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主题

期刊

机构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塞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阎喜荣 吴海琴 +1 位作者 张桂莲 卜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18,233,共3页
目的:了解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血塞通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进行观察及血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用血塞... 目的:了解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血塞通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进行观察及血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用血塞通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显著性改善,血液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药物疗法 血液流变学 @血塞通
下载PDF
多模式MRI指导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降低出血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林悦涵 楼敏 +3 位作者 朱仁洋 严余清 陈智才 丁美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5-671,共7页
目的:对比CT与多模式MRI指导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差异,明确多模式MRI指导溶栓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0月期间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包括性别、... 目的:对比CT与多模式MRI指导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差异,明确多模式MRI指导溶栓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0月期间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溶栓时间、基线NIHSS、血压、血糖、电解质、凝血谱和心电图,以及溶栓后CT与MRI检查等,按照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标准予以病因分组。结果:共113例患者接受静脉rtPA治疗,平均年龄:(66±12)岁,男性74例,占65.5%,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Scale,NIHSS)评分12.4±6.5,发病至溶栓时间:(259.7±131.7)min;溶栓后24 h复查发现,34例(30.1%)出现溶栓后出血转化,其中9例(8%)为症状性出血。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模式MRI指导下溶栓后的出血转化风险明显减少(OR=0.599,95%CI:0.373~0.962;P=0.034)。结论:多模式MRI指导溶栓相对于CT筛查,在静脉rtPA溶栓治疗后显示更低的出血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缺血 药物疗法 脑梗死 药物疗法 血栓溶解疗法 多模式MRI 静脉溶栓 脑梗死 RTPA 出血转化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与内科保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初步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子非 郑雪丹 +1 位作者 韩雅玲 陈会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去骨瓣减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10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情况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n=53)与手术治疗组(n=16),对比两组患者死亡发生率,对存活者采... 目的探讨外科去骨瓣减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10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情况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n=53)与手术治疗组(n=16),对比两组患者死亡发生率,对存活者采用美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手术治疗组死亡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39.6%,P<0.05);两组存活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38±1.86 vs 13.21±2.05,P<0.05);手术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结论手术治疗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死亡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应争取尽早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外科手术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在中国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印卫兵 王蔚 +5 位作者 丁新生 陈蓝 华晔 王选 姜靖 梁汝庆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532-537,共6页
目的评价国内重要文献数据库的资料中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Pubmed、eBASE(截止至2008年12月)及其参考文献,筛选所有使用依达拉奉... 目的评价国内重要文献数据库的资料中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Pubmed、eBASE(截止至2008年12月)及其参考文献,筛选所有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为采用常规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检索时限定研究对象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语种为中、英文。采用Jadad7分评分法评价所纳入文献的质量。疗效评价指标采用治疗结束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或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安全性评价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两名评价员独直检索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符合标准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RCT文献169篇,筛选出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并行临床疗效判定的55篇文献(依达拉奉治疗组为2281例,对照组为2262例)。其中2篇Jadad评分为4分,属高质量文献;7篇为3分,16篇为2分,其余得分均为1分,均属低质量文献。其中49篇为阴性对照(依达拉奉治疗组为1957例,对照组为1958例),合并效应值OR=2.81,95%CI:2.45~3.2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治疗组有效率为61.52%(1024/1957),对照组有效率为37.64%(737/1958);P〈0.00001];另6篇为胞二磷胆碱阳性对照(依达拉奉治疗组为324例,对照组为304例),合并效应值OR=2.16,95%CI:1.55~3.00。认为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治疗组有效率为61.73%(200/324),对照组有效率为43.75%(133/304);P〈0.00001]。结论中国现有数据库的临床资料显示,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依达拉奉
下载PDF
注射用蒺藜皂苷的抗脑缺血作用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秀华 李红 +1 位作者 温克 杨世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探讨注射用蒺藜皂苷 (GSTT)的抗脑缺血作用。方法 :以电阻法阻断大鼠大脑一侧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观察 GSTT对脑梗死面积及行为评分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脑缺血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采用大鼠血瘀模型 ,观察 GSTT对血瘀大鼠血... 目的 :探讨注射用蒺藜皂苷 (GSTT)的抗脑缺血作用。方法 :以电阻法阻断大鼠大脑一侧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观察 GSTT对脑梗死面积及行为评分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脑缺血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采用大鼠血瘀模型 ,观察 GSTT对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GSTT1 0 .4、 2 0 .8和 31 .2 m g· kg- 1均可明显减少脑梗死面积 (P<0 .0 5或 P<0 .0 1 ) ;GSTT1 0 .4、 2 0 .8和 31 .2 m g· kg- 1 可明显抑制血瘀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 (P<0 .0 5 ) ,还可明显延长血瘀大鼠的凝血时间 (P<0 .0 5 )。结论 :GSTT具有一定的抗脑缺血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治疗应用 脑缺血/药物疗法 血小板聚集 脑梗塞 血液凝固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喜才 王艳辉 +1 位作者 王文辉 彭小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16-217,220,共3页
