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CT与多模式MRI指导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差异,明确多模式MRI指导溶栓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0月期间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包括性别、...目的:对比CT与多模式MRI指导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差异,明确多模式MRI指导溶栓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0月期间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溶栓时间、基线NIHSS、血压、血糖、电解质、凝血谱和心电图,以及溶栓后CT与MRI检查等,按照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标准予以病因分组。结果:共113例患者接受静脉rtPA治疗,平均年龄:(66±12)岁,男性74例,占65.5%,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Scale,NIHSS)评分12.4±6.5,发病至溶栓时间:(259.7±131.7)min;溶栓后24 h复查发现,34例(30.1%)出现溶栓后出血转化,其中9例(8%)为症状性出血。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模式MRI指导下溶栓后的出血转化风险明显减少(OR=0.599,95%CI:0.373~0.962;P=0.034)。结论:多模式MRI指导溶栓相对于CT筛查,在静脉rtPA溶栓治疗后显示更低的出血转化率。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外科去骨瓣减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10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情况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n=53)与手术治疗组(n=16),对比两组患者死亡发生率,对存活者采...目的探讨外科去骨瓣减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10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情况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n=53)与手术治疗组(n=16),对比两组患者死亡发生率,对存活者采用美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手术治疗组死亡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39.6%,P<0.05);两组存活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38±1.86 vs 13.21±2.05,P<0.05);手术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结论手术治疗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死亡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应争取尽早行手术治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比CT与多模式MRI指导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差异,明确多模式MRI指导溶栓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0月期间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溶栓时间、基线NIHSS、血压、血糖、电解质、凝血谱和心电图,以及溶栓后CT与MRI检查等,按照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标准予以病因分组。结果:共113例患者接受静脉rtPA治疗,平均年龄:(66±12)岁,男性74例,占65.5%,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Scale,NIHSS)评分12.4±6.5,发病至溶栓时间:(259.7±131.7)min;溶栓后24 h复查发现,34例(30.1%)出现溶栓后出血转化,其中9例(8%)为症状性出血。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模式MRI指导下溶栓后的出血转化风险明显减少(OR=0.599,95%CI:0.373~0.962;P=0.034)。结论:多模式MRI指导溶栓相对于CT筛查,在静脉rtPA溶栓治疗后显示更低的出血转化率。
文摘目的探讨外科去骨瓣减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10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情况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n=53)与手术治疗组(n=16),对比两组患者死亡发生率,对存活者采用美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手术治疗组死亡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39.6%,P<0.05);两组存活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38±1.86 vs 13.21±2.05,P<0.05);手术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结论手术治疗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死亡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应争取尽早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