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体探测器CT行全脑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A扫描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种振 郭翔 +4 位作者 于昊 王科鑫 孙占国 王皆欢 陈月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1950-1953,1958,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宽体探测器CT行全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A一站式扫描的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一站式全脑灌注联合头颈CTA模式扫描的40例患者作为A组,全脑CT灌注扫描的40例患者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比较两种扫描模... 目的探讨采用宽体探测器CT行全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A一站式扫描的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一站式全脑灌注联合头颈CTA模式扫描的40例患者作为A组,全脑CT灌注扫描的40例患者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比较两种扫描模式下的CT灌注图像质量、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等。结果两组CTA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且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参数评价中A组颈内动脉末端CT值SI血管(584.88±142.11)HU高于B组(447.93±85.1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灌注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其中A组脑血容量(CBV)图像质量略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流峰值时间(Tmax)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辐射剂量、CT剂量指数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体探测器用于一站式全脑CT灌注成像联合头颈CTA扫描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并且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缩短扫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颈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缺血性卒中诊断与治疗进展
2
作者 俞淑凤 李宁 +1 位作者 徐健 王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8-642,共5页
颈动脉漂浮血栓与缺血性卒中显著相关,血栓闭塞动脉或脱落致大面积脑梗死或多发栓塞,严重者可出现脑疝甚至死亡,其诊断逐渐以CTA为主,早期识别有助于病因治疗。本文综述颈动脉漂浮血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以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栓形成 卒中 脑缺血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综述
下载PDF
双源CT容积脑灌注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3
作者 龙斌 阳义 +4 位作者 宋少辉 彭勇 蒋鸿 刘海峰 张东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容积脑灌注成像(VPCT)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4~72h内行颅脑CT平扫和VPCT,获得三维VPCT参数图: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排空时间(TTD)及平均通过时间(MTT)... 目的探讨双源CT容积脑灌注成像(VPCT)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4~72h内行颅脑CT平扫和VPCT,获得三维VPCT参数图: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排空时间(TTD)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重建颅脑4D-CTA;于VPCT检查后48 h内复查MRI DWI,分析VPCT、4D-CTA及MRI DWI表现。结果 27例患者VPCT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低灌注区70处,MR DWI表现为梗死灶53处;14处梗死灶4D-CTA显示相应责任血管病变。结论双源CT容积脑灌注可同时获得VPCT和4D-CTA图像,为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成像
下载PDF
全脑CT灌注参数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及缺血半暗带 被引量:17
4
作者 温家华 刘洋 +4 位作者 魏淼 谭世芳 姚开情 陈莉 吕发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1-825,共5页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参数[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的方法。方法对31例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行全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检查,获得CBF和...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参数[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的方法。方法对31例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行全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检查,获得CBF和MTT及头颈部CTA图。CTP检查结束3天内行头颅MR检查。观察梗死核心在CBF及DWI图像的部位、数量、面积;测量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及各自镜像区的CBF和MTT,计算相对CBF(rCBF)、相对MTT(rMTT)。结果 31例疑似脑梗死患者,CBF共检出24例33个梗死灶,10例存在缺血半暗带。MRI共检出26例97个梗死灶。CBF及DWI测量梗死核心区面积相关性良好(r=0.98,P=0.07)。脑缺血半暗带区CBF为(6.79±1.29)ml/(100g·min),MTT为(17.07±3.13)s,rCBF为0.71±0.09,rMTT为1.53±0.19。结论选择MTT延长区与CBF明显减低不匹配区可较快速、准确地检出缺血半暗带。诊断患者有无脑梗死时,CBF与DWI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CBF不能取代DWI进行脑梗灶数量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缺血半暗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造影术 扩散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29
5
