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DELETION OF P16 GENE IN THE PROGRESSION OF BRAIN ASTROCYTOMAS
1
作者 翟广 袁先厚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52-55,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letion of P16 gene and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astrocytomas Methods: The technique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used to dete...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letion of P16 gene and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astrocytomas Methods: The technique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deletion of exon2 of P16 gene and expression of P16 gene in 52 cases of Brain astrocytoma Results: The deletion rate of exon2 of P16 gene in the tumors analyzed was 34 6% Most of them with deletion of exon2 of p16 gene were high grade astrocytomas (grade III 42%, grade IV 50%) 61 5% of the tumors were absent from expression of p16 and the deletion rate of p16 protein increased with the grade of astrocytoma (X 2=10 83, P <0 005) Conclusion: Deletion of p16 gene and protein may correlate with the malignant progression of astrocyt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astrocytoma P16 GENE
下载PDF
Volumetric Assessment of Corticospinal Tract Infiltration by Astrocytoma Using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2
作者 Marwa Adel Shaaban Taha Kamel Alloush +2 位作者 Mohamed Hamdy Ibrahim Ahmed Abd el bar Sherif Hashim Morad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14年第2期65-71,共7页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assess volumetric Corticospinal Tract infiltration by Astro-cytoma using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Material and Methods: Preoperative, anatomic (T1- and T2-weighted) and dif...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assess volumetric Corticospinal Tract infiltration by Astro-cytoma using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Material and Methods: Preoperative, anatomic (T1- and T2-weighted) and diffusion tensor MRI were performed in 9 patients with supratentorial gliomas (WHO grade II and III). The tumors were manually segmented from the T1- and T2-weighted MRI, and their volume calculated. A three-dimensional tractography was performed in each case. A second segmentation and volume measurement was performed on the tumor regions intersecting adjacent white matter fiber tracts. Results: We identified that white matter tracts were infiltrated by 6 Astrocytoma tumors. The median tumor volume (±standard deviation) in our patient population was 33 ± 26.82 ml. The median tumor volume (±standard deviation) infiltrating white matter fiber tracts was 4.15 ± 9.23 ml. The median fraction of tumor volume infiltrating white matter fiber tracts was 26.3% ± 10.1%. Conclusions: Diffusion tensor MR Tractography is a reliabl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tool since it detects extensive white matter infiltration by Astrocytoma irrespective of brain tumors volume. Recommendations: Prospective large population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clarify how infiltration relates to tumor 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TOGRAPHY astrocytoma brain Tumor CORTICOSPINAL TRACT INFILTRATION
下载PDF
A Phase II Study of Antineoplastons A10 and AS2-1 in Children with Low-Grade Astrocytomas—Final Report (Protocol BT-13) 被引量:1
3
作者 Stanislaw R. Burzynski Tomasz J. Janicki Gregory S. Burzynski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6年第12期837-850,共14页
Nonresectable Low-Grade Astrocytomas (LGA) can compromise function and threaten life. For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the most appropriate strategy is initial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Radiation Therapy (RT). Since curat... Nonresectable Low-Grade Astrocytomas (LGA) can compromise function and threaten life. For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the most appropriate strategy is initial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Radiation Therapy (RT). Since curative treatment is not available for most of these patients, it is reasonable to conduct clinical studies to evaluate new agents. This Phase II study evaluate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tineoplastons A10 and AS2-1 (ANP) in LGA. Sixteen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LGA were treated. They included 12 males and 4 females, ages 1.6 - 17.4 years (median 10.6). Efficacy was evaluated in 16 patients.