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tural product compound 3c ameliorates brain inflammation and brain ischemic stroke via AMPK-mediated microglia polarization
1
作者 WANG Yun-jie RUAN Wen-chen +2 位作者 XU Ya-zhou ZHANG Lu-yong PANG Tao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6-1026,共1页
OBJECTIVE Brain inflamm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brain ischemicstroke,psychiatric and neurological diseases.During brain inflammation,microglia cells are activated and show pro-inflammato... OBJECTIVE Brain inflamm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brain ischemicstroke,psychiatric and neurological diseases.During brain inflammation,microglia cells are activated and show pro-inflammatory M1 and anti-inflammatory M2 phenotypes,producing neurotoxic molecules and neurotrophic factors,respectively.We have previously discovered a novel natural product compound 3c exhibiting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in microglia cells,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its beneficial effects on brain inflammation and brain ischemia are unknown.METHODS The gene expression of M1 markers and M2 markers was measured by RT-PCR.The AMPK phosphorylation level and M2 marker CD206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TNFαrelease was measured by ELISA.The gene knowdown was performed by the si RNA transfection experiment.The LPS-induced brain inflammation mouse model and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 MCAO)stroke model were used.RESULTS We found that compound 3c inhibited M1polarization and promoted M2 polarization in LPS-stimulated BV2 and primary microglia cells,and these effects are mediated by Ca MKKβ/AMPK/JNK signaling pathway.Furthermore,compound 3c prevented M1 gene expression and enhanced M2 gene expression in a mouse model of LPS-induced neuroinflammation,and reduced the LPS-induced sickness behavior.In addition,compound 3c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farct volume,improved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and reduced neuroinflammation in rats with acute focal cerebral ischemia.CONCLUS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natural product compound 3c suppresses microglia activation by promoting M2 polarization and may provide a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treat brain ischemic stroke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 brain inflam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product microglia polarization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NEUROINFLAMMATION brain ischemia
下载PDF
对21世纪网络神经外科临床实践的思考
2
作者 赵继宗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百年神经外科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经典神经外科时期、显微神经外科时期和微创神经外科时期。进入21世纪,现代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神经外科跨入网络神经外科新时期。网络神经外科是以脑网络的拓扑特性为基础,以多模态智能神经功能... 百年神经外科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经典神经外科时期、显微神经外科时期和微创神经外科时期。进入21世纪,现代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神经外科跨入网络神经外科新时期。网络神经外科是以脑网络的拓扑特性为基础,以多模态智能神经功能影像和微创手术技术为手段,在诊治神经系统疾患过程中,使患者脑功能网络得到保护或重塑,藉此提高难治性神经系统疾患诊治水平,它将成为脑科学转化研究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网络神经外科学 神经网络 脑解剖与功能 医学影像 医疗器械 脑机接口
下载PDF
