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芥蓝Brassica albograbra花青素合成酶基因BaAN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赵蓉蓉 蒋明 +2 位作者 贺蔡明 朱雅琴 周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6,共6页
根据NCBI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分别从芥蓝(Brassica albograbra)叶片基因组DNA和cDNA中克隆到了花青素合成酶基因。基因命名为BaANS,该基因全长1369bp,具一个长度为292bp的内含子,编码区长度为1077bp,编码358个氨基酸,序列... 根据NCBI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分别从芥蓝(Brassica albograbra)叶片基因组DNA和cDNA中克隆到了花青素合成酶基因。基因命名为BaANS,该基因全长1369bp,具一个长度为292bp的内含子,编码区长度为1077bp,编码358个氨基酸,序列已提交到NCBI,登录号为GU170203。序列比对结果表明,BaANS与甘蓝、拟南芥、紫罗兰、白菜和芥菜等的ANS有较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蓝 花青素合成酶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以甘蓝下胚轴为外植体的再生体系优化
2
作者 赵美 刘一玮 +6 位作者 石翔天 李亚俐 申树林 尹能文 赵会彦 傅鹰 曲存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08-2414,共7页
针对甘蓝组织培养过程中再生体系难度大,培养效率低的问题,本研究以白花芥蓝下胚轴为外植体,对离体培养关键影响因素——无菌苗光/暗培养时间、NaClO消毒时间、激素配比对甘蓝种子、不定芽分化及再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75... 针对甘蓝组织培养过程中再生体系难度大,培养效率低的问题,本研究以白花芥蓝下胚轴为外植体,对离体培养关键影响因素——无菌苗光/暗培养时间、NaClO消毒时间、激素配比对甘蓝种子、不定芽分化及再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75%无水乙醇40 s+5%NaClO 15 min消毒后,将种子暗培养3 d,再光培养3 d,无菌苗生长最好;预培养时培养基最佳激素组合是0.05 mg L^(–1) NAA (α-萘乙酸)+4 mg L^(–1) 6-BA (6-苄氨基嘌呤);筛选培养基的最佳激素组合为0.05 mg L^(–1) NAA+4 mg L^(–1) 6-BA+250 mg L^(–1) Cb (羧苄青霉素),愈伤发生率91.1%,不定芽分化率57.3%;生根培养基MS+30 g L^(–1)蔗糖+7 g L^(–1)琼脂+0.1 mg L^(–1) NAA+0.1%活性炭,不定根产生数量多,获得植株根系发达、生长势强。本研究建立的甘蓝组织培养优化体系能快速获得再生植株,有助于加速甘蓝良种的繁育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芥蓝 下胚轴 离体再生 激素
下载PDF
芥蓝花薹中莱菔硫烷含量的HPLC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占省 刘玉梅 +5 位作者 方智远 杨丽梅 庄木 张扬勇 李凌云 孙培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7,共5页
以23份芥蓝纯合自交系和21份杂交F_1为试材,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花薹中莱菔硫烷含量,分析芥蓝花薹中莱菔硫烷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4份芥蓝材料花薹中莱菔硫烷含量变异范围为46.89~419.45mg·kg^(-1)(DW),供... 以23份芥蓝纯合自交系和21份杂交F_1为试材,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花薹中莱菔硫烷含量,分析芥蓝花薹中莱菔硫烷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4份芥蓝材料花薹中莱菔硫烷含量变异范围为46.89~419.45mg·kg^(-1)(DW),供试材料间莱菔硫烷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获得了1份莱菔硫烷含量较高的F_1材料A86,含量为419.45mg·kg^(-1)(DW);3份莱菔硫烷含量较高的高代纯合自交系材料A1、A17和A53,含量分别为298.50、354.19、361.06mg·kg^(-1)(DW),可用于芥蓝抗癌新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蓝 花薹 莱菔硫烷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芥蓝查尔酮合成酶基因BaCH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蒋明 苗立祥 +2 位作者 胡齐赞 贺蔡明 陈珍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1-326,共6页
