能稳定地反映出冬小麦蒸发蒸腾量的日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蒸腾量 作物 大型称重式蒸渗仪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下载PDF
表层有效土壤水分参数化及冠层下土面蒸发模拟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川 闫浩芳 +2 位作者 大上博基 史海滨 王国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通过观测田间微气象数据、土壤表层水分变化状况及荞麦作物冠层下土面蒸发等资料,引进一个表面体积含水率的函数,构建了基于表层有效土壤水分的土壤蒸发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土面蒸发的2个过程:水蒸气从土壤孔隙中扩散到地表面及水蒸气由... 通过观测田间微气象数据、土壤表层水分变化状况及荞麦作物冠层下土面蒸发等资料,引进一个表面体积含水率的函数,构建了基于表层有效土壤水分的土壤蒸发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土面蒸发的2个过程:水蒸气从土壤孔隙中扩散到地表面及水蒸气由地表面传输到大气中。模型中表层有效土壤水分参数不仅取决于表层土壤含水状况,而且受风速影响。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及微型蒸发器观测荞麦地实际蒸腾蒸发量及冠层下土面蒸发的变化规律,并验证模型精度。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可以成功预测冠层下土面蒸发,其平均相对误差为13.5%。该研究对于实现土壤蒸发及作物蒸腾的分离估算,减少无效水分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蒸发 蒸散发 微型蒸发器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下载PDF
黑河下游绿洲地表辐射平衡及小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艳武 冯起 +3 位作者 黄静 司建华 张小由 苏永红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8,共8页
利用额济纳绿洲2004年5~10月微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表能量平衡及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在绿洲内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净辐射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日峰值及月总量在7月份达到最高.地表能量平衡季节变化显著,5... 利用额济纳绿洲2004年5~10月微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表能量平衡及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在绿洲内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净辐射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日峰值及月总量在7月份达到最高.地表能量平衡季节变化显著,5、8、9、10月份,地面能量交换基本以感热通量为主,Bowen比值在日间〉4;6、7月份,潜热蒸发是能量平衡的主要部分,Bowen比基本〈1.5~10月土壤热通量值始终较小,约占净辐射的15%~20%.绿洲内近地层风速基本在0~5m·s^-1之间,夜间风速变化很小,日间风速较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变化趋势越来越缓慢,地表温度波动变化最大,而在40cm深处土壤温度日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地表能量平衡 bowen 小气候特征
下载PDF
太行山石质山地石榴中幼龄林林地蒸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志军 张万军 +3 位作者 曹健生 马忠秋 牛健植 近腾昭彦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79-881,共3页
利用波文比 能量平衡方法测定了太行山石质山地石榴林地蒸散量的日变化和月变化 ,并且计算出各物候期的蒸散量 .结果表明 ,石榴在中午关闭气孔 ,以减少生理蒸腾 .石榴林地蒸散量与净辐射呈显著线性相关 ,回归方程为Y =0 .0 0 2 9X - 0 .... 利用波文比 能量平衡方法测定了太行山石质山地石榴林地蒸散量的日变化和月变化 ,并且计算出各物候期的蒸散量 .结果表明 ,石榴在中午关闭气孔 ,以减少生理蒸腾 .石榴林地蒸散量与净辐射呈显著线性相关 ,回归方程为Y =0 .0 0 2 9X - 0 .14 4 9,相关系数R为 0 .9.石榴林地从萌芽期到落叶期的总蒸散量为 4 2 4 .0 8mm .其中 ,开花 果实成熟期林地蒸散量最大 ,占生长季节总蒸散量的 6 4 .5 9% .石榴林地每年需要补充灌溉两次 ,一次在萌芽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波文比 能量平衡 蒸散量
下载PDF
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蒸散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吴锦奎 陈军武 +3 位作者 吴灏 张世强 高明杰 秦彧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3,共7页
