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彦玲 朱文侠 +1 位作者 陈雅慧 陈美霓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注24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Epo组及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观察缺血...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注24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Epo组及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Epo组血清NO和脑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下降,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Epo能减轻脑组织的含水量,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水肿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预防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但建新 秦龙 +2 位作者 陈炼 赵卫海 胡世宝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1-524,540,共5页
目的:研究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防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30只体重220~250g的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NAC预处理组,Zea-Longa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导致局... 目的:研究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防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30只体重220~250g的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NAC预处理组,Zea-Longa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导致局灶性脑缺血45min,再灌注后24h后,对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进行评分,TTC法评估脑梗死体积,bcl-2、Bax、TNF-α、iN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非NAC处理组大鼠相比,NAC处理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少49.7%(P<0.01),神经学评分减少50%(P<0.01)TNF-α、Bax和iNOS的表达也明显减少(P<0.05),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NAC能通过抑制TNF-α、Bax和iNOS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防治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预防和控制 乙酰半胱氨酸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文继月 陈志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669,共3页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适应样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断静脉推注TFA模拟预适应的实验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致脑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适应样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断静脉推注TFA模拟预适应的实验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致脑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TFA(160、80、40、20mg/kg)预处理明显减少脑梗塞面积并可明显降低血清中LDH活性、MDA和PGE2含量,同时明显增加血清中NOS活性和NO含量。结论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缺血预适应样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药理学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大鼠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建学 赵勇刚 刚光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84-1285,1296,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h,再灌注48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于再灌注前经腹腔注射E...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h,再灌注48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于再灌注前经腹腔注射Epo(3000U/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48h后断头取脑。制作2mm冰冻切片;以2%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TTC)对脑切片进行染色;经图像分析仪计算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结果:治疗组脑梗死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小(P<0.01)。结论:Epo能够显著缩小脑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预防与控制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应用
下载PDF
映山红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余涛 陈志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1-243,共3页
目的研究映山红总黄酮(TFR)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评价动物行为功能,测定脑梗死范围,脑组织中含水量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和丙二醛(MDA... 目的研究映山红总黄酮(TFR)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评价动物行为功能,测定脑梗死范围,脑组织中含水量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TFR(50.0、25.0、12.5mg/kg)连续灌胃给药5d能缩小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状态,降低脑含水量;减少血清中MDA、NO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LDH的活性。结论TFR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抑制NO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药理学 杜鹃花属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预 防和控制 大鼠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抑制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颖东 宋清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1739-1743,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抑制细胞凋亡机制研究。方法1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EPO治疗组4组,每组40只。于缺血1h后,治疗组经腹腔注射3 000U·kg-1·d-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抑制细胞凋亡机制研究。方法1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EPO治疗组4组,每组40只。于缺血1h后,治疗组经腹腔注射3 000U·kg-1·d-1,持续5d;缺血灌注组仅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持续5d;假手术组仅分离颈部动脉,不作处理;正常对照组不予以处理;分别于再灌注4h、8h、16h、24h、72h、7d、14d断头取脑,每个时间点每组处死5只。计算脑组织含水量,行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脑组织正反摄片计算脑梗死面积,检测线粒体丙二醛(MDA)、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B淋巴细胞瘤-2(Bcl-2)、Bax、细胞色素C(Cytc)。结果 EPO治疗组、缺血再灌注组灌注4h、8h、16h、24h、48h、72h、7d、14d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面积、MDA、NO、Bcl-2、Cytc显著高于假手术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Bax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治疗组、缺血再灌注组上述指标均于24h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其中EPO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可拮抗机体氧自由基,促使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改善脑组织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活性氧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保护作用