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ere previously treated, but 1 patient had stereotactic biopsy only. Out of the remaining 15 patients, 6 patients received chemotherapy, and 7 patients had surgery, and 2 patients received RT and chemotherapy after surgery. The patients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ANP administered daily every 4 hours (median dose of A10 was 7.71 g/kg/d and AS2-1 was 0.26 g/kg/d) until objective response or stable disease was documented and for 8 months thereafter. The duration of ANP IV ranged from 1.4 to 286 weeks with a median of 83 weeks. A complete response was documented in 25.0%, partial response in 12.5%, and stable disease in 37.5%. Overall survival was 67.7% at 5 years, and 54.2% at 10 and 15 year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was 48.1%, 34.4% and 34.4% at 5, 10, and 15 years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 was associated with grade 3 or grade 4 Adverse Drug Experiences (ADE) in 6 patients. There were two hypernatremias of grade 4 (12%). Grade 3 ADE included urinary frequency (6%), fatigue (6%) and hypernatremia (6%). There were no chronic toxicities, and there was a high quality of survival. ANP shows efficacy with a very good toxicity profile in this cohort of children with low-grade astrocyt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neoplastons A10 and AS2-1 astrocytoma Low-Grade astrocytoma Low-Grade Glioma Pediatric brain Tumors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下载PDF
CT与MRI扫描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郑丽远 徐文中 +4 位作者 任飞 李扬 武乐乐 杨浩 胡舸帆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探究脑胶质瘤术前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及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脑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全部进行CT与MRI扫描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手段的结果。结果CT检查中,15例... 目的探究脑胶质瘤术前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及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脑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全部进行CT与MRI扫描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手段的结果。结果CT检查中,15例病灶单纯低密度影、25例混杂密度影、10例高密度影,6例合并钙化。星形细胞瘤患者中,8例无明显强化,16例明显强化,环状强化特征8例,环壁厚薄不均匀,合并囊变液化坏死低密度区,单纯实质斑片状增强3例,病灶花环状强化、斑片状或毛细血管纹状强化发生于实质期5例;MRI检查中,星形细胞瘤低信号或者等信号存于T1WI序列,高信号存于T2WI序列。增强扫描中无显著强化图像表现2例,4例斑片状明显强化、8例片状轻中度强化、10例不均匀斑点强化。在胶质母细胞瘤低信号存于T1WI序列,高信号存于T2WI序列,有明显水肿存于病灶周边。增强扫描中,有花环状明显强化特征,胼胝体受累患者较多,纵裂池出现变形情况。少突胶质细胞瘤低信号存于T1WI序列,高信号存于T2WI序列,有明显钙化灶和囊性改变出现于病灶,并发生中轻度水肿,增强扫描后,出现线条样和斑点样中轻度强化特征。MRI联合CT诊断脑胶质瘤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应用CT、MRI(P<0.05)。结论脑胶质瘤应用MRI联合CT进行检查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较高,可通过病灶图像表现特征、病灶累计范围制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脑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混合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
下载PDF
儿童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术后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5
作者 梁擎天 王翦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是最常见的儿童低级别脑肿瘤,常见于视神经、视交叉、下丘脑、脑干、小脑和大脑等部位。PA往往边界清楚、生长缓慢,属于WHO I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案。然而,由于视神经、视交叉、下丘脑或脑干等处神经...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是最常见的儿童低级别脑肿瘤,常见于视神经、视交叉、下丘脑、脑干、小脑和大脑等部位。PA往往边界清楚、生长缓慢,属于WHO I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案。然而,由于视神经、视交叉、下丘脑或脑干等处神经功能的重要性,手术不一定能做到全切。目前临床对于儿童PA术后的治疗方案尚无定论,国内外对于儿童PA术后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随访观察。随着影像学和放射技术的进步,除了传统分次放疗,还包括适形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质子治疗。但目前多数学者尚不推荐将放疗作为儿童PA术后的一线治疗选择。以长春新碱联合卡铂的化疗方案是进展性PA的首选,伊立替康-贝伐单抗可作为二线治疗用药。靶向治疗的发展如火如荼,以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抑制剂为首的靶向药物因其更少的毒副反应和良好的疗效而有望在未来成为儿童PA术后的一线用药,但目前尚缺乏高级别的临床证据。随访观察是儿童PA术后的选择之一,有学者提出儿童PA的分层治疗方案,推荐低风险层患者于术后随访观察。