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粒酶活性与恶性脑肿瘤的诊断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明卫 傅震 +3 位作者 张岩松 林厚怡 潘世扬 黄珮珺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01-80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及脑脊液 (CSF)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情况及其在恶性脑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TRAP(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法检测 5 0例脑胶质瘤 ,取其中15例端粒酶呈阳性患者术后CSF、4例术前CSF ,检测端粒酶...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及脑脊液 (CSF)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情况及其在恶性脑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TRAP(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法检测 5 0例脑胶质瘤 ,取其中15例端粒酶呈阳性患者术后CSF、4例术前CSF ,检测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结果  (1)脑胶质瘤(KERNOHAN分级 )端粒酶 :阳性率为 2 2 / 5 0 (4 4 0 % ) ,其中Ⅰ级为 3/ 16 (18 8% ) ,Ⅱ级为 3/ 12(2 5 0 % ) ,Ⅲ级为 9/ 14(6 4 3% ) ,Ⅳ级为 7/ 8(87 5 % )。 2 2例Ⅲ级以上恶性脑肿瘤中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16 / 2 2 (72 7% )明显高于Ⅱ级以下脑胶质瘤中端粒酶活性表达 6 / 2 8(2 1 4% ) (P <0 0 0 5 )。(2 )CSF中端粒酶 :4例术前、15例术后患者的脑脊液端粒酶检出率分别为 2 / 4(5 0 0 % )和 10 / 15(6 6 7% )。 2例术前CSF呈阴性 ,术后 1例CSF呈阳性。结论 端粒酶是胶质瘤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检测脑脊液中端粒酶的活性可作为辅助检查 ,对脑胶质瘤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脑脊液 端粒酶 银染 恶性脑肿瘤 诊断
下载PDF
胶质瘤及脑脊液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明卫 傅震 +4 位作者 张岩松 林厚怡 潘世扬 黄珮珺 吴幼章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 明确胶质瘤及患者脑脊液 (CSF)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TRAP(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法检测 5 0例胶质瘤、 3例转移瘤及 17例肿瘤端粒酶呈阳性患者CSF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 χ2 检验... 目的 明确胶质瘤及患者脑脊液 (CSF)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TRAP(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法检测 5 0例胶质瘤、 3例转移瘤及 17例肿瘤端粒酶呈阳性患者CSF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 χ2 检验。结果  (1)肿瘤端粒酶 :胶质瘤 (WHO分级 )中阳性率为 2 2 /5 0 (4 4 0 % ) ,其中Ⅰ级为 3/16 (18 8% ) ,Ⅱ级为 3/12 (2 5 0 % )。Ⅲ级为 9/14(6 4 3% ) ,Ⅳ级为 7/8(87 5 % ) ,3例转移性瘤端粒酶活性检测为 3/3(10 0 % )。胶质瘤分级越高 ,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就越高 (P <0 0 0 5 ) ,2 5例Ⅲ级以上恶性脑肿瘤中 (包括转移性低分化癌 ) 19例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76 0 % ) ,明显高于Ⅱ级以下胶质瘤 (6 /2 8,2 1 4% ) (P <0 0 0 5 )。 (2 )CSF中端粒酶的活性 :6例术前、 17例术后采取脑脊液 (包括 5例术前曾采取CSF的患者 ;其切除的肿瘤中端粒酶检测均为阳性 )端粒酶检出率分别为 3/6 (5 0 0 % )和 12 /17(70 6 % )。 3例术前CSF呈阴性的患者 ,检测 2例术后CSF呈阳性。结论  (1)端粒酶可能是新的恶性脑肿瘤的瘤标 ;(2 )检测脑脊液中端粒酶的活性应作为脑胶质瘤诊断的辅助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恶性胶质瘤或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3)对首次基本全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脑脊液 端粒酶 银染 脑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