作者 卢洁 李坤成 +4 位作者 吉训明 张苗 李鹏雨 冀瑞俊 马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超早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均于发病6 h内行CT平扫、CTP及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测量缺血区的脑灌注参数值,并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超早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均于发病6 h内行CT平扫、CTP及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测量缺血区的脑灌注参数值,并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结果30例患者中10例头颅CT平扫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20例常规CT平扫未发现异常,CTP均发现灌注异常区。CTP表现为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减低、达峰时间延迟;梗死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半暗带区脑血流量、达峰时间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脑血容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重建CTA图像显示17例脑梗死患者一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13例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结论CTP能够早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程度,预测半暗带;CTA可以显示病变血管的部位和程度,对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灌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迭代重建算法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6
作者 黎佩君 黄飚 +3 位作者 梁长虹 朱文珍 冯结映 钟小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81-885,890,共6页
目的利用迭代算法重建的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的容积数据重组CT血管造影(PCTA)图像,分析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能力,探讨降低脑卒中CT检查辐射剂量的方法。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临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5例患者(605个动脉... 目的利用迭代算法重建的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的容积数据重组CT血管造影(PCTA)图像,分析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能力,探讨降低脑卒中CT检查辐射剂量的方法。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临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5例患者(605个动脉血管节段),使用256层螺旋CT进行头颅CT平扫、迭代算法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和常规头颅CTA检查。每个病例均分析11个节段的脑动脉,以常规CTA结果为标准,评估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 CT灌注扫描有效剂量为2.12 mSv。CTA未见狭窄或狭窄程度<30%的580个节段血管中,PCTA仅1个节段血管显示与CTA不符;CTA提示狭窄程度≥30%但达闭塞的19个节段血管中,12个节段血管PCTA与CTA结果一致,PCTA夸大了另外7个节段血管的狭窄程度;CTA发现闭塞的6个节段血管与PCTA显示结果一致。PCTA与CTA对脑内动脉血管显示一致性检验的Kw值均>0.75。结论迭代算法的头颅CT灌注扫描辐射剂量明显减低,而且从CT灌注的容积数据重组的动脉图像与CTA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灌注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迭代重建算法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朱宗明 张宗军 +6 位作者 陈宏伟 任斌 鲍健 汤群锋 吴力源 胡晓云 卢光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采用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高分辨MRI,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经颈部CTA检测出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并... 目的采用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高分辨MRI,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经颈部CTA检测出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并伴管腔狭窄,再接受MRI扫描;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40例患者中,CTA检出斑块61个,其中混合性斑块31个;钙化性斑块18个;软斑块12个。高血压30例,检出斑块49个;无高血压10例,检出斑块12个。MRI检出斑块61个,其中Ⅲ型14个;Ⅳ~Ⅴ型23个,Ⅵ型6个;Ⅶ型18个。斑块内溃疡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同侧急性脑梗死14例,双侧颈动脉斑块造成双侧脑梗死10例,一侧颈动脉检出粥样斑块而对侧发生脑梗死2例。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以混合性斑块为主,双侧好发;高血压患者斑块发生率高于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同侧脑梗死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颈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脑梗死
下载PDF
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在评估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军法 袁建华 +4 位作者 钱华 徐健 王振 宋琼 林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717-1722,共6页
目的利用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血管成像(CTA)探讨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88例单侧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灌注(CTP)及CTA检查,评估ICA/... 目的利用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血管成像(CTA)探讨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88例单侧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灌注(CTP)及CTA检查,评估ICA/MCA狭窄程度和Willis环完整性,计算MCA供血区及前后分水岭区相对灌注值,分析ICA/MCA狭窄程度与Willis环完整性(分型)、脑组织血流灌注各参数值的相关性。结果 1)88例中轻度狭窄12例、中度狭窄25例、重度狭窄24例、闭塞27例,其中单侧单纯ICA狭窄或闭塞48例,单侧单纯MCA狭窄或闭塞(M1段)40例;2)MCA区、前后分水岭区的rCBV、rMTT、rTTP值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CBF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MCA区的rCBF与狭窄率呈负性弱相关(r=-0.254,P=0.017),前后分水岭区的rCBF与狭窄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r=-0.131,P=0.13;r=-0.2,P=0.062);狭窄率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前分水岭区及后分水岭区的rCBV(r值分别为0.497、0.316、0.29,均为P<0.01),rTTP(r值分别为0.691、0.619、0.593,均为P=0.000),rMTT(r值分别为0.695、0.514、0.508,均为P=0.000)呈正相关;4)重度狭窄、闭塞组中,不同Willis环分型与MCA区脑灌注参数间无相关性。