该文对儿童PA术后综合治疗进展作综述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脑肿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放疗 化疗 综合治疗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中Mdm2、p53的表达及调控机制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艳花 钟雪云 +1 位作者 陈运贤 关弘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77-479,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病理分级的星形细胞瘤中Mdm2、p5 3的表达水平 ,并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在肿瘤细胞中p5 3/Mdm2负反馈调节机制紊乱的原因。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8例星形细胞瘤标本中Mdm2和 p5 3的表达水平。 结果 星形细...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病理分级的星形细胞瘤中Mdm2、p5 3的表达水平 ,并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在肿瘤细胞中p5 3/Mdm2负反馈调节机制紊乱的原因。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8例星形细胞瘤标本中Mdm2和 p5 3的表达水平。 结果 星形细胞瘤中Mdm2和 p5 3的表达率分别是4 1.2 %( 2 8/ 6 8)和 4 5 .6 % ( 31/ 6 8) ,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 ,Mdm2、p5 3的表达率呈上升趋势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 ,Mdm2、p5 3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Mdm2表达和p5 3一致表达符合率达6 6 .2 %( 4 5 / 6 8) ,两者的表达密切相关 (P <0 .0 5 )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Mdm2表达与 p5 3表达呈正相关 (P<0 .0 1)。结论 Mdm2、p5 3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组织病理分级呈正相关。Mdm2的表达与 p5 3的表达存在一致性 ,两者的联合表达是肿瘤高度恶性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MDM2蛋白 P5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磁敏感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易自生 刘一平 +2 位作者 郭文彬 吴剑飞 李华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SWI)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瘤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级3例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级8例的SWI特点。结果:7例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均未见...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SWI)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瘤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级3例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级8例的SWI特点。结果:7例低级别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均未见瘤内静脉血管影,肿瘤周围均轻度水肿。3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与8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内均见丰富静脉血管影。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6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内均见出血灶,所有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瘤周中至重度水肿。结论:磁敏感成像能提供瘤内出血、瘤周水肿及瘤体血供等特点,对星形细胞瘤分级尤其是高、低级别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MRI 磁敏感成像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3、7基因多态性与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病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吕中强 王益民 +7 位作者 曹延延 张庆俊 张祥宏 李月红 王恒树 解慧玲 焦保华 张健慧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3-468,共6页
背景与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MMPs基因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而影响肿瘤的发生... 背景与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MMPs基因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索MMP-3、MMP-7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236例成人星形胶质细胞瘤及365例健康对照的MMP-3-11715A/6A及MMP-7-181A/G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1)MMP-3等位基因型及基因型总体分布在肿瘤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性别、发病年龄、病理分级进行的分层分析显示,与6A/6A基因型相比,MMP-35A/5A和5A/6A基因型个体患肿瘤的发病风险与其它基因型个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MMP-7基因型在肿瘤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A/A基因型相比,A/G及G/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较正的OR值分别为1.69及2.77(95%CI=1.01~2.84及1.27~6.02)。分层分析显示,G/G基因型可使45岁以下人群及男性个体发生星形胶质细胞瘤的风险增加3倍左右,G/G基因型携带者发生Ⅱ~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的风险增加3倍左右,且A/G基因型可增加Ⅱ级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发病风险约2倍。结论:MMP-7-181A/G多态性可能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发病风险,而MMP-3-11715A/6A多态性与此肿瘤的易感性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星形胶质细胞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下载PDF