利用疏勒河上游草地综合观测点2011年草甸主要生长季节的观测资料,应用小型蒸渗仪法(ML)、涡动相关法(EC)、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对高寒草甸的蒸散量进行估算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观测期间涡度相关法与能量平衡法所测定结果存在能... 利用疏勒河上游草地综合观测点2011年草甸主要生长季节的观测资料,应用小型蒸渗仪法(ML)、涡动相关法(EC)、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对高寒草甸的蒸散量进行估算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观测期间涡度相关法与能量平衡法所测定结果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能量平衡闭合度0.84;波文比法估算的蒸散量为270.6 mm,比蒸渗仪法测定结果(238.9 mm)高13%,比涡度相关法结果(236.1 mm)高出15%。3种方法估算结果均有较好相关性。涡度相关法可能低估蒸散量,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蒸散量有所高估。考虑到蒸散估算精度和连续性观测等方面,涡度相关法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涡度相关法 波文比 小型蒸渗仪 高寒草甸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夏玉米日蒸发蒸腾量计算方法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康燕霞 蔡焕杰 +1 位作者 王健 丁端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0-113,129,共5页
根据实测资料,对波文比计算的蒸发蒸腾量和蒸渗仪实测的蒸发蒸腾量日变化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波文比所测蒸发蒸腾量与太阳净辐射的相关性比较好,蒸渗仪所测值与太阳净辐射的相关性不明显。蒸发蒸腾量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早晚小... 根据实测资料,对波文比计算的蒸发蒸腾量和蒸渗仪实测的蒸发蒸腾量日变化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波文比所测蒸发蒸腾量与太阳净辐射的相关性比较好,蒸渗仪所测值与太阳净辐射的相关性不明显。蒸发蒸腾量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早晚小,中午大,夜间为负值。蒸渗仪受自身因素影响,变化比较敏感。两种方法计算平均值比较接近。波文比的计算值比蒸渗仪的测量值更能精确地反应短时段作物的蒸发蒸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文比能量平衡 蒸渗仪 蒸发蒸腾量 日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三江源区人工草地能量平衡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翔 刘晓琴 +3 位作者 张立锋 牛犇 赵亮 古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4973-4983,共11页
为揭示建植人工草地对青藏高原三江源区能量平衡的影响,利用涡度相关和微气象系统的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该区域人工草地能量收支及其各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阳总辐射(R_s)和净辐射(R_n)的日最高值分别为33.6和19.1 MJ m^(-2)d^(-... 为揭示建植人工草地对青藏高原三江源区能量平衡的影响,利用涡度相关和微气象系统的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该区域人工草地能量收支及其各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阳总辐射(R_s)和净辐射(R_n)的日最高值分别为33.6和19.1 MJ m^(-2)d^(-1),年累计值分别为6789.4和2773.3 MJ/m^2;全年R_n与R_s的比值(R_n/R_s)为0.41,但生长季的R_n/R_s(0.54)明显高于年均值;显热(H)与潜热(LE)通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H最低值出现在12月,之后随R_s的增强而增加,但进入生长季后呈下降趋势,7月中旬出现次低值;而LE在冬季维持较低值,3月以后迅速增加,最高值出现在生长旺季的7月。在能量分配上,可利用能量主要消耗于LE和H,年均LE/R_n,H/R_n,G/R_n分别为0.46,0.45和-0.13。但能量分配的季节变化差异明显,波文比(β=H/LE)在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平均值分别为3.33、0.68、0.42和1.29。受植被叶面积指数(LAI)等生物因素以及土壤含水量(SWC)、饱和水汽压差(VPD)等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冠层导度(g_c)和解耦系数(Ω)的年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其平均值分别为16.22mm/s和0.70,表明在植被生长盛期LE仍受R_n的控制,其它季节Ω均值低于0.5,说明LE更多的是受VPD调控。本研究说明,虽然三江源区接收的太阳总辐射较强,但R_n/R_s相对较低,生态系统能量平衡中各分项的变化主要受植被、土壤含水量以及净辐射的控制,在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由于建植人工草地增加了植被覆盖度,进而改变了能量收支过程及能量平衡各分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反射率 波文比 能量平衡 涡度相关系统
下载PDF
亚热带毛竹林生态系统能量通量及平衡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孙成 江洪 +4 位作者 陈健 刘玉莉 牛晓栋 陈晓峰 方成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28-4136,共9页