cAMP/CREB/BDNF信号通路在沃替西汀抗小鼠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余汇 陈佳佳 +3 位作者 曾冰清 钟秋萍 徐江平 刘永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研究新型抗抑郁药沃替西汀对环磷酸腺苷/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 AMP/CREB/BDNF)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造模组进行造模,采用糖水偏爱试验考察... 目的研究新型抗抑郁药沃替西汀对环磷酸腺苷/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 AMP/CREB/BDNF)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造模组进行造模,采用糖水偏爱试验考察模型是否成功建立。造模结束后将CUMS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和沃替西汀组。采用悬尾试验、强迫游泳试验和旷场试验,考察沃替西汀对抑郁小鼠的抗抑郁作用。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c AMP的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磷酸化CREB(p CREB)和BDNF的蛋白表达。结果沃替西汀显著缩短小鼠在悬尾和强迫游泳试验中的不动时间(P<0.01),而对其在旷场试验中的自主活动行为没有影响(P>0.05),表明沃替西汀可改善抑郁小鼠的抑郁样行为;ELISA结果显示沃替西汀能显著增加小鼠海马组织内c AMP的含量(P<0.01);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沃替西汀可以促进p CREB和BDNF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沃替西汀产生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c AMP/CREB/BDNF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替西汀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抑郁症
下载PDF
AMPK介导上调Bim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安吉洋 周丽丽 +4 位作者 宋锦宁 罗显华 程毛锋 孙鹏 庞宏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4-709,716,共7页
目的研究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MPK参与SAH早期脑损伤中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免疫组化检测AMPK与磷酸化AMPK(p-AMPK)的组织细胞定位,RT-PCR及Western ... 目的研究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MPK参与SAH早期脑损伤中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免疫组化检测AMPK与磷酸化AMPK(p-AMPK)的组织细胞定位,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造模后6、24、48、72h额底皮质AMPK mRNA及p-AMPK、Bim、caspase-3蛋白的动态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侧脑室给予AMPK激动剂AICAR及抑制剂Compound C,检测药物干预对大鼠神经行为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与SAH组及vehicle组进行比较。结果 SAH后AMPKα的mRNA表达升高,p-AMPK、Bim、caspase-3蛋白表达均持续升高;AICAR可以增高AMPK磷酸化和Bim、caspase-3表达水平,加重神经功能缺损,Compound C可以减低AMPK磷酸化和Bim、caspase-3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评分。结论 AMPK信号通路参与了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神经元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im的转录活性有关,抑制AMPK信号通路可以减轻SAH后皮层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胞凋亡 早期脑损伤 ampK BIM 大鼠
下载PDF
眼针疗法影响脑血流量机制探讨
5
作者 刘雯君 王鹏琴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90-194,共5页
该文为探究眼针疗法对增加脑血流量产生作用的机制,首先从眼针针刺的范围、针刺的深度和可能涉及到的解剖结构,以查阅书籍、文献的方式归纳眼针穴区内的这些解剖结构,包括神经、动静脉、肌肉,探索这些结构的作用,并着重阐述这些结构通... 该文为探究眼针疗法对增加脑血流量产生作用的机制,首先从眼针针刺的范围、针刺的深度和可能涉及到的解剖结构,以查阅书籍、文献的方式归纳眼针穴区内的这些解剖结构,包括神经、动静脉、肌肉,探索这些结构的作用,并着重阐述这些结构通过眼针针刺后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脑血流量的。经过文献检索,文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机制:即自动调节机制、化学调节机制、神经元调节机制、血管内皮细胞调节机制等能够增加脑血流量的机制,阐明了眼针疗法可能是从这些方面途径来提高大脑血流量的。其中的神经元调节机制更值得关注,并对神经血管耦合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其可能是眼针疗法调节脑血流量的直接作用机制,值得日后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眼解剖 脑血流量 周围神经
下载PDF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元自噬的调节
6
作者 孙鹏 宋锦宁 +5 位作者 马旭东 李丹东 赵永林 安吉洋 张明 庞宏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9,53,共7页
目的研究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MPK对DAI后神经自噬的调节机制。方法大鼠头颅瞬间旋转损伤法建立DAI模型,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造模后1、3、7d大脑皮层和海马AMPK、磷酸化AMPK(p-... 目的研究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MPK对DAI后神经自噬的调节机制。方法大鼠头颅瞬间旋转损伤法建立DAI模型,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造模后1、3、7d大脑皮层和海马AMPK、磷酸化AMPK(p-AMPK)、Beclin1、LC3Ⅰ/Ⅱ、p62蛋白的动态表达,并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侧脑室给予AMPK抑制剂Compound C及激活剂AICAR,检测药物干预对大鼠神经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与DAI组和vehicle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DAI 1d后脑内AMPK信号通路激活,3d后脑内自噬水平上调;Compound C可以减少AMPK磷酸化激活同时下调脑内的自噬水平,AICAR可以增高AMPK磷酸化水平上调神经自噬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结论大鼠DAI后AMPK的激活可以上调神经自噬的水平,对DAI后的神经保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 自噬 大鼠 颅脑损伤
下载PDF