星形细胞肿瘤中PTEN蛋白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永平 郑晖 +2 位作者 颜亚晖 杨晓静 陈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恶性程度星形细胞肿瘤中PTEN蛋白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72例星形细胞肿瘤和非肿瘤脑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并对肿瘤MVD计数 ,分析其意义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 目的 :研究不同恶性程度星形细胞肿瘤中PTEN蛋白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72例星形细胞肿瘤和非肿瘤脑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并对肿瘤MVD计数 ,分析其意义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PTEN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 ,肿瘤总阳性率为 5 4 17% (39/ 72 ) ,其中Ⅱ、Ⅲ、Ⅳ级者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1 82 % (18/ 2 2 )、42 86 % (15 / 35 )和 37 5 0 % (6 / 15 )。星形细胞瘤PTEN表达率明显高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P <0 0 1) ;星形细胞肿瘤MVD计数 ,72例肿瘤平均MVD为 38 2 2 ,其中Ⅱ、Ⅲ、Ⅳ级者MVD分别为2 8 81± 9 42、41 17± 13 96和 5 3 11± 15 85 ,肿瘤组各级别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星形细胞瘤以窦状扩张型血管、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以芽状或条索状血管为主 ,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部分以球状血管丛为特征 ;PTE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中MVD呈负相关 (r =- 0 5 11,P <0 0 1)。结论 :PTEN基因突变或缺失在星形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与肿瘤恶性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颅内星形细胞瘤术后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勇 罗其中 +3 位作者 费智敏 郭尚志 王宇 邱永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95-398,共4页
本文通过对1975年4月~1992年7月间,经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201例颅内星形细胞瘤,进行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arnofsky评分、手术方式、术后治疗和病理分级作为单一影响因素时,对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用Cox回归模型... 本文通过对1975年4月~1992年7月间,经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201例颅内星形细胞瘤,进行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arnofsky评分、手术方式、术后治疗和病理分级作为单一影响因素时,对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术后治疗和病理分级,对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尤以手术方式、术后治疗和病理分级与生存期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结果提示,要获得满意疗效,必需基于手术全切基础,辅以有效术后冶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星形细胞肿瘤 生存期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中cyclinD1、p16表达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怡 王国英 +2 位作者 张华献 孙孟红 施达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 探讨cyclinD1和 p16在星形细胞瘤恶性转变中表达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原位分子杂交和图像分析检测 13例正常大脑组织和 5 8例星形细胞瘤 (Ⅰ~Ⅳ )cyclinD1和 p16的表达。 结果 cyclinD1mRNA的表达在... 目的 探讨cyclinD1和 p16在星形细胞瘤恶性转变中表达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原位分子杂交和图像分析检测 13例正常大脑组织和 5 8例星形细胞瘤 (Ⅰ~Ⅳ )cyclinD1和 p16的表达。 结果 cyclinD1mRNA的表达在星形细胞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中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高 ,表达阳性率增高。p16蛋白和p16mRNA的表达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逐渐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但肿瘤组织中 p16蛋白和p16mRNA两者表达量都高于正常脑组织。结论 癌基因cyclinD1过度表达和抑癌基因 p16表达降低都参与星形细胞瘤恶性进程 ,且发生恶性转变时 ,高表达的cyclinD1刺激了p16的表达。cyclinD1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CYCLIND1 P16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脑肿瘤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p16、Rb、cyclinD1、EGFR表达和DNA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12
作者 范智勇 杨鑫 +3 位作者 赵玉宁 曹晓哲 朱峰 黄克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探讨 p16、Rb、cyclinD1和EGFR在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即用型S P法 ,用图像分析系统对 80例星形细胞肿瘤瘤细胞进行DNA含量测定。结果 :80例星形细胞肿瘤 :p16、Rb、cyclinD1... 目的 :探讨 p16、Rb、cyclinD1和EGFR在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即用型S P法 ,用图像分析系统对 80例星形细胞肿瘤瘤细胞进行DNA含量测定。结果 :80例星形细胞肿瘤 :p16、Rb、cyclinD1和EGFR的阳性率分别为 43 8%、71 3%、5 5 0 %和 85 0 % ,4种蛋白阳性率及DNA含量与组织学分级均有统计学意义 ;p16、Rb、cyclinD1阳性率和瘤细胞DNA含量与预后有关 ,EGFR阳性率与预后无关 ;Rb失表达时 ,p16表达增强。 结论 :p16和Rb在抑制星形细胞肿瘤的生长及EGFR和cyclinD1促使其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p16表达同DNA含量相结合评估星形细胞瘤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癌基因蛋白 DNA含量
下载PDF
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0
13