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和常规气象观测仪器,对亚热带(浙江省)毛竹林生态系统2011年的净辐射、显热通量、潜热通量、土壤热通量以及气温、地温、降雨量等气象要素进行了连续观测,定量分析了毛竹林生态系统能量通量的变化和各能量分量的分... 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和常规气象观测仪器,对亚热带(浙江省)毛竹林生态系统2011年的净辐射、显热通量、潜热通量、土壤热通量以及气温、地温、降雨量等气象要素进行了连续观测,定量分析了毛竹林生态系统能量通量的变化和各能量分量的分配特征,并计算了能量闭合度以及波文比。结果表明:毛竹林全年净辐射为2628.00 MJ/m2,显热通量为576.80 MJ/m2,潜热通量为1666.77 MJ/m2,土壤热通量为-7.52 MJ/m2,土壤为热源,各能量分量季节变化明显,日变化基本呈单峰型曲线变化。显热通量占净辐射的22.0%,潜热通量占63.4%,毛竹林生态系统潜热通量为能量散失的主要形式。波文比逐月变化规律不明显,波动较大,在0.07—1.77之间变化,能量平衡比率法得出毛竹林年能量闭合度为0.85,月平均闭合度为0.84,能量闭合度高于线性回归法计算结果,但仍有15%的能量不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能量通量 能量闭合度 湍流能量 有效能量 波文比
下载PDF
不同下垫面湍流通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树华 茅宇豪 +5 位作者 胡非 张称意 刘立超 梁福明 辛国君 王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629,共14页
本文利用1990~1994年在中国内蒙古奈曼市半干旱地区沙丘和植被区下垫面观测的微气象数据,采用变分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和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了7种下垫面(沙丘、草原、四种放牧强度的草地、玉米田)的湍流通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本文利用1990~1994年在中国内蒙古奈曼市半干旱地区沙丘和植被区下垫面观测的微气象数据,采用变分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和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了7种下垫面(沙丘、草原、四种放牧强度的草地、玉米田)的湍流通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沙丘和重度放牧草地外,三种方法计算的湍流通量在大多数时刻是比较一致的,相关性较高,能量闭合程度也较好.在用于计算植被相对茂盛下垫面的湍流通量时,变分法得到的结果更好一些.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地表生物量、覆盖率和植被高度相应减少,潜热和动量通量相应减小,而感热通量增大.草地等植被茂盛的下垫面能够增加垂直方向的动量输送,增加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减小风速,阻止地表沙粒的运动和沙丘的起伏,对防止沙漠化能起到较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法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空气动力学法 不同下垫面 湍流通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定西地区陆面物理量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张强 孙昭萱 王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27-1737,共11页
本文利用在黄土高原定西地区长期观测的陆面物理量资料,在分析了土壤温度和湿度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陆面辐射分量、能量分量、地表反照率和Bowen比等陆面主要物理量的变化特征,讨论了陆面能量不平衡差额的分布规律,发... 本文利用在黄土高原定西地区长期观测的陆面物理量资料,在分析了土壤温度和湿度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陆面辐射分量、能量分量、地表反照率和Bowen比等陆面主要物理量的变化特征,讨论了陆面能量不平衡差额的分布规律,发现黄土高原定西地区陆面物理量特征与其他地区很不同,揭示出的土壤温度日波动向深层的传播规律和8~9月土壤5 cm低温层现象、土壤30 cm"湿层"和6~7月表层逆湿特征、反照率不对称"V"型日变化结构、感热通量的年双峰分布特征、能量平衡分量的不同位相性等均是对陆面物理特征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定西地区 陆面辐射收支 陆面能量平衡 bowen
下载PDF
柽柳灌丛热量收支特性与蒸散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小由 龚家栋 +1 位作者 周茂先 司建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8-232,共5页
Bowen能量平衡法是广泛用于测定各种低矮植物蒸散的常用方法。本文将改进的波文比—能量观测系统用于测定灌木—柽柳群落的测定,通过6~9月对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土壤热通量等的测定,计算出额济纳地区柽柳灌丛(6~9月)的蒸散量为335.31... Bowen能量平衡法是广泛用于测定各种低矮植物蒸散的常用方法。本文将改进的波文比—能量观测系统用于测定灌木—柽柳群落的测定,通过6~9月对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土壤热通量等的测定,计算出额济纳地区柽柳灌丛(6~9月)的蒸散量为335.31mm;在8月潜热通量占能量支出量的62.85%,感热通量占32.85%,土壤热通量占4.44%。在日变化中,潜热在上午大于感热,下午感热交换大于潜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地区 柽柳 波文比—能量平衡系统 净辐射 蒸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