目的 了解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方法 选用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9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每... 目的 了解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方法 选用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9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给予对照组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患者此两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3.4%,对照组为36%(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1.8%,对照组为68%(P<0.01)。结论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他能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使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即实验室所获得数据的改变与临床症状改善是同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 药物治疗 急性脑梗死 静脉滴注 低分子右旋糖酐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133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闫敏 张锦丽 +1 位作者 李玲 宋扬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神经内科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2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3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低...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神经内科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2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3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0.4 ml皮下注射,研究组予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0.4 ml皮下注射、1/d,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1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d。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更有效终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致残、致死率,提高患者愈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药物疗法 联合 脑梗死
下载PDF
水蛭肽注射液抗大鼠脑缺血作用及对犬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赵丽娟 姜宗文 +4 位作者 李红 张海 石卓 蒋宇 杨世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416,共3页
目的 :观察水蛭肽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血液流变学及家犬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按 4、2和 1 mg· kg-1 的剂量给予大鼠腹腔注射及犬静脉注射 ,大鼠各给药组与盐水组对照 ,家犬用药前后对照。采用脑含水量测定、病理观察等方法。结... 目的 :观察水蛭肽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血液流变学及家犬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按 4、2和 1 mg· kg-1 的剂量给予大鼠腹腔注射及犬静脉注射 ,大鼠各给药组与盐水组对照 ,家犬用药前后对照。采用脑含水量测定、病理观察等方法。结果 :用药组大鼠脑含水量明显降低 ( P<0 .0 5 ) ,镜下脑组织缺血明显减轻 ;全血粘度下降 ( P<0 .0 5 )。家犬用药后血流量明显增加 ( P<0 .0 1 )、外周阻力下降 ( P<0 .0 1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肽 脑缺血/药物疗法 血液流变学 脑血流量 脑血管循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证疗效观察——对神经功能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甘照儒 徐英妹 +1 位作者 桑栎楠 刘海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中药加味温胆汤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痰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温胆汤治疗,疗程均4周...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中药加味温胆汤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痰瘀证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温胆汤治疗,疗程均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5%,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血脂(TC,TG)、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下降P<0.05。提示:常规西药联合中药加味温胆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证患者疗效肯定,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法疗效明显优于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痰瘀证 血脂 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法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运周 唐黎黎 +1 位作者 史秀丽 傅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24h内的ACI患者64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24h内的ACI患者64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以治疗第21天C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21d后治疗组、对照组CS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ADL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替比林/治疗应用 脑梗死/药物疗法 自由基清除剂/治疗应用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氟桂利嗪对频发性TIA患者脑梗死的预防效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立红 李迪 +3 位作者 康永琨 王明珠 许建平 王苏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96-798,共3页
目的:评估频发性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氟桂利嗪,对预防发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2例频发性TIA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5例,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67例,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氟桂利嗪治疗。... 目的:评估频发性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氟桂利嗪,对预防发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2例频发性TIA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5例,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67例,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氟桂利嗪治疗。两组均予以抗血小板、调脂等基础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系统指标的差异。随访3月,比较两组TIA复发率和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研究组的TIA复发率和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种不良反应较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氟桂利嗪联合应用能显著降低频发性TIA发作频率并减少脑梗死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药物疗法 肝素 低分子量/治疗应用 氟桂利嗪/治疗应用 脑梗塞/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8
12
作者 卢丽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671-1673,共3页
目的:探讨氢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对照组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氢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对照组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氢氯吡格雷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S评分(40.8±1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ESS评分(48.4±17.3分,P<0.05);观察组患者ADL评分为69.4±13.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DL评分50.5±11.4分(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并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比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药物疗法 @氢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下载PDF
洛汀新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及血清NOS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洪克 秦锦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604-1605,共2页