查尔酮合成酶基因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在植物发育和逆境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已发表的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序列设计全长引物,以芥蓝(Brassica albograbra)叶片基因组DNA和花蕾cD-NA为模板,克隆到了芥蓝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全... 查尔酮合成酶基因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在植物发育和逆境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已发表的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序列设计全长引物,以芥蓝(Brassica albograbra)叶片基因组DNA和花蕾cD-NA为模板,克隆到了芥蓝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BaCHS。该基因DNA全长为1 263 bp,具一个长度为75 bp的内含子,编码区长度为1 188 bp,编码395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BaCH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十字花科植物之间的同源性很高,仅存在个别氨基酸残基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蓝 查尔酮合成酶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菜薹和芥蓝种间杂交胚挽救技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吕凤仙 李崇娟 +7 位作者 杨鼎 胡靖锋 杨红丽 兰梅 徐学忠 张丽琴 和江明 董相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88-1294,共7页
【目的】获得适合菜薹和芥蓝种间杂种的胚挽救实验方案。【方法】以菜薹(菜心)作为母本,芥蓝作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对种间杂种进行人工胚挽救培养,设置8种不同成分的胚挽救培养基,6个不同取材时间,4种增殖培养基,9种不同成分生根培养... 【目的】获得适合菜薹和芥蓝种间杂种的胚挽救实验方案。【方法】以菜薹(菜心)作为母本,芥蓝作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对种间杂种进行人工胚挽救培养,设置8种不同成分的胚挽救培养基,6个不同取材时间,4种增殖培养基,9种不同成分生根培养基。【结果】ERM4(MS+6-BA 0.5 mg·L^(−1)+NAA 0.5 mg·L^(−1)+KT 1.0 mg·L^(−1)+AC 1.0 g·L^(−1))出胚率达26.32%,为最佳胚挽救培养基;授粉后第12天取材,出胚率达26.32%,为最适宜取材时间;DM1(MS+6-BA 0.9 mg·L^(−1)+NAA 0.1 mg·L^(−1))培养基增殖系数最大,为5.37,为最佳增殖培养基;RM4-2(1/2MS+IBA0.5 mg·L^(−1))培养基生根率为37.21%,平均生根时间为8.33 d,生根最快,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结论】菜薹与芥蓝种间杂交,于授粉后12 d取材,胚珠接种在ERM4培养基上,出胚后接种在DM1培养基上增殖,在RM4-2培养基上生根,能够显著提高种间杂种的获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芥蓝 种间杂交 胚挽救 增殖 不定根诱导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黄籽沙逊和芥蓝种间杂交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强 赵艳艳 +6 位作者 谭亚飞 常晓轲 姚秋菊 原玉香 魏小春 王志勇 张晓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0-216,共7页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拓宽油菜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研究芸薹属物种起源与演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芥蓝的优良特性相结合,本研究利用白菜型油菜黄籽沙逊(Brassica. campestris var. Yellow Sarson Pa...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拓宽油菜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研究芸薹属物种起源与演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芥蓝的优良特性相结合,本研究利用白菜型油菜黄籽沙逊(Brassica. campestris var. Yellow Sarson Pain, 2n=AA=20)与芥蓝(Brassica albograbra, 2n=CC=18)开展了芸薹属种间杂交研究,在MS+6-BA 1.0 mg/L+NAA 0.1 mg/L+7%蔗糖+活性炭1.0 mg/L的培养基上,通过胚珠培养从授粉7 d的140个胚珠中得到6个远缘杂交胚发育而成的植株,其中1个自然加倍成为双二倍体,随后应用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的方法对双二倍体种间杂种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形态属于中间类型;根尖染色体压片观察显示杂种植株具有父母本的染色体数量之和;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杂种植株包含了双亲的遗传信息,由此证明了所获杂种的真实性,这为最后自交分离获得黄籽甘蓝型油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蓝 黄籽沙逊 油菜 种间杂交 胚挽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