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喉鳞状细胞癌中BRAP和VEGF-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殷文娟 张玲 +4 位作者 刘青华 白玮 王志华 李雅俊 李灵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54-956,共3页
目的探讨BRAP和VEGF-C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内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 6000法检测84例LSCC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BRAP、VEGF-C的表达,并用D2-40免... 目的探讨BRAP和VEGF-C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内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 6000法检测84例LSCC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BRAP、VEGF-C的表达,并用D2-40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检测微淋巴管生成情况。分析BRAP、VEGF-C蛋白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LSCC中BRAP、VEGF-C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5.5%和53.6%,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BRAP、VEGF-C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两者的表达有相关性(P<0.01)。淋巴结转移组的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BRAP、VEGF-C高表达组的MLVD值比其低表达组均增高(P<0.01)。结论BRAP和VEGF-C在LSCC中呈高表达,BRAP可能通过上调VEGF-C促进肿瘤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癌 brap VEGF-C 微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探究BRAP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2
作者 耿涛 吕作利 魏育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6期52-55,共4页
分析BRAP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与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E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食管癌切除术,并且术前均未采取化疗与放疗。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BRAP... 分析BRAP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与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E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食管癌切除术,并且术前均未采取化疗与放疗。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BRAP在患者细胞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其中BRAP低表达的汉族病例30例作为对照组,BRAP高表达的哈萨克族病例30例作为观察组,比例两组BRAP在ESCC中的阳性表达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析患者术后3年生存情况。结果:BRAP在哈萨克族ES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33%,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67%,数据比较后,差异十分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P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状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指标无关,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P在ESCC与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且BRAP高表达患者的阳性率高于低表达患者,BRAP的表达情况影响患者生存期。因此,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癌与癌旁组织病变与发展中,BRAP的表达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p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癌 癌旁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下载PDF
BRAP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吕作利 耿涛 魏育涛 《黑龙江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495-498,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相关蛋白(BRAP)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ES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哈萨克族ESCC及癌旁组织中BRAP... 目的:初步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相关蛋白(BRAP)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ES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哈萨克族ESCC及癌旁组织中BRAP的表达状况。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RAP在哈萨克族ESCC中阳性表达率为87.50%,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在哈萨克族ESCC中有淋巴结转移者BRAP的强阳性表达率为54.29%;无淋巴结转移者BRAP的强阳性表达率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在哈萨克族ESCC患者中BRAP过表达者预后较差。结论:BRAP在哈萨克族ESCC中高表达,且表达状况与肿瘤转移及患者生存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哈萨克族 brap ESCC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BRAP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殷文娟 李灵敏 +4 位作者 王丽 黄安 乔爱秀 贾宇婷 冯彦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检测BRAP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S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BRAP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与L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BRAP在... 目的:检测BRAP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S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BRAP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与L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BRAP在L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BRAP表达与LSCC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BRAP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BRAP低表达患者(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BRAP是影响L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RAP与LSCC患者肿瘤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BRAP有望成为LSCC评估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癌 brap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湖北地区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艾志兵 杜玲 +1 位作者 李龙倜 罗国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3-695,共3页
目的探讨相关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 的关系.方法在湖北汉族人群中筛选 260 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20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 目的探讨相关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 的关系.方法在湖北汉族人群中筛选 260 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20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arphism ,PCR-RFIP)方法测定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BRAP基因外显子90A/G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 =11.2,P〈0.05),IL-15基因的C/A人基因型分布不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χ2 =3.220,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BRAP基因外显子90GG 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ACI的风险是CC等位基因的1.8倍(OR=1.476,95% CI 1.142 ~2. 268),且该关联独立于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等风险因素.没有证据表明IL-15基因13687 C/A 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易感性相关.结论BRAP 90A/ G 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有关,可能是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脑梗死基因多态性 白细胞介素-15 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基因
下载PDF
有机肥和生物制剂在葡萄生产上的联合应用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阳 李庆 +2 位作者 汤小宁 韩晓梅 张加魁 《中国果菜》 2020年第6期101-104,共4页
为了解有机肥和生物制剂在葡萄生产上的联合应用效果,试验以氨基酸、EM菌和免疫诱抗蛋白(阿泰灵)为材料,以5年生巨玫瑰葡萄为试验品种,通过分析葡萄病害发生率、果实品质等指标,研究三种试材联合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显著降低... 为了解有机肥和生物制剂在葡萄生产上的联合应用效果,试验以氨基酸、EM菌和免疫诱抗蛋白(阿泰灵)为材料,以5年生巨玫瑰葡萄为试验品种,通过分析葡萄病害发生率、果实品质等指标,研究三种试材联合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葡萄霜霉病和白腐病的发生率,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地上部喷施"免疫诱抗蛋白1000倍+EM菌200倍",结合地面冲施"30%氨基酸溶液100倍液"处理的果实品质较好,与对照相比,平均单穗质量、单粒质量分别提高20.7%和9.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0.9%,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1.5%,可溶性糖含量提高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氨基酸 EM菌 免疫诱抗蛋白(阿泰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