结论 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检查能显示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及相应头颈部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和Willis环结构。随着相应动脉狭窄率的增加,CBV、TTP、MTT值较对侧增加越大。狭窄程度与rTTP相关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成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分析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分级与脑血流灌注的相关性 被引量:7
9
作者 石强 徐克 +5 位作者 高思佳 刘静红 张妍芬 臧培卓 梁传声 甄永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64层螺旋CTA、CTP成像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分级与脑血流灌注的相关性。方法47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采用CTP、CTA“一站式”检查。根据CTA成像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进行分级。Ⅰ级:管腔面积狭窄率〈50%;Ⅱ级:管腔...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64层螺旋CTA、CTP成像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分级与脑血流灌注的相关性。方法47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采用CTP、CTA“一站式”检查。根据CTA成像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进行分级。Ⅰ级:管腔面积狭窄率〈50%;Ⅱ级:管腔面积狭窄率50%~70%;Ⅲ级:管腔面积狭窄〉70%。计算病变侧/健侧CT灌注4项指标rCBF、rCBV、MTT、TTP的比值。结果Ⅰ级狭窄:11例,病变侧/健侧CBF、CBV、MTT、TTP比值等于1。Ⅱ级狭窄:29例,病变侧/健侧CBF、CBV、MTT、TTP比值为0.94、1.05、1.35、1.41。Ⅲ级狭窄:7例,病变侧/健侧CBF、CBV、MTT、TTP为0.58、0.69、1.65、1.64。结论科学分析CT灌注4项指标能够准确反映大脑中动脉狭窄低灌注状态。脑血流低灌注状态与狭窄的部位、分级和侧支代偿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缺血
下载PDF
核素显像及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洁 卢洁 +3 位作者 许英路 翟勇 张人玲 刘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1-283,共3页
目的比较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磁共振灌注成像三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26例单侧脑血管病变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磁共振灌注成像进行对比分析。结... 目的比较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磁共振灌注成像三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26例单侧脑血管病变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磁共振灌注成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用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磁共振灌注成像三种检查方法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97.44%、94.87%和82.05%,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与灌注加权磁共振成像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12、0.002)。26例单侧血管病变患者用三种检查方法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96.15%、92.31%、92.31%,三者无显著性差异(P=0.552)。结论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较敏感,在诊断单侧血管病变中三种检查方法均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符合线路 磁共振成像 灌注
下载PDF
VPCTA与CT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龙斌 阳义 +4 位作者 宋少辉 彭勇 蒋鸿 刘海峰 张东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容积灌注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法(VPCTA)检测脑血管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VPCTA与常规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图像,比较两种方法对颅内血管显示的图像质量和对血管狭窄的诊断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双源容积灌注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法(VPCTA)检测脑血管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VPCTA与常规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图像,比较两种方法对颅内血管显示的图像质量和对血管狭窄的诊断效果。结果两者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4,P=0.513),两者对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一致性较好(P<0.05)。结论 VPCTA可以替代常规CTA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管狭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春 余聪 +5 位作者 赵建农 郭大静 李杰 罗银灯 谢维波 沈霞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并对缺血半暗带灌注情况进行动态观察。材料和方法:26例发病时间在6h内临床怀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头颅CT平扫及CTPI检查,测量病变区及镜像侧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并对缺血半暗带灌注情况进行动态观察。材料和方法:26例发病时间在6h内临床怀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头颅CT平扫及CTPI检查,测量病变区及镜像侧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并计算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第一次扫描24h后复查CT平扫及CTPI。结果:第一次CT平扫示非责任的陈旧性脑梗死6例,其余20例均未见异常。CTPI示超急性期脑梗死20例,其中16例存在缺血半暗带;其余6例为TIA。复查CTPI示超急性期存在缺血半暗带的16例病例于急性期梗死区周围仍然存在低灌注区,与超急性期半暗带rCBF、rCBV及rMTT比较无明显差异(t分别为2.05,1.515,0.081;P>0.05)。