目的:探讨洛汀新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及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MMSE评定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同时检测NOS水平,观察洛汀新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及血清NOS水平的影响。结果:洛汀... 目的:探讨洛汀新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及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MMSE评定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同时检测NOS水平,观察洛汀新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及血清NOS水平的影响。结果:洛汀新观察组治疗后MMSE分值、NOS水平均提高,并且两者呈正相关。结论:洛汀新能通过提高NOS水平,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并发症 认知障碍/药物疗法 一氧化氮合酶/血液 @洛汀新
下载PDF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峰 伊志强 +10 位作者 刘宗明 胡世文 刘爱贤 贾继明 饶芝国 李成义 闫昕 黄旭 张文毅 贺峰 林贵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效果欠佳的急性脑梗死病例5例,均为男性,平均58.5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1~7h;其中4例用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效果欠佳的急性脑梗死病例5例,均为男性,平均58.5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1~7h;其中4例用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50~92.5万U;1例用rt—PA以20~30mg/h的速度注入,总量25mg。结果: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溶通但效果不佳;2例颈内动脉闭塞,其中1例部分溶通后出血,恢复良好,1例未溶通死亡;2例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恢复良好,1例加重。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时除应严格遵守治疗时间窗外,对伴有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溶通闭塞血管;而对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应重视扩容、升压及抗凝等内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溶解疗法 急性病 脑梗塞/药物疗法 回顾性研究 人类 男(雄)性
下载PDF
以霍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颈动脉夹层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兴 徐子奇 +3 位作者 罗本燕 袁怀武 朱雄超 袁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9-232,共4页
一例44岁患者因“左侧眼睑下垂伴左侧头部及颈部疼痛20天”入院,颅脑核磁共振成像示左侧顶叶亚急性脑梗死,左侧颈内动脉壁间血肿,颈部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C1段颈段线状狭窄,全脑血管造影术示左侧颈内动脉C1段... 一例44岁患者因“左侧眼睑下垂伴左侧头部及颈部疼痛20天”入院,颅脑核磁共振成像示左侧顶叶亚急性脑梗死,左侧颈内动脉壁间血肿,颈部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C1段颈段线状狭窄,全脑血管造影术示左侧颈内动脉C1段夹层。经抗凝等治疗后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纳综合征/诊断 脑梗死/并发症 颈动脉疾病/药物疗法 肝素低分子量/治疗应用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利培酮对急性脑梗死后精神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彭梅 包太成 王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4期2104-2105,共2页
目的观察利培酮对急性脑梗死后精神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分为利培酮治疗组(伴精神障碍)62例、随机选择对照组(不伴精神障碍)96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进行... 目的观察利培酮对急性脑梗死后精神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分为利培酮治疗组(伴精神障碍)62例、随机选择对照组(不伴精神障碍)96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结果治疗前治疗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50、-12.502,P<0.05),NIHSS评分分别为(14.11±1.76)、(12.30±1.81)分;ADL评分分别为(33.40±4.22)、(42.48±4.60)分;治疗后2周治疗组NIHSS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63、-0.779,P>0.05),NIHSS评分分别为(8.81±1.62)、(8.56±1.51)分;ADL评分分别为(67.61±6.67)、(68.50±7.19)分。结论利培酮能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伴精神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药物疗法 精神障碍 病因学 脑梗死 急性病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 利培酮
下载PDF
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穆军山 夏向南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具有多重药理作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37例脑梗死患者给予丁咯地尔静滴治疗2周,并以复方丹参注射液作为对照。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测定血液流变学。结果... 目的探讨具有多重药理作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37例脑梗死患者给予丁咯地尔静滴治疗2周,并以复方丹参注射液作为对照。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测定血液流变学。结果丁咯地尔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9.2%和7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3%和54.3%(P<0.05)。结论丁咯地尔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抑制血栓形成,防止梗死灶进一步发展,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药物治疗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脑脉舒临床疗效观察
18
作者 刘秀芬 莫根花 +4 位作者 葛新 陈相国 王素贤 王晋生 赵福润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3-16,共4页
脑脉舒具养血活血,疏风通络之功效。由川芎、丹参、鸡子黄等组成。可用于治疗脑动脉硬化(症)及用于急性脑梗塞的辅助治疗。65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口服两个月,自身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服药前后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 脑脉舒具养血活血,疏风通络之功效。由川芎、丹参、鸡子黄等组成。可用于治疗脑动脉硬化(症)及用于急性脑梗塞的辅助治疗。65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口服两个月,自身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服药前后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001),其总有效率为98.5%。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对照观察一个月,结果肌力增强、语言障碍改善、头晕消失及病理征阳转阴方面,其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4%、76.9%、100.0%及38.0%。本品经二年多临床使用,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舒 中医药疗法 脑动脉硬化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尿激酶与血管舒缓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19
作者 李忠山 郭西文 +2 位作者 陈宝琅 季秀丽 晁金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798-1799,共2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与血管舒缓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与血管舒缓素进行溶栓治疗 ;然后进行疗效观察 ,所获数据... 目的 :探讨尿激酶与血管舒缓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与血管舒缓素进行溶栓治疗 ;然后进行疗效观察 ,所获数据进行χ2 或 t检验。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 ,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血流动力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 .0 5 ) ;且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尿激酶与血管舒缓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激肽释放酶类/治疗应用 脑梗塞/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兔急性脑损伤后脑血流的变化及东莨菪碱对其影响
20
作者 赵勇刚 史保中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95-597,共3页
目的 :观察兔急性脑外伤后脑血流变化及东莨菪碱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自由落体打击器制作兔脑外伤模型 ,并于伤后 5 min、2 h腹腔注射东莨菪碱 ,用经颅多普勒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的变化 ,并作病理检查。结果 :脑外伤早期... 目的 :观察兔急性脑外伤后脑血流变化及东莨菪碱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自由落体打击器制作兔脑外伤模型 ,并于伤后 5 min、2 h腹腔注射东莨菪碱 ,用经颅多普勒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的变化 ,并作病理检查。结果 :脑外伤早期脑血流速度减慢 ,搏动指数增加 ,东莨菪碱能降低搏动指数 ,提高血流速度。病检证实本模型符合临床所见加速性脑损伤的病理变化 ;结论 :兔脑外伤早期脑血管痉挛 ,致脑缺血 ,东莨菪碱可缓解脑血管痉挛 ,增加脑血流 ,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损伤 脑血流 东莨菪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