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section of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for tassel branch number by QTL analysis in two related populations in maize 被引量:5
1
作者 CHEN Zheng-jie YANG Cong +4 位作者 TANG Deng-guo ZHANG Lei ZHANG Ling QU Jing-tao LIU Ji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7期1432-1442,共11页
Tassel branch number (TBN) is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of maize tassel inflorescence architecture and is a typical quan- titative trait controlled by multiple gene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tect ... Tassel branch number (TBN) is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of maize tassel inflorescence architecture and is a typical quan- titative trait controlled by multiple gene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tect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TBN. The maize inbred line SICAU1212 was used as the common parent to develop BC1S1 and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 populations with inbred lines 3237 and B73, respectively. The two related populations consisted of 123 and 238 lines, respectively. Each population was grown and phenotyped for TBN in two environments. Eleven QTLs were detected in the BC1S1 population, located on chromosomes 2, 3, 5, and 7, accounted for 4.45-26.58%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Two QTLs (qB11Jtbn2-1, qB12Ctbn2-1, qBJtbn2-1; q11JBtbn5-1, qB12Ctbn5-1, qBJtbn5-1) that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10%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were identified. Three QTLs located on chromosomes 2, 3 and 5, exhibited stable expres- sion in the two environments. Ten QTLs were detected in the RIL population, located on chromosomes 2, 3, 5, 8, and 10, accounted for 2.69-13.58% of the TBN variation. One QTL (qR14Dtbn2-2) explained 〉10% of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One common QTL (qB12Ctbn2-2, qR14Dtbn2-2, qRJtbn2-2)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related populations. Three pairs of epistatic effects were identified between two loci with or without additive effects and accounted for 1.19-4.26% of the phenotypic variance.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BN variation was mainly caused by major effects, minor effects and slightly modified by epistatic effects. Thus, identification of QTL for TBN may help elucidate the genetic basis of TBN and also facilitate map-based cloning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in maize breeding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L tassel branch number related populations epistatic effects
下载PDF
QTL effects and epistatic interaction for flowering time and branch number in a soybean mapping population of Japanese×Chinese cultivars 被引量:3
2
作者 YANG Guang ZHAI Hong +12 位作者 WU Hong-yan ZHANG Xing-zheng LüShi-xiang WANG Ya-ying LI Yu-qiu HU Bo WANG Lu WEN Zi-xiang WANG De-chun WANG Shao-dong Kyuya Harada XIA Zheng-jun XIE Fu-t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900-1912,共13页