作者 阎静 成官迅 +3 位作者 朱晓军 刘国顺 虞康惠 张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MRI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PA的MRI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位于中线结构9例(视神经及视交叉5例,脑干2例,下丘脑1例,第四脑室1例),小脑5例,大脑... 目的:探讨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MRI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PA的MRI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位于中线结构9例(视神经及视交叉5例,脑干2例,下丘脑1例,第四脑室1例),小脑5例,大脑半球4例。病灶最大径为2.1-5.9cm。在影像上,10例呈实性,伴囊变、坏死或微囊形成,实质不规则明显强化;8例呈囊实性,壁结节和囊壁均明显强化4例,壁结节明显强化、囊壁无强化3例,壁结节和囊壁均轻度强化1例。瘤周无水肿13例,瘤周轻度水肿5例。结论:PA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术前诊断,同时对其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颅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庆强 朱文荣 +2 位作者 吴正参 童明敏 王中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等特点,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做对比。结果 1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儿童及青少年8例;小脑蚓部5例,... 目的探讨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等特点,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做对比。结果 1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儿童及青少年8例;小脑蚓部5例,其他部位8例。MRI扫描:肿瘤完全囊变者1例,囊实性者9例,实性者3例,伴附壁结节者1例。T1WI上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实性部分呈等低信号,T2WI上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及附壁结节呈明显强化。肿瘤DWI低信号11例,等低混杂样信号2例,SWI可见低信号2例。伴有轻度瘤周水肿及梗阻性脑积水各3例。结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小脑蚓部多见,多为囊实性,占位效应较轻,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艳 石群立 +6 位作者 周晓军 吴波 李南云 马恒辉 姜少军 周航波 陆珍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3例PM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EnVision-plus法)标记,其中1例行电镜观察。结果本组PMA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3... 目的探讨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P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3例PM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EnVision-plus法)标记,其中1例行电镜观察。结果本组PMA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3岁4、岁和17岁。肿瘤分别位于右侧丘脑、右侧颞叶基底节区及下丘脑/视交叉区。镜下见双极性的梭形瘤细胞呈星网状散在分布于黏液背景中,部分区域呈血管中心性生长,瘤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偶见,间质血管增生明显。1例见大片出血,1例见少许嗜酸性颗粒小体及小灶坏死,3例PMA均未见双相性结构及Rosenthal纤维。免疫组化标记示瘤细胞表达GFAPv、imentin、S-100及Olig-2,而CKpan、EMA、NF、CgA、Neu-N、p53均呈阴性表达,Syn有2例局灶阳性,Ki-67阳性率为1%~2%。仅有的1例电镜表现除具有伸长细胞特征外,胞质内还可见神经内分泌样颗粒。结论 PMA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的亚型,与经典PA相比,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并具有更强的侵袭性,故应加强对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辉 苏晋生 +3 位作者 李军东 刘起旺 杨晓棠 王效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脑星形细胞瘤中代谢物特点及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26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行常规MRI、增强扫描和1H-MRS扫描。经病理证实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LGA)1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7例和胶质母细胞瘤...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脑星形细胞瘤中代谢物特点及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26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行常规MRI、增强扫描和1H-MRS扫描。经病理证实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LGA)1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7例和胶质母细胞瘤(GBM)7例,并分成低度恶性组和高度恶性组。用机器自带波谱软件进行分析,检测肿瘤强化区、坏死区、水肿区及对侧正常参照区N-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和肌醇(mI)代谢物浓度,比较两组肿瘤强化区、坏死区、水肿区及各组肿瘤强化区、坏死区、水肿区与对侧正常参照区NAA/Cr、Cho/Cr及NAA/Cho比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脑星形细胞瘤波谱表现为NAA/Cr和NAA/Cho比值降低,而Cho/Cr比值升高。两组肿瘤强化区、坏死区、水肿区分别与对侧正常参照区NAA/Cr、Cho/Cr及NAA/Cho比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强化区Cho/Cr比值在低度恶性组、高度恶性组分别是1.97±0.77、3.11±2.64,坏死区Lac值在低度恶性组、高度恶性组分别是1.18±0.86、3.50±1.39,水肿区Cho/Cr比值在低度恶性组、高度恶性组分别是1.05±0.46、1.37±0.41。强化区Cho/Cr比值、坏死区Lac值和水肿区Cho/Cr比值在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合常规MRI,1H-MRS可提高对脑星形细胞瘤诊断、鉴别诊断及分级的准确性,并提供一个定量分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星形细胞瘤
下载PDF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小东 刘含秋 +6 位作者 陆健 缪小芬 张学琴 梁宏伟 张涛 程斌 姜吉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PXA的影像表现,其中10例行MR检查,2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结果:12例患者共有13枚病灶,颞叶6枚,颞叶为主累及多个脑叶4枚,岛叶2枚,额叶1枚。13枚病灶...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PXA的影像表现,其中10例行MR检查,2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结果:12例患者共有13枚病灶,颞叶6枚,颞叶为主累及多个脑叶4枚,岛叶2枚,额叶1枚。13枚病灶中囊实性5枚,囊伴结节型6枚,实性结节2枚。增强后实性区及壁结节有明显强化,囊伴结节型病灶囊壁均不强化。13枚病灶中2枚出现邻近软脑膜强化,1枚有钙化。6枚行DWI检查的病灶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高于对侧相应正常区,其中2例WHOⅢ级PXA的ADC值及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明显低于另外4例WHOⅡ级PXA。2枚行1H-MRS检查的病灶中,实性部分Cho峰升高,NAA峰下降,Cho/NAA值为0.84、1.06,1例出现Lac峰。