超急性期缺血半暗带区rCBF、rMTT与TIA低灌注区比较有明显差异(t分别为2.868,3.717;P<0.05),而rCBV比较无明显差异(t=1.748;P>0.05)。急性期梗死区面积平均1470.75mm^2较超急性期(1387mm^2)增大,梗死区面积增加与缺血半暗带所占比例有线性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1.00,P<0.05)。结论:缺血半暗带不仅仅存在于脑梗死超急性期,在急性期亦可能有缺血半暗带的存在;CTPI不但能够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而且对不同发病时间病例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做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脑缺血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胡沛霖 王文胜 +3 位作者 李喜朋 王建民 胡岩芳 刘科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8期1565-156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r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价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r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价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1周内血管超声、TCD、CT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对照,系统评价其敏感度。结果以DSA为金标准评价,血管超声对椎基底动脉颅外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68.4%;TCD对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76.3%;CTA对椎基底动脉颅外和颅内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88.9%。结论血管超声、TCD、CTA可以作为椎基底动脉异常的初步筛查工具,而DSA仍然是金标准,并且DSA能准确判断脑血管的代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缺血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分析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管储备损害 被引量:8
14
作者 戴峰 张秀明 +1 位作者 卢万俊 高歌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应用5%CO2作为血管扩张介质,通过CT灌注成像(CTP)分析基础态和激发态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储备(CVR)功能变化特点。方法对34例患者行基础态CTP和CTA联合检查,对其中10例CTA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 目的应用5%CO2作为血管扩张介质,通过CT灌注成像(CTP)分析基础态和激发态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储备(CVR)功能变化特点。方法对34例患者行基础态CTP和CTA联合检查,对其中10例CTA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5%CO2混合气体吸入激发态CTP检查。结果 10例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5%CO2激发后,患侧和健侧CVR受损,激发前、后脑血流量(CBF)增幅百分比为-20.25%~26.19%和-13.00%~38.00%,激发前、后脑血容量(CBV)无明显差异(P〉0.05),而达峰时间(TTP)明显延迟(P〈0.05)。结论 5%CO2可作为良好的血管扩张介质用于临床CVR功能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激发后CVR功能受损,反应性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脑缺血 脑血管储备
下载PDF
全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评估动脉瘤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术后缺血并发症 被引量:10
15
作者 程晓青 陈谦 +3 位作者 周长圣 李建瑞 黄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0-715,共6页
目的:采用全脑CT灌注成像(WB-CTPI)联合CT血管成像(CTA)从血管解剖形态和脑血流动力学方面对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术后血管损伤导致的缺血并发症进行分类和早期诊断。方法:5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显微手术或血管介入术后出现... 目的:采用全脑CT灌注成像(WB-CTPI)联合CT血管成像(CTA)从血管解剖形态和脑血流动力学方面对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术后血管损伤导致的缺血并发症进行分类和早期诊断。方法:5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显微手术或血管介入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伤或临床怀疑有缺血并发症的患者行动态容积CT扫描,并行WB-CTPI和CTA重组。通过CTA评估父血管或分支血管与血管夹或弹簧圈的关系。WB-CTPI定量测量患者患侧与对侧脑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15例经WB-CTPI证实有缺血并发症,CTA按血管损伤情况分为:Ⅰ型6例,血管夹或弹簧圈导致父血管狭窄,其中2例CBF降低,CBV降低或正常,4例CBF与CBV正常,6例患者TTP、TTD和MTT均延长;Ⅱ型2例,血管夹导致父血管或分支血管闭塞,CBF和CBV降低,TTP、TTD和MTT延长;Ⅲ型7例,不明原因或无法判断的血管损伤,CBF降低,CBV降低或正常,TTP、TTD和MTT明显延长。结论:WBCTPI联合CTA不仅能够对血管损伤进行分型,还能够根据血流动力学损伤情况进行脑梗死预测,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灌注 CT血管成像 缺血
下载PDF
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脑动脉强化的相关体质因素 被引量:12
16
作者 温孟皇 郑君惠 +3 位作者 叶维韬 黄飚 李新云 曹希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患者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CTA)脑动脉强化阈值一致性的相关因素,并确定最佳延迟扫描时间,优化对比剂注射及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临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行头颅CTA检查的108例患者,均行头颅CT灌注及头颅增强检查... 目的探讨影响患者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CTA)脑动脉强化阈值一致性的相关因素,并确定最佳延迟扫描时间,优化对比剂注射及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临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行头颅CTA检查的108例患者,均行头颅CT灌注及头颅增强检查,并采用统一的碘注射流速及扫描方案。分析身高、体重、体表面积、体重指数以及心率与输入动脉强化阈值的相关性,计算输入动脉(颈内动脉)及输出静脉(上矢状窦)的平均达峰时间差。结果患者各种因素与动脉强化程度的相关性为:体表面积(r=-0.565,P<0.001)>体重(r=-0.556,P<0.001)>体重指数(r=-0.448,P<0.001)>身高(r=-0.429,P<0.001),与心率无相关性(r=0.093,P>0.05)。输入动脉及输出静脉的平均达峰时间差为6.42 s。结论为提高不同患者头颈联合CTA脑动脉强化阈值的一致性,可按体表面积或体重估算对比剂的用量。注射对比剂后CTA扫描时间不应超过6.4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脑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体表面积 体重