Flowering time and branching type are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related to the adaptability and yield of soybean. Molecular bases for major flowering time or maturity loci, E1 to E4, have been identified. However, mo... Flowering time and branching type are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related to the adaptability and yield of soybean. Molecular bases for major flowering time or maturity loci, E1 to E4, have been identified. However, more flowering time genes in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genetic backgrounds are needed to be mapped and clone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flowering time regulation in soybean.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population of Japanese cultivar(Toyomusume)×Chinese cultivar(Suinong 10) to map novel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 for flowering time and branch number. A genetic linkage map of a F_2 population was constructed using 1 306 polymorphic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markers using Illumina Soy SNP8 ki Select Bead Chip containing 7 189(SNPs). Two major QTLs at E1 and E9, and two minor QTLs at a novel locus, qFT2_1 and at E3 region were mapped. Using other sets of F_2 populations and their derived progenies, the existence of a novel QTL of qFT2_1 was verified. qBR6_1, the major QTL for branch number was mapped to the proximate to the E1 gene, inferring that E1 gene or neighboring genetic factor i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ing to the branch nu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SNP flowering time branch number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QTLs for Branch Number in Oilseed Rape(Brassica napus L.) 被引量:3
3
作者 Jinsong Xu Xi Song +7 位作者 Yong Cheng Xiling Zou Liu Zeng Xing Qiao Guangyuan Lu Guiping Fu Zhen Qu Xuekun Zhang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557-559,共3页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il crops worldwide and provides about 50 percent of the vegetable oil supply in China (Yin et al., 2009). The development of rapeseed varieties with h...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il crops worldwide and provides about 50 percent of the vegetable oil supply in China (Yin et al., 2009). The development of rapeseed varieties with higher yield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optimize balance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edible vegetable oil. In oilseed rape, the number of silique per plant (SP) contributes most to the yield performance (Diepenbrock, 2000).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yield-component traits, seeds per silique (SS) and seed weight (SW), SP is more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Li et al., 2007; Shi et al., 2009).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to perform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n SP trait directly in oilseed r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LS Identification of QTLs for branch number in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L