AMPK激活剂对老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凋亡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蔚海霞 冉强强 +1 位作者 王明山 时飞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50-652,共3页
目的评价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对老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老年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5-氨基-4-咪唑甲酰胺核苷酸(AICAR)组(A组),每组36只。... 目的评价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对老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老年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5-氨基-4-咪唑甲酰胺核苷酸(AICAR)组(A组),每组36只。于再灌注12、24和48h时,每组随机取12只大鼠处死,取海马组织,采用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AMPKα(p-AMPKα)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A组各时点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升高;与I/R组比较,A组12、24h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F=5.12~16.54,P〈0.05、0.01)。I/R组和A组各时点海马神经元p-AMPKα水平明显高于S组,A组明显高于I/R组(F=6.30~18.29,P〈0.05、0.01)。结论 AMPK激活剂预处理可上调全脑缺血再灌注老年大鼠p-AMPKα表达水平,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类 再灌注损伤 海马 细胞凋亡 衰老
下载PDF
EI注射液对鹅膏蕈氨酸基底核微量注射痴呆模型大鼠ATP/AMP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8
作者 夏鹏 郑航 +4 位作者 秦莉霞 魏江平 高丽娟 申重阳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73-2179,共7页
目的:考查EI注射液对双侧Meynert基底注射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IBO)拟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能量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双侧Meynert基底注射IBO建立拟痴呆模型大鼠,EI注射液干预8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刚果... 目的:考查EI注射液对双侧Meynert基底注射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IBO)拟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能量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双侧Meynert基底注射IBO建立拟痴呆模型大鼠,EI注射液干预8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刚果红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及皮质区Aβ斑块沉积的变化;HPLC测定各组动物脑组织ATP、ADP、AMP含量;ELISA试剂盒检测脑组织胰岛素含量;Western bolt法检测脑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进入平台次数、穿越平台象限时间及百分比明显减少(P <0.05);海马和皮层均出现明显红染的Aβ斑块沉积;脑组织ATP/AMP比率和胰岛素含量明显降低(P <0.05);脑组织PI3K和AKT蛋白呈低表达(P> 0.05)。经EI注射液干预后,该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进入平台次数、穿越平台象限时间明显增加(P <0.05);海马和皮层红染减轻;脑组织ATP/AMP比率和胰岛素含量明显增加(P <0.05)。结论:EI注射液能够改善IBO拟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该作用与改善脑能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注射液 脑能量 ATP/amp 胰岛素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Pain perception and its genesis in the human brain 被引量:5
9
作者 Andrew CN CHEN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7-685,共9页
In the past two decades,pain perception in the human brain has been studied with EEG/MEG brain topography and PET/fMRI neuroimaging techniques.A host of cortical and subcortical loci can be activated by various nocice... In the past two decades,pain perception in the human brain has been studied with EEG/MEG brain topography and PET/fMRI neuroimaging techniques.A host of cortical and subcortical loci can be activated by various nociceptive conditions.The activation in pain perception can be induced by physical(electrical,thermal,mechanical),chemical(capsacin,ascoric acid),psychological(anxiety,stress,nocebo) means,and pathological(e.g.migraine,neuropathic) diseases.This article deals mainly on the activation,but not modulation,of human pain in the brain.The brain areas identified are named pain representation,matrix,neuraxis,or signature.The sites are not uniformly isolated across various studies,but largely include a set of cores sites:thalamus and primary somatic area(SI),second somatic area(SII),insular cortex(IC),prefrontal cortex(PFC),cingulate,and parietal cortices.Other areas less reported and considered important in pain perception include brainstem,hippocampus,amygdala and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The issues of pain perception basically encompass both the site and the mode of brain function.Although the site issue is delineared to a large degree,the mode issue has been much less explored.From the temporal dynamics,IC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initial stage in genesis of pain perception as conscious suffering,the unique aversion in the human b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基因 人类 大脑