下载PDF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暴党振 黄一宁 +4 位作者 张中兴 王鹤 孙永安 王秋华 潘运高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脑容积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与头颅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有神经缺失症状的患者,发病24 h内行64层螺旋CTPI和CTA后,选定感兴趣区层面,测量异... 目的探讨脑容积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与头颅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有神经缺失症状的患者,发病24 h内行64层螺旋CTPI和CTA后,选定感兴趣区层面,测量异常灌注区和对侧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22例患者CTPI发现病灶区域灌注异常的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100%;脑血流量减低、平均通过时间延长;灌注异常区与对照区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64层螺旋CT可同时获得容积CTPI和包括颅底动脉环在内的CTA;22例患者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有19例患者CTA发现血管异常。结论早期、特别是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PI结合CTA检查,对病因、病情进展、预后评估、半暗带区判定提供了综合、简单、快速、便捷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再灌注 脑缺血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CT脑灌注成像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袁国奇 刘利明 +3 位作者 李清水 刘海明 黄锦钊 梁辉清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5期55-5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2例发病在6h内临床可疑脑梗死,对其进行了CT平扫、CT脑灌注检查和CT复查住院患者资料,并对灌注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CT平扫2例脑实质密度轻微减低、脑沟变浅(... 目的探讨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2例发病在6h内临床可疑脑梗死,对其进行了CT平扫、CT脑灌注检查和CT复查住院患者资料,并对灌注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CT平扫2例脑实质密度轻微减低、脑沟变浅(17%),CT脑灌注10例显示与临床症状对应区域血流灌注异常(83%),与对侧比较CBF、CBV下降,MTT延长。24~72h CT复查血流灌注异常区域全部出现大小不等低密度脑梗塞灶。2例对于CT平扫、CT灌注及复查均未见异常(17%)。结论常规CT平扫对超早期脑梗死诊断有限,不能满足临床的要求。CT脑灌注成像技术对超早期脑梗死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梗死 脑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影像
下载PDF
MSCTP成像结合CTA评价兔慢性骨骼肌缺血侧支动脉生成和灌注恢复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祥柱 李选 +2 位作者 高文清 余若晖 刘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39-1342,共4页
目的探讨CT成像在评价骨骼肌血流灌注改变和侧支动脉生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一侧后肢的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3、7、14、21、42d行MSCTP成像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两侧后肢小腿腓肠肌感兴趣区(ROI)的时间-... 目的探讨CT成像在评价骨骼肌血流灌注改变和侧支动脉生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一侧后肢的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3、7、14、21、42d行MSCTP成像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两侧后肢小腿腓肠肌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和相关灌注参数特点,并对生成的侧支动脉计数。结果术后3d术侧后肢血流灌注较对侧急剧减少,TDC相对峰值和各项灌注指标(BF、BV、MTT及PS)在术后7d内恢复非常缓慢,较健侧均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7d开始灌注恢复逐渐加快,14~42d相对峰值、PS与MTT及BV逐步接近正常水平,但BF在42d仍有差异(P<0.05)。7d内侧支动脉生成较少,7~21d生成增多(P均<0.01),21~42d侧支动脉生成缓慢(P=0.257);CTA侧支动脉与相对峰值、BF和BV明显相关(R2=0.56、0.51和0.56,P均<0.001)。结论缺血肌组织血流的恢复与侧支动脉的生成相关;CTP结合CTA成像能够无创、定量、较准确地评估动物后肢缺血模型随时间推移发生的肌肉组织灌注和侧支动脉形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灌注 骨骼肌 缺血 侧支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对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明 邢伟 +2 位作者 邱建国 孙益芳 丁玖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320排容积CT对192例病例进行全脑灌注扫描,利用动态容积原始数据重建容积图像,减影后选择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方式获得脑血管重建图像,并利用软件生成相应的全...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320排容积CT对192例病例进行全脑灌注扫描,利用动态容积原始数据重建容积图像,减影后选择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方式获得脑血管重建图像,并利用软件生成相应的全脑灌注三维图像。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的动态血管图像及全脑灌注图像,发现脑血管病变77例,其中动脉瘤30例,血管畸形15例,血管狭窄或闭塞32例。动脉瘤病例均经DSA证实,血管畸形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血管栓塞病例行溶栓术后病理证实,22例血管狭窄经DSA证实。治疗前全部患者存在脑灌注异常区域,患侧与健侧比较,rCBV、rCBF减低,M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异常灌注区域rCBV、rCBF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对于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随访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以实现对脑血管病变的全面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全脑灌注 CT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