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劈离式肝移植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赖彦华 徐钰驹 杨建荣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12期1208-1212,共5页
肝移植是目前晚期肝病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该术式仍受限于紧张的供肝数量,使得大量等待移植的晚期肝病患者错失了手术机会,在此背景下劈离式肝移植应运而生,提高了供肝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肝的紧张。起步阶段劈离式肝... 肝移植是目前晚期肝病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该术式仍受限于紧张的供肝数量,使得大量等待移植的晚期肝病患者错失了手术机会,在此背景下劈离式肝移植应运而生,提高了供肝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肝的紧张。起步阶段劈离式肝移植受者的预后并不理想,并发症发生率高,随着技术的进步,劈离式肝移植受者的生存率逐渐接近全肝移植受者,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前显著降低,越来越多的移植中心已将劈离式肝移植术作为优先选择的术式。该文对劈离式肝移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供体 劈离式肝移植 预后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在器官移植供体支持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付国伟 赵阳超 +4 位作者 王振卿 孙微 黄明君 李军 赵文增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3-1135,共3页
目的 探讨在器官移植前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呼吸循环不稳定供体支持的作用.方法 分析4例脑死亡器官捐献(DBD)患者,紧急行ECMO支持,辅助9.5 ~78.0 h待肝肾功能得到一定改善及相关程序完毕后手术获取供肝和供肾.结果 4例患者分别辅... 目的 探讨在器官移植前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呼吸循环不稳定供体支持的作用.方法 分析4例脑死亡器官捐献(DBD)患者,紧急行ECMO支持,辅助9.5 ~78.0 h待肝肾功能得到一定改善及相关程序完毕后手术获取供肝和供肾.结果 4例患者分别辅助78.0、32.0、9.5、14.0h,内环境稳定,肝肾功能得到一定改善.获得的2个肾脏因实变弃用,其余10个器官均顺利移植,术后2例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0例受者痊愈出院.结论 ECMO对移植供体可以提供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改善器官功能,为移植赢得充足时间,有效弥补了我国器官移植供体紧缺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脑死亡 供体 器官移植
原文传递
肺移植质量控制标准与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冬 陈昶 +8 位作者 宁晔 李玉萍 杨洋 佘云浪 何文新 李志新 刘小刚 朱余明 姜格宁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860-865,共6页
肺移植手术质量控制涉及肺移植人员团队建设、受体的选择、受体术前诊断评估、脑死亡供体的维护、供体的评估与获取、外科手术、术后管理以及术后随访等诸多环节。精细化管理是手术质量控制的核心理念,唯有将肺移植手术质量控制常态化,... 肺移植手术质量控制涉及肺移植人员团队建设、受体的选择、受体术前诊断评估、脑死亡供体的维护、供体的评估与获取、外科手术、术后管理以及术后随访等诸多环节。精细化管理是手术质量控制的核心理念,唯有将肺移植手术质量控制常态化,为今后开展肺移植管理的多团队协作以及共同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构建完备的肺移植数据库以挖掘数据资源,提升移植质量;全面构建多团队参与协作下的中国肺移植质量控制体系,方可切实提高我国肺移植外科诊疗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供体 受体 脑死亡供体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质量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晓燕 叶啟发 +3 位作者 李建国 叶少军 周威 王彦峰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促进了我国公民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但供体短缺仍是全球移植界面临的重要瓶颈和挑战。因此越来越多的扩大标准供体应用于临床,由于这些供体更易遭受热缺血、冷缺血、冷保存和再灌注损伤,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促进了我国公民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但供体短缺仍是全球移植界面临的重要瓶颈和挑战。因此越来越多的扩大标准供体应用于临床,由于这些供体更易遭受热缺血、冷缺血、冷保存和再灌注损伤,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移植物缺血性损伤、移植物无功能以及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亟需制定移植供体器官质量控制标准,严格把控供体器官质量,为移植手术的成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供体评估 脑死亡供体 心死亡供体 扩大标准的供体
原文传递
脑死亡来源供肝肝移植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巫林伟 何晓顺 +5 位作者 邰强 鞠卫强 马毅 朱晓峰 王东平 黄洁夫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总结使用脑死亡来源供肝肝移植的临床经验,初步分析脑死亡来源供肝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器官移植科共实施9例脑死亡来源供肝肝移植。供体年龄16~43岁,死于颅脑外伤7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例,器官切取前... 目的总结使用脑死亡来源供肝肝移植的临床经验,初步分析脑死亡来源供肝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器官移植科共实施9例脑死亡来源供肝肝移植。供体年龄16~43岁,死于颅脑外伤7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例,器官切取前平均动脉压(105±5.2)mmHg(1mmHg=1.333kPa)(6例需使用升压药物),肝功能检测丙氨酸转氨酶(175±40)U/L,天冬氨酸转氨酶(180±46)U/L,总胆红素(40±8.6)mmol/L。受者年龄(48.6±10.1)岁,男性8例,女性1例;术前诊断为肝硬化5例,肝癌4例,术前MELD评分(27.6±6.7)分。结果供肝冷缺血时间为(7.4±2.8)h,所有患者手术顺利。1例于术后7天死于肾功能衰竭。8例受者康复出院并随访6~24个月,1例于术后24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其他并发症发生包括急性排斥反应2例,胆道狭窄并感染1例,胆道缺血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按照我们选择脑死亡供肝的原则,肝移植受者术后近期及中期预后良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供肝 脑死亡 无心跳供体
原文传递
脑-心双死亡与脑死亡供肝移植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毕方方 甄作均 +5 位作者 陈焕伟 吴志鹏 李清汉 许鹏杰 计勇 胡刚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目的 探讨脑-心双死亡(DBCD)与脑死亡(DBD)不同捐献模式对肝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7月实施的38例器官捐献成人肝移植临床资料,其中DBCD 28例、DBD 10例.分析DBCD、DBD两组受者供肝移植术中... 目的 探讨脑-心双死亡(DBCD)与脑死亡(DBD)不同捐献模式对肝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7月实施的38例器官捐献成人肝移植临床资料,其中DBCD 28例、DBD 10例.分析DBCD、DBD两组受者供肝移植术中、术后情况.主要观察终点是两组术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胆道或肝血管早期并发症(<30 d)的发生以及术后1年移植物和受者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DBCD组术后发生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9例,胆管狭窄4例,胆漏2例,肝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DBD组术后发生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2例,胆管狭窄3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CD组有1例因术中、术后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1年DBCD组移植物及受者生存率(95.7%)与DBD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CD供肝移植疗效良好,可取得与DBD供肝移植类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脑-心双死亡 器官捐献 肝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