原文传递
大豆株型与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4
作者 滕卫丽 高鹏 +7 位作者 刘晨煦 赵慧艳 岳阳 史飞飞 林峰 赵雪 韩英鹏 李文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探究与大豆株型和产量相关QTL位点及候选基因,对以东农42(♀)和东农50(♂)为亲本,与168个家系构建的F_(2:12)、F_(2:13)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RILs)群体的株高、分枝数、四粒荚数、百粒重性状测定表型数据,运用IBM S... 为探究与大豆株型和产量相关QTL位点及候选基因,对以东农42(♀)和东农50(♂)为亲本,与168个家系构建的F_(2:12)、F_(2:13)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RILs)群体的株高、分枝数、四粒荚数、百粒重性状测定表型数据,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R语言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ICIM)进行加性效应及上位效应分析,共计定位到43个QTL位点,贡献率超过10%的主效位点为14个,包括株高3个、分枝数8个、四粒荚数1个和百粒重2个;其中11个位点与前人已报道位点重合,分别位于4、6、8、16和19号染色体上;qBN-6-2(13.21%)、qBN-6-5(19.96%)和qBN-6-6(13.69%)为3个环境重复定位到的位点,qHSW-19-1与多个已报道位点均有重合。通过上位性分析,获得株高、分枝数、四粒荚数和百粒重位点分别为3、6、6和62对。根据所定位到的物理区间和定量预测,筛选到Glyma.04G238800、Glyma.03G181600、Glyma.08G271900、Glyma.18G278800和Glyma.19G187000等5个与株高、分枝数、四粒荚数和百粒重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为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株高 分枝数 四粒荚数 百粒重 QTL
下载PDF
海水条件下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性能研究
5
作者 潘斌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9-766,共8页
为系统探究海水条件下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的结构-性能关系,本研究选取不同结构的延展型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界面张力测试,并分别考察了疏水烷基链长、烷基支链化、氧丙烯(PO)基团数、氧乙烯(EO)基团数对降低界面张力能力的影响... 为系统探究海水条件下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的结构-性能关系,本研究选取不同结构的延展型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界面张力测试,并分别考察了疏水烷基链长、烷基支链化、氧丙烯(PO)基团数、氧乙烯(EO)基团数对降低界面张力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烷基链长和疏水基支链化,对界面张力降低能力影响幅度小,不能达到超低数值(<10^(-2)m N/m)。PO数是影响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能力的关键因素,通过长PO链段螺旋卷曲,增大疏水基尺寸,在适宜的亲水亲油平衡条件下,可以将界面张力降至10^(-3)m N/m数量级。EO基团增加不利于分子在界面上紧密排列,造成界面张力升高。原油组分在界面上的竞争吸附不利于界面张力降低,PO数增加,与原油的界面张力逐渐降低。该类表面活性剂在海水条件下依然具有高界面活性,适用于海上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型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PO数 EO数 烷基链长 烷基支链化
下载PDF
基于混池测序及遗传图谱定位玉米雄穗分枝数基因
6
作者 周步进 韦绍丽 +5 位作者 何静丹 覃嘉明 郑加兴 黄安霞 时成俏 王兵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9-1258,共10页
【目的】构建玉米雄穗分枝数极端混池和分子遗传图谱,对雄穗分枝数进行QTL定位,为探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发育机制及选育雄穗分枝数少的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雄穗分枝少的自交系SNM131与雄穗分枝多的自交系HY813组配F_(2)代群体,... 【目的】构建玉米雄穗分枝数极端混池和分子遗传图谱,对雄穗分枝数进行QTL定位,为探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发育机制及选育雄穗分枝数少的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雄穗分枝少的自交系SNM131与雄穗分枝多的自交系HY813组配F_(2)代群体,统计群体各单株的雄穗分枝数,分析其遗传模式。从F_(2)代群体中分别挑选33个雄穗分株少的单株和38个雄穗分枝多的单株构建混池,对2个亲本和2个子代混池分别展开30×、17×和28×覆盖度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获得雄穗分枝数性状的定位区间。利用10K芯片对F_(2)代群体276个单株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分型,所得数据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结合雄穗分枝数表型数据,利用全基因组复合区间作图法(GCIM)进行QTL定位。最后根据定位区间对应的B73参考基因组的物理区段上的基因注释信息,预测调控雄穗分枝数的候选基因。