下载PDF
Studies on Parkinson’s-Disease-Linked Genes, Brain Urea Levels and Histopathology in Rotenone Induc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 Model 被引量:1
10
作者 Suchitra Kavuri Senthilkumar Sivanesan +2 位作者 Mathew D. Howell Rajagopalan Vijayaraghavan Jayakumar Rajadas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20年第4期216-234,共19页
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a debilitating neurological disorder that affects <span>the aged population globally.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how oral- and in</span>traperitoneal-rotenone-induced PD alter... 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a debilitating neurological disorder that affects <span>the aged population globally.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how oral- and in</span>traperitoneal-rotenone-induced PD alters brain urea levels, histopathology, and key Parkinsonism<span>-related genes in the striatum.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was performed for histopathology assessment and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as performed for gene expression. Rotenone 3 mg/kg body weight (Rot-3-ip) for 21 days and rotenone 50 mg/kg body weight (Rot-50-po) for 28 days significantly (p < 0.05) altered alpha-synuclein and tyrosine hydroxylase protein expression and <i>Snca</i>, <i>Becn</i>1 and <i>Prkaa</i>1 gene expression in the striatum. Lewy bodies were visible in both Rot-3-ip and Rot-50-po rat brains. There were </span><span>contrasting features in brain and liver histopathology between the oral and</span><span> intraperitoneal rotenone treatment groups.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p < 0.05) difference in the brain urea levels between intraperitoneal and oral rotenone treatment groups. The propagation of PD through oral and intraperitoneal rotenone</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can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pathological sequence of events based on the molecular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s Disease Rotenone Intraperitoneal and Oral brain Urea Al-pha-Synuclein Beclin-1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brain and Liver Pa-thology
下载PDF
银杏内酯K通过AMPK介导的能量代谢和自噬缓解创伤性脑损伤
11
作者 白立曦 史航 +4 位作者 许静 段鹏 徐之超 王芳雨 杜俊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0期3823-3830,共8页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K(GK)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其对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Sham组、TBI组、L-GK组、M-GK组、H-GK组、H-GK+CC组(n=11)。Sham组大鼠为假手术大鼠,其他组大鼠为颅脑损伤仪...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K(GK)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其对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Sham组、TBI组、L-GK组、M-GK组、H-GK组、H-GK+CC组(n=11)。Sham组大鼠为假手术大鼠,其他组大鼠为颅脑损伤仪制作的TBI模型大鼠。Sham组和TBI组大鼠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L-GK组、M-GK组、H-GK组大鼠分别灌胃剂量为2、4和8 mg/kg/d的银杏内酯K。H-GK+CC组大鼠灌胃剂量8 mg/kg/d的银杏内酯K,并腹腔注射剂量为20mg/kg/d的AMPK抑制剂Compound C(CC)。各组大鼠均给药14 d。通过改良神经功能严重程度评分(m 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记录逃避潜伏期(EL)和1 min内穿越平台次数(NPC)。