7
作者 何娅 冯建军 +2 位作者 马琳 陈松盛 王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688-690,共3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左侧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于再灌注开始时经腹腔注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U/kg),再灌注后2 h,...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左侧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于再灌注开始时经腹腔注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U/kg),再灌注后2 h,12 h,24 h,48 h,72 h,7 d及10 d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断头取脑,用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标记梗死体积。结果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后2 h已经出现梗死灶,随着时间的延长,梗死灶体积逐渐增大,24 h时梗死体积最大。EPO治疗组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相比,梗死灶体积明显缩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24 h时达最大,EPO能使梗死灶体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对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红细胞生成素 大鼠
下载PDF
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HSP_(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旺辉 李开荣 +1 位作者 萧洪文 杨朝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1-13,19,共4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及与缺血的关系,探讨IGF-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及与缺血的关系,探讨IGF-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25)、IGF-1治疗组(n=25),其中后两组按缺血再灌时间(6h、12h、1d、3d、7d)不同可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治疗组于缺血2h再灌注1h后经腹腔注入40μg/kg稀释为1ml的IGF-1,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ml。以上动物均在再灌注后规定时间点用4%多聚甲醛经心脏灌注固定,取大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HE染色检测HSP70蛋白表达及脑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脑组织HSP70表达明显增加(P<0.05),其神经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IGF-1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加HSP70蛋白的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脑/预防与控制 再灌注损伤/预防与控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治疗应用 热休克蛋白70/代谢 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NF-κB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牟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3192-3193,3197,共3页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以及EPO治疗组(治疗组)。构建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测缺血再灌注后4...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以及EPO治疗组(治疗组)。构建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测缺血再灌注后4、12、24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12、24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脑内NF-κB蛋白的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EPO可通过降低NF-κB蛋白表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NF-ΚB
下载PDF
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系物1活性对脑缺血大鼠血管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毓 何晓燕 +2 位作者 党辉 朱沂 李红燕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6-463,共8页
目的探讨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系物1(SIRT1)活性对脑缺血大鼠血管发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12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模型组)、SIRT1激动剂组(激动剂组... 目的探讨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系物1(SIRT1)活性对脑缺血大鼠血管发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12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模型组)、SIRT1激动剂组(激动剂组)和SIRT1抑制剂组(抑制剂组),每组大鼠各30只.用线栓法制作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恢复血流再灌注24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缺血脑组织SIRT1去乙酰化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脑皮质区CD34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脑组织SIR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蛋白伪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缺血脑组织SIRT1去乙酰化酶活性为(7.721±0.581)U/L,较假手术组[(13.828±0.828)U/L]显著降低(t=8.650,P〈0.01);激动剂组缺血脑SIRT1去乙酰化酶活性为(26.165±0.971)U/L,较模型组显著升高(t=-26.123,P〈0.01);抑制剂组缺血脑SIRT1去乙酰化酶活性(17.094±1.012)U/L,较激动剂组显著降低(t=12.848,P〈0.01).大鼠缺血脑组织SIRT1被激活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33±0.516)分]较模型组[(2.667±0.516)分]明显降低(t=4.822,P〈0.01);抑制SIRT1活性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500±0.548)分]较激动剂组显著升高(t=-4.147,P〈0.01).模型组脑梗死面积为15.473%±3.049%,激活缺血脑组织SIRT1后,脑梗死面积(9.152%±1.803%)明显缩小(t=3.188,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缺血脑皮质区染成棕色的细胞为CD34染色阳性细胞;激活SIRT1可使缺血脑皮质区MVD计数显著增加[激动剂组MVD计数:每高倍镜下(8.167±1.941)个,模型组MVD计数:每高倍镜下(3.167±0.753)个,t=-6.864,P〈0.01].免疫印迹结果表明,激活缺血脑组织SIRT1后,缺血脑组织中VEGF(激动剂组:0.568±0.012,模型组:0.468±0.008;t=-11.034,P〈0.01)和EPO(激动剂组:0.646±0.010,模型组:0.471±0.013;t=-20.952,P〈0.01)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激活SIRT1对脑缺血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缺血脑组织中VEGF、EPO表达,增加缺血再灌注早期血管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质类 神经保护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红细胞生成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