【结果】F_(2)代群体雄穗分枝数平均7.6个,F_(2)代群体在雄穗分枝数性状上偏向母本SNM131,以少雄穗分枝为主。全基因组重测序共获得1812886个SNP标记和24714个插入缺失标记(InDel),并基于混合分组分析法(BSA)进行雄穗分枝数性状分析,最终共获得6个显著关联区间,分布于玉米5、8和10号染色体。其中,10号染色体上一个峰值最高的关联区间(物理位置127.61~129.46 Mb),推测为控制雄穗分枝数性状的主效位点。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包含2944个SNP标记,总图距3684.3 cM。基于遗传连锁图谱,利用GCIM法共定位到5个QTL,分别分布于1、4、6和10号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1.9%~9.9%的表型变异。主效QTL被定位在10号染色体约0.56 Mb的物理区间(127.81~128.37 Mb),关联区间包含有15个有中、高功能变异位点的候选基因,其中TBN-S基因编码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属于TFL1类基因,与花序分生和雄穗分枝数发育密切相关。【结论】通过田间表型鉴定、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SNP标记定位,将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主效QTL定位在10号染色体长臂约0.56 Mb物理区间内,包含15个中、高变异度的基因,预测TBN-S为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穗分枝数 混池测序 QTL定位 候选基因
下载PDF
影响麋鹿茸分枝和角重量的年龄因素分析
7
作者 孟庆辉 夏志强 +8 位作者 单云芳 李俊芳 胡华刚 肖璇 白加德 钟震宇 孟秀祥 柏超 张成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4,共8页
角是反刍动物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明显特征(Wang et al.,2019)。与牛科动物、羊科动物的洞角不同,鹿角为实心骨质、可年度周期性脱落、其分枝和重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是鹿类保护、养殖、育种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Bowyer,1991)。幼鹿每增长... 角是反刍动物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明显特征(Wang et al.,2019)。与牛科动物、羊科动物的洞角不同,鹿角为实心骨质、可年度周期性脱落、其分枝和重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是鹿类保护、养殖、育种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Bowyer,1991)。幼鹿每增长1岁,角增加1个分枝;角直径和重量也随之增加(夏志强等,2023);同一年龄组同一个体的不同阶段,茸生长速度和重量增加也不相同(Hassanin et al.,2012;李春义,2017;夏志强等,2023);鹿茸软骨与机体其他软骨组织不同,内有血管(鲍加荣等,2008;Chen et al.,2019),可供给茸生长所需的营养(Clements et al.,2010;Lin et al.,201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含量变化对鹿茸的生长速度、茸直径、分枝数、分枝方向及角重和形态发育有重要影响(Clark et al.,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年龄 角分枝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茸产量
下载PDF
动态密码组件对合MDS矩阵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艳俊 王琦 +1 位作者 项勇 谢惠琴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4年第7期37-45,共9页
随着密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应用认可度不断提升,密码算法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不同领域使用的类似算法进行有效分割成为必须。对有限域GF(2^(m))上4阶矩阵进行了研究,重点对m=8的对合最大距离可分(Maximum Distance S... 随着密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应用认可度不断提升,密码算法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不同领域使用的类似算法进行有效分割成为必须。对有限域GF(2^(m))上4阶矩阵进行了研究,重点对m=8的对合最大距离可分(Maximum Distance Separable,MDS)矩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设计。首先,给出了有限域GF(2^(8))上对合矩阵G′满足的形式和限制条件。然后,通过MDS矩阵判定条件给出了4阶对合MDS矩阵的性质以及参数取值范围。最后,计算得出对合MDS矩阵个数不小于258.9。该研究成果为基于软件实现的分组密码设计提供了大量安全高效的动态扩散组件,使其能够保证基于SP结构设计的分组密码在加解密相同的情形下不增加计算量,可作为不同领域密码算法分割的参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码学 分组密码 对合MDS 分支数 分割参数
下载PDF
考虑最少线路切换数量的电压稳定性增强优化方法
9
作者 刘建涛 王蕾 +1 位作者 邓晓帆 焦提操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7-224,共8页