分别对大鼠脑组织切片进行HE、Nissl和TUNEL染色以及Bax和Bcl-2免疫组化染色。按照试剂盒说明检测大鼠脑组织SOD、CAT、GSH-Px、MDA、IL-1β、IL-6和TNF-α水平,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以及ATP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NO和T-NOS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p-AMPKα(Thr172)、p62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TBI组大鼠的m NSS评分和EL升高(P<0.05),NPC降低(P<0.05);HE染色评分升高(P<0.05);TUNEL阳性率和Bax染色评分升高(P<0.05),Bcl-2染色评分降低(P<0.05);MDA、IL-1β、IL-6、TNF-α、NO和T-NOS水平升高(P<0.05),SOD、CAT和GSH-Px水平降低(P<0.05);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以及ATP含量降低(P<0.05),p-AMPKα(Thr172)和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6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TBI组比较,L-GK组、M-GK组和H-GK组大鼠的m NSS评分和EL降低(P<0.05),NPC升高(P<0.05);HE染色评分降低(P<0.05);TUNEL阳性率和Bax染色评分降低(P<0.05),Bcl-2染色评分升高(P<0.05);MDA、IL-1β、IL-6、TNF-α、NO和T-NOS水平降低(P<0.05),SOD、CAT和GSH-Px水平升高(P<0.05);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以及ATP含量升高(P<0.05),p-AMPKα(Thr172)和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p6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H-GK组比较,H-GK+CC组大鼠的m NSS评分和EL升高(P<0.05),NPC降低(P<0.05);HE染色评分升高(P<0.05);TUNEL阳性率和Bax染色评分升高(P<0.05),Bcl-2染色评分降低(P<0.05);MDA、IL-1β、IL-6、TNF-α、NO和T-NOS水平升高(P<0.05),SOD、CAT和GSH-Px水平降低(P<0.05);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以及ATP含量降低(P<0.05),p-AMPKα(Thr172)和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p6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银杏内酯K通过改善AMPK介导的能量代谢和自噬缓解TBI大鼠的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K 创伤性脑损伤 amp活化蛋白激酶 能量代谢 自噬
原文传递
经双耳上头皮后切口的取脑法
12
作者 王建伟 刘怀存 +6 位作者 程全成 丁慧如 孙艳荣 谷培良 栾英杰 张军伟 张卫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传统的环状切口或十字切口取脑法无法满足保护捐献者遗容的要求。我们提出经双耳上头皮后切口的取脑法,有效地保护了捐献者的遗容。方法采用距枕外隆凸上方2.0 cm,至耳廓最前缘切口,获取完整的脑。结果该切口未涉及头面部皮肤,且切... 目的传统的环状切口或十字切口取脑法无法满足保护捐献者遗容的要求。我们提出经双耳上头皮后切口的取脑法,有效地保护了捐献者的遗容。方法采用距枕外隆凸上方2.0 cm,至耳廓最前缘切口,获取完整的脑。结果该切口未涉及头面部皮肤,且切口小,有利于缝合修复,减少了渗液。结论该切口有效地保护了捐献者的遗容,将有利于脑库的建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切口 取脑 脑库 头皮 解剖学
下载PDF
人脑语言功能区与相关白质纤维束通路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常涛 冀珍妮 +2 位作者 周培志 毛庆 陈尧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86-188,共3页
传统的经典语言结构模型认为大脑的语言功能区位于额下回的Broca区和颞上回的Wernicke区,这两个语言区域通过弓状束纤维相互连接;功能上额叶被定义为语言产生区域,颞叶则被视为语言理解区域.现代的语言组织模型则基于脑网络的语言处理模... 传统的经典语言结构模型认为大脑的语言功能区位于额下回的Broca区和颞上回的Wernicke区,这两个语言区域通过弓状束纤维相互连接;功能上额叶被定义为语言产生区域,颞叶则被视为语言理解区域.现代的语言组织模型则基于脑网络的语言处理模型,包含在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区域之间分布的并行和互连的双流体系.本文通过对大脑语言中枢的脑皮质定位和传导通路的研究展开分析,以帮助神经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建立现代语言组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功能 解剖 脑功能定位 白质纤维
下载PDF
奥氮平介导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通路对精神分裂模型大鼠的神经修复作用
14
作者 姚素华 鄢骏 +2 位作者 谢芳 林春华 黄争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0-667,共8页
目的 探讨奥氮平通过对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通路的影响对精神分裂模型大鼠的神经修复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纳入对照组、模型组、奥氮平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均10只... 目的 探讨奥氮平通过对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通路的影响对精神分裂模型大鼠的神经修复作用。方法 将60只大鼠纳入对照组、模型组、奥氮平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均10只。模型组、奥氮平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进行MK-801腹腔注射0.2 mg/(kg·d),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建立成功24 h后,奥氮平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0.5、1.0、1.5 mg/(kg·d)奥氮平溶液灌胃,对照组、模型组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按照共济失调和刻板行为标准对大鼠行为学进行评分;Morris水迷宫实验评定大鼠认知功能及学习能力;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海马区细胞凋亡及CREB/BDNF/Trk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共济失调、刻板行为评分、TNF-α、IL-6表达、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增加(P<0.01),奥氮平低、中剂量组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跨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CREB、磷酸化CREB(p-CREB)、磷酸化TrkB(p-TrkB)、TrkB、BDNF蛋白相对表达极显著减少(P<0.01),奥氮平低、中剂量组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奥氮平低、中剂量组跨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5),奥氮平高剂量组极显著增加(P<0.01)。