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临床特点 被引量:6
1
作者 孟超 江汉秋 +3 位作者 田国红 孙厚亮 贾龙飞 张晓君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7期514-518,共5页
目的了解以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惠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病因以及疾病进展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脑干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眼肌麻痹的类型、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责任血管和病灶、病因、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3... 目的了解以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惠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病因以及疾病进展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脑干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眼肌麻痹的类型、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责任血管和病灶、病因、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32例眼肌麻痹患者分为:核下性(2例)、核性(21例)、核间性(4例)和混合性眼肌麻痹(5例)。伴随症状以眩晕最常见。有9例为多发病灶。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显示与梗死灶相关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有11例,其中后循环8例,前循环3例。病情进展者与不进展者相比,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评分高、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显示病灶更多发、更多伴随其他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P<0.05或<0.01)。结论脑干梗死引起的眼肌麻痹可有各种表现,以核性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ESRS评分高、MRI病灶多发、伴随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多者要警惕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眼肌麻痹 症状和体征
下载PDF
无定位体征脑干梗塞的头颅MRI及椎动脉超声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冷辉林 幸志强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4年第4期209-211,213,共4页
目的 应用头颅MRI及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无定位体征脑干梗塞部位、大小及双侧椎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对 3 0例无定位体征脑干梗塞患者行头颅MRI及双侧椎动脉超声检查 ,前者观察其梗塞部位、数量、大小 ;后者测定其双侧... 目的 应用头颅MRI及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无定位体征脑干梗塞部位、大小及双侧椎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对 3 0例无定位体征脑干梗塞患者行头颅MRI及双侧椎动脉超声检查 ,前者观察其梗塞部位、数量、大小 ;后者测定其双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MAX)、舒张末期流速 (MIN)、时间平均流速 (TAMX)、管腔内径 (D) ,观察双侧椎动脉形态结构、有无斑块形成。分别与 3 0例有临床症状、体征脑干梗塞 (下称脑干梗塞 ) ,3 0例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 BAI)及 3 0例健康者组对照比较。结果 无定位体征脑干梗塞的部位在桥脑最多 ( 2 6个 ) ,中脑次之 ( 5个 ) ,延脑最少 ( 2个 ) ,其直径一般在 1~ 8mm之间 ,数量 1~ 2个 ,双侧椎动脉D、MAX、MIN、TAMX与脑干梗塞组对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与V BAI组及健康组对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椎动脉有扭曲变形 ,并有不同程度的斑块形成。结论 桥脑是无定位体征脑干梗塞的好发部位 ,其梗塞直径一般都小于 6mm ,双侧椎动脉扭曲变形及血流速度的降低可能促进了梗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体征 脑干梗塞 头颅MRI 椎动脉超声 血流动力学 诊断标准
下载PDF
非高压给氧治疗脑腔梗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倪帮乾 《西部医学》 2010年第10期1817-1818,共2页
目的探讨非高压给氧(NBO)治疗脑腔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脑腔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用血塞通、吡拉西坦、维生素B1进行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非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及脑... 目的探讨非高压给氧(NBO)治疗脑腔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脑腔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用血塞通、吡拉西坦、维生素B1进行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非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及脑梗灶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局灶性神经功能改善、阻止脑腔梗进展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NBO可进一步改善局灶性神经受损功能,减轻脑梗塞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压给氧 脑腔梗 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