为提升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输电线路切换的电压稳定性增强控制模型,该模型以最少的切换输电线路数量为目标来满足电力系统负荷裕度的提升需求。为灵活构建线路切换数学模型,提出基于支路追加法将线路切换融入原问题模型... 为提升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输电线路切换的电压稳定性增强控制模型,该模型以最少的切换输电线路数量为目标来满足电力系统负荷裕度的提升需求。为灵活构建线路切换数学模型,提出基于支路追加法将线路切换融入原问题模型中。为降低模型求解难度,提出一种阶段式求解策略:基于负荷裕度对线路参数的灵敏度快速预筛选出可以提高系统负荷裕度的候选切换集,降低0-1整数变量的搜索范围;基于外逼近和松弛策略将原问题分解为2个子问题进行迭代求解,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求解速度和精度。IEEE118节点和IEEE662节点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切换 电压稳定性 最少切换数量 支路追加法 阶段式求解策略
下载PDF
基于MILP的MGFN全轮差分分析及改进
10
作者 李艳俊 毕鑫杰 +1 位作者 项勇 林怡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915,922,共6页
研究了轻量级分组密码MGFN算法的抗差分分析能力并提出了改进方法。首先,基于MILP工具对MGFN算法建模,搜索迭代差分并构造了全轮差分路径,整体差分概率为2-40,远远大于随机置换的差分概率。然后,给出S盒的差分分支数概念并将其作为衡量... 研究了轻量级分组密码MGFN算法的抗差分分析能力并提出了改进方法。首先,基于MILP工具对MGFN算法建模,搜索迭代差分并构造了全轮差分路径,整体差分概率为2-40,远远大于随机置换的差分概率。然后,给出S盒的差分分支数概念并将其作为衡量差分安全性的指标,以新S盒替代原MGFN算法的S盒,并修改了密钥扩展算法,提出新的MGFN-P算法。最后,通过差分路径搜索和分析比较,说明了MGFN-P算法比原MGFN算法更安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FN 轻量级分组密码 MILP 差分分析 分支数
下载PDF
水晶蜜柚结果母枝的着果习性研究
11
作者 李爱基 吴芳芳 +3 位作者 李语琳 沈雁 安烁宇 李新国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28-32,共5页
调查水晶蜜柚成年树的结果母枝长度、粗度以及有叶结果枝长度、叶片数情况,分析其着果关系。结果表明,结果母枝长度在10~30 cm着果数(比例为70.10%)和有叶结果枝(比例为74.23%)最多;结果母枝粗度在0.5~0.8 cm、>1.0 cm时着果数(比例... 调查水晶蜜柚成年树的结果母枝长度、粗度以及有叶结果枝长度、叶片数情况,分析其着果关系。结果表明,结果母枝长度在10~30 cm着果数(比例为70.10%)和有叶结果枝(比例为74.23%)最多;结果母枝粗度在0.5~0.8 cm、>1.0 cm时着果数(比例为82.72%)和有叶结果枝(比例为77.00%)最多;有叶结果枝叶片数在1~8片结果枝最多,着果数(比例为72.00%)也是最多的;有叶结果枝长度在5~15 cm果枝数与着果数(比例为57.00%)最多;母枝长度、粗度与有叶果枝结果数无显著性相关;有叶果枝叶片数与结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r=0.998^(**),p=0.000);有叶果枝长度为5~15 cm时,果枝数与着果数最多,但有叶果枝长度与果枝数和挂果数无显著相关性,果枝数与挂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r=0.998^(**),p=0.000)。综合可得,水晶蜜柚结果母枝以长度<30 cm、粗度<1.0 cm的枝条为主,有叶结果母枝主要是长度<15 cm,叶片数<8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晶蜜柚 结果母枝 有叶结果枝 着果数
下载PDF
基于三支决策和联系数的SFEP传递概率计算方法研究
12
作者 李莎莎 崔铁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83-2489,共7页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System Fault Evolution Process,SFEP)中原因事件导致结果事件的传递概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支决策和联系数的传递概率计算方法。根据三支决策思想将原因事件和结果事件划分为发生、不确定和不发生3种状态,将措...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System Fault Evolution Process,SFEP)中原因事件导致结果事件的传递概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支决策和联系数的传递概率计算方法。根据三支决策思想将原因事件和结果事件划分为发生、不确定和不发生3种状态,将措施方案的作用划分为发生、不确定和不发生3种倾向;以联系数同异反分项系数分别代表上述3种状态和倾向,最终定量计算了传递概率范围。研究认为传递概率取决于原因事件的3种状态比例和措施方案的3种倾向比例。利用联系数的同异反分项系数分别描述了状态和倾向比例。总结了原因事件到结果事件状态的演化关系,形成了演化关系表。得到了导致结果事件3种状态的传递概率。以事件发生为目标,传递概率的最小值为导致结果事件发生的概率,最大值为前者加上不确定的概率。方法克服了原有传递概率计算面临的问题,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三支决策 联系数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SFEP) 传递概率计算
下载PDF
LKJ控制车站多个高速道岔限速隐患分析及对策
13
作者 王树新 《铁道通信信号》 2024年第6期80-84,共5页
因早期设计的局限性,LKJ在车站区域只能调用预先编制的唯一高速道岔股道数据(126股道数据)控制列车运行。当存在多条径路有高速道岔接车时,会出现LKJ调用的高速道岔股道数据限制速度、进出岔距离与列车实际运行状况不一致的问题,存在安... 因早期设计的局限性,LKJ在车站区域只能调用预先编制的唯一高速道岔股道数据(126股道数据)控制列车运行。当存在多条径路有高速道岔接车时,会出现LKJ调用的高速道岔股道数据限制速度、进出岔距离与列车实际运行状况不一致的问题,存在安全风险。为此,结合LKJ程序控制及LKJ基础数据源文件编制原则,在排查沈阳局管内所有接入高速道岔车站走行径路的基础上,归纳出5种典型场景,结合图例针对性地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采取统一高速道岔限速值、提供特殊地点说明等解决措施,并提出改变行车方式和高速股道可输入股道号的可行性方案。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案能够解决现有车站具备多条径路接入高速道岔的安全隐患,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监控装置 高速道岔 股道数据 支线号 分歧径路