模型组以及奥氮平低剂量组中海马细胞肿大明显、细胞核破碎分裂、固缩,组织排列杂乱;奥氮平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细胞中少见破碎分裂以及核固缩现象,整体组织与对照组大鼠相似。结论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的神经修复作用机制涉及到改善大鼠认知功能受损、保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以及激活CREB/BDNF/TrkB信号通路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通路 精神分裂 神经修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大鼠
下载PDF
AMPK-SIRT1-NF-κB信号通路在三七总皂苷减轻机械通气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
15
作者 肖新宇 张瑾 +2 位作者 高艾冬 李秀华 钱庆强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8-573,共6页
目的评价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三七总皂苷(PNS)减轻机械通气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72只,10周龄,体质量357~377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6组(n=12):... 目的评价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三七总皂苷(PNS)减轻机械通气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72只,10周龄,体质量357~377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6组(n=12):假手术组、模型组、PNS低剂量组、PNS中剂量组、PNS高剂量组和PNS高剂量+compound C组。PNS低剂量组、PNS中剂量组和PNS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PNS 12.5、25.0和50.0 mg/kg;PNS高剂量+compound C组在腹腔注射PNS 50 mg/kg后10 min时,尾静脉注射compound C 0.2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各组于机械通气前30 min注射药物或生理盐水。机械通气模型:模型组通气频率40次/min,潮气量40 ml/kg,机械通气6 h;假手术组机械通气6 h,潮气量10 ml/kg。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及多巴胺(DA)浓度,尼氏染色进行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CA1区P2Y1嘌呤受体(P2Y1R)、(肌)营养不良短小蛋白结合蛋白1(dysbindin-1)、AMPK的表达、磷酸化SIRT1(p-SIRT1)/SIRT1比值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NF-κB比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血清IL-1β、IL-6和TNF-α浓度升高,血清DA浓度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降低,P2Y1R、dysbindin-1表达上调,AMPK表达下调,p-SIRT1/SIRT1比值降低,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PNS低剂量组、PNS中剂量组和PNS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多,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血清IL-1β、IL-6和TNF-α浓度降低,血清DA浓度升高,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升高,P2Y1R、dysbindin-1表达下调,AMPK表达上调,p-SIRT1/SIRT1比值升高,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降低(P<0.05);与PNS高剂量组比较,PNS高剂量+compound C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血清IL-1β、IL-6和TNF-α浓度升高,血清DA浓度降低,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降低,P2Y1R、dysbindin-1表达上调,AMPK表达下调,p-SIRT1/SIRT1比值降低,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升高(P<0.05)。结论PNS减轻机械通气大鼠脑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SIRT1-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amp活化蛋白激酶类 抗衰老酶1 NF-ΚB 呼吸 人工 脑损伤
原文传递
大脑前交通动脉成窗现象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兵 杨华 +7 位作者 刘健 李玉明 隋建美 陈益民 出良钊 胡阳春 向欣 匡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大脑前交通动脉成窗现象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具用质量分数为20%的甲醛溶液固定的胚胎,行大脑血管彩色乳胶灌注。胎龄为16—40周,平均(28±6)周。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前交通动脉成窗的解剖学特征... 目的探讨胚胎大脑前交通动脉成窗现象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具用质量分数为20%的甲醛溶液固定的胚胎,行大脑血管彩色乳胶灌注。胎龄为16—40周,平均(28±6)周。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前交通动脉成窗的解剖学特征。按胎龄分为16—20周7例,21—24周10例,25—28周19例,29—32周9例,33—36周12例,37—40周3例。结果胚胎前交通动脉成窗的发生率为20%(12/60)。根据形态学大致分为4类:线型为8%(5/60),网状型为3%(2/60),丛状型3%(2/60),复合型5%(3/60),各组间前交通动脉成窗的发生与胎龄无相关性(x^2=1.134,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成窗的发生与胎龄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胚胎个体发育和血流动力学等多种因素相关,并容易被误诊为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解剖学 前交通动脉 成窗