结论:PXA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这些特征并结合MR多种功能成像技术,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江晶晶 赵凌云 +5 位作者 姚义好 蒋日烽 申楠茜 朱文杰 苏昌亮 朱文珍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8期896-900,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价值及其定量参数与肿瘤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0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13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3D-ASL图像,应用兴趣区(ROIs)法获得肿瘤实...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价值及其定量参数与肿瘤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0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13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3D-ASL图像,应用兴趣区(ROIs)法获得肿瘤实体部分的平均最大相对脑血流量(CBF)。结果:ASL法测量的高级别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平均最大CBF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98.05(73.23,161.51)和59.13(39.67,97.72)mL/(100g·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当分别以镜像区域(M)、对侧正常灰质(GM)和对侧正常白质(WM)做为参照进行肿瘤CBF的标准化时,ASL法获得的3个标准化肿瘤血流量(nTBF)在高级别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1和0.026),两组的3个nTBF中位数分别为2.19(1.76,5.26)与1.21(0.84,1.80)、2.57(1.76,4.05)与1.25(0.75,1.59)、2.46(1.61,3.57)与1.08(0.76,2.10)。ASL法测量的CBF和nTBF(包括3个值,分别以M、GM和WM作为参照)与肿瘤级别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29(P=0.009)、0.635(P=0.001)、0.727(P<0.001)和0.476(P=0.022)。结论:3D-ASL可以很好地鉴别高级别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将成为能进行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一种新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由于无需注射对比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和治疗后随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病理分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SWI对星形细胞瘤分级及与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微微 牛田力 +4 位作者 苗延巍 宋清伟 魏强 贺振飞 刘爱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46-252,共7页
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脑肿瘤瘤体实质的血管及微出血状态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其对星形细胞瘤分级及其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行常规MRI... 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脑肿瘤瘤体实质的血管及微出血状态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其对星形细胞瘤分级及其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行常规MRI序列及SWI检查,包括星形细胞瘤Ⅰ级3例、Ⅱ级8例、Ⅲ级9例、Ⅳ级8例及转移瘤14例。SWI原始数据经处理得到滤过后相位图(CPI)、SWI最小密度投影图(SWIM i n I P)。将S W IM i n I P上肿瘤实质内线状或点状低信号结构定义为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计数肿瘤内所有层面ITSS数。星形细胞瘤不同级别之间、星形细胞瘤与转移瘤之间的ITSS差异用Wilcoxon检验进行分析。对于肿瘤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星形细胞瘤级别与ITSS关系。结果Ⅰ级星形细胞瘤瘤内实质的ITSS数目均值为(3.00±2.65),Ⅱ级为(4.12±0.64),Ⅲ级为(18.11±2.15),Ⅳ级为(18.75±2.48)。Ⅱ级与Ⅲ级星形细胞瘤之间ITSS数目有显著差异(H=7.835,P<0.01);Ⅲ级与Ⅳ级之间ITSS无显著差异(H=0.021,P=0.885)。低级别(Ⅰ级与Ⅱ级)星形细胞瘤的ITSS明显小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Ⅲ级与Ⅳ级;H=13.156,P<0.01)。星形细胞瘤级别与ITSS呈正相关(r=0.746,P=0.000)。以7.5为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ITSS阈值,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81.8%,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以6.0为阈值鉴别Ⅱ级与Ⅲ级星形细胞瘤,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7.5%,AUC为0.903。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内实质的ITSS均值(18.41±1.58)明显高于转移瘤(6.14±1.56,P=0.001);以6.5为鉴别阈值,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71.4%,AUC为0.861。结论肿瘤实质ITSS数量反映了肿瘤的微血管异质性,有助于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及其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脑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附109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景全 袁书伟 +1 位作者 程耀菼 张克随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6,共2页
本文分析了10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讨论了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在形成CT表现的病理基础。Ⅰ、Ⅱ级的低密度主要为实质性肿瘤本身含水分较多(81—82%)以及肿瘤的囊性变。Ⅲ、Ⅳ级的低密度主要是肿瘤的坏死。呈... 本文分析了10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讨论了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在形成CT表现的病理基础。Ⅰ、Ⅱ级的低密度主要为实质性肿瘤本身含水分较多(81—82%)以及肿瘤的囊性变。Ⅲ、Ⅳ级的低密度主要是肿瘤的坏死。呈混杂密度改变多为病灶内含有不同级别的肿瘤小区、灶性坏死、囊变、陈旧性出血。高密度为钙化和出血。星形细胞瘤的增强显影率与肿瘤的恶性度(级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CT 病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