下载PDF
沉香易结香品种嫁接育苗技术
14
作者 吴庆全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78-83,共6页
为了提高易结香沉香品种嫁接育苗技术水平,于2021—2023年在福建省平和天马国有林场西蝉苗圃开展易结香沉香优良品种嫁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闽南地区沉香嫁接育苗的最佳时间为10月20日左右,选用约450 d苗龄的土沉香为砧木,砧木地径1.... 为了提高易结香沉香品种嫁接育苗技术水平,于2021—2023年在福建省平和天马国有林场西蝉苗圃开展易结香沉香优良品种嫁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闽南地区沉香嫁接育苗的最佳时间为10月20日左右,选用约450 d苗龄的土沉香为砧木,砧木地径1.0~1.99 cm;接穗基径0.50~0.89 cm、经过剪顶促芽且每条穗条带有剪掉3/4面积的叶片2~3片;嫁接时用塑料带绑紧砧木与接穗后再用透明厚塑料袋套袋保湿;嫁接后约100 d开始全光炼苗,180 d平均成活率可达95%、萌芽枝数达2.7支·株^(-1)和萌芽长度23 cm以上;次年5月下旬平均苗高可达40 cm以上,可出圃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嫁接育苗 成活率 萌芽长度 萌芽枝数
下载PDF
发生发育小鼠肾输尿管芽分支的形态特点
15
作者 顾玲 张萍 +5 位作者 宋科昕 李娜 陈虹宇 张婕 丛敬 翟效月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3-598,共6页
目的通过对输尿管芽树状结构三维追踪,结合形态学分析及测量,探讨输尿管芽分支模式及其末端诱导肾单位发生的数量。方法取胚胎期及生后多时间点小鼠肾脏各3只,制备石蜡和树脂连续切片,显微图像摄取并配准,计算机辅助输尿管芽追踪并可视... 目的通过对输尿管芽树状结构三维追踪,结合形态学分析及测量,探讨输尿管芽分支模式及其末端诱导肾单位发生的数量。方法取胚胎期及生后多时间点小鼠肾脏各3只,制备石蜡和树脂连续切片,显微图像摄取并配准,计算机辅助输尿管芽追踪并可视化,计数其分支数及单个分支所诱导的肾单位数量。此外,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用于生肾区与输尿管芽形态学观察,Claudin-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输尿管芽,测量输尿管芽分支末端的数量及反映其密度的输尿管芽间距。结果输尿管芽树状分支三维可视化显示,起始的两主叉分支构成肾髓质,而皮质和生肾区分支茂密,输尿管芽分支末端间距越来越小。单个输尿管芽末端诱导肾单位数量由胚胎14.5 d的1个到胚胎17.5 d的2个,偶见3个。结论三维可视化显示输尿管芽树状分支呈区域复杂性,提示不同区域分子驱动不同的分支模式;而输尿管芽末端在生肾区的密度随肾脏发生发育而增加,与生肾区厚度减少相一致,而出生后分支末端的消失也反映了与肾单位祖细胞逐渐耗竭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输尿管芽 分支 肾单位数量 发生发育 三维可视化 小鼠
下载PDF
高接枇杷两种树形的枝梢分布特点与质量差异
16
作者 许奇志 戴曲顺 +3 位作者 邓朝军 马翠兰 陈秀萍 蒋际谋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6-1154,共9页
【目的】探讨高接枇杷两种树形的枝梢空间分布特点及质量差异,为高接换种丰产树形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以高接换种后5年生多主枝自然圆头形和多主枝矮化开心形枇杷品种贵妃为试材,采用改进网格法进行分格定位,根据树高由下至上分为... 【目的】探讨高接枇杷两种树形的枝梢空间分布特点及质量差异,为高接换种丰产树形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以高接换种后5年生多主枝自然圆头形和多主枝矮化开心形枇杷品种贵妃为试材,采用改进网格法进行分格定位,根据树高由下至上分为F1(树高0.0~100.0 cm)、F2(树高100.1~200.0 cm)、F3(树高200.1~300.0cm)、F4(树高>300.0 cm)层,根据中心干距离远近设P1(内部,距离中心干0.0~100.0 cm)、P2(中部,距离中心干100.1~200.0 cm)、P3(外围,距离中心干>200.0 cm)区。测量方格内代表性枝梢的长度、粗度、叶片数和枝角等,统计枝梢数、花穗数、枝梢抽穗率等。【结果】多主枝自然圆头形的树高、叶幕层厚、冠幅、枝梢数、花穗数、枝梢抽穗率、枝角、节间长度均大于多主枝矮化开心形;在水平方向上,两种树形的枝梢数、花穗数主要分布在P2区,其次P1区;在垂直方向上,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枝梢主要分布在F2、F3层,多主枝矮化开心形主要在F2层。多主枝自然圆头形的枝梢抽穗率、枝梢长度、枝梢粗度均为F4>F3>F2层;F2层枝梢数、花穗数、枝梢粗度、枝角为P3>P1,F3层枝梢抽穗率、枝角、节间长度为P3>P1区。多主枝矮化开心形的枝梢数和花穗数为F2>F3层,枝梢长度、粗度为F3>F2层;F2和F3层叶片数、节间长度为P1>P3区,枝角为P3>P1区。【结论】两种树形的枝梢主要分布在次高层和次外层,多主枝矮化开心形的枝梢和花穗在冠层内分布更均匀,树冠内膛无枝梢或枝梢量少的低效或无效空间占比更少,为更高效树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树形 枝梢数 枝梢质量 抽穗数
下载PDF
基于属性为区间数的高校党支部考核评价研究
17
作者 刘宁元 李飞星 肖威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2-75,共4页
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针对属性为区间值以及权重未知的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提出... 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针对属性为区间值以及权重未知的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提出一种利用区间数信息熵的TOPSIS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数 高校党支部 考核评价模型 TOPSIS方法