下载PDF
人脑连合纤维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被引量:20
17
作者 于春水 李坤成 +3 位作者 李永忠 梁志刚 秦文 刘嘉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378-380,共3页
目的 建立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人脑连合纤维的显示方法 ,探讨显示结果与已知解剖知识的一致性。方法 对 1个正常志愿者进行单次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张量成像 ,利用纤维束成像软件包显示脑内连合纤维 ,观察重建的连合纤维与已知解剖知识... 目的 建立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人脑连合纤维的显示方法 ,探讨显示结果与已知解剖知识的一致性。方法 对 1个正常志愿者进行单次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张量成像 ,利用纤维束成像软件包显示脑内连合纤维 ,观察重建的连合纤维与已知解剖知识的一致性。结果 通过选择恰当的感兴趣区 ,设置不同的分数各向异性阈值、角度阈值、步长和体素内采样数目等参数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清楚地显示胼胝体、穹隆和前连合等连合纤维的三维结构。显示结果与已知解剖知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纤维束成像的结果与解剖学描述具有高度一致性 ,该方法是一种可靠的研究人脑纤维连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成像 连合纤维 人脑 解剖
下载PDF
非洲鸵鸟脑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彭克美 张维民 冯悦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经解剖学研究,发现了非洲鸵鸟脑的一些特点。全脑平均重量为26.34g,平均全长为59.26mm,宽42.30mm。小脑较发达,向背侧明显地突出,蚓部的后上方几乎形成一直角,蚓部的横沟明显地比北京鸭等家禽小脑的多,小脑... 经解剖学研究,发现了非洲鸵鸟脑的一些特点。全脑平均重量为26.34g,平均全长为59.26mm,宽42.30mm。小脑较发达,向背侧明显地突出,蚓部的后上方几乎形成一直角,蚓部的横沟明显地比北京鸭等家禽小脑的多,小脑表面积相对大。大脑呈钝三角形,表面光滑,没有脑回和脑沟,灰质很薄。大脑背面有弧形的大脑谷,矢状隆突呈椭圆形。嗅球很小。脑垂体呈小球状。全脑重量仅占体重的0.015%,与家禽脑相差17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非洲鸵鸟脑不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鸵鸟 解剖学 鸵鸟科 鸵形目 饲养
下载PDF
MR弥散张量三维脑白质纤维束成像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贻卓 黄子林 +5 位作者 魏一飞 谢传淼 何浩强 魏大年 陈林 吴沛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44-1247,1250,共5页
目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是一种新的无创性成像方法,它不同于常规T2加权成像(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它可以准确地反映水分子扩散的方向信息,并通过特殊的软件处理,能够实现白质的纤维跟踪与可视化。本文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 目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是一种新的无创性成像方法,它不同于常规T2加权成像(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它可以准确地反映水分子扩散的方向信息,并通过特殊的软件处理,能够实现白质的纤维跟踪与可视化。本文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人脑白质纤维束,探讨其与正常解剖学描述的一致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6例志愿者,男4例,女2例,年龄范围21~62岁。于GE 1.5T Sign CV/I型磁共振扫描机,相控阵列鸟笼状头部线圈,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张量成像序列扫描,GE公司Workstation中的Functool软件进行DTI数据的后处理及三维脑白质纤维束示踪。结果能较好显示的白质纤维有:连合系、钩束、上下纵束、下额枕束、内囊等。上述纤维束与已知的解剖学上的正常的同名纤维束的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通过DTI方法,我们可以获得一套较为完整的主要正常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图,该方法是一种可使脑白质束快速可视化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 脑/解剖学
下载PDF
人脑伏隔核的数字解剖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禹 韩锋 +5 位作者 王伟 郝嘉南 许冬明 晏发隆 刘学成 牛松青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4-358,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人脑中伏隔核的定位、参数测量及三维显示。方法运用数控铣床完成1例45岁男性标本头部原始数据的采集,断面间距0.5mm。选取包含脑组织的连续横断面图像300幅,利用Photoshop CS软件完成尾状核、壳、伏隔核的图像分割,在重建... 目的探讨数字人脑中伏隔核的定位、参数测量及三维显示。方法运用数控铣床完成1例45岁男性标本头部原始数据的采集,断面间距0.5mm。选取包含脑组织的连续横断面图像300幅,利用Photoshop CS软件完成尾状核、壳、伏隔核的图像分割,在重建的连续冠状断面图像上按照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颅脑图像分割方法区分伏隔核,计算伏隔核体积及相关位置信息。利用Amira 3.1.1软件实现尾状核、壳、伏隔核的三维可视化。结果伏隔核及其毗邻结构、常用伏隔核损毁靶点清晰显示。伏隔核体积左侧为972.5mm3,右侧为830.6mm3,左侧大于右侧。伏隔核质心三维坐标,左侧(-11.0,24.4,1.3),右侧(9.3,23.9,1.7)。结论伏隔核的数字解剖能够清晰显示伏隔核的形态,明确伏隔核的体积、位置及毗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隔核 断面解剖 数字解剖 数字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