下载PDF
一类肺结核传播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宁鹏静 靳祯 王丽萍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40-345,351,共7页
根据肺结核(TB)的传播机理,建立并研究了一类具有预防和治疗项的SEI肺结核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利用下一代矩阵的方法得到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_(0),讨论了平衡点存在的可能情况及满足条件;证明了R_(0)<1时的无病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 根据肺结核(TB)的传播机理,建立并研究了一类具有预防和治疗项的SEI肺结核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利用下一代矩阵的方法得到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_(0),讨论了平衡点存在的可能情况及满足条件;证明了R_(0)<1时的无病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并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R_(0)>1时的正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讨论了模型发生后向分支的阈值条件,并证明了模型将出现后向分支现象,分析结果表明仅靠将基本再生数降低到1以下并不一定能够根除肺结核病;最后采用PRCC方法进行了基本再生数敏感性分析,给出了不同参数对基本再生数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了影响肺结核传播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传染病模型 基本再生数 后向分支 全局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K近邻的数字电路自动测试向量生成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文星 王天成 李华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02-1810,共9页
基于分支限界搜索的自动测试向量生成(ATPG)是数字电路测试中的关键技术,搜索中的回溯次数对ATPG性能造成很大影响.为了减少ATPG回溯次数,提出一种基于K近邻(KNN)的数字电路ATPG方法.将机器学习中的KNN算法引入POEDM测试生成算法,KNN结... 基于分支限界搜索的自动测试向量生成(ATPG)是数字电路测试中的关键技术,搜索中的回溯次数对ATPG性能造成很大影响.为了减少ATPG回溯次数,提出一种基于K近邻(KNN)的数字电路ATPG方法.将机器学习中的KNN算法引入POEDM测试生成算法,KNN结合电路结构数据和可测试性度量信息来指导PODEM算法中回退路径的选择,替代传统的启发式策略,以尽快地到达有效决策点,减少回溯次数.在ISCAS85,ISCAS89和ITC99基准电路上进行验证,与传统启发式策略以及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回退路径选择策略相比,所提方法在回溯次数、回退次数、运行时间和故障覆盖率指标方面分别实现了最高1625.0%,466.0%,260.0%和2.2%的改进.同时,相比基于ANN的方法,KNN没有显式的训练过程,在搭建模型阶段能够节省一定的显存资源开销,并且可以使用更少的训练集样本得到有效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电路测试 自动测试向量生成 K近邻 分支限界搜索 回溯次数
下载PDF
玉米花序分枝和穗粒数发育的分子调控
20
作者 李曼菲 段奥 +3 位作者 蒋凤林 黄敏 杜何为 张祖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2,共9页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饲料作物,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雄穗为圆锥花序,雌穗为肉穗花序。玉米花序和小花的分化与发育是穗粒数形成和小花育性决定的发育生物学基础,与籽粒产量密切相关,因而这一...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饲料作物,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雄穗为圆锥花序,雌穗为肉穗花序。玉米花序和小花的分化与发育是穗粒数形成和小花育性决定的发育生物学基础,与籽粒产量密切相关,因而这一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为了提高玉米粮食产量和更加深入地解析产量形成分子网络,研究学者在玉米花序分枝发育和穗粒数形成的遗传控制和分子调控机制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进展。本研究主要聚焦花序特异性转录因子基因、非编码序列及其调控基因、活性氧清除和糖代谢相关酶基因、乙烯等激素生物合成和信号途径关键基因以及膜系统与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等,对这些基因在玉米花序分枝、小穗和小花发育进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与作用途径进行了综述,并对生物技术发展推动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激素与代谢物交互网络分析以及精准育种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玉米花序发育、穗粒数和籽粒产量的分子遗传调控网络构建和玉米高产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花序 分枝发育 穗粒数 调控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